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小龍電影中的一個演員名字!!!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乳名:細鳳
綽號:馬騮,冇天裝,闌仔,牛王頭,冇時定,點解龍 ,猩猩王等。
籍貫:廣東-順德
民族:漢族
國籍:美國
生於: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於:1973年 7月20日 (星期五)11:30pm(享年32歲)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
身高:173CM
百米成績:11.8s
體重:64公斤
血型:O型
嗜好:練武,冥想,恰恰舞,閱讀,哲學
肄業於香港喇沙書院
1961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及心理學
害怕的東西:水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丑)
母親:何金棠(歐亞混血)
師父:葉問(詠春宗師)
崇拜的人:海明威
姊姊:亞葛蕾絲、費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羅勃特
太太:琳達.愛美莉(Linda)
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中意外喪生)
女兒:李香凝(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李小龍安息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由兒子李國豪陪伴。
編輯本段關於李小龍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
由於害怕李小龍學壞,在他18歲那年,李小龍的父母決定送李小龍到美國留學。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琳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捲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於葯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歲。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 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顆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一個天生的巨星,一個傳奇中的傳奇。
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即便紅透整個世界的成龍都很難超越。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三十二歲、五部電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時才會有人另寫這樣一份東方傳奇。
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澄清對李小龍的誤讀
李香凝逐條列出她對事實的澄清,修正多年來外界對李小龍的部分誤讀,還涉及到眾說紛紜的李小龍之死,但最令人感動的是,她作為女兒,在澄清真相時數次談到澄清這些,是因為「不能違背李小龍的哲學」。部分「誤讀」如下:
1.李小龍從未跟依諾山度學雙截棍。
「沒錯,許多文獻里都提到我父親向依諾山度學過雙截棍,但是這不是事實。我父親是自學雙截棍的。我會盡快給你更准確的信息。」
2.李小龍從未經過西洋拳訓練。大家說李小龍在上中學時體育課上的拳擊練習。
「我認為我父親從未在高中參加過拳擊訓練。」
3.李小龍從未與木村交過手,從未輸給過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倆人練習,切磋武藝。」
4.原本講述李小龍是在拍攝《死亡游戲》時去世的。
「我父親剛剛開始拍《死亡游戲》時就停止了,並去拍攝《龍爭虎鬥》,也沒有繼續拍《死亡游戲》,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龍從未參加「長島國際比賽」,也未得到過冠軍,他僅僅是去表演。
「我父親沒有參加這些競標賽(或任何競標賽),因為在哲學上他認為這樣比賽不符合武術的理念。他不相信搏擊,因為真正的拳擊是沒有規則的。因此,他沒有在這些比賽上做表演,也從未參加過比賽。因此,我認為最好不要表現他在任何競標賽上表演,不管是用什麼名字,因為這有悖於他的哲學。如果你要表現他參加比賽,那麼就是夢幻般的。」
編輯本段李小龍死因
李小龍是被人謀殺的!然而謀殺李小龍的元兇竟然是身為美國億萬大亨的休?博比!
休?博比是當時美國金融界巨頭,名震各國,擁有一個古老而富有的家族。在李小龍死後的第四天,即1973年7月25日,休?博比錄制了此盤錄音帶,詳盡披露了謀殺李小龍的原由和過程:
事件應從五十年代講起。1958年11月底,18歲的李小龍在由香港開往美國舊金山的「克?利夫蘭總統號」客輪上偶然結實了休?博比的唯一的女兒珍妮特。剛滿十八歲的珍妮特自幼就任性無羈但卻光彩照人,李小龍那古怪而自信的性格,勇武而兇猛的武技使得她竟然被神魂顛倒地喜歡上了這個東方人。
到達美國後,珍妮特便開始了對李小龍的追求,而李小龍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只是把珍妮特當作一個普通的朋友。從舊金山到西雅圖,珍妮特毅然從紐約的「宮殿」飛到李小龍所在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然而李小龍對武術的執著和待人的冷漠,使得珍妮特含淚返回紐約。
四年後(1962年),正攻讀醫學碩士的珍妮特突然決定要出遠門。休?博比先生也認為女兒只是和同學去邁阿密遊玩,便不經意地答應了。事實上,珍妮特去了西雅圖,舊情重燃的她仍然深愛著李小龍,並試圖說服李小龍。李小龍忙於振藩武事的訓練和應付來自各界的挑戰,自然是不會聽進珍妮特的話的。況且,武術對於李小龍而言,簡直就是他的生命和所有的理想。
1963年6月的一天,珍妮特突然神秘地回到紐約的家中,並稱已懷上了李小龍的孩子。但當珍妮特的哥哥邁克爾(當時已頗有名氣的銀行家)專程問及李小龍時,李小龍卻對這件事情予以否認,並將已與艾琳達訂婚之事告訴了他。這對於珍妮特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珍妮特患了精神病,住進了醫院。1964年,珍妮特在家中喂嬰兒吃奶,電視上轉播著美國洛杉磯長堤舉行的世界武術比賽,截拳道和李小龍的出現震驚了現場觀眾,更震驚了珍妮特和他的父親休?博比。李小龍的自信成了現實:他成為令世界震驚的大英雄!然而就在比賽節目結束不久,珍妮特勒死小孩後也割脈自殺。悲痛欲絕的休?博比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李小龍必須死!
李小龍的日漸走紅和成功,使得休?博比越發要除掉李小龍。邁克爾徵得父親同意,悄悄聯合了黑手黨准備對李小龍下手,結果狡猾的黑手黨藉此「洗錢」五千萬美元,且趁機大加敲詐,邁克爾被激怒,聲稱要去自首,結果回家途中「車禍」喪生。喪女和喪子雙重之痛愈發堅定了休?博比要殺掉李小龍的決心。不久,他找到了一位醫術高超的腦血管專家,藉助李小龍曾昏倒拍戲場的現象,一個陰險的計劃實施了。
其實李小龍已患上了腦腫瘤,為了加速李小龍的死亡,休?博比和這位醫學專家使用了一種導致血管爆裂的致死葯物BMN(症狀則與死亡一模一樣)。計劃順利實施,不久,一代武星就這樣流行般逝去了,休?博比也終於滿意地笑了。
依休?博比要求,在休?博比死後,這盤錄音帶方公諸世人。一代功夫之王竟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不能不令我們扼腕太細。所幸的是,這一武林的世界之謎尚能得以大白於天下,也尚可慰藉眾多的影迷和崇拜者了。
編輯本段李小龍榮譽榜
1957年,獲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獲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
1971年,被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票。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8年,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終身成就獎」。
1999年,美國政府頒授李小龍「多米尼加藝術獎」美國演藝同業公會授予李小龍「終身成就獎」
1999年6月,美國《時代》雜志將李小龍評選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
2003年7月24,美國電視台vhl選出歷史上200個最偉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龍名列其中。
2004年,英國傳媒協會特為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百年光輝之星」獎。
2005年,入選《人物》「電影百年十強人物」之一 。
2005年,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2005年,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5年,獲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7年,入選英國Total Film雜志「50大電影英雄」。
⑵ 導演張徹的資料
張徹,著名電影人。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張徹 (Chang,Che,張易揚)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
中文名: 張徹 英文名: Cheh Chang 角 色:導演,演員,編劇 徒弟有:王羽, 羅烈,谷峰, 狄龍, 姜大衛, 陳觀泰, 李修賢, 傅聲, 等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張徹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香港人把他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他對香港電影所做的貢獻,恐怕連今天的徐克、王家衛也都望塵莫及。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張徹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導演的電影是票房的保證,他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邵氏公司的頭號招牌導演。
張徹生於1922年,逝世於2002年,也算是橫跨了兩個世紀的大人物了。籍貫浙江青田,很多書籍都說他是上海人,其實不然,出生於杭州,成長於上海,喜歡吃上海炒麵(弟子言)。少年從政,是國民黨的「文化」官員。這里要強調一下文化官員,自然是要說明他沒有血債,要不估計1986年回大陸拍《大上海1937》就沒這么順當了。抗戰後繼續「文化」擔任上海戲院等職位,不僅放電影還經常出演各類戲劇等。後來還寫過一部處女作電影劇本《假面舞會》,主演嚴化,不過這個嚴化絕對不是周旋老公嚴華。因為曾經有人弄錯過,還有模有樣的寫了一篇十大武俠巨星,混淆視聽,故而特別強調一下。嚴化和張徹的關系在嚴化去世很多年以後延續著,嚴化的兒子姜大衛後來成為張徹最得意的第子之一。
接下來要特別介紹的是張徹創作的《高山青》這首曲子,似乎成了高山族人的民歌了,沒想到還是出自一位武俠片導演。此後張徹去了台灣,徹底從文,62~67在邵氏做編劇。這期間他經手的電影我只看過兩部66《文素臣》和64年美麗動物張仲文的《潘金蓮》。《文素臣》據說是根據京劇、彈詞、申曲(滬劇?)改編的。片子甚至還有很多說唱部分,女主角何莉莉在廟中有一段全裸,似乎完全沒有必要,估計也不是這個編劇的傑作了,他不喜歡這種。這期間的電影真是有趣,不管什麼形式的都要咿咿呀呀的唱兩段。1964年的《虎俠殲仇》是他導演的第一部武俠片,招考了主要演員王羽和鄭雷。王羽是美女王馨平的老爸,可是這位爸爸實在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還是台灣黑社會。一影迷看到王羽大呼,白毛女大春哥。那個時候不拘言笑的扮酷的樣子可能比較吸引人吧。至於鄭雷,一副大老粗的樣子,沒有任何特色瓦。最近一次看到鄭雷是在TVB的電視劇《翻江倒海孫悟空》演一條蟒蛇精,出現大約3分鍾,就斃了。
1966年張徹導演的《獨臂刀》票房收入首過百萬,被稱作《百萬》導演,編劇是游水過來的倪匡,之後兩人長達十多年的合作。《獨臂刀》據說是改編自金庸的《神鵰俠侶》,看了才知道這比大陸80年代拍的若干弱智武俠要好多了。不過說話慢條斯理,武打動作慢一拍,劇情又傾注了下層人民翻身的影子,當然這是不能苛求的。之後的《獨臂刀王》《大刺客》都類似於這種,實在是不太喜歡。
1969年張徹拍了一部時裝片叫做《死角》,主角是從幾百人中招考的狄龍,配角是他從《金燕子》井淼替身發掘的姜大衛,編劇是有點怪異的邱剛健。據說這片子是學詹姆斯迪恩《無因的叛逆》抒發年輕人身上那種逆反的幼苗。其中有劇台詞,是說大衛像不像詹姆斯,迪恩的。狄龍86年拍《英雄正傳》和林青霞的激情戲老是N機,狄龍自嘲,自己十多年前就是床戲的老祖宗了,現在怎麼老N機,說的就是這部《死角》這部片子風格怪異,票房大敗,狄龍歇了足足半年,兩年裡面徹底淪為主要配角給姜大衛操刀。
1970年,張徹得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獲獎影片是《報仇》。這部片子的精彩程度非同一般,沒有時代背景,沒有地點,就是一個純粹的弟弟給哥哥復仇的故事,簡單而又充滿激情。最後張徹讓滿身是血的關小樓在殺光所有的仇人之後,翻騰著出了屋子,嘴裡喃喃的叫著大哥,然後再叫著心愛女子的名字,還是慢鏡頭,真是一場視覺大餐。《報仇》中的姜大衛確實棒到了極點,要說不得亞洲影帝才叫做沒天理。1970年還有部《十三太保》,張徹為了拍這部片子在香港某處搭外景,可能是電影過於血腥,導致忌諱的村民和劇組沖突,由此也促成了邵氏片廠的建立。同年還有部風格另類的《小煞星》大獲成功主題曲《水仙》到處傳唱,也唱紅了羅文。不過《小煞星》的劇情和1969年的《鑽石大盜》如出一轍,恐怕是同一個故事的變種,也許是《鑽石大盜》不成功的緣故促使了《小煞星》的誕生,不過個人認為《鑽石大盜》那首張徹作詞的《鑽石鑽石亮晶晶》實在是比《水仙》好上許多。
1971年張徹拍了《鷹王》據說本來是王羽做主角的,可惜這傢伙居然反出邵氏去台灣拍什麼《獨臂刀戰盲俠》之類的片子。於是《鷹王》狄龍替上,也許是劇本本來就是給王羽的,居然在狄鷹王的身上看到了大春哥的苦大仇深,真是嚇了一跳。
值得紀念的1971年,此年最精彩的影片是《新獨臂刀》。法國最近某影展,這是唯一的華語片。有張法文版的《新獨臂刀》海報,姜大衛獨臂手持鋼刀,眼神憂郁。這張海報應該給張紀中。大鬍子見了,還用選楊過么?這不就是現成的。《新獨臂刀》劇情也是簡單,焦點在於狄龍和姜大衛的友情上,學金庸蕭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許約」來個「鄉下雞鴨空許約」。這段引得著名男同志麥克寫了一篇《張徹電影中的斷袖疑雲》。不過也確實誇張,兩人在電影中好的把女主角給撇在了一邊干生氣,現在的電影哪個敢這么表現?同年有部《大決斗》至今無緣看見,但是據說狄龍特別想得亞洲影帝,可惜不止是狄龍敗北,整個香港電影全部敗北。討厭得記者還非要把狄龍頹廢得樣子拍下來,難怪要和兄弟不和了。此間幾部電影《無名英雄》《拳擊》《雙俠》比較差就不提了。
1972年有部好電影《馬永貞》主角是陳觀泰和姜大衛,據說是開創了上海灘黑幫電影的先鋒。這里不得不說張徹的眼光,陳觀泰是東南亞拳王,身材高大,似乎就是山東大漢的樣板。到了1996年邵氏招來帥哥「金城武」馬永貞從大漢成了書生,唉這眼光就比不上20多前年的張徹。姜大衛的譚四也是老大的典範,是後期那個臉上有黑痣的元彪所不能效仿的。唯一遺憾的是這部片子不太像背景是上海的,略嫌小家。
1973年,張徹拍出了強作《刺馬》。張徹初先拍的時候並未得到支持,因為辮子戲是賣不到南洋的。在海外華人的眼裡,辮子就是屈辱的代名詞。但是張徹力排眾義取得支持,並且大獲成功。姜大衛在某次訪談說提到,《刺馬》在拍攝中加了很多東西,包括情感。我想這故事本意又只是一個復仇的故事,但是性格有掙扎,才能把故事說的更精彩。另外也佩服張徹的考據,劇中馬新貽藍色金絲蟒袍,已經作為珍藏而展出。查閱了山東菏澤醫專高尚舉的《刺馬案探隱》所描述的蟒袍和張徹的電影無二致。另外張文祥臨刑所穿紅衣也是當時風俗。電影拍的情結很慢,但是情感戲細膩,尤其是井莉和狄龍幾段。後來張徹在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中提到《刺馬》很是為井莉不平。大意是這部電影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是狄龍的馬新貽,可同樣出色的還有井莉。《刺馬》後辮子戲不再忌諱,而是發揚光大了。1973年的陳觀泰岳華主演的辮子戲《大刀王五》相對《刺馬》遜色許多,但這部片子沒有表現的很誇張,倒是忠實於大家熟知的故事。到了1993年狄龍還拍過類似的《一刀傾城》可是卻成了王五,譚嗣同,袁世凱三人結義以及背叛的故事。雖然精彩,但似乎誇張過頭了。
1974年的《少林五祖》是比較早的少林片,其中不得不提兩個人戚冠軍和孟飛。戚冠軍就是徐克《七劍》中的邱東洛,孟飛就是那個也是游水去港的傢伙,55歲還在做電視廣告。「看不出我有55了吧,我用了××護膚品」。這是張徹的長弓公司自主拍的第一部片子,個人不太喜歡,劇情比較乏味。
1976年以後狄龍正式改投楚原,成了鐵三角。姜大衛似乎也不怎麼拍張徹的戲,而是和鮑學禮等拍了類似於《七面人》這樣奇怪的片子。1977年張徹又拍起了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一直持續到1981年共三集。不過金庸的小說內容過多,大部分情節靠旁白支撐,這樣的電影註定要失敗的。不過第三集中南帝和瑛姑的故事處理的不錯,只是演郭靖的傅聲實在是差勁。這年有部《唐人街小子》,也是倪匡做編劇的。主角又是游水過來的,背景放在了美國。片子具有深刻反省意味,教導青年人莫走歪路。1993年邵氏有部《赤腳小子》,普遍的看法是翻拍《洪拳小子》。而我覺得唐人街小子借鑒的更多一些,尤其是手錶和鞋子的意象,如出一轍。
1978年的《五毒》重新啟用了一批新的弟子。郭追,孫建,江生,羅莽,韋白,鹿峰。該片子對世界都有影響,據說排名世界詭異電影11位。郭追本來是台灣演雜技的,後來很有出息,做了TVB武術指導,97天龍八部就出自他手,楊紫瓊的《天脈傳奇》也是他。江生因為酗酒早就死去了,88年台視的《大漠英雄傳》(其實就是射鵰英雄傳,因為在台,射鵰因為毛澤東的詩句是忌諱的)江生出演黃葯師。羅莽還在TVB賣力氣,鹿峰在台灣拍武俠電視劇,合拍片《少年張三豐》出自他手。
《五毒》其實只是一個邪派首腦臨終懺悔清理門戶的故事,但是其中的詭異真夠駭人的。鋼針入腦,萬針衣破蛤蟆功,浸濕的黃表紙殺人,每一樣都是有夠血腥。當然張徹的目的顯然不是給人視覺刺激這么簡單,有個叫做鏡與天涯的朋友提到其中毒蛇老二一句話「這般無休無止的殘殺,要到何時方了」。張徹似乎對殺戮也有厭倦之意,最終五毒中的邪惡派自然是給鏟除了,但是留下的卻是無盡的傷感。武俠不再是單純的好人復仇,殺死壞人,也存有了懺悔內疚反思的精神。我想這是張徹的《五毒》帶給人們新的詮釋吧。相對而言同批人的《殘缺》似乎又缺少了這種精神,又恢復到了復仇的老路。 此後張徹又拍了一些金庸的片子,其中《碧血劍》最佳。郭追的袁承志滿臉胡須,既不漂亮也不瀟灑,但是一種俠義的味道自然而生。文雪兒的溫青青毫不令人生厭,反而嬌俏可人。劇情緊張,沒有使用旁白,其中郭追還秀了一下他的雜技翻的功夫。另外八卦一下,此劇有文雪兒的姐姐出演,就是最近憑借功夫出名的「元秋」。
此後80年代初期張徹離開邵氏組建長河,不得不提一下《上海灘十三太保》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因為傅聲的去世,故而由劉德華頂上,但是弟子們發現師傅的經歷不再旺盛,有時候拍著拍著就睡著了。
1986年張徹來大陸拍片,第一部是《大上海1937》據說在港票房不好,那年我還沒入學。但是據有點年紀的朋友說,這片子在大陸火爆的不得了,尤其是董志華的小刀楊藩。1988年《過江龍》最近剛出了DVD我只想用一個字來形容,棒。但比起原作《報仇》來略嫌遜色,報仇重情,《過江龍》過多了加入了民族大義,似乎帽子太高。1990年的《西安殺戮》則是翻拍《五毒》。之後張徹的片子便一部不如一部,《江湖奇兵》《西行平妖》則是看得人兩眼金星。
1992年張徹在台視拍電視版《刺馬》劇情成了裹腳布,後來導演還掛名了鹿峰。可能是因為他曾在大陸拍戲不便的緣故。但是想來他曾是國民黨文化官員,不至於如李翰祥這般凄慘吧。台版的刺馬有太平軍四大勇士,分別是董志華,穆立新,杜玉明,陳繼銘。這些人現在還活躍在電視劇中。董志華在《功夫》中露臉了一把油炸鬼。穆立新憑借《沖出亞馬遜》還得了百花男配提名。杜玉明忘了是電視劇《倚天》中的阿大還是阿二了。陳繼銘則是,只要是武俠片,要是不見了他還真困難。張徹的大陸弟子現在都比較沉默,但是很多人都想念他們。
張徹沒有生育子女但是卻發掘了那麼多出色的武俠演員。就個人而言,最喜歡狄龍王鍾董志華穆立新。02年去世,黃沾輓聯,高山傳天籟,獨臂樹雄風,乃是說他作的歌曲《高山青》和跨時代的電影《獨臂刀》。
不知道以後的人會不會還眷戀武俠,但是我想這是我永遠的童話。剛看了《七劍》平心而論,並不喜歡,因為情節的庸俗,並沒有看出什麼人性來。禁武令是荒唐的開端,最後也荒唐的結束了。若干年以後,《七劍》《英雄》《十面》不會是武俠電影的代表,反而這一些朴實無華的才是最真摯的。
周星馳拍攝的《功夫》有不少張徹的影子,如斧頭幫來自《馬永貞》,甚至請來董志華演油炸鬼。我相信,這武俠精神不會給歲月的塵埃蒙上,時而溫習,會有一種故如新的感覺。
⑶ 趙文卓演的電影斷刀叫什麼名
片名:《斷刀客》
《斷刀客》是由徐克執導,趙文卓、熊欣欣、桑妮主演的動作片。影片講述了刀客黎定安盡管失去右手又只有一本殘缺的絕世刀譜在身,仍義無反顧地自創獨臂刀法決戰仇家,為父報仇的故事。
劇情簡介——
煉鋒號鑄刀廠大弟子定安(趙文卓飾)被師父選為繼承人,後來他知曉了父親乃慘死於馬賊惡漢飛龍(熊欣欣飾)刀下,大殿供奉的斷刀正是亡父的遺物。定安帶斷刀出走,師父女兒向靈(桑妮飾)為愛而追尋,卻被馬賊所擄,定安捨身相救時竟不幸右手被斬墮下山崖。
斷手後定安自思報仇無望,本想就此退隱江湖,不料又拾得半本絕世刀譜,於是決心秘密練刀為父報仇。可又因刀譜殘缺無法練成,最後定安苦思之後自創獨臂斷刀刀法,他能否救得了危難中的煉鋒號並手刃殺父仇人飛龍。
(3)獨臂刀電影中文字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黎定安 演員趙文卓
以煉刀為生的「煉鋒號」掌門人黎不悔之子,在其父為鏟除江湖惡勢力慘遭殺害後。由其師叔向且正帶著東藏西躲,過著隱居生活。後來他知曉了父親死因後,帶著亡父的遺物斷刀出走報仇。後他偶然在乞兒家發現一本刀譜,從此他苦練單手刀功,終使刀法出神入化,最後替父親報了仇。
2、飛龍 演員熊欣欣
窮凶極惡的馬賊首領,善於使刀,是殺害黎定安父親黎不悔的兇手。曾綁架為愛而追尋黎定安的向靈,並在黎定安前來解救時斬斷了黎定安的一條胳膊。後被將單手刀功練的出神入化的黎定安所殺。
3、向靈 演員桑妮
黎定安師傅向且正的獨生女,是黎定安及鐵頭的共同愛慕對象。不過她卻只喜歡黎定安,也如願被其父許配給黎定安。後在黎定安出走後為愛而追尋,卻被馬賊所擄,使得黎定安在捨身相救時被斬斷右手。
⑷ 跪求徐克導演的電影<<刀>> !!
徐克執導趙文卓功夫大片《刀》[DVD/中文字幕/迅雷高速]
◎中文 名 斷刀客/刀
◎片 名 The Blade
◎地 區 中國香港
◎類 別 劇情/動作
◎語 言 普通話/粵語
◎字 幕 中文
◎IMDB評分 7.2/10 (624 votes)
◎文件格式 DVD-RMVB
◎視頻尺寸 704*368
◎文件大小 2CD MB
◎片 長 101 Min
◎導 演 徐克 (Hark Tsui)
◎主 演 陳豪 Moses Chan
Ray Chang
Man Cheuk Chiu
周嘉玲 Valerie Chow
朱永棠 Jason Chu
Ricky Ho
Sing Ngai
Charles Shen
下載地址:http://365filmxl.bbs.in/read.php?tid=5130&u=ezudm
◎簡 介
安定自幼父母雙亡,由刀[廠文掌門撫養長大。在一年一度的祭刀日上,安定得知其父慘死真相,遂攜帶父親留下的斷刀去為父報仇。安定的師妹對他情有獨鍾,緊追安定不舍,陷入魔掌。安定為救師妹斷了一臂,後又得到一武功秘笈刀譜,練就了人刀合一的神功斷刀功,斬殺了殺父仇人飛龍,從刀下救出師傅、師兄和師妹。本片是導演徐克向張徹的經典武俠片《獨臂刀》致敬之作。導演極思突破武俠片處理形式的躁動感覺躍然銀幕之上,會讓部份觀眾難以消受,但也會有人覺得力度十足,拍出了江湖惡斗的悲壯感。本片藉桑妮飾演的刀廠小姐觀點來敘述這個大男人故事,企圖增加一點柔性感情,但並沒有達到效果。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強烈的陽剛色彩和歇斯底里般的渲泄情緒自始貫串。在武俠電影第二高峰漸退後,徐克作為終結一個時代的作品,影片完全模糊了時代和社會背景,簡單交待了人物和所涉的恩怨,以一種平穩來營造出一個純電影中的「江湖",並以一種歇斯底里的情緒,把武打(以急速多變的鏡頭來交織)和文戲(大量不受節制的憤怒對白)相輔,作了一次自我情懷的抒發與治療。導演試圖努力將張徹與黑澤明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力度、剛勁、慘烈、殘酷,真正符合了「江湖」的原始悲壯本質。
⑸ 中國電影
1 1948《小城之春》中國,費穆-----------
2 1986《英雄本色》香港,吳宇森
3 1990《阿飛正傳》香港,王家衛
4 1984《黃土地》內地,陳凱歌-----------
5 1989《悲情城市》台 灣,侯孝賢
6 1984《省港旗兵》香港,麥當雄
7 1967《龍門客棧》台 灣,胡金銓
8 1982《投奔怒海》香港,許鞍華
9 1971《俠女》台 灣,胡金銓
10 2000《卧虎藏龍》台 灣/香港,李安
----------------------------
11 1937《馬路天使》中國,袁牧之------------
12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台 灣,楊德昌
13 1976《半斤八兩》香港,許冠文
14 1999《槍火》香港,杜琪峰
15 1967《獨臂刀》香港,張徹
16 1972《精武門》香港,羅維
17 1994《陽光燦爛的日子》內地,姜文-------
18 1953《危樓春曉》香港,李鐵
19 1995《西遊記》香港,劉鎮偉
20 1970《董夫人》香港,唐書璇
----------------------------------
21 1988《胭脂扣》香港,關錦鵬
22 1994《重慶森林》香港,王家衛----------
23 1984《似水流年》香港,嚴浩---------
24 1985《童年往事》台 灣,侯孝賢
25 1987《紅高粱》內地,張藝謀-----------
26 1981《父子情》香港,方育平
27 1947《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國,蔡楚生-------------
28 1996《甜蜜蜜》香港,陳可辛
29 1934《神女》中國,吳永剛
--------------------------
30 1935《大路》中國,孫瑜--------------
31 1979《瘋劫》香港,許鞍華
32 2002《無間道》香港,劉偉強、麥兆輝
33 1978《醉拳》香港,袁和平
34 1979《蝶變》香港,徐克
35 1994《東邪西毒》香港,王家衛
36 1997《香港製造》香港,陳果
37 1948《清宮秘史》中國,朱石麟----------
38 1963《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李翰祥---------
39 1967《英雄本色》香港,龍剛
40 1983《新蜀山劍俠》香港,徐克
-----------------------------------------
41 1986《恐怖分子》台 灣,楊德昌
42 1989《喋血雙雄》香港,吳宇森
43 1991《黃飛鴻》香港,徐克-------------
44 1992《阮玲玉》香港,關錦鵬
45 1992《秋菊打官司》內地,張藝謀-----------
46 1950《我這一輩子》內地,石揮---------
47 1959《江山美人》香港,李翰祥
48 1969《冬暖》台 灣,李翰祥
49 1987《秋天的童話》香港,張婉婷
50 1987《倩女幽魂》香港,程小東
-----------------------------------------
51 1959《紫釵記》香港,李鐵
52 1960《人海孤鴻》香港,李晨風
53 1965《舞台姐妹》內地,謝晉--------
54 1987《龍虎風雲》香港,林嶺東
55 1993《霸王別姬》香港/內地,陳凱歌
56 2000《一一》台 灣,楊德昌
57 1955《寒夜》香港,李晨風
58 1967《破曉時分》台 灣,宋存壽
59 1979《空山靈雨》台 灣,胡金銓
60 1985《警察故事》香港,成龍
-------------------------------------------
61 1993《新不了情》香港,爾東升
62 1993《喜宴》台 灣,李安
63 2000《站台》內地,賈樟柯
64 1960《野玫瑰之戀》香港,王天林
65 1960《可憐天下父母心》香港,楚原
66 1960《難兄難弟》香港,秦劍
67 1960《第一類型危險》香港,徐克
68 1983《半邊人》香港,方育平
69 2000《榴槤飄飄》香港,陳果
70 1933《小玩意》中國,孫瑜------------
--------------------------------------------
71 1949《哀樂中年》中國,桑弧--------
72 1973《七十二家房客》香港,楚原
73 1982《烈火青春》香港,譚家明
74 1986《戀戀風塵》台 灣,侯孝賢
75 1992《92黑玫瑰對黑玫瑰》香港,劉鎮偉
76 2002《少林足球》》香港,周星馳
77 1937《夜半歌聲》中國,馬徐維邦--------
78 1974《再見中國》香港,唐書璇
79 1980《撞到正》香港,許鞍華
80 1985《青梅竹馬》台 灣,楊德昌
--------------------------------------------
81 1993《藍風箏》內地,田壯壯---------------
82 1948《太太萬歲》中國,桑孤-------------
83 1957《曼波女郎》香港,易文
84 1959《豪門夜宴》香港,李晨風、李鐵、吳回、羅志雄
85 1972《秋決》台 灣,李行
86 1986《芙蓉鎮》內地,謝晉
87 1989《賭神》香港,王晶
88 1989《旺角卡門》香港,王家衛
89 1997《春光乍泄》香港,王家衛
90 2000《花樣年華》香港,王家衛
---------------------------------------
91 1948《萬家燈火》中國,沈浮--------------
92 1953《中秋月》香港,朱石麟
93 1955《父母心》香港,秦劍
94 1959《林則徐》內地,鄭君里、岑范-------
95 1962《紅樓夢》內地,岑范-----------
96 1983《打擂台》香港,黃志強
97 1984《上海之夜》香港,徐克
98 1984《五郎八卦棍》香港,劉家良
99 1985《黑炮事件》內地,黃建新-----------
100 1992《青少年哪吒》台 灣,蔡明亮
101 1993《戲夢人生》台 灣,侯孝賢
102 1995《女人四十》香港,許鞍華
103 1998《一個都不能少》內地,張藝謀-------
⑹ 求一部很早的國產電影,主人公左手用刀的
基本資料
片 名:The Blade
中文名:斷刀客/刀
年 代:1995
國 家:中國香港
類 別:劇情 / 動作
語 言:粵語
導 演:徐克
[編輯本段]主要演員
倪 星
周嘉玲
趙文卓
陳 豪
熊欣欣
[編輯本段]簡 介
本片是導演徐克向張徹的經典武俠片《獨臂刀》致敬之作。 描寫一個復仇故事,趙文卓飾演刀廠的大弟子,被闖上門的仇家砍去了一支手,後來自創獨臂刀絕技,把再度登門的仇人擊殺,挽救了整個師門。
http://ke..com/view/768617.html?wtp=tt
是不是這個呢
希望滿意
⑺ 電影新獨臂刀雷利的扮演者是誰
姜大衛 飾 雷力
角色簡介:雷力遭岳不群似的大俠龍異之陷害,斷臂,消沉。少俠封俊傑打開了他的心扉,約定回太湖務農。封俊傑也遭龍異之算計,慘死。雷力一手三刀,殺死龍異之。
劇情簡介
「鴛鴦雙刀」雷力初出江湖鋒芒畢露,白衣駿馬快意恩仇。雷力在江湖上的名望引起龍異之的忌妒,龍異之意欲除之而後快。為此,龍異之授意手下搶劫遠聲鏢局的鏢銀,然後栽贓於虎威山莊莊主陳震南,將雷力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的雙刀引向虎威山莊。雷力殺向虎威山莊,龍異之以江湖長者身份出面干預,以三節棍擊破雷力的「鴛鴦雙刀」,逼雷力自斷右臂,從此退出江湖。自斷右臂的雷力隱姓埋名,給一個客棧老闆做跑堂的店小二。雷力獨臂伺候客人,時常受到客人的欺負,只有鎮上巴鐵匠的女兒巴蕉對客棧這個寡言少語的小二給予尊重和好感。巴蕉年輕漂亮,被來客棧喝酒的虎威山莊的兩個大頭目看中。兩個大頭目酒後調戲巴蕉,雷力憤而阻止,卻不敢太露功底。 恰逢江湖豪俠封俊傑路過客棧,看到兩個頭目以強凌弱,同時也看出店小二打扮的年輕人隱忍不發。封俊傑也是手持雙刀。封俊傑的雙刀教訓了虎威山莊的兩個頭目,同時也為自己招致了麻煩。兩個頭目回虎威山莊報信,封俊傑在客棧無意聽說眼前這個店小二就是曾經名震江湖的「鴛鴦雙刀」雷力,遂與雷力英雄相惜結為至交。 虎威山莊早已在龍異之的控制之下。得知封俊傑因江湖鏢局時常出現行鏢遭劫前來問罪虎威山莊,龍異之心生毒計,想借舉辦方圓百里武林聚會的機會,用一年前逼雷力退出江湖的手法逼退封俊傑。封俊傑不知是計,也不聽雷力的勸告,執意單刀赴會。封俊傑果然中計,龍異之當著江湖眾家的面,以當年擊敗雷力的手法打敗封俊傑,然後授意陳震南將其除掉。 日落西山,雷力在客棧等待封俊傑平安的消息。得知封俊傑已經死於虎威山莊,雷力怒不可遏,拔出巴蕉送給他的刀殺向虎威山莊。一年來在客棧默默練就的功夫讓雷力所向披靡。雷力的身後留下一片屍體,雷力獨臂持刀直指陳震南和龍異之。陳震南根本不是對手,龍異之也沒有想到雷力的獨臂長刀舞得如此出神入化。經過一場棧橋惡戰,龍異之最終斃命於雷力的獨臂長刀,從此了結一段江湖恩仇。
演員基本信息
個人概況
中文名:
姜大衛
外文名:
JohnChiang
別名:
姜大偉、阿尊
國籍:
加拿大
民族:
滿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7年06月29日
個人成就
影視成就:
1970年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1973年亞洲影展最具性格演員獎、2007中國功夫全球盛典最佳動作男演員獎
個人背景
職業:
導演,演員
代表作品
影視作品:
《報仇》、《叛逆》、《九陰真經》
其他信息
身高:
172厘米
配偶:
李琳琳
星座:
巨蟹座
血型:
B型
⑻ 中國武俠電影
新龍門客棧 /
張曼玉 / 梁家輝 / 林青霞 / 中國香港 / 徐克 /
卧虎藏龍 /
周潤發 / 楊紫瓊 / 章子怡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李安 (Ang Lee)
七劍 /
黎明 / 甄子丹 / 孫紅雷 / 楊采妮 / 陸毅 / 金素妍 / 張靜初 / 香港 / 徐克 (Hark Tsui) /
英雄 /
李連傑 / 梁朝偉 / 張曼玉 / 章子怡 / 甄子丹 / 陳道明 / 中國 / 香港 / 張藝謀 (Yimou Zhang)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
李連傑 / 林青霞 / 関之琳 / 李嘉欣 / 香港 /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 唐季禮 (Stanley Tong) /
東邪西毒 /
張國榮 / 張曼玉 / 梁家輝 / 林青霞 / 張學友 / 梁朝偉 / 劉嘉玲 / 楊采妮 / 王祖賢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王家衛 /
十面埋伏 /
章子怡 / 金城武 / 劉德華 / 中國 / 張藝謀
霍元甲 /
李連傑 / 董勇 / 孫儷 / 中國 / 於仁泰 /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風雲再起(29)
林青霞 (Brigitte Lin) / 於榮光 / 王祖賢 / 香港 / 李惠民 程小東 /
笑傲江湖 /
許冠傑 / 元華、劉兆銘 / 劉洵 / 香港 / 胡金銓、徐克 / 國語 / 粵語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 黃飛鴻之 3 獅王爭霸 /
李連傑 / 關之琳 / 莫少聰 / 劉洵 / 熊欣欣 / 香港 / 徐克 (Hark Tsui) /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
李連傑 / 莫少聰 / 甄子丹 / 香港 / 徐克 /
方世玉 / 功夫皇帝方世玉 /
李連傑 / 趙文卓 / 蕭芳芳 / 李嘉欣 / 香港 / 元奎
風雲雄霸天下 / 風雲 /
鄭伊健 / 郭富城 / 香港 / 劉偉強 (Wai Keung Lau) /
決戰紫禁之巔 /
劉德華 / 趙薇 / 香港 / 劉偉強
白發魔女傳 /
張國榮 / 林青霞 / 吳鎮宇 / 香港 / 於仁泰 /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
李連傑 / 張敏 / 香港 / 王晶 (Jing Wong) /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
六指琴魔 /
劉嘉玲 / 林青霞 / 中國 / 香港 / 吳勉勤 (Min Kun Ng)
黃飛鴻 /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 /
李連傑 / 元彪 / 關之琳 / 香港 / 徐克
東成西就 /
張國榮Leslie Cheung / 林青霞Brigitte Lin / 梁朝偉Tony Leung Chiu Wai / 香港 / 劉鎮偉Jeffrey Lau
少林寺 / The Shaolin Temple(14)
李連傑 / 於海 / 丁嵐 / 中國大陸 / Chang Hsin Yen /
太極張三豐 / Tai ji zhang san feng(14)
李連傑 / 香港 / 袁和平
新少林五祖 / 洪熙官之少林五祖 /
李連傑 / 謝苗 / 邱淑貞 / 香港 / 元奎 (Corey Yuen) / 王晶
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
林青霞 / 鞏俐 / 張敏 / 香港 / 錢永強
蜀山傳 /
鄭伊健 / 張柏芝 / 古天樂 / 林熙蕾 / 中國 / 香港 / 徐克
天地英雄 /
中國 / 何平
方世玉Ⅱ:萬夫莫敵 /
李連傑 / 中國 / 香港 / 元奎
無極 /
張東健 Dong-Kun Jang / 張柏芝 Cecilia Cheung / 真田廣之 Hiroyuki Sanada / 中國大陸 / 陳凱歌
刀劍笑 /
香港 / 黃泰來
水滸傳之英雄本色 /
王祖賢 / 梁家輝 / 徐錦江 / 中國 / 香港 / 陳會毅
中華英雄 / 華英雄 /
鄭伊健 / 謝霆峰 / 舒淇 / 香港 / 劉偉強
黃飛鴻之西域雄獅 /
香港 / 洪金寶
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 /
李連傑 / 陳百祥 / 袁詠儀/張敏 / 中國香港 / 王晶
刀 / 斷刀客 /
趙文卓 / 熊欣欣 / 陳豪 / 中國香港 / 徐克
倩女幽魂 /
張國榮 / 王祖賢 / 香港 / 程小東
精武英雄 /
李連傑 / 香港 / 陳嘉上
武狀元蘇乞兒 /
周星馳 / 吳孟達 / 林少強 / 張敏 / 香港 / 林德祿 (David Lam) / 陳嘉上
雙旗鎮刀客 /
中國 / 何平
新流星蝴蝶劍 /
梁朝偉 / 楊紫瓊 / 王祖賢 / 甄子丹 / 林志穎 / 徐錦江 / 香港 / 中國台灣 / 麥當雄
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 /
香港 / 元彬
新碧血劍 /
張敏 / 吳孟達 / 香港 / 張海靖 (Hoi-Ching Cheung)
青蛇 /
王祖賢 / 張曼玉 / 香港 / 徐克 (Hark Tsui) /
新火燒紅蓮寺 /
李若彤 / 香港 / 林嶺東 (Ringo Lam)
火雲傳奇 /
林青霞 / 吳君如 / 莫少聰 / 香港 / 袁和平 (Woo-ping Yuen) /
南北少林 /
李連傑 胡堅強 黃秋燕 於承惠 於海 / 中國 / 香港 / 劉家良 (Chia-Liang Liu)
神經刀與飛天貓 /
林志穎 / 張學友 / 張曼玉 / 梁家輝 / 台灣 / 朱延平 (Yin-Ping Chu)
功夫 /
周星馳 / 中國香港 / 周星馳 / 中文(普通話) /
鷹爪鐵布衫 /
黃正利 / 劉忠良 / 王將 / 香港 / 吳思遠 /
射鵰英雄傳
黃日華 / 翁美玲 / 苗僑偉 / 香港 / 鞠覺亮 / 普通話 / 粵語
鹿鼎記 /
周星馳 / 張敏 / 吳孟達 / 溫兆倫 / 徐錦江 / 邱淑貞 / 陳百祥 / 劉松仁 / 香港 / 王晶 (Jing Wong) /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
天龍八部
胡軍 / 林志穎 / 高虎 / 中國 / 周曉文 /
《倩女幽魂III-道道道》 /
梁朝偉 / 王祖賢 / 張學友 / 香港 / 程小東 / 國語 /
木棉袈裟 /
中國 / 香港 / 徐小明
醉拳2 /
成龍 / 香港 / 劉家良
自古英雄出少年(4)
中國 / 香港
白發魔女 2 /
香港 / 胡大為 (David Wu (I)) / 於仁泰
東方三俠 /
張曼玉 / 梅艷芳 / 楊紫瓊 / 香港 / 杜琪峰
蜀山 / 蜀山之新蜀山劍俠(4)
鄭少秋 / 林青霞 / 劉松仁 / 香港 / 徐克 /
倩女幽魂2:人間道 /
張國榮 / 王祖賢 / 李嘉欣 / 香港 /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
俠女 /
1971年11月18日 /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 Commander Hsu's son (uncredited) / 陳會毅 Billy Chan .... / 石雋 Shih Chun .... Ku Shen Chai / Ping-Yu Chang .... / 中國台灣 / 胡金銓 (King Hu) /
飛狐外傳 /
黎明 / 李嘉欣 / 張敏 / 香港 / 潘文傑 (Man Kit Poon) / 粵語 / 國語
神話 / The Myth / 驚天傳奇(3)
成龍 Jackie Chan / 梁家輝 Tony Leung Ka Fai / 金喜善 Hee-seon Kim / 香港 / 中國 / www.themyth.jce.com / 唐季禮 Stanley Tong / 漢語 / 朝鮮語
新仙鶴神針 / Xin xian hao shen zhen(3)
香港 / 陳木勝 (Benny Chan (I))
千機變 2 :花都大戰 / 千機變2之花都大戰 / 千機變2(3)
蔡卓妍 / 鍾欣桐 / 香港 / 元奎 (Corey Yuen) / 梁柏堅 (Patrick Leung)
無影劍(3)
舒淇 / 李俊鋒 / 霍建華 / 中國香港 / 韓國 / 梁德華 / 普通話
鹿鼎記(2)
梁朝偉 / 劉德華 / 劉嘉玲 / 毛舜筠 / 商天娥 / 香港 / 杜琪峰 / 粵語
武林外傳(2)
閆妮 / 姚晨 / 沙溢 / 喻恩泰 / 姜超 / 倪虹潔 / 王莎莎 / 中國 / 尚敬 / 中文
The Butterfly Murders / Butterfly Murders / Die bian(2)
劉兆銘 / 米雪 / 高雄 / 香港 / 徐克 (Hark Tsui) / 粵語
龍虎門 / Dragon Tiger Gate(2)
2006.7 / 甄子丹 / 謝霆鋒 / 余文樂 / 香港 / 葉偉信
黃飛鴻之龍城殲霸 /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V(2)
香港 / 徐克 (Hark Tsui)
天下無雙 / Chinese Odyssey(2)
梁朝偉 / 王菲 / 趙薇 / 張震 / 香港 / 劉鎮偉 (Jeffrey Lau) / 粵語
武俠七公主 / Wu xia qi gong zhu(2)
香港 / 陳國新 (Dennis Chan) / 王晶 (Jing Wong)
少林小子 / Shao Lin xiao zi(2)
中國 / 香港 / 張鑫炎 (Xinyan Zhang)
絕代雙驕(2)
劉德華 / 吳鎮宇 / 苗僑偉 / 香港 / 曾志偉 (Eric Tsang (I))
古今大戰秦俑情 / 秦俑 / Qin yong(2)
張藝謀 / 鞏俐 / 香港 / 程小東 (Siu-Tung Ching)
倚天屠龍記(1)
馬景濤 / 葉童 / 台灣
龍在少林(1)
徐若宣 / 元彪 / 釋小龍 / 香港 / 朱延平
笑俠楚留香 / Xiao xia Chu Liu Xiang(1)
郭富城 / 邱淑貞 / 張敏 / 香港 / 王晶 (Jing Wong)
少林木人巷 / Shaolin Chamber of Death(1)
成龍 / 黃正利 / 元彪 / 香港 / 陳志華 / 漢語/粵語 / 漢語/普通話
忠烈圖 / Chung chung lieh t'u(1)
香港 / 胡金銓 (King Hu)
小白龍情海翻波 / 飛俠小白龍 / white dragon(1)
張柏芝 / 吳鎮宇 / 安志傑, / 葉偉信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 Iron Monkey(1)
於榮光 / 甄子丹 / 王靜瑩 / 香港 / 袁和平
赤腳小子(1)
郭富城 / 張曼玉 / 狄龍 / 香港 / 杜琪峰 / 國語 / 粵語
殘缺 / Crippled Heroes(1)
香港 / 張徹 / 漢語
邊城三俠(1)
王羽 / 羅烈 / 鄭雷 / 香港 / 張徹 / 中文
神鞭(1)
王亞為 / 徐守莉 / 陳寶國 / 中國大陸 / 張子恩 /
五鼠鬧東京(1)
林煒 / 方中信 / 黃秋生 / 台灣 / 福建 / 陳木川
精武家庭 / 精武世家 / Jing wu mo sing(1)
吳彥祖 / 鈡欣桐 / 馮德倫 / 香港 / 馮德倫 /
鹿鼎記II神龍教 / 鹿鼎記2神龍教 / Lu ding ji II shen long jiao(1)
周星馳 / 林青霞 / 秦沛 / 李嘉欣 / 湯鎮業 / 陳百祥 / 邱淑貞 / 香港 / 王晶 (Jing Wong) / 程小東
林世榮 / Magnificent Butcher(1)
香港 / 袁和平
一刀傾城 / Yat do king sing(1)
洪金寶 Sammo Hung Kam-Bo / 關之琳 Rosamund Kwan / 狄龍 Lung Ti / 香港 / 洪金寶
九一神鵰俠侶 / 新神鵰俠侶 / Gauyat sandiu haplui(1)
劉德華 / 梅艷芳 / 香港 / 元奎 (Corey Yuen) / 黎大煒
大醉俠 / Come Drink with Me(1)
鄭佩佩 / 岳華 / 香港 / 胡金銓
Ying xiong wei lei / 英雄無淚(1)
楚原 (Yuen Chor)
馬永貞 / Ma yong zhen(1)
香港 / 張徹 (Cheh Chang) / 鮑學禮 (Hsueh Li Pao)
醉拳 / Zui quan(1)
成龍 / 香港 / 袁和平
冒險王 / Dr. Wai in the Scripture With No Words(1)
香港 / 程小東
老鼠愛上貓 / Liu sue oi seung mau / Cat and Mouse(1)
劉德華 / 張柏芝 / 李冰冰 / 香港 / 陳嘉上
刺馬 / Chi ma(1)
香港 / 張徹 (Cheh Chang)
獨臂刀 / Dubei (1)
香港 / 張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