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斯帖記主要講的是什麼
《以斯帖記》記載了敬畏耶和華的猶太女子以斯帖在波斯王宮中為以色列民族斗爭而取勝的故事,是《聖經》舊約的一卷書,成書時期是在接位的國王亞達薛西一世時。
《以斯帖記》是以《聖經》人物以斯帖命名的,以斯帖是波斯名字,意思是「星」,可能來自女神伊施塔(Ishtar)的名字,本書的事情發生在以斯帖記第六和七章之間,就是在波斯王亞哈隨魯(薛西)統治期間。
❷ 以斯帖記9章 - 草稿 - 草稿
(一)思考
1.在十二月發生了什麼事?1
十二月,乃亞達月十三日,王的諭旨將要舉行,就是猶大人的仇敵盼望轄制他們的日子,猶大人反倒轄制恨他們的人。
2.猶大人在亞哈隨魯王各省的城裡聚集做了什麼事?產生什麼樣的果效?2/4
①猶大人在亞哈隨魯王各省的城裡聚集,下手擊殺那要害他們的人。無人能敵擋他們,因為各族都懼怕他們。② 各省的首領、總督、省長,和辦理王事的人,因懼怕末底改,就都幫助猶大人。 末底改在朝中為大,名聲傳遍各省,日漸昌盛。
3.猶大人任意殺滅恨他們人都有什麼人?猶大人卻怎樣?5/10
①猶大人用刀擊殺一切仇敵,任意殺滅恨他們的人。 在書珊城,猶大人殺滅了五百人; 又殺巴珊大他、達分、亞斯帕他、 破拉他、亞大利雅、亞利大他、 帕瑪斯他、亞利賽、亞利代、瓦耶撒他; 這十人都是哈米大他的孫子、猶大人仇敵哈曼的兒子。②猶大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
4.當日猶大人把什麼呈在王前?王對王後有了什麼應許?11/12
①當日,將書珊城被殺的人數呈在王前。 王對王後以斯帖說:「猶大人在書珊城殺滅了五百人,又殺了哈曼的十個兒子,在王的各省不知如何呢?②現在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還求什麼,也必為你成就。」
5.以斯帖求王什麼事?王怎樣允許的?亞達月十四日書珊城猶大又聚集做了什麼事?13/15
①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求你准書珊的猶大人,明日也照今日的旨意行,並將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在木架上。②」 王便允准如此行。旨意傳在書珊,人就把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起來了。③ 亞達月十四日,書珊的猶大人又聚集在書珊,殺了三百人,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
6.在王各省其餘的猶大人也都怎樣?在什麼時間做的這事?如今他們定什麼日子為吉日?16/19
①在王各省其餘的猶大人也都聚集保護性命,殺了恨他們的人七萬五千,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這樣,就脫離仇敵,得享平安。② 亞達月十三日,行了這事;③十四日安息,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 但書珊的猶大人,這十三日、十四日聚集殺戮仇敵;十五日安息,以這日為設筵歡樂的日子。 所以住無城牆鄉村的猶大人,如今都以亞達月十四日為設筵歡樂的吉日,彼此饋送禮物。
7.末底改記錄並且囑咐猶大人做什麼?以這月的兩日為什麼日子?20/22
①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 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 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②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饋送禮物,周濟窮人。
8.猶大人按著末底改的要求怎樣?是因為什麼事?23/28
①於是,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 是因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設謀殺害猶大人,掣普珥,就是掣簽,為要殺盡滅絕他們; 這事報告於王,王便降旨使哈曼謀害猶大人的惡事歸到他自己的頭上,並吩咐把他和他的眾子都掛在木架上。 照著普珥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②他們因這信上的話,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 就應承自己與後裔,並歸附他們的人,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 各省各城、家家戶戶、世世代代紀念遵守這兩日,使這「普珥日」在猶大人中不可廢掉,在他們後裔中也不可忘記。
9.亞比孩的女兒王後以斯帖和末底改寫信的目的是什麼!29/32
①亞比孩的女兒-王後以斯帖和猶大人末底改以全權寫第二封信,堅囑猶大人守這「普珥日」, 用和平誠實話寫信給亞哈隨魯王國中一百二十七省所有的猶大人, 勸他們按時守這「普珥日」,禁食呼求,是照猶大人末底改和王後以斯帖所囑咐的,也照猶大人為自己與後裔所應承的。 以斯帖命定守「普珥日」,這事也記錄在書上。
(二)應用
簡述普洱節的來歷
一、哈曼設謀殺害猶大人,掣普珥,就是掣簽,
二、猶大人正好是這日期反滅了哈曼和所有的仇敵,取得平安。
三、猶大人為了紀念取得的勝利定這兩日稱為普耳日
四、並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世世代代紀念
五、以斯帖命定守「普珥日」,這事也記錄在書上。
❸ 以斯帖記第二章
以斯帖記第2章,末底改叔叔亞比孩的女兒,就是末底改收為自己女兒的以斯帖,按次序當進去見王的時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凡看見以斯帖的都喜悅她。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她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後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後,代替瓦實提。(以斯帖記 2:15-17 和合本)
1.王後瓦實提因藐視違背王的榮耀和旨意,被王廢棄,選了未底改的女心以斯帖。以斯帖被王選入王宮後,並沒有向掌管的太監希該要什麼來裝扮自己,樹立抬高自己,而是除了太監所派定給的,以外一無所有,因此蒙恩典得到了眾人的喜悅,也得到了王的贊賞,成為了王後,代替了瓦實提。
2.我們在神面前的信仰,並不是把自己添加或裝扮成什麼才站在神面前,而是像以斯帖一樣,原本地接受神通過僕人所給我們的神的話語,不添加任何屬人的想法和標准,單單仰望神的恩典和作工,就是真正的信仰,就是神所喜悅的。因為從人裡面出來的盡都是惡,若添加屬人的東西,就只能遭受神的撇棄和咒詛。
❹ 以斯帖記1章
(一)思考
1.亞哈隨魯作王的境界從哪到哪?統管多少省?他在哪裡登基?亞哈隨魯在位第三年作了什麼事?其中都有什麼人?1/3
①從印度直到古實。
②統管一百二十七省。
③在書珊城的宮登基。
④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
⑤有波斯和瑪代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胄與首領,在他面前。
2.亞哈隨魯把什麼給這些權貴看了?共有多少日?這日子滿了有做了什麼事?4/5
①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
②一百八十日。
③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里設擺筵席七日。
3.在宴席的會場是怎樣布置的?都用了什麼招待?顯明王的什麼?喝酒有什麼制度?6/8
①有白色、綠色、藍色的帳子,用細麻繩、紫色繩從銀環內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銀的床榻擺在紅、白、黃、黑玉石鋪的石地上。
②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
③足顯王的厚意。
④不準勉強人,讓人各隨己意。
4.王後瓦實提也怎樣?9
①也為婦女設擺筵席。
5.第七日亞哈隨魯飲酒怎樣?他就吩咐王後瓦實提怎樣?王後瓦實提卻怎樣?10/12
①心中快樂。
②請王後瓦實提頭戴王後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
③王後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
6.那時王左右常見王面的都有什麼人?他們都怎樣?王問他們什麼事?13/15
①有波斯和瑪代的七個大臣,就是甲示拿、示達、押瑪他、他施斯、米力、瑪西拿、米母干。
②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
③王問他們說:「王後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
7.米母干是怎樣回答的?16/20
①說:「王後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並且有害於王各省的臣民;因為王後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後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她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今日波斯和瑪代的眾夫人聽見王後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樣行,從此必大開藐視和忿怒之端。王若以為美,就降旨寫在波斯和瑪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準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她王後的位分賜給比她還好的人。所降的旨意傳遍通國,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
8.王和眾首領都怎樣?王就怎樣?21/22
①王和眾首領都以米母乾的話為美。
②王就照這話去行。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說本地的方言。
(二)應用
1.亞哈隨魯王邀請國臣顯明了什麼?
①顯明波斯國的國力強盛,富有。
②顯明的亞哈隨魯王驕傲自大、剛愎狂傲,炫耀財富,追求宴樂。
2.王後瓦實提結局顯明了什麼?
①顯明王的隨心所欲
②顯明王後的自愛
③顯明神的旨意
(李霞)
❺ 以斯帖記6章
(一)思考
1.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做了什麼事?正遇著什麼事?王說了什麼?伺候王的臣僕怎樣回答的?1/3
①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
②正遇見書上寫著說: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後。
③王說:「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沒有?」
④伺候王的臣僕回答說:「沒有賜他什麼。」
2.這時誰在院子里?他要來做什麼?王叫哈曼進來哈曼就怎樣?王問他什麼?哈曼心裡怎樣想的?嘴裡怎樣回答的?4/9
①哈曼。
②要求王將末底改掛在他所預備的木架上。
③哈曼就進去。
④王問他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如何待他呢?」
⑤哈曼心裡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不是我是誰呢?
⑥哈曼就回答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將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馬,都交給王極尊貴的一個大臣,命他將衣服給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
3.王吩咐哈曼做什麼事?10
①王對哈曼說:「你速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向坐在朝門的猶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
4.於是哈曼怎樣對待末底改?在他前面怎樣宣告?11
①於是哈曼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裡的街市。
②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
5.末底改仍回到哪裡?哈曼卻怎樣?他的智慧人和他的妻子怎樣安慰他的?12/13
①末底改仍回到朝門。
②哈曼卻憂憂悶悶地蒙著頭,急忙回家去了。將所遇的一切事,詳細說給他的妻細利斯和他的眾朋友聽。
③他的智慧人和他的妻細利斯對他說:「你在末底改面前始而敗落,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不能勝他,終必在他面前敗落。」
6.他們還與哈曼說話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14
①王的太監來催哈曼快去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
(二)應用
思考末底改穿上朝服打馬遊街的榮耀出於誰?
答:出於神的掌權。
(李霞)
❻ 以斯帖記5章
(一)思考
1.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做什麼去了?王見王後以斯帖站在院內就怎樣?以斯帖便怎樣?1/2
①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
②就施恩於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
③以斯帖便向前摸杖頭。
2.王對王後說了什麼?以斯帖是如何回答的?王是如何應允和如何做的?3/5
①王對她說:「王後以斯帖啊,你要什麼?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
②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就請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筵席。」
③王說:「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話去行。」於是,王帶著哈曼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
3.在筵席前王又問以斯帖什麼話?以斯帖回答王要什麼?6/8
①說:「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
②以斯帖回答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
4.那日哈曼心中怎樣?但末底改對他怎樣他就滿心惱怒?9
①哈曼心中快樂,歡歡喜喜地出來。
②但見末底改在朝門不站起來,連身也不動,就滿心惱怒末底改。
5.哈曼暫且忍耐回到家裡叫了什麼人來?哈曼對他們說了什麼?10/11
①哈叫人請他朋友和他妻子細利斯來。
②哈曼將他富厚的榮耀,眾多的兒女,和王抬舉他使他超乎首領臣僕之上,都述說給他們聽。
6.哈曼又對他們說了什麼?12/13
①哈曼又說:「王後以斯帖預備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許別人隨王赴席。明日王後又請我隨王赴席;只是我見猶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榮耀,也與我無益。」
7.他的妻子細利斯和他的朋友對他說了什麼話?哈曼認為怎樣?就怎樣?14
①對他說:「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然後你可以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
②哈曼以這話為美。
③就叫人作了木架。
(二)應用
思考值得哈曼驕傲的是什麼?我們有沒有與哈曼一樣的地方?
①位高權重、兒女眾多、財產豐厚、大有尊榮。
②有和哈曼一樣的地方,驕傲自大,自以為是,感覺自己比別人強,看重世上的名利榮耀,輕看屬天的財富,不體貼聖靈的意思,隨從肉體的私慾。
(李霞)
❼ 以斯帖記 08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讀經:
《以斯帖記》第8章
經文:
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腳前,流淚哀告,求他除掉亞甲族哈曼害猶大人的惡謀。(斯8:3)
關鍵詞句:
亞甲族
心得:
經文稱哈曼為亞甲族,那麼亞甲族究竟是什麼人呢?參考《撒母耳記上》15章就會發現,這位亞甲其實是亞瑪力人中的一個王。也就是說哈曼是他的後裔。
在掃羅王時代,上帝曾經要求掃羅滅絕亞瑪力人,但是掃羅因為貪愛亞瑪力人的財物而沒有執行命令。在當時看來,掃羅的行為似乎沒什麼,反而是上帝的命令顯得很殘忍。但經過許多年後終於顯明,掃羅一時的抗命,給他的後裔(經文提到末底改時稱他為基士的後裔,也就是說他是掃羅的同族後代),甚至差點給整個以色列民族帶來滅頂之災!
許多時候就是如此,我們因著自己的各種私慾拒絕了上帝的命令,不順服他的心意。暫時看來似乎也沒關系,甚至還有點好處可以撈。然而罪的後果卻可以像酵母一樣慢慢發酵,直到許多年以後,甚至許多代以後才顯露出它的危害!這並不是說前人造孽後人遭報,而是人們的任意妄為完全可以導致遺禍子孫!
回顧過往的歷史,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一胎化的政策造成人口的高度老齡化;片面追求經濟成長給環境的破壞又何嘗不是在給後人挖坑!
上帝的兒女啊,好好活在今天,遵行上帝的旨意吧!不要等到若干年後才悔恨當初的決定,不要等到年老發白才希望青春再來一次。惟願今天的順服,能換來今後的幸福。阿們!
祈禱:
主啊,惟願我今天能夠遵守你的心意而活,不給明天留下後悔的隱憂。阿們!
❽ 以斯帖記第五章
以斯帖記第5章,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王在殿里坐在寶座上,對著殿門。王見王後以斯帖站在院內,就施恩於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頭。王對她說:「王後以斯帖啊,你要什麼?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就請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筵席。」王說:「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話去行。」於是王帶著哈曼赴以斯帖所預備的筵席。在酒席筵前,王又問以斯帖說:「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以斯帖回答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願意賜我所要的,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以斯帖記 5:1-8 和合本)
1.雖然王三十天沒有招見以斯帖,但以斯帖接受了未底改的引導,憑著信心進了王宮的內院,對著殿門站立,王在殿上座著看見了王後以斯帖,不但沒有刑罰,反而施恩於王後,伸出了恩典的金杖。王對她說:「王後以斯帖啊,你要什麼?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可見憑著信心越過王的法,拿著死就死吧的心的時候,不但沒有死,反而蒙到了王莫大的恩典。
2.我們的信仰常常被律法捆綁,不敢拿著以斯帖"死就死吧"的心走到神面前。其實在神面前有律法,也有恩典。律法是讓我們知道自己是罪人的,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的,並不是去遵守的。我們遵守不了律法,結果就是死。我們若違背了律法,拿著死就死吧的心,走到神面前的時候,神會向我們伸出恩典的金杖的,使我們成為義人,得著天國的產業。
【加3:24 】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
❾ 以斯帖智斗哈曼,陰謀害人反害己的故事是什麼樣的
地處西亞的波斯·米底亞帝國滅了巴比倫後,大力興邦,擴展邊界,進入繁榮的頂峰時期。它從印度直到古實,統轄127個省,可謂疆域遼闊,幅員廣大。
在亞哈隨魯王登基第三年,國王舉行慶祝盛典,宴請所有的首領臣僕、來客貴賓。之後,又開放御花園,專程招待首都民眾,賞酒犒民,宴請百姓七天。一時節,富麗堂皇的書珊王宮中,燈紅酒綠、玉罍金樽、山珍海味、歡聲笑語;雕梁畫棟的御花園里,仙樂齊鳴、輕歌曼舞、鮮花香果、遊人如織。大顯皇室氣派,大展康泰國威。
到了第七天,西哈隨魯王飲酒作樂,乘興吩咐一旁侍立的戶曼、比斯他、哈波拿等七個太監,說:「請王後著鳳冠霞帔到前廳來,我要讓各路貴賓和眾臣,瞻仰王後的美貌和風采。」
正在後宮擺筵設席,招待各路婦女及女賓的王後瓦實提,一方面因為忙碌,也是性情高傲狂妄,竟不聽太監所傳的王命,抗旨不出。國王感到有失尊嚴,面子上很難堪,龍顏大怒,動了懲罰王後之心。
按王的規矩,辦事作決定,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當時,坐在國王左右的,有通達時務的明哲人波斯、瑪代的七個大臣。王問他們:「王後不聽太監傳的王命,該如何處置?」
七臣中的米母干首先回答說:「我認為王後的行為不妥,她不僅抗旨得罪了王,而且這事傳出宮有害各省的臣民,今日波斯和瑪代的眾夫人都在場,如若不處理,眾婦人都會以她為榜樣,藐視自己的丈夫,從此必將大開輕視丈夫之端。所以,我建議王將這一婦女之道,下旨寫進律法中,固定下來,教育所有的婦女,不管丈夫貴賤,都必尊重他們、服從他們。對於王後瓦實提必廢之,將王後之位賜給比她好的婦人,並將諭旨下達全國各地。」
大家都認為米母干說得對,王立即下詔書,用各種文字和各民族的方言,通知各地,確定丈夫當家做主的地位,同時,下旨處置王後瓦實提。這樣,亞哈隨魯王的怒氣才慢慢平息。
廢了王後,內宮無主,有侍臣建議:不如派人到全國各地挑選美貌的處女,帶到書珊城的女院,交有關太監調理,王可在眾美女中選自己喜愛的人,立為王後,代替瓦實提。王點頭應允,下屬照辦。
王的諭旨傳出,各地招了許多貌美的處女,交給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管理。在這群少女中,有個叫以斯帖的妙齡女郎,婀娜多姿、善良柔順、聰慧過人,深得希該的寵愛,總是最先發給她需要的香品和分內的分銀,又派七個宮女服侍她,還安排她和她的宮女住在女院中最好的房間。但人們一直不知道這女子的籍貫和宗教信仰。
這位天生麗質的美好女子究竟是誰?原來她是亡國奴末底改的養女,論地位尊卑,他們也是猶大王國的貴族和名門之後,自從他們被尼布甲尼撒王從耶路撒冷擄掠後,全家就在巴比倫定居,不久,以斯帖的父母雙亡,由表親撫養成人。如今,末底改在異國他鄉的波斯宮中任職。以斯帖人選後,末底改一再囑咐她,不可暴露自己的種族、出身和宗教信仰,以防不測。並天天在女院門前徘徊,打聽養女的消息。
眾女子到女院後,按先例潔身12個月,待滿期時,再挨個晉見西哈隨魯王,晚上進去,第二天回到女子第二院,由掌管嬪妃的太監沙甲看管。從此,任何女子也不能隨意進宮了,除非國王召見。
一日,亞哈隨魯王召見以斯帖,她才被引入宮內。她的姿容和溫柔深深地吸引了王,得到王的鍾愛和寵幸,王便給她戴上王後的桂冠,冊封她為新後,正式代替瓦實提。王春風得意,大擺筵席,宴請眾首領及眾臣僕,又免去各省稅收。
這時,撫養她的末底改有資格經常出人王宮了。有一次,末底改在前廳,無意中聽到兩個守門的內侍在竊竊私語。原來,他們仇恨亞哈隨魯王,計議陰謀弒君。末底改急忙將此事告訴以斯帖,王後隨即報告國王。經調查,情況屬實,國王下令,將兩內侍弔死在木架上,以告誡叛逆者。宮廷規定,這樣重大的事,都要一一載入王朝史冊。當時,國王雖然沒有嘉獎末底改,但末底改在宮廷里的名聲和地位明顯提高。
末底改的名聲引起哈曼宰相的不滿,這個亞哈隨魯王的寵臣自命不凡,目中無人,出入宮廷,眾臣僕無不下跪拜安,只有末底改不彎腰低首,不亢不卑,加上他倆一個屬亞瑪力部落,一個屬猶大部落,本來是世仇,哈曼早就瞧不起他,又見末底改對自己如此不恭,更是耿耿於懷,伺機報復。於是心生一計,不僅要除掉末底改,還要滅絕猶大全族。
他居心險惡,策劃行動,首先就是屢進讒言,以引起亞哈隨魯王對猶大人的疑心;接著向王稟報說:猶大人都發財了,他們是如何如何富裕,並借機指著猶大人居住的豪華住宅,讓國王看,國王從未見過絕大多數猶大人居住的貧民窟,就信了他的話;他還進一步對王講:猶大民族的習俗、律法均與波斯相悖,容留他們與王無益,建議王滅絕此族。國王平時受了他的影響,又不了解民情,更不知這是一計,便批准了哈曼的奏請,摘下手中的戒指(王權的象徵)交哈曼處理。
哈曼受命後,周密布置一切,並用抽簽的方式,確定大屠殺的日期,結果抽到亞達月(即12月)13日。哈曼便擅用國王的詔書,以各族文字傳令全國,定於這一天統一行動,誅殺猶大全族男女老少,並沒收全部財產。哈曼在進行這一系列陰謀活動時,沒有忘記報復末底改,他專門在高山之巔,搭了一座絞架,要將末底改「吊得比所有人都高」。
旨意傳遍書珊城,全體猶大族民眾禁食哭泣,末底改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直到宮門口,因為王宮禁止穿麻衣出入,他只好停步。
以斯帖從宮女和太監那裡聽說此事,忙派太監哈他革出宮,找末底改了解詳細情況。末底改讓人傳話:「速請王後向國王求情,設法挽救全族性命。」
以斯帖又吩咐哈他革給末底改回話:宮中有定例,無論男女,若不蒙恩,又無王伸出手中金杖的示意,擅自人內院見王者,必治死罪。國王已30天未召見王後了。
末底改又勸說以斯帖:不要以為在宮里就可倖免這場災禍了。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一旦從別的方面得以解脫,幸被拯救。那麼,你的父親家必遭滅亡。現在,你住在王宮,正是為民族立功的大好機會。
以斯帖又回話:「你去召集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為我禁食。我也在宮中,照樣禁食。之後,我便違例見王,王若判我死就死吧!」
禁食三天後,以斯帖著鳳冠霞帔,盛裝進入王宮內院,站在殿前。當時,國王坐在寶座上,正好面向殿門,一眼看見自己心愛的王後來了,立即伸出金杖,赦免她闖宮之罪。她放心了,輕輕舉步,緩緩向前,摸了摸金杖。
國王疼愛地問:「我的王後以斯帖啊!你有何事?你現在要什麼都可以,即使是半壁江山,王也賜給你。」
她微微啟動朱唇,莞爾一笑,說:「我特別為王擺設了一桌筵席,若蒙我王施恩,就請跟哈曼宰相一起,前來品嘗用餐。」
國王一聽,高興地命令左右:「快傳哈曼來,照王後的話去做。」
於是,王帶著哈曼共赴王後的筵席。在酒席上,王又問以斯帖要什麼,求什麼必賜予她。以斯帖嬌柔地說:「謝主隆恩,我在王眼裡蒙恩受寵,真是三生有幸。我有所要,我有所求,王若願意賜我要求的,准許我明日說明,請王帶哈曼宰相再次赴我專門為王預備的筵席,我將不勝榮幸。」
那天,哈曼感到無上榮耀,正洋洋得意地從王後內宮出來,又見末底改正站在宮門外,既不向他行禮,也不迴避,心中十分惱怒。他回到家中,先對朋友和妻子炫耀自己的榮華富貴、子孫滿堂;國王如何如何賞識他,讓他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王後又如何如何另眼相看他,專門請他一人陪同王赴家宴,明天,還要再次請他赴宴。可是,他的話頭一轉向末底改就怒火中燒:「該死的末底改卻叫我掃興,叫我發怒,我一見到他,就覺得一切榮華富貴對自己都毫無意義了。」
他的朋友和妻子見他對末底改恨之入骨,就給他出主意說:「你既然這么恨末底改,不如先准備一個75英尺高的刑架,明早請示國王將他吊在上面,你就可以安安心心,快快樂樂地隨王赴宴了。」哈曼覺得這個辦法好,就令人做了刑架。
那天夜裡,國王也興奮得睡不著覺,便令人拿出王朝史冊念給他聽,直到清晨,當侍臣念到末底改舉報兩內侍陰謀弒君之事時,王問:「末底改立了大功,可賞賜他尊榮爵位?」
「沒有。」侍臣回答。
這時,哈曼正巧走進王宮外院,他是專程為弔死末底改之事,前來請示國王的。王聽見腳步聲,問:「誰在外面?」
臣僕回答:「是宰相哈曼。」
王叫道:「進來吧!」然後問他:「如若王想褒獎自己喜歡的人,你看該如何對待他才好呢?」
哈曼一聽,心中大喜,以為王要褒獎的人定是自己。他馬上回答:「就給他穿上王袍,騎上戴冠的御馬,由最尊貴的大臣在前面為他牽馬,游遍書珊城的大街小巷,並當眾喊,『凡是王褒獎的人,王就會如此對待他』!」
王對哈曼說:「那好,你快把這袍,這馬送給坐在宮門外的末底改,由你牽馬,全照你說的辦,不許漏掉一件。」
王的話給哈曼當頭一棒,他窩著一肚子火,無可奈何地讓末底改穿上王袍,騎上御馬,自己牽著馬,滿街滿巷地喊:「凡是王褒獎的人,王就會如此對待他!」
游完街,哈曼累得全身腰酸背疼,心中羞憤惱怒,臉上紅白交加。回到家裡,他忿忿不平地向朋友和家人講了此事,眾人聽了,感到情況不妙,對他說:「這一次你敗在他手裡,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勝不了他,他會看到你的敗落。」正談時,宮里的太監到,催促哈曼快去王後那裡赴宴,哈曼不敢耽誤。
國王和哈曼再次來赴以斯帖的酒宴,酒席筵前,國王又問以斯帖:「王後以斯帖啊!你究竟要什麼?求什麼?盡管說,就是半壁江山,王也賜給你。」
這時,以斯帖趕緊跪下,聲淚俱下,對王說:「蒙王施恩,求我王饒我一死,也饒我全族同胞的性命。我是猶大人,我和我的同胞被人出賣了,如果賣後為奴,臣妾不敢麻煩王;可是,我們全族人都被賣給了劊子手,他們要趕盡殺絕,我們要遭滅種之災呀!我王,快救救我們吧!」然後俯伏在地,泣不成聲。
國王聽了,氣憤地問:「那人是誰?竟敢蒙蔽王做這種事!他在哪裡?」
「那仇敵就是惡人哈曼!」以斯帖馬上回答。
哈曼沒有一點思想准備,頓時驚惶失措,啞口無言。國王暴怒,起身離席,走向御花園。哈曼見大事不好,便俯伏在王後的靠榻上乞求饒恕。
正在這時,國王從花園轉回,見此情景,更是大發雷霆:「你好大膽,竟敢在王宮當著王的面侮辱王後,你是不想活了!」
話一出口,有人就蒙了哈曼的頭,太監哈他革啟奏國王:「哈曼做了一個75英尺的刑架,企圖弔死王的功臣末底改,現今放在哈曼家裡。」
盛怒的國王下令:「把哈曼自己掛上去吧!」於是,侍衛們將哈曼掛在他專為末底改預備的木架上。處決哈曼之後,王心中的怒氣方平。
就是在這個決定猶大民族命運的宴席上,以斯帖才透露了自己的種族出身,也將養育自己的堂兄——末底改的有關事情,一並稟報國王。國王理解他們的苦衷,原諒了他們。並將哈曼的家產賜給王後以斯帖,還摘下手中的戒指交給末底改,用以代替玉璽發布詔書。末底改奉命寫諭旨,「准許各省城的猶大人聚集一起,武裝自己,剪除陰險仇敵,奪取不義財產。」遂交驛卒,快馬加鞭傳到各處。
到了原定殺絕猶大人的日子,全國各地的猶大人,群起擊殺哈曼的黨羽。在京城書珊的猶大人也於13、14兩日大舉行動,15日擺設筵席,歡慶勝利。
末底改升職後,代替哈曼做了宰相,他下令把這兩天定為「普珥節」,作為猶大人脫離仇敵之手而得以生存,轉危為安,轉悲為喜的吉日。在這個節日里,各地的猶大人都要聚集一堂,高聲朗讀「以斯帖記」;公開詛咒哈曼;有錢人須慷慨解囊,周濟窮人,以紀念賢惠王後拯救全民族免遭滅絕之義舉。從此,猶大人有了「普珥節」的風俗。
❿ 以斯帖英文
Esther
斯帖是古波斯王後,她是一名美麗善良的猶太女英雄,她為了挽救在波斯境內的猶太人的性命,運用自己的智慧,在當時波斯王的面前揭露波斯宰相哈曼的陰謀,使得哈曼獲得被絞死的下場(註:這個絞刑架是哈曼為陰謀絞死以斯帖的養父而製造的。粉碎了哈曼陰謀消滅波斯境內猶太人的罪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