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故事電影小丑劇情觀後感分析是什麼
電影《小丑》獲得了威尼斯金獅獎。看完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演技巧都足以讓人深思。電影《小丑》的故事是什麼?電影《小丑》的後視角分析。
電影《小丑》的故事是什麼?
作為熱門的類型題材,這部電影也在9月初席捲了威尼斯,帶著令人驚訝和爭議的態度回歸。
在《小丑》的結尾,我幾乎淚流滿面。原因大概是《小丑》幾乎脫離了善惡分明的超級英雄宇宙。哥譚可以是任何一個既有高樓又有臭下水道的現代城市,真名為阿瑟的小丑基本上就是個普通人。
他偽裝成小丑殺人,引發了一系列騷亂。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肯定,電影盡可能地使社會革命或暴動、退卻(而不是進步)變成了一個人的心理後果,外部的經濟文化結構被完全抽空。什麼是人的感情的涌動?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因此,小丑的情緒與被定性為虛無主義的大規模騷亂聯系在一起。人類原始的毀滅慾望,無需解釋就能顯露出來。
從外表無法解釋,但有趣的是,人們對英雄或反派很著迷。是他們愛看英雄與反派的善惡二元對立,他們只能通過個體身心的對立來解讀世界。自古以來都是狂歡英雄祭祀好,傳世史詩故事,現實素材融入故事,理想主義歷/野史發達。而且在電影史上,很早就有類似的嘗試。
❷ 尋找一部90年代的美國老片
《TITANIC》(1997)介紹
派拉蒙電影公司與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97年將泰坦尼克號的事件改編為電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轟動全球。
該片拍攝歷時五年,耗資二億美元。影片在將近五年的精心籌劃准備下,於1996年七月開拍,經過一年痛苦掙扎及無數次上片延期,終於在1997年12月年底大功告成。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在片子用盡極度的電影特效之下,以超越兩億美金的預算,讓《TITANIC》成為影史上最昂貴的電影。並且位居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是世界電影史的一個神話!影片更是一部展示當代電腦特效科技水平的傑作。這部影片奇跡般地、空前地賣座使它成為好萊塢20世紀末的象徵(也許就像當年的《飄》一樣),詹姆斯·卡梅隆已經登上了世界商業電影的最高峰。
該片當時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全球票房收入為18億3540萬美元(北美地區為6億美元,中國三點六億人民幣),成為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區歷史單部最賣座影片的第一名。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中文名 《泰坦尼克號》/《鐵達尼號》
◎片 名 《Titanic》
◎年 代 1997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災難/愛情
◎片 長 195Min13sec
◎導 演 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主 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 Jack Dawson
凱特·溫斯萊特 Kate Winslet .... Rose DeWitt Bukater
比利·澤納 Billy Zane .... Caledon 'Cal' Hockley
凱茜·貝茨 Kathy Bates .... Margaret 'Molly' Brown
比爾·帕克斯頓 Bill Paxton .... Brock Lovett
Gloria Stuart .... Rose Dawson Calvert (Old Rose,老露絲)
弗朗西斯·費舍爾 Frances Fisher .... Ruth DeWitt Bukater
伯納德·希爾 Bernard Hill .... Capt. Edward J. Smith
喬納森·海德 Jonathan Hyde .... J. Bruce Ismay
大衛·華納 David Warner .... Spicer Lovejoy
維克多·加博 Victor Garber .... Thomas Andrews
Danny Nucci .... Fabrizio De Rossi
里維斯·阿伯納斯 Lewis Abernathy .... Lewis Bodine
蘇吉·埃米斯 Suzy Amis .... Lizzy Calvert
◎劇情簡介:
為了尋找1912年在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寶石,尋寶探險家布洛克從沉船上打撈起一個銹跡斑斑的保險櫃,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著鑽石項鏈的年輕女子。這則電視新聞引起了一位百歲老婦人的注意,老人激動不已,隨即乘直升飛機趕到布洛克的打撈船上。原來她名叫羅絲•道森,正是畫像上的女子。
看著畫像,往事一幕幕重新浮現在老人的眼前:1912年4月10日,准備首航的泰坦尼克號停泊在港口,碼頭上人山人海,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豪華的輪船。羅絲,一位美麗漂亮而又不乏氣質的貴族小姐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霍克理一同登上了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與此同時,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輕的流浪畫家傑克·道森靠賭博幸運地贏到了三等艙的船票,高喊著「我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他在最後一刻登上了巨輪。泰坦尼克號啟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風和日麗,碧波萬里,傑克和他的夥伴站在船頭眺望前方,高聲歡呼:「我們是世界之王」,興奮不已,彷彿此時世界已屬於他們。
羅絲在上層社會的交際圈中生活,早已厭倦了貴族們的虛偽做作,感覺自己無異於籠中之鳥,她愁眉不展地來到甲板上眺望遠方,排遣愁情。傑克一看到羅絲,就被她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夜幕降臨,又一場燈紅酒綠之後,羅絲對未來和婚姻感到萬分無奈;她沖向甲板,試圖跳入大海結束一生。傑克及時發現並且在關鍵時刻以自己的真誠和獨到的幽默說服了羅絲。盡管卡爾很不情願,但為答謝傑克的救妻之恩,他只好邀請傑克到頭等艙里進餐。卡爾本想借機寒磣傑克一番,沒想到傑克在餐桌前的坦誠之言竟博得滿堂喝彩。傑克和羅絲兩人從此相識並開始了解對方,羅絲向傑克吐露心中郁悶:"我覺得這一生不外如此,就象已經活了一輩子似的。無數的宴會、舞會、遊艇賽、馬球賽,能接觸到的都是思想狹隘、有口無心的人。我感覺就象站在懸崖邊,沒人拉我回來,沒人關心,甚至無人理會。」在傑克的開導和陪伴下,羅絲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樂,燦爛的笑容終於重新洋溢在她的臉龐。
羅絲的未婚夫卡爾發現了傑克和羅絲的來往之後,心中十分不快,他送給羅絲一條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鏈「海洋之心」,並對她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意圖博得羅絲的歡心。然而在羅絲的眼裡,卡爾只是一個十足的勢利小人,她從心底里不願嫁給他。可是在母親與未婚夫的壓力之下,羅絲不得不有意迴避傑克的感情,可正因為這樣露絲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傑克。
從相知到相愛,雖然只是短短幾天時間,羅絲和傑克已經無法分開。在卧室中,羅絲戴上了「海洋之心」,由傑克繪出了那張令她永生難忘的畫像。羅絲決定無視家庭和禮數的壓力在泰坦尼克號靠岸後與傑克一起生活,幸福似乎距離這對情侶僅咫尺之遙。
白星航運公司經理布魯斯·伊斯梅為了讓泰坦尼克號超過奧林匹克號的首航速度記錄,不顧潛在的冰山威脅暗示船長史密斯提高船速。14日夜晚,海面出奇的平靜,泰坦尼克號仍然全速行駛。瞭望台發現正前方的冰山後立刻通知了駕駛艙和大副,可是慣性極大的輪船已來不及躲避, 船體右舷被冰山割裂,五個水密艙進水。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將在兩小時內沉沒。而此時船上的救生艇只夠一半乘客使用,船上陷入一片恐慌。
不料,這時傑克卻被霍克利以偷竊鑽石之名栽贓陷害,並被關在下層船艙。不明真相的羅絲隨眾人一起在甲板上等候救生艇,可她終究還是相信傑克是無辜的。羅絲不顧一切回到空無一人的船艙尋找傑克,並在緊要關頭找來救生斧救出他。兩人來到甲板,羅絲在傑克的勸說下上了救生艇。救生艇徐徐放下,羅絲神情恍惚,突然她放棄了也許是最後的逃生機會跳回泰坦尼克號,這對情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夢幻之船」泰坦尼克號開始緩緩下沉,一幕悲劇開始上演。漆黑的海洋和天空連成一片,無情的吞噬著絕望的乘客。傑克帶著羅絲跑到船尾,爬上欄桿(也就是他們愛情開始的地方)堅持到最後,直到泰坦尼克號沉沒。兩人全力掙扎出巨大的漩渦之後,傑克將羅絲推上一塊漂浮的木板,自己卻浸泡在冰冷的海水裡。
幾分鍾之後,救生艇返回救起了奄奄一息的羅絲,而此時早已凍僵的傑克卻被冰海無情的吞沒。羅絲信守對傑克許下的諾言,勇敢地活著。
八十四年後,羅絲又來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地方,將「海洋之心」拋入海中,讓這段愛情長眠在海底。
◎影片花絮
·製片方想讓馬修·麥康納演男主角,但是卡梅隆堅持啟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此片成功離不開歷史學家們的指導。同時,關於搭建的泰坦尼克號中細節的錄象也曾讓泰坦尼克號歷史學會會員們目瞪口呆,連聲叫好。珍藏版DVD中收錄了由泰坦尼克歷史研究專家Ken Marschall繪制的各種泰坦尼克的圖畫,一共82張。此君曾參加過多次的泰坦尼克的探險活動,是導演卡梅隆的好朋友。
·卡梅隆戲言自己之所以拍攝《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實際上是因為能去探尋殘骸。整個探險隊為了拍攝到滿意的畫面12次潛入深海,卡梅隆對DIY製作的器具贊不絕口。正是深海探險讓卡梅隆對海底神秘世界的興趣日益濃厚,才促使了他以後一系列的探險活動以及影片的完成。卡梅隆說:我欠泰坦尼克號的。
·影片開頭具有特殊意義的開場戲是導演在剪輯工作的後期冥思苦想20個小時以後的成果,而在開頭泰坦尼克號在海底的殘骸鏡頭有一部分是真實的,而有一部分則是利用模型來拍攝的,區分的辦法是當鏡頭中有兩艘潛艇時是模型,只有一艘潛艇時則是真正的泰坦尼克號的殘骸。
·Jack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現時的抽煙鏡頭遭到了非議,認為會誤導小孩子們,但卡梅隆解釋說在當時吸煙是很普遍的現象,如果不加入抽煙的鏡頭反而會讓影片顯得不真實。
·凱特·溫斯萊特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向卡梅隆寄上自薦書,信中還夾有玫瑰花,附上"我就是你要找的Rose"這樣的話,而最終獲得了這部世紀之作中羅絲這一角色。她在拍攝過程中還患上過肺炎。
·起航的鏡頭是在一個停車場上搭的綠屏前拍攝的。沉船的畫面是模型加上電腦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擬出來的。演員對著綠屏幕表演,特技小組再將冰川的畫面合成。導演在告訴演員們應該看什麼地方,他們必須假想那裡有Titanic在下沉。
·救生艇搜尋生還者的鏡頭是在裝滿超過350,000加侖水的大水槽內拍攝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實只有3英尺深。
·因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號模型只有右半邊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導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來拍攝,再將影片左右顛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兩套。
·造價2億多美元的《泰坦尼克號》是當時成本最為昂貴的影片。影片拍攝製作過程長達五年。拍攝結束後整個布景都被賣了廢鐵。
·片中Rose叫了80次"Jack",還不算叫他"Mr. Dawson"的次數,而Jack叫了"Rose"50次。
·Jack的台詞"I'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被美國電影學院評為100年來100句最經典的電影台詞之一。Jack站在泰坦尼克號的船頭高呼隨後鏡頭緩緩後拉俯瞰整個泰坦尼克號,這短短的10餘秒運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電腦製作技術,花了大概100萬美元才得以完成,當然放到現在只要10萬美元就可大功告成。
·片中Rose的畫像是卡梅隆畫的,由於他是左撇子,拍攝時特意用鏡面轉換鏡頭,使其看起來是Jack用右手畫的。肖像畫實際上是根據凱特·溫絲萊特所拍的照片臨摹而成的,當然溫絲萊特在拍攝照片時是穿著比基尼的,沒有展示出來的部分由導演想像完成。至於說畫上Jack的簽名當然也是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一手包辦,據說影片中Jack的所有素描作品都是出自卡梅隆的手筆。
·拍攝過程中萊昂納多的寵物蜥蜴被卡車撞傷,但是在萊昂納多的精心照料下它又恢復了健康。
·"Jack this is where we first met."(Jack,這是我們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這句台詞是凱特·溫斯萊特靈感迸發,臨時想出來的。Rose朝Cal臉上吐唾沫的動作也是她建議的,劇本中設計的是Rose用發夾戳他。
·片中Jack給Rose畫像時讓她"Lie on that bed, uh I mean couch."(躺在床上,呃,我是說沙發上。)而劇本上原文是"Lie on that couch"(躺在沙發上),是萊昂納多說錯了(他很誠實)。但是卡梅隆非常喜歡這個錯誤,並把它保留了下來了。
·當片中船長說"全速前進"時,有人也跟著喊"全速前進!"。這喊聲來自導演卡梅隆。
·影片中Jack和Rose比賽吐口水的場景遭到了從監制到演員,從電影公司老闆到劇組成員幾乎所有人的反對,但卡梅隆認為自己的電影不能循規蹈矩而要有所創新,實際上這一段也成為影片中讓觀眾記憶猶新的場景之一,對展現人物之間的性格和背景大有裨益。
·在頗有爭議的角色之一大副默多克的問題上,詹姆斯·卡梅隆表示自己非常尊重他,認為他是一個英雄,但為了藝術的處理而把發生其他人物的事情集中在默多克一人身上來進行描寫實在是不得以而為之。
·導演卡梅隆為影片拍攝了另外一個結局,在這個結局中老Rose並沒有一開始就把"海洋之心"丟到海中,而是和船員們有一個精神上的交流。這個原劇本上的結局被導演卡梅隆評價為太高深莫測而被舍棄,但卡梅隆同時也聲稱自己非常喜歡這個結局。
·本片的主線故事是完全虛構的,當年有類似的事件,但從其(類似的事件)發現或為人所知時間上來看,均不是男女主人公的原型。
◎影片配樂
這部配樂採用了交響樂、合成器樂、流行樂、愛爾蘭樂、管弦樂,可以說是四面逢源了。不過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每一樣都做的非常好。合成器配合交響樂令人坐立不安,風笛的飄渺傳出絲絲悲涼,人聲合唱在不時的點燃氣氛,到了最後Celine Dion徹底引爆感情,無數的人開始落淚。Sissel在原聲碟中退居到二線,她的吟唱彷彿默默的祈禱,空靈中引發人們無限的思緒。
《Titanic》(影片配樂):
01. Never An Absolution 沒有絕對
02. Distant Memories 遙遠的記憶
03. Southampton 南安普頓
04. Rose 羅絲
05. Leaving Port 起航時分
06. Take Her To Sea, Mr. Murdoch 麥爾特先生 帶她去看海
07. Hard To Starboard 無能為力
08. Unable To Stay, Unwilling To Leave 去留之間
09. The Sinking 沉船
10. Death Of Titanic 泰坦尼克號死亡
11. A Promise Kept 堅守諾言
12. A Life So Changed 世事難料
13. An Ocean Of Memories 大海的記憶深處
14. My Heart Will Go On 愛無止盡(亦譯《我心永恆》)
15. Hymn To The Sea 大海的詠嘆
《Back To Titanic》(TITANIC第二張原聲發燒大碟《重返鐵達尼號》):
01. Titanic Suite (19:05) (Sissel/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02. An Irish Party In Third Class (3:49) (Gaelic Storm)
03. Alexander's Ragtime Band (2:30) (I Salonisti)
04. The Portrait (4:43) (James Horner)
05. Jack Dawson's Luck (5:38)
06. A Building Panic (8:09)
07. Nearer My God To Thee (2:49) (I Salonisti)
08. Come, Josephine In My Flying Machine (3:32) (Maire Brennan)
09. Lament (4:36)
10. A Shore Never Reached (4:27)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11. My Heart Will Go On (4:43) (Celine Dion/movie dialogue)
12. Nearer My God To Thee (2:22) (Eileen Ivers)
13. Epilogue - The Deep and Timeless Sea (12:37) (Sissel/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❸ 西部片是美國特有的影片類型
西部片又稱「牛仔片」(cowboy movie),是美國好萊塢特有的一種影片類型。
好萊塢西部片的文化背景及精神內涵:
1.崇尚獨立自由,彰顯個人尊嚴
2.西部牛仔英雄內心的正義感、責任感、使命感
3.個人英雄主義與社會文明秩序的凸顯
4.民主自由與暴力主義的社會矛盾
以19世紀美國西部開發時期為背景,表現拓荒者的生活,西部開發過程中各種勢力之間的斗爭,以及白人驅趕並屠殺王著印第安人的血腥活動。西部片中的人物大多善惡分明。1903年埃德溫·鮑特導演的《火車大劫案》被認為開創了西部片的模式。
20世紀20年代西部片大量出現,30年代後逐漸趨於成熟,拍攝了《關山飛渡》(1939)、《搜索者》(1956)、《紅河谷》(1941)等一系列佳作,60年代以來,西部片逐漸衰落,80年代重新興起,《與狼共舞》(1990)等影片,情調和內涵與之前有了明顯的改變。
好萊塢西部片劇情與人物關系的交織:
1.人物關系:二元對立與敘事結構的呼應
在西部片二元對立形象中,白人與印第安人、警長與匪徒、英雄與強盜等對立存在的人物關系,在早期的西部片中可以看到臉譜化的固定對立形象,正面形象則代表著正義、善良、文明等特質,反面形象則是暴力、野蠻、邪惡等特徵。
由此看出西部片中的人物關系有規律可循,這樣對立統一的人物關系在劇情的發展中能夠看到西部片想要傳達的精神內涵。
2.形象塑造:拓荒元素與英雄主義的結合
西部片在描述拓荒移民中的這段歷史中,在影片中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 這些形象的構建也為闡述西部邊疆建設的歷史, 描述西部社會文化風貌,賦予了深遠的意義。
在西部片中人物形象構建中,其中男性的地位尤為突出,而女性出於被動附屬地位,這或許是為更好地突出西部拓荒英雄主義的價值。透過典型人物的塑造彰顯人們大時代背景下的精神訴求,以及對社會價值觀的認知。
3.人物內涵:暴力美學與黑色幽默的碰撞
代表作品是昆汀·塔倫蒂諾的《被解救的姜戈》(2012)、《八惡人》(2015)
❹ 教育勵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教育勵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也許影片要詮釋的正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是一顆明亮的星星。看過的人一定覺得所表達的似乎不止這么多,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感悟。並且告訴我們要學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學會理性客觀地分析事情。
勵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後感
法蘭克福的下午稍微下了點雨,那會兒我剛剛在一個美國志願者的陪同下從一位艾滋病醫生的診所出來,街上騰起一陣陣熱雨,burning rain,他說。接下來我們要干什麼呢?不知道。要不然,他接茬說,我帶你去看看我工作的小學校吧。我想了下,自己不應該羅嗦,所以也就不要所謂的引入技巧了,直接切入正題,這位志願者的工作所在地,並非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不過是距離法蘭克福市中心遠得可怕的一所有些特殊的小學校而已,面積狹小,好在環境親近自然。這是Shuan介紹他給我認識時就已經說明的,說他工作的是a school for children who company with Autism,最後一個單詞所代表的一種“疾病”在國內,目前被稱為,自閉症,或者說,孤獨症。看著草地上那些嘻嘻哈哈亂作一團的小朋友大朋友(有的已經過了十二歲甚至有的已經進入青春期),我倏忽想起去年春節回家途經香港在一次關於兒童教育座談會的旁聽席上看到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一部洋溢著童真、包容、善良跟陽光的電影。
不過有一些不一樣。電影中的小男遇見的的確是典型Autism的症狀——讀寫障礙,但他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話表達也富於“傳統”社會(或者稱為“正常”社會)所固有的邏輯,並且還擁有一個殷實完滿的中產階級家庭,比起跟他遭遇相同的同齡人,因為一部陽光電影的指向性,這之間巨大的境遇鴻溝寬得不真實。但要說句公道話,這種不真實絲毫不影響觀眾的理解,即便此前你對電影所討論的問題一無所知,你也會很輕松地走進故事,除了這個大門牙的可愛小男孩,還有一個能唱會跳長得也還過得去的年輕男老師,當然還有濃得化不開的童話故事一樣無堅不摧的友誼——是,男老師之前的表現的確很有中國電影電視劇的范兒,給人感覺那緊縮的眉頭似乎肩負著拯救全宇宙的小孩兒的重任(笑),但後來男老師的際遇——他走進一所我在開頭提到的小學校,這種誤解得以冰釋,讓所謂中國式的高大全見鬼去吧,即便是今年他們拍出了一部在美國得了小獎的公益艾滋孤兒電影(我就不點名了),即便他們吹噓著自己有多真誠有多三個代表,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說,讓他們帶著他們的屁眼見鬼去吧。
這個誤解的冰釋過程可以解說如下:我身邊的朋友很少,這或許並非是一些人所崇尚的少而精主義(less is more)。可就這些少之又少的朋友,一開始幾乎都沒有辦法理解,我為什麼總對那些跟自己的生活似乎毫無瓜葛的事件感興趣。當他們在討論獨立音樂小清新時,我在跟他們說受艾滋病影響的中國兒童;當他們排隊去銀行購買新發行的基金時,我在他們耳邊嘮叨廣州的綠校和成都的愛慧(因為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原因,後面一個學校或許面臨著一些自身的困境)……有時候我也覺得很難啟齒,在我上小學之前,我也有稍微的Autism徵兆,幸運的是我那時候至少有一個心態開放積極的家庭和一個當時看來在小地方很了不起的海外親戚(只不過在台灣),這些都讓我能得到即使算不上世界先進總不至於落後似如今朝鮮的學前幫助。當時的表現種種我現在是沒有辦法想起來了,不過只要我面對這群孩子,我很容易就能找到非“傳統”社會的交流溝通方式。佛曰,不可說不可說,而我何其幸哉。
要進一步解釋這種讀寫障礙或者說Autism,我們可以借用列維斯特勞斯的“生物語法”概念(bio-grammar)。作為一個研究符號學的結構主義者,列維斯特勞斯在同一時代的文化地理學的發展中吸收了不少經驗,基於結構主義的二元對立原則這個假定,他引出“生物語法”概念,稱每一個個體體內都有一種“生物語法”,以讓他們自己去解釋文化信息的符碼和接受關於文化信息符碼的.解釋,這里的符碼指的是一個特定時期人們所共享的習俗表達,如道德、邏輯、習語等等。從這一個概念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如果一個人他體內的“生物語法”與主流人群的略有差別的話,他很有可能就沒有辦法順利地讀和寫。比方說,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再比方說,在15世紀就畫出飛機模型的達芬奇……當然他們的成就都不僅限於此,我是說,我們小的時候學到的課文說,達芬奇自己學著母雞要孵化小雞,課文後面總結說達芬奇是勇於實踐(或許是因為當時大膽改革開放的鄧小平提出的口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可誰能保證他只是真的認為自己有能力孵化小雞呢?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跟我們眼中的很可能是不同的啊。
在生命的開始階段,於茫茫宇宙中遇見Autism這樣“美好”(或者確實是美好,誰能真的分辨呢?)的現象,最後能夠得到世人關注的其實少之又少,愛因斯坦與達芬奇都是個例,再罕見不過。所以這部電影盡管提供了一個讓所有觀眾都滿意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事實是它希望傳達出這樣的理念,就像國內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所寫的感人至深的《蝸牛牽著我去散步》中所說的那樣,也許我們認為我們生養了一個“生物語法”與傳統社會格格不入的孩子,這個孩子是“蝸牛”,我們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上帝讓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要牽著蝸牛走過,可沒准兒,上帝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事實的另一面,“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我們了解到這些,我們都能做什麼?
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包括中國的河南、安徽、貴州、江西、湖北山區、雲南、或許還要算上新疆和西藏,這世界有那麼多地方被這樣那樣的原因——政府也好族群也罷——盡情壓迫慘烈碾碎。我們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不一樣的環境做這樣那樣的志願者,而畢竟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過,尤其是在家庭負擔較重的傳統東方社會,無論地價飛漲的城市抑或人口如水土般狂躁而茫然流失的農村,“做好事”的收益跟付出明顯不對等——更何況對當今國內的很多大學生而言,除了學校每年暑假組織的不倫不類的極具中國特色的三下鄉活動,根本就找不到合法組織為自己提供奉獻愛分享愛的自由。
不過,起碼我們都有能力善待身邊的小朋友大朋友。我的大部分成績優異的高中同學,現在他們分別在國內各個知名學府顛三倒四為自己的未來競爭。當這一群天之驕子、山窩窩里飛出的金鳳凰回到山區小城時,或許是盛情難卻,或許是別的什麼原因,他們辦起了收費制的補習班,參加的有小學生,有中學生,但無論哪種,背後自然而然都站著堅定的望子成龍的父母。——這讓我覺得自己很羞恥,或者說如果我的父母稍微在乎一點比較,就會覺得他們的兒子很羞恥,因為別的大學生放假在家都能掙錢,我要麼晃盪著不回家,即便回家也是招蜂引蝶帶著一大群表弟表妹以及他們的小同學小朋友整天東游西盪。所幸,跟我一起玩的小朋友如今上了初一,他們的成績並不比參加我的金鳳凰同學補習班的小朋友成績差。我不願意看到的並非是收費(那再正常不過),而是,你回過身用套在自己身上十幾年如今好不容易掙脫一點點的鎖鏈套在比你小得多的弟弟妹妹身上,這種傳統的傳遞,總歸讓人困惑。
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啊。
匆匆寫就這篇文章,一來是今天見聞的有感而發,二來無論是在豆瓣還是時光網上,國內觀眾似乎對這部電影了解甚少,做個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