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片尾字幕要寫些什麼
電影片尾字幕要寫有演員表、導演、編劇、燈光、美術、造型、攝影。
1、創作組包括:導演組、攝影組、錄音組、燈光組、美術組、造型組。
2、製片組包括:出品人、製片人、統籌等工作。
製片組不需要直接參與藝術創作,但影視劇的順利拍攝離不開他們從中協調。
(1)電影片尾字幕用真名嗎擴展閱讀:
常見的片尾彩蛋
電影彩蛋源自西方復活節找彩蛋的游戲,寓意為「驚喜」。近年來電影製片方常在電影中加入一些小趣味的情節、或在電影的字幕後放上一段為電影續集埋下伏筆的片段。
影片劇情結束後,在演職員表滾屏時或之後出現的電影片段(通常是一些幽默場景或是跟續集有關的情節線索)。
這種在電影片尾再附加片段的手法被稱為「斯丁格」(stinger)。這是一種常常被人們忽略但卻是電影中出彩的部分,其目的就是提高觀眾的觀影趣味。
2. 自己拍的微電影,片尾的演員表和工作人員必須全部都寫上去嘛有的演員是街邊客串的,他們不願意留姓名
當然要盡可能全面的寫上去。
這是電影行業的規矩,也是一種美德。
如果實在不知姓名或者人家不願意留,可以用鳴謝的方式感謝人家,比如感謝某某地方支持本片的XX們(職業)或者XX路街坊們或者XX路人朋友們。大概地形容一下,讓人家知道你是在感謝他。盡到心意就行了。
3. 短片的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都是一個人完成 那麼片尾字幕怎麼寫
直接按照職能依次寫,應該寫誰就寫誰,都是一個人也沒關系譽御的。
編劇:XXX
導演:XXX
攝影:XXX
後期:XXX
有些還會有出品人、製片、字幕、粗鎮配樂、場記等等,如果是學生作品就還有指導老岩虛粗師
4. 電影片尾滾動導演和演員名單的那一段專業術語叫什麼
演職員表
5. 電影、游戲結尾為什麼要顯示製作人員名字
啰嗦話一堆,希望能耐心看下,雖然不能肯定是正確的,但我只聽說過這種說法。希望能幫到你。
電影起源於西方,與古羅馬時代出現的舞台劇淵源深厚。而在舞台劇演出時,會有主持人(或劇團老闆)在演出前的來賓致詞/劇目報幕和演員報名,而在最終演出完成結束後,如果受到觀眾歡迎,則會由劇作家和劇團老闆(即舞台編導)上台致禮觀眾,對他們的欣賞表示感謝,並帶領所有的演員(包括出演一棵樹的那種)上台致謝。
這一習俗延續至今,時至今日,在一些歐美歌舞劇或涉及相關內容的近代歷史的電影(如約翰德尼普的《尋找夢幻島》)都有表現這種禮節。但電影劇組成員的龐大數量無法讓其全部與所有觀眾見面(早期劇團最多數十人人,而今可達數百人)。且因電影播放的場次和地點……所以就出現了類似於報幕/謝幕的片頭片尾名單,表示演職人員對於全程看完影片的觀眾,想要表達的那種感謝。
並且在舞台劇謝幕時,諸如反響熱烈時會被拋花或用首飾進行計數算額外收入(不算票房,而是劇團打賞)的舞台劇方式,在電影反響熱烈時無法這樣表達。所以就有了早期向片尾字幕起身行注目禮或者鼓掌示意到片尾字幕結束的習俗。這並非沒有意義,因為時至今日,仍然有一些演員或他們的親朋樂於喬裝打扮後出現在一些公映影片的放映場次中,去觀看觀眾對他們投入演出所表達的那種認可。
國內目前只知片尾名單,卻並沒有這種傳承。因為中國到解放前都是半奴隸制時代,不像歐洲革命的那麼早,所以對於唱戲的名家演員和普通的工作人員自然會區別對待。那麼也自然不會在未知這種西方習俗的情況下,去做出一些表示了。類似的有表現有國產的《西洋鏡》、《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鬼腳七養傷時看默片電影那段……
在《越光寶盒》的片尾字幕部分,就表現了類似西方舞台劇的那種謝幕方式,貌似是迄今為止國產的頭一份……比較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