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浪漫的88個愛情故事
1、最傳奇的師生戀
以文結緣歷來是佳話。魯迅是一位「英雄」,他還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 的民族英雄」。許廣平決非「美女」式的女性,但她既是魯迅的親密夥伴,也是著名的婦女社會活動家。魯迅與許廣平相識於雜志中的一場論戰。
魯迅迫於母命與無 愛的朱安女士結婚,而許廣平當時也受著娃娃親的困擾。有著相同苦惱的兩個人在交流不同的愛情觀的同時,漸漸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後來許廣平成為了魯迅的學 生,二人之間的感情也最終修成正果。
2、包辦婚姻中最幸福的愛情
胡適的婚姻是包辦的。他的妻子江冬秀,是一個裹著小腳的女人。他也 抗拒過,不過很快妥協了。胡適很快適應了這場包辦婚姻,二人越過越和睦。
胡適懼內,每次和太太照相時,總是讓太太坐著他站著,還頗為得意。他還提出了「新 三從四德」: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二人廝守一生,其實 懼內不過是玩笑話。
5、最心心相印的愛情
1932年,錢鍾書在清華園認識了無錫名門才女楊絳,一見鍾情,第二年, 錢鍾書與楊絳便舉辦了訂婚儀式。楊絳先生回憶說:「默存(錢鍾書)和我的訂婚,說來更是滑稽。明明是我們自己認識的,是我們還顛顛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默存由他父親帶來見我爸爸,正式求親。
Ⅱ 請問:徐志摩,陸小曼的情感歷程。
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徐志摩在與陸小曼熱戀之時,寫下了《愛眉小札》,濃烈熾熱的文字,吐露著愛人的纏綿深情。
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以掙家用,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
(2)徐志摩的愛情故事電影擴展閱讀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正如她在致志摩輓聯中說;「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她懷念志摩,致力於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難盡。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是沖破封建束縛的自由結合,其間雖也曾彼此傷害,但也深深相愛。
Ⅲ 韓三平指導的影片有
韓三平,生於1953年10月,四川旺蒼縣人,出身於幹部家庭的韓三平,曾經插過隊當過知識青年,參軍當過兵,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國家一級導演,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現任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有著近30年的電影從業資歷。
1977年,進入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先後任照明、場記、副導演、藝術中心主任。
1983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班,畢業後,回到峨嵋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副廠長。其間,與人合作導演了故事片《不沉的地平線》和《避難》等。
1985年,成功地主持操辦了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頒獎大會,從此在電影界享有一定的聲望。
1991年,編導了故事片《毛澤東的故事》,反映毛澤東1947年東渡黃河到1975年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女兒的生活片斷,這近30年的生活片斷的故事片《毛澤東的故事》,影片從生活出發,用大量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生活畫面展示毛澤東活生生的鮮為人知的性格和親情,力求用真實的態度來表現毛澤東做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為拍好這部影片,韓三平他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並沿著毛澤東從解放戰爭到60年代走過的足跡,體驗生活,收集素材。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韓三平要求劇組全體人員以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苟地來創作該片。《毛澤東的故事》構思奇特,創作態度嚴謹,公映後,受到各界人士的稱贊。獲1992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第一屆山東電影節優秀故事片獎。
1994年,調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他積極支持鼓勵年輕人搞創作,以出品人身份組織、創作生產了100多部影片。涌現出了諸如故事片《孔繁森》、《贏家》、《民警故事》、《非常愛情》、《紅西服》、《不見不散》、《春天的狂想》、《荊軻刺秦王》《張思德》等優秀作品。 2008年暑期大片,投資8億元的《赤壁》的出品人和製片人也是韓三平,他以身作則,受到全廠職工的好評。
主要影視作品
《雲水謠》,《荊軻刺秦王》,《毛澤東的故事》,《不見不散》 《孔繁森》,與人合作導演影片《不沉的地平線》《避難》,58集歷史劇《漢武大帝》、30集《像霧像雨又像風》,《人間四月天(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貞觀之治》,《大清風雲》,《傳奇皇帝朱元璋》等。
Ⅳ 徐志摩的愛情經歷
不知道!不太喜歡知道那些所謂名家的事。
Ⅳ 有沒有與林徽因和徐志摩愛情有關的影片
《人間四月天》
《人間四月天》是一部由台灣縱橫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北京榮信達影視藝術中心所合拍的電視劇,主要描述徐志摩與三位女性(原配張幼儀,心儀對象林徽因,以及最後的伴侶陸小曼)的愛情故事。《人間四月天》於1999年先後在台灣公共電視、台灣超視、台灣台視、中國中央電視台、香港亞視播出
Ⅵ 徐志摩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無意間看了一回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人間四月天》),不過也只是隨便看了幾集而已,詳情並不太清楚,但卻很容易就讓我看懂了故事的實質,因為這故事裡其實是演繹了一個愛情與婚姻的辨證關系,無論什麼年代,它都是真理。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裡,總共有三個女人: 第一夫人張幼儀。這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包辦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義上的婚姻。因為他跟張幼儀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普遍的認可。從常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倆的的婚姻應該算是美滿的。雖說是包辦婚姻,可他們的關系卻非同尋常。特別是他們離婚之後所保持的那種深厚的友誼,更是在當今開放的時代也是難能可貴的。 不過,有著美滿婚姻的徐志摩和張幼儀最終是離婚了。 因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覺得這個婚姻,雖然是個好婚姻,卻僅僅是個婚姻而已。而不是他想要的愛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個女人:林徽音。 這是導致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的原因之一。據說《再別康橋》即是為她所做。徐志摩認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於是,他離了婚,要找他的"靈魂件侶"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卻並不是徐志摩那一類人,她是那種為婚姻而婚姻的那類。對她來說,婚姻比愛情重要。林徽音並不想為愛情做什麼,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這是為婚姻做出傑出貢獻者),所以她選擇了離開徐志摩,並在父母的安排下,與徐志摩的恩師的兒子定下了婚約。也許他們的愛情如故(徐志摩死後,林徽音哭得最為悲切。),可林徽音卻選擇了婚姻,並沒有選擇愛情。這自然也在常理之中。選擇愛情而放棄婚姻的,古往今來,都是稀有之物。 徐志摩的"唯一之靈魂伴侶"的夢想看來是還沒有實現了。這令立志追尋愛情(而不是婚姻)的徐志摩萬分的痛苦。 他還得繼續尋找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 於是出現了他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陸小曼。 陸小曼與徐志摩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同樣有著對愛情的共同追求。陸小曼的丈夫可以說也是一個相當出色的丈夫,作為婚姻的角色,無疑也是最稱職的了。這從他同意離婚這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二。在那個年代,肯放另有所愛的妻子出去的男人並不多見。我記得陸小曼請求他丈夫同意離婚時的談話是這樣說的:"我已經把生命的軀殼給了你,你就讓我活一回吧。"(大意如此) 最終陸小曼活了:她終於離婚成功。 這回,徐志摩可算是完成了平生夙願了。並舉行了時人不認可、電視觀眾卻歡欣鼓舞的婚禮。婚姻和愛情總算合而為一了。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故事結局啊! 然而,高興似乎仍然為時尚早:因愛情而成的婚姻卻並不幸福。浪漫與現實總是相距甚遠的。陸小曼改變不了她好玩、揮霍的性格。徐志摩因她而與父母不和、因她的揮霍而疲於奔命,也因生活的種種不快而常常吵架。 為愛情而婚姻的結局,並沒有得出我們想要的結果。 於是,我們不得不感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不過這話,也只是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對徐志摩來說可不一樣。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愛情主義者。婚姻的不快,被他看作是因為"為愛情所受的折磨還不夠"。所以仍然是愛情的一部分。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既然拍成了電視,大概總有它感人的東西的。我看的很少,但我卻沒感覺到它打動過我。在我看來,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平常了。 婚姻,作為人長成之後的第一要件,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一到結婚年齡,家長就開始著急了;再過一兩年,朋友們也跟著催了;再過幾年還不結婚,自己也開始著急起來。 那麼,跟誰結婚好呢?於是,身高、身材、皮膚、臉蛋、眼皮、頭發、家庭、工作單位、文憑、性格、能力…………一項一項的條件比照著選。最後總算將就著選上一個吧,還得天天低三下四地討好人家,送花、寫情書、吃夜宵、看電影,必須做到無微不至,這就是所謂的"追"。最後,她總算是勉強答應了跟你結婚。(一結婚外面的好男人就全是別人的了,她可真不情願呀,所以只能算是勉強答應,不過她必然要裝出十分滿意的樣子來的。)於是開始要認真地討她(他)的父母大人的歡心了,這回送得最多的就是食物了,水果、補品、好酒好煙,不一而足。然後是婚禮,彩禮不能太少,飯店檔次不能太低,婚車數量多多益善,家用電器一樣不能少……, 所以,最終決定婚姻的,其實是愛情之外的東西,跟愛情的關系很小很小。現在也依然如此。 也許有人很不服氣,以為自己是自由戀愛結的婚,就是為愛情而結婚的。 自然,這也是有的,但那是極少極少數。因為這世上,愛情本就不多。能夠在短短的幾年內尋找到自己"唯一的靈魂伴侶"來作"軀殼的伴侶"的,那實在是幸運兒之中的幸運兒。 愛情是不容易得到的。 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你所喜歡的,也很容易找到喜歡你的。 但愛卻不能用喜歡來形容。因為喜歡,只是人之常情。誰都會喜歡好的東西。 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待你很好的,也很容易待她很好。 但愛卻不能用待人好來描述。因為待人好,也只是人之常情。人品還過得去的人,就會待很多人好,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份,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緣份。它就象是兩顆***四溢的流星,在相遇的一刻碰撞出來的燦爛絢麗的、閃電般的火花。 而以徐志摩的話來說,就是"唯一之靈魂伴侶"。 所以,愛情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東西。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情感。 這種情感,不是你殫精竭慮追來的,也不是你的男俊女貌贏來的,更不是你天天十封情書求來的。它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相互的渴求。 無為而愛,才是真的愛情。 所以,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愛情是如此稀有之物,但婚姻卻是人生必須,所以人們是必須接受非愛的婚姻的。 但接受非愛的婚姻,並不表示拒絕接受真愛。 所有有很多的愛情故事是在婚後發生。因為就算是從時間上來說,婚後幾十年的時間要比婚前幾年的時間長得多,自然能找到自己真愛的機會也就多得多了。 所以,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愛情與婚姻在表現形式上卻又有不同。 婚姻,是男女之間及其相關的人員所構成的一種社會關系。它就象是一個合夥開辦的公司,只要各方齊心協力地經營它,是很容易結出幸福的果實的。 而恰恰相反,如此神聖的愛情,帶給人們的卻往往是痛苦。無論是思念也罷,誤會也罷,與世俗的沖突也罷,都只能帶給雙方無盡的痛苦,因為愛情對雙方的要求是如此的苛刻。 哭,永遠比笑能證明愛! 這就是為什麼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並不美滿的原因。 婚姻和愛情,在本質上其實就是兩回事,可大家都喜歡把它們看作是同一回事。沒有愛情的婚姻和沒有婚姻的愛情,向來是作為悲劇故事的結局,枉費了世人大把大把的淚水。 其實,負責任地對待自己的婚姻,你定會得到充分的幸福; 而愛情,是永遠只能令你痛苦的! 但白菜辣椒,各有所好。 喜歡婚姻的幸福的,去追求美滿的婚姻; 喜歡愛情之痛苦者,去追求神聖的愛情!
Ⅶ 北京愛情故事第十集左右瘋子念了首徐志摩的詩,求詩名!誰知道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結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 ,遇到你 。
是這首詩嗎?我只知道他出至電影「戀戀筆記本」,需要可以根據這點線索去找找看
Ⅷ 徐志摩一生情感經歷。
很多人都是從《再別康橋》這首詩,知道了徐志摩這位民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跟很多位女子有過瓜葛,詩詞大多都跟浪漫的愛情故事有關,當時就有不少人把他當作情聖。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一直都是在浪漫和風流當中度過的,當初為了參加林徽因在北平舉行的演講會時,搭乘中國航空由南京去北京的飛機,途經濟南南部時受到大霧影響,降低飛行高度時撞到了山上,不幸去世。
徐志摩後來喜歡上了自己朋友王賡的陸小曼,在他們兩人離婚後走到了一起結為夫妻。這件事情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就連徐志摩的父親都因為這件事情斷了他的所有費用,他只能靠著教書和做兼職來養活自己和妻子。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跟林微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經常去他們家做客。特別是在徐志摩去世後,林微因將一小塊失事飛機的殘骸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直珍藏著。
Ⅸ 古今中外堅貞愛情故事100字
古今中外堅貞愛情故事:
一、徐志摩與陸小曼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交往,用「愛得轟轟烈烈」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陸小曼的丈夫王賡時任哈爾濱警察廳長,雖不在北京,但侯門如海,徐志摩要用錢來賄賂門房(每次500元)
才有可能與陸小曼見面,而陸小曼給徐志摩寫情書不但要用英文,連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
幾經波折,徐陸二人的戀情愈演愈烈,弄得滿城風雨,王賡甚至還拔出槍來威脅陸小曼,但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熱情。對於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郁達夫的看法頗為中肯:「他們的一段濃情,若在進步的社會里,有理解的社會里,豈不是千古的美談?
忠厚柔艷和小曼,熱烈誠摯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發放火花,燒成一片了,哪裡還顧得到綱常倫教?更哪裡還顧得到宗法家風?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與陸小曼舉行婚禮,梁啟超為證婚人,胡適為介紹人。他們的婚禮,真可以算得上是「別開生面」。
梁啟超作為徐志摩的老師,在婚禮上進行中引經據典地來了一通訓詞,訓斥這一對新婚夫婦:「你們都是離過婚,重又結婚的,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後還來了一句「祝你們這次是最後一次的結婚!」
但徐志摩這樣的歷盡千辛萬苦去追求,去試驗夢想中神聖的愛的境界,雖有「不顧一切,帶有激烈的燃燒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勢非至於將全宇宙都燒成赤地」的熱情,終於還是落個失敗的結局,思之令人感慨。
二、薩特與波伏娃
薩特與波伏娃迅速陷入熱戀,「我們在早晨人需,直到很晚才會分手。我們穿過巴黎散步,一直在繼續我傘兵話題——我們的事、我們的關系、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即將寫的書……」畢業考試結束了,薩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緊接第二,真可謂比翼齊飛。
薩特為期18個月的服役不得不讓這對戀人分別,但他們共同制定了一個特殊的戀愛合同。在合同中,雙方強調,兩人要保持最親密的關系,無話不談,不準有任何欺騙行為。然而,隨著兩人感情加深,他們在愛情觀點上的差異也逐漸表現出來。
薩特說:「在青春期,當我能看女人的時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獨身生活是我的原則,我生來就是當光棍的。」「我不會結婚,永遠單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這是對波伏娃的聲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親近的、永不結婚的愛情關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預他的私生活。
至於波伏娃,她對薩特的這一點非常清楚,並能接受。「薩特不願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職責,他喜歡與女人在一起,他認為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麼狡猾。」「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必要的愛情,同時我也認識到,需要偶然愛情。」
正是在這種理解與寬容的愛情中,薩特與波伏娃的愛情顯得與眾不同,他們沒有結婚,但卻情投意合,並將這份情感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980年薩特去世。
三、三毛與荷西
台灣作家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纏綿緋惻,盡管兩人都已逝去,但他眾仍是無數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愛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識在西班牙,當時三毛念大學二年級,兩人常常一起看電影、逛公園。一天,荷西對三毛說:「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
加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
後來兩人分手了。按照承諾,以後的6年中他們沒有任何聯系,這其間三毛去了德國、美國。6年後命運再度將三毛帶回馬德里。這天,有位朋友打電話給三毛:「快來,搭計程車過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的三毛匆匆趕到朋友家。
朋友神秘地讓她把眼睛閉上,三毛只覺得一雙溫柔的手臂把她整個兒抱了起來,張開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長滿胡須的、她當年的小朋友——荷西。兩人熱烈親吻、擁抱後,荷西把三毛帶到自己的屋內,滿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讓三毛驚呆了,6年來,荷西一直惦戀著她。
三毛感動至極,對自己說:「這一生我還要誰呢?」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充滿溫馨和情趣。三毛說堵塞,「因為幸福滿溢而怕得悲傷」。
悲劇果然降臨,在一鎰意外事件中,潛水員荷西過早地離開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幾次試圖自殺,終因親情難舍而止步。然而,數年後三毛還是自縊於醫院,不能不說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唐明皇與楊貴妃
楊玉環原為壽王瑁王妃,玄宗驚艷於她的美貌,但礙於她是自己的兒媳而不便明目張膽納入宮中,於是想出個讓楊玉環出家,脫離壽王,再以「楊太真」身份入宮的方法。從此楊玉環「三千宏愛在一身」,並於公元745年被冊封為貴妃。
玄宗對楊貴妃的宏愛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謂「君王從此不早朝」,為了兩情歡愛,可以把國事先放在一邊;而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賊後面,我們看到玄宗甚至動用了他手中的權力來取悅楊貴妃,這樣的做法出發點固然是為了愛。
但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必然要牽涉到政治的東西。這使得他們的愛情洽談室不可單純,並最終敵不過政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玄宗匆匆出逃,發生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的性命。
他們的愛情雖以悲劇收場,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樣,「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們的愛情,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愛的層次,這也是後人廣為傳頌其愛情故事的原因。
五、白朗寧與馬萊特
1845年,長期癱瘓在床的伊麗莎白•巴萊特在英國詩壇聲名鵲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華茲華斯,而與丁尼生齊名。本來就欽慕她的詩才的白朗寧給女詩人寫了一封信,大膽地對她說:「我愛極了你的詩篇——而我也同時愛著你……」。女詩人接到信後也給他回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兩人從此開始頻繁的書信來往。在白朗寧的多次要求下,女詩人克服從不見生人的習慣,兩人有了第一次見面。哪知三天後,抑制不住強烈感情的白朗寧竟給女詩人寫了一封求婚信。39歲的女詩人這時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對結婚一事早已沒有想法,認為自己不可能嫁給比她小6歲的白朗寧。
她拒絕了他。盡管如此,兩人依然保持親密的交往,直至達到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這奇跡發生了,伊麗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真誠了。
盡管猶如暴君的父親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還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寧的懷抱,兩人一起遠離家鄉,到義大利生活,後來還生一下孩子。愛情的力量使白朗寧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續了15年,並使她寫出了更多優秀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