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3歲寶寶看電影英文還是中文

3歲寶寶看電影英文還是中文

發布時間:2023-01-26 10:34:26

『壹』 3歲寶寶的語言能力如何培養才最好

怎樣塑造小寶寶口頭上語言表達能力

要讓孩子學好流暢地講話,就需要塑造孩子聆聽的習慣性,因而,家長要留意搞好以下幾個方面:

4.豐富多彩孩子的日常生活

節假日日要帶孩子上生態公園.逛街.圖書店等,正確引導孩子觀查感受,隨後毫不遲疑地正確引導孩子敘述所聞所見.所感.所想,那樣,孩子便會在親自感受中提高對語言的了解。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還有別的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一起討論。

『貳』 三歲小孩能去電影院看電影

首先,您需要保持能讓寶寶安靜並集中於電影。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應該是可以的。下附一篇文章參考 : 您多大的時候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大概很多人都記不起來了,一般來說應該是在上小學的時候吧。那麼您的寶寶多大開始看電影?21世紀的寶寶什麼事情都提前,提前早教,提前上學,提前學習各種本領,有的小孩子幾歲就能說流利的英語,還有的小朋友不大點兒就已經走上演藝之路。 一天,有位神秘的網友在微博上給俺留言:「我是一個演員,我很喜歡演藝之路。我希望讓孩子將來超過我,當導演,所以我想從小讓他多看些電影,潛移默化培養他對電影的感覺,不過他現在4歲,適合進電影院看電影嗎?」 看完留言之後,俺被一種強大的氣場擊倒,雖然只是短短幾十個字的留言,俺卻能強烈感受到一種偉大的愛。不過4歲的小朋友能不能進電影院,俺還真沒留意過,貌似最小的觀眾也都是小學生吧? 中國醫大附屬四院眼科李主任說,其實從理論上來講,孩子3歲就可以看電影了。「孩子到3歲,眼球的發育已經成熟,3歲之前,就算帶他去看電影,他也是看不清楚的。」同時李主任也表示,看電影和看電視不同,看電影從技術層面對於孩子來說沒問題,但看電視就要控制。「孩子如果看電視的話,距離一定要大於3米,而且每次不超過15分鍾,因為電磁波對孩子的眼睛會造成輻射。」 那是不是4歲的孩子進電影院就沒問題呢?李主任說,剛才也說是技術層面,不過孩子畢竟太小,電影院里人多,容易造成各種病菌的傳染,而且年齡過小的孩子,情緒管控能力很差,看一會兒就沒有耐心了,孩子沒有耐心之後就會哭鬧,也影響其他人觀影。

『叄』 多大孩子可以看電影

從理論上來講,孩子3歲就可以看電影了。孩子到3歲,眼球的發育已經成熟,3歲之前,就算帶他去看電影,他也是看不清楚的。雖然說3歲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不過孩子畢竟太小,電影院里人多,容易造成各種病菌的傳染,而且年齡過小的孩子,情緒管控能力很差,看一會兒就沒有耐心了,孩子沒有耐心之後就會哭鬧,也影響其他人觀影。建議可以先在家給孩子選一些適合的電影,分多次看完,等到5歲之後,再去電影院看電影。

『肆』 三歲寶寶可以看電影么

兒童電影還是可以的。要是有那種兒童影廳就更好了。

『伍』 兒童幾歲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

看電影的電影院呢並沒有完全限制兒童的一個年齡有幾歲的差別。哪怕他只有一歲七個月大都可以抱出去的時候了,家長呢都是可以帶他看電影的。你所說的就是是不是目前電影院對孩子的一個要求。那麼絕大多數電影院執行的是跟鐵路上是一樣的標准,身高1m2和1m4。身高在1m2。然後132。是收半票,身高在1m4以上的就是收全票,1m2以下的是免票。所以問問題的時候呢,盡量把問題說清楚,我才好給你進行好好的解答。兒童去看電影是沒有年齡限制的,只有身高限制,當然由於現在小孩兒長得高,過快,有些地區呢是根據年齡來進行限制兒童的一個買票的。有的是七歲以內或者五歲以內是免票的,然後五歲到九歲之間呢它是要交半票的。九歲以上的是全票的,各個地方呢在年齡這個規定上呢稍有差異。但執行最多的還是以身高為標准。

『陸』 3歲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嗎

3歲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不建議這么小的孩子去看電影。國內外的一些專家不建議6歲以下的孩子看電影,國外有一些專家認為孩子4歲可以看一些電影,但是不易過多。

孩子年幼時是視力發育的重要時機,杜絕6歲以下孩子看3D電影,7-10歲孩子看3D電影也要控制次數,比如一個月不能超過一次。兩三歲的孩子過小,不適宜看電影。



(6)3歲寶寶看電影英文還是中文擴展閱讀:

帶小孩看電影的准備

1、先在家裡給寶寶看看電影預告,和他們先簡單講講劇情,孩子不怕劇透,但他們也許會在電影院一直問問題,簡單的電影介紹可以讓他們有耐心看下去。

2、到達電影院後,作為家長要留意一下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有幾個緊急通道,防範於未然。

3、給孩子備一壺水,一些小點心,電影院只有爆米花和可樂,可樂糖份高也容易造成興奮,一個興奮的孩子在電影院絕不是好事,爆米花上火,糖份高也不是寶寶能吃的零食,但前後左右都是吃零食的人,寶寶沒吃的會鬧的,所以自帶健康飲料零食最好。

『柒』 讓3、4歲的孩子看英文電影學習英語是帶中文字幕的好,還是只有英文字幕的好

中英雙語字幕 ···

『捌』 想讓孩子學英語,7歲,英語動畫片是放英文發音不帶中文字幕的好還是放英文發音帶中文字幕的好

如果是7歲的話,建議看中文字幕,如果是英文字幕,孩子看不懂就會對英語失去興趣.

『玖』 讓三歲的小孩上來直接看英文動畫片有沒有問題

不會有壞的影響,但也別指望有什麼好的影響。對於一個非母語的第二語言來說,除非你能模擬出全天候的語言環境,否則一個第二語言學習者(你孩子)就必須通過後天的勤奮刻苦學習才能達到較高的英語水平,其他任何手段都是隔靴搔癢,基本沒有實際意義。因為一個二語學習者的最大命門就是有效詞彙量和語法,而這些通過一些日常看的動畫片是基本沒有幫助的(除非你每天讓孩子看八小時英語動畫片大量集中轟炸,那樣的話英語還沒學好之前眼睛先報廢了)。至於培養語感?在你詞彙量上5000之前別跟我扯什麼語感。至於說語言啟蒙?老老實實跟著課本學就是最好的啟蒙。所以,你給孩子看英語動畫片,和你給孩子看日語動畫片、法語動畫片的效果是幾乎一樣的。說到日語動畫片,中國廣大的二次元小朋友看的日語動畫的數量遠遠超過你孩子看的英語動畫片數量,你看看那些二次元小朋友的日語水平如何?張口都說不了一句完整的(何況動畫片還有字幕)。

『拾』 3歲寶寶看英文動畫片一年半,從零基礎到自如交流!

大家好,我是安娜爸爸。

很多朋友可能對安娜快速實現英文母語化感到挺好奇的。其實呢,我只是認真的堅持給孩子播放他喜歡的全英文動畫片,有些人不太相信,所以我詳細分享一下我這幾年的心得,並且希望各位朋友在給孩子們做英語啟蒙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有些朋友一定對英文啟蒙非常了解,但是也有小部分朋友只是出於好奇心,對從嬰幼兒時期,就猛抓孩子的英語啟蒙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先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一:關於啟蒙的時間: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知道,英語啟蒙要從娃娃抓起,但是對於從什麼時候開始抓,大部分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樣,有誰知道?

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

美國有一個6歲小孩,被精神有問題的父親從小就關在一個房間6年,等警方把他解救出來的時候,他的語言還停留在嬰幼兒幼兒的階段不會講話,在經過福利院的安排下,她上了小學一年級,經過1年的時間呢,總算趕上了同年齡小朋友說話的水平。

另外一個極端案例:

也是在美國,小女孩被關13年,解救出來之後送到語言學家學習語言,希望能幫助她說話,然而經過了幾年(大概3年)的努力,她還是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說話,一輩子講的都是一些顛三倒四的不正常的呀呀的話。你們也可以在網上查到這個轟動一時的案例。

一個有著三個孩子的媽媽也運用了「看動畫片給孩子塑造英文環境」這個方法,分別是3歲,6歲,9歲。其中最小的孩子在看了1年之後呢,可以非常熟練的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英文,6歲差一點,最大9歲的孩子呢,相對兩個小的,英語母語化運用的能力最弱。

還有研究表明,那些在12歲之前移民到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從語言思維以及口音等各方面來看,都和當地英語母語的人相差無幾,而在12歲之後的人,語言發展層次不齊,大部分就相對落後一點了。

上面這幾個例子,說明了0-12歲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語言學習關鍵期,任何語言都可以在0-12歲這個語言關鍵期內習得成母語。比如說有些人喜歡看日本動漫,看久了之後自然而然的會說日語。

還有一個例子,可能你們有些人都聽說過,俄羅斯的一個4歲小女孩,她爸媽發現這娃2歲的時候對語言有異常的興趣之後,在2年內陸續請了6個不同語言的老師「教」她學習,等她4歲的時候,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含俄語在內的7種語言,包括中文。

所以,我們從上面幾個例子種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孩子的英語母語化的啟蒙,應該是「越小開始越好,越有利,對家長來說,也最省心」。

二:關於啟蒙的方法:

看動畫片學習英文這件事情,我是偶然情況下發現有這么一個方法。怎麼發現的呢?現在回想,差點是掉入了第一個坑:先自己學好了英文,再教孩子英文。你們是否有相同想法呢?

很多家長抱著學成了之後自己可以用地道的英文教孩子的目的,自己重新學習英文。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作為普通人的你也許只有3分鍾熱度,很有可能學了一個月左右,就沒有精力再繼續下去了,一來工作很忙,二是下班回家之後還要帶娃,非常累,逐漸的就不願意再繼續了。先不說自己的Chinglish會不會誤導孩子,你摸索了幾年之後,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都要過去了。

第一次想到讓孩子看動畫片學習英語,我和你們之中大部分人差不多,對這種方法將信將疑,甚至有些排斥。但是從女兒一歲半時,開始給她讀英文繪本,另外從2016年3月份開始(那個時候安娜是3周歲),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給他看2集全英文的粉紅小豬。很多家長覺得看動畫片到處都有,還是免費的,幹嘛要花錢請人指導呢。

後來,我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芒果TV上給孩子看英文原版的超級飛俠和汪汪隊,但是孩子總是會優先選擇中文動畫片。怎麼辦呢?最後,我下了一個決定,把電視機的網路斷掉,然後用硬碟插到電視機播放全英文節目,孩子再也沒有辦法看中文動畫片了,就這一個動作產生了奇跡般的效果。因為我意識到英文動畫片最大的敵人就是中文動畫片,你幹掉了孩子學英語最大的敵人,你說這個動作重不重要。

我斷網的初始目的其實僅僅是為了取代電視上的有些暴力鏡頭的動畫片,比如熊出沒,喜羊羊等。

等我准備好了這些全英文動畫片給娃開始看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幼兒英語啟蒙,不,現在的我們做的事情不是簡單的啟蒙,而是英語母語化,其實並不僅僅是給孩子代替幼稚的國產動畫片而已。從專業一點的角度上來說,給孩子看全英文的動畫片,實際上就是在做「可理解性的場景輸入」。

什麼叫做「可理解性的輸入」呢?就是一個英文場景,有語言,有畫面,看了之後可以明白這個場景中的語言的意思。

一般我們成年人看的影視節目,畫面和語言有時候會有時差,比如說,講的台詞,其實是指的其他時間或者場景的畫面,那這樣的情況,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是無法理解電視中說的語言的,因為這是不可理解性輸入。

所以有些在電影院中播放的那些迪士尼出版的動畫片,對幼兒來說,他們是無法理解的。換種說法:假設我們帶著2歲的寶寶去電影院看意義深刻一點的動畫片,哪怕是用中文說的,幼兒理解力也不夠,不明白台詞的意思。

所以對於選擇哪些原版節目給嬰幼兒看,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是隨便什麼節目都可以看。選擇不當的話,就是在浪費他們的語言關鍵期。

我給安娜看的原版視頻有泡泡孔雀魚、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縱隊、小豬佩奇等原版節目,這些都是Here and Now的場景,中文意思就是「此時此景」,就是畫面中發生的事情和台詞,都是同步的,和大人們看的電視劇或者青少年看的動畫片不一樣。

可理解性輸入,除了通過英文原版節目,還有一些家庭輸入,比如說:

韋伯字典的創始人,從小家族成員每一個人對韋伯說不同的語言,到5-6歲的時候能說4種不同的語言。

劉燁的孩子諾伊會法語,因為媽媽是法國人,並且每年也會抽一段時間帶回法國住,沉浸在法語環境中。

李小鵬的孩子奧利會英語,因為媽媽是美籍華人,經常是媽媽對他說英語。

再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喜歡和安娜一起玩的小男孩,他們家裡從小和他說日語,所以這個小朋友的日語也很棒。

上面是通過家庭成員和孩子對話交流之後形成的語言輸入,造就雙語者甚至多語者,所謂的雙語者,是不需要通過翻譯,直接能說出兩門語言的人。

題外話:其實很多人都是雙語者,比如會普通話,又會一門方言,普通話和方言之中,我們是不用翻譯的,這種情況就是雙語者。

另外一種雙語者呢,從小就把孩子放到雙語的環境中,比如去國際學校,雙語學校等,這樣也可以練就雙語大腦。

不過呢,一年好幾十萬,有些人甚至是從幼兒園就開始進雙語學校。3年幼兒園,5-6年小學,這樣算下來,孩子練就雙語大腦後,都已經花了好幾百萬了。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有這好幾百萬,幹啥不好呢,對吧。

那另外有人說了,國際學校上不起,不過我可以送孩子去英語培訓機構呀,那裡有外教,教出來的,肯定是純正的英語呀。

那這就進入了第二個誤區:把希望寄託在外教機構。

安娜上過英語機構嗎?回答是只是試聽過,去培訓機構上課的原因也非常非常簡單,希望和外國人交流驗證自己方法的優越性。

實地考察和試聽了十幾個機構,總結下來,90%以上的機構形式雷同,10%形式比較新穎。

今年2017年暑假每次去試聽的時候,機構給出的結論就是,可以跳級上難度更高的課,不用從基礎課程開始上,有試聽課的外教評價,安娜是他們見過的英語水平最好的,也有老師評價,安娜是Chinese American,還誤以為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等等各種比較令人意想不到的評價。

在別人驚訝的反饋中,其實我們自己知道,安娜的英文基礎是哪裡來的。都是從電視節目中看過來的。從2016年2月份開始看英文節目,到2017年的8月底,每天輸入時間2-4小時,平均每天3小時的話,1年下來也有1000多個小時了。所以,在外教試聽課上表現出比其他小朋友更好的水平,也不足為奇。

想來幸好安娜比較配合,主要時她很喜歡這些動畫片,每天都要逼著我給她放動畫片,我發自地覺得這樣的堅持太容易了。每天就一個簡單動作,打開電視機播放孩子喜歡的英文原版節目,這樣家長很輕松,我也不需要和她用英文對話,看完了就完了,就好比是孩子的每日娛樂項目。

在每天不斷的輸入「英文場景」的情況下,積累到一定的時間之後,自己就開始有輸出內容了。 所以在和外教交流的時候,這些英文場景能不斷的被激發出來,將種在腦子裡面的英文場景全部應用出來。

那如果沒有英語基礎的小朋友去全外教英語機構行不行?

答案當然是行的,不過效果一般,我身邊有太多的例子,就不舉例了。效果一般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般外教機構,每周1到2節課,平均45~90分鍾,這樣的周輸入量是不夠的。孩子需要有800小時左右的輸入才會逐漸有輸出,在此之前都是語言沉默期。假設機構每周上課45分鍾到1.5小時,要達到1000小時的可理解性場景輸入的話,要666周,即12到24年,嗯,這個數字是不是特別可怕?

還有,如果送娃去全外教英語機構的話,在娃幾歲的時候送去比較好呢?

反正我是在安娜3周歲的時候送過一次去試聽,效果極差無比,一來去機構的小朋友一般都至少在3周歲以上了,我們送去試聽的時候太小,注意力根本就沒有辦法集中!而且年齡段不一樣的小朋友的興趣點也是不一樣的,大一點的孩子也不會想和這么小的小朋友互動,一起玩,總之效果不太好。

安娜上試聽課的時候,我見過很多一起上試聽課的小朋友,年齡大概都在4到5周歲,這個時候孩子的中文已經非常牢固了,有些上課的小朋友甚至已經對英文產生排斥了,他們錯過了英語語言環境塑造的最佳時期種的黃金段(0到4周歲),這種情況下,想要孩子非常輕松的進行英語母語化,難度系數高一點了。

英語外教機構光靠每周1到2次上課的話,英文掌握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總結一下:外教課可以上,不要是以強大的英文場景輸入為前提,這樣上的外教課,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外教的作用,不浪費錢。否則就是花了10倍的錢,收獲了1/10的效果。

你們可能會說,因為他是英文老師的孩子英語肯定好,所以孩子的英文才這么好。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進入第三個誤區:英文老師的孩子的英文,肯定好。

按照某英文機構的老師自爆,她的小孩子英文一般,甚至很差。雖然她從小就教孩子英文,但是用教的是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英文。

英文老師怎麼教英語的?我們做學生的時候都經歷過的,基本上都是講解單詞,講語法。而這些對於小小孩子,記住了有用嗎?沒有用,哪怕記住了,他們也無法直接應用到各種場景中。

孩子的語言記憶是如何形成的呢?語言習得動用的是孩子頭腦中的程序式記憶,又稱技能記憶。 程序性記憶是關於如何做某事或關於刺激和反應之間聯系的知識。

舉例:會游泳,是程序式記憶,只有經過親自下水,才能學會的技能。而小孩子學習英文也是一樣的,只有習得了,實際應用了,才會記住。光背單詞有啥用,無法運用,孩子根本就說不出來。

有朋友說孩子中文都不懂,這么早啟蒙英文太早了吧,3歲開始就可以了吧,言下之意,就是要先學會中文,然後學英文。

其實,這就進入了第四個誤區:先學中文後再學英文,大腦中文系統太過強大,英文系統植入相對困難。

前面我提到,我帶安娜上各種英文機構的試聽課的時候,發現有好多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小朋友會出現對英文排斥的想像,其實就是孩子的中文掌握的太強勢了,需要在他們大腦中植入另一種陌生語言的時候,會相當困難。

這有點類似於,一台電腦已經存在了一個操作系統,再裝另外一個操作系統的時候,會比較困難,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呢,不要以為學習一門外語,一定要先學好中文,通過中文在去學習英文,這種想法是錯的。我們要相信孩子對語言的解碼能力,他們比我想像中的遠遠要厲害的多。

第五個誤區:家庭英文環境,需要家長用英文和孩子交流來創造。

說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雙語者就是長時間的英文輸入,那我們家長只要每天在家做英文對話就行了。

聽起來貌似很有道理的,比如: 劉燁的孩子諾伊,李小鵬的孩子奧利,都是家長在家裡和孩子說外語,可是你不要忘記了,他們說外語是因為那本身就是人家的母語,比我們這樣的英語非母語的家長要好太多。

通過跟孩子講英語來創造語言環境,不但辛苦效果也不好。

所以我們這里說的英文環境的塑造,大部分是指通過英文原版影音節目的形式,來給孩子輸入英文的可理解性輸入。

第六個誤區:一直看電視,對眼睛不好,看電視對孩子的想像能力會造成束縛。

你要明白,以前電視機是顯像管的,厚的要死的,的確對眼睛不好。但是現在的電視一般都是液晶屏的。

並且我這里要特別強調一點,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長短,是靠家長來約束的,並不是任由小孩子喜歡,想看多少時間就多少時間,這個習慣的養成是要靠家長的自律性,這點特別特別重要。

另外,對於孩子的想像力而言,看電視並不會造成對孩子想像力的束縛。因為想像力是要靠優質內容的不斷輸入,經過孩子大腦的加工之後才會形成的一種能力。如果沒有優質輸入的話,哪來優秀的想像力?

第七個誤區:一邊看英文動畫片,一邊翻譯。

有朋友問過這種情況,當時我的回答是,最好不要翻譯。因為給孩子看的英文動畫片,這些節目本身就是「可理解性」輸入。

給孩子一邊看原版英文動畫片一般翻譯,這種翻譯思維是很致命的,這相當於給他一個拐杖,一旦有了這根拐杖之後,那以後他們永遠都離不開這跟拐杖了。請相信寶寶的天生解碼母語能力。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選擇適當的節目給他觀看。

另外,孩子有一個階段會特別喜歡重復的東西,喜歡看自己已經知道內容的節目,碰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要更換他們要看的節目。這個時候,他們是在重新解碼並且深入理解將英文植入大腦的最好時候。

反之,要是碰到孩子不喜歡看動畫片,這個家長要准備幾十個節目,一個一個試看,最終找出孩子當下最喜歡的。

第八個誤區:啟蒙不需要看電視,只要磨耳朵,讀繪本。

我在安娜一歲半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聽英文歌磨耳朵,可是聽了2年,也沒有見她學會什麼歌。也不蹦單詞,更說不了句子。後來才知道,這些聽英文兒歌無法作用有限,最多隻能讓孩子對英文沒有那麼排斥而已。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讀繪本,是讀一句英文一句中文這樣翻譯,不過繪本這種靜態的畫面和語音,遠遠沒有像動畫片那樣有情節感,孩子興趣一直不大。

所以讀繪本相對看動畫片來說,投入產出比是非常小的。

簡而言之,用讀英文繪本的這種形式做啟蒙,要想形成英語母語化很難,這個是不推薦的。

好了,以上幾點,就是我這幾年來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3歲寶寶看電影英文還是中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電影版狼人殺 瀏覽:223
韓國電影思悼中文字幕 瀏覽:231
電影什麼薔薇花 瀏覽:163
日劇電影經典 瀏覽:518
電影字幕翻譯的瞬時性 瀏覽:849
台灣電影陣頭文化 瀏覽:341
吉祥如意電影都是演員嗎 瀏覽:664
什麼有哪些電影 瀏覽:240
富二代追女孩電影 瀏覽:600
日本有哪些偉大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32
家庭倫理電影中文 瀏覽:728
讀中國電影史 瀏覽:460
世界上最丑的女人電影 瀏覽:128
侍神令不去電影院怎麼看 瀏覽:762
悲傷的電影歌曲 瀏覽:816
電影院一般幾排幾號從哪裡看 瀏覽:383
中國電影一群女特工 瀏覽:754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鮑起靜 瀏覽:682
香港電影無限 瀏覽:813
想看電影的說說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