Ⅰ 「無中生有」用粵語怎麼形容
沒有的非要創造出來
Ⅱ 你又冤枉我,用粵語怎麼說我看電影說是無采我生豬肉
粵語中的「冤枉」一般用「屈」代替
唔好砌我生豬肉=不要冤枉我,這是江湖味較重的口語。
Ⅲ 常用粵語詞語中文翻譯
常用粵語詞語中文翻譯
粵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不少粵語歌曲和電影受到大家的`喜愛。下面是我分享的常用粵語中文翻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片(打群架,動刀動武。)
擦鞋(拍馬**)
一身蟻(一身麻煩)
一鑊泡(比喻一團糟糕)
一鑊熟(比喻全部遭殃)
一擔擔(半斤八兩,彼此彼此)
舂瘟雞(比喻亂闖亂撞的人)
手瓜硬(比喻權力大)
執死雞(揀到便宜)
跌眼鏡(估計錯誤,走了眼)
大出血(大降價,血本無歸)
摸門釘(吃閉門羹)
踢曬腳(非常忙碌)
食死貓(背黑窩)
拋浪頭(吹噓自己或嚇唬人以顯示自己威風,出風頭)
扯貓尾(演雙簧,串通自來)
黐孖筋(神經質)
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貶義)
炮仗頸(火爆脾氣)
篤背脊(背後說人壞話,告發別人)
放飛機(故意失約)
一仆一碌(跌跌撞撞)
三口六面(當著別人)
三姑六婆(好館閑事的女人)
七國咁亂(亂成一團糟)
好人好姐(好端端的人)
話頭醒尾(領悟力強,一說就明白)
有紋有路(有條不紊)
生安白造(捏造,無中生有)
死蛇爛鱔(一動不動,比喻懶惰)
把心唔定(下不定決心)
定過抬油(鎮定得很)
游離浪盪(無所事事,到處游盪)
水靜河飛(靜悄悄,幽靜)
衰到貼地(倒霉透了,壞透了)
鬼五馬六(狡猾古怪)
身水身汗(滿身是汗)
古靈精怪(稀奇古怪)
偷呃拐騙(招搖撞騙)
無端白事(無緣無故)
冇尾飛鉈(比喻一去不回)
一天都光曬(雲開霧散,大快人心)
一部通書睇到老(用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十問九唔應(屢問屢不答)
人怕危ngei1,迷怕篩(人就怕被人哀求)
小心駛得晚年船(小心可保長久平安)
手指拗出唔拗入(比喻自己人不幫自己人反而幫外人)
數還數,路還路(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明)
十劃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離成功還早著)
生人唔生膽(沒有膽量,膽小怕事)
各花入各眼(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情人眼裡出西施)
手板眼見工夫(比喻工作范圍小,一眼可見)
有風駛盡利(比喻在得勢的時候仗勢凌人,不留情面)
有頭威冇尾陣(虎頭蛇尾)
楋手唔成勢(手忙腳亂,措手不及)
有碗話碗,有碟話碟(說話直率,有什麼說什麼)
食咗人只車咩(想要人家的老命嗎)
食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負義)
好心著雷劈(不領情,好心反被當惡意)
豬仔得食墟墟冚(小人得志而忘形)
雞春(蛋)
咁密都會哺出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事情總會敗露)
偷雞唔到蝕揸米(比喻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吃了虧)
光棍佬遇著冇皮柴(想敲詐勒索卻遇著窮光蛋)
;Ⅳ 無哩頭怎樣解釋
無厘頭文化是香港一種在20世紀90年代突然興起的次文化,當中以周星馳為當中的佼佼者。這股文化一直主導整個十年的香港社會,直到亞洲金融風暴後才慢慢消退。
無厘頭文化透過香港地區的喜劇影視作品及流行區而得以大力發展,後被華語地區廣泛接受,成為被20世紀70年代後出生的一代年輕人廣泛接受的喜劇藝術表演形式,並逐漸運用於現實生活。
1>無厘頭,顧名思義,頭上毫無一絲一厘的頭發,那就是光頭了,光頭很滑,也就是所謂的"滑頭"了,說到這應該很清楚了吧.
2>無厘頭絕不是「沒有理發的腦袋」的意思。這是一個廣受爭議的青春部落用語,最早是廣東一帶的方言。
無厘頭可能是源自粵語俗語「無厘頭尻」。「無厘頭尻」解作「沒有首尾的脊骨」(「尻」指脊骨尾部,讀作「敲」,與流行粵語粗言無關。),指說話或行為「沒頭沒尾」,令人費解。但該俗語並未獲證實。 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的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
另一說是在晚清時期,鴉片盛行。人們在抽鴉片的時候有時會說「無厘癮頭」(抽得提不起什麼興趣),久而久之就略去「癮」字而變。
還有一種說法是順德的方言,是罵人的話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情什麼都不行,很沒用。
無厘頭的淵起
無厘頭文化基於草根階層的神經質的幽默表演方式,利用表面毫無邏輯關聯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人物在矛盾沖突中所表現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方式,往往滑稽可笑。一般人若不明白事件背後的「笑位」,就會不懂得笑。而當時學界中因為很多老師並不懂得學生因何而發笑,曾對這種「無厘頭文化」大加鞭韃。而事實上,這種文化的興起,模仿l了中英聯合聲明中與會雙方的對白,來發展出一種對社會現實無奈的吶喊。
這樣的詞語怎能廣為流傳呢?真讓人奇怪。其實時至今天,周星馳受廣東文化的影響,也很反感他的喜劇被稱為「無厘頭」,因為這個詞叫人聯想到的是「不用用腦、不用花心思」,而其實他們在拍片中經常為喜劇效果費盡了心機,為了一個出彩的鏡頭,劇中的每個演員通常都要N G超過15次。周星馳更偏向於將他的作品稱為悲喜劇,他總是關注小人物在生存壓力面前的尷尬和窘迫。周星馳的電影並非沒有內涵,很久以前拍的片子現在看來還是叫人忍俊不禁、笑中有淚。內地目前出現了許多網頁研究「周星馳的現象」,這說明他的持久魅力。
這個詞語本來不為北方人所知,但是從1990年開始,周星馳作為後現代文化的一代宗師,拍出了一系列裡程碑般的喜劇電影,這些電影全部說粵語對白,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俚語,迅速在社會上(尤其在青年中)形成一股風潮,電影界也因為周星馳獨特的演繹風格和個人魅力湧出一股潮流,社會上就稱此類影片為無厘頭影片。
相關例子
有記錄最早的無厘頭對白,是周星馳在電視劇角色說了一番話之後回應的一句「你講嘢呀?」(粵語,即「你剛才在說話嗎?」)來暗諷對方說了一些沒有意思的廢話。之後亦有他在電視劇《蓋世豪俠》中的一句「飲杯茶,食個包」來指大家應該好好的坐下來討論。其中之後的《賭聖》更是無厘頭的精華,當中有不少明喻、暗喻及隱喻收藏在電影的各個部份。有心人可以逐一細細推敲各個笑位的意思,例如:為甚麼三叔(吳孟達飾)為認為把吳君如打扮成民主女神,就可以成為劉晶(周星馳飾)心目中的女神呢?又例如:為甚麼三叔不斷要求劉晶在出席賭局時必須要「臘頭」呢?除了影射周潤發的《賭神》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意思呢?而不想動腦筋的人,亦可以純綷在睇戲時笑一餐,給自己的腦袋放個假。
當時一位半紅不黑的女歌手甄楚倩唱了一首歌「今天天氣呵呵呵」,亦是利用了無厘頭的手法,藉助天氣來掩飾自己的內心對白。這一句「今天天氣呵呵呵」後來亦被另一位流行歌手周慧敏所引用,指自己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對人說一些無關痛癢的閑聊對話。
無厘頭文化亦出現在一些以一些完全沒有關聯,但含有近似詞語的廢話來回應廢話的場合。例如:有人在洗手間門外把朋友截停問:「喂,你去邊呀?」(「你要去哪裡?」)有時回應者可能會冷冷的回一句:「去金邊呀!」曾志偉和林敏驄的《沒有線電台》就有一首歌充斥著一大堆這樣的對白:
呢度畀唔畀搭台呀?
呢度畀唔畀搭咀呀?
呢度畀唔畀搭棚呀?
喂,你去邊呀?
我去金邊呀!
我去扎辮呀!(對話者是男生)
無厘頭的對白很多時候都要對當地(主要是香港)的文化有一定的認識。例如:在梁望峰的一本小說中,一對兄妹有這樣的對白:
兄:我來自北京!
妹:(頭也不回的回答)停不了的愛!
乍看之下的確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回答,但若明白當時的流行文化,這兩句對白的解讀如下:
兄:我來自北京!(歌手黎明的歌,暗指「其實我是黎明」)
妹:停不了的愛!(歌手黎明詩的歌,暗指「如果你是黎明的話,那麼我就是黎明詩了。廢話!」)
[編輯本段]誤解示例
有人認為無厘頭的出現,是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1990年代初期,香港興起閱讀日本漫畫的熱潮,日本卡通每天都在電視上熱播,日本文化逐漸影響香港青年網路上經典無厘頭圖片人。而日本漫畫及卡通片中一些誇張的表達方式亦為香港青年所模仿,且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風格。事實不然。
這個問題是不是讓你摸不著後腦勺呢?別怕,摸不著自己的後腦勺可以摸別人的嘛!同樣的,尋找答案也有很多途徑,最方便省事的方法之一,就是上網去,找個比較好的搜索引擎,鍵入「無厘頭」三個字,回車,然後就會返回一堆與此相關的信息。然後你就可以看到對於無厘頭的解釋大概會是這么一段:「無厘頭文化應屬於後現代文化之一脈,及時行樂,無深度表現、破壞秩序、離析正統等等,無不可以在無厘頭電影中讀出。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事物的本質。哇,這么大一坨的說明,卻完全看不懂,真是『頭可頭,非常頭』。」
一般人對於無厘頭的認識就好比對「拉哈拉」這個詞一樣不知所謂(拉哈拉是作者亂拽的,根本沒有實際意義),也只有大部分周星馳迷們對此有一些朦朧的感知。這是因為在中國內地是根本沒有"無厘頭"這個詞的,台灣也沒有,這個詞是廣東話里的俚語俗話。早先無厘頭的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不合常理,不按規律,令人難以理解,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的目的,粗俗隨意,莫名其妙。直到二十世紀九零年代,無厘頭才逐漸轉變為以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種喜劇電影的專有名詞,基本上可以說是周星馳賦予無厘頭這個詞語新的含義並將其廣為傳播,到如今無厘頭已成為類似小資情調這樣一種亞文化並擁有其特殊的社會群體。 那麼無厘頭是個什麼頭?答曰:頗有來頭!
無厘頭是誰的頭?
只要說起無厘頭,就不能不談周星馳。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周星馳就是無厘頭的代名詞。
早時候周星馳在電影里嘗試突破常規,破舊立新,但在香港人看來,他的表演只是隨意瞎鬧胡搞,入不得主流。因此冠其無厘頭,這也是為什麼周星馳不喜歡別人說他無厘頭的原因。但隨著周星馳對他這種特殊演繹手法的逐漸完善並自成體系,社會大眾也從拒絕排斥轉變為對他認同欣賞,最後周星馳終於贏得了大眾的肯定,迅速走紅。他這種特殊的演繹風格也被定義為「無厘頭」,只不過,此頭已不同與昔日之頭,除了不再有貶義色彩外,還成為一種特立獨行的新風尚。如果沒有周星馳,大概也不會有今日的「無厘頭」。自然,您也看不到這本書了。
搞笑理解
那麼無厘頭是誰的頭?答曰:無厘頭,星馳造!
無厘頭還是頭厘無?
無厘頭影片中對傳統文化的調侃與批判表現得尤為突出。無厘頭文化應屬於後現代文化之一脈,及時行樂,無深度表現、破壞秩序、離析正統等等,無不可以在無厘頭電影中讀出。
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觸及事物的本質。如果您符合下面的大多數條件,那麼,其實您已經具備了當前時代無厘頭的基本特徵了:
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承諾,沒有年齡感,不為健康犧牲嗜好,對喜歡的東西不計較價錢,特別喜歡「追新」,無法停止幻想,思維具有跳躍性,經常語出驚人,想到什麼說什麼,習慣裸睡,從不大驚小怪,時不時人間蒸發,老找不著東西,你夏天找麻辣燙,冬天尋冰淇凌,還嫌不過癮,你張口無厘頭,email是你最好的聯系方式,懶得存錢,認為晚上比白天好,養寵物不養小孩,喜歡自由自在,天馬行空,永遠保持樂觀主義精神,勇於藐視權威,看淡功利……
無厘頭並不完全等於周星馳,反之亦然。而且如同雞和蛋的問題一樣,是先有無厘頭還是先有周星馳,也一樣分辨不清。周星馳對電影的演繹來自很多方面的影響:早期曾受許冠文的啟發並模仿他;吸收其他喜劇電影的喜劇元素並加以提煉;借鑒和融合搞笑漫畫故事情節;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反思等等。周星馳是把很多無厘頭和搞笑的元素收集在一起融入到他的電影中的。在這之前,很多無厘頭意識的產物就早已存在了,只是這些無厘頭讓人覺得不可理解,或者根本是低級趣味。周星馳並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心為無厘頭文化樹一面大旗,只是他自己在對這些無厘頭元素吸收和消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中包括了觀念反轉、思維跳躍、過分誇張、調侃自嘲和玩世不恭等特點,直到後來這種風格被定義成無厘頭。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周星馳是雞,無厘頭是蛋。無厘頭孵化出周星馳,周星馳造就了無厘頭,一切就是這么相互作影響,相互促成的。 在周星馳自己看來,他覺得用一些比較特別、比較奇怪,或比較新的方法來表達的意念都可以把它叫做無厘頭。如果看多了早期的香港電影或者內地電影就會明白他指的比較新奇的方法是什麼了。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說一部電影老掉牙了,這時候周星馳就可能會跳出來給它換牙,可是讓你詫異的是他並不只是在狗嘴裡換象牙那麼簡單,他可能會把狗牙換成一個馬桶拔子,或者是一枚炸彈,更甚至他會把另一條狗塞到狗嘴裡,讓你看到一個你根本無法想像卻活生生顯現出的奇怪玩意。這樣的無厘頭具體表現在他電影中就可能是以下這種的情形:在警匪槍戰時,作為特警的周星馳在子彈呼嘯而過的時候還悠閑的嚼著泡泡糖,拿出鏡子梳頭發,還有他的身後居然背著一把特長的鐵錘,最後用鐵錘將匪徒砸倒。這些鏡頭在傳統的電影里根本是看不到的,在傳統電影你大概就只能看到主角很嚴肅的看著前方,神色嚴肅的交代任務,然後緊張的拔槍射擊,最後最多來一個用嘴吹槍管的瀟灑造型。這樣的傳統電影看得多了,會不會讓你覺得發困或是想吐?而周星馳完全將傳統顛覆了,電影就是電影,電影也可以不是電影,就是這么戲劇化卻也不失真實--誰規定槍戰的時候就不能嚼泡泡糖呢?這既可以說是誇張,也可以說是一種心態,究竟現實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是嚴肅?是活潑?是瘋癲?還是戲劇?其實都完全取決於每個人不同的心態。 如果單憑無厘頭的喜劇效果,周星馳並不能成為如今香港(喜劇)電影第一人,他的電影在營造喜劇的同時也表現了真實的人物心態和社會現象,如此才能在引人發笑的同時引起內心的共鳴,進而對其印象深刻化。大部分星片中,周星馳扮演處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在現實生活中要面對各種艱難與困境,在無奈感與無力感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自嘲和自我安慰,用一種樂觀的態度笑看世界,這些個人和社會的矛盾與統一才是周星馳的電影讓人產生思考和回味的因素。 那麼無厘頭還是頭厘無?答曰:無頭無厘,無厘無頭。
今天你無厘頭了嗎?
下面是三道問題,你有權利保持沉默,你的真實想法只有你自己知道,就算你全部答「是」也未必是個無厘頭,但一個無厘頭必定全部答「是」。
1、你的自我意識強烈突出嗎?
對於無厘頭們來說,他們可能相信有鬼神,但他們的世界中絕對沒有那個叫「上帝」或者類似上帝的人物,所以更談不上什麼崇拜和信仰,如果有,那一定是他自己。無厘頭們更注重自我意識和自我感受,「不論大狗還是小狗,都有吠叫的權利。」在無厘頭的心裡,自己最大。同樣的,無厘頭敢想敢做,不會壓抑自己想法和感受,更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和嘲笑。
3、自由和快樂是不是你的最高目的?
喜歡才是最重要的,而問為什麼完全是多餘的。無厘頭追求的是一種感受的自由,一種主觀不受約束的狀態,一種基於解構的基礎之上的隨心所欲。他們追求的是快樂和輕松,因此,所有會給他們帶來痛苦的因素都要被消除,所有令他們感到沉重和壓抑的東西都要被排斥,這些具體表現為兩個特點:反叛和解構。
3、你會自己為自己營造歡樂嗎?
比如你會跳很蹩腳的舞蹈讓自己發笑解嘲,你對於在大眾面前出洋相不已為然,因為你的心裡根本沒有自己為自己設置的障礙。而上面說到的解構是對有趣的東西進行模仿改造的一種行為,你可以各種不同的元素和風格糅合到一個關系裡面,來表達一種復雜的情感體驗。比如你會說武松打虎是為了拿虎皮大衣討好潘金蓮,而因為武松長的特丑,所以把老虎給惡心死了如此這般。
那麼今天你無厘頭了嗎?答曰:我還無厘腳了呢!
有句成語叫「無中生有」,就好像沒有風格也是一種風格一樣,無厘頭這種沒「頭」的也成了一種「頭」。不論你是平頭、禿頭、中分頭還是大背頭,你可以認為無厘頭就是莫名其妙的搞笑,你也可以認為無厘頭是很時髦的思想潮流,或者無厘頭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只是個口號。當你覺得開始贊同本文中的某些觀念或者覺得莫名其妙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頭在不知不覺中也變成了無厘頭。
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西方文化朝朝夕夕的雨打風吹,使香港文化不可磨滅地帶上了殖民地的色彩,同時又得了東西方文化融會貫通的便利。
請看,羅大佑的《東方之珠》:「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深沉,含蓄,內蘊。然而,羅大佑不是香港人;兩歲便從廣州移居香港的歌神許冠傑也唱過謳歌香港的歌,但口感則有了很大的區別:「 港九記燒鵝好正唶唶雞煲/果邊有高級酒店靚房出租/鬼佬拒話shopping正/揀個好靚中國瓦煲/響呢庶乜鬼都有最興睇show/call幾個知心好友打番幾鋪/卡拉ok內乜都唱/call阿安去尖東再「蒲」/……香港好,東方之珠世上無/香港好,你我都也覺自豪」,方言俚語洋文夾雜其中,這就是有名的《香港製造》。
可以說,有了這樣一個文化基礎的香港,才有無厘頭誕生的溫床,也只有香港這樣的地方,才會誕生無厘頭文化。說起周星馳的表演,通常想到的便是他的無厘頭口頭禪:「你講野呀?」似乎一本正經,同時又一臉的不屑,面部表情誇張,絕對玩世不恭的樣子。
無厘頭好比在一條完整的牛仔褲上專門打上了兩塊醒目地起著毛邊的補丁,語意詼諧,妙趣橫生,不經意中就幽人一默。周星馳的無厘頭一改此前香港街頭充斥的瓊瑤的痴男怨女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形象,成為香港普羅大眾在勞碌困惑中一笑而過的輕松方式,這是無厘頭文化迅速崛起的深層次原因。
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股市樓市達到了泡沫的最高峰,港英政府也在撤退之前鋪就了一個福利社會的大攤子,打一個不大合適的比方,這種情況好比是英國人把香港這張股票炒到天價,就看接盤者如何操作了。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經濟的泡沫部份毫不例外地一一爆破,炒樓炒出負資產炒股票炒糊的人士不在少數,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香港人對娛樂節目的欣賞更只求輕松一笑,放鬆殘酷博殺之餘的神經線,由此,周星馳為代表的無厘頭文化一如風卷殘雲,蔚成風氣。
如同我們曾經經歷的紅海洋時代,言必先稱最高指示,當今俏皮的港人說話三句就要帶上《大話西遊》式的台詞,「收到。」「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雖然你很有誠意地看著我,可是你還是要跟我說你想要的。」「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嘻笑之餘,亦帶來深深的思索。
來源:http://ke..com/view/155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