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字幕的字體怎麼設置能夠得到更好效果
探討電影字幕的字體設置以求最佳效果,我們首先需了解字幕的兩種主要格式:矢量與圖片式。其中,以 idx/sub 為代表的圖片式字幕因無法更改字體而較少涉及。這類字幕通常來源於原盤,配以楷體,雖談不上美觀,但尚能滿足基本需求。
然而,某些字幕位置尷尬、大小不一、鋸齒明顯,甚至字體難以辨認,無疑影響觀影體驗。《Moulin Rouge!》等電影的字幕便是如此,讓人感覺回到了老電影時代。為解決此問題,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字體的選用與匹配。
討論焦點在於字體應如何存在,以不幹擾影片內容傳達。主流觀點傾向於選擇無存在感的字體,但選擇何種字體更佳呢?答案在於匹配電影的畫面與內容。字體的選擇應綜合考慮畫面表達、文字內容及字體傳達的信息,形成統一的畫面效果。
網路中可找到的中文字體,按照字型檔分類大致分為四類:輸簡得簡、輸簡得繁、輸繁得繁、輸繁得簡。繁體字型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用不上,除非遇到特定字體只支持big5字型檔的情況。例如,《Moulin Rouge!》中,華康麗黑字體僅適用於繁體字型檔,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款。
對於使用chs字幕的情況,常用字體主要分為楷體、宋體、黑體、圓體四類。楷體作為手寫體的參考,傳統韻律強烈,適合電影畫面,如《The Dark Knight》中使用楷體,整體感覺和諧無違和感,且識別度高。
宋體作為楷體的簡化版,早期來源於襯線體,筆畫細且給人感覺硬朗。舊字形宋體在《Good Bye Lenin!》等國內上映的外語片中常見,而黑宋作為宋體的變種,雖效果稍好,但在《Her》中仍感覺與畫面不搭。宋體的粗體則強調粗細對比,如《O Brother, Where Art Thou?》中的大標宋,設計初衷為標題字體,但在字幕中可讀性不高。
黑體作為現代設計標志,特點為粗細均勻、無多餘修飾,給人感覺干凈利落。選擇黑體時,主要考慮個人偏好,如《Intouchables》中使用Arial Unicode MS,舊字形與Unicode特點鮮明,中宮收得緊,具有獨特性。《In Bruges》中的「冬青黑體」,Mac自帶,可讀性好,中宮適中,推薦使用。而「微軟雅黑」,許多人推薦,但作為字幕,個人感覺並非最佳選擇,容易讓人聯想到操作系統的顯示字體。
圓體作為黑體的變體,清晰易讀且簡單明了,適合大投影與小字型大小的搭配。如《Un long dimanche de fiançailles》中的圓體使用,效果顯著。
總的來說,選擇字體應綜合考慮電影內容與視覺效果,沒有絕對的最佳選擇,個人審美偏好至關重要。如《盜夢空間》使用「康熙字典體」作為字幕,也未嘗不可,關鍵在於與整體觀影體驗的協調一致。
『貳』 90後著名字體設計師尚巍因車禍去世,當初他是如何進入這個行業的
日前,有新聞爆料曾參與設計《我不是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電影片頭和片尾字幕的90後著名字體設計師尚巍因車禍去世。此新聞一出即可引發網友們的熱議,大家都紛紛覺得尚巍的去世真的是太突然了,畢竟他真的很年輕,又那麼的有才華。很多觀眾都很喜歡尚巍參與設計的電影字幕的字體。那麼,90後著名字體設計師尚巍當初是如何進入這個行業的?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的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一、尚巍自小時候起就酷愛書法提起尚巍,很多人表示很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他曾創作過的電影字幕,很多人又都覺得對他有了一絲親切感。尚巍自小時候起就酷愛書法,無論嚴寒酷暑,他一直堅持練習書法,最初時他聯系楷體,後來又聯系行書,尚巍足夠刻苦,所以後來成為了書法藝術家。
如果大家對“90後著名字體設計師尚巍因車禍去世,當初他是如何進入這個行業的”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大家積極留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