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原標題:《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
註:本文有劇透,但不影響欣賞電影
去看《信條》前,它的「難懂」已經聞名全球了。建議觀眾觀影可前先把電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學理論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論、平行時空),對於看電影還是大有幫助。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畢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條》,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信條》海報
《信條》海報
但也不必有太大壓力。《信條》有一個平穩易懂的開局,甚至說前75分鍾有些微微的冗長和無聊,直到出現那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追車動作戲。諾蘭是玩轉類型片的高手,他的電影總是多種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強的商業性。譬如《盜夢空間》,科幻外殼底下是好萊塢傳統的怪盜電影;《信條》亦然,科幻包裹著好萊塢傳統的特工片的內核。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前90分鍾,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類型走:主人公獲得了一個任務,然後飛往世界各地執行這個任務,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獲得一個搭檔,與搭檔並肩前行,解開了謎團又出現了一些謎團……直到最終任務完成。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但從電影一開始,《信條》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過在最後一小時才徹底引爆——觀眾才發現,不爆則矣,一爆就是核彈級別的,信息量爆棚,這里暫且不表。從科幻片角度看,《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規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從有序向著無序發展。比如常溫下一個麵包只會從新鮮到腐爛,而不會反過來。但《信條》在科學基礎上假想了「逆熵」這一情形,在一個「逆熵」的時空中,這里的時間規律不是從有序到無序、從過去到未來,而是從無序到有序、從未來到過去,麵包從腐爛變成新鮮,飛去出的子彈按原軌跡回到彈匣。
逆熵的子彈
逆熵的子彈
《信條》中,一個人通過時間機器可以進入一個「逆熵」狀態,不斷倒回到過去。通俗地理解,《信條》隸屬於科幻電影中很大的一個分支:時間旅行。《信條》的故事底本是一個特工通過時間旅行執行任務,有人想要藉助時間旅行毀滅世界,主人公所隸屬的TENET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過有了逆熵的設定,《信條》中的時間旅行與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時間旅行電影有所不同。常見的時間旅行敘事主要是這兩種,一種是《十二猴子》(1995)、《環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環形敘事,主人公進入時間的河流,回到過去想要逆轉未來,卻發現「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無論幾次重回過去,時間的河流不可逆轉。另外一種是《時空線索》(2007)、《源代碼》(2011)、《明日邊緣》(2014)這一類型的,時間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過去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相對而言,這兩種時間旅行都較好理解,因為無論主人公第幾次回到過去,過去時空的運行規則與當下一模一樣,無論是主人公還是觀眾都不會有接受上的難度。
《信條》與它們截然不同。它的時間旅行是基於逆熵,這就包涵了至少兩個層面的不同。第一個層面,逆熵世界的運行規則與當下的世界是反著來的,人是逆著走,車是倒著開,打架動作是反著來,時間往迴流,果成了因。當主人公經由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他的行為仍然是正向,但整個世界在倒流。這形成強烈的陌生化效應,不僅電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觀眾也是頭一回在電影中看到如此奇觀。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第二個層面,就是逆轉時間的邏輯。以往的時間穿越電影對此大多語焉不詳或者簡單帶過,創作者並未把它當做一個「問題」來深究。於是你看《明日邊緣》中阿湯哥飾演的凱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過去。但《信條》中,怎麼回到過去、想要回到過去哪一個點背後,有一套相當復雜、縝密又嚴謹的邏輯體系。
電影中的時間機器,有紅、藍兩邊,中間隔著透明玻璃。紅進藍出,是從熵增進入逆熵,時間逆流;藍進紅出,是從逆熵進入熵增,時間正向流動。
時間機器也不能讓你想回到過去哪個點就回到哪一個點。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點你參加了一場考試,下午五點結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後知道了答案,想考個100分。現在是下午五點,你想回到兩個小時前,也即下午三點重新考試。你從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不是一下子回到兩個小時前,而是你得老老實實跟著時間倒流兩個小時,這時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著來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兩個小時後,你再從時間機器的藍門穿過紅門,進入熵增狀態,你就回到了下午三點,世界的運行是常態化的,你開始「第二次」考試。
《信條》搞暈觀眾的地方來了:當未來的你回到兩個小時前,此時的世界裡有幾個你?
兩個。一個是過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㈡ 信條電影里的尼爾介紹 尼爾的直實身份是什麼
1、尼爾的直實身份:
尼爾是女主的兒子Max。首先Max的完整寫法是Maximilien,倒過來的開頭就是Neil(尼爾),中間imi正反讀都是「我是」的意思,和全片概念很類似。
還有尼爾的頭發顏色跟Max一樣,都是金色,尼爾曾問過男主,會不會要挾女人和孩子,這也暗示他是女主的兒子。
2、尼爾的目的:
尼爾的第一次出場:當男主需要一名特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時,尼爾幾乎是不請自來,在言語中也分明了解男主的喜好。當潛入印度軍火販安保森嚴的家時,兩人的默契配合不像是第一次合作。男主給他講倒射的子彈和時間逆轉,尼爾似乎明白一切卻裝作不知道,還有在每一次行動中尼爾都能給予男主預見性的幫助。
這些細節說明,尼爾是來自未來的人,在未來與男主相處了一段時間,隱藏身份回到過去(電影中的現在)要與男主一同完成任務。
㈢ 求「刺客信條」里那句信條的英文!
「刺客信條」里那句信條不是英文是阿拉伯語:Laa shay'a waqi'un mutlaq bale kouloun。mumkin。
譯文為萬物皆虛,萬事皆允——刺客的信條。
刺客組織信仰一套堅定的價值觀,以此嚴格支配著他們的行為准則。信條包括三原則:「
1、不濫殺無辜。
2、在眾目睽睽下隱藏行跡,成為人群的一員。
3、絕不危及兄弟同盟。
(3)電影信條英語單詞擴展閱讀:
刺客信條貫穿刺客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如他們為實現「萬物和睦」的斗爭。刺客通過政治、戰略性的刺殺來實現他們的職責,寄希望於以殺死一人來達到萬千人的拯救。刺客們相信,他們是在為那些沒有能力、資源、或知識來直言與那些濫用權力者對抗的人的利益而戰。
盡管他們為那些可能經受其他驚擾苦難的常人服務,刺客依然為大眾所恐懼,主要是因為他們確保和平的方式。刺客最為人所懼怕的,便是因他們在從人群中消失無蹤之前,於眾目睽睽之下公開殺人的可怕名聲——以便於將恐懼植於那些可能濫用權力或腐化旁人者心中。
為便於行事,刺客使用一種獨特而高效的武器進行刺殺:袖劍,從要害處一刺即終結其犧牲品的生命。無論如何,在某些時期,刺客們被禁止使用毒葯,因為它被認為是「一種懦夫的工具」。
然而,為了確認死亡是否能最大程度促進刺客的目標,對目標進行選擇需要大量的政治信息。因此,刺客盡力保持與他們周圍不斷變化的政治環境相協調。就此獲取情報是組織內低等級成員的工作,他們會駐扎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
這些間諜會觀察當地的貴族和統治者,尋找腐敗的痕跡、或者尋找聖殿騎士的成員。一旦收集到相關資料,任何信息都會被傳達給負責執行實際刺殺行動的刺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刺客兄弟會
㈣ 刺客信條電影經典台詞對白
導語:好萊塢動作冒險奇幻鉅制《刺客信條》正在全國熱映中,法鯊成為影片中最引人矚目的演員。片方應景發布「性感男神」特輯,向大家展示法鯊在大銀幕上的獨特魅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刺客信條》中的經典台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