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學友的讓你飛有國語版嗎如果有.叫什麼名字
好像沒 但張學友經典國語歌給你推薦下吧
1985 << 遙遠的她AMORU>>
1986 <<情無四歸>> <<相愛>>
1987 <<初吻/炸彈>> <<我心深處>>
<<張學友87演唱會>>
1988 <<意亂情迷>> <<昨夜夢魂中>>
1989 <<給我親愛的>> <<絲絲記憶情歌精選>>
<<只願一生愛一人>>
1990 <<似曾相識>> <<夢中的你>>
1991 <<情不禁>> <<一顆不變心>>
<<愛你多一些精選>> <<張愛友91演唱會>>
1992 <<真情流露>> <<愛火花>>
1993 <<吻別>> <<我與你>>
<<等你等到我心痛張學友精選>> <<祝福>>
1994 <<學與友93演唱會>> <<餓狼傳說>> <<偷心>>
<<這個冬天不太冷>>
1995 <<三年兩語>> <<擁有>> <<過敏世界>>
<<真愛新曲+精選>> <<一生跟你走作品集>>
1996 <<情書>>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張學友95演唱會>> <<情緣十載>>
<<愛與交響曲>> <<忘記你我做不到>>
1997 <<不老的傳說>> <<雪狼湖>>
<<想和你去吹吹風>>
1998 <<釋放自己>> <<不後悔>>
1999 <<有個人>>
(一)一千個傷心的理由———「苦」是音樂的里程
苦,是人生的歷練。最招人疼的往往是受苦的人、苦而奮發的人。
張學友高中畢業後曾先後任職於香港貿易發展局和國泰航空公司。由於不滿小職員的單調生活,學友感到失落和惆悵。1984年他參加了「全港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由一萬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得冠軍。寶麗金唱片公司對張學友的歌藝欣賞非常,與之簽約為旗下歌手,全力推薦這位樂壇明日之星。從他的第一張粵語專輯《SMILE/微笑》開始,張學友開始了他的星路歷程。8個月後,他再次推出專輯《AMOUR/遙遠的她》,而且備受好評。
但是,學友的出道卻有那麼一點點生不逢時。八十年代中期,正是譚詠麟和張國榮「殺」得不可開交的時期。張學友的唱功不是不精湛,聲線也不是不迷人,可是在譚詠麟、張國榮兩顆巨星的掩映下,任他再出色,也耀不到你的眼睛。曾幾何時,張學友也一度低迷,愛上酗酒,留連夜店,惹是生非。1988年更因一些負面新聞形象大損,在出席某活動時竟然一出場就噓聲四起。後來,學友再次奮發圖強,為了轉變對自己極為不利的處境,他努力戒酒,調整心態從頭再來,之後才逐漸火起來。在這個存在著眾多靠臉蛋、靠耍酷、靠賣弄噱頭、靠炒作的青春偶像的圈子裡,他只是靠他的歌聲證實他的實力。我們不能稱他為青春偶像,因為他有著青春偶像們所不具備的演唱實力。也正是因為他的不再青春,他曾經被台下的觀眾高呼「退休」。一路走來,就如同荷馬敘事詩《奧德賽》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的長途回鄉之旅,充滿了挑戰與艱辛。張學友憑著他的毅力披荊斬棘,成就了這一段光輝的旅程。但是,其中的滋味,也只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了。
(二)一顆不變心———「淡」是樂觀態度
執著與恆久最有資格與愛相依。
面對事業的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張學友似乎看得很通透。他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用淡然的態度處之。在經歷過的日子裡,他一直在積累著過去,思考著未來,尋找著生活的意義。家人的支持和責難,朋友的鼓勵和傷害,歌迷的留下及離去,公司的吹捧和忽視,大眾的喜愛和厭惡,上天的眷顧和唾棄……成就了今天的學友。他把自己比作一隻將要破繭而出的飛蛾,他說:「今天的我不怕面對失敗,因為我知道他日我必定會成功。我若手握成功,不會感到驕傲,因為我知道它將挫敗我。」「今天我不怕面對黑暗和未知的將來,因為我知道我將從它身上學習到更多,從而帶我到更新更遼闊的空間。我知道最終我將像飛蛾般,撲向光明,進入永恆,那又何懼,我並不孤獨。因為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的某一刻,我曾和你同在,感謝你教給我的!」
經歷了迷失的階段,張學友的收獲不只在名利的范疇,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磨練。現在的張學友只是堅持唱好他的歌。對於他的事業,他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唱到70歲!
(三)天下第一流———「甜」是收獲的心情
成功是你的,收獲是我們的。
雖然經歷了不少挫折,但是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從1984年出道至今,張學友已經推出了數十張專輯,從1985年的《月亮灣》、《情已逝》到2000年的《當我想起你》、《一生一火花》,他以他那富有磁性的歌聲伴隨著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成長。他的《吻別》,《情網》,《忘記你我做不到》等都是我們琅琅上口的經典歌曲。所以有人說:「只要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的歌聲;只要有愛情,就有張學友的歌聲陪伴你。」在數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張學友用他至真至情的聲音和爐火純青的手法演繹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情歌。張學友將他生命中所有的起伏跌宕,都化成了穿透人心的音樂力量,在人們心中熊熊燃燒。
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以他濃烈的聲音激情擁抱群眾,他的歌總是從感覺到內心一氣呵成,給聽眾帶來心靈的震撼。盡管學友的歌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他淋漓盡致的表現功力總是能夠把每一首情歌的獨特風格表現出來。張學友以其最擅長而又極富感染力的唱腔,將《吻別》、《等你等到我心痛》、《情網》等歌曲仿若懺悔般深刻的傷痛及無奈,一波又一波地推進聽者的心中,成為多少人深夜裡的拭淚毛巾。對於《夕陽醉了》、《想和你去吹吹風》、《祝福》這些內斂中帶著極致的洶涌澎湃的感情的歌曲,學友運用其渾厚深刻的嗓音,完全真實地呈現了歌曲中蘊涵的熾熱的感情。而在演繹像《頭發亂了》、《餓狼傳說》這樣的快歌時,張學友用他輕快奔放熱烈的演唱方式,配合歌曲的氣勢澎湃的節奏,也讓人沉溺其中,無法抽離。
(四)頭發亂了———「辣」的舞台風范
不管是歌藝還是舞台表演,張學友都一直在努力著。在商業社會中藝人需要練就的,他都去努力,比如跳舞。回顧張學友過去的十幾年,我們會發現以前他只會站著「乾唱」,而漸漸地比較會跳舞,也能夠駕輕就熟地製造舞台氣氛、很好地與觀眾溝通了。為了學好跳舞,他曾經專門請來老師為他編舞。
對於演唱會,他認為最難控制的是現場氣氛,但是學友的努力是成功的。現在他在演唱會上的一舉手一投足總能引起聽眾的熱烈回應。這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除了近乎完美的舞台燈光、音響、舞台效果,張學友華麗的舞步也是整場舞台氣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整場演唱會的一個亮點。不論是爵士舞、現代舞還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度舞,張學友瀟灑的舞步都讓在場的觀眾大吃一驚。對椅子、水瓶等新鮮道具的應用也讓人感覺到了動感勁舞中的新穎編排。現場張學友每一次不經意的扭腰、提臀、擺胯,都會令在場的歌迷們尖叫不已。張學友一連串全情投入的勁辣熱舞使整個舞台動感十足,也讓台上的他更增添了一份成熟男人的熱烈與妖媚。四十男人,不易呀?
(五)不想這是場戲———「電」是心靈的觸動
雖然演戲不是學友的老本行,但是作為一名藝員,張學友還是有不少「觸電」的經歷。一直以來,張學友都是全情投入地演好每一部戲。1986年張學友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劇中張學友的戲分雖然不多,但他揮灑自如的表演,給歌迷、影迷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在第二部影片《痴心的我》中,張學友就擔任了主角,其中也有出色的表演。由於學友憨厚老實的長相,再加上他的笑容和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單純與靦腆,之後喜劇戲約不斷。他又先後接拍了《天賜良緣》、《八星報喜》、《意亂情迷》等一些比較賣座的喜劇片。1988年,張學友在電影《旺角卡門》中改變了戲路,飾演一個不務正業的「爛仔」。張學友投入、出色的演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導演楊帆評價他說:「演戲很投入,人聰明,導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個極有魅力的年輕演員。」憑借在《旺角卡門》中的精彩表現,張學友贏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
人到中年,張學友接拍了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雖然聲名顯赫的張學友無法完全感受到小人物林耀國在生活中的種種心態,但是跨入不惑之年的張學友和林耀國多少有些共同的感慨和疑惑,他把林耀國內心的復雜和心中的悲涼表達了出來。張學友的表演很細致,他常常含著背半望著地走,他不刻意壓低聲線不刻意扮老成,但是他演出了四十歲男人的情懷,那是神似,而不僅僅是形似。在劇中,張學友不像以往那樣是一個搞笑的角色,他表現得中規中矩,但是他把在歲月和現實面前有著太多疑問太多執著太多不甘心的林耀國的微妙感情詮釋了出來———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六)愛是永恆———「情」是不變的主題
1996年,當張學友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拉著羅美薇的手步進了結婚的禮堂,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四大天王紅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學友是唯一一位讓女友曝光,也是第一位開花結果的人。張學友是一個對事業負責,也對愛情負責的藝人。要知道,在演藝圈中,想要歌迷和女友都很好地照顧到,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情。難得的是,他們的戀情早已經眾所周知,而學友的事業也在穩定中發展。他們兩個,郎有情,妹有意,而且從來不鬧緋聞。他們雙方彼此對對方的認定,使得學友情場得意,演藝事業更是意氣風發。僅從這一點來看,不難看出張學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男人。他最可愛的一點,就是他用情很深也很真,他和羅美薇的愛情即是佐證。
張學友和羅美薇在合作電影《痴心的我》時墜入情網。交往初期,張學友還沒有走紅。個性溫婉的羅美薇陪著他走過了那一段人生的低谷。當他在歌壇不如意、常常酗酒澆愁的時候,美薇依然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鼓勵他,讓他重拾自信,重新在歌壇上站立起來。回想起那段日子,學友說:「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我看到了美薇對我的真愛。」
張學友和羅美薇的戀愛過程,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爭吵,直到現在的平淡。他們的愛情冷暖,和普通人沒有兩樣。結了婚以後,學友和美薇的婚姻生活像一般人一樣圍繞著柴米油鹽。但是,生活本來就是在平淡中品出它的味道。張學友說自己是一個專一的人,看他和羅美薇走過的這段愛情歷程,我想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真實性。
(七)每天愛你多一些———「慈」是父親的心
張學友有了個寶貝女兒,人們對他在歌壇的要求似乎也在一夜間放得寬松。歌迷不會再當真去責怪一個可愛女孩的爸爸不求上進。當然,在張學友的眼裡,家庭可能確實比事業還要重要,他喜歡家庭給他帶來的安全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天南地北地、無憂無慮地神聊是他的一個很大的夢想。所以現在的學友是有女萬事足,為了妻子和愛女,這兩年他也低調了很多。每次一提起他的寶貝女兒瑤華,他都會笑得合不攏嘴,一副慈父的模樣。為了讓愛女住得舒適,學友還將淺水灣的舊居重新布置,全部傢具換新,一切事務交給掌管財政大權的老婆大人親手包辦。雖然很忙,但是學友總是希望有時間留在家裡陪女兒,替她拍照、量高。
看來,現在的張學友已經完全投入到父親的角色,這倒確實讓人欣賞。我們希望歌神多點時間放在音樂上,同時也喜歡看到他多一份心思放在女兒身上,這還真是一對矛盾。
(八)走過1999———「懸」的感覺讓歌迷好怕
張學友在2000年出過一張專輯《走過1999》,唱著「世紀末情歌」,仍走大眾化路線,但專輯並未給人留下太深印象。隨後女兒降生,歌神似乎從歌壇銷聲匿跡了,彷彿真的躲進了家庭的小天地,知足地過起三人世界生活了。歌迷們失落地開始指其「不求上進」。再加上張學友近年來一直備受鼻敏感症困擾,病情更有惡化跡象,嚴重影響他唱歌時的聲線。在當時的一場「拉闊音樂會」上,曾罕有地失准,在唱《捉迷藏》時,竟唱不到高音部分,且有走音情況出現。唱《她來聽我的演唱會》時,學友唱了一會突然唱不出聲,一度停下來並要求重唱。————張學友魅力指數急劇下跌,其藝途幾乎命懸一線。
要知道張學友十多年來以一把雄渾磁性的嗓子享譽樂壇,大鼻子出了毛病可不是小事!為了不致惡化,學友自受鼻敏感困擾後,已刻意減少工作量,除了唱片減產,上台表演次數也大大減少。
學友曾請觀眾不要嫌棄他失准,他說:「我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沒辦法!」雖然學友說來態度輕松,但卻令人感慨。觀眾反應仍極之熱烈,頻頻鼓掌大力支持。好在他終於挺過來了,2002世界巡演,一氣呵成將有十多場個唱,張學友給足了專業精神,歌神大旗終究沒有倒下。
(九)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夢」與尊嚴在延伸
有夢的人是停不住的。張學友並沒有打算安度中年,他還想自組公司,還想為別的歌手製作專輯,還想為女兒寫歌,他要與女兒一起唱歌,他要唱到70歲。一個男人堅強地續寫著他的夢想與尊嚴。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友的歌也逐漸變得更加深沉和成熟。從當年激情澎湃地高唱《情網》、《吻別》的張學友,我們聽到了年輕人所特有的傷情與堅持。到現在他的《結束不是我要的結果》,我們卻發現他明顯多了些成熟與內斂,那已經是一種在濃濃的悲傷上面蒙著一層輕紗似的情歌了。它已經有了明顯的屬於張學友的淡然————即使是無奈的結果,也不會有太多的外露的悲痛,有的只是難舍的輕輕的感慨。但是,不管學友的歌怎麼變化,自由地投入感情去唱是他的最大特點,他的很多歌曲都因為他出神入化的演繹而具有了永恆的魅力。
(十)祝福———「友」是朋友間的愛
張學友生性坦率厚直、樂於助人,圈中好友甚多。像梁朝偉、梅艷芳、肥肥、庾澄慶等等,他們相識多年,彼此之間也有著深厚、真摯的友情。
張學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堪稱娛樂圈中的楷模,一直備受稱贊。他的好友庾澄慶就曾經公開表示要向學友學習「持家之道」。同是實力派歌手,蘇永康對於學友稱贊有嘉:「我不敢跟張學友相提並論,他是歌神。差不多的背景是:我們都是以唱歌為主的歌手,不必要的花邊新聞比較少。我們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健康的家庭,但是有一點我非常嫉妒和羨慕他:他已經有孩子了,而我還在努力當中。我很敬佩他,他的很多言行舉止都是我學習的對象,比如他覺得對歌手來說最重要的是音樂,我非常認同。」對於學友的歌藝,連譚詠麟有這樣的評價:「雖然沒有青春的年紀和偶像的面孔,但是他是實力派的歌手。他的音色、資質、潛力和性情都不是如青花般的,燦爛過了就凋謝,他會像細水長流,無休無止地在歌迷心中逐漸加重分量。」
⑵ 電影《鋼的琴》在線觀看 鋼的琴高清完整版DVD觀看 鋼的琴迅雷下載.
《鋼的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H105oe8gJ22oRMTb8YiyA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1年7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⑶ 賀綠汀的主要貢獻
從20世紀30年代起,中國的電影事業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當時的電影音樂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現的,如聶耳、冼星海、任光、呂驥等作曲家都曾為進步電影創作過優秀的歌曲。
在1934年一1937年間,賀綠汀以滿腔熱情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積極從事進步電影的配樂工作,與當時的左翼電影導演密切合作,先後為《鄉愁》、《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風光》、《船家女》、《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春到人間》、《荒村夜笛》、《夜曲》等20餘部電影創作了歌曲。其中在當時產生較大影響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曉》、《春天裡》、《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國》、《為祖國戰爭》等。《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左翼導演袁穆之的電影《馬路天使》的兩首插曲。賀綠汀採用兩首蘇州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作為音樂素材,進行改編和配器。《天涯歌女》的曲調採用了流行在蘇南城鎮的民間音樂「剪靛花調」,旋律清新、細致,潤腔細巧,音高裝飾較多,極富江南風格特點。這兩首插曲由當時被譽為「金嗓子」的明星周璇來演唱,在風格上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影片一經上映,即刻在社會上得到肯定並迅速流傳開來,至今為人們傳唱不已。《西湖春曉》是沈西苓編導的左翼電影《船家女》的插曲。賀綠汀寫於1934年,影片描寫了舊中國杭州西湖一位搖船女受黑暗勢力凌辱的悲劇故事。全曲以6/8拍搖晃的節奏型貫穿,借用威尼斯船歌體點明影片所處的典型環境。第一段採用了女高音獨唱的形式,這種單線條的聲線描繪了西湖「淡淡青煙漫山腰」的典雅風姿;第二段作者採用了四部混聲合唱的形式,和聲上運用了開放性大三級處理等手法,著意體現柳浪聞鶯聲、西湖蘇醒的生動氣韻;第三段是全曲的對比段,旋律時而下行迂迴展開,時而又上行大跳,合唱織體改換對位化和聲進行,以交錯的多聲韻律美,來渲染「青山綠水」的畫意;第四、第五段音調倒裝再現第一、二段,構思上微妙地將鋼琴替代人聲、補充「船在畫里搖」的美學情趣。全曲意境深邃,章法嚴謹,技法洗煉,音樂抒情而又具有婉約、沉鬱的氣質。在30年代的進步電影中,電影歌曲除了創作者,還有根據電影藝術表現需要而從現有歌曲中選配者。這種選歌以配合畫面、故事的形式,成為電影歌曲的一種獨特的創作。它的著眼點不在音樂的新創造,而在於音樂與電影的關繫上。選配作為一種電影歌曲重要的創作方式,造就了不少適於電影的好歌。其中賀綠汀創作《游擊隊歌》就被選為電影《青年中國》的插曲。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隊到群眾中宣傳抗戰,《游擊隊歌》是1937年底他隨演劇隊到達山西臨汾後創作的。全曲貫穿著富有彈性和活力的小軍鼓節奏型,通過活潑而雄壯的曲調,表現了游擊戰士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塑造了在艱苦鬥爭環境中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游擊隊員的形象。賀綠汀採用群眾化的語言和通俗化的形式,大膽吸收外國革命歌曲的表現因素(如弱起的小軍鼓節奏,大調式七聲音階旋律,離調的手法等),譜成了一首結構短小、形象生動的作品,它既有廣泛的群眾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這首歌曲被選作為電影歌曲,也使電影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多彩,同時它也藉電影這一傳播媒介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賀綠汀在短短幾年間的電影音樂創作,成功地運用了幾乎所有的歌曲形式。音樂風格既有抒情委婉者,也有昂揚、激越者;既有中國民間音樂風格,也有吸收外國歌曲,尤其是外國革命歌曲風格者。為適應電影廣闊的題材、多樣的人物,賀綠汀創造了許多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對抗日救亡歌詠的大規模發展、對社會音樂生活都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從上世紀30年代起,電影歌曲在音樂家的努力和大眾的關切之下,憑借電影這一有力的大眾傳播媒介及其自身的藝術特點和魅力,成為近代一個新的、重要的聲樂類別。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同樣是近代中國新音樂文化走向成熟的顯著標志。賀綠汀電影歌曲大量地被廣為傳唱,成為近代深受歡迎的電影音樂珍品。他是近代有較多電影歌曲流傳的作曲家之一,是中國電影音樂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l939年深秋的一個星期天。北碚朝陽鎮碼頭停靠著一隻木船。隨著船老闆聲聲叮囑,木船像離弦之箭,駛向江心。人民音樂家賀綠汀走出船艙,佇立船頭,好像在沉思什麼。這時,有一位學生激動地連聲喊道:「賀老師,賀老師!聽說你最近又寫了一首新歌《嘉陵江上》,賀老師請唱給我們聽聽,好嗎?」
賀綠汀應大家的要求,懷著激情唱道:「那一天,敵人打到我的村莊,我便失去了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彷彿聞到了泥土的芳香……」悲壯的歌聲在峽谷中回響……就在此刻,船老闆高聲招呼:「各位,船馬上要過堆金石,也就是飛攬子,是磁器口江段最險的地點。如果船出事,你們不要驚慌,要互相照應……」說時遲,那時快,不知不覺木船已靠近堆金石了。只見茫茫江水,洶涌澎湃,忽然,只聽眾人一陣驚叫,全船人都被拋入江中……就在這萬分危難之時,賀綠汀抓住船上一根木板。他聽到了那位學生在呼救,眼見那位學生被濁浪越沖越遠,他奮力向那位學生游過去,抓住他的肩膀,一步步向江岸靠攏,溺水學生得救了!船上那些客人也被船老闆及鄰近船工一一救起。
在向友人述說遇險和脫險經過時,賀綠汀慶幸的是救了自己同船的學生,遺憾的是他多年心血編寫的教材,被惡浪吞沒了。 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公布了一百首愛國歌曲名單,《游擊隊歌》就是其中之一,詞曲作者是著名音樂家、革命家賀綠汀。
1986年1月23日,在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將軍親自安排下,83歲的賀綠汀和夫人姜瑞芝來到粵西墾區創作、療養,就住在湖光岩畔的粵西農墾幹部療養院。
春節期間,賀綠汀同志應邀參加了湛江市文藝工作者聯歡會,當賀老夫婦步入會場時,歌聲、掌聲響成一片,與會者高唱起《游擊隊歌》歡迎賀綠汀同志。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游擊隊歌》激昂、流暢的旋律在會場回盪著。看得出,賀綠汀同志亦十分激動,與大家親切招呼、交談,融入了節日喜慶的氣氛之中。
賀綠汀同志190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20歲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後期從事組織宣傳工作,大革命失敗後相繼參加廣州起義和海陸豐起義。七七事變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1941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魯藝工作團,1943年到延安,先後任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協副主席。
作為一位老革命家、老音樂家,賀綠汀同志一生留下很多光輝的作品,包括《游擊隊歌》、《牧童短笛》、《春節序曲》、《墾春坭》、《嘉陵江》……1928年,他創作的《暴動歌》就在海陸豐一帶流傳。後來,賀老為影片《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作曲,其中《天涯歌女》、《春天裡》等經過周璇等演唱後,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成為一代名曲。
1943年,王震將軍率領359旅在陝北開墾窮山禿嶺,把荒草遍地、惡獸成群的南泥灣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塞外江南」。這時,賀綠汀同志獻上了他創作的《南泥灣》,用歌聲贊美了英雄的359旅光輝歷程的同時,也與王震將軍結下了親密的戰斗友誼。
我們從讀小學開始,就會詠唱《游擊隊歌》,可以說是在賀綠汀創作的歌曲聲中成長的,很早以來,賀綠汀就是我們心中崇敬的老前輩之一。
想不到在改革開放以後,能夠在湛江隆重地接待賀綠汀同志,親切地聆聽他的教誨,覺得非常幸福!這時的賀老,經歷了同「四人幫」的頑強斗爭,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仍然非常堅強,非常樂觀。在王震將軍親切關懷下,在粵西墾區安詳、愉快地創作和休息。他一次次地來到王震將軍重點扶持的湖光農場,聽取場長王金昌等詳細介紹當年王震將軍指揮繁育熱帶橡膠林,並多次調運北京鴨、荷蘭奶牛、辛地紅種牛、巴克夏和約克種豬等,支持湖光農場建起各項良種基地,對親密戰友王震將軍為此灑下的心血和汗水,表示無比的贊賞和崇敬。他還經常地到周邊的前進農場等處參觀訪問,詳細了解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的情況,他不止一次地勉勵廣大農墾幹部、員工說,王震將軍指引的道路和規劃是正確的,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1986年3月,湛江市舉辦職工業余文藝會演,賀老親自到場觀看,不斷提出具體、中肯的意見,並語重心長地勉勵工人同志們用文藝形式,為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奮力拚搏。
賀老在湛江期間,我奉命協助有關單位照顧好他的生活和健康情況,曾多次到他的住地看望這位老一輩的革命家,每次都感到十分親切,十分愉快。
家鄉廣西的同志知道賀綠汀同志來到南方的消息以後,通過我聯系,邀請賀老到南寧、桂林、北海等地作客,1986年5月7日,北海市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指示,派出有關負責同志到兩廣邊界的山口鎮迎候。
這一天早餐後我們送別賀老夫婦,依依不捨地看著他的專車離去。意想不到的是過了中午,北海市的同志來電話說仍未接到賀老。當時的通訊工具還很落後,無法與他的陪送人員聯繫上,直到下午仍未有消息。
我當時十分焦急,便直接到市公安局找到局長,說明情況,請求協助查清賀老一行的去向。市公安局十分重視,局長立即下令沿線公安部門查找,傍晚才接到市公安局告知,賀老在赴廣西途中應邀參觀了沿線的一些農場,對當地的果林、膠林、蔗林等很感興趣,有些捨不得離開,熱情好客的紅江農場的主人們便把他們留下,准備在那裡過夜,第二天才去廣西。聽到這一訊息以後,緊揪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