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電影學院簡稱北影還北電
北京電影學院,簡稱北電(BFA),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公辦藝術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簡稱北電,不是北影,北影一般指北京電影製片廠,雖然一牆之隔,但完全是兩個單位體系。」
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故事片生產基地之一,簡稱「北影」。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國共產黨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製片廠,並從延安及東北抽調一批文藝工作骨幹,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電影製片廠。
(1)北京電影學校英文擴展閱讀:
其實,「北電」一詞在世面上有兩類意思,一類是指北京電影學院,一類是指北電網路公司,皆為簡稱,只不過「北電」一般代指北電網路公司,因為基於品牌,應用更早,更有偏向性。北電至今沒有明確官方歸屬定論。
北京電影學院,顧名思義,就是一所學校,是一所專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由北京市主管、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唯一的電影專業院校,在中國電影和文化藝術界享有盛譽,也是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高等學府。
北電網路,是個名牌,也是一家跨國企業,國際集團公司。北電網路(NORTEL)是中國ATM市場上排名第一的設備供應商。該公司已經為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鐵通公司建設了全國ATM骨幹網路,並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建設了許多個省級ATM和IP網路。
北電網路(NORTEL)的一體化數據網路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於國內電力、銀行、政府等諸多重要領域,為國家"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重要項目提供了主要設備。北電網路NORTEL是通信行業的開拓者與領銜者。雖說現已被收購,但它確實是中國通信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⑵ 北京電影學院是本科嗎
北京電影學院是本科,不過也有高職招生的。大部分還是本科專業。
高職專業一般招生人數比較少,比如2018年北京電影學院藝術類高職計劃招生只有50名,分省計劃,文理兼招,學制2年。
高職招生只有「戲劇影視表演」和「人物形象設計」兩個專業。
具體可參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簡章。網址:www.bfa.e.cn/zs/index.htm
(2)北京電影學校英文擴展閱讀:
北京電影學院是亞洲規模最大、世界著名的電影專業院校,也是北京市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該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佔地105畝。全日制在校學歷生近3000餘人,成人教育本專科生、留學生、在職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及培訓生3000人左右。學校正在建設新校區,佔地667畝,規劃在校全日制學生6000人。
北京電影學院擁有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等三個一級學科,具有系統、科學的電影學科專業體系。現有文學、導演、攝影、電影學和影視技術等5個系,表演學院、聲音學院、美術學院、動畫學院、管理學院、攝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數字媒體學院、視聽傳媒學院、高職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1個分院及研究生院、基礎部和培訓中心,共計19個教學實施單位,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是唯一能獨立進行故事片創作的院校,電影學學科綜合實力領軍全國,位列世界前茅。
⑶ 誰知道"北京電影學院"的英文名是什麼啊
北京電影學院 Beijing Film Academy
參考:
http://www..com/s?ie=gb2312&bs=%B1%B1%BE%A9%B5%E7%D3%B0%D1%A7%D4%BA+%7C+Beijing+Film+Academy&sr=&z=&cl=3&f=8&wd=%B1%B1%BE%A9%B5%E7%D3%B0%D1%A7%D4%BA++Beijing+Film+Academy&ct=0
⑷ 北京電影學院又叫什麼
電影學院,也有叫北影(實際這是北京電影製片廠),也有叫北電(實際這是北京一所電力大學)。英文縮寫BFA。
⑸ 北京電影學院 用英文怎麼說
這是中國大網路全書上的解釋——
Beijing Dianying Xueyuan
北京電影學院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國培養電影專門人才的高等學府,它的前身曾是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由著名電影藝術家陳波兒創辦於1950年7月,隸屬文化部電影局。1951年5月,改建為中央電影局電影學校。1952年全國院系調查,南京金陵大學、蘇南文教學院和蘇州美專等校的有關電影專業,並入電影學校,建立了大專體制的北京電影學校,白大方任校長。南京金陵大學早在1922年就開始用電影及幻燈開展教學活動。1930年,金陵大學理學院成立了教育電影委員會,在院內各系廣泛使用教學影片。1936年,金大理學院為全國代辦電化教育培訓班,在 3個暑期中分別於南京、重慶為各省培訓電教人員 200多名。在此基礎上,1936年理學院成立了教育電影部(旋改為影音部),1942年創辦了《影音》月刊,這是中國最早的研討電化教育的學術刊物。1938年,理學院又成立了電影與播音專修科,先後共招生10多個班次,培養了大量電影技術專業人才。江蘇省立教育學院1936年初創辦電化教育專修科,主要培養電教人才,當時規定每月攝制兩本教育新聞片。抗戰爆發後,師生隨軍西撤。1941年四川成立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院內設電化教育專修科,基本組建人員為原江蘇教育學院電教專修科的師資。1946年社會教育學院遷至江蘇蘇州和南京,增設電化教育系。1950年社會教育學院和江蘇教育學院合並為蘇南文化教育學院,仍設電化教育專科。隨著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1956年6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電影學院,任命王闌西為首任院長。先後設置了電影導演、表演、攝影、美術、工程(包括電聲、電影機械、電影化工 3個專業)和電影文學各系,招收4年、5年學制的本科生,並舉辦多種形式的專修班和短訓班。還先後接受過印度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留學生。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院受到嚴重破壞,教學實際上處於停辦狀態。1978年學院恢復建制。全面招生。
1985年學校有教師20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講師98人,院長沈嵩生。設6個系、8個專業、21個教研室、組。
[周總理接見北京電影學院師生]
從1983年開始,攝影、 文學、 導演、美術各系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國務院批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歷史及理論(含電影藝術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院設有學術委員會,主持開展全院學術研究工作,並主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定期出版。圖書館有藏書12萬冊,其中珍藏中外影片分鏡頭劇本3000餘冊。學院下設有青年電影製片廠、錄像工作室、錄音車間、暗房工作室等,為學生教學實習服務。
到1986年 7月,北京電影學院共培養出各種電影專業本科畢業生和進修生3249人。他們分別在各電影製片廠、電視台和其他電影部門工作,不少人已成為電影電視事業的骨幹力量,有的在創作上已獲得傑出成就。
今後該院將建設成為以藝術專業為主體,包括創作、理論、管理各專業的多學科、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電影電視學院。
苑公
⑹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縮寫BFA)是一所專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由北京市主管、國家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自1950年建校以來,逐步形成了以專業製作為主體,教學、創作、科研並重,多學科,多層次的電影教育體系。中國大陸很多著名電影人、演員都出自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唯一的電影專業院校,在中國電影和文化藝術界享有盛譽,也是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高等學府。學院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最終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
建校以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其中有張藝謀、陳凱歌、韓三平、顧長衛、田壯壯、賈樟柯、李少紅、陸川、寧浩、王小帥、高希希、滕華濤;唐國強、張豐毅、張鐵林、蔣雯麗、趙薇、黃曉明、陳坤、黃渤、徐靜蕾、海清、黃海波、張嘉譯、王志文、姚晨、劉亦菲、楊冪、黃聖依等一大批國內
外著名的導演、演員、電影藝術家及電影專業人士。他們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事業的中堅力量。
北京電影學院佔地105畝(即7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學歷生2570人,成人教育、專、本科生、留學生、在職研究生和研究生課程班、進修及培訓共約1500人,各類學生共計4000餘人。學院位於通州區宋庄鎮的新校區,佔地500畝,可容納約4000名學生。
北京電影學院擁有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等三個一級學科,具有系統、科學的電影學科專業體系。
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選址於東六環附近的通州宋庄,佔地約500畝。
高80米的電影大廈將落成,成為新校區的標志性建築。新校區還將建設中國電影教育博物館,這是中國首座電影教育方面的博物館。同時新校區建築群的各個院落之間採取泛博物館的形式,穿插陳設中國各個時期的電影發展成就和史料。預計2015年第一批新生可進入新校區學習。新校區全部建成需要四至五年。
經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學院建立了完整、科學的電影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和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電影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北京電影學院以其辦學思想科學化、專業架構整體化、教育體系系統化、人才培養精英化、學校功能一體化、實踐教學規范化、教學保障現代化的辦學優勢,在全國電影高等教育領域處於領軍地位。學校致力於發展適應中國電影強國建設需要的電影教育,培養有所敬畏、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優秀電影工作者。2007年6月,學院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2011、2012年美國《好萊塢報道》雜志對全球25所最佳電影院校的排名中,北京電影學院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三名。
據統計,截止到2007年底,新中國所拍攝的7326部電影,由該院師生校友擔任主創的為4663部,佔63.65%。學院的教師和畢業生,多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等各種國家級重要獎項,獲獎影片上百部(次)。教師和畢業生榮獲包括奧斯卡、柏林、戛納、威尼斯、東京等重大國際電影節的多個獎項。據不完全統計,僅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創作或參與創作的電影作品,獲得國內外電影獎項77個。其中,《鄰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選1999年新中國電影五十年優秀影片五十部;《離開雷鋒的日子》、《沖天飛豹》、《秋菊打官司》、《勁舞蒼穹》、《大沙暴》、《台灣往事》和《婼瑪的十七歲》等獲得多項「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創作的影片,多次榮獲國外電影(文化)獎項和國內影視獎項。
學院畢業生(含教師)在1990-年至2003年共榮獲的「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銅牛獎」580人次,獲獎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種120多人次;榮獲柏林、嘎納、威尼斯、莫斯科、東京等電影節各種獎項240人次,獲獎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種60人次。此外,根據初步統計,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間,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拍攝的影片58部(170人次),榮獲國外電影(文化)各種獎項112個。[4]
研創成果
北京電影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根據教學和藝術創新以及產業發展的需要,學院建有電影理論研究所、數字電影技術研究所、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中國動畫藝術研究所、影視文化產業研究所、中日動畫漫畫研究中心、中國影視文化研究院(籌)、中國電影教育情報信息研究中心(籌)和《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動畫產業年報》、《中國電影產業年報》編輯部等研究機構。2007年成為首家主持國家「863」項目的藝術院校。2012年,參與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申報成功北京市2011計劃培育項目——中國電影高新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既是學生電影創作實踐的組織指導單位,又是教師藝術創新實踐的生產單位,能夠進行正規的商業電影生產,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影片和學生畢業作品。據統計,截止到2007年底,新中國所拍攝的7326部電影,由該院師生校友擔任主創的為4663部,佔63.65%。學院的教師和畢業生,多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等各種國家級重要獎項,獲獎影片上百部(次)。教師和畢業生榮獲包括奧斯卡、柏林、戛納、威尼斯、東京等重大國際電影節的多個獎項。據不完全統計,僅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創作或參與創作的電影作品,獲得國內外電影獎項77個。其中,《鄰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選1999年新中國電影五十年優秀影片五十部;《離開雷鋒的日子》、《沖天飛豹》、《秋菊打官司》、《勁舞蒼穹》、《大沙暴》、《台灣往事》和《婼瑪的十七歲》等獲得多項「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創作的影片,多次榮獲國外電影(文化)獎項和國內影視獎項。
詳細去http://ke..com/link?url=tro42LNYg6K4-6Tm6_mcHjAnZeZbay_A2qhq3J-HWCtNJ_ZMZYedm1dLAgGQtko1#1這個網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