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敦刻爾克專業影評2000字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三個時間圈分別以故事為圓心按照自己的節奏轉動,跑的最快的秒針最早與分針交匯,所以三架戰斗機從遊艇上空掠過,船長Dawson光靠聽就知道飛來的是什麼。隨後分針也與時針也有了交匯,遊艇船長Dawson救起坐在沉船上的陸軍Cillian Murphy,陸軍說是魚雷擊沉了船,這也是為什麼過了幾幕代表一周的那圈轉的最慢的時間軸才講魚雷擊中運兵的船。三根指針按照自己的速度時有穿插,最終三根指針重合,三個故事環終止轉動。而整個配樂中表針走動的滴答聲貫穿全程也完美配合了這種表盤式的敘述方式。第二遍看下來不得不感嘆這種精準的時間運用簡直比畫面表現出的剋制還要剋制,導演大概強迫症晚期了吧,如果說前幾部電影諾蘭能夠完美的運用時間的話,這一次他則真正做到了把時間可視化,時間是像空氣一樣存在與周遭卻又最不容易被塑造成型的東西,諾蘭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在和時間較真兒,但這次他乾脆讓整部電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表盤呈現在屏幕上,估計以後不幹導演的話諾蘭會去造表吧……
關於配樂
影片塞得滿滿的音樂不論對於只看了一遍還是刷了好幾遍的人來說都是影片不得不談的一個方面,這一點當然有人喜歡也有人討厭,這里想說的並不是配樂的合理性或者配樂有多好多不好,而是影片結束前的一個留白,就是Tommy上了火車,對面的人想跟他說話,他卻只是縮在座位上睡著了,這幾秒是完全沒有一點音樂的,或者說完全靜音,整個影院的人到這里理論上應該鬆口氣才對,但在這幾秒的安靜里連周圍觀眾的喘氣聲音都聽不到。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停頓,這讓我想到繪畫的留白或者法餐精緻的擺盤。對於每一幀都塞滿音樂的影片配樂來說突然留出一個缺口應該是一件做不好會顯得唐突的事,好在這一處時間算的非常精準,三個時間點交匯完畢,表盤停了下來,滴答聲停止,大樂章謝幕,不再有緊張的時間壓迫感,一覺醒來噩夢已然過去。所以我並不認為這部影片音樂滿到溢出來,給觀眾在激烈情節處足夠的試聽震撼卻又在該停住的地方毫不猶豫地當即停住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Ⅱ 敦刻爾克憑什麼打著反戰的口號
諾蘭——一位將時間變成敵人的魔術師
文/夢里詩書
一周、一天、一小時三條時間線索的交錯,成為了克里斯托弗·諾蘭第一次涉足真實歷史所交出的答卷,《敦刻爾克》在他的執導下,不是一次足智多謀的撤退,也並沒有著何般英雄主義的彰顯,小人物視角直面戰爭的慘痛與絕望,成為了電影最為誘人共鳴也最為深刻的內在縱深。
敦刻爾克大撤退——一次成功將33萬盟軍撤離納粹圍堵的歷史奇跡,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次尤為重要的轉折點,在未看電影前,對諾蘭會如何去呈現這場真實的歷史事件,個人是滿懷期許的,這一次的他也並沒有讓人失望,在這部作品裡諾蘭並沒有致力於從宏觀上多麼真實的去還原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而是透過對時間極為出色的把控,將分屬陸海空的三個故事,在一種尤為克制的情緒中,用一周、一天、一小時三個時間,呈現了一場仍舊極具自己獨特風格卻又穩中有變的電影作品。
對於一部戰爭電影,《敦刻爾克》是復雜的,但對於一部諾蘭電影,它又是極簡的,非線性敘事手法在這位導演的手中早已被玩轉的游刃有餘,故其電影在伊始才敢於大膽的摒棄了一切鋪墊,直接便將觀眾帶入了槍林彈雨之中,而隨著劇情的發酵,你不難發現這是一部並沒有絕對主演的作品,多視角多空間多時間對這場大撤退的還原,不僅將一股扣人心弦的緊張感維繫到了電影最後一刻,也令人看到了戰爭陰雲下的殘酷。
一部好的戰爭電影什麼最為能打動人?無外乎就是感人至深的人性之光和血腥殘酷的戰爭畫面,但在這部電影中諾蘭給予人物的台詞少之又少,在戰爭場面上也沒有多少血腥的畫面,但對鏡頭語言和音樂的善用,使電影對戰爭殘酷的著點並沒有遜色分毫,相反電影一面在伊始便透過第一視角將觀眾拉近電影,另一面透過小人物深陷絕望之境後能否絕地重生的懸疑,以及那用時間構思所帶來窒息般的緊迫,都使人仿若真正的走進了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一部沒有德軍鏡頭的作品,時間成為了這部電影最大的敵人,而活著這種在和平年代最為基本的需求,在這部電影中卻成為了最大的希望,由此這部稍顯另類的二戰電影,對反戰的著點才會在諾蘭玩轉自己技藝的同時,仍舊充滿了打動人心的魅力。
Ⅲ 《敦刻爾克》在中國遭遇兩極分化評價,你怎麼看這部電影
整個電影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第三,突出歷史是小人物創造的。按道理,這么一部戰爭電影,至少英國首相丘吉爾要出現吧,但卻沒有,全程在結尾的時候是一個士兵讀出來了他的演講,而整個電影的很多畫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來表達的,這說明了一個點,就是歷史是被每個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不論這部電影的評價怎麼樣,歷史的確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當年確實存在過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它拍的多麼好看,而是:請銘記歷史,愛好和平。
讀書行萬里 夢想走千城 微信公眾號【千城Slash】 ID:Diversified-life
Ⅳ 求敦刻爾克電影開頭的那幾行字(英文) 大概就是講背景的,英法盟軍
1、背景: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進攻,二戰全面爆發。9月3日,英國和法國因為利益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英法聯軍只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沒有對波蘭進行有限的軍事支援。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波蘭完全陷落。在此其間,英法兩國只對德國對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德國人稱為「假戰」或「奇怪的戰爭」。
2、作用:敦刻爾克大撤退並不是一次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為將德意日法西斯最終送上斷頭台奠定了基礎。
Ⅳ 殘酷《敦刻爾克》,緊張中帶著感動,是少有的不被神化的戰爭片嗎
《敦刻爾克》是諾蘭最嚴肅的電影,稍微了解歷史的人也聽過這個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事件。三個不同的視覺,講觀眾的心提在嗓子眼。影片真實感很強,不愧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在那種戰爭氛圍下對人性的刻畫很多面性,緊張中帶著震感與感動,畫面的轉換和音樂都很不錯,寧靜中才是真正的可怕。沒有神化的戰爭片,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或者一味煽情真好。原以為會很難看得下去,卻並不,結尾台詞,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倖存,那就夠了。
不管怎樣這部電影讓人們對人性有了新的理解,使我感動。影片前面一直陰沉沉的壓著,海陸空都在緊張,直到看到救援的小船隻,直到踏上英國大陸,回到正常生活才緩一緩,結局滑翔那段感動了。突破敘事格式,突破戰爭片套路,打亂時間線,用恐懼(小兵線)推動情緒,用互助(漁船線)感動觀眾,用勇氣(空軍線)振奮士氣,無論空戰還是逃生,都在轉換中營造出了精彩的緊張感。
Ⅵ 對於電影《敦刻爾克》(Dunkirk)應該如何評價
《敦刻爾克》是一部商業與藝術結合得相當不錯的電影。《敦刻爾克》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幾乎可以與《鋼琴家》《辛德勒的名單》等頂尖的戰爭片相媲美。
導演用這部作品告誡了當代人和平的重要,尤其喚醒了人們對於現代生活的珍惜之情,硝煙之下的生命都是無辜的生靈,只願和平永存,善意綿延。
《敦刻爾克》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Ⅶ 怎麼評價《敦刻爾克》這部電影
昨天下午我更和我的室友兩個人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的是二戰時期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事情。這部電影有三條主線,其實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有點蒙,一開始覺得應該是一個場面特別宏大的影片剛開始非常的失望,但是到了最後我深深的被這部影片所吸引了。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下面說一說我的感受。
第三條主線就是法瑞爾在空中勇敢的和對方戰斗的事情了,德軍為了堵截英國軍隊撤退,派出了大量的空軍來堵截,但是英國的飛機只有三架,最後只剩下了一架戰斗機了,而且油量不足,但是他沒有放棄,通過自己的努力擊落了一架戰斗機,又利用最後的滑翔的機會擊落了最後一架飛機,把士兵從絕望當中救了回來,最後他被德國人活捉了,犧牲了自己。這是一種風險精神,在戰斗的時候沒油什麼大場面,但是他的那種堅持的性格非常的容易感觀眾,記得當時我還為他加油,希望他能夠早一點的擊敗敵機。
三條主線緊密相連,讓我看到了一個戰敗的國家,一個沒有放棄的國家。還有一些偉大的士兵。非常值得大家去電影院看一看。
Ⅷ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
整個電影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第三,突出歷史是小人物創造的。按道理,這么一部戰爭電影,至少英國首相丘吉爾要出現吧,但卻沒有,全程在結尾的時候是一個士兵讀出來了他的演講,而整個電影的很多畫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來表達的,這說明了一個點,就是歷史是被每個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不論這部電影的評價怎麼樣,歷史的確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當年確實存在過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它拍得多麼好看,而是:請銘記歷史,愛好和平。
Ⅸ 電影《敦刻爾克》中的台詞「home」該不該翻譯成「祖國」
要看語境,通票都翻譯成祖國是不恰當的
Ⅹ 電影《敦刻爾克》主講了什麼呀
電影《敦刻爾克》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芬恩·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哈里·斯泰爾斯飾)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馬克·里朗斯飾)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巴里·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影片評價:
該片用細節而不是英雄主義來打動觀眾,是一部飽含藝術的商業電影。全片場面壯觀但不空洞,其出色之處不僅在於其雄心與精美的拍攝,更在於編劇兼導演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其情感細節中注入的很多心思。
該片沒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戰爭場面,以及刻意煽情等戰爭片套路。將焦點凝聚在心理變化和動作刻畫上,步步為營地加強緊張感。也沒有太多渲染個人英雄主義的主角視角,而是用全景式的畫面,紀錄式的鏡頭,真實呈現戰爭中命懸一線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