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知道法國老電影《紅氣球》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嗎
很有眼光
這部短片獲得了1957年 英國學院獎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法國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我個人認為得獎的原因是因為導演很好地從孩子的心理角度來講述了故事
這於成人世界的成年人來說是很難的
具體表達的主題應該是那種童年的感覺:得到氣球的喜悅,擁有氣球的自豪,氣球帶來的煩惱,別人對氣球的不理解,發現氣球有魔力時的驚奇,失去氣球的委屈和失落,還有最精彩的最後所有氣球都過來了的感動.......
總結來說就是這個只有30多分鍾的小短片成功地將我們這些大人們都帶回了曾經的那個童年時代,看了的人都回憶起了當時的那份感動。
其實童年不管如何,都是我們記憶中的財富.....
❷ 《愛樂之城》致敬的18部經典影片
《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以復古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當代故事,片中大量致敬了影史經典影片,其中最集中的一段就是片尾的幻想片段,配樂名稱是「Epilogue」,咱也可以叫「假如男女主角在一起」。
《百老匯旋律》(Broadway Melody of 1940,1940)
在《愛樂之城》的幻想片段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在星光點點的水面上翩翩起舞,這一幕參考了《百老匯旋律》中的經典片段。
《百老匯旋律》劇照
《愛樂之城》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雖然不是一部歌舞片,但《卡薩布蘭卡》多次出現在《愛樂之城》中。
比如,艾瑪.斯通的房間牆上貼著《卡薩布蘭卡》女主角英格麗·褒曼的巨幅畫像。
《愛樂之城》中的英格麗·褒曼畫像
又比如,艾瑪.斯通在咖啡店再遇瑞安.高斯林後告訴後者對面的窗戶就是《卡薩布蘭卡》里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往外望的窗戶。
《卡薩布蘭卡》劇照
《愛樂之城》,字幕:葯丸字幕組
再比如,與《卡薩布蘭卡》一樣,《愛樂之城》中的男女主角盡管深愛對方但都選擇了離開,兩人各走各的路但心中永遠共享一段美好的戀愛時光。
甚至,兩者的音樂都有共通之處。《卡薩布蘭卡》中有勾起二人回憶的《As Time Goes By》,《愛樂之城》中有瑞安.高斯林在初遇艾瑪.斯通時所彈奏、多年後再遇時特意再度彈起的《Mia & Sebastian's Theme》。
《錦城春色》(On the Town,1949)
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凱利合作的歌舞片,講述了三個水兵在紐約的故事。
《錦城春色》
在《愛樂之城》中,幻想片段里出現的水兵便致敬了《錦城春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吉恩.凱利的經典歌舞片。
《愛樂之城》在幻想片段中借鑒了本片,比如手繪的巴黎主題背景牆。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愛樂之城》
另外,《愛樂之城》幻想片段的許多布景和舞蹈演員的服裝都借鑒了《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愛樂之城》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
說到好萊塢歌舞片,《雨中曲》是絕對無法繞開的一部經典,也是所有歌舞片中鳥哥最喜歡的一部。本片的主創仍然是歌舞片二人組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凱利。
《雨中曲》是影史所有電影中被致敬最多的影片之一,《愛樂之城》多次向本片致敬。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坦言《雨中曲》是《愛樂之城》的靈感之一。
最明顯的致敬鏡頭就是瑞安.高斯林在夜色下繞著路燈唱起歌謠的鏡頭,這也是《雨中曲》最最經典的鏡頭。
《雨中曲》
《愛樂之城》瑞安.高斯林繞路燈
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邊交談邊經過街道上拍片現場的鏡頭也是向《雨中曲》的致敬。
《雨中曲》
《愛樂之城》
而在片尾的幻想片段中,《愛樂之城》更是大段借鑒了《雨中曲》對於色彩、布景、場景調度等畫面元素的使用。
《雨中曲》
《紐約美女》(The Belle of New York,1952)&《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1996)
在《愛樂之城》的天文館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飛了起來,在一片星空中跳舞。
《愛樂之城》
PS:看到這一幕,鳥哥腦海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就是那個測試題嗎?!倆人到底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呢?你們仔細看看。
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是在致敬《紐約美女》和伍迪.艾倫指導的《人人都說我愛你》。這兩部影片中,都有角色跳著跳著飛上空中的鏡頭,但沒有太空做背景。
《紐約美女》
《人人都說我愛你》
《篷車隊》(The Band Wagon,1953)&《禮帽》(Top Hat,1935)
《篷車隊》的經典橋段是男主角Fred Astaire和女主角Cyd Charisse在月色下的中央公園翩翩起舞。
《篷車隊》
《禮帽》中也有雙人舞蹈場景,而且人物一會兒坐著一會兒起身跳。
《禮帽》
在《愛樂之城》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在洛杉磯的月色下起舞的這場戲便受到了《篷車隊》和《禮帽》的影響。
《愛樂之城》
《無因的背叛》(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在《愛樂之城》中,瑞安.高斯林約艾瑪.斯通看電影,這部電影就是《無因的背叛》。
《無因的背叛》
正是這次相約讓艾瑪.斯通離開了前男友、投入了瑞安.高斯林的懷抱。
高斯林還模仿劇中人物說出了本片的一句經典台詞:I've got the bullets。
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還在《無因的背叛》中出現的天文館里上演了一段浪漫舞蹈,確定了彼此的戀愛關系。
《愛樂之城》,駛向天文館
《紅氣球》(The Red Balloon,1956)
這部法國電影並不是一部典型的「電影」,它只有34分鍾,充滿詩意。
《紅氣球》
在《愛樂之城》的幻想片段中,有個舉著紅色氣球的小男孩,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從他身旁走過。這短短一幕正是致敬了《紅色球》。
《愛樂之城》
《甜姐兒》(Funny Face,1957)
斯坦利.多南導演、奧黛麗.赫本主演的歌舞愛情喜劇。
《甜姐兒》劇照
在《愛樂之城》的幻想片段中,艾瑪.斯通在凱旋門的布景前舉著氣球,這一幕正是致敬了《甜姐兒》中奧黛麗.赫本的那一幕。
《愛樂之城》
《瑟堡的雨傘》(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1964)
《愛樂之城》深受這部由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執導的法國歌舞片的影響,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坦誠本片和《雨中曲》一樣是《愛樂之城》的靈感來源。
在《瑟堡的雨傘》中,原本深愛的一對男女因故分離,最後各奔東西,多年後偶遇後,發現彼此對對方仍有感情,但為了不破壞彼此的幸福生活,再度告別。《愛樂之城》在故事架構上簡直如出一轍。
《瑟堡的雨傘》
《柳媚花嬌》(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1967)
同樣是雅克.德米的作品。《愛樂之城》片頭的高速公路堵車歌舞片段就致敬了這部影片。
《柳媚花嬌》
《愛樂之城》
《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1969)
艾瑪.斯通在室友們的勸說下穿起禮服出門的那場歌舞戲在色彩與舞蹈方面參考了這部影片的經典場景。
《生命的旋律》
《愛樂之城》
《不羈夜》(Boogie Nights,1996)
影片第一幕中有一場派對的戲,有人跳入泳池,鏡頭便從泳池的角度來拍攝泳池周圍的熱鬧場景。
《愛樂之城》,字幕:葯丸字幕組
這個鏡頭致敬了《不羈夜》中的泳池派對場景。
《不羈夜》
《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59)
在《愛樂之城》的天文館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瑪.斯通在雲層中牽手。
《愛樂之城》
這一場景緻敬了《紅磨坊》和《睡美人》。
《紅磨坊》
《睡美人》
除了這些影片,《愛樂之城》對電影藝術最大的致敬是使用了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常見最傳統的布景效果、色彩質感和音樂色彩。
❸ 【求】小男孩為主角的經典電影,詳細見說明。
1.鐵皮鼓
一部另類的反戰片,德國人的反思!
2.小小少年
經典老片,劇情我真的忘了,不過我一直記得那個主題曲: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
3.十七歲的單車
青春的懵懂,高圓圓很漂亮啊,男主角嘛很普通但很真實!
4.霹靂貝貝
估計70年代出生的人都看過,難得的國產、科幻兒童片
5.閃閃紅星
可愛的潘冬子,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6.馬拉松
勵志片,一個殘疾孩子參加馬拉松的故事。韓國的催淚彈!
7.馬語者
一個遭遇車禍的小女孩心靈救贖之旅
8.重生/轉世情緣
嚴格說來劇中小男孩並不是主角,可是童星卡梅隆·布萊特的表演太出彩了!
9.放牛班的春天
歌曲很動聽,感情很真摯,表演很精彩,法國的片子總是浪漫唯美的。
10.小鞋子
看過的唯一一部伊朗的電影,講述濃濃的兄妹之情。象牙色的皮膚、漂亮的眼睛,天使般的小男孩!
11.小鬼當家 系列
麥考利金,天才的調皮鬼,可惜長大後的他真的讓人再難找回記憶。
12.舞出我人生
難得的歌舞青春片,快結束的那場舞蹈表演很精彩
碼了這多字,才發現很多和別人重復了,誰叫咱打字慢啊!不過感想都是真摯的!
❹ 豆瓣8.8分的《紅氣球》,對社會現實進行了怎樣的剖析
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法國電影,這一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和一個氣球的相遇。從此以後兩個人相互依偎,小男孩不再孤單,一直有這個紅色的氣球陪伴著他,這一個電影揭示了非常強烈的現實意味,在我看來主要是有三方面。
一、希望總是能夠出現在轉角處。這一部影片主要的背景是在一個混亂的戰爭環境之下,而這個紅氣球也帶著非常強烈的象徵意味。在周圍都是一片蕭瑟和狼藉荒涼的景色當中出現了一抹鮮艷的紅色,它代表著希望。它與周圍的環境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從而給人們一種精神上的振奮,即使是在困境當中,只要滿懷希望,一切終將會過去,勝利終有一天會到來。
❺ 求一部外國電影,只有一個紅色的氣球有顏色,其他物體都是黑白的
你說的這個讓我想到《辛德勒的名單》,
不過那是只有小女孩是紅色的鮮艷的,其他物體都是黑白的。
當然《辛德勒的名單》絕對是使用這種手法的鼻祖,至於後來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
❻ 如何解讀豆瓣8.8電影《紅氣球》:希望總會出現在轉角處
《紅氣球》是由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里斯1956年自編自導的一部奇幻短片,帕斯卡·拉摩里斯主演。該片榮獲了第9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第1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特別獎,在豆瓣該片斬獲了8.8分的高分,是一部滿載榮譽、口碑極佳的佳作。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孤獨瘦小的小男孩,在上學路上看到路燈上掛著一隻紅氣球,小男孩爬上路燈拿下了紅氣球,從此紅氣球和小男孩作伴,不管是上學還是玩耍,紅氣球一直緊緊的跟著小男孩,讓小男孩不再孤單。
可是紅氣球遭到了來自小男孩校長、家長、同學的驅趕,縱使這樣小男孩也一直對紅氣球不離不棄,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護著他,可惜紅氣球還是被其他小孩給損壞了,在小男孩傷心欲絕的時候,全城所有的氣球都來到了他的身邊,帶著他飛向天空。
全片一共只有34分鍾,故事非常的簡單,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意蘊。“紅氣球”作為一個帶有強烈象徵寓意的道具一直貫穿全片,向觀眾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希望會出現在轉角處。本文將從色彩應用、細節藝術、鏡頭語言為大家解讀此片。
售票員不讓小男孩上車、他就帶著紅氣球跑步到學校;長把小男孩關小黑屋、紅氣球就一直跟著校長;母親把紅氣球丟了,結果它一直在窗外沒走;熊孩子們破壞了紅氣球、全城的氣球都來到他身邊安慰他;
小男孩和紅氣球的經歷,反映出了人一生會遇到的困難和波折的歷程,導演通過這個故事,向觀眾傳遞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希望就在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