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電影變臉朱旭台詞

電影變臉朱旭台詞

發布時間:2023-01-18 09:05:32

❶ 朱旭先生在藝術道路上功成明就有哪些

個人簡介 朱旭,男,生於1930年4月15日,遼寧省沈陽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市劇協會會員,中國劇協會會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在幾十年的舞台實踐中,朱旭塑造了眾多不同個性的人物形象。1984年他因在《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主辦的「現代題材戲曲、話劇、歌劇觀摩演出」配演一等獎,並獲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表彰大會的表彰。
近年來,朱旭活躍於影視界,在電影《變臉》、《洗澡》、《刮痧》等眾多文化意蘊深厚的影片中,都能見到他的身影。朱旭還參加了《末代皇帝》(電視劇)、《似水年華》等大量電視劇的拍攝。他以爐火純青的演技為廣大觀眾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
個人履歷
1949年4月考入華北大學第三部文藝幹部訓練班,7月隨華北大學文工隊三隊到天津等地演出,11月調華北大學文工隊二團(即後來的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任演員。
1952年,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後的第一批演員,先後演出過《武則天》、《霓虹燈下的哨兵》、《左鄰右舍》、《嘩變》等話劇。
1984年,在話劇《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頒發的表演一等獎。
1991年,獲中國話劇金獅獎。
1984年,偶然涉足影壇,在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的《紅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父親,表演准確,自然。
1985年,受峨嵋電影製片廠之邀,在文革故事片《小巷名流》中飾演賣花圈的司馬二哥,表演自然、質
朴,很有幽默感和喜劇性,深受好評。
1987年,出演影片《鼓書藝人》,飾方寶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闕里人家》的出色演出,三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評委會提名,他以純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蘊,塑造出多個鮮明生動的銀幕形象。
1993年,因在電影《闕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譚這一人物獲1993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1995年,在吳天明執導的《變臉》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藝人變臉王形象,獲得電影界內外的好評。
個人作品 話劇作品
《生活》
《北街南院》
《屠夫》
《咸亨酒店》飾演阿Q
《嘩變》飾演魁格
《芭巴拉少校》飾演安得謝夫
《非這樣生活不可》飾演休特爾
《明朗的天》飾演孫榮
《武則天》飾演唐高宗
《慳吝人》飾演雅克大師傅
《女店員》飾演衛默香
《蔡文姬》飾演左賢王
《駱駝祥子》飾演二強子
《左鄰右舍》飾演李振民
人藝新版《家》
電影作品
時間作品名字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1984年《紅衣少女》1985年《小巷名流》1987年《鼓書藝人》田壯壯李雪健1988年《偷來的愛》長樂叔王康華1990年《大太監李蓮英》醇親王田壯壯劉曉慶、姜文1991年《心香》孫周1992年《闕里人家》孔令譚(男1)1993年《高樓邊》戚健呂中、姜武1995年《變臉》變臉王(男1)吳天明1996年《畢業交響曲》1997年《黃連.厚朴》王之夏1999年《人間草木一一打一字》1999年《洗澡》老劉(男1)張揚姜武、濮存昕2001年《刮痧》父親鄭曉龍蔣雯麗、梁家輝2001年《歲月無痕》2002年《漢方道》李仁(男1)牛波2004年《陽光天井》爺爺黃宏2009年《風聲》神秘老人(客串)高群書周迅、段奕宏2009年《我們天上見》[1]姥爺蔣雯麗
電視劇作品
1984年《末代皇帝》
1989年《武生泰斗》飾金爺
1990年《粉墨情痴》
1994年《小樓風景》
1995年《大地之子》
1997年《日落紫禁城》
1997年《康熙微服私訪記》
2001年《越活越明白》
2002年《似水年華》
2004年《滄海百年》
2006年《老爸老媽兄弟姐妹》
2007年《生死橋》飾蔡爺
2009年
《犯罪啟示錄》
《緝毒先鋒》飾 宋文林
《家族》
相關評價
功成名就依平凡
──記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
在古城西安北院門14號,這座有石板鋪成的天井、磚木結構的小四合院的樓廳里,由陝西著名女作家葉廣芩和著名編劇劉建華創作的30集電視連續劇《家族》正在緊張的攝制中。聽說此劇匯聚了當今影視界的不少名流,便從廣芩大姐那兒討了份「主創人員介紹表」,翻開後首先映入我眼簾的便是在劇中飾演「三大爺」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朱旭。於是,沐著綿綿細雨,我步入小院,經過天井邁上幾階石台向正廳走崐去。正廳是劇中這個古老家族家長的寄宿之地,有著貴族血統的家長身份的「三大爺」的書房和卧室就在這里。
對這位老藝術家我們並不陌生,來到他的面前,我那由仰慕而變得有點拘謹的語言,在他爽朗而有趣的、慢條斯理的談笑中,很快會變得自如隨意。坐在他的面前,他那學者的風范、儒仕的謙遜,周身的「大家」之氣及平易近人的態度和親切自然的話語,都會使聽者受悟不淺,看著這位已年屆66歲的老藝術家,人們定會和我一樣,聯想到他塑造的一個個詡詡如生的藝術形象來。
四十餘載瀝心血
話劇舞台亮演技
朱旭離休前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1949年,他畢業於華北大學第三部戲劇系,同年在華大文工團工作,後改為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1952年,當「人藝」剛剛組建時,他就來到了「人藝」,一直干到離休,可稱為「人藝」的一代元老了。幾十年來,他與「人藝」的同行們一起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在中國的話劇舞台上逐步完善著自我的藝術修養,不斷地探索著話劇表演藝術的真諦,從而使他的演技日趨成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文章這樣評論:「一些舞台形象經他一演即可變為永恆,後來者很少超過。」
朱旭在話劇《紅白喜事》中飾演的直率木納的「三叔」,以演技入微、原生原態,頗受行家贊譽,因此,他榮獲了文化部頒發的表演一等獎。在話劇《芭芭拉少》中,他飾演的軍火商高安德謝夫,以維妙維肖、出神入化之演藝,把蕭伯納的名劇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顯示了他的表演功力。出演話劇的成功,一時間使走紅的他讓未能一睹其劇中風採的觀眾報憾不已。在美國名劇《嘩變》中,他把性格乖戾的艦長奎格,也映在了觀眾的心裡。
朱旭是怎樣塑造舞台形象的?為什麼他飾演的人物讓觀眾多年後不會忘記?當我問這位1991年中國話劇「金獅獎」得主時,他坐在古城西安的小四合院的正廳里,若有所思地說:「一個演員要演好戲,講究的是戲外功夫。演員的道德修養,綜合文化素質,藝術造詣的高低,對其飾演角色的成功與否是至關重要的。」他說:「我是趕上了好時候,能有點成績,得歸功於『人藝』,『人藝』有個好傳統,講求演戲做人和讀書進取。40多年了,我演了不少戲,能有所收獲,主要是因為『人藝』給我鋪就了成長的階梯。在『人藝』大夥都能自覺讀書,精心演戲,這樣的環境真難得,我能有今天,全靠『人藝』的栽培。」朱旭和人說話劇,談藝術,道讀書,總是離不開「人藝」,從他的言談中,我們可以聽出他對「人藝」的深情厚愛,從他的演藝實踐與成就中,我們也能看到為什麼「人藝」能成為中國最優秀的話劇舞台。
四十多年的嘔心瀝血,成就了朱旭的演技,他塑造人物形象時,對人物的把握總是十分投入。十分認真,總要把所飾人物的命運、性格、成長環境及社會關系琢磨個來去。在《家族》劇組中,飾演「三大爺」的四弟的,是一直在鐵路文工團從事話劇、而今又頻頻「觸電」的國家一級演員張炬。比朱旭小四歲的張炬說:「朱老哥拍戲特投入。人老了,記性比不上年輕人了,他自己上街買了紙,剪成卡片,每天都要把要拍的台詞抄上去,隨時掏出來默記,一部戲拍下來,他要把劇本整抄一遍哪,現在都是30集、40集的,不容易呢。」朱旭則接過他的話茬,慢悠悠地說:「都一樣,演員嘛,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做好每一場戲,處理好每一句台詞,幾十年的路都是這么認真走過來的。」聽了這樣的對白,我對這兩位老藝術家贊嘆不已。
抬手投足皆出戲
影視圈裡展功力
真正使朱旭名聲大振的還是他「觸電」以後,當他身懷幾十年練就的高超的演技,以豐厚的文化底蘊從80年代中期躋身於影視圈起,他的聲望便逐步由話劇的小舞台輻射到億萬影視觀眾的心裡。起初熟悉他的人說他是舞台老將、影視新兵,可如今人們欣賞到他那非凡的表演功力,看到他在銀幕、熒屏上頻頻亮相,並一鳴再鳴皆有驚人之舉,甚至婉惜他為何不早日出山在影視片中扛鼎奪旗。
朱旭年愈半百時才不聲不響地走進了中國的影視圈,磨劍十載,又響當當地把自己圈在了這個新星紛紜,明星列陳,影視劇汗牛充棟的時代里。一年國內要多產出千百部影視片,一個演員沒有扎實的演技是難以在觀眾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朱旭深喑此理,他面對鏡頭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總是從點點滴滴去挖掘所飾人物性格,把握其言行的分寸和角度,努力通過所飾人物形象的塑造,傳遞出歷史的凝重、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的氣息。十幾年來,他飾演的藝術形象都有其深度和難度,那一般演員所能企及。
我們看到他不僅成了《小巷名流》,還當上了《末代皇帝》,敲響了《清涼寺鍾聲》,並以《心香》之戀,領略了《武生泰斗》的真功。當與他走進《闕里人家》時,會發現《小樓風景》美不勝收,在時常《變臉》的人生坎坷中,他又以《大地之子》的執箸,去維護已難已維護的《家族》的變異。
有人說朱旭飾演滿清皇族旗人之演技已爐火純青,少有人可與他比擬。如《末代皇帝》中的老年溥儀,《武生泰斗》中沒落的滿清八旗子弟,《家族》中的滿清皇族遺老三大爺等都被他處理的十分到位。
說他抬手投足皆出戲,從《家族》拍攝中就可觀其貌。聽導演李源說,有場戲朱老師真是演絕了。這場戲是三大爺──這個庚子年間由京師隨慈禧西逃到古城長安的金家家族的家長,──一個克己修身、時刻以儒家思想進行家庭統治的家庭主宰人物。當他的兒子拿著一本別人寫的金家家史的書稿,請他同意出版並簽字時,他沖書稿一頓責罵,將書稿撒得四處都是,兒子不敢多言,他氣鼓鼓地坐在書桌前在指責作者時,使勁地舉起了右手,本應重重地落下,但沒有,而是突然緩緩下落,同時他使勁地搖搖頭,嘴裡不停地叨叨,「真是……」然後又無力地坐下。有評者稱他這種面對無奈,在細微處的經典式的表演,把一位具有貴族家長身份的人物刻畫的令人叫絕。
當《家族》拍得正火的時候,朱旭主演的故事片《變臉》榮獲了』95中國電影華表獎。觀眾說他把江湖老藝人「變臉王」的多重性格表演的淋漓自然,把普通人的真摯情感表達的完美動人,稱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憘拞
功成名就依平凡
年過花甲逐金雞
有人說,十幾年來,大浪淘沙般的影視圈,在不斷淘汰著一撥又一撥的涉足者,但朱旭卻屢屢奪旗拔寨,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勢頭。
有人說,四十多年的藝術造化,已使朱旭的演技達到了非同凡響的境界,他的與眾不同的特質,精彩且精妙地處理了自己和角色的關系,他所飾的每一個人物都能給觀眾留下久遠的記憶。
我們說,朱旭真正走紅大地,為老百姓所熟知,是從他作了皇帝(飾溥儀)開始的。能夠在中國影視界確定他的地位,可以說是這幾年的事。1992年,他在電影《闕里人家》中扮演孔令譚,獲廣電部頒發的「政府獎」,最佳男演員獎。去年12月,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的日子裡,他一舉榮獲了國家電影局頒發的「中華影星」稱號及電影表演藝術成就獎,而北京「人藝」獲此殊榮的只有他和另一位表演藝術家於是之。
前不久,他因飾《變臉》中的主角,榮獲了第四屆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上海影評學會' 95十佳新片獎。最近,他在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大地之子》中飾父親「陸得志」,又以卓越的演技感動了日本觀眾,從而一舉榮獲了日本NHK電視「銀河獎」。據悉,這是NHK第一次把日本電視劇表演的最高獎項發給一位其它國家的演員。
朱旭在他走進花甲之年以後,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迎來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束束鮮花,這在中國的演藝史上也是少有的。按說離休的他完全可以樂融融地安度晚年,並且他的愛好十分廣泛,業餘生活又十分豐富有趣,可他卻選擇了新的高度來要求自己奮力沖刺。在《家族》攝制過程中,不管環境怎樣艱苦,甚至在感冒發燒的情況下,他也是從醫院打完針後匆匆趕回來上戲。他以一位老藝術家高尚的藝德和修養感染著與他合作的同事,葉廣芩說,每天不去看望一下老爺子(劇組人員對他的尊稱),心裡就過意不去。
朱旭在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幾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在西安拍片期間,我們看到,他走到哪裡,人們馬上就會認出他來,有的直呼「老皇帝」,有的側議「變臉王」,還有的輕聲細說「王小辮」。他的人緣特好,又特好說話,不論在哪兒,誰找他合影都依誰,總給大夥一個滿意。
近日,朱旭又以《變臉》中的「變臉王」,榮登' 95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的候選人之列,這是他在電影《小巷名流》《心香》《闕里人家》中擔任主角,三次獲該獎評委會最佳男主角提名後的第四次參加這一獎項的角逐。關心他的觀眾們都希望他能夠「『金雞』獨立」。當大夥跟他說起這事時,他仍是慢條斯理地說:「挺有意思的,這已是第四次了,沒關系,評不上我還會繼續努力的。」
《家族》這兩天就封鏡了。見到和劇組一起操練的編劇葉廣芩,這位有著皇族血統的著名女作家和我說起朱旭老師時說:「他可真是個好老爺子,與他交談如同讀一篇意境深遠的美文,我有空一定要好好地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我問,這次老爺子捧「金雞」有望嗎?她說,有,這是我們的企盼,就是沒有,老爺子還會拚命乾的,他對名利看得很淡,他就是這么個人,總是以「藝無止境」來勉勵自己。
2000年秋於竹影齋
在影視圈裡,大家都親切的稱朱旭為「老爺子」,這大概和他所塑造的形象有關,因為朱旭老師似乎總在飾演著「老爺子」的形象。有人形容朱旭的話劇表演「真切感人,入木三分」,沒錯,在北京人藝,朱旭的名聲叫得很響,許多舞台藝術形象,由於他演而成為永恆,很難再有人會超越他。在話劇舞台上朱旭堪稱「當家老生」,在影視這個大屏幕上這樣稱他也不為過之,他在影片中始終惟妙惟肖的駕馭著一個個性格鮮活、亦庄亦諧的人物。在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中的老溥儀;南方小鎮上司馬相如的後代司馬壽仙;清涼寺里那位仙風道骨的一葦法師;闕里之地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孔令潭;還有電影《心香》、電視劇《武生泰斗》、《粉墨情痴》、《小樓風景》以及最近兩年來大家所熟知的《洗澡》、《刮痧》等,每一部作品都為觀眾帶來一個難以忘懷的形象。
朱旭的表演自成一格,他常常以喜劇的手法去演繹悲劇人物。在令觀眾捧腹大笑之後又能引起苦澀的回味。朱旭是個相當隨和的老者,和他交談,你可以從他的言語中體會到他思維的縝密,他的語氣淡而雅,笑聲輕而柔,不時散發著機智的詼諧,從他豐富的笑談及表情中,你似乎又可捕捉到影視中那一個個活著的靈魂,若隱若現,令人回味無窮。
戲外朱旭
朱旭平生愛下圍棋,以前在劇院排戲時,一有閑空兒總愛與棋友對上一局,像英若誠等人便是這樣的高手。朱旭自退休後,棋藝見長,在一片黑白雲子間的「廝殺」中,摘走了業余圍棋三段。
戲台下的朱旭下圍棋、放風箏、拉胡琴、喝酒為他的四大樂趣。朱旭拉的一手好京胡。當年他曾向梅蘭芳的琴師姜鳳山老先生學琴,現在也派上了用場,在話劇《名優之死》中,他扮演的琴師操琴上陣,弓法嫻熟,令觀眾驚嘆。在電視劇《粉墨情痴》、《武生泰斗》和《心香》中,他的琴藝更是幫了他的大忙。朱旭的另一嗜好就是喝酒了。在他來講,喝酒乃人生一大樂事。朱旭酒量大,無論走到哪兒,他都得過過酒癮,但是他卻不貪杯誤事,若是晚上有演出,不管桌上擺著「茅台」還是「五糧液」,他絕對滴酒不沾。他說:這叫為了藝術,在所不惜。 朱旭愛下棋,以棋為友,以前在劇院排戲時,一有閑空兒總愛與棋友對上一局。朱旭自退休後,棋藝見長,現在還是業余圍棋三段。這就是朱旭,舞台上認真做戲;舞台下談笑風生。
所獲獎項 獲獎
1984年話劇《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頒發的表演一等獎。
1991年獲中國話劇金獅獎。
1992年獲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即後來的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闕里人家》
1995年獲日本第33屆銀河賞個人賞(日本電視界最權威獎項) 《大地之子》(CCTV與NHK合拍)
1996年第0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變臉》
1996年第0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變臉》
2001年第2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刮痧》
2007年第11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2009年第1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我們天上見》
2011年第20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之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我們天上見》
2012年獲《青年電影手冊》2011年傑出成就大獎《我們天上見》
提名
1986年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小巷名流》
1992年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心香》
1993年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闕里人家》
2000年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洗澡》
2011年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我們天上見》

願採納,很抱歉沒給你具體的,請你自己從裡面找找吧,謝謝。。

❷ 我記得有一部電影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是中國,那叫什麼那個老人年紀很大了

是《變臉》嗎 老藝術家朱旭演的一部電影,叫《變臉》(1995年吳天明導演拍的) 劇情簡介: 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四川平原:有一位身懷絕技,孑然一身以小船為家,青猴為伴的老藝人叫變臉王,川劇名伶梁素蘭(人稱活觀音)目睹了變臉王的絕活,懇請他投身梨園,被他婉然拒絕,但倆人誠投意懇的交談,使變臉王萌芽了收留後代以傳絕活的念頭。在人口市場上,變臉王相中了一個8歲但被變賣了七次的小男孩狗娃,他買下了這個男孩,並對他百般關懷愛護,但當他得知這男孩是女孩所扮,他堅決讓她離開他,後來在萬般無奈之中,這女孩才得以留下,但只能叫變臉王「老闆」不準叫爺爺。狗娃對變臉王的重男輕女不服氣,一次趁變臉王不在偷試了變臉王的臉譜,不小心引發出一場火災,狗娃自知闖禍,愧疚離開了變臉王。在流浪乞討中,又落入人販手中。在人販子破舊的閣樓上。她結識了三歲男孩天賜,並趁人販子喝醉之際,逃離了虎口。她把天賜送給了變臉王,自以為是兩全其美,誰知天賜是富家之孫,在他被販賣後,他孫祖父求助於警察局到處懸賞尋找。變臉王對此一無所知,一天攜天賜在街上遊玩之際,當場被抓住。重刑之下,他以「拐賣兒童罪」鋃鐺入獄,警察局把本縣十幾起未結的兒童案全算在他頭上,他被判以死刑。狗娃聞訊痛悔不已,去找活觀音,懇請他去救爺爺,活觀音求告護國軍師長,遭到拒絕,狗娃急中生智,在護國軍師長壽宴上,仿效川劇。《觀音得道》中觀音為救父命而在捨身崖前割斷繩索跳崖的情節。狗娃的真情感動了活觀音也打動了師長。師長當即應允親自出面為變臉王申冤。變臉王獲釋,在碼頭上,見到了正在擦船板的狗娃。在「爺爺」的呼喚聲里,爺孫倆緊緊擁抱在一起。

國產電影《變臉》中台詞「袍哥人,兩下一請」是什麼意思

兩下一請是耿直的意思,這句話是四川方言。 兩下一請就是(性格)正直、直爽。也作梗直、鯁直。

《變臉》是由吳天明執導,朱旭、周任瑩、趙志剛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恪守傳統的老藝人「變臉王」為傳承衣缽收狗娃為徒,不料狗娃是女扮男裝,最終,變臉王打破「傳男不傳女」的陳規,傳藝給狗娃的故事。

該片於1995年6月9日在中國上映。

劇情簡介: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四川平原,有一位身懷絕技,孑然一身以小船為家,青猴為伴的老藝人叫變臉王(朱旭飾),川劇名伶梁素蘭(趙志剛飾)目睹了變臉王的絕活後,懇請他投身梨園,被他婉然拒絕,但倆人誠投意懇的交談,使變臉王萌芽了收留後代以傳絕活的念頭。

在人口市場上,變臉王相中了一個8歲但被變賣了七次的小男孩狗娃(周任瑩飾),他買下了這個男孩,並對他百般關懷愛護,但當他得知這男孩是女孩所扮,他堅決讓她離開他,後來在萬般無奈之中,這女孩才得以留下,但只能叫變臉王「老闆」不準叫爺爺。

❹ 電影《變臉》的觀後感

《變臉》是一部由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動作劇情片。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電影《變臉》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變臉》的觀後感 篇1

江湖藝人變臉王(朱旭 飾)孑然一身,以船為家,因恪守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之祖規,一手絕活面臨失傳。在活觀音梁素蘭(趙志剛 飾)惜才提點下,變臉王終生傳承衣缽之願。他用五枚大洋買下機靈的狗娃(周任瑩 飾)。初時祖孫相處融洽,一場出街意外卻令狗娃女兒身暴露。惱怒的變臉王意欲趕走狗娃,拗不過其苦苦相求,遂改自稱「老闆」,兩人依舊搭夥賣藝。朝夕相處間,變臉王雖欣慰於狗娃孝順懂事,礙於其女娃身份並不傳授變臉絕活。按捺不住好奇的狗娃夜半偷看臉譜,失手引發船火,兩人棲身之所燒毀殆盡。狗娃自感無顏,悄然離去,但心中始終感念變臉王的恩情。卻不知,這份恩情有一日需要她以命相報,變臉絕活也終因此得以流傳……

本片曾獲第16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等多項國內外獎項。

朱旭老先生已經仙逝,看了他的表演,真是老藝術家,演繹精湛,人物塑造非常到位。變臉是四川藝術標志性絕活,片中安排了幾次展示,普及了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尤其對外國觀眾。當然,以前我也沒看過變臉,對我來說也是一樣的效果。狗娃有情有義,小小年紀知恩圖報,捨命相報。活菩薩雖然有一定地位,但是沒有輕視民間藝術,以藝人自居,堪為做人典範。他的一句話印象深刻:雖然世態炎涼,但是真情自在,否則活著沒有滋味。

電影《變臉》的觀後感 篇2

一.劇情記錄及情節分析:

《變臉》講述了民國時期一位四川江湖變臉藝人將一身絕技傳承的故事,反映出許多方面的社會問題,也在討論著人性的美與惡。

影片開始在一片綠色基調的水霧中,變臉王劃著一葉扁舟來到四川一地。「兄弟我每到一處貴龍寶地,必先拜會仁義堂,中左義社,士農工商帶袍哥處外加天主耶穌教。」這一段賣藝的唱詞,立刻將一位老江湖的形象反映給觀眾。到別人的地盤上混飯吃,就要在語言里邊巴結各個社會團體組織。雖不能說其是精通事故,八面玲瓏,但也看得出老藝人跑江湖的老練,更有一種謹小慎微的無奈在里邊。而其變臉的絕技更是精湛地引人注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當地紅人,人稱「活觀音」的梁素蘭看重變臉王的技藝。專程請到茶樓與其商議,誠邀老師傅入伙。變臉王性格直爽,很快就打斷梁老闆,「叫花子也有自己的打狗棍。」,梁老闆只好道:「將軍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梁老闆言辭懇切而恭敬,絲毫沒有以自己紅人的身份欺壓或藐視江湖藝人。也絕非是想要偷學絕技或是給戲班子添油彩,只是本著一種對藝人的惺惺相惜而擔心老師傅的絕技失傳。

於此,變臉王有了找傳人繼承衣缽的想法。回去路上,變臉王想要請一尊送子觀音,自己卻拿到的普渡觀音。這個小橋段其實暗示變臉王的最終難以如願。而對佛的崇拜在影片中多次表現出來,之後的樂山大佛,得天賜前的尼姑算命都可體現。變臉王一人孤苦伶仃在江湖漂泊,內心的精神寄託全部放在佛爺身上。這就表現出變臉王內心對自己命運的懦弱與無奈。

人販子市場上,許多女孩子以極低的價格被販賣,更有家人因養不活而直接送人。因為「傳男不傳女」的老規矩,變數王決定尋得一個「茶壺嘴」。狗娃一聲「爺爺」,就輕易鉤住了變臉王的心,帶去買了新衣服,到了船上立馬用變臉逗狗娃。吃飯時,爺爺講,「都是你的」,只此一句就看出變臉王對自己傳人的喜愛,准備要掏心挖肺。而狗娃在船上第一次給爺爺撓癢癢的畫面配著舒緩的音樂,那種天倫之樂的美好立刻被表現出來。這里就叫我想起法國電影《蝴蝶》里那孤獨的老爺爺與可愛的小姑娘的旅行。天倫之樂是不必有太多限制的,無論是中國或外國,無論生活貧乏或物資豐盈。這些在一老一小的愉快中完全不重要。老戲骨朱旭在出演本片時本來就已經年過古稀,將自己的慈祥自然而然的表露就很到位,讓人感動,心頭一暖。

然而,當他自己受傷時要狗娃一泡童子尿時終於發覺自己受騙。想要趕狗娃走,卻心裡不忍。自此往後,狗娃還是狗娃,但爺爺已經是老闆。

賣藝時遇到兵痞,雖也是哥老會的袍哥人,但這兵痞要變臉王露絕活。狗娃大膽訓斥兵痞,最後還是變臉王圓滑處理掉。回去路上唱道,「龍游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負」,到處跑江湖的無奈與悲涼。

和酒店老闆料到「活觀音」,變數王講,「人家是龍燈上的腦袋,要亮了的,三月里的櫻桃,紅透了的。我一個區區跑灘匠,那是烏龜爬桅桿,高攀不上。」卻也說,「活在自己身上,走遍天下不求人。」在感嘆本片語言藝術的同時,我們也看到變臉王對自己技藝的自信和看重。而在狗娃第二次給「老闆」撓癢癢時,他也這樣教育狗娃不應該偷酒,「有本事走遍天下,沒本事寸步難行。」 一個藝人看重自己的技藝就如官員看重其官銜,軍人看重其槍桿,在那個時代,能吃得飯就是一種驕傲。

狗娃在船上做著好吃的給老闆吃,變臉王此時是喜歡這小丫頭的,但也發發牢騷,「你要是個男娃多好啊」,狗娃則反問「我哪點比男娃差?」 這里是變臉王慢慢認可狗娃,最終將決定不在乎老傳統,而傳藝給狗娃這樣一個女孩子的鋪墊。

可是狗娃在燈下偷看臉譜時不小心燒了船,終於還是離開了變臉王。再次被人販子抓取,叫去照顧天賜。狗娃看天賜是個「茶壺嘴」,為了報答老闆,天真的將孩子送到了船上。變臉王從填詞口中得知他是「姐姐」送來,立馬就想到狗娃,站在江邊大聲呼喊要她回來。可見變臉王是想念狗娃的。這個時候可以看出變臉王對女孩子的偏見則再次消減。

然而天賜是當地鄉紳文老爺的孫子。警察將變臉王以人販子的身份抓了去,屈打成招,就要被槍斃。狗娃悔恨莫及,跑去看望老闆,變臉王已經有些絕望,撕掉臉譜,流著淚極痛苦地說「我前生呀,欠你斷頭香,今世還你姓名債。」變臉王的無奈再次表現出來,作為一個信佛之人,相信輪回觀念,也承認與狗娃有緣。這時已經完全沒有了對女孩子的偏見。

狗娃受了酒店老闆指點去求梁老闆,又以自己與變臉王看那出川戲《觀音得道》時學來的方法,自掛舞台前要挾師長。小小年紀,又是女娃子,有此等魄力實在令人佩服。變臉王終於獲救,答謝恩人時,梁老闆說:「雖世態炎涼,可人間自有真情在。」

狗娃與變臉王再次相認,叫著「爺爺」,在人間真情里,變臉王將絕技傳授給狗娃,享受著天倫之樂。

二.電影主題:

歌頌人性的美好,人性的真善美終將戰勝狹隘落後的傳統觀念。

三.電影中的文化:

本片的藝術特色應當得益於編劇的貢獻。魏明倫被稱作「巴蜀鬼才」,其身為川人,自然對蜀地的風土人情瞭然於心。變臉作為蜀地極為有名的絕技,在此基礎上,四川的酒文化,佛教文化,茶樓文化,舞台文化,語言文化等等都被細致地表現出來。學生有幸多次前往蜀地游覽名勝,考察風貌。川人性情中朴實憨厚,有義氣,有情趣,愛玩兒而又慵懶的性格特色在本片都有所表現。

另外,四川哥老會更是在本片中多次出現,變臉王本人就是一位袍哥人。民國時期,哥老會已成為公開的社會組織,各色人等都加入其中。分「仁」,「義」,「禮」,「智」,「信」五派。而像變臉王這樣的江湖藝人被劃分到「信」之中,屬最低檔次。本片中各個戲劇矛盾的化解其實都以一個「義」字為主,哥老會對川人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川人都重「義」。

四.視聽分析:

畫 面: 影片開場到結束都以冷色調為主,綠色是植物的顏色,藍色是水的顏色,這符合南方的氣質。而色彩的應用朴實,融洽,有親和力。而霧氣的濃重又有一種神秘感,營造出一種巴蜀特有的詩意。略與沈從文筆下湘西之美有相似。水墨畫一般。

聲 音: 影片配樂舒緩動人,更藉助川劇中的獨特音效使畫面與情節相融洽。

語 言: 本片的語言對白是一大特色。片中無數俗語恰當准確地推進著情節的發展,合理深刻的反映著人物內心和外在的活動。卻有遺憾之處,雖藉助魏明倫的編劇之功使得語言很有味道,但完全以普通話為主去演繹則無可避免的失去了俗語效果。川人講話多將最後一個音節拉得很長,且喜用疊詞,如變臉王從獄中出來時坐的那叫「棒棒」。很是可愛,有情調,散發出慵懶閑適的氣質。說起這樣的俗語來自然更原汁原味。

五.敘事線索:

以變臉王對狗娃女孩子身份,所持有的偏見逐漸消失的過程為線索。

六.主要人物分析:

變臉王:堅毅,倔強而又無奈的轉型時代善良小人物。變臉王活到那歲數,一輩子過的孤獨,對佛教極為痴迷,依舊是一個寄託於來世的小人物,加上賣藝時需要的快樂的精神氣氛,都使他樂觀開朗。經歷得多,是老江湖,做起事來謹小慎微,老練。而對某些傳統的思想的保守,略有些迂腐,堅持「傳女不穿外,傳男不傳女」。這件事上毫無憂郁,非常倔強。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堅毅,對自己精湛的技藝很自信,有自己的原則,能夠做到「貧賤不能移」。最重要的則是其善良的人性內核,最終促使他放棄狹隘落後的傳統觀念。

狗 娃:生在重男輕女的時代,自己命運使其不得不在別的孩子享受童趣之樂時就要承擔太多,活著就是她最簡單的願望。但遇到變臉王後,享受到人生的美好,極為嚮往,暗暗地反抗,自覺做好每一件事,在老闆發牢騷時也要說句:「我哪點比男娃子差。」這是一種抗爭的宣言。同樣很善良,知恩圖報,有情有義。

梁老闆:雖說是萬人膜拜的紅人,但有不幸的過去。對變臉王有一種同是藝人的惺惺相惜,在遇到後自然而然就想要拯救民間絕技。因為唱旦角,自知有著半個女兒身,在重男輕女的時代里,對狗娃自然也是一種同情。人如其名,「活觀音」雖為戲子,但俠骨柔腸,接濟幫助弱者。可是仍要藉助於當權者的力量方可施救,也有其悲涼的一面。

電影《變臉》的觀後感 篇3

「變臉」這個聽起來極富速度感和畫面感的字眼,與新聞聯繫到一起,便構成了一條閃光的故事鏈,多彩而不失個性。

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變臉》,然後又瀏覽了很多關於它的評論,我一方面訝異於兩位作者的大智慧,他們不僅給了,這些年輕記者一個機會,也給了年輕的中國年新聞一個機會,這些不曾上報也不會上報的幕後故事,似乎與新聞理論新聞學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在我看來,它們的意義勝於一板一眼的課堂教育,另一方面我敬佩那些叫「奮斗」的年輕記者們,那些真實的好像在眼前發生的一件又一件的新聞故事,記錄著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也感染著我,讓我本不堅定的腳步走得更加平穩。

中國是個容易被誤解的國度,而作為中國的媒體工作者,必然會以同樣的方式遭到誤解甚至排擠,這本書從側面讓西方主要是美國媒體和中國的問題專家,認識中國新聞界的年輕一代,中國有很多的記者也是在以很專業的方式從事著新聞工作。

恩格斯說過:新聞記者的最大榮幸就在於目睹歷史怎樣形成的。我們也都在書本上學到了很多的權威的定義,但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記者對於這個職業的定義都各不相同,周軼君說記者永遠不是故事的主角,自從學了新聞就不斷有人告訴我們女孩子做個記者會比男孩子更難,但是周軼君卻憑借著自己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名戰地女記者,她從加沙發回的報道,充滿著人性,充滿著對人的命運的關注。她的報道「定居點內外」生動真實,我想這不僅只是從一個記者的角度客觀冷眼的旁觀報道,更多的是人的本性,當她意識到一個巴勒斯坦孩子在她的鏡頭中死去的時候,她並沒有回辦公室發稿件,而是去參加了這個小男孩的葬禮。

我想她說的很對,記者永遠都不是故事的主角,我們看著這個世界發生什麼,然後記錄下來,附加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引導這個世界,然後企圖改變這個世界上那些反人類反道德的事情,正源於她,我也清晰的認識到什麼是記者,可能面對一些事情,記者職能變得卑微渺小,我們只能眼看著情節向我們最不願看到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備受爭議的普利策新聞攝影獎《飢餓的女孩》,還是非人性的災難報道,關於職業精神和道德素養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過。

英國新聞教科書上有這樣的一句話:」show, don』t tell」新聞記者的工作就是記錄整個事實而結論由讀者去做,這樣無疑是記者明哲保身最好的辦法,既把事實公諸於眾又不至於遭受輿論的口水,但是就我自身來說,如果可以,專業與道德我都希望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兩者沖突,我肯定是做到道德至上,就算是記者也不能把災難縮小成一批冰冷的數字,把百姓的痛苦和掙扎當做是炒作的噱頭,更不能踩在受害者的身上追求商業利益。

從我選擇新聞專業的那一刻起,就有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鐵肩擔道義,辣筆著文章」這本身就是一個記者該做的事情,然而大多時候,記者只是一個職業的代名詞,一種謀生的手段,但是看了這本書,我深信,只要踮起腳尖,就能更靠近夢想,隨著我們慢慢的成長,我越來越看到「在一個號稱社會主義的地方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原始的資本主義角落裡」這個社會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只要我們敢寫就能被改變的,「變臉」里的王軍說當記者恐怕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像一個外星人,看這個地球上人的生存狀態是什麼;第二種,歷史像一台戲,我們就是站在最前排的觀眾,看這個戲還是蠻過癮的,可以看到很多細節;第三種狀態,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個說真話的小孩兒。做一個記者這三種境界都要有,既不能只旁觀,又不能只說話,雖然記者不是故事的主角,但是他們同樣是歷史的創造者,如果一次努力能改變一種命運,我們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近20年是中國媒體人覺醒的時代,寫報道不再是跟寫判決書一樣生硬,但同時媒體的市場化運作,讓媒體出現了很多的不正之風,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新媒體人長江後浪推前浪般得涌現,讓像我一樣對記者行業充滿期待的學生有了更加堅定的目標,當今社會,記者不再是無冕之王,甚至還會遭到社會某些人的歧視,有人說:別人無中生有的把你說成魔鬼,然後你必然變成魔鬼。這句話說的很對,我們要做的就是緊追「變臉」的風潮向世人證明,我們不是魔鬼,我也想起了《變臉》里最打動我一個人——馬寅。他伴隨遼小虎一路的成長,他在記者行業里的不加修飾,他爭取采訪機會的真誠,他如何讓女排看到「記者不是魔鬼」如何從走進女排的工作到走進他們的生活,,他的努力感動了我,我想這一路的回憶勝於那些世人給予你的名譽。

接觸新聞的時間也不短了,從之前的迷茫到今天的篤定,我想是那些「變臉」的主角們感染著我,一本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它讓我更期待未來,當今的社會有時黑暗,有時復雜,有時會讓我們辨不清方向,看完這本書,我也問自己,這個社會,變臉給誰看?今天當我回味那些印在我腦中的關於它的記憶,沒有太多新聞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感染,我想只有知識而沒有精神的記者只能被稱作是歷史的復讀機吧,這個社會需要時刻的「變臉」不是為了迎合所謂的前進的腳步,而是給善良留下一些故事,一些讓我們不會後悔的故事。

我想我更加確定了,等到我離開這個領域,我會理直氣壯的說:「關於記者,該做的,我都做到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未來,《變臉》指引給我的未來。

電影《變臉》的觀後感 篇4

基本上警探動作片我很少看,但是有一個人的作品例外,那就是中國製造的吳宇森!

之所以說極致,因為《變臉》是迄今為止吳宇森在好萊塢最成功、也是在最舉足輕重的一部作品。這部電影無論是藝術,還是票房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成功。十年過後,我在重溫這部經典依然感慨萬分。

提到吳宇森,我們不能不談他的「暴力美學」。迄今為止,雖然我找不到對「暴力美學」的明確解釋,暴力與美,看似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讓吳宇森把他們發揮到了極致。在他的電影中,暴力佔了大量的戲分,可正是這一個個或是驚險,或是柔情,或是感人的場面,讓我們獲得了充分的視覺享受!

特拉沃塔殺不殺凱奇已經無關緊要,是否能換會自己的臉也無足重輕。我們在影片里,更多的看到人性的復雜,與凄美。凱奇看上去是一個窮凶極惡的魔鬼,可是在平時玩世不恭的他看著自己唯一的親人從高空上墜落,自己的眼眶也濕潤了。畢竟他也是人,或許大多數時候,自己都是在身不由己的工作。

而真情也總是在槍火中不合時宜的湧上心頭,如同《無間道》陳永仁看見黃警官墜樓慘死一樣,他們不痛苦嗎?也許下一秒中,這情感又會淹沒在那種似乎是命中註定的身不由己里。

凱奇在變臉後,為「妻子」准備了燭光晚餐,這是多麼浪漫的事呀,我們想像,凱奇知道什麼是家嗎?他渴望,但命運無法給他這個機會,也不許他有這個機會,可憐的人,終於能在一個安穩的夜晚,和自己心愛的妻子,一起進入甜蜜的夢想。

對於年幼的亞當,本應是陽光彩虹的童年確無情的被暴力抹殺了。特拉沃塔在此時,挺身而出,抱住了亞當,沖了出去,那一刻,他們超越了人性的隔膜,特拉沃塔的父愛戰勝了FBI的子彈。

其實,電影里的每一個人物,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芒,與生死與共的道德。而這恰恰是當今社會所不具有的。也許正是這個電影,讓無數人記住了凱奇那憂郁的眼神,記住了亞當那可愛的微笑,記住了世界上那最美的東西!

❺ 朱旭老爺子主演的變臉,為何能媲美霸王別姬

京劇有《霸王別姬》,川劇有《變臉》。所幸,這兩部戲劇都被拍成了電影佳作。前者由張國榮、張豐毅等給我們展現了京劇之美。後者則有老戲骨朱旭帶給了我們何謂"川劇之奇,變臉之絕"。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便是這部由朱旭老爺子主演的--《變臉》

變臉

它由中國第四代導演的吳天明執導,像《人生》《老井》《百鳥朝鳳》等都出自他手.影片豆瓣評分至今高達8.8分,好於95%的劇情片。

影片《變臉》憑借其高超的藝術魅力,使吳天明導演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導演,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朱旭老爺子也成為了繼張藝謀、牛振華、張國榮之後,第四位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的中國男演員。讓人可惜的是,《變臉》享譽國外,但在國內受關注度較低,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部影片。

老一代電影人心中有著濃郁的人文情懷,吳天明便是最好的代表之一。在美國游歷幾年回國後,吳天明第一件事就是將川劇變臉這種國粹搬上大熒幕。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面對飛來橫禍被屈打成招,他並不怨天尤人,更不責怪出於善心的狗娃,而是坦然面對。他在艱難的大環境中,依然能夠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體諒和寬容,讓人敬佩。事實上,對一切事物的包容和體諒,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希望,這種與生俱來的共情,在今天更加燦爛。

❻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只要內容講的是一位川劇變臉傳人和他的養女之間的故事

就叫<變臉>,老演員朱旭演的,望考證,請注意答題時間,謝謝

❼ 一部關於變臉的電影

變臉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盡管邵氏公司的電影製作方面已經沒有了多大建樹,但轉為投資者後所投資拍攝的一些電影還是相當有水準的。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因為中華民國政府的腐敗統治導致了全國范圍內的民不聊生,《變臉》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身懷變臉絕技的老藝人變臉王,孑身一人居住在一葉小舟之上,遊走在川江兩岸靠賣藝為生。因為早年喪子,一身絕活無人傳承,感覺自己已是暮遲之年的變臉王決定買一個男孩來當作孫子承襲香火。孩子買了,卻是個女拌男裝的丫頭,絕藝傳男不傳女,結果女孩和變臉王以師徒相稱結伴賣藝。好景不長,女孩狗娃不慎燒毀小船,不敢再見變臉王,流浪中再次被人販子擄走。在人販子處,狗娃結識同樣被人販擄來的男孩天賜,天賜是當地駐軍師長文家的少爺,不知情的狗娃帶著天賜脫逃,並將天賜送到了變臉王的船上給他當孫子。變臉王被當作人販子抓走並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狗娃哀求當初欣賞變臉王絕活的男旦活觀音幫忙求情,最終感動了文師長出面斡旋。變臉王獲救,也終於將一身的絕活傳授給了狗娃,繼承了自己衣缽。

影片展現了一個川劇老藝人艱苦的一生,變臉王是一個典型的保守主義者,中國自古的絕藝傳兒不傳女、傳里不傳外觀念導致了無數民間絕活的失傳,實在可惜,而變臉王也正是一個堅守此觀念的人。因為這種保守的觀念,也就決定了變臉王在這個年代註定的艱難生活。變臉王為人正直,骨子裡高傲,但在這個年代一如虎落平陽,也只能淪為街頭賣藝。縱使身懷過人絕技,也難以擺脫生活的貧困,只能是獨自感慨命運多桀。

活觀音是這個年代另外一種藝人形象的代表,儼然已是民眾心理寄託的他是能夠充分融入社會大潮的典型,而變臉王則是另一種被社會主流所排斥在外的典型,也就是所謂的識時務者。變臉王拒絕活觀音的邀請是因為不肯放棄自己的理念,他當然就是不識時務者的代表。而活觀音則是變臉王後半生遇見的最大的貴人。在影片所展現的這個道德淪喪的年代,能夠遇見活觀音這樣的善良人,確實是變臉王最大的福分,而最終為狗娃所救也是對好人有好報的一種肯定。

狗娃是社會中重男輕女、民不聊生的寫照,那個年代,一個女嬰只要兩個大洋就可以買到,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已經是一種負累。扮成男孩來欺騙買家是狗娃的無奈,被先後賣過七次的她所經受的牲口不如的生活是現代人所無法想像的,凝結在她身上的,同樣是舊社會的苦大仇深。狗娃將天賜帶給變臉王是為了報答收留之恩,再現活觀音戲文中觀音捨身救父成佛的場面同樣也是為了報答變臉王,不論變臉王對待她的態度怎麼改變,在狗娃的心中,他始終還是救了自己給了自己安定生活的爺爺。她不懂得什麼古史典籍,模仿觀音的故事也只是因為看了活觀音的演出,但她知道什麼叫知恩圖報。說實話,買到這樣的孩子,除了體現了種瓜得瓜的道理外,也確實是變臉王的一種福氣。

影片的拍攝手法細膩,對於人物的感情處理拿捏准確。對於時代背景,鏡頭中並沒有太多的刻意表現,只是借著講述變臉王的一段坎坷經歷來表現了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變臉王被屈打成招並被扣上了所有拐帶兒童的罪名是社會中政府黑暗的體現,文師長出面將變臉王救出是那個社會時期兵權大於當地政府的體現。造就這些的,是時代的丑惡,這也正是影片所要揭示的。世人的冷漠,還不如變臉王身邊的一隻猴子來的有情有義。影片的音樂以民樂為主,當中包含著一種淡淡的哀愁,用來表現這個充滿哀愁的年代。

影片名為變臉,除了取自變臉王的絕活外,更多的是用來展現現實中人們的種種態度改變,當中也包含了變臉王對狗娃的幾次態度的變化,這些變化,是來自社會的丑惡嘴臉。影片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有台詞,充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意境,各種至理俗語和江湖行話出自變臉王這個社會底層人物的口中,除了表現了他社會閱歷的豐富外,更多的還是用來和不通文理的手握政權和兵權者來做一個對比,體現這個社會中當權者的淺薄。

即使是最後變臉王得到了他所需求的接班人,但他仍然沒有擺脫在川江上漂泊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得到了天倫之樂,但在這個動盪的歲月里,任何悲劇依然可能再來找上他們。盡管如此,他們依然是在堅強的生活著,用屬於自己的方式,有著屬於自己的快樂。

比起表現聲色犬馬的貴族生活,底層人民的坎坷艱辛似乎更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導演們的偏愛,畢竟當中很多人曾經經歷過。看到這些困苦,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影片資料:

導演:吳天明

年份:1995年

演員:朱旭、周任瑩、趙志剛

獲獎狀況:1995年華表獎最佳對外合拍片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後記:《變臉》中包含著很多名詞術語,其中變臉是指川劇中的一種表演手法,現在多被稱為川劇絕活,目前最常見的表演形式就是用事先畫好的臉譜一張一張的貼到臉上或一張張從臉上揭下來,主要還是考驗手法快的功夫。變臉王加入的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盛行於四川地區的一種民間幫派組織,在其他地區被稱之為哥老會,是民國期間和青幫、洪門並稱的三大民間組織,袍哥的成員主要集中在社會底層之中,變臉王加入袍哥會顯然是為了方便自己的賣藝生活,至於其他的企圖應該是沒有。變臉王生活的川江是指長江自四川宜賓到湖北宜昌的一段,期間還出現了著名的樂山大佛,不過這個標志性的建築只是為了交代故事的地點而存在,當然能夠天天看到這樣的美景之地,我本人是非常羨慕的。

扮演變臉王的老演員朱旭,演技之好,不必多敘,當中的變臉表演雖然有電影手法的關系,但也能看出當中演員所下的工夫。扮演狗娃的小演員周任瑩應該是練雜技出身,具有一些雜技柔術的功底。

最後再說句閑話,本文和吳宇森在好萊塢拍攝的《變臉》(《奪面雙雄》)沒有任何關系,不要誤會。

閱讀全文

與電影變臉朱旭台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
中國諜報電影 瀏覽:585
畸形玩偶恐怖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05
最好的我們電影演員表有沒有汪蘇瀧 瀏覽:704
感動小學生的電影 瀏覽:621
王家衛電影台詞部分 瀏覽:288
泰國搞笑電影黑幫老大保鏢 瀏覽:785
電視上電影英語怎麼調成中文 瀏覽:135
國際上的幾大電影節英文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