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間電影觀後感受
房間電影觀後感受
電影《房間》(Room 2015)講述的故事並不復雜,但故事背後的政治隱喻細思起來挺有意思。「房間」其實是在自由的世界中圈起的一個不自由空間,但這個空間卻被本片編導用來觀測自由對於人的重要性,而觀測的對象就是本故事中的5歲小男孩傑克。傑克的母親喬伊?紐薩姆7年前被騙子騙到一個房間,這個房間只有一個天窗,門只有騙子能打開,房間事實上成了喬伊的囚牢。喬伊在被囚禁期間生下了兒子傑克;傑克長到5歲都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這個特殊的成長環境使傑克成為觀測對象的最佳人選,因為相對於外面世界的人,他猶如一張純凈的白板,由此觀測到的人性應是最自然、最可信的。那麼,5歲的傑克面對自由世界是如何反應的呢?
沒見過自由會害怕自由。在這個房間內,喬伊本是自由世界的來客,一朝被囚,當然無時無刻不想著爭脫牢籠,受兒子讀《艾麗絲夢遊仙境》故事的啟發,她打算不再等待,她思籌著自救計劃,但她需要人幫助。然而,兒子傑克此前一直生活在她為他編織的童話世界中,甚至不知道一牆之隔的房間外另有天地,於是,她改變以往教育兒子的策略,告訴他牆外的世界很精彩,以此引導兒子對外面自由世界的嚮往。然而,結果如何呢?當她告訴自由世界的真相時,兒子的回答是「不可能」,甚至說她是個「騙子」;當她說兒子5歲了應當幫她來改變現在的生存狀況時,兒子說「我想回到4歲」;當她告知兒子自己悲慘的被拐騙經歷時,兒子怒吼這故事太無聊;當她說這是個臭房間時,兒子根本就不認同。無奈,她只能跟兒子搞起「冷戰」。這個結果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什麼吧!當了解自由的人告訴從不知自由為何物的人自由的真相時,與其說是告知「真相」,不如說是引起了「恐慌」,因為人性對未知世界都有本能的恐懼;如果告知「真相」的行為逼得太緊了,這就很容易被認為是「騙子」行為,因為人們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持有本能的懷疑;在「得不到」和「已擁有」之間,人們會更珍視後者。所以,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麼人們有時會害怕自由了。
自由在比較中方顯它的重要。傑克和母親逃出「房間」進入自由世界後,在跟其他人交流過程中還多次提到「房間」,甚至還要求回看看,而母親喬伊對那個地方早已諱莫如深。喬伊的反應我們非常能理解,因為「房間」是她一生的噩夢;但傑克的反應是否還說明這個突然獲得自由的人仍懷念那個曾讓他不自由的世界呢?顯然不能這樣理解。因為在這之前,他從未感受過不自由,而且他被母親保護得很好,那裡沒有他痛苦的回憶,反而,那裡是他對快樂、對母愛感受最集中的地方,傑克想回「房間」再看看,跟我們想回故鄉看看的情感是一樣的,他的這種反應正說明他的心智發展是正常的。但在回到「房間」後,顯然傑克開始體會到自由的重要了。他感覺到「房間」縮小了,不想再將房間的`門關上了。從傑克對房間態度的轉變,說明他感受到了「自由」的好處,即使對「房間」內的每一物件都充滿感情,但他也不會放棄外部自由世界的好。雖然是個小孩子的故事,但它反映了人性特徵是普遍性的,而且它為我們思考自由的某些問題提供了實驗性的一手資料。由此,我們終於明白:在當今世界,為什麼某些國家的統治者那麼害怕人民了解自由,那麼害怕自由世界的東西在國內傳播了,因為關起門來他可稱老大,一旦開了門他就屁都不是。至此,大家可能也相信本片的政治隱喻了吧,它分明就是在告誡某些有志傳播自由理念的人該如何正確傳播自由了。
自由並不是一種最迫切的人性需要。顯然,本片並不止於讓人們了解自由的重要性,它還想告訴我們,自由從不是人性中最迫切的需要。這點從影片所展示的「自由vs.母愛」這段情節中可以看出。喬伊接受訪談,節目主持人問她,在傑克出生後,她有沒有想過要將傑克送走,這樣傑克就「自由」了。可以想見,在極為崇尚自由的美國人眼裡,自由是根植於骨子裡的,沒有自由也就沒有了一切,沒有了自由,小傑克就不可能「擁有童年」。雖然,喬伊回答「但是他有我啊」,她的意思是對於孩子來說,母愛比自由更重要,但對於主持人接下來的追問,「但那樣是對他最有益的嗎?」卻讓喬伊感到痛苦,甚至可以肯定這個刺激是她試圖自殺的主要原因。在這個崇尚自由的國度,代表大多數想法的主持人的問話其實是一種譴責:雖然誰也不否認母愛的重要,但一個不為孩子自由著想的母親是自私的。顯然,大眾認為「自由比母愛更重要!」,而她想自殺也證明了她多少也認可這一點。喬伊與公眾之爭,孰是孰非,其實我們局外人也不好下判斷,但若考慮到當事人傑克返回自由世界後的行為,我們似乎能站到喬伊這一邊。比如傑克很快適應了這個自由世界,他甚至說自己5歲以後對什麼都知道了,說明他「可塑性未受影響」;外婆給他絞頭發洗頭,他知道感恩,說明他的情感發展非常正常;小朋友找他玩,他很快能玩得起來,說明他交往沒有障礙。重要的是,當母親自殺未遂後跟他道歉說「我不是個好媽媽」時,他回答:「但你是媽啊!」,這似乎可以說明,對於孩子來講,母愛遠比自由更重要;而且,自由的觀念是外塑的,除開這點,人性一定更傾向於「愛」的。
;⑵ 充滿自由和希望的電影《房間》,它究竟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鏈接:https://pan..com/s/1UXF5lhhvFwFG2vLfYUZf3A
《房間》是由蘭納德·阿伯拉罕森執導,布麗·拉爾森、雅各布·特瑞佈雷、威廉姆·H·梅西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6年1月15日在愛爾蘭上映。該片改編自愛瑪·多諾霍的同名原著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孩被鄰居所騙,之後被囚禁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長達七年之久的故事。
⑶ 心願房間影評
心願房間影評
心願房間影評,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電影《心願房間》吧,這是一部很有思考意義的電影,透過一間能讓人心想事成的居室,講述人性的「貪婪」與「無窮的慾望」。下面是心願房間影評!
說起來從頭兩年開始,國內有些行業就開始漸漸變得不景氣,人們的心氣也隨之慢慢下沉,隨之也就出現了很多有點負能量的網路段子。
比如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啊,比如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啊,比如有富婆嗎我不想努力了等。
雖然這些段子主要都是調侃和自嘲,不過我想很多人的內心對於那種衣食無憂榮華富貴的生活多少還是有點期望的吧!
而今天推薦的電影說的正好是這么一件事,當然我們也都知道,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這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本片就是——心願房間。
The Room
年份: 2019
國家/地區: 美國
時長: 100分鍾
類型: 劇情30% 奇幻30% 懸疑 40%
名導名演: 本片女主是歐嘉·柯瑞蘭寇!
IMDB評分: 6。1
豆瓣評分: 6。3
爛番茄指數: 暫無
適合人群建議: 喜歡腦洞片和懸疑片的朋友!
觀片年齡建議: 三觀有貓病,不適合低齡觀眾!
備註: 無
簡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為了躲避城市的喧囂而搬進了郊區的一棟古宅,結果沒住多久細心的丈夫就發現原來這宅子里還隱藏了一間密室。
而最神奇的是:只要在這間密室里說出自己想要什麼東西,片刻之後這東西就真的會出現屋子裡,像什麼吃穿用甚至鈔票,只要是有形的物品都可以!
這下小夫妻倆可樂瘋了,並且很快就進入了紙醉金迷的暴富生活,但這種事往往是越玩越大畢竟人類的貪欲是無限的,於是終於有一天,無法生育的妻子竟然許願要了個兒子!
丈夫看著這大胖小子心裡真是五味雜陳畢竟這不是我的啊…而後很快他也發現了一個巨嚴重的`問題就是:這屋子裡許願出來的任何東西只要一拿到屋外就會迅速化成灰燼!哎呦喂那這事可麻煩了…
推薦語: 首先要說本片不是一部大製作,整體成本和故事的格局都不大,但勝在創意很有意思:一個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的大房子,關鍵還不用付出什麼代價。
只要你不把東西帶出屋外,話說既然鈔票拿出去會變成灰,那麼在屋裡許願得到一張銀行卡然後到外面去網銀提現可不可以…
咳咳扯遠了,要說這片的重點就在於妻子許願得到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兒子出現之後這片的故事其實在剛開始。
至於之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詭吊故事,不劇透的我肯定是不會說的,只能說本片的精彩就在後面,所以各位還是親自上眼吧!
《心願房間》是一部2019上映的法國奇幻驚悚電影,由克里斯蒂安福克曼執導,凱文讓森斯、歐嘉柯瑞蘭蔻主演,劇情講述一對恩愛的夫妻麥特與凱特。
在多次懷孕失敗,喧囂都市生活試圖重新出發的兩人,搬進一棟位在紐約郊區的大宅,某天麥特發現一間隱藏在壁紙背後的密室,並發現只要在里頭許願,無論什麼物質上的願望都會實現。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前任屋主被殘忍殺害的可怕秘密。
因為一時貪念而萬劫不復
一直以來,《心願房間》這種奇幻驚悚都是我個人非常感興趣的電影類型,其中不光是能看到相當具有創意的題材發想,滿足我們在現實生活欠缺的想像力之外,更也能在過程中獲得創作者藉由這些天馬行空故事想傳達的意涵。
無論是以手機跟人對話為主題的《傑克茜》、以閃靈能力連接人與人的《睡夢醫生》、一位女孩某天突然在世界上隱形的《幽靈女孩》,還有最奇耙、能用鼻子聞出他人情緒的《邊境》。
這些作品都巧妙利用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概念來呈現劇情背後關於「人」的核心主題。
《心願房間》好看嗎?
《心願房間》整部片的概念很有趣,充滿濃厚的奇幻氛圍,雖然題材本身不算新穎,也容易讓人聯想到《許願》的寶盒或《阿拉丁》的神燈精靈。
但導演克里斯蒂安福克曼不僅以精妙的美術設計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全片遊走在虛幻與真實、充滿神秘和詭譎感的氣氛營造,加上以歐嘉柯瑞蘭蔻為首的三位演員的精彩發揮,都讓我們在不了解「心願房間」的運作原理。
也不清楚角色內心所想與行為舉止的情況下,對後續的故事進展感到無比好奇。
《心願房間》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利用使人無法預測、顛覆我們想像的設定在無時無刻都抓緊觀眾的神經,片中這種充滿創意且多樣豐富的元素,毫無界線地讓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的未知緊張感。
即便我們對劇情早有先入為主的估計,但透過隱藏在家中牆壁里的空間,看著那些錯綜復雜的古老電線,每每造成電力逼近負載值的許願過程。
我們仍舊會被這些迷人的巧思給深深吸引,能入選韓國富川、西班牙錫切斯、布魯克林等奇幻恐怖影展絕對是實至名歸。
《心願房間》的核心主題
我喜歡《心願房間》以奇幻來幫包裝電影對人的剖析,到頭來,導演克里斯蒂安福克曼其實是透過一間能讓人心想事成的居室,講述人性的「貪婪」與「無窮的慾望」。
全片圍繞著看似幸福美滿,但內心卻都帶有遺憾的兩位夫婦,藉由男方麥特意外發覺居室能憑空產生物品的能力之後。
兩人放棄原本的正常生活,沉醉於予取予求的紙醉金迷,對物質的渴望放大了每個人心中潛藏的黑暗面,讓人輕易就跨越那條難以回頭的界線。
當人們能輕易就得到所有東西,是否就不會懂得珍惜?而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的快樂,真的能讓我們內心感到滿足嗎?
這是《心願房間》全片所要強調的主題。上帝以他的形象創造人,而人也以自己的樣貌塑造了神,電影讓「萬能的許願房」模糊了人與神之間的界線。
在這棟豪宅里,他們就等同於神一般的存在,但也正是如此,這種我們無法掌握、容易失去控制的能力,也讓惡魔的出現變得難以抵擋。
從放縱到無法回頭
「比欲求不滿還可怕的是擁有一切的人。」這句話真的一點都沒錯,看著《心願房間》的麥特與凱特他們從一開始的擔心害怕、逐漸駕輕就熟,到最後驚覺自己走火入魔。
但卻為時已晚的狀態,都證明一部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始終在於片中角色的人性,他們對孩子的畏懼也不禁讓我聯想到《寵物墳場》。
盡管故事本身都屬於奇幻類型、看似較為不切實際,但里頭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卻能套用進我們的真實生活。
每個窮凶惡極的罪犯都是從沒被及時糾正的小惡開始,《心願房間》讓觀眾從上帝視角觀看麥特與凱特經歷的一切,進而從夫妻倆因為內心的脆弱踏上不歸路,思考如果我們也遇到類似情況將會如何選擇?
若把許願房稍作轉換成現實一點的狀況,例如我們如果意外得知超商店員交班的空窗時間,在沒有攝像頭的情況下,是否會進去拿走自己需要的食物或商品?
有是否會經過一次兩次的成功而越拿越多,因為一時僥幸或貪念而讓事情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我想都是電影留給觀眾反思的問題。
總結
整體而言,《心願房間》不僅致敬了《迷魂記》、《2001太空漫遊》、《盜夢空間》等經典作品的視覺呈現手法,為電影帶來更加迷幻的氛圍,導演在故事內核也有著精彩的安排。
雖然《心願房間》在最後結局丟了一記回馬槍,讓整部片變得更有層次,給予觀眾更多討論空間,但不管結果如何,皆再次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無論是以肉體(懷上鬼胎)或心靈(對自身胎兒產生恐懼)哪種形式,最終還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