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哪部電影電影台詞男歡女愛是正常事情嘛

哪部電影電影台詞男歡女愛是正常事情嘛

發布時間:2023-09-20 05:15:21

❶ 請問電影《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相關資料

法國電影《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Un homme et une femme,克洛德-勒魯什,1966年/102分鍾/彩色。一對中年男女的浪漫情緣,一出感傷而優美的情節劇,一部讓絕大多數觀眾得到情感滿足的影片。1966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6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http://ent.sina.com.cn/m/f/2005-02-02/1533646876.html
詳細資料:
導演:克勞德·勒盧許 Claude Lelouch
編劇:克勞德·勒盧許 Claude Lelouch ..... uncredited
Pierre Uytterhoeven
主演:Jean-Louis Trintignant ..... Jean-Louis Duroc (as Jean Louis Trintignant)
Paul Le Person ..... Garage Man
阿努克·艾梅 Anouk Aimee ..... Anne Gauthier
Souad Amidou ..... Françoise Gauthier (as Souad)
Simone Paris ..... Head Mistress
Pierre Barouh ..... Pierre Gautier
Valérie Lagrange ..... Valerie Duroc
Antoine Sire ..... Antoine Duroc (as Antoine)
Henri Chemin ..... Jean-Louis' Codriver
Yane Barry ..... Mistress of Jean-Louis
Gérard Sire ..... Announcer
製片人:克勞德·勒盧許 Claude Lelouch ..... procer(uncredited)
影片類型:愛情 / 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男歡女愛
更多外文片名:A Man and a Woman
片長:102 min
國家/地區: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 黑白
上映/發行: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細節)
美國USA 1966年7月12日
瑞典Sweden 1966年8月23日
芬蘭Finland 1966年9月2日
西德West Germany 1966年10月25日
丹麥Denmark 1966年12月13日
東德East Germany 1968年5月10日
芬蘭Finland 1976年2月13日 (re-release)
新加坡Singapore 1998年4月20日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劇情梗概:
影片講述一名賽車手與一名年輕寡婦,因為前往學校接送他們的孩子而一見傾心共墜愛河。
中年鰥夫迪羅克和中年寡婦安娜因孩子同在一所寄宿學校而相識了。迪羅克是有名的賽車手,在一次汽車大賽中,因車子出了故障他受了重傷,他的妻子誤以為他已死亡,精神受了刺激,不久就自殺了。安娜是電影廠的一位場記,她的丈夫是一位替身演員,在拍攝一部戰爭片時,因意外爆炸不幸喪生。在不斷的接觸中,這一對中年男女逐漸由互相同情發展到互相愛慕、互相需要,最後終於結為伴侶。
幕後製作:
本片是克勞德·勒盧許震驚世界影壇的成名作,曾獲最佳編劇、最佳外語片兩項奧斯卡獎。在內容上雖毫無特別之處,但導演以新穎別致的手法來處理,映像流暢而且格調清新,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驚人效果。配樂優美動聽,早已成為經典,片中局部採用彩色,大部分時間採用單色處理,現實與倒敘交替變化,在迷人的背景音樂烘托下,營造出一個感人肺腑的、在回憶與現實中徜徉的文藝愛情故事。影片同時奪得戛納影展的金棕櫚大獎。本片將阿努克·艾梅的事業推向顛峰。
花絮:
·這部影片在當年一舉成名,包攬當年的戛納金棕櫚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勒魯什又編又導,又攝又剪,甚至有人曾說勒魯什的每個鏡頭都可以去參加攝影展覽。
·電影的主題音樂「Un Homme Et Une Femme」,是由當代歐洲浪漫曲調大師弗蘭斯·賴Francis Lai創作完成。影片中對白很少,而音樂表達了所有語言能夠和不能夠表達的情緒。Bossa Nova女王小野麗莎曾經翻唱過,被選為曰本三菱汽車Savrin車款的廣告曲。
精彩對白:
Giacometti, the sculptor, once said, 'If I were caught in a fire and I had to choose between a Rembrandt and a cat, I'd save the cat, and then I'd let the cat go.
賈柯梅蒂,一位雕塑家,曾經說過:「如果我被困在一場火災中,並且要在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之間作出選擇,那麼我寧願救貓,然後把它放走。」
關聯影片:
續集:男歡女愛續集 Un homme et une femme, 20 ans déjà (1986)
http://www.mtime.com/movie/11441/posters_and_images

❷ 霸王別姬 影評

作為反思文革最優秀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有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的神來之筆。這部電影濃縮了中國近一個世紀的歷史,也是中國史上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它把時代的轉換與人物命運的轉折緊密相連,結合社會性和民族性去表現人性的發展,又以人物命運來反映當時現實,使幾者達到完美融合。同時,《霸王別姬》生逢其時,在九十年代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眾文化三足鼎立時期,它找到了極好的契合點。綜合以上種種,使此影片得以一直屹立於中國百年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

用意識形態理論來看這部優秀的電影,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什麼是意識形態。無數個個體鮮活的心路歷險與精神體驗,經過歷史的主觀篩選與簡化,成為一個地區、國家或民族群體的、經驗性的、概念性的思維方式與經驗范圍,這就是意識形態。它是個體經驗的抽象。由於統一的、長時間的社會教育,我們每個人都下載了既往意識形態的軟體,每個人都事先被安裝了既定的意識形態的程序,這使得意識形態的條例解釋對個人現實生活的經驗可能性形成了強烈的先入之見,直至規定每個人感受現實、解釋生活的方式、角度與結論。因此,我們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人往往都成為了既定意識形態概念與條規的堅定捍衛者,並往往因此而誇張了歷史的責任感和道義感。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所有的意識形態都是經過提取、簡化和主觀選擇穩定後的意識形態。抽象的既定意識形態不但聲情並茂地規勸個人獨立地感受真正的現實、發現現實真正精神蘊含的可能性,不但用它無形的羊鞭使每個個體的人趨同於意識形態的群體簡化概念,不但對於歷史事件有其通俗化的、老少咸宜的解釋,對於不斷發展著的現實生活有其一臉圓滑的老練說辭。簡而言之,我所理解的意識形態便是影片所處的社會大背景即社會歷史。

在程蝶衣的飾演者張國榮離開我們兩年多以後,重拾凱歌導演巔峰之作《霸王別姬》,不覺百感交集。好似與小樓、蝶衣同歷了從萬般張狂到無比壓抑,從人到鬼的黑色旅程。《霸王別姬》一片感情強烈,情節曲折,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沖突,他邀請幾位大明星主演,具備充分的商業元素,但同時,卻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被認為「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這部影片,在華麗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導演的態度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明顯的嘲諷。

國際影評聯盟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影片用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有著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狀態的表述,更通過幾十年的時事風雲,透射出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思考。片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猶如「戲夢人生」。 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很聰明而獨到的。對於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則此片的內蘊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像的張力更具歷史深度。

段小樓——鐵骨錚錚男兒漢,壯懷凜凜大丈夫。他為救師傅,救鳳仙,數次以硬物擊頭部,次次成功。搭救恩人和佳人於危險之中,盡顯豪情。而其在文革中被逼再以磚塊擊頭,頭部流血而磚塊完好,此處暗喻相當高明。經歷了晚清時期,民國時期,日軍佔領時期,解放初期再到文革時期的他,有做「角兒」的輝煌與狂野,也時時面臨各種艱險,他以自身的勇敢和一點點兒的「小聰明」常能化險為夷。與此同時,我們也親眼目睹了他性格轉變的過程。因為為日本人唱戲而啐泣蝶衣(盡管蝶衣完全是為了救他)的那個沒有絲毫奴顏媚骨的段小樓,到文革時期對蝶衣說出「你吃一回軟兒,那還不是我的霸王你的虞姬」的失去了倔強性格的段小樓,這種墮變如何不叫人心痛?

面對程蝶衣的感情,他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伴落花」。段小樓總是哈哈一笑,照樣去喝他的花酒,尋找自己的快樂。對他而言,戲就是戲,怎麼演都是假的。舞台上的虞姬縱然千嬌百媚,傾倒眾生,也只是一個男人扮出來而已,這個男人是他的師弟,就這樣,沒有別的了。生活中,他照顧關心著他的師弟,他沒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正常男人。

而導演的高明之處在於並未在此停手,而是更深層次地提示了文革對人性的毒害。那便是讓小樓被逼跪在眾人面前揭發蝶衣,還要與鳳仙劃清界線。蝶衣與鳳仙無疑是小樓生命中最珍貴的人,是他寧願犧牲性命去保護的人,而此刻卻要去「揭發」,要去彼此傷害,在對方筋肉的跳動中發出飽含血淚的顫抖地狂叫,那種痛徹心扉之感,比死更叫人痛苦。「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這令人窒息的黑色的日子,無望的生活完全麻木了小樓的心智,讓他不知為什麼生,為什麼死,使他無力再抗爭,成為一個「活死人」。

每次的革命,戰爭,都帶給人們身心的無盡創傷。然而,身體上的傷口尚可癒合,失去的家園方可重建,惟獨這心靈的創傷是最難康復的。

程蝶衣——無人不會為之動容的角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用小樓的話說即是:「蝶衣啊,你真是不癲狂不成活啊!」張國榮成功地演繹了程蝶衣的悲情人生。相比起被文革的恐懼感時刻吞噬著的段小樓,蝶衣身上反而多了一分從容。是否因為小樓的生活中還有鳳仙和家庭做為其支撐(也是其壓力所在)呢,這點我們不得而知;而蝶衣的一生,卻是除了京劇,便只有小樓。

筆者實在不願把蝶衣對小樓的感情用一個簡單的「同性戀」來形容。從剛進入戲班起,小豆子便已開始承受種種欺凌(至少沒有什麼關懷),後來「公公」出於人性的扭曲對蝶衣的「寵愛」,呂四爺將個體完全浸於戲中而對蝶衣的欣賞,甚至贈予條幅「芳華絕代」``````如此這些,將蝶衣的性格逐漸扭曲。「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與「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到底哪一個才是蝶衣的真心告白?「我本是男兒郎」,當他細小的聲音終於敵不過強大的壓力,正如他柔弱的身軀被壓倒在張公公那龐大的身下,他無助,他絕望,只有對師兄的「愛」了!他對師兄的暖昧情感,卻也是畸形的!男人怎麼能愛男人呢!他是一個男旦,一個紅透半邊天的男旦,舞台上他扮演著各個女子,其實那才是他,真正的他,在生活里他才是在演紅——扮演著男子。在他心中早就把自己當成女人了,當成了虞姬,並愛上了楚霸王!「就這樣,咱倆演一輩子霸王別姬,不行么?」他這么對師兄說。由「男兒郎」向「女嬌娥」的轉變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過程。對於這個從妓院里出來的人,他是很難接受一個「女嬌娥」的人格的。但他還是被虐待式的糾正了。他被強制性的培養成一種人,但又成為不了這種人。他的位置是錯亂的,具體的說是一種性本位的錯亂。而對其錯亂應附有重要責任的段小樓卻不能滿足其錯愛的需要。這是一種雙重的壓抑,一種雙重的失落。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初衷,他依舊鍾情於自己的選擇。而自己也最終達到了人戲不分的程度,就好似袁四爺的那句:「有那麼一兩刻,我袁某人也恍惚了起來」。但蝶衣的鍾情得到的卻是背叛,先是小樓後是小四。就這樣一個是重鑄其人格的人,一個是自己對其有過救命之恩的人先後背叛了他。然而,在知音段小樓面前,他是真實的蝶衣,才是當初的那個小豆子。共同經歷了從底層「混」到名角兒的辛酸坎坷,也只有他們才能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從此來看蝶衣對鳳仙的排斥,就一點兒都不覺得出格了。從對鳳仙的態度上來看,最初他對鳳仙極力排斥,想把她再逼回妓院,文革批鬥過程中他把小樓的「狼心狗肺」全部歸咎於鳳仙,而批鬥後對鳳仙卻有無助的同情和惺惺相惜的憐憫。蝶衣對鳳仙的態度變化似乎可以通過他開始時的「鳳仙小姐」至後來的「鳳仙」的稱呼變化中理出一絲頭緒來。

程蝶衣經歷了無數的起起伏伏,選擇在文革結束後上演一部真正的「虞姬之死」,這正是對文革造成的人性摧殘甚至毀滅的血淚控訴,它讓人們不再相信世間還會再有光明。舞台的幕布落下了,人生的戲也結束了!虞姬死了,帶著一抹動人的微笑,死在了劉邦萬馬千軍的陣前,死在她極愛的男人懷里;程蝶衣死了,含著一絲凄絕的悲哀,死在他一生周的舞台上,死在他不能愛的人面前。

除此之外,一些「瑣碎的細節」也給筆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對中國人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的懷疑在影片中遊行群眾中得以展現,他們只要一有人煽動便會喊出極其隨勢的口號。誠然,中國的解放,革命的勝利,需要英勇無畏的戰士;然而,那些毫無判斷力的「戰士們」,曾多少次被人利用,導致了多少無謂的犧牲呢?同時,影片中幾件道具貫穿始終,如寶刀,磚塊等,這些均對影片劇情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菊仙,小樓,蝶衣其關系的分崩離析是由小樓的背叛開始的。其結局是菊仙自縊,蝶衣自刎。這一結局不能不說是令人震驚的。這讓人十分喪氣。因為我們看到他們一起走過了軍閥時期,抗日戰爭。卻躲不過「文化大命」。這也是對「文化大革命」的透紙背的批判。

-----------轉自MTIME

❸ 紅高粱電影的 影評

「我給你們講的是我們家鄉那塊高粱地發生的神奇事兒。」
——影片《紅高粱》開始時的第一句旁白


《紅高粱》給我的總印象,集中到一點,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達了影片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這是一部帶上張藝謀強烈主觀意念的影片,應看做是一部較典型的作者電影。

在《紅高粱》中,張藝謀對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贊頌與褒揚,堪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達到了幾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一種五體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對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顛轎」一場戲中,從表層來看,它是偌多抬轎的粗野壯漢對花轎中一位紅裝紅蓋頭新娘的戲謔式惡作劇;但從深層來看,它既是幾條赤膊壯漢面對新娘九兒的魅力所萌動的性的潛在歡悅與渴望的自發宣洩,又是對九兒面臨不合理不人道的兩性結合卻又愛莫能助的悲涼、怨憤之情的自發發作。而惟一能使這一載歌載舞的「顛轎」迪斯科從瘋狂的頂點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別的,正是轎中九兒的幾聲哽咽的啜泣聲。編導在這一情緒與節奏的轉變點中,把這群粗野壯漢內心合乎人倫天性的美好性靈洞悉與燭照出來,是影片開始首先打動人心的點睛之筆。這一節奏休止造成的情緒落差,確定了九兒在野漢們心中實際占據的真正神聖的地位,是影片對性的神力崇拜的一個明證。而在這群抬轎壯漢中,又惟有「我爺爺」余占鰲,以其更加強烈的受性的神力驅使的生命意志力,敢於把自己內心的騷動與渴望一一付諸外在的實際行動——比之於其他壯漢,余占鰲確實高出一籌,是名副其實的獨占鰲頭——憑著九兒曾給他的一個美目顧盼,以至於接踵而來的殺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交歡野合,都成了一樁樁不再是施暴施惡而是全部順理成章的一攬子「仁」事美差了。這里的「仁」,不能以狹隘的法的定律為准繩,而必須從更加寬泛的自然與原始的生命定律——種的良性繁衍與發展、種的優勝劣汰中去尋找;而這里的「美」,自然是進行了藝術的選擇與渲染的電影美(如略去了「殺夫」的直接描寫等等)。當銀幕上展現九兒痴迷地後傾倒地的詩一樣朦朧的近景,余占鰲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紅色「大」字狀展開的九兒身前的俯瞰大遠景(這里乾脆是一個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肅穆儀式了!)以及逆光中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的動態空鏡,可說是把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鋪繪中推到了藝術美的制高點——不過反觀影片,張藝謀實在應當在此處把文章的濃度做得更足一點,以使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紅高粱地交歡場面,華彩樂章般地達到更其神聖化的境地!

其次是對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紅高粱》中,張藝謀要展示我們的人生圖景是:這些十八里坡人,他們男歡女愛,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為族仇國恥,他們也一定奮起抗爭,報仇雪恥,哪怕是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愛恨之兩極,相反相成而一致。確實,這些人說死就死,那個李大頭、那個冒充「禿三炮」的路劫者等等,似乎是死得那麼容易、那麼輕松又那麼無聲無息。這里自然不是指這些消極意義的死。而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死、那些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義之死——無論羅漢大叔還是九兒乃至「禿三炮」之死於日本侵略者的屠刀與炮火之下,都成為壯烈犧牲之死、震懾人心之死!為此,張藝謀在影片中不惜讓人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並讓牛的被屠宰與人的被屠宰之均成犧牲做了強化對比。對此,我們當不能表面地視之為在對「犧牲」一詞做其概念本義的訓詁圖解,而是內在地在隱喻牛的犧牲與人的犧牲之不可同日而語。影片的結局使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是在沉默中被屠宰而成犧牲,人則在爆發的反抗中成就自己的犧牲,並將與屠宰者同歸於盡。這一表現,也最終成為了對死的神力的證明。

第三是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紅」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復唱過兩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獎:「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口不臭……喝了這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而余占鰲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兒在高粱地里的私情一吐為快,並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傳為美談的——紅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羈的神力;紅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一四七,三六九:九兒,這個十八里坡的惟一女性,不正是在她入主十八里坡酒坊為掌櫃的那一刻,向酒坊眾伙計們第一次宣布了自己的小名就是「九兒」(酒兒)嗎?酒與人,其神力與品格之所以一致,就因為兩者都誕生於紅高粱地。十八里坡人以酒為氛圍,十八里坡人以酒為依託;酒彌灑在十八里坡的人群中,酒成了十八里坡人調節與強化人際感情關系的催化劑。說穿了,影片對酒的神力的崇拜,就是對十八里坡人的神力的崇拜。

《紅高粱》以對性、對死、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現了對人的本性中最基質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慾望、意志即生命本質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現,使影片不同凡響地「游乎逍遙放盪縱任變化之境」1。這是當今中國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嘗試與探索。我認為,影片得以在國際影壇贏得共鳴與一致喝彩,正是在這一點上;它斷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能概括的。


注釋:
1 借用王先謙對《莊子·大宗師·八》之「(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途(乎)」一句所做的譯文。

紅高粱:那片地里的十九歲

截斷百年滄桑,第五代中國導演堅決地改變了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1988年,柏林,金熊獎頒給一部符號感強烈的作品——紅高粱,紅色中國的電影首次在全球四大電影節中獲獎,自此一發不可收。

那年我們礦山的廠子里沒有像樣的電影院,職工俱樂部能放,空間有限,最後用頭頂上安了大鍋的的差轉台把片子播到宿舍區千餘戶電視機上。破頻道死活調不清楚,一會兒是雪花一會兒沒聲音,而懵懂少年的我已經能看懂電視里的譯製片了,那次沒頭沒尾的觀影今天想來竟然完整而清晰。

廠子放紅高粱是眾望所歸的結果,因為之前相當長的時間里它一直是叔伯們的談資。說是紅高粱在縣里已經放了,有人看了,根本沒有什麼三級和剝皮的鏡頭,就有人反駁說,那是被剪掉了,沒有那些東西怎麼到外國拿獎。

三級說的是姜文把鞏俐搶到地里,掰折大片高粱,鞏俐朝天一躺,姜文跪她腳下,一時間鏡頭搖曳,高粱起伏,嗩吶齊鳴,殘陽如血——剪掉的部分一定很三級,沒准四級五級都有了。

剝皮的時候電視機及時准確地糊滿一片雪花,我聽到撕裂的慘叫和「x你姥姥」,心下大樂,小男孩聽到粗口總是很興奮。暗暗感激把黃色部分剪掉的人,因為這樣我就不用因為害怕和害羞而閉眼了,身為男人,不敢如何如何實在是很丟人的。

很多年以後,好賴窩的「天兆」開始學姜文的樣糟蹋莊稼,英吉利試著在大眾影院放沾湯掛水的「九歌」,法蘭西也有毛茸茸的「fxxx me」,血淋淋的畫面在全世界都不算稀奇。而我一直沒有再看紅高粱,傳說中的刪節,我一直相信它們的存在,也許會帶著這信念老去。

很多年以後,內地放的電影還是常常被剪,不光剪黃色,還剪綠色,不光剪劇情,還剪台詞,剪到不知所雲,剪到顛倒結局。要說香港的電影人還真聰明,故意剪成挨罵的德性,讓市場替他們喊冤。

很多年以後,那位一鳴驚人的謀導活躍至今。有人說他靠造星紅火,他就全部群眾演員;有人說他損中國形象,他就拍最美的武俠給世界。義大利歌劇,日本車廣告,他其實在那征服自我,不鳥咱們褒貶的。

很多年以後,有人真拍出個號稱「五級」的電影,可惜內容連三級都夠不上。那導演跟謀導老熟了,曾經一個導,一個攝,弄出黃土地,大閱兵。等謀導自己導紅高粱的時候,攝影是顧長衛,錄音是顧長寧,這哥倆就是倆金雞獎。

很多年以後,顧長衛成了導演,把我童年的點點拍成了電影,柏林很給他面子;顧長寧給姜文導演的電影錄音,姜文在戛納也很有面子。包括帥導在內的他們,被稱為第六代導演。第五代第六代聚聚一堂,個個板著臉,有個很胖的老頭往桌上畫線說,第五代負責賺錢,第六代負責拿獎,誰也不許欺負誰。

很多年以後,喝了咱的酒捲起的黃土風,n多好嗓子只剩田姐姐笑語依然,圓滾滾的臉蛋越發年輕,開口就唱「有沒有免費的愛情可以下載」,受到從我老媽到班上小女生的愛戴。

野性的贊歌

伴著低沉的男聲,一段獨屬於這塊的土地的悲歌緩緩升起。十八里坡上,滿是高粱,象徵著勃勃生機,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威武不屈。在夕陽的斜照射下,大戰後的十八坡伴著一抹血色殘陽。但也是這抹殘陽,染紅了整個坡,高粱在成了紅色海洋的一者。它們預示著,生命的崛起,爆發的抗擊仍將繼續。
《紅高粱》中,由迎親引出了奶奶,為了換一頭騾子,曾外祖父把她嫁給一個麻風病人。迎親路上竄出一個劫道的,轎夫結果了劫道人。後來,他成了爺爺。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迫鄉親們,殘害義士,高梁地里發出怒吼聲,終於,爺爺和眾伙計沖向日本軍車,日本軍車炸飛了,奶奶死了,伙計們也死了。只留下爺爺和爹,整部影片有爺爺奶奶,相遇、相愛、相互扶持的情感過程構成。通過他們對世俗的抵抗,最終相守,再到最終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表達了作者對這片荒涼的土地上,這段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愛情的歌頌,對那種獨屬於這片土地無拘無束的野性的贊頌,更表達對中華兒女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品質的稱頌。全片其實就是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無可名狀的崇拜。
奶奶和爺爺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是與高粱一樣,充滿生機、敢於反抗的代表。奶奶被貪財的外曾祖父賣給了麻風病人,她是個不屈服的女人,但作為女兒,她順從了父親的壓制。而在轎子中,她偷偷藏了把剪刀,為的是不讓麻風病人沾她的身子,在結婚的第一天晚上,她就拿起剪刀向病怏怏的丈夫丟去。她也是個希望追求到屬於自己幸福的女人,在轎子里她偷偷地看轎夫,爺爺威武的身軀吸引了她的目光。這其實是一種性的暗示,是符合大自然最原始的優勝劣汰的法則,也為高粱地里的野合提供鋪墊。但最重要的,是奶奶的明大義。當看到羅漢大哥的凄慘情形後,她帶著孩子與伙計們祭拜他,激勵爺爺與伙計們為他報仇。這不僅僅是個人恩怨,更是對日本侵略的一種反抗。這是當時農村女性有較大區別的形象,她的大義凜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爺爺是個充滿責任感的人,劫匪強劫奶奶時,他是第一個沖過去解救她的,是作為轎夫保護新娘應盡的責任。從那,奶奶不禁被他的身軀、外表吸引,也深深地被他的內心所打動。他是一個勇猛的人,知道心愛的女人別土匪搶走,他勇闖虎穴,巧妙地接近土匪頭子,在突然給他個措手不及。為了他的女人,他似乎可以把性命置之度外,不顧及後果。最終連土匪頭子也被他的漢子性格所震撼。真正讓奶奶深陷情網,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是爺爺獨有的野性。從土匪那回來後,他大鬧釀酒廠,先是撒尿,再是將蒸爐里的高粱用力地全挑出來。這都展現了他男性的陽剛,繁衍所必備的健壯。最終,奶奶被他征服,但他再去抱她時,她沒有反抗,也不顧伙計的看法,一心隨了他。這一次,是超越慾望的靈魂上的結合。當大戰日本人後,看到奶奶的離世,爺爺一動不動,夕陽將他映照在紅色只下,從他的眼中,能讀出悲涼與仇恨,但更多的是對奶奶深沉的愛。
影片中最令我影像深刻的戲,說來好笑,但確實是那場,爺爺奶奶在高粱地里第一次野合的戲。奶奶看清蒙面人是爺爺,就不動了,她似乎從爺爺鎮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什麼,或者說她在此時就已經屈服了。她在那時,就已經鼓足勇氣將年輕的身體給予爺爺,無論有沒喲結果,她都希望將自己奉獻給喜愛的男人,即使這中野合為世俗所不容。爺爺焦急地把高粱扯去,鋪在地上。這象徵著最原始的繁殖即將開始。接著奶奶痴迷地後傾倒在地,同時還流下了多種感情交織而成的淚水。爺爺跪在那伏倒的高粱空地上,奶奶呈紅色「大」字狀展開 ,這彷彿是一種肅穆的交配儀式!太陽下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時達到了藝術美的至高點。這已不是簡單的交歡場面,而是導演通過委婉的襯托,將人性中至真至純的一面,用華彩樂章達到神聖化的境地!表達作者對根植每個人心中的野性的呼喚。
影片對細節的拿捏很到位,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也結合了主題。羅漢大哥離去時,突然改口,從前叫奶奶為「掌櫃的」,但在那一刻卻叫「九兒」,這點明了羅漢大哥對奶奶獨特的喜愛。也表明羅漢將真正地離開奶奶,投身於另一件事情。為下文,羅漢加入紅軍積極抗日,最終被敵人捉獲,凄慘而死做了鋪墊。當羅漢被施以剝皮時,整個場面肅靜起來,奶奶捂住了爹的眼睛。細微的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獨有的敏感,但奶奶的眼睛卻仍然盯著羅漢大哥,她要看清日本鬼子丑惡的面貌,喚起自身屬於高粱地的血液,激起對日本卑劣行徑的反抗,又為後來奶奶祭拜羅漢大哥,呼籲男人們去炸日本人的車,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這一個個細節,整部電影如珍珠般串聯起來,突顯了高粱地上,人們不屈的精神。
作者在創作整部影片時,還是保留了較強的個人風格和主觀意識。多用固定鏡頭,表現任務變化的過程。促使觀眾沉下心來觀看。影片在表現奶奶時,多處運用近景,當爹在釀酒缸里竄來竄去時,不停地喊「娘」,奶奶露出了幸福、溫馨的微笑,隨即她看到遠處的一個身影,側光打在他身上,勾勒出羅漢大哥瘦弱的身形,在金黃的光邊,環繞在他身邊,卻預示著狂風暴雨的到來。奶奶趕忙去追,爺爺滿臉的悵然疑惑,逆光從他背後射來,將他顯得更加憂愁,他好象看到了些什麼,似乎危機正在逼近,就如同光一樣壓在他身上。繼而引出日本人摧毀的到來。
陝北的民歌、歌謠,始終貫穿在影片中,成了不可缺少的情節推進器。當伙計們第一次在奶奶面前釀酒時,唱起了《酒神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剎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曲調高昂,充滿激情,有一種張揚,顯現了高粱酒的醇烈。而當第二次唱起這支曲時,是在祭羅漢大哥的時候,此時的歌曲就變得凄哀悲涼,又透出一種反抗、執著,表明男人們將要為他報仇而放手一搏。爺爺也有兩次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第一次是在交合之後,還帶有一絲男人征服女人後所含有的勝利的喜悅,一種肆無忌憚。而第二次是在奶奶被打死後,爺爺面無表情的歌唱,彷彿是在送愛妻魂歸西天。是一種情到深處的肝腸寸斷。
影片的故事情節設置巧妙,環環相扣,但是在前面爺爺奶奶相遇的敘述上過多,導致後來日本侵略的情節加入時,顯得有些突然,頭重腳輕,愛國的情感就無法充分的表現出來,也不能通過層層鋪墊,渲染出高粱地上乃至全中國人民,所共有的堅韌執著、堅強不屈的精神。如果能多做些鋪墊,將能有效地卒章顯志。
在血色殘陽下,整片高粱地都成了血紅色,那是日食所代表的悲哀,那是被鮮血映紅的高粱,那是爺爺、爹痛失愛妻、母親的傷痛,是作者對高粱地上人民最崇高的禮贊。高粱被踐踏了,但還有許多高粱在瘋長著,那是華夏民族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文明,是爺爺身上帶有的狂野。爺爺的狂野是原始的、野獸般的狂放,不僅是男人生命中最真最核心的特點,還是中華兒女,能抵住侵略,奮起發抗的基礎。作者通過這部影片,呼喚人類天然的本性,刺激人們對勃勃生機的追求。

閱讀全文

與哪部電影電影台詞男歡女愛是正常事情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oker在哪些電影出現 瀏覽:585
兩性倫理電影網 瀏覽:920
美國戰斗電影英文 瀏覽:897
中國寫監獄的電影 瀏覽:121
電影男女經典對話視頻下載 瀏覽:529
最終幻想電影高清下載地址 瀏覽:112
我的姐姐在哪些地方電影 瀏覽:815
樊少皇小時候老電影吧 瀏覽:907
美國三級倫理電影 瀏覽:860
星野景子愛看電影網 瀏覽:790
愛就愛看電影292 瀏覽:224
哥斯拉電影粵語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234
2011年拍的中國電影 瀏覽:721
勵志戰爭電影 瀏覽:608
dc電影哪個比較好看 瀏覽:566
一個女人與男主舌吻的電影 瀏覽:711
電影粵語吧 瀏覽:200
有哪些奧特曼電影橫火又好看 瀏覽:652
去哪裡找高清電影剪輯 瀏覽:937
電影人物穿越到現實小說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