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龍一生的作品,求書名!
【個人作品】
散文作品
出版時間 作品名稱 備注
1985年10月 《不是集》 唯一的雜文集
隨筆作品
出版時間 作品名稱 備注
2012年6 月 《笑紅塵》 時代文藝出版社
小說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備注
1955年 《從北國到南國》 第一篇短篇文藝小說
1960年 《蒼穹神劍》 武俠處女作
1960年 《劍毒梅香》 清華出版只寫4集14章
1961年 《殘金缺玉》
1960年 《劍氣書香》真善美出版古龍只寫3集
1960年《月異星邪》
1960年《游俠錄》海光出版
1960年10-12月《失魂引》明祥出版
1961年《劍客行》
1960年10月-1963年7月《湘妃劍》真善美出版
1962年10月《護花鈴》春秋出版 又名《諸神島》
1963年-1965年1月《飄香劍雨》華源出版
1963年4月-1964年8月《情人箭》真善美出版
1963年9月-1965年10月《大旗英雄傳》真善美出版
1964年-1966年5月《浣花洗劍錄》真善美出版
1964年4月《龍吟曲》真善美出版
1961年《名劍風流》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後由春秋出版
1967年4月《武林外史》春秋出版
1966年9月《絕代雙驕》春秋出版
1967年1月《楚留香傳奇》真善美出版
1968年《多情劍客無情劍》香港武俠世界連載
1969年11月《蝙蝠傳奇》春秋合並出版
1969年《蕭十一郎》香港武俠春秋連載
1971年12月《歡樂英雄》春秋出版
1971年10月《大人物》春秋出版
1971年5月-1972年1月《桃花傳奇》武藝期連載
1971年8月《流星·蝴蝶·劍》春秋出版
1973年10月《邊城浪子》南琪出版
1973年《陸小鳳傳奇》明報發表
1973年《九月鷹飛》南琪出版
1973年《七殺手》南琪出版
1973年《絕不低頭》漢麟出版
1974年2月《長生劍》南琪《武林七靈》之一
1974年2月《孔雀翎》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1974年10月《碧玉刀》、《多情環》南琪出版
1974年10月-1975年3月《霸王槍》南琪出版
1974年10月《血鸚鵡》南琪出版
1974年或1975年《劍·花·煙雨江南》南琪出版
1974年《天涯·明月·刀》南琪出版
1975年《拳頭》南琪出版
1977年8月《三少爺的劍》桂冠出版
1976年《白玉老虎》南琪出版
1978年《圓月彎刀》漢麟出版
1976年9月-1977年2月《碧血洗銀槍》中國時報連載
1977年《大地飛鷹》南琪出版
1978年《七星龍王》春秋出版
1978年10月《離別鉤》春秋出版
1978年9月-1979年6月《鳳舞九天》民生報連載
1978年《新月傳奇》漢麟出版
1979年《英雄無淚》萬盛出版
《午夜蘭花》以電影《玉扳指》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1981年《飛刀又見飛刀》萬盛出版
1981年5月《劍神一笑》萬盛出版
1981年《風鈴中的刀聲》萬盛出版
1985年《白玉雕龍》萬盛出版(由申碎梅、薛興國代筆)
1985年《怒劍狂花》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1985年《那一劍的風情》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1986年《邊城刀聲》萬盛出版(大部分丁情代筆)
1985年11月《大武俠時代》萬盛出版
1985.07.26-08.23《財神與短刀》
【擔任編劇】
年代 形式 片名 主演
1977香港電影 獨臂雙雄 王羽、姜大衛
1977台灣電影 拳槍決斗 王羽
1977台灣電影 刀魂 陳星、孟飛、龍君兒、王冠雄
1978香港電影 俠骨柔情赤子心 岳華、陳星、潘迎紫、聞江龍
1978香港電影 浪子一招 陳星、茅瑛、朱江、黃家達
1978台灣電影 玲瓏玉手劍玲瓏 張玲、田鵬、田鶴、宗華
1979台灣電影 翡翠狐狸 黃一龍、林伊娃、高寶樹、龍君兒
1979台灣電影 浪子快刀 田鵬、王冠雄、田鶴、龍君兒
1980台灣電影 血旗變 劉永、井莉、徐少強、戚冠軍
1980香港電影 寒劍孤星斷腸花 許聖雨
1981香港電影 天涯怪客一陣風 黃家達、羅烈、燕南希、芝蘭
1981台灣電影 再世英雄 劉德凱、李烈
1984台灣電影 情人看刀 鄭少秋、林青霞、爾冬升、馬場
【衍生作品】
小李飛刀系列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演
60年代台灣電視劇小李飛刀張宗榮、谷音、貝蒂
1978TVB連續劇小李飛刀朱江、黃元申、黃杏秀
1977香港邵氏電影多情劍客無情劍狄龍、爾冬升、余安安
1980台灣連續劇英雄本無淚游天龍、燕南希
1981香港邵氏電影魔劍俠情狄龍、爾冬升、傅聲
1982香港電影飛刀又見飛刀姜大衛、徐少強、黃正利
台灣華視劇集小李飛刀衛子雲、龍傳人、美力
1984香港電影小李飛刀凌雲、李修賢、陸小芬
1990大陸連續劇多情劍客於健、安怡、鄧曉鷗
1992香港電影戰神傳說鍾鎮濤、劉德華、張曼玉
1995TVB連續劇小李飛刀關禮傑、傅明憲
1998合拍連續劇小李飛刀焦恩俊、吳京、蕭薔
2000香港電影小李飛刀之飛刀外傳王傑、千葉真一、黎姿
大陸連續劇飛刀問情焦恩俊、張延
2003香港連續劇飛刀又見飛刀張智霖、林心如
2007大陸電視劇小李飛刀黃子騰、陳曦、黃敏燁
2014大陸電視劇小李飛刀待定
楚留香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7香港邵氏電影楚留香狄龍、凌雲、岳華、苗可秀
香港電影楚留香孟飛
1978香港邵氏電影蝙蝠傳奇狄龍、凌雲、爾冬升、井莉
1979ATV連續劇俠盜風流潘志文、曾江、魏秋樺
TVB連續劇楚留香鄭少秋、趙雅芝、關聰
1980香港電影折劍傳奇田鵬
台灣電影楚留香傳奇劉德凱、孫嘉琳、張沖
楚留香與胡鐵花劉德凱、李烈、田駿
新月傳奇孟飛、石峰、楊鈞鈞
桃花傳奇孟飛、楊鈞鈞、汪強
中原一點紅凌雲、田鶴、貝蒂
1982香港邵氏電影楚留香之幽靈山莊狄龍、戴良純、顧冠忠
台灣華視劇集新月傳奇張沖、葉雯
台灣電影彈指神功趙雅芝、關聰、吳孟達
1983風鈴中的刀聲趙雅芝、田鵬、姜大衛
楚留香大結局鄭少秋、徐少強
午夜蘭花鄭少秋、林青霞
1984TVB連續劇楚留香之蝙蝠傳奇苗僑偉、翁美玲、任達華
1985台灣中視劇集楚留香新傳鄭少秋、米雪、高雄
1993香港電影笑俠楚留香郭富城、邱淑貞、張敏
台灣電影西門無恨孟飛、楊鈞鈞、任世官
1995台灣劇集香帥傳奇鄭少秋、楊麗菁、沈孟生
2000合拍劇集西門無恨焦恩俊、劉玉婷、劉德凱
2001台灣華視劇集新楚留香任賢齊、黎姿、林心如
2004香港電影盜帥留香韋小寶張達明、馬德鍾、滕麗名
2007合拍劇集楚留香傳奇朱孝天、秋瓷炫、胡靜
2010大陸連續劇楚留香新傳張智堯、樊少皇、傅藝偉
陸小鳳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6TVB連續劇陸小鳳劉松仁、黃元申、鄭少秋
1978香港邵氏電影綉花大盜劉永、凌雲、井莉、岳華
1981香港邵氏電影陸小鳳之決戰前後劉永、岳華、白彪、楚湘雲
香港電影劍神一笑劉德凱
一鳳東飛九萬里、劍氣滿天花滿樓孟飛、楊鈞鈞、石峰
1984台灣華視劇集陸小鳳衛子雲
1986TVB連續劇陸小鳳之鳳舞九天萬梓良、陳秀珠、景黛音
台灣電影鳳舞九天孟飛、楊鈞鈞、黃秋生
2000香港電影決戰紫禁之巔劉德華、鄭伊健、張家輝
合拍連續劇陸小鳳林志穎、陶紅
2001合拍電視劇陸小鳳之鳳舞九天孫耀威、黎姿
2006央視電影陸小鳳傳奇之陸小鳳前傳張智霖、張智堯、張達明
陸小鳳傳奇之大金鵬王張智霖、張智堯、何潤東
陸小鳳傳奇之鐵鞋傳奇張智霖、張智堯、李雄
陸小鳳傳奇之綉花大盜張智霖、張達明
陸小鳳傳奇之決戰前後張智霖、嚴屹寬、何潤東
陸小鳳傳奇之銀鉤賭坊張智霖、吳毅將、鍾淑慧
陸小鳳傳奇之鳳舞九天張智霖、範文芳、何潤東
陸小鳳傳奇之劍神一笑何潤東、張智霖、張達明
陸小鳳傳奇之幽靈山莊張智霖、何潤東、林聰
陸小鳳傳奇之血衣之謎張智霖、何潤東、張達明
2013西岸傳媒陸小鳳與花滿樓林峰,張曉龍,張檬
絕代雙驕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1香港邵氏電影玉面俠何莉莉、高遠、潘迎紫
1978台視連續劇絕代雙驕夏玲玲、江明、張璐、貝蒂
香港邵氏電影絕代雙驕傅聲、伍衛國、文雪兒、王戎
1979TVB連續劇絕代雙驕黃元申、石修、黃杏秀、米雪
1986台視連續劇新絕代雙驕楊盼盼、黃香蓮、景黛音
1988TVB連續劇絕代雙驕梁朝偉、黎美嫻、吳岱融、謝寧
1992香港電影絕代雙驕劉德華、林青霞、張敏
1999台灣連續劇絕代雙驕林志穎、蘇有朋、陳德容
2001絕世雙驕林志穎、唐宸禹、李小璐
2005大陸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謝霆鋒、張衛健、范冰冰
蕭十一郎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1香港邵氏電影蕭十一郎韋弘、金霏、邢慧
1978蕭十一郎狄龍、井莉、劉永
1978TVB連續劇蕭十一郎謝賢、李司棋、黃淑儀
2001蕭十一郎黃日華、向海嵐、邵美琪
2002合拍連續劇蕭十一郎吳奇隆、朱茵、於波
2014大陸電視劇新蕭十一郎待定
大旗英雄傳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82香港邵氏電影大旗英雄傳狄龍、羅莽、廖麗玲
1986台灣中視劇集大旗英雄傳孟飛、楊麗菁、關聰
1989TVB連續劇鐵血大旗門石修、劉青雲、麥翠嫻
2007大陸連續劇大旗英雄傳杜淳、崔林、秋瓷炫
武林外史系列
年代年代名稱主演
1977香港連續劇武林外史衛子雲、米雪、劉江、文雪兒
1979香港邵氏電影孔雀王朝姜大衛、李修賢、井莉、余安安
1983台灣連續劇明日天涯江彬、史蘭華、秦偉
1986武林外史孟飛、陳玉玫、吳元俊、李黛林
2001大陸連續劇武林外史黃海冰、張琰琰、王艷
浣花洗劍錄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9ATV連續劇浣花洗劍錄張國榮、文雪兒
1982香港邵氏電影浣花洗劍劉永、黃杏秀、岳華、羅烈
1996ATV連續劇劍嘯江湖劉松仁、庄靜而、徐少強
2008合拍連續劇浣花洗劍錄喬振宇、謝霆鋒、鍾欣桐
流星蝴蝶劍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6香港邵氏電影流星·蝴蝶·劍宗華、井莉、岳華、谷峰、陳萍
1993香港電影新流星蝴蝶劍梁朝偉、楊紫瓊、王祖賢、甄子丹
新加坡劇集蓮花爭霸李南星、塔琳托婭
1996ATV連續劇劍嘯江湖劉松仁、庄靜而、徐少強
2003大陸連續劇流星蝴蝶劍鄭少秋、丁子俊、何中華
2010大陸連續劇流星蝴蝶劍陳楚河、陳意涵、王艷
三少爺的劍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7香港邵氏電影三少爺的劍爾冬升、凌雲、余安安、陳萍
1977香港連續劇三少爺的劍萬梓良、徐少強、林司聰
2000大陸連續劇三少爺的劍何中華、俞飛鴻
名劍風流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9TVB連續劇名劍風流夏雨、潘迎紫、黃敏儀
1981台灣電影名劍風流王冠雄、於珊、金漢
1985台灣連續劇名劍風流楊懷民、葉飛、陳麗麗
大人物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81香港邵氏電影紅粉動江湖米雪、元德、陳觀泰
2003合拍連續劇凡人楊大頭吳京、季芹、張恆
2008大陸連續劇大人物嚴屹寬、謝霆鋒、李心潔
英雄無淚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9TVB5集短劇英雄無淚黃樹棠、謝賢、狄波拉
1980香港邵氏電影英雄無淚傅聲、趙雅芝、爾冬升
1984TVB5集短劇青鋒劍影苗僑偉、劉嘉玲
1995大陸電視劇英雄無淚修慶、李艷秋
2006合拍連續劇淚痕劍焦恩俊、蔡少芬
天涯明月刀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6香港邵氏電影天涯明月刀狄龍、井莉、羅烈、恬妮
1980台灣電影月夜斬凌雲、王冠雄、潘迎紫
1985ATV連續劇天涯明月刀潘志文、羅樂林、森森
2012大陸連續劇天涯明月刀鍾漢良、陳楚河、張定涵
圓月彎刀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9香港邵氏電影圓月彎刀爾冬升、汪明荃、林建明
1979ATV連續劇刀神劉松仁、趙雅芝、韓馬利
1997TVB連續劇圓月彎刀古天樂、溫碧霞、梁小冰
2012大陸電視劇新圓月彎刀張智堯、楊雪、唐國強
大地飛鷹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
1978台灣電影大地飛鷹王冠雄、凌雲、夏玲玲
1992TVB連續劇大地飛鷹吳鎮宇、黎美嫻、劉家輝
其他作品系列
年代形式名稱主演備注
1977香港邵氏電影絕不低頭宗華、劉永、凌雲、苗可秀
香港羅維電影劍·花·煙雨江南成龍、徐楓、佟林
1978台灣電影飄香劍雨田鵬、白鷹、唐寶雲、汪萍
1981香港邵氏電影血鸚鵡白彪、梁珍妮、劉永
1981香港電視劇游俠張三豐萬梓良、陳秀雯、張國榮根據《大人物》改編
1983台灣電影風鈴中的刀聲趙雅芝、田鵬
1987香港電影大內神捕連偉健、顧冠忠根據《七殺手》改編
1991大陸電影七星碧玉刀趙陽、李殿芳、單星梅
1980台灣電影劍氣蕭蕭孔雀翎田鶴、孫嘉琳、唐威
2001大陸連續劇策馬嘯西風吳京、俞飛鴻
2010大陸連續劇七種武器之孔雀翎釋小龍、穆婷婷、於波
2. 想看黑獄斷腸歌2無期徒刑2000年上映的由吳鎮宇主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黑獄斷腸歌2無期徒》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BlN_leJhA669YRpB6fdj-w
新獄警成結識原為律師的監犯康,並與康妹成愛侶,但副獄長垂涎康妹美色,康妹慘被強奸而自殺,加上副獄長兇殘成性,引起監獄暴動,成與康不顧一切決殺仇人。
3.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資料(盡量詳細)
關於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
1、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表現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
2、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於瓜洲,表現的是千年古鎮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
3、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者顧仁認為,此詩作於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南部。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
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
(3)斷腸花月夜粵語電影擴展閱讀:
整體賞析
此詩題目,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
4. <<春江花月夜>>
一生只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就是因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這首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猶如一股股迎面撲來的濃郁的情感,千百年來,使無數的文人騷客為至傾倒。無怪乎,該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該詩中不僅描繪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圖,而且也表現出了豐富細膩的情感。但是,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情感中也滲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面對如此美麗的圖畫,面對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出的最動人的良辰美景,而許真的是「樂極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發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如此的美麗,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恆,從而聯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暫。是誰站在江畔,第一個驚詫月色的明媚?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照耀到人間呢?恐怕已無人能說的清楚。畢竟,人的一生太短暫,太短暫了!人要和時間賽跑,終究是要失敗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人類一代代永無窮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暫的表現嗎?而明月卻年年相似,這江月為什麼會年年依舊呢?可能象世上的離人一樣,也在等待著自己的親人到來吧!「不知江月照何人」這里用了一個擬人的手法,把月亮寫的很有感情,為了見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長明不衰。詩人由仰望月輪,又低頭看到大江東流。這滾滾東流的一江春水,多麼象消逝著的光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這滔滔流水送走的嗎?詩人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親切,表現出一種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識。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詩人對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這種青春感傷的情思貫穿全詩,創造出韻味無窮的意境。
但是全詩的關鍵還在後文對思婦的描寫,思婦因盼望與愛人相見而不得而苦悶。但她仍相信,雖然兩人相隔異地,不能聲息相聞,但此時一定會共對明月寄託相思。南朝《子夜四時歌*秋歌》中有過這樣的名句: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說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給遠方的親人。而在這首詩里,把托月寄情變成「願逐月華流照君」,感情更為強烈,要求也更為迫切。這里的「逐」字把思婦那種深沉,執著,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現的更形象,更具體,更傳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動感。由此可見,詩中雖有對人生短暫的傷感,但這只是緣於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詩人並沒有因此而頹廢和絕望,其基調是「哀而不傷」的,體現出初唐的時代之音。
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這首詩也有一定的缺憾,沒有完全脫盡六朝形式主形式主義的影響。但該詩中從眾多色彩鮮明的形象中所抒發出的棉邈深摯的情感,同樣使人產生心靈的驚悸,特別是對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賞析,更能引發讀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這也正是詩人技高一籌的表現,使景情理完美結合,創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給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春江花月夜 賞析
原來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亦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約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後,又經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朴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第一段「江樓鍾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片段1)。 第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片段2)和「風回曲水」的意境。 接著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迭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唉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顯得更加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張若虛】 體裁:【樂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注釋
【注釋】: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盪,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5. 《春江花月夜》的解釋
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得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原先並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陽簫鼓》。這個曲名最早見於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樂考證》一書中,被列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的傳抄琵琶譜及1875年吳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並根絕此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取名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格格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們遵循中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為每段加了一個小標題。這些標題是: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唉乃歸舟和尾聲。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隨著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現實了大自然景色的變換無窮。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激動人心。這段音樂描繪小船向歸途劃去時歡樂的聲浪響徹江面,達到了情緒的頂峰。隨後音樂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復到平靜、輕柔的意境之中,然後便轉入尾聲。
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這首詩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雖然寫的也是古代詩人常用的題材,但詩人以不同凡響的藝術功力 ,在意境、情趣、韻律上開拓了新的天地,使這首詩成為唐詩寶庫中的明珠。
詩篇起筆便用景語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圖畫,然後以江月為中心,用濃淡相宜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畫卷,詩人即景生情,從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離愁的情懷,融情於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襯出離愁之苦,而離愁又將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樓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體。那月夜扁舟中的遊子,樓上鏡台前的思婦,月光中飛去的鴻雁,江流里躍水的魚龍,是景?是情?難以區分。全詩成功地融情於景,攝情入詩,相偕相融,構成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鋪寫。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後八句用消歸法 ,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遙相呼應。題目五字,環轉交錯,各自生趣,但以「江 」、「月」二字為中心。「春」字出現四次,「江」字十二次 ,「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詩人循著江月交融的藝術構思,極力瀉染春江浩闊,反復詠唱春月皎潔。並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 、魚龍 、瀟湘、碣石等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雲、樓、妝台、簾、砧、鴻雁、霧等作襯,增強了形象的豐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圖。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開始四句暗示我們所吟詠的月夜位於長江下游,因為從詩中可以看出這里水面寬闊,春潮高漲,江海相連,更有那一輪明月伴隨著海潮一同升起。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涌,光耀千萬里。這里明為寫景,其實是寓情於景的。因為潮水漲落有定時,所以在中國傳統古典詩歌中海潮往往與信誓相連。這首詩中所寫的「 明月共潮生」,應該在望日前後。潮生,使離人想起離別時的信約誓言;月圓,更使離人渴望親人團聚 。「何處春江無月明」以設問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親人今夜飄零何處的相思之情,同時也使我們聯想到客人面對潮信明月,倍受思親之苦襲擾的情景。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這四句的著眼點由江海交匯處轉到岸汀之上,寫江水繞著長滿芳草野花的江邊小洲流過,月亮的清輝灑滿散發著幽香的花林,彷彿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兒。月色潔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飛不易被人覺察,因而也使江邊的沙灘象鋪上了一層銀霜,以致只看得見月色而「看不見」白沙了。這里既描繪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潔靜,寧謐的景緻,同時也襯托出人物心靈的純潔無瑕,達到了主、客觀之美的和諧統一。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發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凈如洗,沒有絲毫纖塵,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顯得分外皎潔。在江邊是誰最早見到了這明月?而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開始照耀人間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無窮;然而蒼天不老,江月總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執著地等待著什麼人,然而她所能見到的也只有長江一浪推一浪地送著流水。這八句通過景物描寫,把人們的思緒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締。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詩情,是思婦感情波濤澎湃激盪到極點的升華,而決皇歉拍罨�穆嘸�嘉�牟�鎩J�腥松�芾淼幕鴰ǎ�怯傘骯略侶幀鋇囊桓觥骯?」字與思婦的心靈撞擊所產生的。一個「孤」使讀者很容易透過明月的孤寂聯想到思婦的孤單,體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並給下文作了鋪墊。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四句是寫一片白雲隨風悠悠飄走,在這昔日與親人分手的江岸見到遠去的白雲,就更使人的離愁別緒苦不堪言。皎潔的月光之下,是誰家的遊子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託相思的只有這明月樓了。這里,「不勝」二字突出了思婦的相思斷腸之愁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樓」又把「兩地相思一樣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盡致,情濃欲滴。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是全詩感情沖動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彷彿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台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台。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卷不去」、「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描寫,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兩句是寫一輪明月同照兩地,我們夫婦只能遙遙相望卻不能互通音訊。我是多麼希望隨著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是,天空廣袤,連善於長飛的大雁都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世界,連善游的魚龍也只能掀起一層層波紋卻游不到你的身邊,我又怎麼能和你相會呢?這里以鴻雁、魚龍與自己渴望夫妻團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顯出了思婦的離愁之深。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這四句把夢境與實境交織在一起,虛實相間,從而把月夜將盡、夢境難以實現的愁悵之情烘托得纏綿悱惻。
最後一段,天已將曉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這四句是寫離愁夜曲結束,新的一天的思戀情歌開始。「搖情」二字描摹出了思婦那搖人心旌的如夢似幻的真摯相思之情,使無形的感情真實可感。
總之 ,這首詩運用多角度寫景的手法,從月生、月照、月輪、月徘徊、月華、月斜,直寫到月落,輔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樹等特定場景襯托,由九個形象畫面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藝術境界,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遊子離婦的離愁。詩人緊扣這一離愁至重、意境濃郁的中心來謀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隨情移,從而使詩的意境既見層次又渾然一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的聲韻之美,對《春江花月夜》詩情也同樣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韻腳平仄交錯,音節和諧,每韻都構成了一幅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畫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頂針句的運用,使詩歌錯落有致。其中對春江明月詩人能把詩歌聲韻節奏的外在律與詩人感情的內在律有機融合,以聲韻來透露思婦情緒變化的升級,顯示出自然美景無人共賞青春虛度的凄楚,使思婦的離愁與景自然和諧,表現出巧奪天工的藝術功力。這首詩雖然帶有許多感傷和凄涼的韻味,但由於詩人善於嚴格把握聲韻,因此給人總的印象卻是凄婉而不頹廢,纏綿而不消沉。
此外 ,《春江花月夜 》的許多詩句還富於哲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等詩句情理結合,抒發了個人生命短暫,宇宙永無窮盡的哲理性感嘆。
6. 許冠傑的電影,全部,粵語的,告訴名字.
1973/02/17 馬路小英雄
1973/12/21 龍虎金剛 小楊
1974/04/15 小英雄大鬧唐人街
1974/07/18 綽頭狀元
1974/11 鬼馬雙星* 劉俊傑
1975/08 天才與白痴 李護士
1976/12 半斤八兩 * 李國傑
1977 發錢寒 客串
1978/07 賣身契 朱世傑
1981/05 摩登保鏢 * Sam
1982/09 最佳拍檔 * KingKong
1983/06 最佳拍檔之大顯神通 KingKong
1984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 KingKong
1984/07 全家福 永昌
1985 打工皇帝 亞忍
1986/12 最佳拍檔之千里救差婆 KingKong
1987/01 衛斯理傳奇 衛斯理
1988 雞同鴨講 客串
1989/11 新最佳拍檔 KingKong
1990 新半斤八兩 喪標
1990 紅場飛龍 姚龍
1990 笑傲江湖 令狐沖
1993 水滸笑傳 武松
1993/01 花田喜事 周通
2000/01/29 大贏家 黃大千
其中最佳拍檔系列作為同時上映時間最長,票房最高的,在現在的電影界中也是最高的(根據當時物價來算
7. 黑獄斷腸歌2之無期徒刑電影torrent
《黑獄斷腸歌2之無期徒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qB6H2pYA6pcDb5hWg6gXuw
《黑獄斷腸歌2之無期徒刑》是梁宏發執導,吳鎮宇、何家駒等主演的黑幫動作片。講述了獄警與律師的妹妹成為愛侶,卻被獄長強奸而自殺。獄長的兇殘成性,引起監獄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