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布拉格之戀的介紹
《布拉格之戀》是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朱拍慎麗葉·比諾什等主演的愛情電影。影片改編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講述了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本片談賀蠢被評含陪為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獲戛納電影獎。
② 布拉格之戀講的什麼意思啊
[檔案]英文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港台譯名:沉重浮生/布拉格小姐的戀人改編自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導演:菲力普。考夫曼攝影:斯文。尼克維斯特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朱麗葉。比諾什、莉娜。奧林、德里克。德林特獲塵沒獎紀錄: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禁級:XXX [劇情]故事發生在1968年,當時正值捷克在思想、文藝方面都開放的「布拉格之春」時期。托馬斯是一個年輕有為的腦外科醫生,他的私生活放盪不羈,與他有染的女人不計其數。但是,只有畫家薩賓娜被他引為知己。一次,托馬斯在某療養勝地認識了純情少女特麗莎,並把她介紹給了薩賓娜。在薩賓娜的幫助下,特麗莎掌握了攝影技術,後來,特麗莎嫁給了托馬斯。
這天,托馬斯夫婦、薩賓娜與幾位友人到飯店用餐,遇見一些政府基兄祥官員。托馬斯發表了一番抨擊這些官員的議論,並友人慫恿寫成文章投到報紙發表。
蘇軍入侵布拉格,薩賓娜、托馬斯夫婦移居瑞士。為了謀生,特麗莎與薩賓娜互相當模特,拍了許多裸體照片。不久,薩賓娜為了擺脫瑞士人弗蘭茨帶給她的感情困擾,隻身前往美國,托馬斯夫婦則返回了布拉格。
托馬斯寫的文章給他惹來了不小的麻煩,但他拒絕為那篇文章寫悔過書,於是被醫院開除,夫婦倆不得已去投奔托馬斯過去的一個病人——一個住在鄉下的老人,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一天晚上,托馬斯夫婦與一夥鄉親駕車去鄰鎮喝酒作樂,回程途中不幸死於車禍。
[焦點]在表現「性」的題材方面,歐洲影片往往比好萊塢更少約束。從歐洲的藝術片中,觀眾既能在精神上受到啟迪,又能得到感官刺激,本片即是這樣一部模仿歐洲電影風格的作品。在這部影片中,性場面的表現潑辣大膽,一反美國電影隱晦含蓄的手法。為了使3位主角在展現自己的肉體時沒有負擔,導演特意起用了沒有好萊塢明星背景的歐洲演員。由於影片風格酷似歐洲的藝術電影,以至於很多人誤認為菲力普。考夫曼是一位歐洲導演。
[背景] 1988年,「布拉格之春」20周年。本片即是一部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的史詩式愛情影片。它對於重新審視捷克那段慘痛的歷史具有一定意義。本片改編自捷克流亡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著名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1929年出生於布拉格,年輕時當過工人、爵士樂手,後來致力於文學和電影。昆德拉曾任教於布拉格高等電影學院,這期間,他帶領學生們倡導捷克的電影探索。1968年,蘇軍入侵布拉格後,曾是共產黨員的米蘭。昆德拉受盡迫害,作品也橫遭查禁。1975年,昆德拉被迫逃亡法國,由於他文學聲譽日益增高,法國總統特別授予他法國公民權。昆德拉從此潛心創作,多次獲得包括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內的國際文學搏搏大獎。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歐美文壇對這部小說極為推崇。《新聞周刊》載文說:「昆德拉把哲理小說提高到了夢幻抒情和感情濃烈的一個新水平。」《華盛頓時報》則評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昆德拉藉此堅定地奠定了他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我國上世紀80年代也曾興起過一股「米蘭。昆德拉熱」。
米蘭。昆德拉的著名小說還有《為了告別的聚會》、《生活在別處》、《玩笑》、《笑忘錄》、《不朽》、《被背叛的遺囑》等。在這些小說中,昆德拉尖銳地批判了人類的理性思維。他說:「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他的小說滲透了對個體困境的體驗和關懷,散發著非理性和存在主義的強烈氣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體現為對抽象原則壓倒具體事物的媚俗的反對。
本片成本為1700萬美元,原計劃在南斯拉夫拍外景,但是,由於「軍方不願意在南斯拉夫拍攝坦克入侵的鏡頭,因為他們不願意得罪俄國人」,因此,許多外景後來只好在法國里昂及日內瓦等城市拍攝。
瑞典演員莉娜。奧林曾參加過伯格曼的影片《排練之後》的演出。本片中,莉娜。奧林飾演拚命追求獨立性的薩比娜,她的表演頗富戲劇性。23歲的法國著名女星朱麗葉。比諾什亦飾演片中特麗莎一角脫穎而出,她是考夫曼從上百位候選者中挑選出來的。對於丹尼爾。戴。劉易斯來說,本片也是他表演生涯中值得紀念的一部,雖然當時他已因出演《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我美麗的洗衣店》等英國電影而在影壇嶄露頭角,本片使他打入了好萊塢,從而拓寬了他演藝事業的空間。
[欣賞]米蘭。昆德拉的原著小說飽含著對人生的省思,巧妙地探討了兩性間十分微妙而又錯綜復雜的關系。《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可說是昆德拉在生活回歸平靜後,對當年影響他一生的重大歷史時刻的回顧,其歷史感及社會意義發人深省。在這部凝聚著他深入思考結晶的作品中,昆德拉由政治走向了哲學,由強權批判走向了人性批判,從捷克走向了人類,從現實走向了永恆。韓少功評論說:「面對著像玫瑰花一樣開放的癌細胞,面對著像百合花一樣升起的抽水馬桶,面對著善與惡兩極的同位合一。這種沉重的抗擊在有所著落的同時就無所著落,變成了不能承受的輕。」本片以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為政治背景,講述了一個風流成性的醫生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情愛糾葛,通過這種游移不定的愛情,向觀眾揭示了在動盪的政治環境中,人對於情感和慾望的狀態,富有哲理性地探討了「靈」與「肉」、「輕」與「重」等永恆的生命主題。在這部影片中,情愛雖然是主線,但卻絕不是中心,而僅僅是在動盪的體制和政治環境下人對於自身的某種證明和宣洩。通過性的表現,我們看到的是深不可及的對生命的悲觀和對慾望不可辯駁的屈服。
米蘭。昆德拉本身就有著較高的電影文化修養,又曾做過爵士樂手,這使他的電影和音樂的因素滲透在他的小說里。有人評論他的這部小說的結構就像是一首弦樂四重奏,書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可視為四種樂器。小說的情節推進和主題再現就如同演繹一首樂曲。這種思維風格也鮮明地體現在由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里。
本片出現在美國電影表現尺度逐漸轉變的年代,它的誕生標志著美國電影重返過去的成熟階段,因此在美國燃起了成年人性愛的火花。影片講的是生與死、愛情與責任、道德與權勢。考夫曼用歐洲電影的風格向觀眾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的簡單故事,他打破了昆德拉小說原有的嚴謹先鋒的結構和深刻的思想論述,卻沒有將它草率地改編成一部膚淺的愛情劇,而是將政治寓意與情愛故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口味,為他奠定了好萊塢文藝片大師的地位。
③ 請介紹一下電影《布拉格之戀》
布拉格之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輕與重,靈與肉,性與愛的思考
整個八月,除了看台風刮過所住的樓房和村莊和看街道上的積水,就是在電腦前看朋友寄過來的電影。其中,對《布拉格之戀》印象最深刻,也許是看第四遍的緣故。
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是因為喜歡米蘭.昆德拉。
再看,是因為菲利浦.考夫曼出色的編導,和片子里的各個思考主題的探索和鏡頭特具的美感。
《布拉格之戀》改編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原著裡面的描述:
一個作者企圖讓讀者相信他的主人公們都曾經實有其人,是毫無意義的。--米蘭.昆德拉
就象米蘭.昆德拉說的一樣,要讓影迷們相信這部電影《布拉格之戀》和原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完全相符的,那是毫無意義的。
巴門尼德於公元前六世紀提出一個問題:面對生活,我們選擇什麼呢,是沉重,還是輕松。並把看到的世界分成對立的兩半:光明,黑暗;優雅,粗俗;溫暖,寒冷;存在,非存在。而且把其中一半稱為積極的,另一半是消極的。那一方是沉重,還是輕松呢?
巴門德尼回答:輕為積極,重為消極。
他對嗎?這是個疑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輕重的對立最神秘,也最模稜兩可。
在原著裡面,「托馬斯突然想起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著名的假說:原來的人都是兩性人,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所有的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遊著尋找那另一半。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了。但托馬斯似乎並不在乎他的另一半是誰,而特瑞沙卻希望完全擁有他的愛,並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獻給了托馬斯。
托馬斯與特麗莎,特麗莎與薩賓娜,托馬斯與薩賓娜,薩賓娜與弗蘭茨,托馬斯與無數女人,特麗莎與偶遇的男子……雙雙對對或者孤孤單單,都掙扎在愛和情慾里。
---------------------------------
三個主角的個性:
托馬斯:莎賓娜的情人,麗莎的愛人,一個永遠在捕獵異性的男人,丹尼爾.戴.劉易斯那淺藍色而近乎透明的眼睛永遠處於捕獵狀態。雖然是技術高超的腦科醫生,但他的主管卻說他了解女人比了解腦部結構更專業。他獨特的個性:永遠不媚俗,生命對他來說是很輕很輕的,性愛的經歷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部分。他有獨特的口頭禪:把衣服都脫掉。
特麗莎:嬌小,執著,單純,有一點小女人的自私和狹隘,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在愛這一方面而言)。敢於嘗試新事物,卻無法接受現實的殘酷,所以她說:生命對她來說是很沉重的。嚴密地守護自己的丈夫,卻仍不能阻止他在外拈花惹草,她不能接受:她希望完全是屬於他的,包括他的所有。
莎賓娜:崇尚個性,追求自由自在,忠於自己心靈的一個女人。永不放棄追求生命中的快樂!她的規條就是:不能媚俗。也許,這就是她喜歡托馬斯的根本原因。
--------------------------------
電影是這樣開頭的:「布拉格有位醫生。。。」
電影的第一部分:托馬斯在小鎮遇到特麗莎
對所有機緣的召喚:那本書(《安娜.卡列尼娜》),貝多芬(那時候放的音樂),數字六(他住在 № 6的房間,她在六點下班,她故意湊上的),黃色的公園長凳(他坐在她經常坐的那個位置),使她愛情萌動,跑到布拉格去找托馬斯。從此,開始兩兒女甜蜜而又痛苦的愛情。
電影的第二部分:托馬斯與薩賓娜
似乎是托馬斯那迷人的眼睛和個性把薩賓娜迷住。托馬斯在對特麗莎的愛之外依然擁有很多情人關系。並導致特麗莎的精神負擔加重。特麗莎每天幾乎都在做惡夢,夢見他去找他的情人。但他依然沒有改變,他說:性對他來說,很輕,他在乎的是愛。(似乎這是他的借口)
電影的第三部分:布拉格政變
在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將要走向毀滅的時候,布拉格發生了政變,俄羅斯入侵。引出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的話題。
俄狄浦斯故事是眾所周知的: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被波里斯國王收養,長大成人。一天,他遇見一位顯貴官員在山路騎馬而來,一場口角,他竟把那人殺害了。後來,他成了依俄卡斯達皇後的丈夫,當了底比斯的國王。他一點也不知道他在山裡殺害的人就是他自己的父親,而與他同床的竟然是他的母親。正在這時候,命運之神降災於他的臣民,瘟疫蔓延,人們痛苦不堪。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正是災禍之源,便自刺雙目,離開底比斯流浪而去。
托馬斯指責政府當局「不知道」國家失去了自由。不過他馬上就遭到了審查。
特麗也似乎受到外界的變化的強烈沖擊。
電影的第四部分:在瑞士的特麗莎與薩賓娜
在這里有點看不明白特麗莎與薩賓娜在拍攝對方裸體的時候所發生的心理變化。不過記住了一個鏡頭,就是當薩賓娜的愛慕者破門進來的時候,特麗莎的驚慌,和他說的話,他跟他自己的妻子離婚了,要跟薩賓娜在一起,當他放下行李走後,薩賓娜對特麗莎說了一句話:sorry,要請你走了,因為,我要做一件事情。也許誰都沒有猜准她是要馬上搬出這個地方,只是要躲避她的情人弗蘭茨,但我想不明白當她聽到他跟他妻子離婚的時候,她上去擁抱了他,並流下了淚水。為什麼?也許,她覺得他沒有托馬斯那樣不羈的性格,也許是她覺得他不喜歡她那黑色帽子的原因。但誰知道呢,反正,她就這樣離開了,當他回到這個房子的時候,當他熱情的打開門後,想擁抱他的情人的時候,面對他的是一個冷冷清清的空房子,讓他在那一刻目瞪口呆。這樣的情況,又有誰接受的了呢?!
電影的第五部分:托馬斯與特麗莎回歸鄉村
他們返回布拉格後,發現那裡已經不能呆下去了,但又不能再出國外去了,所以,他們想到了到向下去。
我只想說:他們到了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所描寫的鄉村去了。下面是有關蒲寧的資料:
----------------------------
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是俄羅斯最後一個古典作家、詩人,俄羅斯批判現實的重要代表,193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寫鄉村美境的經典。
蒲寧的鄉村所彌漫的神秘氣息,只要在於他描繪的「晦暝之境」中的鄉村。一寫鄉村,他就著意地將鄉村置於黃昏和夜晚。他自己簡直就是那鄉村最敏感的神經,可以將出鄉村的神秘、活脫、勃鬱感測到讀者的心中去。
在他的一篇小說《新年》中,一對感情冷漠的夫妻,為了挽救將要崩潰的感情生活,回到了男人幼時生活過的庄園。那個庄園極為寂靜,寂靜得有如一團厚厚的莫名的溫情。女人躺在那張古老寬大的床上,不知為什麼,感到很愉快,一種對自己男人的眷戀之情悄悄生起,竟自己被自己感動得嚶嚶低泣起來。
神秘的鄉村氣息,復活了將要熄滅的愛情火焰,讓人怦然心動。
他還寫過:
一對鄉下的小情人,在傍晚的荊花叢中倘徉,夜嵐花把他們都陶醉了,男孩有了親吻女孩的沖動——
「親親你行么?」
「不讓。」
「那就親眉毛?」
「眉毛會掉。」
「那就親眼睛?」
「眼睛會瞎。」
「那就親鼻子?」
「鼻子會塌。」
「。。。。。。」
這樣質朴與純情,好象只存在鄉土之上。
-------------------------
托馬斯與特麗莎回歸鄉村後,就象《新年》里的夫妻一樣,愛情的火焰復燃。
不過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小狗卡林漢病逝。小狗卡林漢一直伴隨著特麗莎,並且小狗卡林漢與她的小夥伴摩非斯特(是他們農戶朋友的一條心愛的小豬)在這個鄉村愉快的生活著,現在,小狗卡林漢離開了特麗莎。
電影的第四部分:輕與重在生命介紹後留住疑問
當托馬斯與特麗莎和他們的朋友來到小店喝酒跳舞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生命將在第二天的早上就要結束,他們在最後狂歡著,喝著酒,跳著舞。導演故意地設計了一個場景,讓托馬斯與特麗莎來到一個「№ 6」房門前,對應了前面他們一開始在小鎮見面的時候的機緣。
片子在他們開車的時候,特麗莎甜蜜的看著托馬斯,托馬斯微笑的看了一下特麗莎,落後看著前方......
片子所有探索的主題都伴隨著音樂結束。
--------------------
片子有三組鏡頭是特具美感的:
一是在托馬斯在特麗莎走後,他在河邊看著白鵝游過來的畫面。
二是托馬斯與特麗莎在鄉村裡的畫面,安靜的土地,神秘的黃昏,樸素的生活。
三是在片子將完的時候,托馬斯與特麗莎在小酒店裡,特麗莎似乎的有點帶醉的舞步走向托馬斯的時候,她那充滿愛意的眼神......
④ 歐美經典愛情電影如泰坦尼克號等等的英文名字怎麼寫
titanic 泰坦尼克號
gone with the wind飄=亂世佳人
chost人鬼親未了
the godfather教父
roman holiday羅馬假日
forrest gump 阿甘正傳
Evita 貝隆夫人
⑤ 布拉格之戀的劇情簡介
1968年初春的一天,捷克首都布拉格。在郊外一家小酒館里,腦外科醫生湯馬斯邂逅泰麗莎,泰麗莎在這里當女招待,她當時在游泳池裡游泳,湯馬斯對她幾乎一見傾心,便追隨她來到工作的小酒館並約定6點見面。6點再見面時泰麗莎正拿著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兩人交談了幾句湯馬斯便要回布拉格,就與特麗莎告別了 。
湯馬斯是個風流成性的單身漢。如果他用職業口吻對女病人說:「請把衣服脫下!」那些女人就會毫不猶豫地脫光衣服,任他擺布。不過,這些都是逢場作戲而毀御已。唯有女畫家薩賓娜,他把她當作知己。他倆交往過甚,可他從沒在她家裡過夜,盡管薩賓娜向他表示過,她愛他。
湯馬斯從郊外回來,不免有些失落,就逕自來到薩賓娜的寓所。薩賓娜這時身穿黑色比基尼泳裝,頭戴一頂黑色紳士帽。她趴在一面橢圓型的鏡子上,鏡子內外的女人構成靈魂與肉體、理智與慾望的反襯和對照。湯馬斯在一邊看得神魂顛倒,撲向薩賓娜,雙雙墜入情海慾火之中。
不久,泰麗莎追隨湯馬斯而來,怯生生地闖進湯馬斯的家。泰麗莎為湯馬斯帶來清純、質朴的氣息,他按捺不住飢渴,「我來給你檢查一下,請脫掉衣服!」他又將特麗莎帶進了愛河。
湯馬斯得悉泰麗莎在布拉格舉目無親,便留她住下。與她過起同居生活。面對現實,泰麗莎必須找個工作維持生活。
有一次,湯馬斯帶泰麗莎去薩賓娜家,請她幫忙替泰麗莎找份工作,「泰麗莎一心想當攝影師,她拍的照片可好呢!」
薩賓娜確實不尋常,她明知泰麗莎是湯馬斯迷戀的姑娘,但看在湯馬斯面上,還是幫了泰麗莎的忙。經她的努力,泰麗莎的一張攝影作品得到發表。
為了慶祝這件喜事,湯馬斯請同事一起去舞廳聚會。這家舞廳有一支演奏搖擺舞曲的樂隊,可不料這天來了幾個大人物,樂隊受命以古代的俄羅斯舞曲代替搖擺舞曲。
湯馬斯他們大為掃興。湯馬斯本來對那些人就不滿,因為他們在斯大林時代推行了一套殘暴的政策。於是,他趁此憤慨地說:「這幫傢伙曾把10多萬無辜的老百姓投入監銀余穗獄,並對他們處以死刑,而今卻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因為不明事由而殺父娶母,後來意識到自己的罪過,就刺瞎了自己的雙眼悔過。可面前的這幫傢伙都不想懲罰自己,依舊霸佔著這個國家。」
湯馬斯的上司,一位外科主任對這番議論很受啟發,建議湯馬斯寫成論文,發表出來,肯定受到歡迎。
泰麗莎真誠的愛情感化了湯馬斯,他改變了固有的生活觀念,決定與泰麗莎結婚,他們在居住鄉村的朋友貝佩爾那裡舉行了簡朴的婚禮。他們還選了一隻小狗做寵物,把這狗取名為卡列寧。婚後不久,湯馬斯的政治批判論文在報刊上發表了。
做了丈夫的湯馬斯還是改不掉放盪本性,他經常很晚回家,不是去找薩賓娜,就是去找別的女人鬼混。薩賓娜畢竟是藝術家,對湯馬斯這種生活方式完全能接受,只要她愛他,跟他在一起有樂趣,其他都是無關緊要的。可鄉下姑娘泰麗莎恰恰相反,她需要忠實的丈夫,愛情是忠貞而自私的。
一天湯馬斯半夜回來,泰麗莎滿腔悲憤地譴他,最後沖動地表示:「好吧,我們分手吧!」
泰麗莎離家出走,來到街上,街上一片混亂,湯馬斯為尋找泰麗莎也來到街上。此時,蘇聯正用武力干涉捷克發生的「布拉格之春」,蘇軍坦克開進布拉格城,居民們紛紛上街阻擋入侵的蘇聯軍隊。泰麗莎為眼前的情景所感染,攝下了這一幕幕歷史鏡頭。
泰麗莎因為拍照而受到蘇聯軍人的包圍和追問。湯馬斯幫助泰麗莎擺脫了蘇軍人員。泰麗莎感激湯馬斯的相救,又與他重歸於好。
「布拉格之春」之後,捷克不少青年流亡國外。薩賓娜也在流亡者行列之中,她去了中立國瑞士。在瑞士首都日內瓦,捷克流亡者經常舉行集會。薩賓娜在一次集會上結識了法國政治家、大學教授弗蘭茨。兩個孤獨的流亡者彼此安慰。
不久,湯馬斯夫婦也逃至瑞鋒卜士,湯馬斯進了一家醫院干老本行,而泰麗莎四處推銷她攝下的蘇軍入侵紀實照片。可是,出版社編輯說,這些照片已不是什麼新聞了,讓她不妨拍幾張裸體照。
次日,泰麗莎從丈夫口中得知他又遇到了薩賓娜,這意味著他們重溫舊情,她明白,她又想,薩賓娜既然不受約束地和別人的丈夫作愛,那也一定不在乎將自己的胴體展示公眾。她決定找薩賓娜試試。
聽了泰麗莎的來訪意圖,薩賓娜大吃一驚,不過她還是接受了。她先是默默地讓泰麗莎拍完,然後報復性地命令:「該輪到你了!快把衣服脫了!」她的口氣不容拒絕。泰麗莎只好接受鏡頭的追捕。
就在這時,弗蘭茨闖進來,見兩個女人赤身裸體,泰麗莎因害羞還躲了起來。弗蘭茨來這里的目的是告訴薩賓娜他與妻子分手了,並希望薩賓娜能與他在一起。面對這種情況的薩賓娜打算去美國。趁著弗蘭茲回家取東西的機會,薩賓娜離開瑞士。同天,泰麗莎也動身回祖國去了,還帶上心愛的小狗卡列寧,給湯馬斯留了一封信,「對我來說,人生是很重要的,而你對待生活卻是那樣的輕浮。我是個軟弱的女子,對你的輕浮我不能容忍。與其等著被你拋棄,倒不如趁早回到自己弱小的祖國去。」
湯馬斯讀完這封信,幡然醒悟自己不能這樣混下去。他本該與薩賓娜分手,薩賓娜不是走了嗎?他該去找泰麗莎重新開始生活。湯馬斯回去布拉格,卻因為曾發表的論文而被沒收了通行證。泰麗莎對湯馬斯來找自己這件事大為感動,再次投向他的懷抱。
由於湯馬斯那篇政論文章,官方一再要他寫悔過書,他不從,被貶職,去貧民區一家診所工作,後連這一工作也被開除。他們只能靠泰麗莎在酒吧當女招待賺錢維持生活。
有人介紹擦大樓窗戶的粗活,湯馬斯也去干。一日,他在大樓里擦玻璃,一個少婦請他診斷腰痛病。在少婦的誘惑下,他又一次沉溺於情事之中。
不料,他回到家,泰麗莎立刻發現破綻。盛怒之下,泰麗莎決心以行動來報復丈夫的輕浮。她壯著膽找到在酒吧認識的那個技師。技師的家裡有些異樣,屋中間掛著很多帷幔,泰麗莎覺得裡面好像藏著別人。技師總算拉開帷幔,沒有人。技師引誘泰麗莎上了床。
一個被除職的外交官流落到小酒吧里當僱工,他見多識廣,聽特麗莎說技師家的怪現象,就替她分析:也許那技師用隱藏的照相機把他們作愛鏡頭攝下,作為要挾,使泰麗莎受他控制。
泰麗莎聽了越想越怕,而想要投湖自盡,在湖邊被路過的湯馬斯發現,泰麗莎祈求能夠盡快離開布拉格。但由於通行證被沒收,他們不能離開,泰麗莎想到了證婚人貝佩爾。
湯馬斯夫婦終於擺脫了政治和生活的雙重負擔,在證婚人貝佩爾的僻靜小村裡,過著樸素而抒情的田園生活。雖然日子過得平淡,可他們心靈得到寧靜。只是他們的愛犬卡列寧不幸患了癌症,湯馬斯親自動手為卡萊寧做了安樂死,泰麗莎含淚跟著丈夫去荒野埋葬卡列寧。
幾天後,他們駕著運貨車去附近小鎮參加農民聚會。次日歸程中正趕上下雨,他們冒雨上路。途中,泰麗莎見丈夫握著方向盤沉默不語,突然問:「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我有多幸福。」
湯馬斯話音剛落,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數日後,在美國的薩賓娜收到布拉格來信,信中傳來噩耗:「湯馬斯與泰麗莎在一次汽車事故中不幸死亡。」
難道這就是人生?薩賓娜凝視天空,熱淚滾滾而下。
⑥ 誰有看後特別感動的愛情電影
1《布拉格之戀》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988)
中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台譯:布拉格之春 港譯:布拉格之戀 其它:沉重浮生
大陸選擇了書本的譯名,港台就意譯了。
但做為電影名,港譯的《布拉格之戀》比《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和《布拉格之春》好一點,但燁只是一點而已。而那個《沉重浮生》就不用拿世宴來比了,也不知是那個讀死書的人翻譯的,丟人現眼。
根據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改編的電影。小說在大陸比電影名氣大得多。其實,昆德拉的存在可以看成是對心煩氣燥的中國文人的安慰,因為昆德拉寫那麼多好小說都不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文人實在余臘沒必要罵爹罵娘。
好看的電影不少,能讓你思考的電影確實不多,我看了之後思考的是:我的生命能否承受對方的輕浮?而如果我喜歡的人承受得起我的輕浮,我是否還會喜歡她?
看破了這兩個問題就大概不會為情自殺了。我想。
評分:★★★★☆
2《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其他譯名:羅馬假期 / 金枝玉葉
不知道只有《金枝玉葉》一個譯名我還會不會看。有的人就是喜歡把好東西生生弄成老土才舒服的。我們中國人就不要說了,義大利人是絕對不會用這個譯名,時到今日,義大利旅遊業還以此片大打招牌呢。
故事簡直是天下男人的夢想,看看奧黛麗•赫本的條件就明白了:年輕、貌美、溫柔、體貼、純潔天真、有錢沒男朋友……
當然,如果真的有女人在徵婚時把這幾個條件寫上,我是不會理睬的。在我意識里這是童話來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我怎麼會相信!羅嗦點說,現實生活中,徵婚的女人不少是宣稱自己是富婆的,所謂富婆,暗藏的意思就是——她不一定富但她一定是婆,明顯不適合我這種年輕未婚男子。更何況奧黛麗•赫本還是一位公主。也想到,哪位公主登報徵婚,那個國家也丟完面了。
而當年奧戴麗•赫本就這樣走在羅馬的街頭,而我就趴在床頭,一動不動的看完……
評分:★★★★
3《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1942)
導演為一部電影起名是有他用意和考慮的,通常就直譯過來就行。如果直譯無法理解,或者意譯好過直譯,才應該考慮意譯。而《北非諜影》是不必出現的。
IMDB排名中入前十的愛情片。
對於英格麗•褒曼來說此片讓她聞名於世,
對於我來說,我要看了此片才敢談愛情片。
評分:★★★☆
4《巴黎最後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 (1972)
蠻浪漫的一個片名。還沒見有其他譯名。
貝納多•貝托魯奇拍的這部文藝片我印象不是怎麼好。再說了,那個角色用馬龍•白蘭度來演也是浪費。殺雞焉用牛刀。
評分:★★☆
5《旺角卡門》 Wong gok ka moon (1988)
是不是文藝片大家,有時候看他起的電影名豎返滑夠不夠水平就知道。
這部電影有幾個英譯名:As Tears Go By \Carmen of the Streets\Mongkok Carmen (literal English title)\Rexie Naner\Wang jiao ka men (China: Mandarin title)
如果要捉一個出來坐首位,非「As Tears Go By」(當眼淚經過)莫屬。
看網上一些人的文章,很多人不明白王家衛這部仇殺打鬥黑色成分明顯的電影一點卡門影子都沒有,為什麼起名為《旺角卡門》,知道歌劇《卡門》結局的大概就不難理解了。
此片對很多人來說很重要,王家衛、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都在此片中得到了肯定。張曼玉後來甚至說從這里學會了怎樣演戲。可能吧,但我更欣賞裡面張學友萬梓良的表演。一個字:像。
評分:★★★☆
上面幾部電影都涉及地名。
實際說,談戀愛是看地方的,點幾個不適合談戀愛的地方:公廁、菜市、垃圾場,這些地方都是是愛情的未開荒地。很有潛質。
6《春光乍泄》 Cheun gwong tsa sit (1997)
英譯名有:Happy Together(快樂的在一起)。中文名傳神,英譯名達意。不錯。
我不理解,不代表她不是愛情。比如男人愛上男人。
我理解,也不代表她就是愛情。比如美女愛上老頭。
評分:★★★☆
7藍宇 Lan yu (2001)譯名沒什麼好談的,會拼音的都能翻譯。
同性戀的關錦鵬拍起同性戀題材的片更細膩些。但同時關錦鵬也是大膽的,請了胡軍和劉燁兩位大陸演員來演,卻根本沒考慮大陸市場,直接在港台開買。關錦鵬等人的考慮讓胡軍和劉燁的表演和地位可不止上一個台階。
01年我不清不楚中租了這部電影來看,後來給我蠻多意外的,首先我沒想到它是一部同性戀電影;接著我沒想到他把拍同性戀得那麼好看動人;然後我沒有想到原小說的作者是個女的。
裡面打撞球那裡等地方表演過於生硬,和關錦鵬對電影要求細致是不符的。
評分:★★★☆
8人鬼情未了 Ghost (1990)
港譯:人鬼情未了 / 台譯:第六感生死戀 / 其他:幽靈
香港譯成人鬼情未了,雖然俗還算規矩,台灣的翻譯不但爛還爛得沒文化,村氣十足,倒足胃口。「幽靈」雖然有直譯味道,但也是低水平。
除了香港的鬼片外,這部是我看那麼多鬼片唯一不以嚇人為目的的。
評分:★★★
電影史上,
愛情電影的發展過程大概是先拍男人和女人的愛情,然後開始嘗試拍攝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的愛情,然後又嘗試了人和神仙,人和鬼,甚至人和外星人的愛情,慢慢的又演變到人和動物的愛情……簡寫起來就是:男女、男男、女女、人神、人鬼、人畜、人獸……
9《美人魚》Splash (1984)
當然就是人和魚的愛情故事了。
湯姆•漢克斯的成名作。一般般。差的還有香港那部《人魚傳說》(此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第六感奇緣之人魚傳說》,根據之前習慣,我甚至懷疑是台灣再翻譯的。)日本也有一部人和魚的,但沒看過。
評分:★★☆
10森林泰山 George of the Jungle (1997)
至野一族 / 叢林王喬治 / 森林王子
好壞分明,「森林泰山」為好,「至野一族」為差。只是我不知道哪個是港譯、台譯、大陸譯沒辦法指名道姓罷了。
又一部半人半物的愛情片。不過挺好看的。
裡面的泰山就是我心目中的男人味了。
評分:★★★
11《天使愛美麗》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Le (2001)
英文:Amelie from Montmartre / 港譯:天使愛美麗 / 台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 其他:艾蜜莉/ 阿梅麗的奇妙命運
差別不是很大。只是港譯玩了文字,更得我心。把其中一個英譯名Amelie from Montmartre再翻譯過來是「來自蒙瑪特的艾蜜莉」,看似平淡其實也很好玩,因為流傳著那麼一個說法——「在巴黎最浪漫的事莫過於和一個蒙瑪特女子談一場戀愛。」
奇怪的艾蜜莉,奇怪的電影。喜歡的人一點不奇怪。
評分:★★★★
12法國中尉的女人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981)
和大陸很多片子一樣,獲獎眾多;和大陸很多片子不一樣,得的獎含金量很重,而且實至名歸。
名著改編的電影有時候很不討好,特別是那些看過原著的人,而導演在此多加了一條副線,交錯而行,更富戲味。
提及一下,原著是多結局的小說,這在小說上並不多見,而導演們只選了一個。
評分:★★★★
13《泰坦尼克號》 Titanic (1997)
港譯:鐵達尼號 / 其他:泰坦尼克號
都是直譯,事關地方語言習慣,說不上誰好誰壞
票房高得讓人吃驚的愛情片。全球18億美元,7年了一直沒人破得了,還來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導演卡梅隆告訴大家他是「世界之王」。
當年實在是瘋狂,人們已經不知道是去看那條船還是那對男女了。
我呆在家裡,看三張碟的盜版。感覺還是良好。
評分:★★★☆
14海上花 Hai shang hua (1998)
英譯名是Flowers of Shanghai(上海的花),譯得勉強。我想起那副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侯孝賢還原了當年上海風月場所的情景,在我看來演員表演還是過於文氣,少了幾分淫褻。雖然是表現的是文人墨客,可還是不足的。
那嫖客妓女微妙關系倒處理的繪聲繪色像模像樣。
當我警告那些色心浮動的人,不要以為是描寫妓女的片就買來看,這不是拍給色狼看的電影。
有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在豈是狼戲!
評分:★★☆
15時光倒流七十年 Somewhere in Time (1980)
有感覺的一個翻譯,比另外一個「似曾相識」好上幾倍。
因為有盼望,我們常幻想去到未來;因為沒得到愛情,我們常渴望時光倒流。
我沒想過時光倒流70年會是怎樣。70年前,我父母還未出生呢。
可以的話,我願意回到10年前。今年是公元2004年。
評分:★★★☆
16《我的野蠻女友》My Sassy Girl 2001年
港譯:我的野蠻女友 / 台譯:獵奇女友 / 大陸:我的淘氣女友
記得某人說過:詞語只有一個是最好的,沒有一樣好的。一個單詞「Sassy」竟然讓兩岸三地手忙腳亂起來。本來大陸的翻譯「我的淘氣女友」是差勁的,但台灣翻譯的「獵奇女友」出現,倒顯得大陸的翻譯原來不差。說實在話,我如果是台灣那位翻譯的老師,我不跳起來一巴打過去不解氣,再好的電影配上這個難聽的譯名也挺不直腰板。要想不挨罵也行,等有人把「Sassy」取譯「厚臉皮」成名「我的厚臉皮女友」就不論不到你了。
我承認我無聊,但一部電影能得我一個月看三四次,非好片不可。
從此韓國電影走入我視線。
去查查電影名字有關《我的……》、《野蠻……》、《……女友》的影片有多少,你就知道一部作品成功會有多少不要臉的跟風。
不少女孩看了電影也想學裡面的性格,但學而不像,傻傻的只像個剛出山的野丫頭。
評分:★★★★☆
17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有點眾所周知了,一個翻譯成「飄」,一個翻譯成「亂世佳人」,一個雅緻,一個通俗。電影名卻首選「亂世佳人」,畢竟電影是通俗文化。太雅容易沒票房。
雖然年代久遠,但由於當年拍得精緻,再加上電影公司修復得好,畢竟曾三次花大價錢給電影上色彩,現在看起來還有大片感覺。那錢是出得值的。
人有時候定下來細想,為什麼那麼多新片遠比不上六七十年前的一部老片好看?
觀眾可以不懂,電影工作者不能不深思。
評分:★★★★☆
18色即是空 Sex Is Zero (2002)
看片名就反胃。還有一個更讓人難受的「我班Friend好搞嘢」,一看就知道是香港翻譯的。
上網大把大把的人高呼經典。我急皺眉頭。
某天,我同學也興高采烈推薦我看。於是我看,於是發現垃圾一片!
評分:★☆
19甜蜜蜜 Tian mi mi (1996)
英譯名是:Almost a Love Story(幾乎一個愛情故事?)什麼什麼愛情故事是英文電影名里常見的,而中文裡既是鄧麗君歌名,又有故事意味,蠻有意思。
愛情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她的甜蜜,
回憶如果讓你甜蜜,那是你在珍惜;回憶如果令你痛苦,那是你在曾經錯過。
世事都可回憶,只有甜蜜可以回味。
評分:★★★★
20一夜風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另外一個英文名是:Night Bus(晚上公共汽車),近些年「公共汽車」一詞形容女性頗有貶義,用在此片名上太過不敬,好在沒用。
《羅馬假日》《一夜風流》這類片都是男人的幻想。
千金小姐外逃是那個黑白的電影時代盛行的愛情模式。
至今仍然流行。
一個模式能沿用至今,而昌盛不衰,唯有愛情。
評分:★★★☆
21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配得上這個角色的人可沒幾個。奧黛麗•赫本拍了之後能代替就沒第二個。
評分:★★★★
22風月俏佳人 Pretty Woman (1990)
又一部灰姑娘故事電影。讓大嘴怪朱麗葉•羅伯茨一舉成名。
我是不順眼她。
評分:★★☆
23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1931)
從黑白電視看過來的人沒幾個不看過此片的。
評分:看得太早。已經忘了太多。不置評分。
24四月物語 Shigatsu monogatari (1998)
看的時候有一種豁然開朗感覺,不由自主的感嘆一句:原來如此。
清淡得像一杯好茶,清新幽香,喝後又有一股甘甜在口,沁人心脾。
雖短卻有味道,我喜歡。——岩井俊二有好幾部電影都是一個鍾頭左右,短小精緻,是不願意花時間看電影的人的好選擇。
評分:★★★☆
25煙花 Uchiage hanabi, shita kara Miruka? Yoko kara Miruka? (1993) (TV)
嚴格意義上,並不是電影,而是導演岩井俊二拍的一部電視短篇。同時也憑藉此片獲得獲得當年的日本電影導演協會新人獎。
短短50分鍾,好看得不得了。
煙花美麗,稍縱即逝,愛人珍惜。
評分:★★★★
26忘不了 Mong bat liu (2003)
同其影名,一部讓人忘不了的電影,至少是讓得了影後的張柏芝忘不了的電影。
扯遠點,還有很多沒看過此部電影的中國人也同樣忘不了,原因當然是黃子華在頒獎晚會上和此片的日本小男主角原島大地說的那句話:「麻煩你回去和日本人說一聲,釣魚島,是我們中國的……」
木阿評分:★★★☆
27愛的捆綁 Undo (1994)
不少人看了岩井俊二的《情書》後,就四處搜刮他導的其他片來看。
這是其中一部,去找吧。值得。
木阿評分:★★★
28愛情萬歲 Aiqing wansui (1994)
看著她一步步的走路,我睡著了,醒來,她還在走。
不是正常人喜歡的電影。
蔡明亮和王家衛都是文藝片的名導,王家衛電影再悶,主角嘴上也會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蔡明亮倒好,經常是一聲不出的。他拍的電影簡直是浪費別人電影院的音響設備。
這類電影實在不能電影院看,不是我剛才說的因為音響問題,而是在電影院看沒辦法快進。
木阿評分:★★
29我為瑪麗狂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1998)
幾個黃色笑話組成的電影。
只是那幾個笑話真的很好笑就是了。
木阿評分:★★★
30紅磨坊 Moulin Rouge! (2001)
台譯:紅磨坊\ 港譯:情陷紅磨坊\ 大陸:夢斷花都
台灣選擇直譯是正確的,而香港多加兩個字變得庸俗,大陸改了四個字,變得不知所謂。
在大陸的票房正印了譯名的夢斷。
不評了直接打分。
木阿評分:★★★★
31秋天的童話 Chou tin dik tong wah (1987)
發哥的早年力作。現實重於標榜的童話。
黃子華在《娛樂圈的血淚史》裡面說過一段蠻有意思的話:一個女仔流落異鄉,被愛人拋棄,這個時候,任何男人肯俾點誠意扶她一把,曾志偉都變劉德華啊!你系周潤發你又肯負責任,你買定禮服都得了……
黃子華想說的是,周潤發不適合演電影裡面的「船頭尺」,因為沒見過一個「船頭尺」是那麼英俊瀟灑的。
雖然是句玩笑話,看過電影的不知有多少人會認同。
木阿評分:★★★
32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Xi you ji da jie ju xian lu qi yuan (1994)
我對她欣賞感嘆時,她在大陸還沒火起來。
看這部電影大家不是以次數計的,你說你看過十幾次,別人會對你微微一笑,表示差得太遠,不羞和你比;而是以「打」來計算的,「我看過三打,你呢」一打12次,也就是他看過36次,好了,問題來了——「你看過幾打?」
木阿評分:★★★★☆
33滾滾紅塵 Gungun hongchen (1990)
林青霞、秦漢主演,三毛的劇本,羅大佑的歌,湊起來就是那麼一部典型的台灣感情老片。適合女人看。
同類型的老片,《半生緣》拍得更有味道。
木阿評分:★★★
34半生緣 Boon sang yuen (1997)
英譯名:Half Life Fate
要嘛前半生擁有,後半生痛苦,
要嘛前半生痛苦,後半生擁有。
這叫命中註定,
要嘛一生擁有,要嘛一無所有,
這才叫緣分。
木阿評分:★★★★
35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1994)
只要不翻成East Evil West Poison就行。
普通人無法得到傳奇,但普通人都有機會獲得愛情。愛情是他們的傳奇。
愛情能讓人刻骨銘心,並非只在於你的擁有,也在於無法得到。
高傲下你得不到愛情,一不小心換來的會是邪氣和狠毒。
木阿評分:★★★★
36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如果你是初涉愛情片,這是一部好看的愛情片,可是你如果多多少少看了些愛情片的話,這就是普通片。
木阿評分:★★★
37大鼻子情聖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並不是一部人人喜歡的電影,只是我喜歡的。
隨帶說兩句。好幾年前,我以為一些人是情聖;如今我知道不是了,充其量只是嫖客。
木阿評分:★★★☆
38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 (2003)
一本好的漫畫,一個好的導演,一個差點擦肩而過的愛情。
有好一段時間,我很想知道我隔離住的是什麼人。
木阿評分:★★★☆
39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A Room with a View (1985)
看不見精彩的電影。
雅緻得讓人昏睡。
以愛情的名義發誓:發育不良的小毛孩做女主角令我胃口不好。愛情片下它是失分的。
木阿評分:★★★
40美人計 Notorious (1946)
西區柯克典型的愛情,加利•格蘭特與英格蘭•曼的愛情愛得讓人難受。
雙結局,我只看了一個。
木阿評分:★★★☆
41保鏢 The Bodyguard (1992)
不順眼那個《護花傾城》的翻譯。
雖然由實力派影星凱文•科斯特納主演,比較起來
沒有咱們《中南海保鏢》一半那麼好看。就剩一首好聽的歌了。
木阿評分:★☆
42怪物史萊克 Shrek (2001)
愛情不分貧賤,自然也不分是不是人了。
木阿評分:★★★☆
43情書 Love Letter (1995)
給我的記憶就是雪。很優美,那女人和故事。
有多少人是沒寫過情書的?反正我沒寫過。
木阿評分:★★★★
44一聲嘆息 A Sigh (2000)
人到中年的再愛情,就是悲劇。
個人覺得馮小剛值得稱道的作品。
木阿評分:★★★☆
45柏拉圖式性愛 Puratonikku sekusu (2001)
根據飯島愛自傳改編。熟悉或者有所耳聞AV界的人都會有所嚮往一飽眼福。
女人對待愛情的幻想是異常於男人的,她們腦子里都會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我對飯島愛的故事真偽不置可否,只是想拿另一個人出來說事。去年的一個叫周旋的也寫自傳說男人為她跳河之類的。當然重點不在於自傳,而是她指責張鐵林對其性騷擾,鬧大了,才發覺只是一個女人的幻想。一個難看女人的幻想。
木阿評分:★★★☆
46性,謊言,錄像帶 Sex, Lies, and Videotape (1989)
設計得很巧妙,巧妙到拿了嘎納金棕櫚。當然,我向來對獎項是看得很理智的。獎項不能保證電影的好壞。
吸引觸動我的還是電影本身。
木阿評分:★★★☆
47感官世界 Ai no corrida (1976)
差點點就可以改成《器官世界》了。
真是肥瘦惡丑什麼類型都有,除了漂亮的。
以前我還在說香港黃片用童工,這里就嚴重多了。
不太清楚背景,應該是日本藝妓的故事。
呵呵,又想到章子怡也拍藝妓,千萬不要這樣拍。
嚴肅、認認真真的拍出的黃片,然後掛上一塊牌子:藝術。
日本為大家世界影壇做的貢獻。以後大家不用這樣拍了,他們拍過了。
木阿評分:★★★☆
48飛一般愛情小說 Fei yat boon oi ching siu suet (1997)
英譯名蠻妙的,Love is not a game, but a joke(愛情不是一場游戲,而是一個笑話)
關於這部葉錦鴻的電影王朔是有過評價的:「還有一部最近看的,《飛一般愛情小說》,導演不知是誰。好看得不得了,手法之流暢詭異,大陸年輕導演倒顯出笨,拍東西太使拙勁兒。」
看得出王朔看電影並不算多,但關於大陸年輕導演的評價卻實在如此。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好就在他的電影片名。內容實在一般,印象深刻的是跳躍的鏡頭和那些好多我曾經喜歡的歌。
木阿評分:★★★
49少女小漁 Shao Nu xiao yu (1995)
張艾嘉作品。
中國女導演鳳毛麟角,可奇怪的是,她們拍的電影都不錯,至少不會太垃圾,緣故大概是她們機會少,不敢浪費。
香港許鞍華,台灣張艾嘉,都撐起一片導演天空。大陸徐靜蕾也開始一展身手。
願她們一路走好。
主題仍然是女性導演鍾情的沉重情感故事,順便不放過她們眼中不順眼的社會問題。只是看的過程不怎麼能吸引人。
以前我罵大陸的一些連續劇(不是情景喜劇)竟然可以看到錄音設備在他們面前晃來晃去,這里也給我看到了。
不知得什麼獎沒有,不過我認為還是有所收獲的,至少出了個劉若英。
木阿評分:★★★
50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Moskva slezam ne verit (1979)
套用一句歌詞:莫斯科不相信空話,卻相信愛情。
拍得淳樸真實,就像一些人的生活被隱形的攝像機給偷偷記錄了下來。
木阿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