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信條里主角有一句無知什麼的話怎麼說的來著
《信條》的台詞翻譯看完之後就有很多人吐槽,你問的這句台詞不太確定是哪一句,下面是影片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台詞,供你參考一下。
我們生活在暮光之城,黃昏時分無朋友。
(這句是他們的接頭暗號)
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這一句應該是影片內核台詞了)
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當他人盲目追求真理之時,謹記,萬物皆虛,當他人受道德或法律約束之時,謹記,萬物皆允。
② 求刺客信條經典語錄,越多越好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我之運氣操之我手…
奧迪托雷家族並沒有倒下…還有我…艾吉奧奧迪托雷
如果世界上沒有黃金…我們早就是英雄了
③ 刺客信條萬物皆虛原句是什麼
原句如下:
原句是「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一句話出自游戲《刺客信條》系列,全句最早登場於《刺客信條2》中主角Ezio加入刺客兄弟會時的過場CG動畫。
在與眾人合力擊敗教皇的手下後,他的叔叔馬里奧告訴了Ezio自己和周圍盟友所加入組織的事情,並引導Ezio到高塔與眾人完成他加入刺客兄弟會的儀式,還將組織內部的信條告訴了Ezio,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簡介:
《刺客信條》是由育碧蒙特利爾工作室研發的動作冒險類游戲系列,於2007年發行第一部,游戲平台為PS3、PC和PSP等。
該游戲系列是以超高的自由度和精美的畫面作為最大賣點的動作類游戲。玩家將在每部游戲中控制一名刺客,通過在任務中巧妙穿插重要的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帶給玩家深沉的代入感。
④ 信條主要觀點是什麼作者強調什麼
《信條》是一部復雜的電影,如果你只是想周末單純地去電影院放鬆一下,可以選擇隔壁的《假面飯店》,《信條》不適合你們,尤其不要帶著孩子看,我看《信條》時隔壁的一家人都沒等到飛機撞倉庫就中途離場了……
《信條》的復雜體現在『時間』這個概念上。在一般人的觀感中,『時間』並不是一個物理概念,但在《信條》中,時間就是一個具現的物理概念,諾蘭在開篇講設定時就告訴大家,『不要去理解,而是去感受』,在為大家正式展開整個故事之前又強調說:『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最後跟你強調一發世間因果不會以人類的意識為轉移。
相當於一部電影塞進了一個科學觀,一個哲學觀,一個宗教觀,但如果把這三個概念再統一起來的話,那就是一個數學概念,也就是一個『演算法』。
所以,這部電影對於想要看個諜戰片放鬆一下的朋友來說,可能就是看的頭暈。因為概念和信息都特別多,這些信息量分別從台詞,鏡頭語言和聽覺三方面傳來,稍有不慎就會少接收信息,導致對整部電影理解不恰當,導致品不出《信條》的有趣。
當然,如果你看到這里對《信條》仍舊感興趣,那,諾蘭又一力作歡迎你一起來探索。這片子不燒腦,就是有點費神。
觀影前准備好調整一下邏輯:
1、這不是《終結者》類型的科幻片的時間概念,切莫以此作為時間邏輯。
2、片中任何設備的工作內部原理不要太糾結,知道它是這么運作的即可,不要過度思考為什麼它是這么運作的。
3、注意片子里所有的莫名出現的特寫鏡頭和不符合邏輯的『聲音』『物件』,因為都是梗(包袱),都和後半部分劇情關聯。
4、注意看關鍵道具有助於理解時間線,最關鍵的道具是:呼吸機。
提示到此完畢,請看完電影再看下面的段落
PART 2 讓我們來聊聊《信條》
《信條》屬於那種需要二刷的電影。
刷一遍聽個響,刷兩遍才能完全感受它在每一個細節的安排,你又會感慨:「諾蘭牛逼!」
《信條》單純就故事而言非常簡單——勇者斗惡龍救公主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你看完都不知道主角叫啥……
難的是在敘事的部分,因為敘事的每個因素是互為因果的,像是莫比斯環一樣。
⑤ 「我將追隨太陽之光芒,棄舊世於身後。」《刺客信條》電影中哥倫布接過蘋果後的話英文是什麼謝謝解答。
Following the light of sun,I shall leave this old world behind.
⑥ 如何評價電影《信條》(TENET)
原標題:《信條》:一篇物理學論文的影像表演
註:本文有劇透,但不影響欣賞電影
去看《信條》前,它的「難懂」已經聞名全球了。建議觀眾觀影可前先把電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學理論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論、平行時空),對於看電影還是大有幫助。第一遍能夠大概看懂電影在講些什麼,第二遍就可以更認真地觀察電影中出現的種種的細節。畢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條》,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信條》海報
《信條》海報
但也不必有太大壓力。《信條》有一個平穩易懂的開局,甚至說前75分鍾有些微微的冗長和無聊,直到出現那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追車動作戲。諾蘭是玩轉類型片的高手,他的電影總是多種類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強的商業性。譬如《盜夢空間》,科幻外殼底下是好萊塢傳統的怪盜電影;《信條》亦然,科幻包裹著好萊塢傳統的特工片的內核。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諾蘭在采訪中也將《信條》定義為特工片
前90分鍾,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類型走:主人公獲得了一個任務,然後飛往世界各地執行這個任務,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獲得一個搭檔,與搭檔並肩前行,解開了謎團又出現了一些謎團……直到最終任務完成。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男主角
但從電影一開始,《信條》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過在最後一小時才徹底引爆——觀眾才發現,不爆則矣,一爆就是核彈級別的,信息量爆棚,這里暫且不表。從科幻片角度看,《信條》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學的概念來包裝故事,以物理學的學說為根基,對世界的樣子進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條》一個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規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從有序向著無序發展。比如常溫下一個麵包只會從新鮮到腐爛,而不會反過來。但《信條》在科學基礎上假想了「逆熵」這一情形,在一個「逆熵」的時空中,這里的時間規律不是從有序到無序、從過去到未來,而是從無序到有序、從未來到過去,麵包從腐爛變成新鮮,飛去出的子彈按原軌跡回到彈匣。
逆熵的子彈
逆熵的子彈
《信條》中,一個人通過時間機器可以進入一個「逆熵」狀態,不斷倒回到過去。通俗地理解,《信條》隸屬於科幻電影中很大的一個分支:時間旅行。《信條》的故事底本是一個特工通過時間旅行執行任務,有人想要藉助時間旅行毀滅世界,主人公所隸屬的TENET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過有了逆熵的設定,《信條》中的時間旅行與以往我們所熟悉的時間旅行電影有所不同。常見的時間旅行敘事主要是這兩種,一種是《十二猴子》(1995)、《環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環形敘事,主人公進入時間的河流,回到過去想要逆轉未來,卻發現「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無論幾次重回過去,時間的河流不可逆轉。另外一種是《時空線索》(2007)、《源代碼》(2011)、《明日邊緣》(2014)這一類型的,時間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過去就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相對而言,這兩種時間旅行都較好理解,因為無論主人公第幾次回到過去,過去時空的運行規則與當下一模一樣,無論是主人公還是觀眾都不會有接受上的難度。
《信條》與它們截然不同。它的時間旅行是基於逆熵,這就包涵了至少兩個層面的不同。第一個層面,逆熵世界的運行規則與當下的世界是反著來的,人是逆著走,車是倒著開,打架動作是反著來,時間往迴流,果成了因。當主人公經由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他的行為仍然是正向,但整個世界在倒流。這形成強烈的陌生化效應,不僅電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觀眾也是頭一回在電影中看到如此奇觀。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輪船倒行,波浪從有到無
第二個層面,就是逆轉時間的邏輯。以往的時間穿越電影對此大多語焉不詳或者簡單帶過,創作者並未把它當做一個「問題」來深究。於是你看《明日邊緣》中阿湯哥飾演的凱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過去。但《信條》中,怎麼回到過去、想要回到過去哪一個點背後,有一套相當復雜、縝密又嚴謹的邏輯體系。
電影中的時間機器,有紅、藍兩邊,中間隔著透明玻璃。紅進藍出,是從熵增進入逆熵,時間逆流;藍進紅出,是從逆熵進入熵增,時間正向流動。
時間機器也不能讓你想回到過去哪個點就回到哪一個點。舉一個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點你參加了一場考試,下午五點結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後知道了答案,想考個100分。現在是下午五點,你想回到兩個小時前,也即下午三點重新考試。你從時間機器進入逆熵狀態,不是一下子回到兩個小時前,而是你得老老實實跟著時間倒流兩個小時,這時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著來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兩個小時後,你再從時間機器的藍門穿過紅門,進入熵增狀態,你就回到了下午三點,世界的運行是常態化的,你開始「第二次」考試。
《信條》搞暈觀眾的地方來了:當未來的你回到兩個小時前,此時的世界裡有幾個你?
兩個。一個是過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⑦ 信條難懂嗎
20年來,大概很少有一個導演像諾蘭這樣,每一次出新片,影迷就好像過節一樣,迫不及待在互聯網每一處地方討論,試圖破解他的電影之謎。
為什麼?
因為諾蘭電影的觀影門檻實在有點高,毫不誇張地說,大部分人看一遍根本無法看懂全部內容,也很難串起影片中的所有細節。
圖為諾蘭在電影《信條》拍攝現場。
而且這一門檻還在逐年加碼。如果說《盜夢空間》的門檻高度是一棵樹,《星際穿越》是一棟樓,那麼諾蘭的新作《信條》就是喜馬拉雅山。
既然這么「燒腦」,為什麼還有這么多人趨之若鶩?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畢竟,能真正拒絕諾蘭的人,又有幾個?
電影《信條》劇照
時間的魔術
諾蘭愛玩時間概念,老粉早已見怪不怪。
從處女作長篇《追隨》開始,諾蘭的作品就是對時間這一概念的反復拓展和深化。比如《盜夢空間》中,區隔開每一層夢境的方法,就是下一層夢境的時間比上一層要慢十倍;《敦刻爾克》中,陸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被剪接在一起;直到最近的這部《信條》,更是將「逆時而行」作為核心的科幻概念演繹出整個故事。
電影《盜夢空間》劇照
如何施展這樣的「時間魔術」?諾蘭有兩大「法寶」。
其一,是台詞的密度。
諾蘭的電影有個傳統,依靠大量台詞說事兒,借角色之口推演「時間魔術」背後的科學原理,交待劇情線索,所以看諾蘭的電影是很辛苦的。
你需要盯著字幕,再回想兩遍。至於電影賴以生存的畫面構圖、鏡頭關系、空間運動,似乎都不如琢磨台詞含義來得重要。
其二,是一種激進的蒙太奇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將兩段完全不同的時間剪輯到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意義出來。
這種蒙太奇策略在電影中具體表現為畫面和聲音的自由組合:例如,《盜夢空間》里空間折疊的奇思妙想。
《信條》里「逆向時間倒流」的劇本設定:人物在各個時間線上的活動都是與時間逆向流動的。例如,身邊的人會倒走,飛鳥會倒飛,火焰不會燒傷你,而是凍傷你。
在畫面和聲音的自由組合中,幫助識別時間流向的視覺標記,判斷人物「時態」是否逆轉的場面信息,這些本該詳述的細節,諾蘭卻有意無意地能省則省,他的電影像萬花筒一樣的變幻莫測,營造出一種「燒腦」的效果。
《盜夢空間》里旋轉的陀螺就是一個重要的視覺標識。
不過,一旦我們通過冥思苦想實現「頓悟」,最終理解了諾蘭電影這一套精密的「時間魔術」構造和精巧的情節設計,就會產生了一種類似於「驚異
⑧ 怎麼理解電影《信條》裡面的時間鉗形戰術
時間鉗形戰術要求人不能夠告知將要發生的事,並且需要把將要發生的事重復一遍,這是因為邏輯與歷史是統一的,如果告知了將要發生的事,就會改變歷史走向,邏輯就無法按預定達成,如果不復現歷史,邏輯同樣不能達成。
時間鉗形戰術本來是講述未來的人要鉗制歷史的人,引申原理是,人如果了解歷史,就能鉗制現實,人如果把握了形而上學,就能夠用形而上學鉗制現實,但這樣的形而上學需要的前提是唯物辯證。
(8)信條電影台詞擴展閱讀:
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信條》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來,一個過去。小黑後來終於明白,他所見到的尼爾,早已不在人世,只是逆向回來幫他。
劇中最大的「鉗形」,是小黑作為男主,沒有姓名,沒有家人,是有喻意的。人類起源於非洲,用一個沒有名字的黑人主角,導演可能是把對人類的時間思考,推演到非洲大陸那個原點,所以劇中有一句台詞:「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⑨ 信條中有哪些經典台詞
1、敘於我,或敘於天。
2、訴我其名,與爾其血。
3、一生如此,畢生無憾。
4、當其他人的思想都被法律與道德所束縛的時候,記住,萬事皆允。
5、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樣生活,怎樣做事和怎樣為人。智慧並不在高等學府的大山頂上,倒是出自孩子們玩的沙堆中。
6、我們服侍光明,卻耕耘於黑暗。
7、人的法律不是產生於神靈,而是理智。
8、我們活在一個暮光世界,且黃昏時沒有朋友。
15、發生過的已經發生了,這是對這個世界運作的信念,而不是逃避的借口。
16、你的人生才走了一半,我的人生已經走到終點,接著往下走,我在起點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