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絡彩齊躬碎麻煩誰給個《東京教父》的在線觀看地址,急需特勸拜
《東京教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DeEh9s7Pt5X8_vPxT5BAA
《東沒段碼京教父》是由MADHOUSE出品,今敏執導,江守徹、梅垣義明、岡本綾、飯冢昭三等配音的動畫電影,於2003年11月8日在日本上映。影片講述了少女美燃辯由紀、阿花、金三個東京拾荒者意外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後為女嬰尋找親生父母的故事。影片入圍2003年日本媒體藝術節賞枯哪年度最佳電影,並獲選2003年第7迴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
Ⅱ 《搜索者》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搜索者》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56 彩色片 (寬銀幕) 119分鍾
美國華納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約翰·福特 編劇:法蘭克·紐金特(根據阿倫·勒梅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溫頓·霍克 主要演員:約翰·韋恩(飾伊森·愛德華) 傑夫利·亨達(飾馬丁·包萊) 維娜·邁爾絲(飾羅莉·喬更生) 華特·齊德(飾山姆·克萊頓) 娜妲麗·伍德飾黛比·愛德華
【劇情簡介】
德克薩斯,1868年。在西部荒原,有一幢獨立的房侍盯子。男主人名叫阿朗·愛德華。女主人叫瑪莎。他們有三個小孩:露茜、班、黛比。典型的白人移民家庭。
這一天,瑪莎似乎心有靈犀,推門出外向荒原張望。遠處,有單騎逐漸走近。阿朗和三個孩子也陸續出現在門廊上。他們高興地發現,來者是多年不見的伊森叔叔。伊森一副西部俠客打扮,利落地翻身下馬,跟哥哥阿朗握一握手。接著,他走近瑪莎嫂子,在她額上深情一吻。隨後,在瑪莎的引領下,全家人進到屋內。
伊森跟幾個侄兒實在太久不見了,竟然錯認小妹妹黛比是當年跟她玩耍的侄女露茜。其實露茜已長得婷婷玉立。黛比趁機向伊森撒嬌,讓伊森把他的一枚作戰勛章送給她。吃晚飯時,養子馬丁·包萊遲到了,伊森對他態度冷淡,雙方似乎存有芥蒂。
飯後,家人閑談。阿朗勸伊森留下來別再流浪,但伊森不置可否,倒是拿了一袋金幣給阿朗,表示他在南北戰爭結束後這三年在外面混得很不錯。
翌日,騎兵隊隊長克萊頓率眾前來,邀阿朗與馬丁加入行列去捉拿偷牛賊。伊森自告奮勇取代阿朗,讓哥哥留在家裡照顧妻小。
途中,伊森與克萊頓因為帶隊方法不同而產生矛盾,克萊頓堅持己見,卻讓偷牛賊跑掉了。由此,伊森在面對克宏談蘆萊頓時佔了上風。
到了一處荒野,克萊頓等人發現被偷的牛已遭印第安人的長矛刺死。他們警覺這是印第安人的調虎離山之計,目的是對付被偷牛的一家人。克萊頓等人迅速率眾趕回救援,伊森和馬丁則留在原地照顧馬匹。他們萬沒想到阿朗一家此時已被屠殺,且露茜和黛比兩姐妹也被俘擄而去,當伊森和馬丁回來時,悲劇早已釀成。伊森發誓要找到殺人犯,把兩個侄女救回,馬丁基於手足之情也堅持隨同前往。而露茜的男友拉爾斯·喬更生更是當仁不讓。三人乃聯袂出發,沿途追尋殺人犯的蹤跡。
經過一段時間的搜索,伊森在一處峽谷中發現了露茜被奸殺後的屍體,偷偷將她埋葬了,並沒有將此消息告訴拉爾斯和馬丁。不料,拉爾斯後來發現了一隊印第安人中有女子穿著露茜的服裝。拉爾斯興奮地主張進攻救人,伊森為免徒勞無功,只好將露茜已遭奸殺的真相說出。拉爾斯激動之餘,隻身沖向印第安人隊伍,可惜白白犧牲了。
第一次搜索失敗後,伊森和馬丁來到喬更生家作個交代。喬更生夫婦並沒有因為兒子的死而責怪伊森,反而出示雜貨商費德曼寄來提供線索的一封信,證明黛比未死,再次掀起了伊森繼續搜索的蔽帶希望。而在此歇息期間,馬丁和喬更生的女兒羅莉重燃青梅竹馬的愛火。羅莉要求馬丁留下來過平靜的家庭生活,但馬丁堅持要隨伊森出發去找尋黛比的下落,雙方在爭吵中分手。
伊森向費德曼許下數十元金幣的賞金,終於讓他說出黛比是讓北卡曼齊族擄去的線索,並有黛比的衣服為證。伊森與馬丁乃深入印第安人出沒之地搜索。貪心的費德曼跟蹤伊森,想在深夜偷取金幣,不料反被伊森將他殺死,並從他身上將原來的幾十元賞金取回。
為了行動方便,伊森與馬丁假扮雜貨商跟多個部族的印第安人作買賣。不料一個名叫野雁的北卡曼齊族胖女孩看上了馬丁,硬要跟上來做馬丁的妻子。伊森趁機取笑馬丁,令馬丁老羞成怒,一腳把睡在他身邊的野雁踢開。翌日,野雁離去了,伊森與馬丁繼續展開他們的搜索旅程。
這一趟搜索歷時五年之久,期間,馬丁只拜託朋友查理·麥柯里給羅莉捎去一封信,交代他們這幾年在外邊搜索的遭遇。由於馬丁在信中沒有向羅莉表達愛意,因此給了查理近水樓台追求羅莉的機會。
在嚴冬的雪地上,伊森像發狂一樣獵殺野牛群,因為他擔心沒有食物捱過冬天。但此時他們幸運地遇到了前線的騎兵隊。冷酷無情的騎兵隊將一批北卡曼齊族人屠殺幾盡,其中包括野雁在內。馬丁對野雁的死感到遺憾,畢竟她沒有做什麼壞事呀!
在騎兵隊隊部,伊森前往認人,看看他們救出的14歲女孩是否黛比?不料出現在他眼前的都是幾近發了瘋的少女和婦人,伊森覺得這些被印第安人擄去的白人女性簡直生不如死。
在回程中,伊森與馬丁偶然碰到了家鄉的老朋友莫斯,並從他口中知道斯卡酋長乃是殺人擄劫的元兇。一名墨西哥人表示可以帶伊森去找斯卡,伊森馬上拿出一袋金幣作賞金。
在北卡曼齊人的營地中,扮作商人的伊森終於跟死對頭斯卡見了面,兩人在言語上各不相讓,更令伊森與馬丁感到震驚的是:他們在斯卡的帳篷中發現了黛比。黛比的打扮是典型的印第安少女,再也不是他們印象中的白人小女孩。伊森借口要休息離開帳篷,其實是跟馬丁討論怎麼對付黛比。此時,黛比偷偷趕來相見,她表示現已跟印第安人同化,斯卡已是她的族人,勸伊森和馬丁離去,不要再管她。伊森怒火中燒,欲槍殺黛比,馬丁用身子擋在她面前,叫伊森別開槍。正對峙間,斯卡的人馬趕至。伊森手臂受傷,與馬丁逃到天險山洞中跟斯卡對抗。斯卡強攻無效,只好下令撤退。
是夜,伊森叫馬丁念他所立下的遺囑,原來他已接受馬丁為自己的遺產繼承人,並表示黛比已不再是自己的血親。馬丁怒斥伊森,他可一直沒有放棄黛比。兩人的立場南轅北轍。
當伊森與馬丁再次回到喬更生的家時,羅莉正准備跟查理舉行婚禮。馬丁不恥查理橫刀奪愛,兩人大打出手,穿著白紗禮服的羅莉卻暗暗希望馬丁獲勝。當馬丁與查理結束他們的紳士之爭時,一名年輕的傳令兵前來喬更生家報告克萊頓隊長,要求他帶領騎兵隊出發會合,對斯卡率領的北卡曼齊人進行總攻擊。伊森和馬丁再次加入了騎兵隊。
在正式進攻斯卡營地的前夕,馬丁要求先作搜索,要不然會傷害到黛比。但伊森認為黛比已生不如死,不予贊同。為了阻止馬丁的行動,伊森甚至說出馬丁的身世秘密——他的母親是斯卡身邊的印第安老婦。但是馬丁並沒有因此而屈服,依舊要求單身前往敵營搜索,伊森只好隨其所願。
翌晨,馬丁終於在營帳中找到了熟睡中的黛比。馬丁叫醒了黛比,要帶她回家,此時,斯卡來到營帳門口,馬丁迅即向他開了一槍。與此同時,伊森與騎兵隊攻進了印第安人的營地,伊森在營帳內發現了斯卡的屍體,便拔出尖刀,割下斯卡的頭皮以泄心頭之恨。
當伊森上馬賓士時,發現了馬丁與黛比。伊森策馬直追黛比,來到了一個山洞之前,終於把黛比截停。伊森用雙手把黛比舉起,就像當年在阿朗家舉起小女孩黛比一樣。稍頃,伊森把黛比抱入懷中,對她說:「黛比,我們回家吧。」
黛比終於回到文明世界和溫馨家園,在喬更生夫婦的扶持下進入屋內;馬丁與羅莉也找到了愛情的歸宿進入屋內,只有孤單的伊森,依舊獨個兒在屋外的荒原徘徊。
【鑒賞】
「我的名字是約翰·福特,我拍西部片。」這是福特對西席·地密爾的自我介紹。日後成為福特膾炙人口的注冊商標。
從默片時代的1917年,到1966年執導最後一部作品《七婦人》,在整整半個世紀之間,福特一共導演了112部劇情長片和多部短片,其中西部片拍了近60部。因此,要討論「西部片」而不提約翰·福特的卓越貢獻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在福特本人的心目中,卻似乎一直有心低估他所拍的西部片的價值。他在1968年接受英國BBC電視網來訪時曾經說過「我所拍過的所謂『好片』,沒有一部是西部片。」奇怪的是,約翰·福特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六部作品包括 《告密者》 (1935)、《怒火之花》 (1940)、《青山翠谷》 (1941)、《蓬門今始為君開》(1952)和兩部紀錄片《血戰中途島》(1942)、《12月7日》(1943),的確沒有一部是西部片。這是否意味著電影工作者對西部片類型的輕視呢?
不過,在影評人的眼中,福特和他所執導的西部片倒沒有完全忽略。以英國電影雜志《畫面與音響》每10年一度的「世界十大佳片與十大導演」票選結果為代表,福特在1972、1982和1992等三屆均入選十大導演之一,而他執導的《搜索者》也在1982年和1992年兩屆入選十大佳片,成為歷年來唯一入選的西部片代表作。
為什麼《搜索者》可以超越福特自己的《關山飛渡》,霍華德·霍克斯的《紅河劫》、喬治·史蒂芬斯的《原野奇俠》、費列德·辛尼曼的《正午》等片的表現,成為所有西部片之中最受推崇的一部作品?它與眾不同的特色何在?
過去的西部片,每每給人千篇一律的印象——向西部移民的白人遭印第安人攻擊殘殺,白人英雄反過來向印第安人進行大報復。在這些模式化的影片中,印第安人清一色扮演著「壞蛋」的反派角色,而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滅絕性屠殺行為則被視為理所當然,替天行道。這種完全站在大白人種族主義立場的敘事觀點,到了美蘇冷戰的50年代開始受到了質疑。《搜索者》將這種對種族主義質疑的觀點帶進了西部片的世界,重新檢討美國白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對立關系。這對於已有60年歷史的西部片而言是一個驚人的突破。
本片男主角伊森·愛德華不是傳統的白人英雄,反而是一個問題頗多的流浪漢。他隨南軍打仗,但在內戰結束三年後才回家,而且帶著來歷不明的北軍金幣回來。從他的固執行為來判斷,伊森顯然是一個自大的種族主義者,並且在內心深處潛藏著極其復雜的情慾。讓這樣的一個人來主宰整個故事的走向,顯然是非同尋常的嘗試。然而,《搜索者》的成功,正是約翰·福特險中求勝的結果。
本片採用一般的傳統方式處理片頭字幕。馬克斯·坦納譜寫的《搜索者》主題曲隨字幕悠然響起,道出了本片的主題:「是什麼令男子漢徘徊?是什麼令男子漢游盪?什麼令男子漢拋棄安樂離開家園?騎馬遠去,騎馬遠去,騎馬遠去……」,這個「什麼」正是編導刻意引領觀眾去追尋的主題所在。
《搜索者》一片最受推崇的有兩點:在形式上,以鮮明的視覺映象建立起蠻荒—家園,原始—文明的二元對列,並以此為基礎組成了全片的敘事架構;在內容上,塑造了西部片影史上內心世界最復雜隱晦的主人公伊森·愛德華,並將他的秘密情慾轉化成強烈的復仇怒火,使本片的白人與紅人之間的抗爭超越了單純的種族之爭,成為伊森個人「文明的我」與「野蠻的我」互相鬥爭的悲劇,在主題的深度上遠遠超過其他西部片,成為「心理西部片」中獨樹一幟的經典。
更使人感到驚異的是:如此復雜的形式與內容,竟在《搜索者》短短兩三分鍾的開場戲中便已成功地建立起來,顯示出福特在其創作高峰期的不凡功力。本片的第一個鏡頭簡潔有力地建立了門內/門外的意象,而開門的人不是西部片傳統的一家之主——男人,而是房子的女主人瑪莎。在整場戲中,瑪莎均居於主導者的地位,而她的丈夫阿朗反倒成了配角,是瑪莎而非阿朗說出「歡迎回家,伊森」這句話的。另一方面,伊森對這個家的男女主人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跟他的親兄弟阿朗,只是冷靜地握握手;但對他的嫂子,卻是雙手擁抱著她的肩膀,深情地往她的額上一吻。瑪莎對伊森這種「過分的熱情」似乎也是很欣賞的,所以她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伊森,並且用倒退著走路的方式引領著伊森進入家門。福特運用自然而又別具玄機的手法來處理兩叔嫂之間不尋常的關系,一出手已令人眼明肚亮。其後,當伊森要隨騎兵隊離家之前,瑪莎在窗前柔情地撫摸伊森的大衣。此情此景讓身為牧師兼騎兵隊長的克萊頓意外地瞧見了,他的反應卻是默默地把眼光移開裝作沒有看見。從這一組含蓄的鏡頭中,觀眾已經很明白伊森與瑪莎之間的感情是一種「道德禁忌」,甚至了解個中奧妙的人(例如克萊頓)都不願意去觸及。同時,這一組鏡頭也印證了影片開始時瑪莎主導一切的處理是何其恰當,因為瑪莎才是吸引伊森回家的唯一要素。
了解伊森對瑪莎的隱晦感情後,我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伊森對斯卡(刀疤) 酋長的仇恨會如此強烈和偏執。伊森不惜耗時 (五年) 和巨資 (千元賞金)來找尋斯卡的下落,其表面理由是救回被印第安人擄去的侄女黛比,實際上是要將殺死心愛嫂子的元兇碎屍萬段以泄心頭大恨。假如我們將伊森的復仇心理往下意識的深層再加以挖掘,可以發現伊森誓要殺死斯卡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維護文明和社會正義,其實是想藉此根除伊森心中野蠻的 「第二自我」——下意識地渴望殺兄奸嫂,實際上卻由這個慾望的化身斯卡酋長來完成這宗罪行。因此,只有殺死斯卡,才能消除伊森內心的負罪感。這個深層的心理動機,解釋了伊森用刀子割下斯卡頭皮的儀式性野蠻行為。
當伊森歷盡波折終於找到黛比,而又驚愕地發現黛比已被印第安人同化,變成「非我族類」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把她殺掉。伊森曾經把他的勛章送給黛比,在她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榮譽,也寄託了他對瑪莎的感情。如今,這個女孩卻變成了原始的野蠻人,他怎麼忍受得了?叔叔和侄女之間的血緣親情敵不過伊森的偏執心理,證明伊森在本質上是屬於「原始」,而非「文明」的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挺身救黛比的人是在血緣上跟黛比非親非故的馬丁。他只是阿朗與瑪莎的養子,黛比名義上的哥哥,他甚至擁有一半的印第安人血統。然而,馬丁自始至終堅守他對黛比的手足之情。在騎兵隊最後一次圍攻斯卡族人的行動中,馬丁堅持要先搜索黛比的行蹤,但伊森卻已視黛比的性命如草芥,大言不慚地說:「跟紅人一起生活已不算是活著。」結果,馬丁獨自前往敵陣中找到黛比,並且開槍殺死了斯卡,而伊森報仇雪恨的方式,竟然是拿刀子割下斯卡的頭皮——就像他所不恥的紅人所作的一模一樣。事情演變至此,約翰·福特的批判觀點已經再鮮明不過了。所謂大白人主義的神話終於不攻自破。
影片的 *** ,是伊森騎馬追趕黛比,來到了山洞的洞口。在畫面構圖上,福特刻意呈現出跟片首一樣的門內一門外的意象。經過割頭皮儀式洗滌了他對瑪莎的負罪感的伊森,再次來到野蠻和文明的分水嶺。伊森用雙手把黛比舉起,彷彿當年舉起他那個可愛的小侄女。此時,「愛」取代了「恨」,伊森良心發現,恢復了他對家園的眷戀。於是,他把黛比抱在懷中,對她說:「黛比,我們回家吧。」
本片的結局,是黛比重回白人的文明社會,馬丁也找到了愛情歸宿,他們都進到門內,而只有孤單的伊森始終徘徊在門外,繼續過他的流浪漢生活。因為在本質上,伊森始終是個喜歡依個人法則生活的野蠻人。
整部影片在結構與心理上的對稱自始至終都顯得嚴謹有力,在西部片中並不多見。正—反,黑—白的二元對比,不光是在前述的畫面構圖與人物關系中隨處可見,甚至在同一個角色之中也存在著互相矛盾的雙重身份。例如:山姆·克萊頓既是手持聖經的牧師,搖身一變就成為率領騎兵隊殺戮敵人的隊長(伊森跟山姆談話時常常故意問他當時的身份是牧師還是隊長?這給人以荒謬感);怪老頭莫斯一方面是發現斯卡的關鍵人物,另一方面卻是個精神異常的低能兒;羅莉一方面深愛著馬丁,另一方面卻准備跟查理結婚。諸如此類的安排,使本片的次要人物脫離了西部片慣見的類型化,使這個結構嚴謹的故事在進行中顯得多姿多彩。不過,在所有配角之中,處理得最成功的還是伊森的守護者——馬丁。開始時,馬丁只是個毫不起眼的角色,連吃飯也遲到,並且在首次隨騎兵隊出征時飽受伊森的白眼(既不能叫「伊森叔叔」,又不能叫「先生」,態度冷淡得可怕)。然而,在養父母被殺,兩個妹妹失蹤之後,馬丁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韌性。在長達五年的搜索過程中,馬丁經歷了各種磨練而茁壯成長。表面上,整個復仇行動是伊森在主導,馬丁只是跟隨著他;實際上,伊森是思想偏執的白人——正如跟他敵對的斯卡酋長是個思想偏執的紅人一樣——他只想到發泄個人的憤怒,卻忘記了行動的真正目的。是馬丁最後反客為主拯救了黛比和伊森,否則哪有伊森回心轉意抱著黛比回家的圓滿結局?所以,在最初歧視馬丁的伊森,最後也心甘情願地把遺囑的繼承人列為馬丁(而非血親的黛比),說明了他對馬丁的欣賞。毫無疑問,本片自始至終保持頭腦清醒的人只有馬丁——一個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兒,一個無父無母的養子。約翰·福特把真正的英雄佳冠給這樣的一個角色戴上,在西部片歷史上是另一突破。
談到敘事技巧,本片的表現亦屬可圈可點。約翰·福特採用了極端濃縮的手法來交代這個「四進四齣」的復雜故事:畫外音的活用和映像化敘事是其中利器。從第一次北卡曼齊人採用調虎離山計誘出騎兵隊從而攻擊阿朗·愛德華一家的設計,已可看出本片在敘事手法上的高明。首先,我們看到伊森等人在半途發現牛被長矛刺殺,推測出是印第安人的詭計。克萊頓隊長馬上率眾趕回救援,伊森和馬丁則留在原地照顧馬匹休息。突然,鏡頭切至伊森的特寫,他的眼神猶豫著,似乎預感到什麼。鏡頭隨即切至阿朗的家,阿朗已感覺到異常正匆匆逼近,急忙吩咐黛比爬出窗外躲藏到外婆的墳地去。但當黛比剛靠近墓碑坐下,一個印第安人的黑影便壓在黛比身上。鏡頭一轉,是斯卡酋長的半身畫面。跟著鏡頭漸隱,在黑暗中結束了一次慘絕人圜的殺戮,當伊森趕回來救援時,他所能看到的已經是不必在畫面上呈現的阿朗一家被殺慘狀了。換言之,福特全部用「暗場交代」的方式來處理本片最血腥殘忍的場面,絕不趁機賣弄所謂的「娛樂性」和「感官 *** 」,而只讓觀眾從刻意省略的場面中去聯想畫面外的情節,使本片的藝術檔次大大提升。類似的濃縮處理方式,在伊森於峽谷中發現露茜被紅人奸殺的場面;馬丁聽聞騎兵隊的號角聲從畫面外傳來,接著便在銀幕上見到已打勝仗的騎兵隊列隊榮歸,紅人被殺戮的場面全部以暗場交代,僅保留伊森和馬丁發現野雁被殺死在營帳內的鏡頭,目的是讓馬丁對白人騎兵隊這種濫殺婦孺的行為提出抗議。約翰·福特在其創作巔峰期處心積慮提升西部片的品位與內涵,其誠意令人敬佩。
本片的故事基調本來十分深沉,並且充滿憤怒之火,但約翰·福特適時加入了幽默喜劇的處理,將氣氛平衡過來,這是他執導本片的另一高明處。假設馬丁寄給羅莉的信不是用喜劇的敘事手法交代,那麼伊森與馬丁的五年搜索旅程該會何等乏味啊!
Ⅲ 令人不安的恐怖電影,看一次就夠了
恐怖片應該是嚇唬我們,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但有時候,有些電影遠遠超出了感官標准,在我們看到它之後,再也不想再看第二次。令人不安的恐怖電影,看一次就夠了。
驅魔人
驅魔人
女人
女人
影片中的女人,來自一個自相殘殺的部落的最後受重傷的獨自活了下來成員。被當地的獵人所抓獲,你可能看到家庭比囚犯更野蠻。過度的血腥(通常圍繞同類相食)和對孩子的性侵犯,一部你永遠不會想看到的電影。不要誤會本片不僅僅是一部恐怖片,其中有藉助最終女野人對片中所有主要男性的虐殺來對這個依然是男權主導的世界進行的深刻的諷刺,也有對一些自認為文明的人以文明教化的名義強行改變其他人生活方式的披著文明外衣的野蠻行為的譴責。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人體蜈蚣
人體蜈蚣
這部電影可能贏得當年中最棘手的電影獎,真的沒有必要看一次。這部電影受害者被一位虐待狂的醫生利用,他將3名受害者一起縫合,口對面肛門,以創造一條長的消化道。當有一個受害者有排便運動,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會說服自己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不會再找一個理由再看一遍。
人皮客棧
人皮客棧
導演伊萊·羅斯,畫面充斥著鮮血四濺和野蠻血腥的折磨鏡頭,講述兩個美國人穿越歐洲大陸旅行。在斯洛伐克境內的一個極其偏僻的小鎮里,某種不祥的感覺向兩個人慢慢襲來。性、血腥甚至殺戮,種種黑暗與邪惡的觸角迅速地伸向兩位年輕人。整片折磨的場景被拉長,以延長恐怖氣氛,所以真的沒有理由再看到這么血腥暴力的電影。
左邊最後那棟房子
左邊最後那棟房子
原片,在上世紀70年代,被認為是邪教的經典。然而,翻拍還是相當令人不安:翻拍和原版都有兩個女孩在樹林里強奸的場景。當你看到強奸犯以最殘忍的方式得到應有的懲罰(翻拍比原版影更殘酷),你會感到厭惡自己,為什麼你很高興見證折磨的另一個人。即使強奸犯成為受害者,足以讓你說看一次就夠了。
隔壁的女孩
隔壁的女孩
女孩隔壁是一個可怕的故事,講述一個在性,身體和精神上受盡折磨一個年輕的女孩,和另一部題為「美國犯罪」的電影比較接近,電影中的一些事情的確發生在一個可憐的年輕女孩身上,她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如果看到一個女孩被性侵犯,並看著孩子折磨另一個孩子這些足以讓你不想看第二次。
瘋子
瘋子
一個相對較新的恐怖電影(由伊利亞伍德扮演,在職業生涯巔峰表現),這是關於一個年輕人迷戀商店模特,他是一個連環殺手,有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整部電影,你只看到鏡子中的臉或有光澤的表面。在第一人稱視角目睹可怕的謀殺案使這部電影不可能不停的看。但是,那骯臟的感覺不想再看了。
潛伏
潛伏
這是部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傑克帶著妻子和兒子搬進一所老屋,不想兒子卻遭遇陷入昏迷,你會看到電影中有一個最敬散可怕的惡魔捕捉了其靈魂,更不用說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影子在跳舞。這部電影真的會嚇到你,你會三思再看。
孤堡驚情
孤堡驚情
這是部令人沮喪的電影,整部電影有種哥特般美麗。雖然有時候有點太哥特。片中出現的美麗的貝殼、倒擺的古董椅以及多彩的面具,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美麗的恐怖片」,影片一大特點就是用游戲的手法展現恐怖的氛圍。觀眾也逐漸陷入一種幾乎窒息的狀態,參與感十分強烈,而結局是如此瘋狂,你只需要試一次就夠了。
切除
切除
切除是一稿態個女孩痴迷於血液和手術的故事。有這么鍵稿源多的時刻(一些包含月經血),這將使你想立即關閉這個瘋狂的電影,但你仍會被吸引過來看看。你必須看到它,直到最後,因為這個怪胎少女更加變本加厲,「血浴、舔屍、斷頭、開胸」幻想與現實逐漸拉近,最後你永遠也不要再次看到這精神病醫生!
食人族大屠殺
食人族大屠殺
為什麼這么惡心的恐怖片被認為是部經典,電影詳細描述了一個攝制組前往亞馬遜,失蹤一年後,他們的電影膠片被發現並帶回了美國,而這部電影正是那捲膠片……。這部影片在許多國家被禁止,由於拍得太逼真,以至導演德奧達托因本片面臨法律起訴。即使導演說他希望他從來沒有拍過這部電影!如果你沒看過,那你是幸運的,因為那種血腥暴力畫面是絕對沒有過得。如果你出於好奇看了它,我敢打賭你不會再看一遍!
陰齒
陰齒
這是部黑色喜劇電影,對任何女人來看是快樂的。這部電影是基於一個女人陰道里竟然長了一排牙齒。這是每個女人至少一次都幻想過,但對於男人希望從沒遇到過。如果你是個男人,100%不想再看這部電影(噢)。如果你是一個女人,看到另一個女人有這種「混亂」,只需要目睹了一次恐怖就夠了。
趣味游戲
趣味游戲
該片翻拍自1997年原版的《趣味游戲》,由邁克爾·哈內克導演,講述了一家人在度假過程中,遇到兩個精神病患者年輕人,他們折磨和殺害整個家庭的故事。這部電影沒有使用大量的震撼暴力場面,而是將其殺人的序列作為殘酷的真實。
人皮客棧2
人皮客棧2
雖然這部電影比人皮客棧1更更有趣,但是非常可怕的(和想像的)殺人的場景使這部電影只是一個觀看,除非你真的很喜歡看著人像魚一樣沒有明顯的理由。第二部電影結合了兩種引人入勝的情節:被捕獲的婦女和男人誰付出一大筆錢殺死他們。結局部分太過突然,讓人禁不住懷疑,是不是拍到最後,資金用完了。
迷霧
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基於一個斯蒂芬·金的小說,迷霧是關於城鎮居民在雜貨店避難,在奇怪的霧後降落他們的城鎮,帶來可怕的「災難」。人們困在密閉空間、面臨危險時會有什麼反應。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可怕的反而不是怪物,而是人,這也是《迷霧》中真正精彩的部分。
塞爾維亞電影
塞爾維亞電影
影片講述色情演員同意製作一部電影,起初認為只不過是一些露骨生活場景的拍攝,但越來越多的殘酷暴力的場面設計卻讓米洛什料想不及,電影高潮是男主角乾的是自己的兒子,他兄弟乾的是他老婆。
關注桔黃色電影 微 信 公 眾 號 :(jusemovie),最新電影搶先看。
Ⅳ 呂克貝松說他一生只拍幾部電影
"一生只拍10部",不過只有說當導演,不包括編劇啥的.
最近上海電台還有他的訪談,LZ可以網上搜來看看.好像是楊讕的節目/有提到的.
作品年表:
2000《舞者/呂克貝松之光芒萬丈/Dancer, The》(法國)、《終極殺陣2之霹靂雷霆/Taxi 2》(法國)
1999《聖女貞德/Joan Of Arc》(法國)
1998《出租汽車/Taxi》(法國)
1997《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法國,美國)
1996《Kamikaze》
1994《職業殺手裡昂/這個殺手不太冷/Professional, The;leon》(法國,美國)
1993《Point of No Return》、《舐血狂花/Assassin, The》(美國)
1991《大西洋島/Alantis》(義大利,法國)
1990《墮落花:尼基塔/Femme Nikita, La》(法國,義大利)
1988《碧海藍天/Big Blue, The;Grand bleu, Le》(法國,義大利,美國)
1985《地鐵/Subway》(法國)
1983《最後的戰斗/Dernier combat, Le (法國)》
獲獎記錄:
1990年《尼吉塔》(Nikita)獲得第1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9項提名,榮獲一個獎項
1988年《碧海藍天》(The Big Blue)獲得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8項提名,並榮獲二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
1985年《地鐵》(Subway)榮獲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13項提名,並榮獲三個獎項(詳細資料)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碧海藍天 (1988) .... 導演
暴力13街區 (2004) .... 導演
綠芥刑警 (2001) .... 編劇
企業戰士 (2001) .... 編劇
第五元素 (1997) .... 導演
鬱金香芳芳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3 (2003) .... 編劇
光芒萬丈 (2000) .... 編劇
暗流2:天使啟示錄 (2004) .... 編劇
車神 (2003) .... 編劇
的士速遞2 (2000) .... 編劇
碧海情天 (1988) .... 導演
不歸路 (1993) .... 編劇
這個殺手不太冷 (1994) .... 導演
聖女貞德 (1999) .... 導演
的士速遞 (1998) .... 編劇
的士女王 (2004) .... 編劇
狼犬丹尼 (2005) .... 編劇
地下鐵 (1985) .... 導演
最後決戰 (1983) .... 導演
亞瑟 (2006) .... 導演
13區 (2004) .... 編劇
非常人販2 (2005) .... 編劇
女搶匪 (2006) .... 編劇
亞特蘭提斯 (1991) .... 導演
霹靂煞 (1991) .... 導演組
法國電影大師:呂克·貝松電影作品集
一提起法國導演,人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一個無比深沉、或者超級前衛的形象,似乎他們總是熱衷於表現人類精神危機之類的東西,充滿知識分子氣。在這種情況下,呂克·貝松就顯得十分另類。這個來自法國的導演,既可以拍出夢境般純凈的《碧海藍天》,也可拍出比好萊塢更好萊塢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揚言自己只拍十部電影就夠了。對於電影,他沒有太多的豪言狀語。他說他自己拍片,只是為了某個坐在戲院角落裡的少年,「只要這小孩喜歡我的電影就夠了!」
實際上呂克·貝松的作品已經遠遠超過十部,最新的《非常人販2》已經在北美票房榜上打拚了。
5K名為《呂克·貝松眼中的電影》作品集,收錄了其截至2005年最新《狼犬丹尼》一共21部電影,21D5。所有作品均精心挑選最佳D5配置,其中不乏獨家。
以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 /The Last Combat (1983)——24歲的呂克貝松初出茅廬的異類之作,影片沒有任何大腕,也無任何對白,完全不含任何商業因素,卻一舉拿下瑞士阿沃基影展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也開啟了呂克·貝松國際大導演的大門。一區版,由於本片沒有對白,所以也沒有任何字幕。可變型寬熒幕,畫質修復的非常不錯。本片是黑白片。
地下鐵Subway (1985)——此片是呂克·貝松初次結合大卡司,邀請身價不斐的大明星有伊莎貝艾珍妮,克里斯多夫藍伯,尚雨格安哥拉等來演出。此片有連環漫畫式風格,對話簡扼,通俗的警匪片卻帶著巴洛克式的色調。此片的出發點是邊緣人克里斯多夫藍伯對伊莎貝艾珍妮的迷戀。這是一部擁有繽紛原色的電影(藍,紅)。解剖現代文明底下的地鐵。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此片贏得法國凱薩獎最佳男主角。這張D5的配置也可謂獨到,法2+正宗六區國配+三區中文字幕,法2畫面是可變的,畫質不錯,六區國配似乎還是頭一次加到9區節目中來。
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The Big Blue(1988)——這部片子太有名了,所以偶就不多介紹了。日2版。
霹靂煞/尼基塔Nikita(1990)——此片是呂克·貝松從一個特務殺手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爪。濃厚的商業色彩讓好萊塢相中而將此片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由布麗姬方達詮釋片中的女殺手。此片也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是部黑色調的動作片。此片也是呂克·貝松電影風格朝著好萊塢商業領域轉變的關鍵之作。日2版+六區國語+六區中文字幕+三區中文字幕,這個配置對於D5來說比較豪華了。另外說明一下,六區的中文字幕實際上跟國語翻譯一樣。日2的畫面也是原版中的佼佼者。
亞特蘭提斯Atlantis(1991)——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此片與10年之後出現的《深藍Deep Blue》有異曲同工之妙。日2版+自製中文字幕,日2可變畫面畫質很不錯。本片只在影片開頭有一段簡單的英語獨白,所以自製字幕沒有任何問題,本片精妙之一,就是幾乎沒有任何對白,全憑觀眾想像力任意發揮,去領略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影片拍攝精美異常,值得好好欣賞。
殺手萊昂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本部影片是呂克·貝松的顛峰之作,也是呂克·貝松的第一部美國電影。從此呂克·貝松憑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見解,在大師雲集的好萊塢殺出了一席之地。並且,本片也被譽為《尼基塔》的姊妹篇,前後兩部影片講述了男女殺手的復雜世界。一區特別版(畫面水準跟超碼版大致一樣)+六區版國配+電視版國配+六區DVD字幕+享譽江湖的全美版中文字幕,此片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任何確鑿的消息能證明三區有發售DVD,以前的字幕都是全美那版仿三區字幕,集成六區字幕的,5K是第一家。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7)——呂克·貝松真正好萊塢商業化的第一部大作,以好萊塢流行的科幻為題材,加上布盧斯·威利的加盟,成為真正的賣座大片。一區特別版+三區全套字幕+六區國配,江湖傳聞此特別版的畫面要優於之前發布的超碼版。
出租汽車Taxi( 1998)——呂克·貝松經典的幽默片之一,也很出名了,不再介紹。法2TF1+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聖女貞德 the Messenger(1999)——個人認為呂克·貝松比較爛的一部片之一,宗教題材看來不適合這位天才導演,而且,女主角神經兮兮的表演著實讓人有點透不過氣來。不過,片子隨爛,配置可不差。日2超碼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出租汽車2Taxi2( 2000)——98年經典搞笑片的續集,Taxi三部曲大概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本集同樣是TF1素材,法2TF1版+三區中文字幕。
無聲的舞者Dancer, The( 2000) ——2000年是呂克·貝松的多產年。人們不會忘記在2000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那部由馮特里爾導演的震撼了評審團和無數觀眾的丹麥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冰島女歌手比約克把這位「黑暗中的舞者」演繹得入木三分。她讓我們知道語言是可以看見的。影片《無聲的舞者》同樣是一部描寫舞蹈語言的影片,但在呂克.貝松這樣一個前衛、叛逆並不斷向自己挑戰的導演手中,它就附加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東西。
本節目5K為獨家配置,市面以前並不見其他版本面世。5K此片獨家法2版+自製優質字幕(無三區),首次面世的法2素材非常值得稱道。
龍之吻Kiss of the Dragon(2000)——本片呂克貝松其實是編劇+製片,不過,將這部影片放到呂克·貝松的作品集里還是非常合適的。這是呂克·貝松第一次功夫片的嘗試,而且也是第一次與中國演員合作,龍之吻盡管不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但是,這也是李連傑邁進好萊塢的重要一步。呂克·貝松就盛贊李連傑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員。一區版+三區中文字幕。
綠芥刑警Wasabi(2001)——在嘗試跟中國演員合作之後,呂克·貝松似乎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首次與日本知名女星廣末梁子合作出品了這部影片,不過,這部片子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好評,大多數影評人都批評呂克·貝松敷衍了事。韓三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配。
非常人販The Transporter(2002)——同樣呂克貝松只是擔任了本片的監制,導演是香港功夫片領軍人物之一的元奎Corey Yuen,更有靠拍攝三級影片走紅的舒淇Shu Qi加盟。一區版+三區全套字幕+國語。
出租汽車3Taxi3( 2003)——在前兩集的《的士速逮》系列電影中,我們領略了法國人獨特的法式幽默和搞笑能力。既有的士飆車的速度刺激,搞笑司機的睿智,又有對法國馬賽警察嘲諷的噱頭。第三集用回第二集的原班製作精英,選擇寒冷的季節,把場景搬上冷峻陡峭的阿爾卑斯山,冰天雪地的場面壯觀浩瀚,動作難度更大更刺激,極盡速度的雪山飆車精彩紛呈,加上頗有新意的幽默感,大大提升了電影觀賞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華人女星白靈也參與了演出。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日2版的優勢是帶有滿檔DTS,不過對於D5節目似乎沒有什麼價值。
鬱金香芳芳Fanfan la tulipe (2003) ——這個電影使人想到大仲馬的小說,故事曲折離奇,充滿傳奇色彩,俏皮幽默,但過目即忘。影片編劇是呂克·貝松。法2+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國語。
車神Michel Vaillant(2003)——本片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項目之一,是中影集團重點引進的法國大片。除了酷,沒啥別的感覺了,看來呂克·貝松對汽車似乎也情由獨鍾啊,跟汽車相關的影片,算一算也至少有4部了。採用畫質最佳的法2版+三區中文字幕+六區公映版國語。市面帶國語的D9都不多,5K的D5倒是帶上了這條國配。
暗流2:末日天使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2004)——呂克·貝松與讓·雷諾再度聯手!融合《七宗罪》的驚悚,以及《印第安納·瓊斯》的冒險動作,刷新觀眾視野!2003年,影片《暗流》曾經以中國第一部進口分帳法國大片的身份被引進國內發行。由於該片是美國投資、法國班底拍攝的好萊塢式偵探懸疑片,因此融合了法國電影細膩優雅、善於營造氣氛的特色,以及好萊塢電影所擅長製作的宏大逼真的動作場面,讓觀眾獲得視聽和心理上的雙重滿足。《暗流》在世界各地公映後好評如潮,創造高額票房收入,更榮獲2001年法國電影最高獎--愷撒獎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音樂及最佳音響五項提名。在如此成功的背景下,續集《暗流2:末日天使》的推出自然不足為奇了。這是大名鼎鼎的呂克·貝松與著名影星讓·雷諾的再度攜手合作,共同再創法國動作片的奇跡。該片延續了《暗流1》中的驚悚風格,監制兼編劇呂克·貝松的劇本向觀眾們提供了更多令人不解的神秘感,而情節的錯綜復雜性,也比上一集更加豐富,是一個真實社會案件與神秘宗教的混合體。
5K本D5使用了日2素材,日2版+三區中文字幕,這片日版的畫質簡直好到驚人。
的士速遞(美國版)TAXI(2004)——本片是1998年法國賣座電影《的士速遞》(英文同名)的翻拍片,當時那部電影是由傑萊德·皮爾斯導演,呂克·貝松編劇和監制的。影片在上映後獲得大獲成功,不僅創造了國內票房記錄,還順勢進去美國,在世界范圍內造成轟動。 日2dts加長版+三區中文字幕,有泰語音軌。
暴力街區Banlieue 13(2005)——呂克·貝松編劇,三區版。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狼犬丹尼》由歐美雙方斥資4500萬美元合拍而成,是法國名導呂克·貝松(Luc Besson)繼《終極殺陣》(taxi)、《赤色追緝令》等片之後,又一部身兼製片與編劇的力作,影片由《美麗新世界》和《玩命快遞》的助理導演路易·萊特瑞爾(Louis Leterrier)執導,由享有「中華第一武指」美稱的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片中更是明星濟濟,包括中國功夫皇帝李連傑,黑人影帝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主演《大敵當前》的鮑勃·霍金斯(Bob Hoskins)。 5K本節目使用三區版素材製作而成,帶國粵語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