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你覺得它想向觀眾展示的是什麼呢
主要就是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精神。眾所周知,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的精神激勵了數代中國人。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郎教練的這段話就充分說明了中國女排的精神內涵。
除了正式的比賽外,陳可辛還和團隊還趕到福建漳州、北侖等女排集訓地點觀摩,並且針對《中國女排》電影的劇本和一些內容細節,專門和郎平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製作團隊認真,演員同樣下功夫,主演鞏俐也為角色專門到女排訓練場地進行學習,從製作團隊到演員陣容,都說明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電影,上映後肯定又是一個爆款。
『貳』 郎平怎麼評價奪冠
郎平怎麼評價奪冠的呢
隨著院線的全面復甦,《奪冠》終於在十一黃金周與觀眾們見面了。
關注這部作品的筒子們都知道,電影原名《中國女排》。
八十年代,
中國女排豪取81、85世界盃,82、86世錦賽以及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女排五連冠」。
千禧年後,
中國女排勇奪03、15、19世界盃以及04、16兩屆奧運會金牌,至此中國女排也正式成為了擁有十冠的「排球女王「。
而這部剛剛在雙節上映的《奪冠》,正是記載了女排姑娘們三十年的奪冠之路。
這部影片當初要沖擊的是賀歲檔的「冠軍」,
要「奪冠」的《奪冠》有兩大殺手鐧:高配置+好題材。
為何說配置高?
導演陳可辛,人送諢號「擼獎狂魔」,拿到手軟的大小電影獎項足見其功力。
女主鞏俐+男主黃渤,一位是「國際鞏皇」,一位是「100億影帝」,合體出鏡的票房號召力也無需贅述。
於此同時,影片還力邀2016年女排奪冠陣容強勢加盟,跨界助演。
毫不誇張的說,這套班子在文體二界都堪稱頂配!
為何說題材好?
對於華語電影來講,體育競技類作品一直是短板。
乒乓球「無人能贏」,寫了劇本恐怕沒有戲劇沖突,懸念不夠。
足球「無人能贏」,寫了劇本恐怕也無人接盤,投資不夠。
放眼各條體育戰線,中國女排絕對是最完美的創作題材。
興衰沉浮有噱頭,集體個人故事多。這種絕佳題材扔在國外,恐怕續集都拍出五六部了。
縱觀《奪冠》全片,陳可辛導演一共展現了三個關鍵的「女排時刻」。
片中第一個里程碑,即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盃,中國VS日本。
上世紀八十年代,彭昱暢飾演的小陳以陪球教練的身份,被借調到了位於福建漳州的中國女排訓練基地。
在這里,他結識了女排姑娘們。而年齡最小的球手,正是郎平。
那時,改革開放則剛剛拉開序幕。那時整個中國都被打著落後的標簽,體育也不外如此。
所以,女排的姑娘們想贏!
在第一個故事裡,《奪冠》相當真實的反映了八十年代中國女排訓練和比賽的經歷。
當得知國外已經開始利用計算機演練戰術的時候,教練直接下令把球網升高了15cm;
為了模擬大賽實戰,女排對內直接協調國內最剽悍的江蘇男排充當陪練;
全年無休是日常安排,帶傷訓練是家常便飯。
簡單總攔鋒結起來一句話:別人拼科技,我們拚命。
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女排姑娘們硬是在當年力克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並在1981-1986年實現五連冠。
應該說80年代這幾場大賽經歷,絕對稱得上是中國女排的高光時刻。
《奪冠》的導演陳可辛一直以「鏡頭寫實+故事細膩」著稱,而且尤擅典型人物的情感素描。
《甜蜜蜜》、《投名狀》、《親愛的》,雖然各個作品題材和類型差異極大,可是你會發現陳導的劇中人物都會和觀眾產生激烈的情感共鳴。
而老女排故事裡最能調動觀眾情緒的,則一定是「鐵榔頭「郎平。
陳可辛非常討巧的邀簡銷晌請到郎平的斗段女兒白浪來飾演年輕時期的郎平。
可讓他和郎平本人都沒能想到的是,白浪在和吳剛、彭昱暢兩位新老戲骨飆戲時竟然毫不怯場,還把球員時期「鐵榔頭「的霸氣勁頭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這段故事中,有一場郎平成功完成蹲舉的戲份。
白浪在拍攝這個橋段時,訓練動作和扔下杠鈴之後的情感宣洩一氣呵成,一條片子就達到了陳可辛的預期,當時整個劇組都被白浪的真實演技打動了。
引用老戲骨吳剛的評價:白浪把她媽媽的那種瞬間爆發的精神已經完全展現了銀幕上了。
片中第二個里程碑,即2008年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國VS美國。
關注女排的筒子們應該都記得,那年中國隊輸了。
輸在了郎平帶領的美國隊手下。
當年因為這場比賽,郎平完全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2008年奧運會開在我們的家門口,全國人民都期待著女排姑娘們的完美表現。可這一切都被郎平和美國隊擊碎了。
一時之間,郎平飽受攻訐。
各種惡評接踵而至,一位體育教練顯然背負了與其身份並不相符的罵名。
而在《奪冠》中,導演也如實的復刻了這段往事。
包括賽前中美兩隊教練的私下溝通,包括了郎平本人的心路歷程。
這個段落在《奪冠》中相對簡短,卻完美的豐滿了「郎平「在轉型教練之後的人物角色。
不得不說,「鞏皇「在片中的台詞不多,可表現依然無可挑剔。
寡言少語卻能氣場全開,身臨沙場依舊閑庭信步。縱觀整個華語影壇,能把郎平教練這種磅礴氣勢拿捏到位的女演員,恐怕也就屬鞏俐了。
除了氣場相似以外,鞏俐對於「郎平「這個角色的細節拿捏也絕對到位。
郎平全身傷病眾多,用片中的話說:她是60歲的心臟,80歲的骨骼。
因為手指有傷,所以郎平在布置戰術時,小手指總是向上翹起顯得有些僵硬。而這些細節都被鞏俐展現的入木三分。
片中第三個里程碑,即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排淘汰賽,中國VS巴西。
其實自2013年,郎平就開始擔任中國女排的主教練。而剛一接任,郎平就力排眾議,提出了三項大型改革方針。
一、擴大女排編制;
二、聘請海外教練;
三、打造不同陣容。
只要談及改革,肯定會有人跳出來反對,肯定會受到外界的質疑。
而片中的郎平則是把這些都完完整整的經歷了一遍。
即使到了里約奧運會前夕,依舊沒有人看好女排的姑娘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她們首場比賽就會被淘汰,打道回府。
不過後面的故事,因為年代很近,影迷和體育迷們肯定記憶猶新。
女排姑娘們在險勝東道主巴西女排之後,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取得了奧運會女排的金牌。
在番茄看來,第三個女排故事是最為振奮人心的一場。16年女排原班人馬集體出鏡,真實還原了和巴西隊的比賽經歷。
不僅如此,惠若琪、張常寧、朱婷、丁霞等主力隊員還將當時比賽的心路歷程完整的呈現給了觀眾。
《奪冠》,豆瓣評分7.3,截至目前票房已經破五。
客觀的講,目前這部電影在網上的風評有著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方面,女排故事震撼人心且極具淚點。陳可辛導演選擇以豐碑人物郎平為視角,在她的見證下,女排興衰的三十年往事被徐徐拉開序幕。
可另一方面,有網友吐槽全片缺乏有效的情緒遞進和情感共鳴,導演略顯急迫的「炒旋律,熬雞湯「引發不少影迷不滿。
其實在番茄看來,陳可辛導演有自己說不出的苦衷。
在《奪冠》上映之前,更名、撤檔、署名的風波一直都沒斷過。
但番茄願意相信:如果沒有外因的干擾,陳可辛導演或許會貢獻出一部更有質感的體育電影。
即使是這樣,《奪冠》依然稱得上是國內體育題材的新高度。
因為「中國女排」在國人眼裡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競技隊伍,而是一種引以為豪的強者精神。
最後要提一下,《奪冠》中有一個橋段把番茄看哭了。
在1981年中日女排對決中,當時的女排7號在那場比賽中因為發力不慎導致腰傷復發。
可當比賽進行到白熱化時,主教練需要向郎平布置戰術。
而這個時候,前一秒還俯卧在場邊的女排7號,下一秒已經頂替郎平出戰,堅韌的站到了賽場上。
這位女排7號,名叫陳招娣。
陳招娣出生於杭州西子湖,雖然名字起的軟糯,可她的性子卻是出了名堅韌。
在隊里她有一個比「鐵榔頭「還響亮的綽號——獨臂將軍。
據郎平回憶,當時以陳招娣的腰傷情況,恐怕稍有不慎就會讓整個職業生涯報銷,更嚴重的話會直接癱瘓。
可為了贏,
陳招娣,還是毅然決然的站在了賽場上。
在電影後半段,鞏俐有一句台詞:我們為什麼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這句台詞可能是郎平本人的原話,也可能是陳可辛導演的個人意志,可是番茄覺得說的一點沒錯。
另外,番茄想說:或許我們的內心可能不夠強大,但是我們的內心足夠堅定。
「中國女排」不是某一個人的不是一個人的意志,而是集體力量的最好彰顯。
在這個集體中,除了「鐵榔頭」郎平、「獨臂將軍」陳招娣,還有「鐵姑娘」曹慧英、「怪球手」張蓉芳、「場上靈魂」孫晉芳、「鋼鐵將軍」陳亞瓊、「天安門城牆」周曉蘭、「功勛主帥」陳忠和、「五冠教練」袁偉民、「小蘋果」袁心玥、「常公主」張常寧、「北長城」顏妮、「MVP收割機」朱婷等等。
就是在中國女排幾代人的拼搏下,才鑄就並傳承了這閃光、堅定、不朽的女排精神。
輸贏不是比賽的全部,
但是女排要贏,中國要贏。
『叄』 看電影《奪冠》,試評論《奪冠》:藝術性、真實性統一之變幻!
作為40多年前,曾在漳州訓練基地參與冬訓。誓師大會上,與全國冬訓隊員們,包括陳招娣、曹慧英、孫晉芳和張蓉芳等人,一起喊過這樣的口號:「打倒日本、打倒韓國,打倒美帝、打倒蘇修。誓死邁向世界排球最高水平!」並且每天在竹棚館「滾過一身泥」的排球老人。期待的電影《奪冠》,終於上映,迫不及待購票先睹為快。因為煽情的劇情宣傳和首映上億的票房!早就暗示著將享受一回萬分感動和淚水橫流,將伴隨之互動共鳴!可惜,觀後的感覺相當遺憾!是平庸的片子,硬傷不少。導演最大的貢獻是,拍攝地點在漳州基地2號館,筆者的家鄉,正在拆遷地方。這對弘揚漳州,肯定國家首創第一排球訓練基地,世界冠軍搖籃之功勛,意義非凡。
(偌大影院,觀眾六名退場二人!)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全憑畫面動感、音響來引人入勝,告訴人們一個動人的故事。然而,《奪冠》導演生怕觀眾看不懂,更可能是內容雜亂跳躍,剪不斷理還亂。始終以大量的字幕堆積在銀幕上,加上整段整段的畫外音來解說。這樣,藝術性幾乎歸零,當然觀眾感覺乏味。比紀錄片或專題片還不如,因為紀錄片是原始記錄,畢竟原汁原味。於是,瞌睡感不斷襲來。 體育 勵志片帶來的應是拼搏血性,是打死不回頭的民族風骨,是被逼到絕境永不言敗的信念,是中國女排幾代人形成精神底氣。可惜,此片顯示的,只是冗長的劇情,拖沓的節奏,不停的說教。
一切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性與真實性必須高度統一,完美有機結合。藝術的真實,並非照搬 歷史 ,必須在忠於 歷史 的基礎上升華。真實的力量威力無比,若是離此失真,感染力從何而來?為了生動和自圓其說,為了方便拍攝,導演編造了許許多多現實不可能發生的情節來。刪除的「陳忠和搶吃雞腿」畫面,鬧劇鏡頭是剪了,但同樣憑「主觀臆想創造」的荒誕不經鏡頭,卻比比皆是:如「袁偉民要郎平負重深蹲達到100公斤,才肯給予打主力!」;如「郎平在1981年奪冠前,就提示陳忠和以後准備當主教練」。如「2008年奧運會中美比賽前一天,郎平駕車邀陳忠和逛街聊天」。如「郎平逼朱婷扣球要叫喊,應答不對罰其晚上睡訓練館,全隊陪睡,還出現陳忠和來現場說教」。如「陳忠和當主帥時,在訓練中,拿話筒高唱《愛拼才會贏》」。等等橋段,簡直太多了,不勝枚舉。事實上,這些不僅脫離生活真實,也完全脫離了藝術真實。呆過專業排球隊的人,只能苦笑。一般觀眾,成了丈二金剛。
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習慣,是正敘和倒敘為主。而片子的結構是「中段開始,補敘兩頭」。由於編輯功力問題,顯得支離破碎,眉目不清,連不成片。電影從沒奪冠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切入,然後倒敘追敘袁偉民老女排時代,陳忠和人物貫穿始終,卻沒有他率隊奪冠的畫面,只有中美比賽失敗下台失落的過程。爾後補敘郎平1995年歸來執導,最後再接上郎平2013年上位。郎平人物從頭到尾,標簽式,高展示,臉譜化。大場面有袁偉民奪首冠,有陳忠和「和平對話」大慘敗,有郎平在里約對巴西一役。但這些鏡頭感覺是打群架一般,扣球大作戰。由於片子框架混亂,時間線拉得太長,以此講述新老中國女排的故事,叫人頭昏腦脹,難分東西南北。因為是「中間切入,對接兩頭」結構,一般觀眾只能記住有標大名的郎平,和沒有標名的袁偉民、陳忠和,最多加上朱婷、張常寧等人罷了。主體人物群像都記不住,如何了解故事推進全貌,以及想表明的主題和脈絡?所以,片名為《奪冠》文不對題,叫《郎平》更為合適!
所有演員中,就白浪和鞏俐飾演郎平較成功,朱婷演自己也挺好。但吳剛飾演袁偉民,顯然木納生硬。彭昱暢飾演少年陳忠和太傻,如白痴一樣,黃渤演成年陳忠和,簡直如小丑一般。通過演員刻意表演和身體語言,來演繹一個故事。通過畫面,讓觀眾接受和理解,從而感同身受。可是,形象、劇本和台詞限制了他們。訓練罰人也好,比賽暫停也好,沒有行話圈內話,盡講政治化心靈雞湯話,說教訓斥多於表演。反而是新女排隊員的本色表演,更接近生活!關鍵的問題可能是,導演根本不了解中國排壇,對女排圈子僅限於一知半解,憑著自己想像而製作,不可能出精品。也許,電影就是遺憾的藝術!
『肆』 奪冠電影中女排跑步時喊的什麼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中國女排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有特殊情結的,她們是民族英雄,她們是時代偶像,她們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非凡的奇跡。在2020年伊始,中國女排在去年剛結束的世界盃中以11全勝快速攬下桂冠,而今年又將在東京奧運的舞台上大展拳腳。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歷程,135分鍾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准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伍』 中國女排奪冠精彩片段描寫
郎平帶領中國女排絕地反擊,榮獲冠軍,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電影《頭文字D》里有一句台詞:神其實原來也是人,只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於是就成了神。郎平至此一戰封神。從賽後觀眾的反應就可以看出,這次女排奪冠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中國軍團多了一枚金牌,更因為她們為這個時代召喚出了「傳說中」的「女排精神」。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女排之所以被稱為「精神」,是因為她們並非世界「最強」,卻戰勝了對手。本屆奧運會的中國隊,從死亡之組以第四名堪堪出線,卻在淘汰賽接連上演逆轉好戲,中國隊可以說是一路被看低地拿到這個冠軍。但她們也正是以這樣卑微卻決不放棄的態度踏過了全世界。還有比卑微卻不畏懼更加驕傲的嗎?還有比弱小卻不放棄更加強大的嗎?還有比這更加勵志的故事嗎?
郎平賽後說:我們的技戰術不是最強的,但我們有作風!這作風是什麼?不就是不畏強權、堅定不移、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嗎?《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郎平作為運動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中國女排拿下了五連冠,可謂立功;如今帶領新女排虎口奪金,使「女排精神」在新時代破繭成蝶,堪稱立德。
沒錯,我們是無神論者。我們的意識形態里不需要神。但是我們的時代需要精神。「女排精神」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距今已經30多年。這30年正是我們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30年。「女排精神」能夠延宕不息,穿越時空而重新綻放,正是因為它與我們的時代相得益彰,你我都需要它,我們每一個看完比賽熱淚盈眶的人都需要它!
『陸』 我和我的祖國他沖上屋頂扶起什麼
我和我的祖國他沖上屋頂扶起了信號天線。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
而與此同時的上海石庫門弄堂,黑白電視機擺在弄堂中間,前排馬扎、中間椅子、後面踮起腳尖,鄰居們層層疊疊聚在一起觀看那場振奮人心的比賽汪銀枝,房頂的天線時不時需要有人手動尋找信號,每當中國隊得分,歡呼聲彷彿能穿破天際。
我和我的祖國其他情況簡介。
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搏裂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按出場順序)黃渤、張譯、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導演徐崢拍攝《奪冠》的困敏過程中,將兒時對上海的記憶情景再現,而美術指導郜昂和他的美術團隊並沒有經歷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上海生活,但為了還原歷史風貌,他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當時的生活細節,還從老弄堂里回收鍋碗瓢盆、布衣、窗簾等時代舊物,盡量不在視覺信息層面出現問題,從衣食住行和弄堂形態層面,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弄堂風情。
『柒』 女排那年電影很火,郎平算過一個贏的概率啥的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歷經種種波折,終於在9月25日正式上映。這部以中國女排為題材的體育電影,以中國女排的兩位傳奇人物郎平(鞏俐、白浪飾)為主線、陳忠和(黃渤、彭昱暢飾)為副線,串聯起80年代老女排和新一代女排的成長與奮斗史,並帶領觀眾一起思考新時代中女排精神何在。
『捌』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不過是百煉成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世界上沒有一夜成名的巧合型唯模,出名的這些名人都是在背後經過千錘百煉鍛煉出來的能力,最後才會出的名。
詞句出自:《2015年音樂風雲榜宣傳片,易烊千璽親口說的》易烊千璽卜緩。
此前易烊千璽曾表示過:從一開始只是在練習室訓練,街頭唱歌,到現在站上越來越高的舞台,很多人質疑,很多人否定,但我們(TFBOYS)始終堅持自我,走在越來越遠的道路上。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煉成鋼"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易烊千璽只有14歲,在正式出道前,他是個從5歲開始就登台表演,參加各種比賽的童星。
個人演藝生涯:
2020年1月9日,為電影《中國女排》演唱的推廣山基曲《不分晝夜》發布。1月11日,獲得2019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熱度人物」。1月20日,特別出演的熱血青春勵志劇《熱血同行》在優酷播出。1月24日,與羅志祥、王嘉爾等在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歌舞《青春的起點》。
2021年2月11日,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舞台,與張傑共同演唱歌曲《親戚》;2月26日,參加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元宵晚會,獨唱《青春的起點》。
『玖』 《奪冠》3天票房破1.6億,為何網友認為有遺憾
終於,在經歷「可能被撤檔流言」,因疫情阻止和觀眾見面的中國女排故事《奪冠》上映了。
首日熱度奪冠,拿下日票房冠軍。
第二天票房破億,三天破1.6億,精彩故事讓觀眾又哭又笑,好評如潮。
目前《奪冠》正在影院熱映,強烈推薦大家觀看,深入了解中國女排輝煌的過去。
與此同時,影片中對於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的探究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拾』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經典台詞是什麼
我最喜歡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面《回歸》小片段裡面和英國人爭分奪秒的那句"聽見國歌你就升旗,一秒都不許晚!
從國慶放假之前,就一直期待《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看完《我和我的祖國》後,我非常激動,難以平復自己的心情。影片是由七個故事組合而成的,分別記錄了七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背後的小故事。我覺得這真是的一部經典之作,配合著十一國慶節祖國母親七十周年的生日上映,堪稱完美。
我覺得最搞笑的便是在《北京你好》裡面的幾句台詞。《北京你好》「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北京你好,2008奧運會的召開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記憶。還有那句「孩子們,那是屬於你們的星星,快追!」我們都是追星人,追著星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