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節很簡單,一位媽媽為了改變現狀開始學習英語的過程。簡單的生活場景卻蘊含著讓人深思的生活哲理。一位媽媽因為不會英語,受到嘲笑,遇到一系列尷尬,她在那個年紀的時候,她卻有勇氣去改變現狀,努力的去學習英語,而不是安於現狀,這份勇氣對於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說是何等的難得。
這位母親應該算是家庭主婦那一種,為自己家庭默默奉獻著一切。可是換來的是什麼呢?尤其是她的女兒,對她那個英語不好的母親的嘲笑,對於母親的埋怨,讓一個全心全意為家庭而奉獻的母親是如何的傷心。電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在鏡中我們看見我們辛勞的母親,和那個愛埋怨的我們。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們的母親有多麼的難受?我們對得起那個愛著我們、並願意我們付出一切的母親嗎?
我覺得這位母親最偉大之處在於對愛情、家庭的理解,並為此而做出的努力。「夫妻之間相處,要理解彼此的感受,相互扶持。當對方不能了解對方的感覺時,是否意味著婚姻的結束。不是的,你必須自己幫助自己,重拾曾經失去的美好."這也許能夠當今人們之間的一些婚姻問題有點啟示吧。她與安娜卡列寧娜是兩個不同女性形象的代表。安娜卡列寧娜在問題的婚姻中去追尋新的愛情,生活最終也拋棄了她。而Shashi面對可能法國帥哥的追求,她無動於衷,她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尊重,是她最渴望的。她既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妻子。而我們可能是一個孩子,也可能是一位丈夫,請對與我們所愛的人給予一份尊重。
㈡ 《印式英語》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印式英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hj8I6OBjQ-x_-kOWCUVVw
㈢ 電影《印氏英語》英語讀後感
印式英語(2012)English Vinglish
大概是在十多年前偶然參加了一個天南海北的商務飯局,席間有一位年近六十的台灣人。當時圍桌共飲的有海內外各地人士,且都是三三兩兩,只這位台灣老闆是孤家寡人。酒過三巡人便起了興,漸漸少了彬彬有禮的客套,多了些酒桌文化的熱情張揚,加之地域各異,便多少有了點爭強好勝的念頭。幾個回合各有勝場,唯獨在這位台灣老闆面前討不了好去。老闆裡面粗人多,情急之下各種南腔北調紛紛出籠,加上幾位海外人士的鳥語助陣,場面煞是好看。
不料此台商渾然不吝,對廣東人說著生猛的粵語,轉頭就用浙江土話和浙江人調侃,這邊接幾句順溜京片兒,那廂就用英語和德語告訴兩國的大鬍子稍安勿躁一個一個來。語言閃切零死角,雅俗圓融無摺痕。不多時眾人便次第敗下陣來,而此老悠然有待發之餘勁。用現在的話說,那應該就是把一干商界油子秒殺的只剩渣了。
我對能人異士向來好奇,此君功力更令我心生敬仰,便有意攀談。老人家大概心情不錯,又看我年幼稚氣,便和我聊了起來。本來相談甚歡,只到我由衷贊其語言功力深厚之時,他卻突然靜了一下,然後微微嘆了口氣,說自己沒什麼語言天分,現在能到如此境界。只不過是以前出來做生意,因為語言不好,被人屢次輕視譏笑,心傷甚重,遂矢志必雪此恨。我說那您這可是惡因福果了,他搖搖頭說別人可能這么看,不過對我這只是一塊不想揭起的傷疤。你還小,不懂。
沒過多久我就懂了,那時我來到了一個大家庭,領導是湖南人,手底下湖南人居多,其中另有兩個南方某省人經常在眾人面前用家鄉話高談闊論,搞的大家面面相覷甚是無趣。終於有一次領導爆發了,斥道咱們人南北加起來有7個省市,只有你倆不懂什麼叫尊重。
我的領導不知道怎麼用電影去表現人對這種尊重的需要,但是印式英語顯然在這方面是很成功的。
從客觀角度來看,莎希的生活是足以令人滿意的,有著體面的生活,美滿的家庭,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標準的有閑有錢。她像是生活在一方塵世的凈土,遠離了現實的殘酷,帶帶孩子,做做家務,賣賣甜點,甚至生活的繁瑣都能成為她內心甜蜜的源泉。
如果她能下定決心做到那一點點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委曲求全。
可惜她不能,不是因為她自身有著多麼好強的心性,而是作為一個有著健全心靈的正常人,她難以在他人嘲笑自己的時候坦然面對,尤其是這種嘲笑來自於自己最為親近的人。她努力嘗試過去忽略這些小事帶給她的不良感受,可是這些傷害終究還是在心裡紮根,並隨著親人不以為意的負面灌溉而生出散亂而尖利的刺來,時不時的讓她迷失和疼痛。她渾然不知自己怎麼會置身如此境地,丈夫的漠然,女兒的輕蔑,似乎他們完全意識不到他們的言行正在怎樣的銷蝕和戕害著她善良單純的心靈。他們對於自己給她帶來的痛苦毫不在意,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斷地要求和打擊,告訴她你不行,你不需要,你這樣就可以了,他們似乎都忘記了她還有一顆渴望欣賞和尊重的心,並且這顆心還在驅動她為此而不斷的努力著。
女主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因為捨不得孩子而掉淚,女兒帶著不解和好笑的表情說難道所有的告別都應該落淚么?女主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的擦去了自己的眼淚。女兒的思想已經和擁抱異性的丈夫的一樣洋派,他們已經不屑去懂得古典的深沉情感,也不具備去欣賞古典的審美能力,而古典卻默默的以自傷的方式去包容他們快餐式的淺薄,並甘願為之放棄基本的理解訴求。而對家庭的愛和珍惜混合了屢次打擊下產生的自卑,也會讓這個善良的女人無言以對。
惡劣的環境讓這根刺不斷生長,健康的環境也會讓拔刺的念頭化為切實的行動。她猶豫著報了英語的速成班,本意只是想不再因為語言問題的困境,沒想到最終卻走上了一條開闊美好的升華之路,實現了對人、愛還有家庭的完整認知,做出了心智合一的堅定選擇,並且由此完成了對人生境界的順利登攀。
在最後的致辭里,她依舊有些結巴,但是她的丈夫和兒都已經清楚的感受到了她的脫胎換骨,雖然她的笑容依然溫柔含蓄,她的言行仍然友善得體,可是她最後按住丈夫的手後慢慢站起來時所散發出的勇氣和對自己心聲的表達已經足以說明一切。她成就了一個集對生活思慮之大成後更加動人的自己,她沒有激烈的指摘和對抗,只是有感而發後嫣然一笑,卻讓曾經傷害過她的親人由衷的開始了對自己深刻的反思。
重塑自身後的愛與寬容,如春風化雨,無可阻擋。
只有平等,才能看見。
這是我很喜歡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劇情、主題和表現。前不久我表達了對某神道影片及其觀眾的輕視,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疑問,說那你說說好的電影是什麼。我想印式英語就很適合拿來當一個例子,雖然這部作品還遠遠達不到大師的水準,但是和依靠細節支撐,喜歡取奇用險的旁門左道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在印式英語這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其結構上的嚴密和完整,看到其敘事的平衡,看到連續不斷的戲點(專業的應該知道找出和編排戲點的難度,而這部劇戲點簡直到處都是)是如何自然的積累直至最後的爆發,看到它怎麼做到一段情節的結束同時又是下一段情節的開始,看到什麼叫環環相扣卻又清晰有序。看到它怎麼通過事件去刻畫人物而不是依靠台詞的堆砌,同樣又能看到台詞是怎麼樣的恰到好處順勢點睛。看到它如何使你在故事中獲得會心的感受和樂趣,而在需要釋放和抒情的時候就到了氣口,看到它如何在抒情時繼續推進劇情(雖然這點做的並不是很有力),看到它如何不急不緩卻又在著力點上的舉重若輕,看到它所有的細節設置是如何若無其事的都起到了作用並且悄無聲息的錦上添花,但是又絕對不會因為細節而引發感受的偏移、影響主線的突出。看到它如何實現了天衣無縫的表裡互襯(對人渴望尊重的明線下涵蓋著的對人生、女權、愛、友情、家庭、責任、理解還有一點小政治幽默等分暗線的含蓄表達)。看到它怎麼從容的實現了女主心境變幻掙扎乃至回歸的暗示。看到它如何不動聲色的就實現了人性正負面的矛盾對抗,看到它如何把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深刻的輕視和刺傷不事誇張的放大並以此從容而有力的實現了從社會角度的切入。看到它怎麼做到哀而不傷,喜而不烈的高超節制,看到它怎麼給生活畫了一副筆法簡單卻意蘊悠長的肖像。看到它怎麼把好的東西拍的你一時看不出好來,就好像捧給你的不是炫目的玫瑰,而是玫瑰的香。
它絕不刺激你,只是觸動你,在給你思考空間的同時也給你打下了堅實的思考基礎。
好的東西,到底了,就是歸真,如春風拂面,給你的不是熾烈,而是舒暢。是淡淡暖暖的觸動你,讓你感受到它的氣息,卻不會說,它就是這個樣子。
就上所說舉幾個例子(上面說過的女主臨別落淚那一場就不說了,這一場戲其實在敘事上的意義是不大的,它的作用就是形成女主和其反抗體的象徵性對比)。
比如教師失戀的一場戲,讓女主有機會表達了人和人之間平等對待從而互相理解的看法(我們看他不正常,但是他看我們也不正常,可是我們對於痛苦的感受是正常的)。而這場戲又和後面非洲哥們兒的坦誠自述有著一定的啟下作用。
再看法國佬自製點心相送的戲,女主反應激烈的回應後掉頭就走,被法國佬叫回,指其走反了方向。這場戲如果只是為了讓女主接受法國佬的點心和好意,則完全可以換種方式去做,甚至在敘事上看來也是不必要的。那麼不難看出這場戲的意義所在,就在於凸顯了女主當時的心境其實還未平和(還在上升的過程中掙扎),而走向家庭的道路卻又和實際方向是反的(暗示其對家庭的選擇其實是放棄了當時自己的選擇,是違背個人意志的,這一點又和其掙扎的狀態相呼應),通過這個掉頭,打斷了女主的激烈,使得她恢復了平靜,同時也引導她走上了正確的道路(既回歸了家庭,也走對了自己的方向)。
還有女主在上課的路途上有多次的鏡頭表現,但是中途有一次,女主在紗麗外套了一件西裝,這種暗示手法是很明顯的,看看女主當時的心情環境背景不難分析,就不多說了(後來女主又依然穿著民族服裝)。
巴基斯坦哥們兒對中國女學員的猛烈追求及其細節,很有意思(還有這哥們兒就英語發表的對美國的簡短吐槽)。
過海關時大概是一美籍工作人員問她不懂英語幹嘛還要到美國來,而另一印度籍員工則一句話解圍(很生活化的一出對話,但是又側面應和了人與人應相互理解的主題)。
單詞may的應用,從課堂到下課後的那場戲(細節是怎樣對主題和人物內心變化起推動作用的)。
從頭到尾的主線線索:語言,和人與人之間應平等相待的主題的暗面應和(語言其實是一種溝通和理解的橋梁,學員班的學生和女主家庭最後的統一都是因為語言而實現的,而人們應該努力去尋找和搭建這座橋梁,而不是不顧對方、自說自話)。
最後忍不住習慣性的說幾句似乎不關乎電影的問題。
這些年來,韓國和印度的電影質量實現了怎樣的飛躍,相信至少關心亞洲電影的人都有所了解。如果說西方始終是高舉戰略性的普世價值旗幟,那麼印度現在已經在社會意義路線上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韓國的片子工於敘事、煽情和獵奇的混合,還真談不上多大氣度)。從愛的死後報告、三個傻瓜、我的神啊到現在這部印式英語,可以看出其對社會性問題表達的日益精進。而反觀國產電影,我們的電影人可以說基本已經喪失了切入社會的能力和奉獻社會的熱忱(2012年也就搜索在這方面努了一把力),拋開那些拍低俗恐怖片喜劇片的逐利現象,剩下的大多數還在熱衷於宏大敘事、深重意義,而小部分則是一個勁兒的想要去表達自我,夾帶私貨。總之是都想給觀眾上政治課。說實話,三個傻瓜這種電影不能拍么?印式英語這種不能拍么?我想應該不是,而是國內的電影人壓根就放棄了自己的生活積累,也嚴重缺乏從社會現象中看到重大問題的眼光,更沒有幾個人具備將其表現出來的能力。說難聽點就是志大才疏,想名利雙收,卻不肯真下苦功。不是沒有那個技術,而是壓根就不具備那種格局和眼界,狹隘的心胸導致了滿屏幕的螺螄殼里做道場,所以電影院里基本就是恐怖片裝神弄鬼、惡搞片裝瘋賣傻、文藝片裝模作樣,古裝片裝腔作勢。根本看不見虎嘯龍吟、萬馬奔騰的開闊氣象,甚至多數連基本功都不過關,影片里的漏洞比刷碗的鋼絲球還多。動不動還把責任推給廣電,用廣電來給自己開免責聲明,連點道義承擔都沒有,這真是很讓人看不上的行為。一個個天最大你老二的,什麼時候你們也拍出一部類似三個傻瓜、印式英語這樣的電影,看看廣電會不會對你嚴防死守?
只怕你們這些滿腦子想輸出價值觀的政治哲人王電影人壓根就沒往這方面想過,只會拿廣電來墊背。
想想真枉觀眾給你們捧這么多場,廣電保護了你們這么多年。
作者:白胖餃子
原文地址:i.mtime.com/2543468/blog/7535341/
轉文地址:
movie.mtime.com/173994/reviews/7535341.html
㈣ 推薦幾部這幾年的印度電影,微劇透
我看印度電影是始於一部《阿育王》,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差,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後來又看了一部《寶萊塢生死戀》,裡面有一段台詞印象挺深:
男:你都什麼時候想我?
女:我吃飯時候想你,睡覺時候想你,無時不刻不在想你。那你什麼時候會想我?
男:我只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回想你。
女非常失望,男:就是我呼吸的時候。
我當時挺震撼——發誓一定要把這句話寫進我的情書里,特別期待看著我心儀的女孩被這句話打動後流淚依偎進我懷中!
這兩部片子都是同一個男主角,後來才知道這哥們是印度國寶級的男演員,沙魯克汗。
不過坦白講,對他的外形和演技,我不太能欣賞起來。不過這個觀點跟本推薦沒有什麼關聯。
最近又看了他的一部電影,《新年快樂2014》,挺熱鬧挺好玩,歌舞昇平,劇情也簡單,透著很傻很天真的勁頭,目的就是娛樂,我看完後挺懷念我國的早幾年的賀歲片。
想起來總結一下我這幾年看過的印度電影里不錯的作品。
1,《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很紅了,也不需要我來推薦。反正我看完了這片子後的感慨——這他媽說的真不是中國的事?換一批國產演員劇情都不用改。
2, 《三傻大鬧寶萊塢》,也很紅了,不需要我來推薦。這片子唯一的敗筆就是不倫不類的中文名字。我最痛恨兩類翻譯名字,一類是劇透式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都算是這一種,原名字里沒有引導劇情的信息量,翻譯的時候把主幹都給翻譯出來了;一類就是八竿子打不著,除三傻外大鬧寶萊塢這種完全不知道怎麼聯想起來,港台翻譯的魔鬼XXX都算這一類,好在這幾年已經少見這么莫名其妙的翻譯了。
3,《Oh My God》或《我的神啊》,有趣又有深度,對宗教的反思伴隨著各種笑料一一抖出。一個偏執的老頭將神、各類宗教所有的神告上法庭,由此展開的矛盾沖突——可見印度編導的狂放想像力。雖然有點拉偏架——演宗教領袖的演員個個體態滑稽智商偏低丑態百出,但還是比較圓滿的把矛盾和諷刺呈現出來。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扮演神的演員,簡直就是凱奇的亞洲英俊版。另外一個點,我看印度電影的時候總是會很奇怪的聯想,如果是這個故事放在國內會怎樣?答案是:會被宗教管理局叫停被嚴重批評?會被叫停?會十八易其稿?會修改五年?會被犬決?會被詛咒致死?好想知道呀!因為這一點,我推薦本片。
4, 《PK》或《外星醉漢PK地球神》,印度是個那麼尊重宗教或依賴宗教的國家,居然會有接二連三的片子來思考甚至是反諷宗教。這部片子直接霸道地拉來外星人,似乎是想通過更高等的文明質疑神存在的合理性,讓矛盾更加對立,也更戲劇化。但其實討論或爭論的程度並沒有脫離《我的神》的范圍或高於該片,我個人比較感覺有趣的是,居然加上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梗,雖然只是淺嘗輒止,不過也讓我覺著該編導真是努力上天入地國計民生都放在這個大勺里。熱鬧、好看,但野心太大,有點沒照顧全面。可即使就當個純娛樂片看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我推薦。
5,《女王》,我看印度電影其實有個標准,就是女主角一定要漂亮。所以看這片子的頭半段,我有點提不起興致來。但後半段離家出走,又把我興趣拉起來。女孩受了情傷,一路向西尋找自我,這種題材其實有點爛大街,最近的《心花路放》也是這一路。但其中不同的是,這是個印度姑娘,穿著「萬千人我一眼就可以看見你的」那種印度民族服裝遊走在歐洲,還是讓我頗期待會有什麼樣的矛盾沖突的。結局自然在情理之中,和所有的旅行一樣,最後總要回家,回到現實世界裡,但是一路的風景卻會永遠的打動觀眾,這一路的成長會改變的我們。這才是在路上的意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不是為了和景點門口的牌子合影。為了這一點,我推薦本片。
6,《印式英語》,光聽這個名字我就特別強烈地想看了——實在是工作中被印式英語折磨的太慘了。結果看下來發現這居然是個鼓勵女性獨立的片子。又是一部女性獨立的片子!在我的認知世界裡,印度的宗教盛行程度基本世界第一,女性地位呢,基本世界也是第一,當然是另一個反向。可是印度的電影里,居然接二連三出現這種對這種問題的反思,讓我覺著還是挺了不起的。就好像我看《親愛的》,可能真的是沒解決什麼問題,但是勇敢地暴露問題同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過在《印式英語》這部電影里,不光暴露問題還是提供了方向——讓印度女人站起來,擁有自學自理的能力是關鍵,擁有相信自己的心態是關鍵。文化沖突的梗永遠都好笑,由弱到強到反擊,永遠都讓人振奮。不過……即便電影里說的再好,我,我,我,我也不能接受「印度人英語也可以說到別人能聽懂」這個設定!為了這一點,我推薦本片。
7,《功夫小蠅》,科幻片也未見得需要多麼偉大的技術,創意可以彌補。三哥開掛這事基本中國網民都喜聞樂見。我幾個朋友看《幻影車神3》看得欲仙欲死,完全是當吐糟片來看的。可所謂「開掛」應該是就說三哥們狂放的想像力和蹩腳的技術沒有同步的結果。但這個片子里,雖然是科幻片,需要CG的鏡頭卻不是很多,編導非常聰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根上解決——人於蒼蠅之間的斗爭!做一隻栩栩如生的個哥斯拉是有多麻煩,做一隻栩栩如生的蒼蠅呢——若是讓蒼蠅毫發畢現,當然同樣也是了不起的,可是絕大多數時間,進入戰斗狀態的蒼蠅只是一個黑點一條黑線!了不起的編導!功夫小蠅這片子,其實應該和金剛、哥斯拉一樣算進人類勇斗怪獸篇章,不過因為怪獸的體型,合理的避開了CG,而觀眾也不必全心全意莫待遇金剛巨口那種特技的感官震撼,回歸到故事本身,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到我媳婦只要聽到這幾個字就會無法抑制地哈哈大笑。為了這一點,我推薦本片。
8,《巴菲先生》,只要能忍受頭十分鍾卓別林似的開局(這一段編導是卓老師的鐵粉嗎?),後面真是一段了不起的愛情故事。闡述愛情是件非常吃力的事,雖然每年在這條路上前仆後繼的作品不計其數,雖然已經有無數珠玉在前,但是想要表達出一段真摯動人的愛情來,依舊是非常難的事。生死離別容易,平淡是真太難。韓劇里常有兩個只能活一個,這種一錐定音的情節,容易催生出極端的腎上腺素分泌,造成這種效果。可是要想描述涓滴細流相濡以沫的感情,脫離了生死極端的環境便容易進入另一個惡性窠臼——比慘。人性之光在悲慘的命運襯托下大放異彩,也是一類。但是我們已經看過太多的影視作品,愛情更像是一個符號化的商品,有人偏愛你死我活壯烈絢爛版本的,有人偏愛與子同袍式的比慘版本的,這一個呢,是「不管你怎麼樣,我都要努力開心過好這一生」版本的。為了這一點,我推薦本片。
9, 《金奈快車》,其實比前面的,說不上特別好。依舊是沙魯克汗和一個漂亮的、大眼睛的、我依舊分不出來誰是誰的女明星主演的。搞笑,熱鬧,俗套,真沒有多好。但只有一段,兩個人假結婚上山宣誓,一瞬間女孩被打動,眉目皆是含情。我一直記著,女孩大眼睛裡的表情,好看是一方面,另一方是是我恍惚覺著解釋這種突如其來的愛慕的場景很多,但是解釋到讓人信服的並不多。這一幕,我信服了。女人果真是感性的動物,她在此時此刻愛上這個男人,合情合理,我感同身受。就為了那一段情節,我推薦。
10, 《人生不再重來》又一個類似在路上的感覺的片子,熱鬧,好看,養眼,有著強大的講道理系統。幾個印度闊少爺——片中可能想說的是印度年輕人,但相信我,就跟《小時代》說的不是當年中國年輕人一樣,他們也絕不會是印度普通年輕人——個個有自己人生的難題。如何尋找自我,如何突破自我。片子很好看,可是不接地氣(要求印度片接中國人的地氣,這可不是一般神經病能有的評價),片子很好看,內容立意也都算了不起,看了樂呵也就算了,如果受了些觸動,往下多想兩步,就很容易進入韓寒的那句話「聽多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還是很了不起,聽說印度人民也很貧窮,吃不飽飯的一大堆,但即便如此,認真的思考「我是誰」依舊令人尊重。為了這一點,我推薦本片。
我這幾年拉拉雜雜看了也有二三四十部印度電影,感謝深影論壇堅持不懈,這些印度電影里,對我而言精品率不是特別高——高低是相對韓國電影而言的——但讓我眼前一亮的電影卻遠高於韓國電影。
所以給大家推薦幾部。
也給深影論壇打個廣告——字幕組百花齊放的年代,它默默地做印度字幕;現在萬馬齊喑的時代,它還在堅持。
㈤ 求印式英語百度雲
《印式英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xuTTfp74gdLJ4FQa7Knjg
《印式英語》是由GauriShinde執導,Sridevi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印度一個不懂英語的普通家庭主婦,在她的家人和整個社會面前體會到嚴重的危機感的故事。
㈥ 求《印式英語》高清資源
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8xQbvKBej8SITcO9u83Ww
㈦ 電影《印式英語》 結尾的婚禮上 法國男人對莎希說的是法語嗎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呢
Quoiqu'il arrive, ta rencontre sera toujours spéciale dans ma vie... toujours"
無論如何,你的出現在我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永遠。
㈧ 《救救菜英文》你知道是哪部電影嗎台灣這么翻譯是否真的接地氣
有一部叫做《English vinglish》的印度電影被台灣翻譯成《救救菜英文》。相信大家在看到他們接地氣的翻譯時,一定會覺得特別搞笑,同時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印式英語》。將這兩個名字進行對比,明顯感覺台灣的翻譯落後一大截兒。
在翻譯任何作品時需要首先了解劇情的梗概,同時再結合當地的語言環境,這樣才能夠引進作品。大家覺得這個名字可能是在內涵他人,雖然前期的家庭生活讓大家看得非常憋屈,覺得一定要將她拯救出來。但是只有學會自救,這樣才能夠跳出以前的生活環境。小編覺得台灣的這個翻譯並不出色,但是可能憑借著名字吸引無數觀眾的關注。
㈨ 《印式英語》觀後感
莎希是一個熱愛做甜點的家庭婦女,可是她的丈夫希望只為自己做甜點,有時候還會調侃她這唯一的愛好。莎希的女兒因為莎希的英語不好,經常無意識地嘲笑她,也特別不願意讓她去參加家長會,覺得她會使得自己難堪。莎希因此覺得很沮喪。
偶然的機會,莎希被自己姐姐邀請去紐約幫忙操辦女兒的婚禮。莎希特別害怕一個人出門去面對這陌生的一切。但是在丈夫的鼓勵下,她還是收拾行李踏上了旅途。初到紐約,因為語言障礙,她連點餐都不太會,甚至被店員責備浪費了別人的時間。她越發沮喪,此時,她看到了一個英語培訓班,只需四周就能學成。於是她拿上自己帶的400美元,摸索著終於找到了那個培訓班。在培訓班裡,她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有西班牙的保姆,中國的理發師,印度的工程師,巴基斯坦的司機還有法國的廚師,他們都希望通過學習英語來讓自己更好地融入這個城市。在四周的學習過程中,她和同學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也勇敢發問,還用廚藝贏得了大家的贊賞。
婚禮快要舉行時,她的家人來到了美國,她瞞著家人繼續去上課, 導致兒子受傷,莎希特別愧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母親的職責。於是決定放棄課程,回歸家庭。但是侄女還是為她爭取機會,同學也用給她打電話的方式,鼓勵她繼續上課。
考試那天,因為婚禮禮品拉杜球被打翻,她需要重做,錯過了考試,侄女邀請了她的所有同學和老師。在說祝酒詞時,莎希用英語說出了內心對婚姻真摯的感想,讓在場的各位都很驚訝。這也讓她贏得了家人的尊重。
看這部電影時,還是感覺到了陌生人的善意,當莎希一個人忐忑地坐上飛機,想喝水不知道該怎麼辦時,身邊的男士幫他按鈴,和服務員溝通。莎希一個人無聊,又不想看英文電影,那位好心人就自己翻譯,還配了動作。最後告別的時候,好心人說:「頭一次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次經歷都很特別,所以好好享受吧。」很溫暖。
語言還是很重要,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外語,就能更直接地明白別人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看著莎希和法國廚師有時候對著彼此各說各話,滿腹語言卻無處說起的無奈感鋪滿屏幕。
對於莎希來說,家和拉杜球就是自己的舒適區,踏出去就會讓自己感到不安,所以莎希不想一個人去美國,甚至覺得自己永遠說不好英語。但是令人欽佩的是,莎希還是做到了。自己打電話問報名英語培訓班的事情,還一個人出門去找培訓班在哪裡。路程很短,但是對於莎希來說卻跨出了很大的一步。最後祝酒詞,莎希的丈夫想站起來解釋自己的妻子英語不好時,莎希勇敢地站了起來,用不流利的英語進行演講,這完成了一個很大的跨越。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在社會中獲得成就感和認可, 這也是為什麼要去學校上課,接受教育的原因。當莎希的丈夫覺得莎希做甜點沒有什麼大不了,莎希也覺得自我價值感很低時,老師對她的評價卻是企業家。這是外界對於她的認可,這也讓她重獲信心。人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有時候會高看,有時候會看低自己,只有在和外界的接觸中才能不斷調整,把這個認識調整到適合的程度。
其中,我還看到了家庭婦女所處身份的尷尬,她們雖然需要做繁重的工作,但是卻不被認可。就像莎希所說的那樣,社會認為男人做菜是藝術,女人做菜是責任。她們的生活只是家庭,丈夫和子女就是她們的世界,一旦和他們有不開心的事情,自己的世界就烏雲密布。女兒用莎希英語不好的弱點諷刺莎希,莎希很受傷,她說,孩子本應是天真無邪的,父母為孩子創造了一切條件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但是孩子卻不尊重父母的感受。小時候,我經常說媽媽胖,其實並沒有惡意,只是覺得好玩而已,我在想這個是不是也給媽媽帶來了傷害。
祝酒詞中,莎希說婚姻中兩個人應該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幫助。當雙方不顧及對方感受時,就要自助。家人永遠不會武斷評判,貶低你,讓你覺得一無是處,拿著你的弱點嘲笑你,家是唯一一個讓你找到愛和尊重的地方。其實莎希說的是她希望的情況,也是一個幸福家庭的標准。
她和法國廚師說,如果你不喜歡自己,就會連自己周圍的一切都討厭,如果你學會愛自己,周圍的一切都會漸漸變得有吸引力,原本靜如似水的生活也會煥然一新。你怎麼樣,世界就會變得怎麼樣。謝謝你讓我對自己有信心。
喜歡這部電影,視角獨特,情感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