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還是始終支持趙本山《不差錢》裡面他的一段台詞:世界最悲哀的事莫過於,人活著,錢沒了!
確實這是人世間悲哀的事,人活一世,要做的太多,有人賺錢為父母,有人賺錢為孩子,當然,有人賺錢為自己也情理之中。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大富大貴了,在人一種中,可能為了賺錢這一目標已經精疲力竭。
《不差錢》的台詞中有兩點就表現了「深」。一是道出了生與死的哲理。「小沈陽」說:「人的一生很短暫,有的時候跟睡覺是一樣的,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過去了。」
生與死,是古今中外無數大哲學家苦心孤詣、窮追不舍的哲理。寫了多少書和文章都沒有講清楚,「小沈陽」卻以簡單、幽默的老百姓話語道出了其中的玄妙。你說是不是俗中有深?難怪畢福劍贊嘆道:「精闢!」
二是講清了人與錢的關系。「小沈陽」說:「錢是身外之物,人最痛苦的是什麼,人死了,錢沒有花了。」趙本山則反駁道:「最最痛苦的是人活著,錢沒了。」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對。錢的確是身外之物。
然而,沒有錢,人又沒法活。錢是在支撐人活而且活得更好一些時才有其價值。離開了人的生活,錢就會變得跟廢紙一樣,毫無意義。
正是因為在東北俗文化的幽默、調侃中道出了這種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不差錢》才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而且具有了生命力。其實,經典如《紅樓夢》、《阿Q正傳》,也正是憑借俗中有深流傳下來的。
有深沒有俗,無法走向大眾;有俗沒有深,也無法在大眾中恆久。《不差錢》也是這樣,如果沒有東北俗文化的表現形式,就不會受到大眾的歡迎;而假如沒有這些深刻的內涵哪怕是片斷的,只是俗上加俗,一味逗樂,就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