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英美電影的影評 中文的最好1000字以上 只要是英美的就行
《海上鋼琴師》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痛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規矩全都滾蛋。」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max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著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買掉的小號還給了他,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戲劇之所以為戲劇,便因為命運推動故事展開,而並非常理。戲劇不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不會用一生去固守一樣東西,更不會傳奇的生活,並傳奇的死去。所以戲劇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們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動。海上鋼琴師是戲劇,但又貼近人心。因為整篇故事充滿著人情味,有對未來充滿夢想的乘客,也有執著於音樂一生的鋼琴師,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誼,也有一見鍾情,魂不守舍的浪漫愛情。
我看海上鋼琴師前,已有無數人介紹,不過,已經有所准備,在看過後,我亦不能減少我的溢美之詞。所謂經典,就是指這樣的電影。
8歲的1900養父意外死去,他的養父溫和而豪爽,對他極好。葬禮上的1900眼淚未乾,卻滿臉迷惑,他不知道為什麼會生離死別,不知道這是怎樣一種情況,他為什麼見不到他的養父了,為什麼會如此的痛苦和恐慌。這時,他聽見遠處隱約傳來打動人心的美麗聲音,他回過頭,身邊的女人告訴他說,這是音樂。
1900從此迷上了音樂,這不僅是因為他在音樂上的天資極高,也因為他發現,通過音樂,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達出來,那一聲一聲的痛楚打動著他的心,也讓他對這殘忍的痛苦從此釋然。
所以當許多年後驕橫的爵士樂始祖提出與1900比琴技時,我便確信1900必勝,因為技巧無法戰勝體驗人生百態的音樂,那是打動,撫慰人心的聲音。1900通過雙手一點一點剝離你曾經的痛楚和快樂,使你深有觸動。
但是海上鋼琴師也仍有許多敗筆,1900神遊世界的情節在整個劇情中顯得有些孤立,無法呼應其他情節,只能算無關痛癢的點綴。在與爵士樂始祖一戰,通過技巧和天賦戰勝對手,增加了1900的傳奇色彩,但是相比較,如果通過感人的琴技打動對手劇情上更完美。結局千呼萬喚始出來,普魯特·泰勒·文斯的演技似乎卻並不足以駕馭max的戲份,所以只能讓提姆·羅素所扮演的1900唱獨角戲,整體上顯得蒼白。
但海上鋼琴師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他的許多對話精確的體現了1900的內心。從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對陸地充滿了恐懼,他一生從未曾踏上陸地,只在雙手游動於琴弦間時神遊世界,和通過雙眼觀察旅客,體味人生百態。一個中年船客的話被一直記在他內心深處。那個船客告訴他,他聽見大海說,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變。也許是因為那個人提到了海的聲音他才能去相信,因為只有聲音才是他與這個世界最直接最敏銳的溝通途徑。他一直對陸地懷有矛盾的情感,他嚮往它,又不肯觸及它,所以那個中年人的話讓他相信,也許終有一天,他回離開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決定離開,他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對他如此陌生,他從未接觸過,不知何去何從,從哪裡出發,終歸何處,他對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對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後一起被炸葯炸飛。
他說:「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可是走過跳板之後,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范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里。你屬於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
max最後沒有再去勸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結局之能如此,無人能改變,這對1900也許是唯一的,最正確的選擇。在離別時max不時的因為1900的輕松的玩笑話停下腳步,彷彿告訴我們,1900的死去對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在影片中,1900的故事即使被講述也並無法讓人相信,感人肺腑的情節最後換來max拿回了自己的小號。這是最感傷之處。我曾經相信1900隨著炸彈上天對故事而言已經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隨後平淡的結束卻不給我任何的累贅感。這個結局是天賜的,我相信。最後的鏡頭max在街道的盡頭消失,無論曾如何紅極一時,這傳奇的故事平淡的落幕,1900也只能活在max的回憶中。 人生本來就是一出沒有固定劇本的戲.
你身旁的每一個人都是觀眾,只是他們的目的和看法不同.
你身旁的每一個人又都是演員,上演著一出出波瀾不驚的生活故事.
這個世界需要傳奇.
也許1900有了心愛的女孩作為觀眾,他的人生會變的更色彩紛呈,充滿活力,但我們仍會懷疑男女主人公最後的命運.
也許1900上了岸以後,會變的名利雙收,無往不利,但我們仍會思索一個船一個世界,孰輕孰重.
因為有了愛人的1900,就不再是經典,上了岸的1900便不再是傳奇.
為了這個傳奇,導演殘忍的讓一個天才娶了一架鋼琴.1900真正的愛人就是鋼琴.每一個琴音所表達的感情,1900都再熟悉不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可能達到這一點,有點可悲,但確是事實.
這是一個物質豐富,但感情相對匱乏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慾望沖淡了感情的點點滴滴.
人們需要通過戲劇來驚喜,來悲傷,來感動.
人們需要塑造經典.不朽傳奇........
Ⅱ 老師讓看三部英文電影 寫不少於300字的影評 (影評是中文) 各位幫幫忙
1.《黑天鵝》
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每個女孩心裏面都鎖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有的人釋放了天使,她優雅高貴,冰清玉潔;有的人則釋放了惡魔,狡黠黑暗,卻充滿魅惑;如果將天使和惡魔同時釋放,後果將會如何?
白天鵝的聖潔優雅與黑天鵝的魅惑激情就像天使與惡魔的對立,當這種對立同時安放在一個自小就在母親強烈的控制欲操控下且極度性壓抑的軀殼里,黑與白的對撞帶給人的除了坐立不安的震驚,還有美輪美奐的驚喜。
個人覺得,像Nina這么敏感細膩的女孩子,需要的不是愛與關懷,而是旁人對她最真切的肯定。她是為藝術而生的,只有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充分地證明了自己,才能確定自己的人格。分裂不是必經之路,卻能讓她綻放出絕世無雙的美麗,同時也毀了自己。
敏感如Nina的女孩子都壓抑著自己,卻對Lily那樣活得灑脫自如、隨時都能迸發出激情的女孩子或多或少地帶著一點羨慕嫉妒恨的復雜情愫。其實這個時候,心裡的那點小腹黑已經躍躍欲試了,可偏要按壓住正在往外生長的黑色翅膀。這不是倫理道德的局限,而是自己給心上的鎖。我想,每個女孩子都會希望能盡情釋放出心中的那隻黑天鵝,不論代價多大,讓它展翅高飛一回總不枉這平凡的一生。
2.《盜夢空間》
看完《盜夢空間》時,我一直不解Cobb的妻子既然分不清夢境和現實,為何非要回到現實不可。夢里多好啊,不僅可以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還可以任意想像自己的生活空間。就好像到達了一個超理想的世界,和自己喜歡的人,做著喜歡的事,建起夢想的房子,構築心中的都市。不孤獨,不寂寞,不無聊,無壓力。可這次算是切身體會到了Mal的痛苦。雖然夢到了自己醒來,但潛意識里還是清楚地知道,這樣的清醒是假象。那種拚命想醒來回到現實的感覺就像溺水時,呼不到空氣,想吸氣卻嗆得滿口是水,手抓不到救命稻草,腳底踩不到泥,拚命掙扎都浮不上水面。於是我才領悟,為什麼古人總說,人是要接地氣的才好。因為接了地,人才踏實。現實雖然殘酷,但那是人生存的地氣,只有回到現實,才有活生生的感覺。
我一向覺得,夢是不可解釋的超自然的東西,就像人的潛意識,不論你怎麼選擇,只有一個決定是不會讓你後悔的,那就是潛意識告訴你的決定。我在夢里喊「媽媽」時,其實是不得已的選擇。放在以前,我一定喊「爸爸」,因為只有父親才能給我那種安全感,可父親已經去世,我心裡很清楚這一點,才改口喊母親。在母親為應聲的情況下還是轉頭喊出了「爸爸」,但是最後還是母親喚醒了我,那是因為我潛意識里十分清楚,父親雖能給我安全感,但這一生中真正能夠捨命保護我,為我無私奉獻不計回報的只有母親一個人。所以是夢總還是能被人看穿的。不論夢境設計得多麼縝密,人的潛意識總還是會掙扎的,能不能回到現實,也許就要看你的潛意識到底有多強烈了。
電影放到Cobb醒來,走出機場的那段時,我那敏感的神經末梢不爭氣地在抽泣,直到現在仍不知道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我有時想,夢到底是逃避現實的避風港,還是現實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場夢?分辨夢境與現實如果非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那麼生命在夢境和現實中的份量只能佔多少?是活在夢境中更幸福還是活在現實中更踏實?過了若干個月,我的心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盜夢空間》的感受也由原先的震撼變為了冷靜,可這幾個問題仍是未解,就像片尾那隻似停非停的陀螺。它不會告訴你Cobb到底是回到了現實,還是又做了一場夢,但是它在暗示你,不論夢境多麼美好,不論現實多麼不堪,人總還是嚮往真實的生活的。不信,難道你當初沒有幻聽到陀螺停轉的聲音或是希望它能停下來嗎?
3. 《洛杉磯之戰》
到影院後,發現諸多上映的影片中,只有《赤焰戰場》算得上是可觀性比較強的片子,同期的除了一些不見任何口碑的國產片,就只剩下這部《洛杉磯之戰》了。《赤焰戰場》老早以前就曾看過,國產片確實不是我的那杯茶,所以看《洛杉磯之戰》有點像是無奈之中的選擇。不過,觀影之後發現,這部片子還不算令人失望,很多地方還是可圈可點的。
從攝影手法上來看,影片採用紀錄片式手持攝影,鏡頭不停晃動,給人以強烈的不安和真實感,將人不自覺地帶入情境之中,如身臨其境。看著容易讓人想起去年的《第九區》,當然它跟後者是無法同日而語的。
影片在營造外星人的形象時,相信還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外星人的真正面目遲遲不露,但濃烈的煙霧和四處流竄的槍彈,以及瞬間毀滅一座現代化城池的速度不斷加強著外星人的神秘感。雖不見真身,但處處都籠罩著外星人的陰影,彷彿他們隨時隨地可能在瞬間猛然出現,甚至不給人以招架之機。
其實就個人感覺而言,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對於海軍陸戰隊將士們的塑造。男主是個曾在一次戰役中失去兄弟而隻身生還的上士。一個將士率領一眾兄弟殺敵,全部陣亡,也許還能獲個光榮犧牲的好名聲,可下命令的人卻能夠活著回來,這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即使是在退役之後重返戰場,仍遭到部下和長官的質疑和爭議。在滿懷對陣亡士兵的愧疚和歉意回到戰場,卻還要頂著同隊一干將士的排擠和質疑跟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美軍都無法招架的外星人對抗,男主所能承受的恐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所幸這隊兵士都還是善良的人,對他的排擠也僅止於言語挑釁和態度,沒有破費心機給他穿小鞋,沒有居心不良地陷他於不義,而是高度職業化地秉承軍人的精神——軍令如山,即使是死穴,你叫我去我還是得去。這種拋棄個人私怨的高度職業精神,我想,喜歡在職場中公報私仇的那些人應該好好地學習學習。一個紀律嚴謹的部隊,一定是由一群質素高尚的人組成的,而質素的高低絕對跟人在對核心精神的掌握和貫穿有著密切聯系。正如我們在職場中,就得貫以高度的專業態度和職業精神,才能避免以私人利益為宗旨的勾心鬥角和城府心機。部隊的職業精神是軍令如山,那麼職場的職業精神呢?我想,是「工作第一」吧。如果每個人都多花點心思去想要怎麼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不浪費時間去想今天該怎麼整TA,明天要怎麼提防TA,後天要如何報復TA,那我們的職場不是可以純凈很多,安心很多麼?
說回影片,男主一番陳詞激昂的演說就令兵士們盡棄前嫌,死心塌地,咋看起來有點誇張,細斟酌就能知道,正是兵士們秉承的高度的職業精神令他們能夠輕易地抹除別人在自己心目中的道德陰影,再次相信他人。而相信一個你曾經懷疑過的人,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多的是胸懷。
求採納 \(^o^)/~
Ⅲ 英文電影影評(漢語即可,不要大熱的)
《危情時速》:另一種形式的豐滿
動作片上映,尤其是特尼-斯科特這種擅長拍攝速度感極強的動作片的導演的作品,通常都被扣上「劇情單薄」的帽子。其實,類型片總有類型化後的目的,就實現目的的程度來看,《危情時速》的劇本可算是豐滿至極。誠然,在兩列火車會車、1206火車頭與777車位銜接、列車通過高架彎道這些段落,導演是利用純粹的剪輯技法和拍攝技法來營造最屏氣凝神的緊張感,但是觀眾之所以能夠在特定段落提前進入屏氣凝神的狀態和心境,卻是與劇本上的扎實分不開的。
此片的劇本讓我想起了兩個很經典案例。一個是1957年Sidney Lumet導演,Reginald Rose編劇的《十二怒漢》。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編劇的交流會,曾經有人提到了該片。有一位很年輕的女孩兒當時說:「《十二怒漢》的劇情多簡單啊,單線索,三段式。」當時在座的所有人下巴都掉地上了。從格局上來看,《十二怒漢》卻是是很簡陋,96分鍾時間里有95分鍾都是在同一個屋子裡,同樣的12個人的對話。如此看來,本片的劇情用「單薄、單一、枯燥」等詞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可是,本片高明之處,就在於每個角色的個性鮮明,並且通過言語和肢體上的交流,眾人的意識和觀點發生了漸進性的變化。以表決為標志,很明確地將這種遞進的層次感表現了出來。有這種標志和遞進感,即便影片是單一的線索,單一的場景,劇情上的張力也依然是層出不窮的。
另一個例子是大家所熟知的《阿凡達》。很多人都驚嘆於《阿凡達》的畫面表現力,而否定影片的故事的精彩。其實說實話,你回想一下,這部戲根本就沒什麼廢戲。影片里的很多看似很隨意的劇情,其實都擔負著引出畫面表現的任務。換言之,大家能夠這么沉浸在影片的畫面表現,不是因為影片用畫面征服你,而是先設計好圓順的故事情節,然後才把觀眾帶入到這種畫面里來享受的。對比《西風烈》,我們就能明白在畫面表現之前做好故事鋪墊是多麼重要。於是,《阿凡達》的劇本在人物上進行了弱化,在懸念上也進行了弱化,為的就是突出故事上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屢次出現小起伏和小波折,而每次波折過後就會引出一段或華麗多彩或緊張窒息的視覺段子。
用了這么多話介紹了上面兩個例子,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到,劇本的編寫往往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如果枉顧目的性而執意要在劇本上做文章玩花樣,就會讓人頗為不理解。只有針對影片的目的採用合適的劇情模式才是最牛的。在這一點上,克里斯托弗-諾蘭是最被我所推崇的。回到本片來看,就是故事設計對主題的契合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本片英文片名是「Unstoppable 」,給人一種宿命感。類型為動作驚悚片,主要目的是以驚險的動作場面為觀眾提供視聽上的沖擊。
為了實現「Unstoppable」的感覺,我們看到影片並沒有從一開始就把兩大主演,丹澤爾-華盛頓和克里斯-派恩與「溜車」的777號聯系在一起。其實這是稍微有違常規的。影片一共就這么兩個大牌,可是這兩人在前45分鍾里幾乎與主線劇情脫離,不僅與777沒有關系,還在1206上悠哉悠哉。看似浪費,其實是一個很妙的安排。我們看到,在本片中,火車不是像巴斯特-基頓的《將軍號》那樣是一個「大道具」,而是一個難以被征服的「野獸」。在整個拯救過程中,並不只是兩大主演的英勇表現,而是調動了多種營救方式。這些其它的營救方式是由主角外的其他人實施的。在兩大主演發威之前,已經實施四到五種「Stop」計劃,均以失敗告終。這樣反復實為,一來營造了多起緊張刺激的小高潮,二來從一個側面把777這兩列車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終極大Boss,為影片最後的高潮積攢了情緒上的力量。這種安排最讓我感到有新意的,是影片去掉了「英雄」。讓整個事件看上去更加可信,更加真實。在一場「Unstoppable」的災難面前,可絕不是天降英雄就能助黎民百姓擺脫死亡陰影的。這樣一種形勢,在配合上前40分鍾對兩大主演的淡化描寫,就更顯出了任務的艱巨,以及最後勝利後帶給人的欣慰。這演變成了一場眾人合力後,對怪獸的勝利。不過比較令人可惜的是,影片最最後的的解決方式讓人稍微有些脫力。前面去英雄化近80分鍾,等來的卻依舊是克里斯-派恩非常「英雄」的縱身一躍。不給力啊!不給力!
對於驚險的視聽沖擊,影片在劇情上也進行了極為厚實的輔助工作。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影片最給力、最驚險、最刺激的三五場動作戲,哪一場不是在之前的劇情里鋪墊了很多次的?影片從一開始出現危機狀況開始,以後方操控的三方勢力的不斷交流中,我們就提前預知了777號一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危險階段。之後所有人的努力就是要讓危險不出現。於是乎,影迷心中的糾結便一直化不開了,這提及的危險地段,777是能到還是不能到,如果777真的到了,究竟是過得去還是過不去?在心情平靜的觀影前和觀影後,我們的理性會告訴自己,這些危險一定會來,如果不來還有啥看頭?這些危險地段777也一定能過去,否則結局如何收尾?但是,當你處於心情不平靜的觀影中時,誰還能理性地去想這些問題,當時是跟隨著劇情的引導去期待這些問題將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具體畫面細節來表現。因此說,動作戲劇本最精彩的地方不在於你設計了什麼危險,設計了如何通過危險,而在於你如何引導觀眾去實現等待危險到來的心情。很顯然,《危情時速》在這方面的表現非常出色,甚至比那幾段動作戲的驚險效果還出色。
影片能夠兼顧高潮段落的驚險刺激和高潮前的逐層鋪墊,又能做到小高潮的豐富不間斷,就是是先了劇情上的豐滿。托尼-斯科特就是好萊塢電影人之所以能夠稱霸全球最好的例子,人家不求全,不求高深,不求大師稱號,就是扎扎實實地為影迷的觀影歷程著想,不僅要在大高潮小高潮的段落里用凌厲的剪輯和高成本的爆破沖擊觀眾的視聽感覺,還要在每一個高潮到來前給你做好心理上的鋪墊。這TMD才是好劇本,好導演!
希望能幫到你!!!
Ⅳ 急求兩片英文電影的影評,影評要中文的!外加求推薦三部英文電影!!(我是初中生)
1,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
看了這部電影,心盪漾了許久,覺得好心痛好心痛,我深深迷醉、難以自已。黑暗與安靜之中,賽斯憂郁的雙眼,一直浮現腦海中。傳說,幸福的人會變成天使,可原來,天使不一定幸福。原來,天使可以為愛墮落。
當賽斯變成人時,他激動得語無輪次,彷彿如一個瘋子。雖然,他赤著雙腳,滿身泥污,可當他與瑪姬真實的相抱,一切又那麼值得。
多數人追求永生,永生的人卻只想感覺一下心愛的人。
I would rather have had one breath of her hair, one kiss of her mouth, one touch of her hand, than eternity without it. (這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看了之後,一直在想,賽斯怎麼辦。他應該會在人間好好的活著吧,畢竟,生活不只有愛情。
天使,真的存在。真的有,只羨鴛鴦不羨仙。
黑色的天使很悲傷,繽紛的世界很殘酷。
或許愛是生命中痛苦的根源,可對於愛情、對於天使、對於生命中那未知的美好,我還是要說——I can''t see you, but i know you there.
因為,這就是生活。在生活里身不由己的旋渦里,在未知無常的生命中,淡淡的憂傷是我們生存的代價,悠長的痛苦是我們換取無限歡樂的籌碼。
2,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在一個慵倦而無所事事的下午,一部影片洞穿了我。無論它是叫《這個殺手不太冷》,或是《終極追輯令》,還是《殺手列昂》,影片中那種極度張揚的力度已經完全令我忽略了這些細節。我感到心臟怦怦跳起來,已經淹沒在太多平庸和繁瑣的生活背後的情感像火把被剎那點燃,已經為太多細碎空洞的影片變得麻木的審美能力忽然尖銳起來,敏感起來,像是其上布滿了神經末梢的一根釘子,深深地楔入到靈魂深處。
當我們習慣於把「殺手」簡單地定義為「壞人」之際,我們失去了殺手的細節。就在我們的眉睫之前,盧貝松還原了一個超級殺手列昂。殺手並非殺人狂,對於列昂,殺手只意味著一份職業,一份他別無選擇、非此不可的職業。影片只用了5分鍾就讓我們明白,冷酷無情、無所畏懼的列昂是一位天生做殺手的不二人選。
3暮光之城系列(The Twilight Saga )四部曲
這可能是個老套的故事,人類和吸血鬼,狼人尚且還是伏筆,但依舊可以讓我動心。
貝拉,一個內向的女孩子。愛德華,神秘的存在。
庫倫家族進入大家視線的時候,我尚有些失望,可能是受吸血鬼騎士的蠱惑,總覺得還可以更俊美高貴些,但之後證實我錯了,他們就是高貴的存在,不是血統,而是彼此那種親密的感情。
貝拉和愛德華的初次相處還真是尷尬,他一副嫌惡的表情很是刺痛貝拉小小的自尊心。後來這被愛德華解釋是因為無法拒絕她的味道,最甜美的血的誘惑。這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漫畫,講一個聞香師,可以聞到所有人身上獨有的味道,然後配以合適的熏香為她們帶來好運,但只有一個女孩子,他完全聞不出她的味道,但就是這一點,在這個女孩子被人綁架時使他救了她,之後他明白了,一個人與他註定的另一半,兩者的味道會完全中和,因此就是鼻子最靈敏的聞香師也聞不出來。所以那時,貝拉和愛德華的命運已經交織在一起,糾纏著直至生死邊緣。
我喜歡愛德華試圖掩蓋自己內心的表情,他努力尋找著合適的言語:「I feel very protective of you.」用一種固執的眼神看著眼前這個柔弱的人類。很簡單,但是讓人心動。那麼困惑,他試探著表達:「I don't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y away from you anymore.」他冰冷的手,確是最溫暖的一顆心,只是他不知該把它如何裸露在這個不夠友好的世界。
貝拉發現愛德華的秘密的進程似乎有些過快,連愛上他都是那麼迅速,難道是為了顯示他身上承擔的最漫長的時光。當貝拉念出他的身份,他像個悲傷而焦躁的野獸,嚇唬她,稱自己為monster,顯示自己的力量,只是想要避免未來可能的傷害。貝拉的一句「I trust you」像清晨的柔光照亮那蜷縮在陰影中的畏懼的他。被主動的接近,被關懷,被融化。
陽光不會直射的草地,碎花叢生,她和他躺在彼此的世界中,沒有戒備,沒有阻隔。
之後的故事似乎有點可愛,從來沒有用過廚房為了貝拉現學義大利菜的庫倫家族,管自己叫做vegetarian的吸血鬼們,簡直如人猿泰山般在叢林之間穿梭的愛德華,只有在雷雨天才可以痛痛快快打一場棒球,節奏舒緩輕巧。
之後兩派吸血鬼為貝拉的爭斗不想多說,只是不夠強大但速度夠快的愛德華到達受傷的貝拉身邊,竭盡全力救她時讓我揪心了一下。有那麼一個機會,貝拉可以成為一個配得上那漫長生命的生物,但愛德華沒有允許。最終的舞會上,璀璨的群星環繞著他們,愛德華只在貝拉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深深地吻。這樣不夠么?和我幸福的過一輩子?
可是人啊,那麼的貪婪,希望可以占據那沒有盡頭的時間,永遠永遠陪著你,是的,在你面前那麼脆弱的卑微的轉瞬即逝的我,如何才能成為你的生命?如果是我,我要選擇成為你黑暗世界裡的陪伴,不需要城堡,也不要白馬,只要能夠凝視著你金棕色的眼眸,我只是不想從裡面讀出孤獨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