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講芭蕾舞的動畫和電影,要很唯美的,最好的講她們如何如何辛苦的!
紀實加唯美類
《中央舞台》、
《中央舞台2》(這兩部太經典了,是講美國芭蕾舞學院的學員,這兩個片非常值得一看!)
《黑天鵝》(驚悚、201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超級棒!)
動畫類
《彩夢芭蕾》
《芭比之十二個芭蕾公主》(都是偏幼稚的動畫)
唯美
《魂斷藍橋》(這個不用說了吧,太經典了)
《紅菱艷》
《芭蕾人生》
《舞吧!昂》(這個純勵志)
紀錄片
我們在跳舞(這個絕對是講芭蕾舞演員辛苦的,完全比電影好看)
戲夢芭蕾(紀錄片是2005年的製作, 卻從1920年說到2005年, 一個藝術歷史的記錄, 一群芭蕾舞家的一生, 是喜歡芭蕾舞或紀錄片的人必看的作品。)
其實我覺得,看芭蕾電影神馬的真不如看芭蕾舞劇,那才是芭蕾電影永遠的主題,芭蕾愛好者們永遠的歸宿。
看在我這么辛苦碼字的份上,LZ給個最佳答案吧O(∩_∩)O謝謝
2. 關於芭蕾故事的電影和電視劇
2000年有這樣一部影片,《芭蕾之夢》(BillyElliot),它來自斯蒂文·德奧瑞(StephenDaldry),一位初出茅廬的英格蘭導演。我對影片的印象是那年戛納電影節上被媒體追捧以及多倫多電影節上與《卧虎藏龍》共同分享了最佳導演,再多就是芭蕾、勵志等字眼。
羅伯特·阿爾特曼的《芭蕾人生》(TheCompany)
《芭蕾之夢》(BillyElliot)有著蘇格蘭人寬廣豁達的胸懷,用極度沉穩的鏡頭、波瀾壯闊的音樂以及盪氣回腸的舞姿訴說了一段芭蕾少年比利·艾利奧特鮮為人知的成長歷程。
故事發生在北英格蘭島的一個小鎮上,那是一個煤礦工人罷工的動盪時期,街道上處處可見戒嚴的防暴警察。英格蘭礦工的暴動比臭名昭著的英國足球流氓好不了多少,血氣方剛與憤世嫉俗印在同一張臉上,唾罵與揮舞的拳頭一樣的有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從事高雅藝術的芭蕾,特別是對於一個11歲的男孩來說,是需要多少天馬行空的想像與多少樂此不疲的執著!一次拳擊訓練課後,被拳擊折騰得不堪重負的比利駐足在芭蕾舞課旁邊。他的血液頓時沸騰起來,潺潺流淌的音樂與從腳尖肢體劃過的韻律讓這位不足11歲的少年有了人生第一個夢、第一次的憧憬。鄉村舞蹈老師威爾肯斯夫人也很快發現了比利的熱忱與天賦,她將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注在比利的身上,看著比利的舞蹈天賦伴隨一天天的訓練逐漸顯現,音樂與芭蕾在他身上和諧的綻放光輝,我們也會心一笑,因為理想與現實僅一步之遙。
芭蕾和礦工
在影片的開始,我們處處可看到諸如「娘娘腔」、「廢物」等方言,整個村莊都流露出對芭蕾的排斥和不敬。很難想像一個以采礦為生的鄉村會對芭蕾舞產生任何好感,即使是些許的包容也顯得過於狹隘。影片有一處很妙,導演用閃回的鏡頭將兩個場面同時段傳達給觀眾,一個是罷工的礦工對著違背工會誓約的勞工咒罵著「叛徒」與「懦夫」,一個是鋼琴下比利在一群女孩中舒展肢體、舞動人生。導演在這里藉助了時空換位,巧妙的轉借了礦工口中的「叛徒」,用於似乎在從事離經叛道活動的比利身上,二元的敘事技巧地將兒子與父親、藝術與世俗的矛盾含蓄地表達出來,這也預示了比利藝術道路的艱辛與坎坷。
影片中有兩類人,一類是代表保守主義的阻撓者,他們大多頑固、保守,夢想以為墨守陳規的生活是唯一的人生選擇。比利的父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從一開始他都充當了一個類似於「劊子手」的角色。在他的腦海中,足球、拳擊、摔跤似乎才是男孩子的不二選擇,於是他從芭蕾學校公然把比利揪回家,從此宣告了比利夢想的破滅。比利的哥哥也是男權的象徵,但與父親不同,哥哥更多地處於內心的焦灼與現實的無奈之中,表面看來他桀驁不馴的氣質似乎更像是一個叛逆者,然而他不是,他把自己的不幸發泄給社會、發泄給弟弟比利,一方面他對現實不滿,一方面他又充當傳統守舊思想的「打手」。在威爾肯斯夫人來到比利家裡游說他父親的時候,哥哥用調侃和輕蔑的語氣讓比利通往理想的大門關得更緊。
另一類人是以比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者,他們大都對藝術對理想有著美好的夢想,即使被世俗不齒也情願繼續藝術之路,延續藝術的生命。比利在皇家芭蕾舞學院的試鏡中道出了他為何要跳舞。那是一種背離束縛、追尋自由的縹緲感情,「像小鳥一樣,在飛翔。」在威爾肯斯夫人的教導下,他激情四溢的熱情一次次被點燃升空,在芭蕾舞的流光溢彩中他避開了現實的殘酷,痴迷沉醉於藝術之中。當然在這其中,威爾肯斯夫人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容忽視,她的言傳身教充當了《死亡杜詩》(DeadPoemSociety)中「MyCaptain」的角色,一方面她是比利的舞蹈老師,一方面她要與世俗抗爭,為比利爭取到繼續訓練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機會。
然而自由主義者在影片中分外地軟弱,不管是比利還是威爾肯斯夫人,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雖然存在抗爭,但都是無力和孱弱的。比利的內心世界雖然一如既往地熱情投入芭蕾舞,但他因為家庭的原因放棄了去皇家芭蕾舞學院試鏡的機會;威爾肯斯夫人雖然在背地裡給比利開小灶,但那都僅僅是背後,當真正面對比利父親和哥哥的質問的時候,她依然選擇了偃旗息鼓,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影片中另外一個被弱化的象徵自由主義形象是比利的母親,她是一具將夢想封塵的墓碑。是的,她已經不在人世,雖然她留下的信鼓舞了彷徨的比利,但遺留的鋼琴被父親砸碎充當取暖的柴火似乎也預示著自由主義地位的岌岌可危。這與《阿甘正傳》中珍妮的形象如出一轍,她也曾幻想自己是一隻自由的小鳥,然而最後還是向象徵保守主義的阿甘妥協,她一生的顛沛流離與悲苦命運成了自由主義悲慘命運的縮影。
然而比利絕對不是珍妮的翻版,《芭蕾之夢》也不會重蹈珍妮的覆轍。比利對自由的嚮往,對理想的追尋絕對不僅僅是個符號,他自己完成了從符號向行動的轉變,用一段激情澎湃的舞蹈說服了父親。這段舞蹈堪稱本片最精華的一部分,幾個翻轉、幾個騰躍和再加上朝氣、信念、理想與希望,它們共同演繹了這段華彩樂章,也共同成就了比利理想的芭蕾之夢。
芭蕾和理想
作為一部充滿勵志意味的影片,影片並沒有過多的沉醉於煽情場面的製造,音樂催生出來的感情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導演對感情的層層鋪墊,對節奏完美的拿捏,使得觀眾既難找到情感的宣洩點又有無數激盪的情愫在影片進行中一次次地流淌出來。生命的悲歡離合、親情友誼的起起落落盡在其中,從小比利拿到皇家芭蕾舞學院錄取通知書後的喜極而泣到父親狂奔於鄉村街道告知朋友這個世界兒子的成功開始,我的淚水就沒有停息過。我似乎被自由的輓歌洗禮過一遍,就像曠日持久的沉淪中一片驚鴻。
然而如果單單把《芭蕾之夢》看作純粹的勵志片,那麼影片內斂的暗喻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深度,它也會如同好萊塢大片《心靈捕手》或是《奔騰年代》等那樣僅僅留存於媚俗的煽情與幼稚的奮發。影片張弛有力的情緒宣洩、雋永秀麗的鏡頭語言以及極具象徵意義的藝術內涵都讓影片卓而不凡,如果說《飛躍瘋人院》以印第安人打破窗戶,沖出桎梏宣告自由主義的勝利,那麼本片則以象徵保守主義的父親的自我覺醒實現了自由、理想與夢想。在自由與保守的撞擊、理想與現實的掙扎當中,本片的導演德奧瑞並沒有把沖突直白地告訴觀眾,他用委婉的筆鋒、溫情的語調講述著比利迂迴而前行的成長痕跡,他藉助比利跌宕起伏的人生直擊觀眾的內心深處,產生人物內心久久的共鳴,他在幻美的芭蕾與鄉村真實的生活之間構造了相通的情愫,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壯麗的理想圖畫。
3. 有一部日本勵志電影女孩是跳芭蕾舞的影片是﹖
《舞吧!昂》
【演員】黑木明紗(黒木メイサ )……飾 昴
桃井薰
佐野光來
高雅拉
平岡佑太
愛華みれ
前田健
筧利夫
周潔
東方神起(客串)
stephanie天舞(客串)
【製作】
導演:李志毅(代表作:《不夜城》)
製作國:日本/中國
製作公司:日本艾回娛樂公司 SM Entertainment(韓國) 星霖電影 華納兄弟(日本)
製片:江志強
美術指導:種田陽平
服裝設計:黑澤和子
舞蹈指導:上島雪夫
【劇情】
《舞吧!昴》早於2000年就在小學館的漫畫周刊《Big Comic Spirits》上連載,作者為曾田正人。本作漫畫版還在連載中,現在單行本已出到11卷,發行量累計超過180萬冊。
本作主人公昴,為了鼓舞卧病在床的弟弟和馬,還是小學生的昴每天都會在弟弟面前跳舞,並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出了一身好舞技。昴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迷上了芭
蕾。但她學舞的請求卻被正為兒子心力交瘁的母親斷然拒絕。母女在和馬的病房裡大吵一架,昴激動中喊出「希望和馬永遠消失」,結果和馬的病情竟真的開始惡
化,最後病重不治。在自責中痛苦的昴打算放棄芭蕾,卻仍然抑制不了自己對芭蕾的嚮往。她在恍惚中步入一家夜總會,在那裡遇見了一位奇怪的嬸嬸五十嵐鈴並在
她的指導下開始對芭蕾舞的學習。6年之後,昴離開平日跳舞的夜總會,為「以芭蕾為職業」而開始向傳統的芭蕾舞界進軍。從《天鵝湖》群舞的競爭,到洛桑國際
舞蹈大賽,再到紐約的芭蕾舞團……昴一步一步向著芭蕾舞的頂峰邁進!
4. 尋找一部幾年前的講述一個跳芭蕾的女主角勵志的影片
《中央舞台》(美國)
Center Stage
故事梗概:
一番激烈的競爭後,12個年輕人考入了美國芭蕾舞學院。可是在年底的匯報表演中,只有3男3女能入選國家芭蕾舞團,他們必須精心准備這一決定他們命運的表演。舞蹈指導喬納森和學院最棒的男芭蕾演員庫珀因爭奪喜歡的女演員而針鋒相對。
一直成績優異的莫瑞安似乎已確定了成功,老師對她欣賞有加還常在課上作示範。但在她心中,生活只是為了母親的驕傲。模樣甜美的朱迪體形不夠完美,而且芭蕾技巧也有所欠缺,但在一次課外的現代舞課上,她引起了庫珀的注意。聰明尖刻的黑人女孩愛娃盡管頗有天賦,但因為不討老師的喜歡總在舞蹈隊的後排。
為了籌備年末的表演,喬納森和庫珀分別指導了一個舞蹈,莫瑞安和愛娃被安排在喬納森的舞蹈隊里,莫瑞安是領舞,而朱迪被安排在庫珀的表演隊里作領舞。但是最終上場表演時,莫瑞安退出了表演,愛娃頂替她上場,朱迪則以出色的表現獲得了歡迎。
三個女孩都找到了她們最終的歸宿,莫瑞安不再跳芭蕾而進入大學繼續學習,愛娃進入國家芭蕾舞團,朱迪則到庫珀新成立的舞團做首席。
5. 一個外國電影,講的是街舞和芭蕾的結合,後來這個女孩帶領這個團隊取了第一名,這個組合的名字叫亮點組合
《舞力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