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京大審判的內容簡介
以審判二戰的日本戰犯為題材的《東京大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11個國家的法官對28名甲級戰犯長達2年的審判過程。
《東京審判》無論就故事的流暢度和書本的結構來講,都十分精妙,而它對日本人的刻畫也遵循了客觀、人性化的描寫,沒有順著偏激的民族主義的觀念走向一味泄憤的地步。
Ⅱ 電影東京審判簡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 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
大審判終於開庭了,中國的審判團遭受了種種挑戰和挫折,面對各國法官們的偏見與刁難,中國法官和檢察官們與他們鬥智斗勇,克服了對美國法律不了解的種種不利因素,在庭審辯論中取得了上風。日本右翼勢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後,立即趕往告知,最終挫敗了刺殺計劃。最後的審判到來了。遠東國際大法庭做出判決,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名戰犯被處以絞刑……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佔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最終是怎麼樣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的呢?影片創作者經過大量的歷史調查,為觀眾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為該片故事全部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劉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達均一口流利的英語;扮演中國記者肖南和日本戀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語漢語;而憑《南海十三郎》成為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曾志偉的對白是日語;再加上由日本演員扮演的律師廣瀨一郎、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由美國百老匯著名演員扮演的盟國檢察官季南、法庭庭長衛勃,無論敘述風格還是製作氣勢均強烈透出導演高群書深受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影響,是國產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萊塢氣象的大片。摘自世紀環球在線
◇ 幕後故事:
《東京審判》是導演高群書的首部電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國導演以幾乎全外語的形式拍攝國際題材。
《東京審判》是一部檢討戰爭以及戰爭責任的電影。該片以發生在1946年東京盟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戰犯的艱難審判過程為背景,許多從未曝光的歷史密聞將在片中解密。在當時絕大多數不同意判處戰犯死刑的多國法官會議上,中國法官上演了一場場思辯縝密撼人心魄的法庭傳奇,才艱難扭轉了局面,以六票對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戰犯的絞刑告慰了在戰爭中死難的中國冤魂。中國法官終於在長達兩年818次的開庭中,寫下了奇跡。
《東京審判》明星雲集,劉松仁、英達和曾江分別飾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英達發揮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盤駁日本戰犯的戲慷慨激昂,非常過癮。朱孝天和林熙蕾飾演一對因為戰亂而分別的戀人。朱孝天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因《南海十三郎》而斬獲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實力派明星曾志偉都在片中有精彩表現。曾志偉更是一改往日的諧星和反派的路線,在片中飾演一個從中國戰場回家的老兵,最後的瘋狂讓人震撼。
影片由於題材的緣故,該片更是動用了國際明星陣容,在片中飾演庭長衛勃的美國演員是百老匯的實力派演員丹尼爾熱斯基,他沉著並極具爆發力的表演在拍攝時常常獲得全場熱烈鼓掌。此外日本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遠賢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師廣瀨一郎均由日籍演員出演。多國演員演繹六十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庭傳奇,銳利生動,渾然天成,也顯示了導演高群書把握演員的深厚功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當時的遠東軍事法庭,當電影中的故事與紀錄片悄悄重合的時候,觀眾都驚嘆難以區分歷史和現實。《東京審判》的音樂更被樂評人認為是「《辛德勒名單》一樣悲憫的作品」,非常讓人震撼。在這部電影中,高群書除了堅持他一貫的紀實主義,更將電影技術的色彩運用、敘事技巧不著痕跡地融化在這個史詩題材的故事中,被海外片商贊為有著「象《刺殺肯尼迪》一樣精彩」的法庭戲的大片。
好萊塢有《紐倫堡審判》,日本也有一部同樣題材但以東條英機為視角表現這次審判的電影《榮譽》。幾十年後,中國終於有了以中國法官梅汝璈,檢察官向哲浚,倪征燠,中國記者肖南為主角的《東京審判》,就像一個網友在評論中的一句話:「花拳綉腿在電影的江湖裡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 摘自世紀環球在線
◇ 影片看點: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原樣復制,60年前驚天歷史首度揭密。
法庭上激烈PK,唇槍舌戰,滿足正義壓倒邪惡的極大快感。
導演高群書3000萬元打造出第一部中國電影史上主流史詩大片。
兩岸三地明星與十國演員全力再現歷史上淋漓痛快的一刻。
劉松仁、曾志偉、曾江、英達、朱孝天、林熙蕾、謝君豪眾星集合,傾情掀起情感波瀾。
完成了電影題材從打擊日本侵略者向審判侵略者元兇的飛躍。弘揚愛國熱情,滿足人們鞭撻至今猶存的軍國主義氣焰。
一部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
一部國際司法教育的詳實教材。
東京審判內容簡介
1.寶劍贈壯士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
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此舉的含義讓梅汝璈既感激昂澎湃又覺使命之重大……
《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激動和歡欣。他不無擔憂,他以一個記者的敏感以及對社會現實國際利益的透徹了解預感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畢竟,梅汝璈是一個留學美國,回國後有多年從事教學和法院工作的學者型專家。
回到住地,梅汝璈將寶劍敬起,默默起誓。
2.宣誓
十一國的法官聚齊,為了和平\正義及公正,他們共同宣誓,梅汝璈尤感神聖和庄嚴……
3.座位之爭
未及決戰對手,梅汝璈就遭遇到了來自內部的危機,這次危機雖然以勝利結束,但讓梅汝璈領略了此次審判的艱巨和復雜.
5月2日,11國法官接到法庭書記員緊急通知,下午四點舉行開庭儀式預演。
11國法官身穿法袍衣冠筆挺來到法官專用休息室。澳大利亞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衛勃宣布關於法官座次的排定,故意將中國的位置壓至英國之後.梅汝璈勃然大怒,與衛勃據理力爭,並不惜退出和去職,也要維護中國應有的地位.
幾經波折,在剛烈的梅汝璈面前,衛勃只得答應了他的正當要求.代表中國的梅汝璈在遠東國際大法庭彰顯了一個民族的氣節,也喚起了他早已准備已久的鬥志。
4.肖南遇芳子
晚上,肖南獨自來到一個小街道,他想找到因戰爭而分別多年的昔日同學芳子。
肖南在戰前曾留學日本,對東京應該是很熟悉,但這次他迷惑了,幾千噸燃油炸彈的轟炸已使昔日繁華勝景的東京成為一個巨大的瓦礫場。他看著面目全非的小街道,情緒難平。
肖南來到芳子家,他看到了一個炸彈爆炸中心的遺跡。房屋坍塌了,巨大的窟窿里一輪明月清澈無比,但很快就被雲遮住了。下雨了。
街上的人們匆匆跑過。
肖南趕忙跑到旁邊的小酒館避雨,順便要了一壺酒自酌自飲……
突然,一個年輕女子的聲音傳了進來,那是和人告別的聲音,肖南心中一凜,這聲音他太熟悉了。那個女子跑了進來。肖南驚住了,他遇到了正在為哥哥買酒的芳子。
芳子告訴他,自己的家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她帶他去了她暫時寄居的北野雄家.在那裡,肖南見到了芳子的哥哥山口正夫。
山口正夫只看了肖南一眼,這一眼讓肖南不寒而慄。那一眼有驚駭,有疑懼,有仇恨,有悲哀,這一切都象成簇的芒刺向他射來。
山口正夫從中國服役回來後,精神瀕臨崩潰,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似乎是受了什麼刺激,喪失了語言能力.
而北野雄則一直在忙於打聽他弟弟北野弘的消息.
和北野弘一樣,芳子的妹妹纓子也至今沒有音訊.
北野雄回來了,見到肖南雖有點尷尬,但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當年的同學和朋友。他很快就調整好了情緒,並且叫來了幾個當年的老朋友。
眾人追懷往昔,都不勝唏噓。幾人均熱情洋溢,高聲喧嘩,歡樂無邊,均大醉。朋友之情超越了國界和國恨。
但芳子心情很復雜。她不能忘懷當年的諾言,但畢竟現在北野雄追求的很熱烈。
多年以前,肖南離開日本時,他和芳子間曾經有過承諾,彼此等候,永不相負.然而時過境遷,芳子還在等著他.肖南卻避而不談當年的情懷。
芳子痛苦之極,她知道他們的關系完了,她突然很怨恨肖南,她怨恨肖南不能做到超脫,不大度,她認為感情是單純的,是不應該受國家,戰爭,正義與非正義的影響的,她怨恨肖南太偏狹,太自私,太功利,太泛政治化。她無法理解肖南的真實痛苦。當然,肖南什麼也沒解釋。
戰爭,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因為戰爭,使得他們間應驗了那句話:故人不能相見,舊友不能重逢……
肖南離去後,北野雄終於按捺不住自己對芳子的感情,請求芳子做自己的妻子,已對肖南失望的芳子終於答應了……
5.開庭
世紀大審判終於開庭了。
肖南看見混在日本記者群中的芳子時,很是吃驚。
而芳子只是淡淡的打了個招呼就忙開了。
此時大川周明表現的很異樣,他脫光了鞋襪,兩只腳象得了腳氣一樣肆無忌憚地搓來搓去,很不雅觀。
在季南念起訴書時,大川周明突然伸手照東條英機光頭上打了一巴掌,聲音很響。法庭嘩然。在憲兵將大川周明帶出法庭時,大川周明瘋狂的高叫著絞死東條英機。東條英機滿臉苦笑,一動不動。
梅汝璈直覺大川周明是偽裝,休息時,梅汝璈對大川周明的表演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堅持要讓大川周明繼續接受審判,但眾法官卻同意了大川周明律師的申請,將大川押回巢鴨監獄,由法院指定的醫生負責檢查大川的身體是否允許出庭受審,梅汝璈眼睜睜地看著大川周明逃脫法網。
作為戰犯的律師,清瀨一郎主動出擊,他宣稱庭長衛勃因曾經參與調查新幾內亞日軍暴行無法做到公正判決,堅決抗議衛勃任庭長,並要求衛勃迴避!
滿庭喧嘩.衛勃怒而退席。
梅汝璈與清瀨一郎首次交鋒,唇槍舌劍,法庭激烈異常。
眾法官站到了梅汝璈這一陣營,由清瀨一郎發起的第一輪攻擊被暫時挫敗。
再次開庭時,所有的戰犯都矢口否認自己有罪。
6.
散庭後,芳子約肖南到她家裡吃飯。路上,她和肖南因為對這場戰爭的看法不同發生激烈沖突。作為一個負責報道此次審判的《朝日新聞》的記者,她不認為日本發動的戰爭是侵略,她也不認為日本有罪。
她突然發現,也是第一次發現這場戰爭給她帶來的傷害首先就是二人已找不回往日的情感了……
來到芳子家,恰逢北野雄剛剛得到了住地警察的的通知,他的弟弟北野弘已被證實死在了中國戰場.
聞此噩耗,兄弟情深的北野雄癲狂了,他將滿腔怒火發泄在肖南身上。
北野雄認為,是中國人殺死了自己的弟弟,他一定要復仇!
山口正夫神情痛苦地盯著北野雄。
北野雄瘋狂了。北野雄怨毒的眼神讓肖南再次感到仇恨象一把呼嘯著向自己的面門飛馳而來的刀子,他的額頭象針扎一樣刺癢了一下,一陣暈眩。
7.
緊接著,戰犯律師團對國際軍事法庭的司法管轄權提出質疑。季南強力反擊。
1946年5月17日,戰犯辯護團所有動議和觀點被法庭全面否決。
回到住所,梅汝璈和向哲浚都知道後面的路將更加艱難.他們商定,馬上向國民政府提請:增加援軍,並馬上加強日軍犯罪證據的收集.
1946年6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大戲正式鳴鑼。一場對日本戰犯的世紀審判拉開大幕,自此以後,法庭控辯起伏跌宕,火葯味十足。英美審判法系的寬松讓戰犯辯護團感到有了信心和鬥志。
對日軍的審訊正式開始,十一國的法官們及檢察團又馬上遭遇了更強的來自於戰犯辯護律師團的反擊。
形勢嚴峻。首先是滿洲階段。
前日軍陸軍中將,前陸軍省兵務局局長田中隆吉的突然出現讓法庭出現了短暫的休克,然後是一片騷動。
戰犯們及辯護團緊張萬分,誰也猜不出田中隆吉究竟會說出什麼對自己極具殺傷力的內幕。他知道的內幕太多了,這個來自日軍內部的證人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國際檢察局隱匿已久在這個有力時刻擎出的第一張神秘王牌。
田中隆吉將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一系列日本侵華決策和實施內幕及幕後主謀一一道出。
東條英機再也無法平靜了,他狠狠盯著這個老部下,滿臉怒容,焦躁不安。
緊接著,另一張也是本次大審判表現最精彩的王牌出現了。
1946年8月16日,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庭。溥儀的出場不僅驚動了法庭,日本朝野轟動異常。
《朝日新聞》把溥儀的出場形容為此次末日審判劃時代的時刻。一個曾經的末代皇帝,一個曾經的兒皇帝來出庭作證,這在世界審判史上也是罕見的。
溥儀作證整整八天,對於土肥原賢二和板垣征四郎來說,這八天的每一分鍾都是度日如年,心驚肉跳。
溥儀的作證不僅精彩,且極具感染力。溥儀情緒激奮,用詞新潮,語氣幽默。肖南記錄說象在看一場精彩絕倫的莎士比亞大戲。
溥儀控訴並揭露了日本分裂中國的陰謀。
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一系列日本侵華事實漸漸浮出水面……
8.
理智上,肖南控制自己要遠離芳子,但情感上,他卻時常難以自控。
北野雄象變了一個人,變得神秘和不苟言笑了。芳子同樣處於痛苦之中。她左右旁顧,既夠不著肖南,又無法斬斷,也無法接受北野雄的進一步親熱。這讓北野雄怒火更旺。妒火,家仇,國恨,讓他迅速地滑向了另一個極端。
北野雄以強悍的態度追逼芳子馬上與他結婚,遭到芳子拒絕。
北野雄再次將帳算在了中國人肖南身上,他變得更加仇視中國人了,他的國家打敗了戰爭,而他,情感戰爭也面臨雖勝猶敗的悲劇狀態,他覺得他最終就是得到了芳子的身體,也很難說能得到芳子的心。在他和肖南之間,其實芳子最在意的還是肖南……
9.
由於中國檢察團力量的薄弱,梅汝璈和向哲浚向國內提請支援。
倪征燠飛赴東京。
土肥原賢二,這個陰謀家,戰爭的推進者,以他多年做特務頭子積累的經驗,利用遠東國際法庭採用英美審判機制的漏洞,居然不為自己申辯,使得檢察團及法官們無從下手.
形勢極其不利……
對土肥原賢二的失利讓中國檢察團感覺到了挫敗。
梅汝璈擎出所贈之寶劍給大家鼓氣。
大家重新振奮,馬上商量對策,決定從板垣征四郎身上打開突破口,進而揭穿土肥原賢二的犯罪事實。
對板垣征四郎的審訊開始了。
倪征燠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備,在法庭上,他咄咄逼人,冷靜且機智地把對手帶入自己的埋伏圈,進而一步步獵殺,最終,他不但把板垣征四郎的罪行一一揭露,還指東打西,將土肥原賢二的罪行也一並揭穿。
中國檢察團打了個漂亮的翻身戰。
眾人酒館把酒言歡,但梅汝璈提醒大家,更艱巨的審訊在等著他們,那就是南京大屠殺。
10.
芳子的妹妹纓子回來了,當年那麼健康,生命力旺盛的纓子已經形神枯槁,且滿身是病,眼看著就將不久於人世。
纓子倚靠在牆邊瑟瑟抖著,象一棵枯萎的野草在風中戰栗。雖然已毫無力氣,但一聽到門響和腳步聲便迅速作出一種笑臉迎客的妓女模樣。
芳子心如刀絞。
而北野雄此時已經參加了一個由清瀨一郎主持的秘密組織'復國會',這是由一些拒絕接受戰敗的軍國主義份子,為破壞遠東國際大審判而組成的地下組織。對梅汝璈上次的伏擊就是北野雄負責實施的。
芳子對北野雄的神秘舉止產生了懷疑。
而北野雄對她仍心系肖南十分嫉妒,他讓芳子不要管自己的事情。
看著悉心照顧自己哥哥和妹妹的北野雄,芳子左右為難。
11.
在梅汝璈的提議及堅持下,法庭決定對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來進行審訊。
向哲浚他們發現並搜集了日軍的犯罪鐵證。
南京大屠殺的審判開始了。
從南京大屠殺審訊剛剛一開始,芳子就開始出擊了,她對南京大屠殺是否發生過及審訊公正性的質疑言論引起了日本及國際輿論的關注。
肖南跟芳子爭執,芳子振振有辭且舉例說明,認為是肖南喪失了一個記者應有的客觀及公正立場。
面對固執的芳子,肖南終於爆發了,他咆哮著告訴她,自己的母親和妹妹都被日軍奸殺,他無法抹去這段記憶!
肖南告訴她,在國仇家恨面前,自己只能做到不恨她,但也不能再愛她!
芳子不願意相信肖南所說,或者她也是不敢相信。
松井石根極力狡辯、抵賴、推卸、否認。
向哲浚他們出擊了。
美國牧師的紀錄影片,中國證人等一個個受害者,目擊者及死難者親屬一一出現在法庭。
一幕幕慘絕人寰的事實,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也一一展現在法庭及世人面前。
鐵一般的證據面前,松井石根再也無話可說……
芳子面對這些真實證據,深受震動,再也無力為日軍辯駁了。
12.
梅汝璈向庭長衛勃提請將日本天皇列為戰犯,其它法官也都贊同。
可接下來的事情出乎世人意料,天皇也逃脫了法庭的審判。
拔劍四顧,梅汝璈卻不知手中之劍該揮向何處。
梅汝璈和肖南酒館憤慨……
回去的路上,梅汝璈受到不明身份的日本人的伏擊。
盟軍馬上就此事展開調查及追捕。
《遠東國際大審判》劇本大綱(13-18)
13.
北野雄陷在國恨情仇的漩渦里,但他稍有猶豫,他還在意著和肖南的朋友情。他可以刺殺梅汝璈,但他畢竟還沒做到十分徹底。在對待肖南上,他尚存一念善意。
殘破的廢墟上。肖南和北野雄見面。
北野雄警告肖南收斂,遠離芳子。
芳子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纓子垂危,臨死之前,她告訴了芳子,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纓子冷冷地講述著日軍戰士摧殘她的慘苦經歷,一字一句都讓肖南後脊背發冷。
芳子遭受雙重打擊,她迷失了,開始懷疑一切。
梅汝璈再次受到'復國社'的警告,可他毫不在乎。
肖南懷疑北野雄與此事有關。
14.
對東條英機的審訊終於開始。
東條英機的辯護律師清瀨一郎氣焰囂張,檢方一步步還擊。
東條英機也為自己辯護,形勢憂人。
梅汝璈和中國檢察團向季南提議,聲東擊西,將矛頭直接指向日本天皇。
這手殺招讓東條英機無法招架,為了保護自己的主子,東條英機已經無法抵賴了,再加上檢方步步進逼,東條英機徹底潰敗。
15.
審判進入了最後的量刑程序。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十一個國家的法官對如何量刑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印度法官巴爾居然主張寬大為懷,對所有戰犯不予量刑,將他們無罪釋放;法國法官不同意死刑;而庭長衛勃也不贊同死刑,認為可以將這些戰犯流放至荒島……
力主對戰犯施行死刑的呼聲在法官中處於劣勢。
梅汝璈無比憤慨……
冷靜下來後,梅汝璈開始利用自己的智慧,針對各個法官逐一說服……
他先找到了庭長衛勃,請求對方放棄錯誤的立場……
梅汝璈告訴他,如果這些惡貫滿盈的戰犯不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將蹈海而死,以謝國人!
梅汝璈的決心讓衛勃深感震撼。
16.
北野雄他們同時在行動,他們的目標直指力主支持死刑的梅汝璈。
芳子拚命攔阻要去刺殺梅汝璈的北野雄,但沒能如願。
猶豫再三,芳子告訴了肖南。
肖南馬上趕到正在說服印度法官巴爾的梅汝璈身邊,及時挫敗了北野雄他們的行動。
梅汝璈讓巴爾看看面前刺客的屍體,請他警醒,做出正確的抉擇。
巴爾無語。
17.
北野雄無法忍受芳子的背叛。
肖南及時趕回,他請北野雄正視歷史及現實,懸崖勒馬。
嫉妒和仇恨已經吞噬了北野雄,他和肖南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時,目睹一切且經歷過一切的山口正夫居然開口說話了。
原來,戰前深受武士道精神毒害的山口正夫卻在侵華戰爭中警醒,他目睹了一切日軍的暴行,而與他一同奔赴中國戰場的北野弘卻由一個文弱、善良的人轉變成了一個殺人狂魔……
山口正夫忍受不了北野弘的人性泯滅,是他,親手殺死了滿手是鮮血的北野弘!
肖南、芳子、北野雄都驚呆了。
山口正夫拿出了北野弘的遺物,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勸阻北野雄回頭是岸,這樣,日本的未來才有希望……
追捕北野雄的美國憲兵趕到了。
北野雄此時已處於崩潰狀態,他徹底絕望了,戰爭決絕地抽走了他所有的溫暖和人性僅存的一點點自覺。他倏然墮入一個被虛無厚厚擠壓的真空里,伴隨著他的只有對這個世界的仇恨了,他眼前已經看不見真實的人了。他進入一種無我無他無物的奇特狀態。剩下的,只有隨心所欲了。
他用卡賓槍胡亂掃射著,因投鼠忌器,憲兵們不敢開槍。山口正夫被擊中。芳子也被擊中。肖南重傷。此時,山口正夫聚起最後一股力氣,將北野雄抱起來,山吼一聲,將北野雄狠命扔出樓下。
在空中飛舞著的北野雄仍在扣動著扳機,他重重跌落地上,喘息著,卡賓槍仍在盲目掃射著。
憲兵開槍了。北野雄被打死。
面對彌留之際的芳子,肖南終於說出了讓芳子瞑目的話……
18.
最後的審判到來了。
遠東國際大法庭做出判決,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名戰犯被處以絞刑……
頌歌響起。
Ⅲ 東京審判故事簡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大審判終於開庭了,中國的審判團遭受到了種種挑戰和挫折,面對各國法官們的偏見與刁難,中國法官和檢察官們與他們鬥智斗勇,克服了對美國法律不了解的種種不利因素,在庭審辯論中取得了上風。日本右翼勢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後,立即趕往告知,最終挫敗了刺殺計劃。最後的審判到來了。遠東國際大法庭做出判決,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名戰犯被處以絞刑……
Ⅳ 《東京審判》的內容簡介
東京審判
劇情介紹:
一段中國人無法忘記的歷史,一次中國人無法忘記的審判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
遠東軍事法庭的任務就是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
在接下去的兩年多時間里,經歷了817次庭審,以美國檢查官季南為首的檢查團,對日本戰犯的罪行進行了控訴。
最終遠東國際大法庭做出判決,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名戰犯被處以絞刑……
夠簡潔嗎?
Ⅳ <<東京審判>>的梗概
劇情簡介: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佔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最終是怎麼樣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的呢?影片創作者經過大量的歷史調查,為觀眾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為該片故事全部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劉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達均一口流利的英語;扮演中國記者肖南和日本戀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語漢語;而憑《南海十三郎》成為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曾志偉的對白是日語;再加上由日本演員扮演的律師廣瀨一郎、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由美國百老匯著名演員扮演的盟國檢察官季南、法庭庭長衛勃,無論敘述風格還是製作氣勢均強烈透出導演高群書深受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影響,是國產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萊塢氣象的大片。摘自世紀環球在線
幕後故事:
《東京審判》是導演高群書的首部電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國導演以幾乎全外語的形式拍攝國際題材。
《東京審判》是一部檢討戰爭以及戰爭責任的電影。該片以發生在1946年東京盟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戰犯的艱難審判過程為背景,許多從未曝光的歷史密聞將在片中解密。在當時絕大多數不同意判處戰犯死刑的多國法官會議上,中國法官上演了一場場思辯縝密撼人心魄的法庭傳奇,才艱難扭轉了局面,以六票對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戰犯的絞刑告慰了在戰爭中死難的中國冤魂。中國法官終於在長達兩年818次的開庭中,寫下了奇跡。
《東京審判》明星雲集,劉松仁、英達和曾江分別飾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英達發揮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盤駁日本戰犯的戲慷慨激昂,非常過癮。朱孝天和林熙蕾飾演一對因為戰亂而分別的戀人。朱孝天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因《南海十三郎》而斬獲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實力派明星曾志偉都在片中有精彩表現。曾志偉更是一改往日的諧星和反派的路線,在片中飾演一個從中國戰場回家的老兵,最後的瘋狂讓人震撼。
影片由於題材的緣故,該片更是動用了國際明星陣容,在片中飾演庭長衛勃的美國演員是百老匯的實力派演員丹尼爾熱斯基,他沉著並極具爆發力的表演在拍攝時常常獲得全場熱烈鼓掌。此外日本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遠賢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師廣瀨一郎均由日籍演員出演。多國演員演繹六十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庭傳奇,銳利生動,渾然天成,也顯示了導演高群書把握演員的深厚功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當時的遠東軍事法庭,當電影中的故事與紀錄片悄悄重合的時候,觀眾都驚嘆難以區分歷史和現實。《東京審判》的音樂更被樂評人認為是「《辛德勒名單》一樣悲憫的作品」,非常讓人震撼。在這部電影中,高群書除了堅持他一貫的紀實主義,更將電影技術的色彩運用、敘事技巧不著痕跡地融化在這個史詩題材的故事中,被海外片商贊為有著「象《刺殺肯尼迪》一樣精彩」的法庭戲的大片。
好萊塢有《紐倫堡審判》,日本也有一部同樣題材但以東條英機為視角表現這次審判的電影《榮譽》。幾十年後,中國終於有了以中國法官梅汝璈,檢察官向哲浚,倪征燠,中國記者肖南為主角的《東京審判》,就像一個網友在評論中的一句話:「花拳綉腿在電影的江湖裡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 摘自世紀
Ⅵ 《東京審判》內容簡介
《東京審判》劇情簡介: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佔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最終是怎麼樣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的呢?影片創作者經過大量的歷史調查,為觀眾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為《東京審判》故事全部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劉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達均一口流利的英語;扮演中國記者肖南和日本戀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語漢語;而憑《南海十三郎》成為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曾志偉的對白是日語;再加上由日本演員扮演的律師廣瀨一郎、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由美國百老匯著名演員扮演的盟國檢察官季南、法庭庭長衛勃,無論敘述風格還是製作氣勢均強烈透出導演高群書深受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影響,是國產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萊塢氣象的大片。
《東京審判》幕後故事:
《東京審判》是導演高群書的首部電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國導演以幾乎全外語的形式拍攝國際題材。
《東京審判》是一部檢討戰爭以及戰爭責任的電影。《東京審判》以發生在1946年東京盟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戰犯的艱難審判過程為背景,許多從未曝光的歷史密聞將在片中解密。在當時絕大多數不同意判處戰犯死刑的多國法官會議上,中國法官上演了一場場思辯縝密撼人心魄的法庭傳奇,才艱難扭轉了局面,以六票對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戰犯的絞刑告慰了在戰爭中死難的中國冤魂。中國法官終於在長達兩年818次的開庭中,寫下了奇跡。
《東京審判》明星雲集,劉松仁、英達和曾江分別飾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英達發揮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盤駁日本戰犯的戲慷慨激昂,非常過癮。朱孝天和林熙蕾飾演一對因為戰亂而分別的戀人。朱孝天接拍《東京審判》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因《南海十三郎》而斬獲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實力派明星曾志偉都在《東京審判》中有精彩表現。曾志偉更是一改往日的諧星和反派的路線,在《東京審判》中飾演一個從中國戰場回家的老兵,最後的瘋狂讓人震撼。
《東京審判》由於題材的緣故,《東京審判》更是動用了國際明星陣容,在《東京審判》中飾演庭長衛勃的美國演員是百老匯的實力派演員丹尼爾熱斯基,他沉著並極具爆發力的表演在拍攝時常常獲得全場熱烈鼓掌。此外日本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遠賢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師廣瀨一郎均由日籍演員出演。多國演員演繹六十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庭傳奇,銳利生動,渾然天成,也顯示了導演高群書把握演員的深厚功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審判》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當時的遠東軍事法庭,當電影中的故事與紀錄片悄悄重合的時候,觀眾都驚嘆難以區分歷史和現實。《東京審判》的音樂更被樂評人認為是「《辛德勒名單》一樣悲憫的作品」,非常讓人震撼。在《東京審判》中,高群書除了堅持他一貫的紀實主義,更將電影技術的色彩運用、敘事技巧不著痕跡地融化在這個史詩題材的故事中,被海外片商贊為有著「象《刺殺肯尼迪》一樣精彩」的法庭戲的大片。
好萊塢有《紐倫堡審判》,日本也有一部同樣題材但以東條英機為視角表現這次審判的電影《榮譽》。幾十年後,中國終於有了以中國法官梅汝璈,檢察官向哲浚,倪征燠,中國記者肖南為主角的《東京審判》,就像一個網友在評論中的一句話:「花拳綉腿在電影的江湖裡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
《東京審判》影片看點: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原樣復制,60年前驚天歷史首度揭密。
法庭上激烈PK,唇槍舌戰,滿足正義壓倒邪惡的極大快感。
導演高群書3000萬元打造出第一部中國電影史上主流史詩大片。
兩岸三地明星與十國演員全力再現歷史上淋漓痛快的一刻。
劉松仁、曾志偉、曾江、英達、朱孝天、林熙蕾、謝君豪眾星集合,傾情掀起情感波瀾。
完成了電影題材從打擊日本侵略者向審判侵略者元兇的飛躍。弘揚愛國熱情,滿足人們鞭撻至今猶存的軍國主義氣焰。
一部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
一部國際司法教育的詳實教材。
Ⅶ 《東京審判》
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今天,又加上幾乎遺忘了所學過的歷史,我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有時候難免有些困惑。《東京審判》再現了日本投降後,遠東軍事法庭審判 28名甲級戰犯的過程,喚起了我一些記憶,也幫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節的合理性,演員的演技,一部電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已經可以讓人致敬了。
回來以後網路了一些當時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關於座次的爭取,及法庭上關於皇姑屯、南京大屠殺等訴因的辯論,基本都是真實的,看得人熱血沸騰;影片中另一條線索是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個在戰爭的影響下,命運各有不同,卻都以悲劇收場。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雖然僅僅只有六十年,但當時的一切在時間的這邊慢慢的變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電影的方式重溫歷史,總能喚醒心裡沉睡的一些東西。戰爭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災難帶來的累累傷痕,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而戰爭的始作俑者雖然被處以極刑,卻無法彌補已經發生的一切,這樣想來,無比悲哀,所慶幸的是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一些自由被禁錮著,但起碼的尊嚴還能夠保持。
梅汝傲說的好:「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在影片的開頭,看見日本人拿著酒瓶辱罵著中國人,雖然被槍擊,但他們倒下以後,我們所受的屈辱也並未消失,聯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國民素質受指責新聞,還是老話,只有每個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內事,國家強大了,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可惜,這樣做的人不在多數,所以,多一些《東京審判》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評論《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國人必看。為什麼?沖著它的名字,想著它的內容,就足以讓我、讓很多國人涌現出一種莫名的憤恨和愛國的沖動。就在前半個小時,我還在電影院里默默的體會著這部電影。現在,在剛回到家的第一時間,我沒有做任何事,只是打開電腦,開始記錄我的感受和思考。這是值得留下的記憶。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讓我比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時候,幾個主角義憤和激情的演說辭讓我對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親身坐在電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時候,整個過程卻只有一種木漂於水的輕浮感。明知道這些歷史足以讓人的心感到壓抑和刺痛,但是這些歷史的負重卻堵塞在咽喉處,缺少一種毀滅性的打擊力量,讓這些負重瞬間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澱——然而,沒有!!!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主義以及其伴隨的殺戮、血腥給人帶來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國對歷史事件激辯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惡受到懲罰以及和平得以彰顯的快感和激動。
總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從中國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將整個庭審過程中的一些節點作為重點,還穿插了中國記者和日本記者之間的戀情,某些日本人的覺悟,某些日本青年對戰爭的曲解、對中國的仇恨心態以及報復行為,日本老兵在戰爭後留下的陰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戰爭中響應國家號召被侮辱後的恐懼等等。
印象比較深的重點情節:一是庭審剛開始時梅汝?H對審判座次的據理力爭;一是兩醉酒日本人被美國司機開槍打死的情景;一是溥儀的作證;一是美國法官對東條英機的盤問,以及東條英機最後死硬承認如果可能還會將侵略戰爭繼續進行的丑惡嘴臉;一是日本老闆娘被子彈打死時的情景;最後是對死刑進行投票的情節。
然而,讓我不太滿意的恰恰就是這些重點情節。這些情節並沒有深化和細膩,無法讓人將感情投入,甚至是我這個滿懷激憤、時刻准備投入情緒的觀眾都無法將感情沉澱下去。整個影片中其實時刻都存在爆發點,況且有劉松仁和曾江這兩個老牌的實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將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然而,不知是編劇的原因還是導演的原因,這些情緒激動的演員卻在闡述一些空洞的說辭,完全沒有力度。這就好像朝你打過來一個大拳頭,讓你顫抖,讓你恐懼,但是打到身上卻沒有想像得那麼痛。
不知道是否導演的角度太過客觀,卻又極力的想用情緒來煽動觀眾,以至於在影片的拍攝中產生一種情緒上的矛盾。整個影片中貫穿的真實的歷史膠片,以及不斷出現的字幕,使得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讓人有一種被人搔你癢癢但是又無法發笑的難受感覺。似想爆發,卻如鯁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來。
還有一點也存在著失誤,那就是整個情緒的導線都是集中在中國法官身上。中國法官力爭座次問題,中國法官說服大家贊同死刑,似乎整個的審判都是中國人在主導,都是中國人在利用大多數的權力來對日本進行鎮壓和報復。這樣容易誤導觀念,誤導情緒。
在演員方面:首先,溥儀的出場應該是一個爆發點。在這個情節上,應該是讓溥儀用平靜而朴實的語氣訴說讓別人氣憤和窩心的事實,但是溥儀的表現更像是在做秀,有很著跡的偽君子的圓滑和無賴;其次,「小偷」和尚的回憶,情緒激憤是對的,但是他回憶的內容還無法讓別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顫栗,應該換個內容並且繼續細膩;再次,美國律師對東條英機的盤問是很不錯的一個部分,有情緒也有內容;還有就是那個日本辯護律師,讓他的辯護詞更為卑鄙和狡猾一點,也許效果會更好……類似的小角色還有很多,但是都有一個總體上的毛病——沒有細膩和深化,只是粗線條的描繪和表演者的沖動肯定是無法讓人有情感上的共鳴。
不過,這些的表演者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現都比較到位。而且,這些演員從外形到氣質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比較符合,在選角上沒有太大的參差,可以表揚。
另外,影片的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銜接有不連貫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斷裂的跡象。比如對東條英機審判的那個場景,鏡頭對准了東條英機的頭頂處,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後下一個畫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國律師的臉上,如果從頭頂處往下推進,再緩慢過渡到律師的臉上,效果會很好。不知道導演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疏漏,顯然監制和剪切的工作沒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夠。
總而言之,鄙人認為這部影片原本應該拍得比現在的更精彩,演員的表現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音效也還是有分量的,畫面還算精緻;但是劇本顯然沒有寫到位,該入的不入,該出的倒是出的很開;導演、監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很平靜,還會有一種很窩囊的感覺。不過,這部影片的意義以及本意還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電影這樣的宣傳手段將歷史的真相揭露到國際社會面前。不過類似作品的後繼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劇本的深度和力度問題,不要再浪費這些優秀的實力演員。
最後,考慮到配音的不真實性,鄙人覺得還是再重看一遍原聲片比較好,也許沒有加工過的聲音會比配音後的更有震撼力。
東京審判,一九四六年五月三日到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長達兩年多的國際審判。而今年,這件歷史事件再一次的引發了熱潮,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東京審判》。而在本周二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師生一起去電影院觀看《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盟國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那段歷史。東京審判從1946年5月開庭,持續到1948年11月宣判終結,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最終把東條英機等7名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戲的很多鏡頭都讓我難以忘懷。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開頭,是因為法官的座次問題,梅汝敖堅持一定要按日本簽定投降書的順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為這關乎中國的尊嚴,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堅持,這是一個中國法官的堅持,錚錚鐵骨,義正詞嚴,最終,法庭長只能對梅汝敖說:you win……。還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
「中國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鬥士而自豪!」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
這短短的兩句話讓我震撼,它表達了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自信,讓我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法官而感動。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進入判決階段時,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和一句極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來」,濃重的壓抑,激昂的鬥志充斥了熒屏,一個砰然摔碎的水杯,一個不大的投票箱,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講話,緊揪住了我的心。盡管早已經知道了答案,但我依然不知所措。 「NO」「NO」「YES」「NO」「NO」「YES」「NO」,我的心已經開始發涼了,失望,不,絕望已經開始浮現於眼前,11個法官如果按這個頻率出現,中國將沒有任何的機會,「YES」「YES」「YES」「YES」,MY GOD!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有一刻我會喜歡英語。漫天的烏雲突然消散了,心裡別提多敞亮了,真有撥雲見日,花開月明之感。痛快!他又贏得了勝利,他用對戰爭犯的正確判處,告慰了了百萬被屠殺的中國國民的亡魂。
這部電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家恨,真實比好看更重要,在法庭上的論戰的撼人心魄。身體里流著中國鮮血的我,絕不會忘記。就像英達說的那樣:「人家都沒有忘記我們就更不能忘記了。」這部片值得我們銘記心頭,一次次的觀看。
自從千禧年以後,中國電影就沒了骨氣和血性,讓人越來越失望,越來越悲觀。歷數這些年來的所謂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都是空洞的卡通式的江湖臆想。《少林足球》、《功夫》則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吶喊和宣洩,《卧虎藏龍》、《花樣年華》更不行,華麗的情調只能從單一角度解讀中國的文化,卻不能注入真正的民族精神。
直到今年,《東京審判》的到來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這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描述歷史的電影,同時也是代表所有中國人發出的一聲怒吼,絕不能允許日本人要抵毀真相、顛倒黑白!東京審判已經過去整整六十年了,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在試圖篡改歷史,抵賴曾經的侵略罪行,修改教科書歪曲侵略真相否認南京大屠殺、為戰爭元兇立靖國神社、厚顏無恥地申請「入常」……面對這樣赤裸裸的反動行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怎能無動於衷?
還好,《東京審判》站了出來捍衛直相,狠狠地抽了日本人一個嘴巴,鐵證如山,面對正義的審判,日本右翼的信口雌黃只能是螞蟻撼樹,徒勞無功。
多年來,日本文藝界一直都不缺少懷有狼子野心的人,《山本五十六》、《啊!海軍》這種明晃晃地為戰爭狂人樹碑立傳的右翼電影並不可怕,我們要警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當年在東京大審判期間,黑澤明拍攝《我於青春無悔》來表達反動思想,審判結束後又用《羅生門》暗示每個證人都是各執一詞,沒有絕對正確的一方,結尾處更是用偽裝的善良把軍國主義思想寄託在日本下一代的兒童身上,無恥到了極點。
還有在日本組建自衛隊期間,黑澤明又假借《七武士》來為自衛隊搖旗吶喊,七個武士保護村莊的故事用意路人皆知,其間借用大量細節來宣揚護衛隊的精神。其實,黑澤明的大部分影片,如《活人的記錄》、《亂》、《紅鬍子》中都流露出不同程度的法西斯傾向,雖然這些影片的藝術成就很高,但是這種為軍國主義甘當走狗的作風不由人不鄙視!
日本另一位反動大導演是小津安二郎,這個曾經入侵中國的三流軍官,負傷回國後絕口不提戰爭的罪惡,以鼓吹社會和諧和家庭美景揚名世界影壇,一生竭力為日本政府粉飾太平。還有拍攝過《壬生義士傳》的瀧田洋二郎和宮崎駿等大師級導演都是軍國主義藝術家的代表。
當時在日本國內,堅持反戰態度的大島諸、今村昌平等導演的影壇地位是低於黑澤明和小津安二郎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在扶持右翼電影的發展。在那個大師如雲的年代裡,黑澤明在奧斯卡的影響力很大來源於政府的強力支持,而後來的今村昌平能在戛納兩度摘下金棕櫚,憑的就完全是實力了。
日本影人在為軍國主義的重新抬頭在無恥造勢,中國影人絕不能再沉默下去。除了抵制日貨,反對日本入常,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高群書和他的《東京審判》已經開始行動了,應該不會比《羅生門》拍的更漂亮,也不會比《七武士》的場面更宏大,但是它講的是一件每一個中國人應該知道並牢記的事,我們都應該去認真地看它,愛護它,讓它流傳下去……
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家園能保持純凈和美麗,也為了我們的孩子能挺胸抬頭地面對外國人,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們需要的是《東京審判》。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9b429b1010004zw
Ⅷ 東京審判的大致內容是什麼
東京審判是指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甲級戰犯的國際大審判。這些人中包括東條英機、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等對中國和亞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戰犯。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美國、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11國指派的11名法官組成。中國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國方面參加東京審判,任中國駐國際法庭法律代表團團長,首席檢察官和首席法官。
(8)東京審判電影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東京審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反法西斯同盟國,對在日本政府策劃、准備、發動和實施侵略戰爭中起過重要作用、擔負主要責任的人物,進行的國際軍事審判。
「國際社會採取法律手段對破壞人類文明的戰犯進行審訊和制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創舉。」東京審判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性質的認定和對戰犯戰爭責任的追究與判決,符合國際公約和國際法准則,符合世界各國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類對和平與正義的追求。
東京審判從法庭憲章的起草與公布、法庭的組成、對戰犯的審判,直到認定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性質和對主要戰爭罪犯的懲治,都具有不可辯駁的法理依據。
東京審判在兩年七個月的審理過程中,盟國並沒有以戰勝國的姿態對戰爭罪犯以主觀、武斷的判決,而是以國際法為根據,在大量的人證、物證的基礎上,在給予戰犯以充分的自我辯論的基礎上而作出的法律判決。「這一點已經得到世界的公認。」
Ⅸ 東京審判講述了什麼故事啊~~~
既然你把這個問題安排到法律上,那我也說兩句得了,還能得二分。
具體情節就不說了,一二樓說的很詳細了。這部影片我看過,就感覺來說,這部影片中對法律方面的問題並沒有解釋清楚。如日本戰犯的辯護人曾提出對遠東國際審判庭審判戰犯的組成人員有異議,其理由為審判方完全為戰勝國派出的法官,而審判長只是以法官的組成是由軍隊首長指定的(具體情節你看一下電影),在法律上來說這個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還有,整部影片看下來都沒有充分的體現出從法律上對戰犯的審判,有些地方無法使人信服,導演顯得比較急躁,好像不是很重視審判,讓人看了直想不如一槍拉出去去打死算了,還審干什麼,這是導演的失誤。
另外,我國的法律體系大都繼承的日本的,就當時的司法能力與日本跟本無法相比,但這一點並沒有說明。
總之我感覺這部影片就是部愛國片,從法律上沒有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