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裝劇中,男女主角結婚時都會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啥寓意
喝交杯酒的意思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寓意著新婚快樂,百年好合!
先說交杯酒,古代的交杯酒又叫合歡酒,是新婚之夜在洞房裡邊,丈夫和妻子,一人拿一個瓢,喝下合歡酒。交杯酒即使是在現在也依然存在,但是由容器變成了杯子,男性和女性喝的時候,也沒那麼麻煩了,只是手臂交叉在一起,然後把酒喝掉。現在的婚禮儀式里一般都有這一項喝交杯酒。
現代朋友聚餐的時候,有時候人們會起鬨讓一男一女進行喝交杯酒的活動,我覺得這個活動特別不應該,因為交杯酒交杯酒就是夫妻兩個人喝的,而且交杯酒是特指在新婚之夜喝的酒,這個交杯酒不是隨隨便便就跟別人喝的,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② 交杯酒起源於哪裡,這個習俗是怎麼產生的
古裝影視劇中,男女主角結婚時都會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啥寓意,為什麼要喝交杯酒呢?
今天,青年男女的婚禮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簡單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後兩臂相勾,雙目對視,在一片溫情和歡樂的笑聲中一飲而盡,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舉行婚禮的大廳、飯店、酒樓。按民俗傳統,交杯酒是在洞房內舉行的,所以都把合巹與入洞房連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現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與心態都是一致的,結永好、不分離的暗示對於新婚夫妻今後長期的婚姻生活都會產生影響。
③ 求一部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國產古裝電視劇
1985年根據聊齋志異改編的10集電視劇《庚娘》, 明末, 金大用帶著美麗的妻子和年邁的父母到南方逃難. 路上, 金大用一家遇到壞人王十八的暗算, 被推入江水裡. 但金大用倖免於難. 王十八企圖霸佔他的妻子庚娘. 庚娘以自己的智慧和王十八巧妙周旋. 騙他在洞房前, 共飮 "合歡酒", 將其灌醉, 再用菜刀把他殺掉. 之後投井自盡,而後王十八管家阿三帶領2人夜晚挖開庚娘的墳墓,企圖盜走棺材內的玉如意,不料自盡未果的庚娘「復活」,阿三被嚇瘋,幾經周折,庚娘和丈夫金大用終得團聚。
④ 古代中國式婚禮 迎親儀式具體的內容
古代正式的婚禮環節包括:花轎迎親、拜堂、宴賓、鬧洞房、合巹與結發及洞房等等。
1、花轎迎親
在迎親當日,花轎出門,以凈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由媒人帶領男方家的迎親隊伍,抬著花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郎不到岳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2、拜堂
拜堂,又稱拜天地,即是新人參拜天地後,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也有將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對拜都統稱為拜堂。男方迎新娘回家後,選定時辰舉行拜堂儀式,主要目的在於新婚新人獲得自家先祖和神靈的庇護,同時得到自家長輩及親人的祝福和見證。
3、宴賓
婚宴在古代其實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宗教活動,宴會之前都需要祭祖,新婚家庭以求得祖先的保佑和庇護。祭祀活動完成後開始宴賓,在親友見證下共同奔向新生活。
4、鬧洞房
鬧洞房對於古代中國的夫妻來說非常重要,古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新婚夫妻彼此都不熟悉,通過鬧洞房可以拋開羞澀,使新娘能比較快速地熟悉適應新郎和新家,同時減輕新婚之夜的不安和恐懼。
5、合巹與結發及洞房
小兩口在新房內共飲「合歡酒」,然後各剪下一縷頭發,合在一處「結發」,經過那麼多的儀式後,夫妻就可以「洞房」,稱為真正的夫妻。
⑤ 古人結婚時,交杯酒怎麼喝的在什麼時候喝呢
古裝影視劇中,男女主角結婚時都會喝交杯酒。喝交杯酒有啥寓意,為什麼要和交杯酒呢?
什麼是交杯酒?
交杯酒: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式,在古代又稱為「合巹」(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
交杯酒文化只是中國古代人文中的滄海一粟
⑥ 國花的中國國花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早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一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種類最多的「一國五花」方案(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分別為四季名花)也有歧義。如秋季不止有菊花,還有桂花等其他中國原產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氣氛與地方保護主義。並且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引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他們認為現有的中國十大名花已經足夠。
. 年份中國花卉大事件1903年清朝定牡丹花為國花。1915年《辭海》載:我向牡丹花。1929年國民政府以梅花確定為國花。從花的角度,可以解讀一部中國歷史,一部中國文化史。1942年曾勉教授發表了有關梅花品種分類的論文《梅花:中國的國花》(英文專刊)。1982年香港《明報》曾專發了一篇社評《贊成以梅花為國花》,其中有雲:「從曹孟德的揚鞭遙指梅林、誘導兵士『望梅止渴』,到林和靖傳誦千古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千百年來它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結下不解之緣……」。同年,在一些著名植物學家的大力支持下,受中國植物學會的委託,《植物雜志》編輯部發起討論國花,並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國廣大群眾的積極響應,紛紛來信參加評選。投票結果表明:推薦梅花作為國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台「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結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等。由於這次中國名花評選活動,組成了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是全國性的評選,又由於結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稱為「1987年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1986年那次推選國花時,雖然也有不少人投了牡丹、菊花等名花的票,但是對最終推選結果——梅花,「各界並無異議」。1990年愛國主義主題香港電影《富貴兵團》講述抗戰爭故事面段合唱《梅花》片段。這部電影由多位巨星飾演;譚詠麟、梅艷芳、洪金寶、劉德華、陳百祥、鄭則仕、曾志偉……等。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中國花協即在全國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了廣泛深 入的評選國花活動。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梔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紅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
經過近十個月討論: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 (牡丹)的有l8個省,佔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 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佔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佔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 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上述評選結果及詳細情況,按程序由「農業部上報」。此次新的推選結果移注牡丹,卻引「許多人士發表了反對意見」,其中不乏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學者、藝術家,甚至有些意見是在很高層次的重要會議上發表的。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
……
反方:參選人群是否人民大眾評選?或個別人民?和根本不包括人們?用什麼證明?]
讓值得玩味的是:在1994年的這次評選中,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洛陽市、山東菏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葯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多個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
河南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再加上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 2005年9月20日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大部分代表支持選牡丹、梅花為我國的「雙國花」。但也有不同意見,推崇「一國一花」。2005年秋季中國花會協會在成都召開的會議上建議牡丹為國花,並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遭到反對牡丹的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質疑。陳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斷向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領導寫信,闡述「一國兩花」的主張,並在供中央領導傳閱的內參上發表相關的文章。
……
曾經「梅花與牡丹」都各自奪冠過,卻為何「牡丹唯獨國花」才可? . 編中國國花空缺分析一據中國林學會透露,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
馬上有學者提出質疑:「分布要廣泛」的要求就不妥,看似合理然而卻太主觀,因為大家喜歡的未必就是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大熊貓分布並不廣泛,但它卻是人人喜愛的國寶;同樣的理由,「外觀漂亮」也不宜作為硬性規定,因為「漂亮」與否並沒有統一的標准,以中國地域之廣,人口構成之復雜,各民族傳統之差異,這樣的要求尤其顯得意義不大; 二據了解,以往我國國花評選,牡丹、梅花各有眾多呼聲。陳俊愉教授是中國大陸最早倡導評選國花的專家,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以梅花為國花的建議。後來他又提出了「一國兩花」(牡丹、梅花)的構想,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 。
許多專家認為一國兩花較為合適;梅花可以代表長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黃河流域的花卉;一喬木、一灌木;一個象徵精神文明、體現中國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品格,一個象徵物質文明、體現國泰民安、富裕祥和;同尊「梅花和牡丹」為國花,可激勵各族人民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用梅花象徵的傲骨延續自強不息的精神,為實現牡丹'象徵'的幸福和繁榮而努力;正可謂內外兼修到方能稱之為完美! 三那些領土幅員不大、歷史短淺、文化單一、民族結構不復雜的國家,很容易評選出自己的國花,如澳大利亞的金合歡、荷蘭的鬱金香、法國的香根鳶尾花、德國的矢車菊、泰國的睡蓮……人不多,意見容易統一,也容易照顧得周全,容易歸攏出一個大夥兒都接受認可的結論: 中國的花魁不好評。
……
若連這點微不足道的國事都「意見難統一「的話,豈不是指中國其他」要事「更難統一意見?並且其也有不看好他國之嫌,此言論實為不妥! 四牡丹和梅花,彼此還有一種文化意味上的分別。牡丹是大眾化的,是普通大眾欣賞品位的代表。相對於牡丹的群體欣賞口味,觀賞梅花更多是一種個體的審美體驗,因為它歷來被更為敏感的知識分子所把持 。
……
既然「全國人大認為各方分歧太大而沒有作出決議」,那就代表各方支持人數不會很差,所以不存在「牡丹是大眾化」而「梅花是個體審美體驗」的說法!並且前面所說的「個體審美體驗」豈不是指「中國知識分子」是很少部分人?! 五無疑,梅花及其象徵的精神,是由歷代知識分子總結賦予的。他們以梅花自我期許,並且把梅花人格化。普通大眾在勤苦勞作之餘,可憐而有限的感官之娛,必然指向色彩濃烈喜慶的東西比如牡丹,而審美意義上的梅花之「瘦」,卻可能無法激起甚至無暇激起他們內心的共鳴。
……
「期許」不算重要的話,那各種花語又算什麼呢?都用外表形態作為至高標準的話,那其她國家的國花也都符合?否則除牡丹的很多花卉與「以上形容的梅花」一樣,豈不無足輕重了?國人除去感官欣賞和物質層面作為「個體標准」外,必然也會考慮精神層面的東西!中國非物質和感官享受至上的國家,而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明就自然少不了精神層面的東西!並且對「梅花只是知識分子把持」這點不苟同,憑什麼斷定普通大眾之中沒有欣賞梅花的? .
⑦ 白頭翁+雞血滕+甘草片+綿茵陳+澤瀉片+白芍片+首烏藤+柴胡片+合歡片+制積殼片+茯芩粒+牡丹片的功效
土茯苓是治療梅毒的要葯,還有茵陳是治療黃疸的,甘草是使葯,首烏藤是治療睡眠不好的。。。。。。 HO 這什麼方子啊?
⑧ 問個古裝電影
你的描述太少了唷 你要確定是不是霞姐演的
如果是 可能是 絕代雙驕 霞姐和劉德華演的
還可能是 鹿鼎記2 霞姐演龍兒 中了七情合歡散
試試吧 看看能不能幫你回憶
都蠻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