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鯨的英文,白鯨的翻譯,怎麼用英語翻譯白鯨,白鯨用
翻譯成英文是Beluga
下圖是翻譯截圖
② 《白鯨》語錄
1、我從地獄之心刺向你。
2、真實的地方是從來不登上地圖的。
3、人類的偉大是與人類的病態相伴相生的。
4、然而,我叫得越響亮,我的靈魂就越畏懼。
5、世間萬物,梵谷貴者似乎都有些憂郁的品質。
6、喧嘩者不真誠,最真摯的懷念也是沒有墓碑形式的。
7、出來吧,你這傢伙,我向你致意,讓我們接著戰斗。
8、即使是犧牲自己,我也會照亮什麼,我敢於這樣做。我有這個決心。
9、我願意像一根火柴,去點燃我的目標。哪怕它是火葯,我也在所不惜。
10、世間萬事中,沒有什麼是困難得叫人所達不到的。只要你不怕付出代價。
11、它們在胸前劃著十字,一邊譴責同類的這種行為,一邊乞求上帝饒恕他們。
12、你享受多少幸福就要承受多少不幸,你經歷多少不幸必將會得到多少幸福。
13、冬夜茫茫,「裴廓德號」船頭惡狠狠地劈開冰冷的浪花,駛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
14、海鳥圍著此地盤旋,聲聲凄厲。海濤滾滾而去,仍舊尋常。一切都像是沒有發生一樣。
15、偉大人物,剎那間所積起的深重痛苦,往往等於常人終其一生所經歷的全部平淡痛苦。
16、大概黑暗是我們人類的本質的存在方式吧,所以你不閉上眼睛便永遠有一種虛假的感覺。
17、對於本性陰險的海洋來講,人類的這種態度無疑是對他的挑釁,所招致的也無疑是毀滅。
18、啊,年輕人,你們可要牢記啊,人類的偉大是常與人類的病態相伴相生的,你們可要警惕!
19、可你不可能從人類的殘忍的本性之中掙脫出來,而成為一個在動物的眼裡沒有血債的「好人」。
20、空氣總是讓先讓船頭樓上的水手呼吸,然後才輪到甲板上的司令。然而,他卻自以為先呼吸到。
21、唉,我高傲的生命呀,怎麼非要用一塊骨頭來支撐呢?就像是欠了誰的債一樣,我這一生不會再還清了。
22、不要像水中的牡蠣看太陽,誤以為渾水就是稀薄的空氣,靈魂與軀體的孰真孰偽需要你理性不斷的關照。
23、而他的久恆的動力並沒有改變,相反,經歷過這些夢境的折磨,他的信念反而更加堅定了。彷彿一件兵器被淬了火一樣。
24、人遲早都會被拋棄,或者靈魂出竅,**再慢慢地腐爛,或者身體先腐爛,靈活卻還在游盪著,無家可歸,最後飛向天國。
25、他不是文明人,也就沒有文明人的狡詐和虛偽,他質朴無華的神色中有一種洞穿世事的光輝,不知不覺中我的心已被他征服了。
26、我們猜不透它,它卻無時無刻不在威懾著我們。它們看似輕飄,實則沉重地壓在我們心裡,使我們因為它們的存在而倍感無力。
27、很多年以前,那時我的錢包癟癟的,陸地上看來沒什麼好混的了,乾脆下海吧,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占絕對面積的大海里逛逛吧!
28、本來我可以靜靜地想很多,可是我的心和我的頭腦始終劇烈地跳動,根本靜不下來,而有時一旦靜下來了,又像是被凍結了一般。
29、布金敦正是人們所期望的勇士吧!他的努力不會白費的,他不屈不撓的搏鬥會有回報的。勇敢起來吧,像布金敦那樣振奮精神,勇往直前!
30、他的眼睛的光芒就像是北天上的北極星一樣,歷經六個月,而光芒絲毫不減。相反,隨著那個日期的到來,那火光更加熾烈,那星光也更加耀目了。
31、波濤滾滾,浩渺無垠的大海,像是高深莫測的上帝、喜怒無常的哲學家,躲避它是可恥的事,只有爬行著的蠢物才躲到下風頭去、躲到乾燥的陸地上去。
32、那正是我們先前碰到過的『拉吉號』,船長正在為尋找丟失的孩子們而到處東奔西闖。他們沒有找到他們的孩子,卻找到了我——另一個失去了依靠的孤兒。
33、生死之念也許你我都有些誤會,現實中被稱為我的影子的我,才是我的本體,我的身軀只是我本體的臭皮囊,如果誰要我的身軀,那好,拿走吧,有沒有它無所謂!
34、布金敦也許就是深刻的洞悉了這一點吧,他知道自己畢生的努力就是要讓船在海中,讓船在海中自由地行駛;宇宙間那股裝出一副甜蜜的面孔的邪惡力量、那種要把他拉向死一般沒有生氣的陸地的力量,是他始終要抗拒的東西。
35、你一向遨遊海底。在海底,多少未曾留下姓名的人被遺忘,多少堅實的船錨銹爛在水鄉,多少船隊折戟沉沙,多少心底的希望泡了湯,多少雄心壯志被埋葬。在它那快船活動的天地間,在他那兇殘野蠻的艙房裡,有成千上萬的淹溺者的白骨做了它的壓艙物。那可怕的水鄉是你最親愛的故鄉。你曾暢游於潛水器和潛水員從未到達過的地方,在那裡你曾躺在水手中間與之共眠。在那裡,你看到,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寧可葬身魚腹,你目睹夠許多相愛至深的戀人緊緊擁抱著,從烈光熊熊的船上跳入大海心貼著心地淹沉在洶涌的波浪中,在上天賜給的不公和虐待中,他們卻信誓旦旦,彼此忠誠。
《白鯨》簡介
《白鯨》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年~1891年)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的經歷,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
捕鯨船「裴廊德」號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殘聰明的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熱症狂。他的船幾乎兜遍了全世界經歷輾轉,終於與莫比·迪克遭遇。經過三天追蹤,他用魚叉擊中白鯨,但船被白鯨撞破,亞哈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掉入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實瑪利(《聖經》中人名,意為被遺棄的人)一人得救。
《白鯨》是一部內容博大精深、形式豐富多樣的航海小說。它既有海上生活描寫和捕鯨網路知識,也有人物心理刻畫和生命哲理探索。它既是一部小說,也是戲劇和史詩,還有宗教佈道和科學論文的成分。《白鯨》受現代讀者歡迎的主要原因不僅在於它生動細致地展現了捕鯨的壯觀場面和過程,在於它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以及對生活和命運的理性思索,也在於它嫻熟地運用象徵手法來表達作者思想和見解的藝術風格。《白鯨》首先是一部捕鯨史詩。它詳細描繪了捕鯨者的艱苦生活和工作,對他們在十分凶險境遇下的艱辛勞碌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並且還深情地為這些被稱為「社會渣滓」的人唱贊歌,稱他們為英雄、聖人、神明和預言家。作者還把捕鯨業譽為最偉大的事業,因為它不僅為資本主義發展增添了巨大的財富,而且捕鯨水手還是大自然的開拓先鋒。捕鯨水手們探索了地球上最荒僻和邊遠的角落,並且敲開了許多閉關自守國家的大門,為資本的輸出打前站並掃清了道路。捕鯨船就是船員的社會大學,教會他們怎樣生活,如何拼搏。麥爾維爾曾經宣稱,捕鯨船就是他上過的耶魯和哈佛大學,這無疑是對捕鯨者的最高嘉許。
③ 白鯨記英語梗概
Moby Dick is a novel by Herman Melville, a 19th century American novelist, published in 1851.
The novel describes the story of Captain Ahab in order to chase and kill moby Dick, a white sperm whale, and eventually die with moby Dick.
The story creates an atmosphere where people are exposed to all kinds of dangers and even death at any time. It is the author's representative work.
The film Moby Dick, released on June 27, 1956, was adapted from this novel.
《白鯨》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
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實為白色抹香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
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
內容簡介
捕鯨船「裴廊德」號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殘聰明的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執症狂。他的船幾乎兜遍了全世界經歷輾轉,終於與莫比·迪克遭遇。
經過三天追蹤,他用魚叉擊中白鯨,但船被白鯨撞破,亞哈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掉入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實瑪利(《聖經》中人名,意為被遺棄的人)一人得救。
④ 一部比較老的電影、不是美國就是英國的關於大白鯊的、、、
《大白鯨》(美國)
MOBYDICK
1998年出品
編劇:赫爾曼·麥爾維爾
導演:佛蘭克·若旦姆
主演:亨瑞·托馬斯、谷格·肯阿斯·伯尼
故事梗概:
年輕的依西梅爾一直夢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他選擇到捕鯨船上當水手。手無束雞之力的依西梅爾被安排和投叉手奎奎克一個房間,奎奎克性格古怪,滿臉滿身的刺青讓依西梅爾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但經過接觸依西梅爾發現奎奎克心地善良,單純可愛,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捕鯨船出海前,一個老乞丐告訴依西梅爾,這艘船上的所有人都將葬身於大海,只有一個男人可以活下來,依西梅爾對此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根本不相信這個預言。
捕鯨船出發了。在海上航行了許多天後,依西梅爾才第一次見到了神秘的船長。船長為了捕捉一頭白色的鯨魚而失去了一條腿,氣急敗壞的他從遙遠的東方高價請來一群捕鯨高手,為的就是捕獲那頭大白鯨。
經過多日尋找大白鯨終於現身了,船長帶著所有的投叉手乘小船追趕,但還是被它逃脫了。船長命令一路追趕大白鯨,他放棄一切捕捉其他鯨魚的機會,這次出海他的目標只有大白鯨。不知不覺捕鯨船脫離了航線,來到了北極,船員們的生命危在旦夕,但船長卻一意孤行。大副斯達巴克一直勸船長為大家著想,放棄尋找大白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無奈之下斯達巴克決定起義殺死船長,卻幾次都不忍心下手。
船終於回到航線上,但船長依然瘋狂地尋找著大白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過後,大白鯨如幽靈般游曳在船的四周。船長帶領投叉手乘小船沖向大白鯨,大白鯨被刺傷。憤怒的大白鯨撞毀了小船,投叉手們紛紛落海,葬身在大海中。依西梅爾想要救出奎奎克,卻遭到他的拒絕,奎奎克認為這一切都是註定的。緊接著大白鯨將整個捕鯨船撞沉,船上的水手無一倖免,只剩下依西梅爾被其他船隻救起,保住了一條命。依西梅爾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不可抗爭的,是自負無知的人類自己釀成了這場悲劇。
精彩視點:
本片根據十九世紀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名著《白鯨記》改編。這部充滿隱語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巨作,曾被好萊塢與漫畫不斷的改編轉述,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本片翻拍於1998年,片中海上歷險場面拍得相當壯觀,在細膩的心理刻畫之外有很不錯的娛樂效果。影片的主演亨瑞·托馬斯是好萊塢著名男演員,在《燃情歲月》、《紐約黑幫》、《暴風驟雨》等影片中都有過出色的表現。
⑤ 《白鯨》的簡介
如果你說的是這本書,請你讀完下面的全部內容。
《白鯨》又名《莫比·迪克》,是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維爾的代表作。麥爾維爾,出生在一個較富裕的美國家庭中,後家道中落,他從事過不少的職業,一生坎坷。在他有生之年,《白鯨》並沒有讓他名利兼收。在他生活的時代,幾乎沒有人認識到《白鯨》作為一部文學作品而具有的價值。直到1919年以後,《白鯨》的意義才真正被人發現,評論界也給賦予它很高評價:「變動的時代的一切變動的思想和感情」把它稱之為放映時代的鏡子。
一、《白鯨》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尤其是一部象徵主義的作品,有著豐富的意蘊。
從表現的內容看,《白鯨》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巨著,反映的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所作所為以及這種活動在人的心靈中所產生的影響。文學反映論認為,文學是一種用語言符號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文學作品是作者對世界的產生的看法與觀點,是一種世界觀但卻不是方法論。也就是說,你無法把文學作為一種價值實現的手段,從這方面說文學又是超功利的。
《白鯨》產生於19世紀四五十年代,這正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和擴張的時代。美國此時完成了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資產階級的慾望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急速的膨脹,為了滿足狂脹的慾望,他們不斷進行所謂的「改造」和「探索」。一方面,對於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他們實行「友好」的改造,給他們帶來所謂的「文明」,這一題材在當時的文學中也有所反映;另一方面,涉及到對自然的資源的掠奪和對自然的征服。《白鯨》反映就是這一題材,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斗爭。
「裴廓德號」是人類的象徵,代表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裴廓德號」自一產生就是人類力量的應證即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產物」,它出生的使命就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去征服自然,體現人類的野心。當「裴廓德號」駛向平靜美妙充滿遐想的大海那一刻,人類一切詩意的夢就破碎了。「裴廓德號」是資本主義物質欲的象徵,是一種擾亂世界和平的機器,它將原本和諧的世界給打亂。它是人類潛在慾望尋找滿足的一種代言。
下面我們來看看,「裴廓德號」上的船員:船長亞哈、魚叉手隗魁等人物。
亞哈,是「裴廓德號」的船長,是探索隊列中的一家之主。他的出場也是頗耐人尋味。文中對亞哈的外貌也做細致地描繪,最引人注意是他的疤痕「從他灰白色的頭發往下經過曬成焦黃的臉部和頸部的一邊,有一條釣線般細小、青灰透白的疤痕一直延伸下去,只是被衣領著住了下段。它就像樹冠上落下的一道閃電,在筆直高聳的樹幹上留下一條垂直的裂痕,一段小根也沒有折斷,只是把樹干從頂部到根部剝落了一線樹皮,閃電卻這樣從上到下消失在土裡,而樹呢除了一線傷疤之外,依舊蒼翠如初、生機勃勃。」疤痕是讓亞哈的身世和經歷更加意味深長。作者用一個想像的比喻,道出亞哈的不同尋常。作為船長的亞哈,更多的是魄力和毅力,它成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的象徵。他的疤痕是人與自然搏鬥的證明,象徵人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所遇到障礙和阻力,表明人類已經傷痕累累(亞哈已經失去了一隻腿)。但是,「除了一線傷疤之外,依舊蒼翠如初、生機勃勃」說明人類盡管是受到掠奪自然的懲罰和反抗,但是依然死心不改,表現出無盡的力量和信心,這也許才是人類的悲哀。本來信心和力量更多的是應該提倡的品質,但是放在滿足人類過度的慾望的時候這就成了災難。比如,高科技的發展像核技術,對於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來講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它拿來滿足某些人的過度的私慾的來說比如核戰爭,那將是人類的災難。而「裴廓德號」也一樣,它在亞哈的帶領下必然會走上人生的不歸路。作為個人的亞哈,他這次出海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種私人的復仇行為,為他失去的那條腿找個說法。他的腿是在一次捕鯨時被一條叫做「莫比·迪克」的白鯨所毀。從此,找尋「莫迪·比克」並將它消滅掉,就是他作為船長之外的另一個潛在的慾望。
亞哈是自然世界中的征服者,是在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利己主義的慾望的代言人。在人的慾望膨脹之前,世界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和諧的相處。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依靠於自然,把自然作為人的朋友來看待,人與自然是平等的、友好的。這次「裴廓德號」的出海,象徵的是人類在向大海索取資源,去捕殺海洋生物--大鯨。這一舉動表明人對自然的立場已經發生了很本性的轉變,從過去的一體走向主體和客體,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亞哈,是人過度慾望的象徵。他為了能夠有機會打到他私人的目的,在航海途中,對船員的軟硬兼施,堅持搜尋「莫比。迪克」的下落。這亞哈的一己私利,放在整個人類的集體中考慮,也就是人類的以自我為中心主義的集中表現。為了求得人類的自身的慾望的滿足更多的是即時慾望的滿足,不惜犧牲其它生物個體的生命和剝奪了其他生物在地球上發展的權利。捕鯨業很早以前就是一個賺錢的行當,在公元890年就有記載文中所述「他出訪的這個國家的時候,還想捕些馬鯨回去。馬鯨最值錢的部位是鯨牙,他此行帶了幾顆來獻給國王……」(奧特口述,阿爾弗萊特往筆錄公元890年)一直到作品出版的那個年代,捕鯨業依然很盛行。可見,人類的潛力是無限的,慾望是無窮的。
隗魁,相對亞哈來說,他是一個地道的土著人。他雖然沒有亞哈的陰謀詭計,沒有亞哈
「文明」。但是,在捕鯨這一行當來看,隗魁卻始終是一個老手。在亞哈選拔的水手的時候,他以那精湛的捕鯨手藝一舉獲得了船長的認可。在征服自然的歷程之中,隗魁也是一個侵犯者。如果說亞哈作為船長來捕鯨,是象徵人類發展了文明階段對自然的征服與侵略的,滿足人類過度的慾望的話;那麼,隗魁則是象徵人類的發展的起源階段,好比原始社會或是封建社會人類對自然的發現和利用,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
無論是隗魁還是亞哈,都以高級階段的生物而自鳴得意、高高在上。長久這樣下去,人類看不到未來的方向,被眼前的幻境所迷惑,更多的是行動的盲目,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亞哈一幫人,作為捕鯨者來說,他們已經是相當的成功的。因為,在他們的航行中已經收獲了一條大鯨,出海的目的已基本達到。然而,他們並沒有放棄對莫比。迪克的追尋。(盡管有的船員是被迫的,但結果還是行動了)最後,直到莫比。迪克的出現,人與白鯨大戰一程,還是以人的失敗而告終。這也就應驗了一句古話「玩火者必自焚」。
白鯨,它是自然的一部分,有自身的生活規律。這一規律不能忘加改變的,人哪怕你是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完善。我相信,人類也是不能破壞規律,任意妄為。白鯨,他的本性並不會主動攻擊人,所以它不是人類的「撒旦」。人類此時才是自己的「撒旦」!
二、從創作手法上,《白鯨》也獨具特色。
1、現實主義的手法,詳盡的細節描寫,更多的是說明性語言。它不同於傳統的小說傾向於情節的建構和人物的逼真,給人的是知識性的收獲。在這方面類似教科書的性質。
如開篇以「摘錄」的形式,將古往今來關於「鯨」的只言片語統統的搜集進來條條框框,在給「鯨」書寫一張履歷表,詳述「鯨類」遇見人之後的生平大事。
2、文本中已經隱約出現跨學科的敘事的走向。它在文學作品中加入了太多的自然科學的知識,文學有科普宣傳冊的嫌疑。如第三十二章的「鯨類學」、第五十七章的「各式各樣的鯨:畫里的、牙雕的、木刻的、鐵片的、石塊的、山形的、星座的」、第六十章的「捕鯨索」……這些大部分都是在介紹「這個東西是什麼」和「它用來干什麼用」以及「怎樣用的」等問題。這樣來,文學的趣味就隨之淡化了許多。
3、該小說的目的以及遠離了傳統小說的目的即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節。表面上看來似乎不成體系顯得凌亂。如一個個的小標題之間並沒有前後相續的聯系性,一節與全文的主體沒有血肉的關聯。從中抽出一兩個章節也不會影響全文的整體性。同時,每一章節都有自己的小標題,單獨也可以提出來獨立成篇即由它自身的獨立性。但是,文章超越了文本的字面的布局。但是,作品以文中人物的心理歷程來建構的故事。文章講的是有關捕鯨的系列活動,寫人們開始處於利益的考慮組成了捕鯨隊到後來以亞哈的自我的「復仇」為行文的關鍵點,一步步深入展開。
《白鯨》是一本文學作品,它產生於處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美國,誠然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烙印。但是《白鯨》給我們現代人的啟示是具有超時代性和超階級性的,同時為我們的生活和發展留下許多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在這一方面,《白鯨》的意義是巨大的,不愧為經典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