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蒙古國為啥老喜歡拍抗清電影原來有很深的歷史恩怨啊
蒙古國作為我們的北方領國,一直以來都很沒有存在感。 說起咱們周邊的領國,我們第一個會想起的可能是日本和朝鮮半島,也可能是西南的印度,也可能是中南半島的越南,甚至阿富汗這些年來在國際事務中也經常出現,中亞的哈薩克等國也有一定新聞。 唯獨這個蒙古國,似乎很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但是蒙古國實際上卻是和我們歷史淵源最深的領國。而這個這個只有300萬人口的小國,拍出來的電影水準還真不錯,關於汪胡消其拍攝的現代題材,和咱們關系不大,就不多說了。 蒙古畢竟是個小國,每年拍攝的電影數量很少。在這為數不多的電影里,關於成吉思汗的電影就有好幾部。 這個倒是很容易理解,成吉思汗是蒙古歷史上最大的驕傲,也是蒙古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光。多懷困知念做汪一點也很正常。 比如2012年拍攝的《成吉思汗的十個勇士》,講述了一個關於「 」愛、忠誠、信念與誓言」的故事。反映了所謂的蒙古草原精神。 關於成吉思汗的電影沒啥新意,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2部蒙古國拍攝的歷史題材抗清電影。 1、展現滿清王朝和准格爾汗國大戰的電影《阿努可敦》 說到蒙古國最著名的歷史大片,恐怕還是要數2013年的《阿努可敦》。這部電影上映以後票房創造了蒙古國歷史記錄,後來還被翻譯成俄語、英語,發行成DVD版本,在世界范圍內也有一定影響。國內也可以找到相關資源。 這是一部蒙古國視角下展現當年滿清王朝和准格爾汗國漫長戰爭的電影。阿努可敦是准格爾汗葛爾丹的妻子,阿努是其名字,可敦是其稱號,相當於匈奴的閼氏。 電影描繪了阿努可敦的一生,她如何嫁給葛爾丹的哥哥僧格,後來僧格在權力斗爭中被殺,葛爾丹在阿努娘家支持下舉兵,奪回了准格爾部落領導,並按照蒙古部落習俗,續娶阿努為妻。 隨後准格爾部落在中亞興起,極盛時期攻佔了包括今天新疆、青海等在內的大片疆域。 後來准格爾部落向東攻擊喀爾喀蒙古,意圖重新統一漠北,再現成吉思汗帝國榮光,喀爾喀蒙古向康熙求援。 康熙帝隨即率軍親征,在1697年的昭莫多戰役中一舉擊敗葛爾丹大軍,阿努可敦在此役陣亡。 電影以極大的篇幅描繪了昭莫多之戰的全過程,戰爭場面拍得算是盪氣回腸。不過電影中滿清一方作為反派,這人物形象可就有點醜化嫌疑了。 這是電影中康熙在戰場中的形象。 旁邊的這個笑起來像個傻子一樣的大將軍,正是在這場戰役中立下奇功的費揚古。 電影中,把擊斃阿努可敦的偉績安排在了他身上。正是他用一枝鳥槍,擊斃了女主角。 葛爾丹在這場大戰中主力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因此一蹶不振,第二年就在眾叛親離中死去。 在這場大戰之後,電影對於康熙的描述倒是盡顯一代雄主風采。 他說「 」不要追葛爾丹了,他(經過這場大敗)現在只不過是行屍走肉而已」 隨後康熙下令班師回朝。 電影也落下了帷幕。 歷史上,滿清王朝和准格爾汗國的漫長戰爭,並不是在這場戰役之後結束。而是直到康熙的孫子乾隆帝手上,花了整整70年,才最終攻破了准格爾部落在新疆的最後勢力,並將其部落高於車輪的男子全部格殺,准格爾部落就此滅族。 今天拍攝這部電影的蒙古國,是歷史上喀爾喀蒙古部落的後裔,在當年這場戰爭中,實際上是被准格爾攻打對象,投靠了清朝並求來援兵,按說他們曾經是不共戴天的敵人才對。 為何蒙古國會拍攝一部稱頌准格爾的電影呢? 這個問題,咱們就要從下面這部《心之怒》說說了。 2、展現外蒙古牧民反抗清朝統治的歷史大片《心之怒》 《阿努可敦》是2013年上映的大片,《心之怒》則上映於2017年。據說上映後在蒙古國內也取得了很高的票房。 國內曾經有相關資源流傳,但是沒有翻譯。 不過目前相關資源已經找不到了。我們只能通過相關資料來了解這部電影的大概。 電影講述了清朝皇帝派來的統治者,到蒙古的一個部落,電影開頭講述了這個官員到來的情景。 並描繪了這個城邦聚集處的市井風情。 這個朝廷派來的官員任務是征稅。 在滿清擊敗准格爾之後,也將漠北的喀爾喀蒙古納入了自己統治范圍。清廷要求喀爾喀蒙古王公每年要向朝廷進貢,所以派出官員來監督執行。進貢物質主要是各種牛羊,以及毛皮製品,畢竟游牧民族只產出這些。 當然朝廷也會在當地開展互市,從南方運來大量生活物質。 問題就在於南方來的東西太貴,草原上的牛羊皮革太便宜了,長此以往,很多牧民瀕臨破產。 游牧民族的漢子天生自由,怎麼可能這樣被人欺負,所以有一群人就開始反抗朝廷。結果被關押起來,隨後他們逃走,雙方就此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斗爭。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作為大反派的清朝官員掛了,當然主角們也傷亡慘重。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展現游牧民族不屈不撓反抗清朝統治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拍攝製作非常用心,大家可以看裡面人物的服裝設計等細節,比起咱們拍攝的清宮戲更加還原當年的歷史原貌啊。 別的不說,這部電影里清朝官員的頭發比較接近金錢鼠尾,這才是當年滿清辮子的真實形象。 電影里的清軍士兵說的是正兒八經的漢語,這個細節尤其要點贊呢。 所以,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漠北蒙古為什麼會對清朝這樣反感了吧?因為在滿清的統治之下,他們的生活並不如意啊。 3、關於漠北蒙古的一些歷史事實 這里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當年漠北蒙古的經濟形勢。 任何王朝的統治,都是要建立在徵收賦稅基礎之上。滿清王朝征服喀爾喀蒙古之後,每年都要求其上供一定的物質。 由於當年山西商人跟隨清軍遠征,所以中原到蒙古的貿易和商路都掌握在晉商手中。鼎盛時期,山西商人在蒙古各部落都派駐了商號,後來朝廷覺得徵收賦稅比較麻煩,於是讓晉商擔任「 」包稅人」,另外按照規定,外蒙古的王公貴族還要定期去北京覲見皇帝,這一大筆開銷也都讓晉商先行墊付,總而言之,在漠北蒙古人看來,晉商和清廷派出的官員聯合在了一起,他們是狼狽為奸,剝削當地人民啊。 這個事兒比較復雜,反正你只要知道,在精明的晉商操作之下,這些外蒙古的王公貴族逐漸欠了大筆債務,甚至於把他們的全部牛羊賣掉都沒法還清。 可以說,在滿清王朝統治之下,他們過得何止是不如意,簡直是非常悲慘。 整個外蒙古的幾百年歷史,他們一直處於這種狀況之中,在後期,當地的經濟狀況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也因此外蒙古人口數量非常少。 這也是這部電影《心之怒》拍攝的歷史背景。 所以清廷的官員說大皇帝陛下一直用仁慈之心對待蒙古人,在外蒙古看來那簡直是騙鬼呢。 這也是後來蒙古人對滿清朝廷一直心懷怨恨的歷史原因。 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幾百年後他們會拍攝一部稱頌准格爾部落的電影呢? 大概在他們心目中,當年如日中天的准格爾部落,是成吉思汗之後最強盛的蒙古政權,也是最接近復興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代表了草原漢子的雄心壯志。 可能他們對於喀爾喀蒙古祖先歷史上投靠了康熙,合起伙來對抗准格爾汗國感覺分為惋惜。還不如當年投降准格爾,一起對抗滿清王朝呢。 一直到今天,蒙古國對於這段歷史還是耿耿於懷。所以他們才會時不時拍攝這種抗清大片。
㈡ 有哪些是關於清朝的電影
清朝的電影有《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廉吏於成龍》、《傳國密詔》、《鴉片戰爭》、《1894甲午大海戰》、《龍之戰》、《末代皇帝》、《宮鎖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