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歲的女兒沉迷玩我的世界,該怎麼辦啊開始還沒注意到,現在上課也心不在焉了,
糾正孩子的早戀「早戀」往往是個嚇人的話題。不少父母對孩子——尤其是女孩與異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十二分擔心,害怕她們會早戀,更擔心她們由於無知、好奇而發生難以挽回的後果。面對孩子的「早戀」現象,家長和老師們有的無可奈何,有的圍追堵截,有的嚴厲禁止,有的循循善誘。態度和方法的不同,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之間的愛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強。由於青少年處在特殊的發育期,好奇心強,逆反心理重,因此,人為地干預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們相愛就越深。德比和艾麗斯是13歲的中學生,青春期情感的萌動使他們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一開始,老師和家長都竭盡全力干涉,然而,這種干涉反而為兩個孩子增加了共同語言,他們更加接近,儼然一對棒打不散的鴛鴦。後來,校長改變了策略,他將孩子和老師都叫去,不僅沒有批評孩子們,反而說是老師誤會了他們,把純潔的感情玷污了。過後,這兩個孩子還是照樣來往,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因為缺乏共同點而漸漸疏遠,最終,由於發現對方與自己理想中的王子或公主相差太遠而分道揚鑣。還有一個9歲孩子的「愛情」故事:有一個留學到德國的中國學生,有一天他到一位中國朋友家裡做客,朋友的女兒一面在室內跳著舞,一面大叫著「我要轉學,我要轉學」。原來這個女孩子到一家德國小學讀書,第一個黃皮膚、黑頭發的女孩子的出現,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剛學完了一個學期,就有一個9歲的德國男孩子彼德宣稱自己愛上了她。這在德國學校里是常見的事,可在這個中國小女孩身上,她的反應不是像西方小女孩那樣得意,而是十分憤怒。而那個德國小男孩卻坦然地找盡一切機會對她表示親密。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向老師請了假。誰知德國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來,說是沒有這個中國女孩子,他就不能繼續上課,他要回家。老師既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安慰他。到了家,他哭著對母親說,他要和一個中國女孩子結婚。發生了這么可笑的事,在中國,家長就是不引以為羞,也要引起深深憂慮的。中國留學生向朋友詢問那德國孩子的家長如何反應。朋友說:「彼德的母親知道這件事情後對彼德說:『那很好啊,但是結婚要有禮服、婚紗、戒指,還要有自己的子、,這要花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你現在什麼也沒有,連玩具都是媽媽給你的。你要和這位可愛的中國女孩子結婚,從現在起,就得努力學習,將來才有希望得到這一切。』從此以後,彼德為了能夠娶到自己的『新娘』,在學習上比以前更加努力了。」面對孩子在異性面前的「非常」舉動,父母要認識並接受孩子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處於成長發育期的孩子渴望與異性夥伴交往,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異性間情感。兒童雖不會有成年人的那種異性之愛,但有必要從小培養孩子能與異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們能夠理解異性,尊重異性,能與異性建立自然的、友愛的關系,同時也很好地促進了孩子人際關系的充分發展。早戀對學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階段:其一是追求階段,其二是分手階段,此時精神恍惚,神不守舍。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早戀苗頭,不要如臨大敵,一味斥責孩子,而應孩子早戀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1.從小養成遇事願意向師長訴說的習慣。「早戀」問題主要取決於父母能否了解他們,是否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觀點和思路去孩子們面臨的情境。其要點是教育。這樣你就能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而且這對於開朗的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2.承認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狀態,給以必要的疏導。有了第一點的基礎,彼此比較容易溝通,他們會向你講述自己的想法。對青春期出現的變化,不妨「拆穿西洋鏡」,他們就會認識自己的隱私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這將減少有意無意的掩飾對教育的干擾。須知認識自己「醜陋」的一面,對於扎扎實實做人是至關重要的。3.進行正確的人生觀的引導。愛情永遠是文學的主題,但是人的一生並不全是愛情,還涉及人生的理想和抱負。人生觀也是選擇心儀對象的重要標准。如果我們強化了正確人生觀指導下的需要強度,就有可能抑制由性需要帶來的可能不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顯然,人生觀的教育是一個的累積過程,它不是臨渴掘井能奏效的。也就是說,早戀問題的教育遠在它發生之前。4.教給孩子識別他人,特別是識別異性的方法。人說初戀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游戲,在他們眼裡,初戀的對象是不可能再好的完人,其原因在於對異性的特殊感情蒙蔽了良知。因此教給他們如何擺脫微妙情緒的影響去識別異性,並鼓勵他們結交更多的異性,有助於辨識異性和把握自己。這方面的教育似以社會見聞和小說故事為好。5.不要張揚,要冷處理,不要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導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說來,對精神空虛的孩子要加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並且要加強遠大理想和學習意義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錢的數量和在外活動的時間,督促孩子將精力放到學習上來;對愛慕虛榮的孩子一方面讓他充分認識早戀的危害,鼓勵孩子根據自身特長參加有益的文體活動,在活動中認識人生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對盲目鍾情的孩子,要幫助他們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馬,認識到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任務,青蘋果看起來美、吃起來是酸澀的,並鼓勵他們開闊心胸,振作精神,升華感情。6.在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孩子轉彎是需要時間的,有時還會有反復。7.優化家庭氛圍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孩子在缺乏愛的生活環境里,那麼,他是很難形成健康心理的。8.家長恰當地對孩子進行一些青春期性生理知識和性道德知識教育,也是必要的,這樣,有利於孩子消除對性的神秘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早戀問題。沉迷於網路游戲的習慣一名沉溺網路游戲虛擬世界的13歲男孩小藝(化名),選擇一種特別造型告別了現實世界:站在天津塘沽區海河外灘一棟24層高樓頂上,雙臂平伸,雙叉成飛天姿勢,縱身躍起朝著東南方向的大海「飛」去,去追尋網路游戲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蘭德、復仇天神以及守望者……當時目睹這一慘劇的一位工人,事後這樣向記者感嘆:「我從來沒看見過這樣一種奇怪的自殺,設計好那麼標準的飛天姿勢,而且帶著笑臉,毫無痛苦!」初二學生小藝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跟姥姥長大。小藝的父親介紹,小藝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進入重點中學以後,初一第一學期功課還都十分,第二學期明顯下降,進入初二成績直線下滑,除了數學仍考了98分,語文、英語、物理都不及格了,後來才發覺小藝迷上了網吧。有次小藝失蹤了,兩天一夜不見人影,小藝的父親和母親一個網吧一個網吧去尋找。他們在一家網吧把他找回家,批評他不能再這樣下去啦。小藝哭著說:「我錯了,我一定改!」盡管小藝屢次保證不再進網吧,但這位13歲少年沒能控制住自己,之後連著兩天小藝又失蹤了。父母親又一個網吧一個網吧地找,在另一家網吧終於找到了他。小藝的父親向記者回憶那天的情景:孩子已兩天沒吃飯了,臉色蒼白,渾身都軟了。在他身上發現了一張50元的會員卡,網吧里有許多穿著校服的學生。當時我們十分生氣,我找到老闆說:「國家有法令規定不準未成年人進網吧,你為什麼還發展孩子當會員,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嗎?」老闆只說了句「我不知道他還未成年」,讓把會員卡退了,便走了。小藝的父親說,我們最後一次把小藝拉回家已是下午3點鍾了,小藝哭著說:「我中了網路游戲的毒害,我管不住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了。」記者在小藝家人手中拿到的4個筆記本,洋洋數萬言,都是小藝親手抄寫下的網路游戲故事,其中內容大多以第一人稱述說,情節充滿了游戲的魔幻色彩。小藝自己扮演《守望者傳》、《英雄年代》故事中的主角,把自己全部融進了「神魔、精靈」世界。文中多次記錄了「我」肉體死亡、靈魂升天的經歷。「兒子的自殺可能模仿了網路游戲中的情景!」小藝的父親推斷。小藝是沉迷網路游戲而最終走上不歸路的一個例子,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慘痛的教訓擺在我們面前。據新聞出版總署統計,我國目前網路游戲用戶青少年佔了絕大多數比例。對名中學生的調查發現,中學生患網路成癮綜合症的比例是14.8%。在一些網吧里,真正上網瀏覽信息的人很少,絕大多數孩子都在玩各種充滿殺戮、格鬥情節的網路游戲。據專家,網路游戲吸引人有兩大要素:一是互動性,二是情節吸引人。在網路游戲里孩子能體驗到許多極限感受,如可以目擊血雨腥風的殺戮場景,發泄不快心理;可以過關斬將,感受崇拜者的眼光;可以和上千人同時邊打邊聊,交上一些天南地北的朋友。通過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你認為游戲中的成功與現實中的成功哪個更重要?」結果,70%~80%的學生認為一樣重要。由於青少年對網路游戲的操作、探索做得比成年人還好,很容易在網路游戲中獲得現實生活中失落的自信和後來居上、舍我其誰的滿足感、成就感。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現在的學生普遍課業負擔很重,很多孩子沒了「自我」,活得很累很壓抑,而又缺乏必要的宣洩途徑,只有在游戲中沒有人強迫他去做功課,這個環境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大量接觸游戲中的情節,會習以為常,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往往想到用游戲里的方式解決,容易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在網路游戲的虛擬世界,可以隨意地殺人、放火,可以戀愛、結婚,而這一切都不必承擔任何後果和責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在這里很容易被扭曲。一些網路游戲創造的魔幻色彩,甚至能控制青少年的意志和思維,讓他們在現實與虛擬中遊走。可見,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將給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發展帶來很不利的影響,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改正沉迷網路游戲的習慣呢?有以下幾點建議:1.讓孩子多多體驗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觸不良信息的反應是不同的,對網路游戲的迷戀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極影響較小,而在生活中失敗的人,容易沉溺於虛擬時空。因此,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成功,是抵禦不良媒體的關鍵。2.提醒和監督孩子不要玩、的網路游戲。3.在玩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力。約束他們自發地無休無止玩游戲的傾向,平時每天玩游戲最好不超過一節課的時間,周末、節假日每天最好也不要超過3小時,還要注意每隔40分鍾左右要停下來到戶外活動活動。4.鼓勵孩子多玩益智類、運動類的游戲。不提倡上小學的孩子玩大型網路游戲。如果孩子已經在玩了,應該與他們協商,要嚴格控制游戲時間。5.引導和鼓勵孩子發展多方面興趣。在玩游戲中及時發現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質,支持他們參加門或少先隊系統組織的興趣小組或科普、體育、文化活動。6.讓孩子與現實中的人交往。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離不開同齡體的密切交往,離不開深刻的體驗。所以,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夥伴的友誼之中,是避免虛擬時空誘惑最重要的保障。7.實行「目標管理」和正確引導。對孩子玩游戲機的次數與時間可以實行目標管理。成績提高後,可以適當延長游戲時間,反之,適當縮短游戲時間。做到獎勵與懲罰相結合,從而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能力,培養鍛煉意志,戰勝自己。厭學、逃學的習慣是個讓家長和學校都頭疼的孩子,自上初三開始,他就染上了厭學的壞習慣,三天兩頭不去學校,老師反映到家裡,的父母才知道情況。因為平時表現得很正常,早晨該上學了,他背起書包離開家,晚上到放學時間他也能按時回去,媽媽沒有看出任何破綻。得知兒子在學校的不良表現,的父母著急了,他們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但情況似乎仍不見好轉,學校也為此傷透了腦筋。像這樣不愛上學的孩子不在少數,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存在著厭學、逃學的不良情緒。根據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對名適齡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大約25.4%的學生害怕或拒絕上學。這部分學生逃學的原因主要都在於害怕學習,厭煩學校的管教。有的是因為成績差,在學校里容易感覺自卑;有的是害怕考試,害怕老師檢查作業;有的是因為和同學的關系處得不好。這樣的孩子大都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組織紀律性差,再加上有了這樣的心理包袱,他們便經常找借口來逃避去學校,比如跟媽媽說生病了,賴在家裡不肯去,或者直接瞞著家長和老師,自己出去玩了。這不僅對孩子的安全不利,而且還容易讓孩子在不恰當的交往中沾染上一些壞習性,深為家長所憂慮。怎樣才能糾正孩子厭學、逃學的壞習慣呢?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1.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不愛上學的原因,對症下葯。一般來說,孩子厭學有幾個原因,比如,有些孩子十分依賴家長,不願意離開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是因為家長或老師對他們太嚴厲,從而使孩子對上學產生一種恐懼感等等。2.培養孩子的精神,與同學積極相處,融入到學校的大環境中。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性,讓其多與同年齡的夥伴接觸,從而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與小夥伴一起玩耍,對到自己家裡來玩的小夥伴也應表示歡迎。3.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不要急於求成,對孩子施加太大壓力,應逐漸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上學習這才是治本的辦法。在這一點上,家長可以和學校溝通,讓老師也同時給予孩子關愛,讓孩子感到溫暖。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能使孩子把學習看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之從害怕上學而變為自覺主動地上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表揚和鼓勵應多於批評與責罵,也就是說,家長不要忽略孩子的任何一個進步,即便是孩子只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績,也應給以表揚,讓其樹立自信心。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和小毛病時,要盡量用溫和的語氣,使之容易接受。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4.對待孩子的逃學現象要切忌情緒沖動,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孩子進行教訓。這很有可能將孩子原本不多的求學熱情掃盪得一無所存,也易使孩子因怕被打罵而撒謊。再者,如果家長教訓得太重了,就會給那些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機,使孩子更快地向那些人靠擾,這樣做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正確的做法應是來個「冷處理」,先平息自己心中的怒氣,然後再積極地去了解孩子逃學的原因。弄清原因,才能對症下葯,教育好孩子。5.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這一點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完整或者家庭氣氛不和諧的家庭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使孩子滋生孤僻、反叛的心理。父母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盡量避免發生爭吵及離異,以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抵觸老師的習慣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尊師傳統的國度,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優良文化傳統下,很多孩子卻與老師關系緊張,對老師有著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比如說害怕老師,見了面不打招呼,反而是想著法子溜走,有的甚至當面頂撞老師。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不滿老師的教育方法,受不了老師的批評;有的老師對差生存有偏見,認為學習好就一好百好,對差生言辭偏激,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剛在課堂上紀律比較差,不僅小動作多,而且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老師經常批評他,甚至讓他站著聽課,久了,小剛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在課堂的表現越來越糟糕,下課還躲著老師。老師找小剛的父母談話,反映小剛在學校違紀的情況,小剛的父母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小剛平日在家裡是很乖的,特別害怕他的爸爸,只要他爸爸在家裡,他都不敢大聲說話。膽子這么小的孩子怎麼會在課堂上搗亂,並且抵觸老師呢?通過小剛這件事,小剛的父母意識到由於他們在家裡過分約束了小剛的行為,使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舒展自己的身心,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希望在學校里得到釋放,以致造成經常違反紀律的現象。小剛的老師也意識到自己由於不了解小剛的實際情況,不是在滿足小剛的需要的基礎上對小剛提出要求,而只一味地要求小剛像其他同學一樣遵守紀律,結果適得其反,使小剛產生了對老師的抵觸情緒。發現問題以後,小剛的父母與老師積極配合,使小剛改正了壞習慣,和老師的關系也變得融洽了。有的孩子內心孤僻,不善於和外界交流,對老師存有一種戒備心理,不由自主地表現出抵觸老師的言行。對此,老師要以真誠的愛來感化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接納老師。許燕上五年級的時候,她的父親因為犯法被判入獄13年,母親靠水果養家。據老師介紹,許燕以前在縣城的一所公辦小學讀書,由於父親的緣故,再加上家裡窮,許燕在學校里經常受到欺侮,有一段時間乾脆就不去上學了。後來才轉到了這里的鄉鎮小學。但是,曾經受到的傷害已經深深烙在許燕幼小的心靈。在學校里,許燕不學習,老師問她,她就說:「我就不好好學,我學好了,你們就要掙我家的錢。」這句話讓老師備感心疼。她和其他孩子們商量,決定以實際行動來幫助許燕。於是,孩子們從家裡帶來吃的、衣服、鞋子等,課間休息時和許燕一起做游戲。慢慢地,許燕不再那麼抵觸老師了。兩個多月過去後,許燕學習的勁頭明顯提高了許多,臉上漸漸有了開心的笑容。家長怎樣幫助孩子消除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全心投入到學習中來呢?我們給家長的建議是:1.當家長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寬松、地發表意見的心理氛圍。讓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受批評的原因、自己的態度和被批評時的心情時,家長要認真傾聽,並採取適宜的方法解決。如果是屬於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家長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於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家長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2.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並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切忌在沒搞清事實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對老師表示不滿。這既不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緩解師生間的矛盾,還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也有的家長對孩子一向很溺愛,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覺得孩子什麼都好。一旦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就不假思索地指責老師。家長這種不經調查研究、草率表態的做法,將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並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生極壞的負面影響。3.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這對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老師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對班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時總會產生一些偏差,如果此時家長能及時提供孩子的日常行為狀況,有利於老師實施教育。同時,家長也應該逐步將孩子視為一個求知的學生,而不再是成天被捧著的、被護著的小寶貝。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並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於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要讓孩子懂得,對老師的尊重並不等於認為老師做得都對,對老師有意見就應該向老師提出來,只是需要講究一些策略。說粗話的習慣孩子學說話了,做家長的都挺高興,可令人煩惱的是,孩子學罵人也快。如果家裡來了客人,逗逗孩子,孩子張口罵人,會弄得客人和家人都很難堪。事實上,這時的孩子也許還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他們還沒弄懂那些臟話的真正意義。罵人,說臟話,對他們來說,有時只是一種不滿的發泄方式。而且,有時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說的是臟話,他們只是覺得新鮮好玩,故意用來取悅成人或表現自己。孩子說臟話往往是因周圍的環境、孩子善於模仿的特性和家長疏忽共同作用的結果。一位家長對孩子講粗話的壞習慣十分憂慮,苦口婆心地教育過,甚至也打過罵過,但是老師仍然反映,孩子在學校里經常講粗話,影響十分不好。對於這種現象該怎麼辦呢?其實,要解決孩子說臟話問題的前提條件是查明孩子說臟話的原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糾正孩子說粗話的習慣,家長應該做的是:1.凈化孩子的語言環境。孩子好模仿,且缺乏是非觀,他們往往從電視、電影中,從父母、同伴那兒學來許多臟話和一些不健康兒、順口溜。為此,父母應該做好表率,帶頭說文明語言,並且要慎重選擇影視節目,引導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戲,如發現孩子和小夥伴說粗話時,應及時指出並給予糾正。2.採取恰當的態度和措施。對偶爾說粗話的孩子,成人應以文明的語言把孩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重復說一遍,形成正確示範。如孩子經常津津樂道重復一些臟話,家長應嚴肅地告訴孩子這句話不文明不好聽,爸爸、媽媽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聽,並和孩子一起孩子喜歡的、尊敬的成人以及小英雄們是怎樣說話的。利用榜樣的力量,可使孩子產生說粗話不好的感覺。在此基礎上,教育孩子表達氣憤、激動情緒和處理矛盾的文明用語和方法。和他人發生爭執時可以說:「你住口!」「請你走開!」「你不講道理,我很不高興。」或自己先走開等等。3.對症下葯。家長要解決孩子愛說臟話這一問題,就應先了解孩子說臟話的原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給以指導。如果孩子說臟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家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個能增強孩子判斷是非能力的機會,加以利用,進而給其深刻而有力的教育。孩子做得對的,應給以表揚;錯的,及時給以善意的批評。通過正反教育使是非分明,從而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這樣,孩子在生活中就能夠排斥不良影響,為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打下基礎。如果孩子說粗話是因為發泄不滿,家長就要隨時教給孩子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家長可在孩子安靜時告訴他如何表達心中的不滿,如告訴對方:「你沒道理」、」我想你不對」等,甚至生氣不理對方也行,總之比罵人更能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說臟話只是因為覺得新鮮好玩,故意說來取悅成人或表現自己,家長可在孩子每次說臟話時,表示出不高興或覺得無味,幾次下來孩子就不再津津樂道了。此外,孩子的能力差,明白了罵人不好的道理之後,臟話有時還會脫口而出,所以家長要經常提醒他。如果孩子屢教不改,家長可採取適當的懲罰措施,明確告訴他,如果不改掉說臟話的毛病,就會失去某些權利,如不讓他看喜愛的動畫片,或取消送給他的禮物等。正孩子做人的壞習慣良好的品格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對於孩子的品德問題,一定不能姑息。只有讓孩子糾正做人的壞習慣,形成做人的美德,孩子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2. 我的世界末影守望者是那三人
三重凋零骷髏末影龍
3. 我的世界大電影怎麼看
電影院。有條件的話可以去電影院。可以在瀏覽器或者相關視頻網頁中看。也可以在愛奇藝中看
4. 我的世界破碎終界希望之星是最後一集嗎
我的世界破碎終界希望之星並不算是最後一集,因為是開放式結局、也許會有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