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評價電影《風暴》
好萊塢式新港片
文/夢里詩書
其實在今天說到香港電影,特別是警匪片,這個曾經的港片金字招牌,多少有點惆悵,港片拍了這么多年,誰實話前有《無間道》《英雄本色》《警察故事》等珠玉在前,香港警匪片能在內容上玩出的花樣其實已然越來越少,卧底,黑幫,槍戰,香港電影的老套路可謂乏善可陳,而今天說到的《風暴》就內容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創新,但一場「將香港變成戰場」視覺上的全面升級,或許我們以後對港片可以有著新的定義。
電影在後30分鍾的警匪大戰里,視覺技術上的大幅升級是給我最大的驚喜,「將香港變成戰場」絕非一句簡單的口號,看了這么多年的香港電影,《風暴》作為一部香港警匪片絕對算的上是對香港破壞力度最大的,這種提升是非常直觀的,逼真更廣泛的電影特效帶來的是質的轉變,這部電影並沒有很多以往港片中的功夫或者肉搏,而是更多的將鏡頭都砸在了激烈的槍戰中,電影在前半段的槍戰中,逼真的特效下化將槍戰戲更加的真實,子彈在空中劃過的彈痕,悍匪的各種新式武器重火力,非常出彩,而在後半段的終極中環大戰里,電腦特效對槍戰的對決也特別精彩,如果非要套個詞的話,災難性,我認為非常貼切,警察與悍匪的槍戰對決,被破壞的各種車不盡期數,煤氣管道的爆炸帶來的災難。很少有一部港片能拍的如此痛快淋漓,頗有些好萊塢大片的韻味。當然也要在此也吐槽一把,劉德華在此片各種槍林彈雨穿梭自如,高樓墜地貌似也幾乎除了身上沾了些途,毫發無損,頗有些布魯斯威廉斯當年《虎膽龍威》不死神探的意思……但好歹總算是跳出了《富春山居圖》那般的爛片敗筆。
《風暴》我為什麼把他定義為好萊塢式新港片,因為電影在盡力做到大場面,大突破的時候,同時擁有著好萊塢電影的笑點,沒有絲毫的做作,但又能讓人由心而笑,很好的緩解了香港電影以往那種過度壓抑的風格,當然《風暴》也依舊保留著香港警匪片的獨到韻味,香港警匪片永遠繞不開的兩個字—卧底,雖然在此片只是作為電影的一個線索點,但依舊占著一定的比重,劉德華在片中飾演一位嫉惡如仇,卻奉公守法的警察,卻因為電影里更加狡猾的罪犯,更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已,明知其身負重罪,卻又無可奈何,電影以劉德華面對戰友和人質的死亡性格發生轉變,不在單純的守護法律,以奸對奸為電影的核心主線,劇情上的數度起伏都把握的非常到位,而卧底也不再是以往故事的主思路,是變成電影當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作為劇情轉變的核心要點,在劇情上很好的得以體現,當然這部電影也有著很多自身的缺陷,視覺感官上的不均衡,這部電影在前一個小時多半時間里給我的感覺3D眼鏡成為了一個多餘品,沒有那種好萊塢大投入從頭到尾的暢快,另一點,可能是為了體現3D的價值,香港悍匪的升級速度是不是太快了,各種比警察高尖端的新式武器,重火力,而且這群人膽子也太大了,一天到晚成天都在搶運鈔車,都沒有什麼新花樣,專職搶運鈔車的匪徒,真的很沒有創新……
香港警匪電影不管是從去年的《寒戰》的正能量,還是《毒戰》的大陸合拍,亦或是《掃毒》更多國際化的元素,還是今天說到的《風暴》,其實他們在把握港片精神的同時,都在進行著對傳統香港警匪片新的轉型和突破,而今天面對大投入較中肯的《風暴》,或許在好萊塢大片滿天飛的今天,應當給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
㈡ 林中小屋香港電影 評價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僅為2.7分,不過我覺得還是給高了,應該更低才是……
電影《林中小屋》 一直宣傳為大尺度的愛情驚悚片,其實整個電影並沒什麼大尺度,愛情也很泛泛,驚悚的元素都為人所知,各方面看起來,影片都很平庸。
國產恐怖片一直停留在音效製造所謂的恐怖氣氛,可這部電影連音效都沒有。只停留在賣肉博取眼球。很好的場景設置卻帶不來預期的效果,還有海報的不知所雲,懸疑片和愛情片的雜交?結果四不像。劇情力求創新,但顯然沒有做好,雖然還是有些意料之外的懸念,但兇手的設定卻顯而易見。最後影片的意義卻跟劇情自相矛盾。剩下的完全不知所雲,導演都沒想好到底對這部影片的定位是什麼。
最後我想說,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的電影。勸君如不是該電影中的某位主演的粉絲,千萬莫看。
㈢ 香港電影力王評價怎麼樣
電影《力王》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依託視覺上的刺激,來觸及觀眾們的心靈,意圖獲得情感上的共鳴,而《力王》也成功的達到了它想要的效果,宣揚了自由和正義,將惡勢力清除干凈,才會到達和平的世界,當然力王的「力」度也足以震撼人心。
到最後力王將所有的惡人鏟除干凈,在水泥高牆上的揮拳一擊,著實讓人看到了自由和正義,在影片剪輯上,這部影片毫不拖泥帶水,有著快狠準的利落感,給人的是一種緊張的快感,或許能給當時年小的人帶來一絲的陰影,但是不得不說,它更多的是讓人們感受到,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快感。
㈣ 如何評價92年香港電影家有喜事
在我心中,92年香港電影《家有喜事》是一部賀歲片中不可超越的存在。
多年來這部電影不知看了多少遍,盡管後來又翻拍了不同版本的《家有喜事》,可是92年版本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劇情可以模仿、可以復制、可以翻拍,但是這部戲帶給我的感覺卻無法復刻,就像人們說的不喜歡是襲蘆事實,喜歡是種感覺,事實總是很容易表達,但是感覺卻總無以鳴說。
㈤ 你如何評價香港片的警匪片
警匪片是香港電影中最具本土特色,且文化積淀最為深厚的電影類型之一。到葉偉信開始獨立執導電影時,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過,警匪片和其他片種一樣面臨著模式老化、新意欠奉的境地。
㈥ 如何評價《江湖》這部香港電影
2004年的《江湖》,幾乎讓人產生一種港產片,尤其是港產黑幫片復甦的錯覺。但是可惜的是,《江湖》當年進入內地市場,結局被改,票房不利,從此以後,黃精甫導演也就再沒有拿出過象《江湖》這么精緻,有野心的作品!《江湖》的兩段時空打亂敘事的手法,很驚艷,故意模糊掉的兩代古惑仔的身份,更產生出一種宿命的錯覺。劇情上有不少爭議,但吸引人的地方卻依舊不少,特別提出一點,當年余文樂和陳冠希分別扮演劉德華、張學友的少年時代,雖然演技上還有所欠缺,但是那青春的顏,真是叫人慾罷不能。尤其是在港版中,陳冠希還非常敬業和突破的演出了一場「人獸」的戲碼。當然,《江湖》還是有一些拿腔作調的地方,太過形式化,劇情鋪陳上也有太多刻意的部分,尤其是為了反轉而反轉的橋段太多,雖然很電影化,但是普通觀眾接受起來,其實是容易雲里霧里的。這里又必須說到那個兩段時空的敘事手法了,確實很高級,但是給出的線索太模糊,就容易讓觀眾誤以為是同一時空,到最後的解釋雖然也合理,但是就難免會有被騙的感覺。總的來說,《江湖》在2004年香港電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算是勉強挽回一些面子的好片,但是放在港片歷史長河中去比較,距離經典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與同期的《無間道2》相比,就顯得輕浮和缺少歷史宿命感了。當然,最可惜的還是黃精甫從那以後,就再沒有拍過超越《江湖》的好片,非常可惜!
㈦ 關於香港影片「伊莎貝拉」的評論以及所給予的生活提示
Isabella,伊莎貝拉,西班牙語:「上帝的承諾。」 粱洛施,一個也叫伊莎貝拉的混血女孩,幼年喪父,生活貧困,她沒有想到在自己17歲的時候,會出演一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電影。 《伊莎貝拉》,鬼才導演彭浩翔的最新力作,這是一部我肯定會進電影院去看的電影,因為彭浩翔,因為杜文澤,因為金培成,因為他們的草跟身份,或者說因為銀熊獎。 之前,我可能根本不會關注這樣一個姑娘,無可挑剔的年輕美人,簽約於香港的最大的藝人公司,網頁搜索出來的寫真照片要成倍的多餘關於她的消息和采訪,一個急吼吼要成為小張柏芝的新生代玉女掌門人…… 其實粱洛施也是個小人物出身,粱洛施的母親不過是一個賭場的發牌女工,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病逝了,母親拉扯著粱洛施和大她7歲的姐姐艱難過活,他們去親戚哪裡借錢,卻總是遭人冷眼,因為交不起房租,經常要拖著東西四處搬家,母親總是善意的欺騙她們,「爸爸在葡萄牙工作」,一直到粱洛施12歲,她才知道自己早已經沒有父親。 她大哭了一場,然後她用自己1米70的瘦弱高個子去挑生活的擔子,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說服母親:把讀書的計劃放一放,提前工作,她和一家模特公司簽約,後轉簽到英皇公司,粱洛施一直在學習舞蹈唱歌表演等技能,為殺入娛樂圈熱身,母親卻一直告戒她不要入行太早,不要隨便輕信別人,甚至母親教她怎麼喝酒:「女孩子要會喝一點酒,知道酒的滋味,那樣就不會在外面隨便被男人灌醉了。」 如今粱洛施也只相信媽媽一個人,「媽媽永遠不會出賣我。」她那雙亮亮的大眼睛裡,偶爾會閃過一點恐懼。 《伊莎貝拉》里的粱洛施,確實很讓人著迷。在迷離的音樂和陸離的色彩畫面里,她穿著簡單短小的衣服,用衣服的顏色表達內心的情感,纖細的身體遊走在澳門頹廢的街道上,用尚未成熟的身體與生活對抗並獲得關系,她踢掉鞋子走路,埋頭用力吃飯,喝完酒亂唱歌,滿臉興奮得爆碎酒瓶,從大背包里使勁翻騰著找打火機,為浪跡天涯而精心挑選牙刷……這些細節讓我們似曾相識。年輕的,殘酷的,叛逆的,執拗的,脆弱的慘綠少年,心裡埋藏著愛,卻愛得不合章法。 《伊莎貝拉》其實是一個並不復雜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澳門,主角是警察馬振成:中學時,伊莎貝拉懷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貝拉去拿掉孩子時,偷偷溜走,從此兩人再沒聯系。阿成後來當上了警察,他與上司一起,與走私集團勾結。澳門還有幾個月就要回歸,當局對警務人員違法行為加大了打擊力度,犯罪集團准備讓阿成一個人頂下所有罪行。這時,一個女孩突然闖進了警察阿成的生活,聲稱自己是他和伊莎貝拉生下的女兒…… 在這里父女之情與情人之愛,一直是混淆的,影片一開始就背上了亂倫的影子,導演再一步步將其化解。影片中馬振成帶著對初戀女友的歉意溫習著與女兒在一起的初戀感覺,從來沒有體會過父愛的女兒肆意揮霍著對父親的依戀。當女兒把父親的情人們一一勸退,父親當著情人的面答應要對女兒好一點的時候,我寧願相信這是愛情,不是親情。 一個從來沒當過父親的女兒,和一個從來沒女兒的父親,就是這份的疏遠和過度依賴,把人物關系擰合起來,讓人疑惑並抓狂。生活中沒有父親的粱洛施, 甚至不知道與一個男人生活在一起到底是什麼感覺,所以她才把影片中那種曖昧的感覺表達地如此自然而充沛。 最後導演巧妙得化解了亂倫的嫌疑,就像他反復闡釋的創作初衷:「女兒是父親的最後一個情人」。 一個老男人的愛,愛得很克制,又很不剋制,這是這部影片最打動我的地方,據說,彭浩翔之所以在澳門拍這部電影是因為他在澳門也確實愛上過一個澳門葡籍的女子,電影里的一句台詞,「在香港,兩個人分手之後,可能永遠都不會撞見。但澳門很小,這條街分手,很可能下條街就遇到了。」彭浩翔反復地重復,可是在拍電影的這段時間,他依然沒有遇到這個葡籍,女子世界在你想小的時候就會變大,在你想大的時候就會變小,所以請習慣了彭式黑色幽默的原諒他的溫情,這個溫情默默的胖子其實在拿自己講一個殘酷的笑話。 難得的是《伊莎貝拉》的殘酷不帶有任何抱怨的色彩,逼仄、炎熱、骯臟的澳門夏天,破舊的房屋,女孩未發育的身體,老男人那臃腫的身材,犯罪的陰影,世紀末的惶惑感……這一切都是令人絕望的,但那模糊混亂的綠色最後變得光明,溫情優美的音樂填補著影片每一個沉默的縫隙,我甚至在荒涼的背後體會到了一絲暖意。 阿欣把情感寄託在走失的狗上,阿欣的母親一直惦念著阿成,她聯系著過去與將來的紐帶,馬振成認定了自己與「女兒」的關系,才擺脫了墮落的日子並勇敢地去自首,「Isabella」確實是一種責任與承諾,一種精神上的救贖,其實每個人在生命長久的寂寞背後其實都會有一些美好的回憶,總會遇到一些人在精神上給我們帶來改變。如同《小王子》里被馴養的狐狸,只有建立了關系,只有靈魂上有了寄託,才不會無根,不會漂泊,不會逃避自己的責任,而是堅定下來,充滿希望地活下去。 影片結尾有一個光亮的尾巴,阿欣為她的男人(應該是她的了)戒煙,一片片光明的茂密的綠色樹冠似乎在暗示著未來美好的可能,這時一個高亢的西班牙女高音歌唱起了心中祖國。就讓我們就著點溫情的淚水,把所有的愛,都混為一談。
㈧ 如何評價2017年香港電影《失眠》
講述的是人性的惡。下咒語的老姐雖然是受害者,但是也是害人的人。漢奸頭子雖然是壞人,但是子子孫孫卻都是富豪。林教授看起來是個科學家,實際上冷酷無情,蔑視生命。想用慰安婦提升高度,可惜水平不夠。不過能夠客觀反映戰爭中的人還是國內很難做到的。整體好看,但是並不是一個超神的電影。最後,這個片子應該放到日本去上映。它唯一的意義大概就在於揭露了日軍暴行,昭示冤有頭,債有主。有的時候回想一下幼時在書籍課本電影電視見識過的那些因為政治覆蓋需要而醜化臉譜花甚至卡通化的反面人物,真的有點啞然失笑。在細細琢磨那種,我們經歷過的,被刻意遮掩塗抹的歷史教育,長大了才明白自己被戲弄和蒙蔽後的茫然和憤怒,不禁一絲悵然和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