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部人性實驗電影推薦
1:電鋸驚魂9:漩渦(2021)
經典系列的最新作品,依然是血腥人性游戲,加入了警局貪腐和復仇情節。評分不高但如果不是鑒於前作的震撼,本片也是部精彩的驚悚片。
2:狩獵(2020)
大逃殺題材,情節直白直接就是富人綁架低階層人玩獵殺游戲,特普朗曾親自發推文譴責。電影情節緊湊觀感很不錯,其中諷刺互聯網造謠部分相當給力,聯想到了2012年的同名電影《狩獵》,相比之下網路謠言的煽動力和扭曲程度更可怕。
3:飢餓站台(2019)
《心慌方》和《雪國列車》的結合版,小空間人性實驗,簡單粗暴的設定,幾乎每一個情節都是人性的暴露和社會的隱喻,雖然重口但是很過癮!很有意義的電影。
4:太空生活(2018)
一部設定在太空的監獄電影,密閉空間,絕望旅程,意在探索人類本能和慾望的邊界。
5:塔巴德(2018)
比較冷門的寶萊塢電影,也是印度奇幻恐怖片里的翹楚,講述了一個充滿恐怖和黑暗的故事,直擊人性,視覺效果強悍。
6:幸福的拉扎羅(2018)
一則關於善良的神格寓言,打破虛幻和現實,時間和空間屏障,講了貧富、體制、人性。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只有拉扎羅沒有變,他的眼神依然清亮,他依然任勞任怨。而人類,早已摒棄了善良,活在互相欺騙的輪回中。
7: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018)
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幫助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宗教信仰的沖突被人性化解,小蘿莉甜美可愛,全程愉悅的觀影體驗。
8:電鋸驚魂8:豎鋸(2017)
系列第8部,毫無意外的爛尾了,留作紀念。
9:死於獨特(2017)
兩個哥特打扮的情侶在公園被人襲擊導致一死一傷。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劇情基於大量事實,並得到了當事人及其親屬的合作與支持,盡力還原了整個事件。
10:美女與獵犬(2017)
一個穆斯林國家的女人被性侵後報警,一個夜晚內發生的如夢魘般黑暗的故事。導演用鏡頭控訴、批判這個國度赤裸裸的腐敗、骯臟、罪惡。
11:金礦(2016)
該片是根據1993年Bre-X金礦公司詐騙案創作的。雨林中一張破餐巾紙上兩個潦倒老男人寫就的合同,成就了一場善惡糾纏不休的騙局。
12:西部世界(2016)
西部世界是一個用克隆人打造的真人游戲區。2020年第三季已放出,克隆人走出禁區,混跡在人類城市。
13:一些怪人(2016)
怪人與怪人相互吸引,是因為彼此身上都散發著同樣需要憐憫的氣息。當其中一個怪人改變了,這種平衡就被打破。
14:完美陌生人(2016)
這是義大利版的《手機》,一個在密閉空間里的絕望故事,一次萬劫不復的人性試探。一張餐桌,七位好友,其中三對夫妻,還有一位單獨赴約的男人,大家吃飯聊天,有說有笑,直到有人提出既然大家都無法放下手機,那就一起玩個游戲——把手機都放在桌子上,從現在開始,無論任何人收到的電話和簡訊,都必須向所有人公開。
15:瘋人院十日(2015)
女記者卧底瘋人院的恐怖經歷,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我在裡面多久了?」
「你不知道嗎?10天。」
16:倖存者(2015)
末世生存片,一人,一屋,一槍,一塊地。
17:實驗者(2015)
影片根據1961年耶魯大學權利服從電擊實驗事件改編,實驗者毫無節制地提升懲罰電壓,電壓早已超過人類承受的極限。每個普通人只要服從了規則,則可能無意識地變成殺手,教授由此開始懷疑人性,普通人只是受人操縱的傀儡。
18:地球之鹽(2014)
本片關於巴西攝影師薩爾加多的傳奇人生和攝影作品,以黑白「幻燈片」形式展現,涵蓋巴西的金礦坑、尼日的窮困、剛果的難民、科威特油田、南斯拉夫內戰、盧安達屠殺等。閱盡人間苦難與殘酷後,後半部鏡頭轉向自然界,拍攝原始而美好的人與動物,療愈心靈的創傷。
19:緘默的迷宮(2014)
德國反思片,涉及納粹罪行及戰後恢復的真相。
20:彗星來的那一夜(2013)
小空間懸疑經典,在超自然的力量下面人類很容易暴露本性的缺陷,比如猜疑,魯莽,自毀。這部片子在平行宇宙的外衣下,更多講的是人性,在恐懼和生死存亡之際,人是怎樣去求生的。
21:囚徒(2013)
電影講述女兒被綁架後父親的舉動,片中幾乎每個人都是雙重意義的囚徒,或是身體被刑拘,或是心靈被恨與傷痛禁錮。然而他們卻都口說上帝之名。
22:恐怖直播(2013)
小空間大格局電影典範,一個演播室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人性/媒體/政治的可怕,美國都不敢這么拍,但韓國拍了。
23:阿修羅(2012)
日本恐怖動畫。講的是戰亂時期的一個失去人性的小孩,看完心裡會不平靜,有何寓意大家看吧。
24:狩獵(2012)
關於謊言和謠言對人傷害的電影,最傷人的不是刀槍,而是寒徹入骨的敵意。
25:殺生(2012)
黃渤主演的一部黑色荒誕劇,在一個封閉山村中演繹了一出熱鬧非凡的人性大戲,笑裡藏刀,話中帶血,看一幫「烏合之眾」如何除掉一個「異類」。
26:隔絕(2012)
講核爆災難後被困在地下室的人,末日與密室雙重壓力下人性的崩潰,偏愛此類型的必看。
27:黑暗面(2011)
女人,男人和小三被分割在單向透明房間的故事,密室懸疑,人性重現。永遠不要去試探別人,靠自己的自信和對他人無畏的信任,才能苟活於世。
28:殺戮(2011)
短小精悍的室內劇,四人從文明偽裝到歇斯底里,全片都在一個房間里進行卻沒有絲毫冷場,干凈利落,酣暢淋漓。
29:電鋸驚魂7(2010)
系列第7部,依然是人性游戲,3D版視覺體驗提升。
30: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2010)
女性復仇片,受盡凌辱的女人是什麼樣,走投無路的女人會怎麼樣,本片就是樣板,荒蠻是人性最真實的底線。
31:更好的世界(2010)
201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非洲和歐洲兩片大陸的雙線故事,本應有極強烈的反差,事實上卻闡述了相同的哲理。男主的形象充滿了人文情懷、悲憫、能讓整個世界都溫柔下來的光輝。(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32:戰略特勤組(2010)
這是一部講述美國對暴恐分子私刑逼供的電影,鏡頭直接展示整個行刑過程,不斷挑戰身體和道德底線。災難面前,重壓之下,所有人都現出了原形。(心裡承受能力弱的慎看!!!)
33:重生男人(2010)
未來殺手題材,講述未來器官公司的追債人強制收回器官的故事,展現科技與人性的沖突。簡單故事加上兩位冷峻男主,一起來體驗未來的冷暖人生吧。
34:電鋸驚魂6(2009)
系列第6部,依然是saw死後其追隨者設計的死亡游戲。
35:恐怖游輪(2009)
人生的死循環,任何眼淚或鮮血都無法比擬的恐怖電影。
36:不能沒有你(2009)
真實改編,源自2003年發生的一則父親抱10歲女兒跳天橋自殺的新聞事件。
37:終極面試(2009)
8名應聘者為了競爭一個待遇豐厚的職位,參加了一家神秘公司的特殊面試,利益面前大家都原形畢露。電影並不高深但值得反思,當大家都忙於競爭的時候,往往會在別人的套路中迷失自己,忘了工作的意義和人性的價值。
38:電鋸驚魂5(2008)
系列第5部,第四部中saw已死,本集是其「門徒」的設計,瘋狂游戲擴大了。
39:伊甸湖(2008)
影片講述一對情侶在鄉下旅遊的悲慘經歷,在「窮山惡水刁民」背後,是可怕的人性和教育缺失。
40:浪潮(2008)
真實改編,1967年,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克柏萊高中發生的真實歷史事件,意在讓學生們體驗「獨裁體制」。在號稱「民主、自由、平等」的當今,培養納粹,只需五天!(同樣性質的影片還有《死亡實驗》,亦改編自真實案例。)
41:迷霧(2007)
大霧籠罩怪獸入侵,能見度10米讓人不敢有半點喘息,窗外是看不見的怪物,窗內是看得見的人性,詮釋困境和絕望的絕好電影。
42:這個男人來自地球(2007)
小空間談話類經典必看,認真聽故事,反正你也不信。
43:電鋸驚魂4(2007)
系列第四部,對前三部電鋸進行了補充,還原出jigsaw在經歷喪子之痛、車禍無恙、癌症重生之後心態的轉變,以及他為何要設計這樣的游戲。
44:男孩A(2007)
關於人生錯誤和心理陰影的電影,一把刀子,一次惡魔一次天使。可人們只記得你曾經是惡魔,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不會有第二次機會。
45:河童之夏(2007)
童年的鬼怪回憶,至純至美的鄉村夏日時光。
46:惡童(2006)
成人動畫,電影把人要面對的兩難選擇給拆分成白和黑兩個不良少年,一個代表純潔,一個代表黑暗。
47:電鋸驚魂3(2006)
系列第3部,血腥增強,劇情依然強悍。
48:天狗(2006)
真實改編,影片反映的是中國90年代中期農村(呂梁山)濫砍林木、村霸統治鄉鎮的殘酷現實。一個護林員在一天夜裡打死幾個惡霸,結果被判定為「兇犯」,處以死刑(與影片不同)。
49:竊聽風暴(2006)
影片通過描述東西德分裂時期一個竊聽特務的日常生活,反映國家高壓政策下所有人惶惶偷生的狀態,冰冷的國家機器是否能泯滅人性,是影片的主題。
50:電鋸驚魂2(2005)
系列第2部,第二部依舊能保持並且反轉不斷,最後與第一部呼應,緊張刺激的人性恐怖片!
Ⅱ 《塔巴德》——最恐怖的不是鬼,而是人
印度阿三哥歷時6年花了70萬美元拍了一部恐怖片-《塔巴德》。對於這部恐怖電影的評價國內外觀眾基本是保持一致的,我毫不吝嗇地給了它滿分10分,就是這么 「優秀」 。
豆瓣上2184人給出了7.4分的高分,四星與五星的比例超過了60%。相較於IMDb上10093人給出的8.4分而言,只能說國內觀眾對恐怖片的要求過高,但同時也反應出印度電影要想征服國內觀眾還需再接再厲,砥礪前行。
至於該部電影主要想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影片地開頭就直截了當的用了Mahatma Gandhi(甘地)的話告訴我們: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for everyone』s greed.翻譯過來意思就是「地球已經滿足了我們所有的需要,但是滿足不了我們的貪婪」。
繁榮女神是無限黃金和食物的象徵,她的第一個孩子「哈斯塔」在偷取繁榮女神無盡的黃金和食物的時候被其他的神也就是「哈斯塔」的弟弟妹妹之類的神襲擊了。在在「哈斯塔」尚未碎為星塵之前,女神救了他。條件是他永遠不會被崇拜,將被永遠遺忘。從那以後,哈斯塔一直在女神的子宮里,而 「哈斯塔的詛咒就是是人們的恩賜」
人們為了獲得「哈斯塔」的無限的黃金,於是被人尊敬。從那以後眾神降怒,塔巴德陰雨連綿。
電影的開篇出現了男主角Vinayak的母親,一個寡婦,為了獲得黃金,做了12年村長的情婦,同時也供養著村長的奶奶。
村長貪財好色,形容枯槁行將就木之時任然貪戀女色,讓情婦替他做不可描述的事情。最終在彌留之際,Vinayak的母親獲得了一枚金塊。
Vinayak有個弟弟,但是不幸從樹上摔下,腦出血掛掉了。
村長的奶奶一直被鎖在Vinayak的家裡,長生不死卻又不得不忍受飢餓。
Vinayak的想要獲得黃金,但是出於無奈只要跟隨母親去了城市。
我個人覺得電影chapter1部分是最具有恐怖氛圍的,陰雨連綿的天氣,長相恐怖的不死老人,骨瘦如柴的村長以及配樂都營造出一種格外陰森恐怖的氣氛,這部分體現出來的驚悚情緒是觀眾對未知的恐懼。
而15年後,也就是電影的chapter2、chapter3部分,講述的其實是人性的恐怖。
15年以後,Vinayak回到了塔巴德,拷問了當時村長的奶奶,知道了獲得黃金的秘密。
從此以後,Vinayak就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了。
Vinayak是村長的私生子,而這個被詛咒的塔巴德城堡中,每一代人中必定有一個貪婪的人出現,首先是村長,再次是Vinayak,然後是他兒子,甚至是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加貪婪。
Vinayak從小就很貪婪,正如他自己的兒子一樣,也是個貪得無厭的傢伙。
當Vinayak的母親逼迫他離開塔巴德的時候,他不斷地懇求他母親回到塔巴德逼問老太太黃金地下落,但是最終還是出於無奈離開了塔巴德,並向母親發誓再也不會回到塔巴德。
但是,當生活一貧如洗的時候,Vinayak還是再一次踏上了回到塔巴德大城堡的路途。最終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黃金。
Vinayak將取來地黃金換成了鈔票並且還清了朋友地欠款,成為了一名紙醉金迷的土豪,開始了包養情人與酒池肉林的生活。在之後的幾年裡,由於自身身體的衰老,獲取黃金的能力每況日下,只有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擔負起自己的偉業。
朋友看見Vinayak沒事總能搞到幾塊黃金,就想著跟他一起合夥干,但是啊,僧多粥少怎麼還能讓朋友加入呢?
最終Vinayak的朋友來了個美人計,給Vinayak找了個情婦,以為情婦能夠拖延Vinayak幾天,以便能夠去塔巴德發一次橫財,結果就是這個情婦為了錢出賣了他的朋友,Vinayak一氣之下去了塔巴德的大城堡,故意引導他的朋友走入了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神女的子宮,結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必須得掛唄。
終於,Vinayak的兒子也同他一起踏上了尋找財富的道路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兒子對黃金的迷戀更甚於自己,8歲的兒子在危難之時還想著怎樣撈取黃金,而且還將自己的獲得一枚黃金去泡Vinayak的情婦。
雖然Vinayak知道情況後很惱怒,但是依舊選擇原諒了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呢?
因為兒子獻上了一條可以一勞永逸的計策,那就是如果成功的話將會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黃金。
至於,Vinayak是怎樣獲取黃金的,電影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我想我在這里就不透露了。上述說的就是電影的一條主線,圍繞著人性的貪婪,對金錢與美女的迷戀,以及永不滿足的執念,最終必須以生命的代價才能體會到貪婪的恐怖。
Ⅲ 偷吻中安托萬的職業是什麼
「安托萬.達諾的歷險」號稱電影史上的奇跡,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特呂弗和讓.皮埃爾.里奧5次合作,演繹了安托萬童年離家出走、少年青澀初戀、青年成家立業,直到中年出軌離婚的人生歷程。如果不是特呂弗1984年因病去世,大概安托萬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
在安托萬系列中,《四百擊》是殿堂級經典,被譽為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偷吻》也是系列中比較知名的作品,為特呂弗斬獲了1969年的法國影評協會獎。若不是碰到了蘇聯人長達400分鍾的巨制《戰爭與和平》,《偷吻》有機會拿下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那麼,這部詼諧可愛的電影大概會流傳得更廣一些。
關於如何欣賞《偷吻》,我有一個自認為有用的小提示:完全可以把他當成一部獨立的影片來看待,不需要考慮和前作的聯系。
任何系列影片都面臨承上啟下的問題,有的恨不得逼著剛入坑的小白退票,有的則對所有觀眾雨露均沾。表面上看起來,《偷吻》似乎屬於前者:安托萬經常遇到一些熟人,他們像老朋友一樣揮手寒暄,談論著曾經的過往。第一遍看《偷吻》時,每當出現此類情節,我總會有些忐忑不安:這里是不是承接上一部的劇情?要不要補一補《400擊》和《安托萬與柯萊特》?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把前兩部全看過了,這才恍然大悟:《400擊》講的是安托萬小時候的故事,年代相當遙遠;而《安托萬與柯萊特》僅僅是一部半小時的短片,情節和人物都非常單純。所以,那些敘舊的場景可以說是《偷吻》獨特的敘事方式,簡潔、明快又意味深長。只要建立起適當的審美期待,完全能夠從影片的本身去解讀他們。
比如這位老兄,他是一個不得志的文藝青年,寫著永遠沒人賞識劇本,只能和朋友說大話充充面子。這次偶遇,恰好發生在安托萬承擔了一起重要案件的時刻,會對他的內心產生何種影響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由,或許更加重要:安托萬的形象是與前作割裂的。他從小缺乏家庭溫暖,多次離家出走,進過少管所、挨過400擊。17歲時早已獨立生活,在唱片廠打工,去電影院泡妞。這樣一個人應該懂得謀生的艱辛,應該是謹慎、務實,不浪費任何機會的。可是《偷吻》里的安托萬與此截然相反:馬馬虎虎、毛毛躁躁,一言不合就撂挑子,完全一副剛出新手村的模樣。
前作中唯一登場的配角,安托萬少年時代的女神柯萊特。即使沒看過《20歲的愛情》,也能明白他倆曾經關系密切。看到人家已經結婚生子,小安瞬間壓力山大
1968年的法國動盪不安,特呂弗也曾在戛納電影節上大聲疾呼。但《偷吻》的內容是純粹的,與政治無關、與五月風暴無關,只講述年輕人成長的經歷,只講述特呂弗心中的愛情。
雖然《偷吻》以電影資料館緊閉的大門開場,但後面的情節與此毫無關聯。
《偷吻》的情節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四份工作,兩個女人。
四份工作對應著四次失業。第一次失業發生在影片的開頭,安托萬當時還是一名士兵。他從監獄里被放出來,挨了軍官一頓訓斥,然後開除出部隊。
安托萬雖然身份微妙,但是他犯的錯誤極其簡單:擅離職守,連續三次!這看似荒唐,卻為我們的主人公定下了基調。他是一個自由散漫的年輕人,做事隨心所欲,不喜歡受約束,把情感看得比責任更重要。除此之外,他沒有更高的訴求,對時局形勢、對社會動向毫不關心。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是如此,安托萬初次拜訪克里斯汀家時,她的母親講述克里斯汀外出度假的原因,分明是在影射電影資料館罷課事件,但是沒有評論,沒有抱怨,更沒有抗議,語氣平淡得像在談論天氣。特呂弗從這個敏感點一擊脫離,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
軍官告訴安托萬,沒有榮譽軍銜,他只能沿街乞討。安托萬毫不在乎地笑了。後面我們將會看到,他漸漸笑不出來了
第二份工作是克里斯汀父親介紹的,在一家小旅店當前台和守夜人。沒過多久,安托萬就因為捉姦事件再次失業。「捉姦」是影片中一個妙趣橫生的段落,對三個主要人物的刻畫精準傳神,把安托萬的青澀懵懂,偵探的老練狡猾和丈夫的懦弱卑鄙展現得淋漓盡致,堪稱一筆入魂的典範。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①安托萬清晨倒垃圾(小夥子夠賣力氣!),看到兩個陌生人闖進旅店,急忙趕回去攔住他們
②老偵探撒了個謊,安托萬信以為真,立刻說出了科林夫人的房間號,絲毫沒有留意旁邊面色不善的禿頂男人。(這一方面說明安托萬不成熟,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可見他天性善良,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進到房間,禿頂男沒有沖上去暴打姦夫,而是把老婆的內衣扯碎了(這人咋樣立刻就明白了)
④他老婆毫不愧疚,反而大肆揭露禿頂男的老底(大汗)
⑤老偵探看不下去了,把桌子上的花屏遞給禿頂男。大哥怒發(?)沖冠,把瓶里的花狠狠扔在了媳婦身上(瀑布汗)
⑥在一再引導之下,禿頂男終於砸碎了花瓶。老偵探的目的達到了,拉著安托萬下樓報警。安托萬把電話打到了消防隊(洪水汗)。老偵探塞錢,安托萬拒絕。
⑦安托萬報了警。旅店老闆聽見吵鬧聲出來詢問,此時安托萬仍然搞不清發生了什麼,卻莫名其妙地把老偵探的錢拿在了手裡(已然無汗可流)
⑧老闆趕走老偵探,順便把安托萬炒了魷魚
看看安托萬的急切,典型的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安托萬因禍得福,在老偵探的推薦下,進入巴拉迪事務所當起了私家偵探,從此有了第三份工作。這是《偷吻》的主線,安托萬的種種際遇全都因此展開。
偵探的工作體面、收入高、驚險刺激,又能滿足安托萬的虛榮心,看起來非常理想。然而在小安加盟不久,事務所的一次會議,似乎預言了他的未來。會議中共有4個人發言,每個人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其實你我工作的公司也是如此:有的人能力突出,卻喜歡鑽規則的空子,占些小便宜(女偵探);有的人缺乏天賦,但是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中年人);有的人資格老、輩分高,連經理、Boss都讓他三分,他也樂得倚老賣老(老偵探);做領導的需要高屋建瓴、縱覽全局,透過現象看本質。當然還有我們的超級萌新安托萬,毫無懸念地一樣也不佔……
女偵探匯報完之後,開始悠然自得地塗指甲油(還是在佔便宜)。聽見同僚說,跟蹤某人三個星期,仍然一無所獲。立刻抬起頭來撇了對方一眼,又扭頭看所長的反應。精明世故的形象躍然紙上
安托萬的偵探生涯搞砸了三次,而且砸得層次分明,簍子越捅越大:第一次跟蹤某女被發現,人家報了警,安托萬狼狽逃竄;第二次在郵局跟丟了魔術師,這本身不是什麼大事,但安托萬自己作死,提交了一份火星的報告:認為魔術師在郵局裡過夜,因此遭到了替換;最後一次在塔巴德先生的鞋店卧底,卻給他帶了一頂綠帽子……這次真的惹禍了,嚴重觸及了所長的底線:你工作能力不行,我可以忍,你不懂職場規矩,我也可以忍,但是你假公濟私、斷老子的財路,我TMD忍不了了!偏偏老偵探在這個時候不幸去世,讓安托萬失去了最後的靠山。
安托萬的第四份工作是電視機維修工,從堂堂的私家偵探再次淪為藍領。此時的他,已經有點窮途末路、氣急敗壞的味道了。所幸的是,安托萬交上桃花運,找到了感情的歸宿。但是他再次失業,漫漫求職路依然看不到終點。
此時的安托萬起碼明白了,工作應該專心致志,雖然依舊做不到
講完了四份工作,咱們再來講講安托萬生命中的兩個女人:克里斯汀和塔巴德太太。
其實除了她們二位,安托萬還有很多女人。比如被軍隊開除後,他迫不及待地去找小姐,也曾經和一個高個子女孩讓「牆壁動搖」。這些事他做得毫不猶豫、毫不掩飾、毫不愧疚,和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正常。在特呂弗看來,這純粹是生理的需要,不會玷污愛情,甚至是愛情的基礎。
克里斯汀與她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前文說過,在《偷吻》中安托萬經常碰到一些熟人。克里斯汀一家就是安托萬關系最鐵的熟人,甚至可以說是他的靠山和救星:安托萬能夠隨意去克家蹭飯;老克里斯汀為他介紹工作;撞壞人家的汽車不用賠償;二老一心撮合安托萬和女兒;克里斯汀最終成了安托萬的妻子……對於沒家庭、沒財產、沒學歷、沒本事的安托萬來說,能認識克里斯汀一家,即使上輩子沒有拯救過銀河系,這輩子也為老克擋過子彈。
克里斯汀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子:一直住在父母身邊,除了安托萬之外,不見其他的男性朋友,不會向克萊特一樣腳踩兩只船。蛛絲馬跡表明,安托萬很可能是克里斯汀的初戀:一次去她家吃飯,安托萬在酒窖里吻了克里斯汀,這讓她慌得六神無主,甚至此後的一段時間故意躲避安托萬。
單純不等於遲鈍。面對喜歡的男人,克里斯汀並非束手無策。經過了漫長的戀愛拉鋸,她終於巧施美人計,俘虜了浪子的心。那是一個特呂弗式的幽默場景:樓下,電視機被拆得七零八落,計費器早已爆表——糟糕的手藝,克里斯汀只拿走了一個零件啊……樓上,安托萬又一次和女僱主上了床——糊塗的傢伙,這份工作也干不長了……
與克里斯汀的一片痴心相比,安托萬並不怎麼在意克里斯汀,對待她可謂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兩人約會途中,他能毫不猶豫地丟下克里斯汀離開。見不到克里斯汀的時候,他也能偷偷摸摸去約其他女孩。遇到塔巴德太太之後,安托萬更明確表示,他和克里斯汀只是純潔的男女關系。
安托萬之所以和克里斯汀結合,一方面因為他失戀加失業,正處於人生的谷底;另一個原因是:她給予了安托萬從沒體會過的家庭溫暖。起床後,廚房裡已經擺好了可口的早餐。對於一個童年並不幸福的孩子來講,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克里斯汀對安托萬說:「我會教你一些你永遠忘不了的東西,我會把知道的全告訴你。同樣的,你也要把知道的全告訴我。」真是一個靠譜又犀利的愛情告白~
然而這份感情並沒有得到特呂弗的祝福。安托萬把開瓶器當作戒指套在她的無名指上,分明在暗示觀眾:這不是一個神聖庄嚴、堅不可摧的婚姻承諾。安托萬只是被幸福的錯覺迷惑了,無法保證未來不會背叛克里斯汀。事實上,在後面的《床笫風雲》和《愛情狂奔》里,他的確這么做了。
與這對冤家的分分合合相反,塔巴德太太一出場便征服了安托萬的心:彷彿聽見冥冥之中的召喚,安托萬伴隨著空靈縹緲的無源音樂,穿過空盪盪的鞋店。看到這個衣著華麗的少婦在試鞋子。商店外面,塔巴德先生的汽車在等著她。
張專在《西方電影藝術史略》里寫道:「特呂弗的作品最有法國精神和法國情調……他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言情大師,法國藝術浪漫、優雅、多愁善感的氣質在他的作品中一覽無余,愛情是其作品的永恆的主題。」在《偷吻》中,特呂弗想要描述一種讓人無法自拔的激情之愛。這是《偷吻》的核心所在,而塔巴德太太就是激情之愛的化身。更確切地講,見到塔巴德太太之後,安托萬徹底被激情占據了。
安托萬17歲就開始談戀愛,雖然稱不上情聖,也是花前月下的老手。不過在塔巴德太太面前,他又一次變成了情竇初開的小男孩,永遠臉色蒼白、永遠手足無措,永遠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心底的秘密,卻瞞不過任何人的眼睛。
「故事裡,我倆都喜歡女士把鑰匙扔到窗外去。可是為了我倆,這個花瓶是最好的選擇。」「把鑰匙扔到窗外」象徵著義無反顧的愛情,放到花瓶里只能算露水姻緣了。牆上克里斯汀的照片是亮點……
激情之愛並非安托萬獨有,影片還描述了另外兩段激情之愛,分別是偵探事務所的委託人阿爾本尼對魔術師,和神秘男子對克里斯汀。在特呂弗的鏡頭中,愛情從來不是對等的。
激情之愛是不需要原因的致命吸引力,安托萬與塔巴德太太萍水相逢,神秘男子與克里斯汀素昧平生,但是一個眼神或者一次擦肩,就足以燃起愛的熊熊火焰。
激情之愛不分辨對象,不計較現實的利害得失。財富、地位、甚至性別都無法阻止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陷入激情。安托萬有太多理由去愛克里斯汀:克里斯汀了解他,克里斯汀忠於他,克里斯汀能給予他安定的生活,但安托萬僅僅把克里斯汀當成避風港。安托萬狂熱愛戀的人,卻是他不可觸碰的禁區。
激情之愛如同山崩地裂般震撼著人的心,使身陷其中的人不再受理性的束縛,拋棄自我的偽裝,變成常人眼裡的瘋子。所以安托萬會從塔巴德太太面前驚惶失措地逃走;所以阿爾本尼聽到魔術師結婚的消息,會在偵探事務所里暴跳如雷;所以神秘男子會對克里斯汀作毫無希望的表白。
神秘男每一次出現,都是對安托萬和克里斯汀婚姻的嚴厲拷問。影片結尾處,他對克里斯汀的獨白可謂全片的點睛之筆:
「我知道,對你而言我不過是個陌生人
我跟著你很長時間了
但我不會再躲了,是時候了
在看見你之前,我從沒愛上過任何人
我討厭臨時性的事務
我很了解生活,每個人都會背叛其他人
可是你我之間將會不同,我們永遠不離開彼此,哪怕只是一個小時
我沒有工作,也沒有生活負擔,你是我的唯一
我明白,讓你立即理解這些顯得太突然
你需要時間了斷過去,了斷那些臨時性的關系
我將是最後一個
……
我很幸福。」
克里斯汀:「那個人瘋了!」
安托萬:「……沒錯,我相信他是個瘋子。」
克里斯汀毫不猶豫的結論,恰恰證明了她的單純。而此時的安托萬,想到了不久前的自己吧?
神秘人跟蹤了克里斯汀好久,在他表白的前夕,安托萬走進克家,並且一夜未出。生活有的時候就是這么荒誕吧
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安托萬能和塔巴德太太長相廝守,或者神秘男娶了克里斯汀。他們的未來又將如何?
《偷吻》沒有直接回答,只給了一點晦暗的提示。
讓我們回到影片的開頭,安托萬與克里斯汀初次見面的場景,這里有個不算引人注目的細節。一對戀人未滿的朋友久別重逢,曾經親密的關系疏遠了,誰也摸不透對方的心思,談話中充滿了謹慎的試探、隱隱的責備和無力的辯解。其間克里斯汀透露,一個星期之內,安托萬曾經給她寫過19封信……
19封信啊!每天將近3封!如果說當時的安托萬沒有熱戀著克里斯汀,對兩個人都是不公平的。可惜這只是朦朧的背景,在《偷吻》正片中,安托萬早已失去了這份激情。是什麼讓他的心冷卻了呢?是遙遠的距離、是求之不得的煎熬、是醫院和監獄的折磨……歸根到底,是能夠消磨一切的時間。
安托萬居然和克里斯汀握手,這讓她微微詫異,立刻去吻他的臉頰。《偷吻》中充滿了這樣耐人尋味的細節
克里斯汀心中竊喜,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她對安托萬如此執著吧
特呂弗鏡頭中的愛情,並非《神鵰俠侶》式的漫長等待,也非《海的女兒》那樣的無私付出,更不會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般的生死相許。面對著難以跨越的障礙,斤斤計較的現代人不可能為愛犧牲一切。因為他們心底明白,激情遲早會過去,再熱烈的愛也終將歸於平淡。阿爾本尼發過脾氣了,安托萬與塔巴德太太纏綿過了,神秘人對克里斯汀表白過了,他們的愛情也就此結束了。即使奪人心魄的愛也註定是短暫的,正是無數"臨時性的關系",鑄就了愛情和婚姻的永恆。
與特呂弗的其他作品相比,《偷吻》更加貼近生活,沒有生離死別、沒有你死我活,沒有人生中的驚濤駭浪。安托萬與克里斯汀經歷了一些小小的波折,最終走到了一起。生活還在繼續,安托萬還會一次又一次地失業,在一個又一個女人的裙下流連。可以說《偷吻》是過程,並不是結局。
《偷吻》是一出生活的輕喜劇,節奏明快活潑,時不時穿插一些小幽默,讓.皮埃爾.里奧的表演經常是誇張的。像一杯清澈透明的蘇打水,讓威士忌一樣的激情之愛不再那麼苦澀。
Ⅳ 人類的慾望永無止境,貪婪不會有好下場!令人驚艷的印度高分恐怖電影推薦《塔巴德》 電影圖解
在無盡的慾望深淵中,人性與貪婪的碰撞在印度電影《塔巴德》中演繹出一場驚心動魄的恐怖之旅。傳說中,哈斯塔的貪婪引發了神明的憤怒,他的故事在塔巴德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18年的塔巴德,紅衣女子與一群孩子捲入了一個神秘的旋渦。弟弟的失蹤,哥哥在餵食時無意中喚起了一位老太婆的記憶,她正是哈斯塔的提及者,這個名字成為他們逃出恐怖陰影的關鍵。紅衣女子果斷地帶哥哥逃離,而老太婆在哥哥的呼喚下沉睡,宛如一個被封印的怪獸。他們的逃脫,預示著貪婪的下場並非只有毀滅,也可能是暫時的平靜。
然而,貪婪的誘惑並未就此消散。哥哥在母親的堅持下,一度動搖,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再回塔巴德。15年後,維納亞克為了尋找傳說中的寶藏,重返這片禁忌之地。他發現,奶奶已經變成一個怪物,她渴望的並非金銀,而是靈魂的解脫。維納亞克以智取勝,燒毀了困住怪物的井,找到了真正的寶藏。然而,白鬍子朋友的陷阱讓他陷入危機,但維納亞克的機智與勇氣讓他得以脫險,也救了朋友,但代價沉重。
14年後,維納亞克的生活因為那些金幣而變得富足,但內心卻始終無法擺脫過去的陰影。他的兒子,如同父親的影子,試圖奪取那些金幣,再次踏入了塔巴德的恐怖世界。在古宅中,維納亞克的教育與恐懼交織,兒子意外地喚醒了哈斯塔。在危機中,維納亞克拼盡全力救下了兒子,但兒子的貪婪導致了他的逃脫。憤怒的父親在家展示財富,內心卻深感不滿。政府的介入並未帶來希望,反而讓維納亞克付出了生命,兒子在目睹父親變成半人半怪物後,做出了痛苦的選擇。
最後,塔巴德的天空依然晴朗,但故事的結局卻是寂靜與孤獨。維納亞克的犧牲,讓兒子領悟到貪婪的代價,他選擇獨自離開,留下的是一個關於慾望、犧牲與救贖的故事,以及對人性深處的拷問。
《塔巴德》以獨特的恐怖視角,揭示了貪婪的殘酷後果,讓我們在觀影中思考慾望與理智的界限,以及我們是否真的能從無盡的貪婪中找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