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兩部電影一個故事

兩部電影一個故事

發布時間:2022-08-23 21:58:57

⑴ 歷史兩部電影《鴉片戰爭》《甲午風雲》的事情。急急急急急急急!!!!!

甲午風雲: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於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葯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分為三步:
1、英國傾銷商品;
2、走私販賣鴉片;
3、發動鴉片戰爭。
日期: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 。
地點:廣州珠江口。
結果:英國勝利 。
直接原因: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活動。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義為了開辟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原料。
導火線:虎門銷煙。

英國勝利以後的要求
簽訂《南京條約》,條約內容規定:
⑴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派駐領事。
⑵賠款2100萬銀元。(1西班牙銀元在中國白銀7錢2分和3分之間)
⑶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⑷英商進出口貨物需繳納的關稅,中方應與英國協商。
影響:
1、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史開始。
2、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
3、戰後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4、加大百姓的負擔。
5、客觀刺激了資本主義發展,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6、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英殖民主義者利用「亞羅號事件」製造戰爭借口。「亞羅號」是一艘中國船,曾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國當局注冊,但已過期。10月8日傍晚,廣東水師在「亞羅號」上逮捕幾名海盜和涉嫌水手。這純系中國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在英國駐華公使、香港總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兩廣總督葉名琛,稱「亞羅號」是英國船,捏造中國兵勇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葉名琛初據理力爭,但旋又妥協退讓,將全部人犯送到英領事館。10月23日,英艦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戰爭。接著,英軍炮轟廣州城,並一度攻入內城。當地軍民英勇抵抗。英軍因兵力不足,被迫於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等待援軍。
為了擴大侵略戰爭,英國政府於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一支海陸軍來中國;同時向法國政府提出聯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國正以「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向中國交涉。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胡作非為,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此案迄未議結。1857年,法國政府將它作為侵略中國的借口,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軍來華協同英軍行動。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軍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法軍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結,准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合謀侵華。其時,清政府正以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加上「餉糈艱難」,對外國侵略者採取「息兵為要」的方針。葉名琛忠實執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戰守。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並登陸攻城。都統來存、千總鄧安邦等率兵頑強抵禦,次日失守。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並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供敵驅使。葉名琛被侵略軍俘虜,後解往印度加爾各答。侵略軍佔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帝國主義斗爭。廣州附近義民在佛山鎮成立團練局,集合數萬人,禦侮殺敵。香港、澳門愛國同胞也紛紛罷工,以示抗議。
廣州陷落後,四國侵略者合謀繼續北上,以便對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脅。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權大臣進行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咸豐帝一面命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一面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辦理交涉,並把希望寄託在俄、美公使的所謂「調停」上。英、法侵略者並無談判誠意,只是以此拖延時間,加緊軍事准備。5月20日,英法軍艦炮轟大沽炮台。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望風披靡,加以炮台設施陳陋,大沽失陷。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於6月26日、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⑵ 《長津湖》跟《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同一部電影嗎

《長津湖》跟《長津湖之水門橋》不是同一部電影。

《長津湖之水門橋》嚴格來說不是續集,而是《長津湖》的下半部分,因為《長津湖》和《水門橋》這兩部電影幾乎同期拍攝完成,兩部電影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長津湖》跟《長津湖之水門橋》的主要區別:

《長津湖》是宏觀視角,展現了長津湖戰役的全貌,從緣起到總攻,呈現出立體而激烈的戰役過程,角色眾多、故事線交織。

《水門橋》是微觀視角,只是展現了一場水門橋戰斗,雖仍是群像,但故事線僅有一條。

⑶ 《綉春刀》1和2有聯系嗎

這兩部電影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

先屢一下兩部電影的故事情節:

先看一下《綉春刀2》 故事發生在明朝天啟七年,這個故事簡單的說是朱由檢想除掉魏忠賢和閹黨,最終目的是當上皇帝,所以才有了各種陰謀和刺殺,故事中的北齋和朱由檢是情人關系,因為她知道的事情太多,必須除掉。

陸文昭以北齋的畫有嘲諷時政嫌疑,於是派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和凌雲凱殺掉北齋,可是沈煉又喜歡北齋,為了兒女私情,把同僚凌雲鎧殺掉,你說這哥們死的冤不冤。此後沈煉就被陸文昭和裴綸質疑與調查,遇到了各種麻煩 。

另外朱由檢派丁白纓等人要挾沈煉放火燒了錦衣衛案牘庫,目的是為了燒掉關鍵的物件《寶船建造紀要》,這本冊子如果追查下去,應該能查到朱由檢自己身上。

故事的最後朱由檢還是藉助魏忠賢之手除掉陸文昭,丁白纓等人。然後朱由檢就登基做了皇帝。

再看一下《綉春刀1》,故事發生在崇禎皇帝登基之後,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被彈劾辭官,閹黨覆滅,魏忠賢出逃。

錦衣衛授命追捕閹黨,內宮太監趙靖忠找到盧劍星、沈煉、靳一川三兄弟,要他們奉皇命去追殺出京流放的大太監魏忠賢, 而這個趙靖忠其實假傳聖旨,皇帝只是說把魏忠賢帶回來並沒有說殺掉,主要原因是魏忠賢是他義父只有除掉魏忠賢 ,這樣他在朝廷才能高枕無憂。

然後這三個兄弟就去了,但是各有各的心事,關進時刻總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搞點小動作沈煉為了能拿到錢替妙彤贖身,最終沒有殺掉魏忠賢, 接著就是各種背黑鍋搞的三兄弟被人追殺,最後就剩下了沈煉一人。

兩部電影從故事情節來看時間上可以做個關聯,如果按照時間邏輯來說,《綉春刀2》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第一部之前,或者說《綉春刀2》屬前傳,兩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大致相同。

都是發生在明朝末期,兩部《綉春刀》都圍繞「魏忠賢覆滅」展開,但側重不同事件。

《綉春刀2》聚焦魏忠賢與朱由檢的紛爭(亦即閹黨和東林黨的紛),《綉春刀1》聚焦魏忠賢覆滅後,沈煉等三兄弟被閹黨餘孽設計陷害背鍋的故事。



⑷ 電影《紅日》和《南征北戰》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么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 王凱

《紅日》和《南征北戰》是新中國電影史上著名的紅色經典作品,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在蘇北魯南一帶的較量。雖然講的並不完全是同一個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戰役都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這張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這個高地是當時74師的一個主要陣地

我們都知道,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是華東野戰軍,其實華野這時才剛剛成立,在此之前是兩支獨立的部隊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什麼將這兩支隊伍合並呢?

這就需要講一講當時的背景了。1946年國共全面內戰開始後,處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華中野戰軍對國民黨威脅甚大,所以國民黨必欲除之而後快。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而此時的新四軍軍部已隨陳毅遷往魯南重鎮臨沂,以山東野戰軍的名義作戰。

華中野戰軍成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擊目標,從1946年下半年,華野屢遭失敗,軍事壓力極大,最後被趕出蘇北,撤退到魯南一帶。華中需要有足夠的縱深來轉移,山東則需要華中作為掩護和屏障,在這個背景下,華中與山東兩支野戰軍合並,成立了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下轄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總兵力27.58萬人。

粟裕在前線指揮作戰

華東野戰軍成立後,先後發起萊蕪戰役和孟良崮,借大獲全勝,給南京國民黨政府以沉重打擊。此間,華野統帥陳毅在沂蒙山裡行軍,觸景生情,填詞《如夢令 臨沂蒙陰道中》以抒懷:

臨沂蒙陰新泰,

路轉峰迴石怪。

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

堪愛,堪愛,

蔣賊進攻必敗。

啰里啰嗦講了這些,其實都是《南征北戰》和《紅日》的 歷史 背景。《南征北戰》和《紅日》不太一樣,《南征北戰》是虛寫,片中人物和地點都是虛構的,比如敵張軍長就是現實中的張靈甫,而李軍長則是萊蕪戰役國民黨總指揮、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紅日》是實寫,主要描寫了孟良崮戰役的場景,片中國共雙方人物也都採用了真實姓名,皆鮮活生動。而最令人稱道的是電影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已成為沂蒙山的一張名片。

首先要肯定,電影《紅日》《南征北戰》都是根據我軍解放戰爭當中真實的戰史改編而成的。《南征北戰》拍攝於1952年;《紅日》拍攝於1961年——1963年。

兩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取材於完全兩個不同的 歷史 戰爭場景。《南征北戰》取材於1947年,隴海路一線風起雲涌,蔣介石的愛將——參謀長陳誠親臨徐州坐鎮,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從而迫使我華東野戰軍主力與蔣軍主力決戰,並將陳毅、粟裕部華東野戰軍消滅在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蔣軍意欲南北兩路,對當時正集結在臨沂休整的華野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南路:整編十九軍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兵分三路由台兒庄至城頭一線開進,撲向臨沂;左路:胡璉7個旅;中路:李天霞7個旅;右路:黃伯韜6個旅。

北路:李仙洲指揮三個軍四個師由膠濟路南下,直撲山東解放區在萊蕪、新泰的後方基地。

南為主、北為輔。南路一線的蔣軍主力呈齊頭並進之態勢,每日推進六公里。解放軍與南路蔣軍人數相當,但因裝備略遜色於蔣軍,無力對其分割或圍殲,因此陳毅、粟裕迅速定計,置南路蔣軍重兵團於不顧,瞞天過海,以解放軍主力北上,憑絕對優勢兵力,殲滅北線(鳳凰山)李仙洲(電影中的李軍長原型)部隊,一舉殲滅了李仙洲所部五六萬,這就是軍史書上所記載的著名的"萊蕪戰役"。

再來談電影《紅日》。

曾有人誇口說蔣介石"如有十個七十四師,便可以統一全中國。"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黃埔四期生的張靈甫(與中共元帥林彪是一期學員)向他的校長蔣介石誇下海口:"把新四軍(指華東野戰軍)交給我吧!"蔣介石說,"漣水一戰,證明第七十四師不愧為國軍模範之師,打出了成績,你是光榮的。"

抗戰初期,在德安戰役中,張靈甫指揮自己的部隊,與日軍激戰五晝夜,取得"德安大捷",當時的劇作家田漢曾以此為題材,編寫了一幕活報劇,"張靈甫"的大名,被作為一個英雄的名字傳誦一時。

但是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之後,張靈甫在解放戰爭當中跟在獨夫民賊蔣介石的身後,充當蔣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當急先鋒,與人民站在了對立面,被以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將七十四全部殲滅於孟良崮地區,實在是 歷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向華野司令員陳毅建議道"司令員,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改變打敵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的計劃,我們應該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縱隊,以猛虎掏心的辦法,從敵戰斗隊形的中間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師與其他敵人的聯系,將其徹底殲滅。"說罷,粟裕一揮手,作了一個砍頭的決心手勢。陳毅聽了粟裕毫無拖泥帶水的意見,他完全同意,"好!我們就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說罷,陳老總站了起來,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陳毅若是決定了的事情,其戰場上的態勢,我軍都是朝著勝利的方向發展著的。因此全軍上下,在陳毅、粟裕的戰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陳毅、粟裕強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萬炮齊鳴,戰至下午,第七十四師殘部被全部肅清,七十四全軍覆沒。

最後,我們以敬愛的陳毅元帥打下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後所作七律詩二首選一,作為此篇文章的結尾,詞曰:"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也不是一次戰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個,即以1947年自衛戰爭(當時還不叫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當 時尚 未稱解放軍,但已經不是八路軍了)粉碎蔣介石對江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電影《紅日》是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小說在尊重 歷史 前提條件下,描寫了1947年國民黨整編74師(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發動向蘇北魯西南解放區重點進攻,被包圍在臨沂孟良崮全軍覆滅的故事。電影將小說搬上銀幕,對國共兩黨當年殊死搏殺的場景進行了細致的刻畫,特別對74師師長張靈甫給予了深刻的描寫,是一步紀實故事片。

電影《南征北戰》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軍粉碎蔣介石重點進攻江蘇山東解放區的戰斗故事片。只是電影從大時空的背景下,運用寫實和虛擬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解放軍一個營級戰斗集體在桃村、摩天嶺、大沙河與蔣軍周旋以及最終將其消滅的故事。

《紅日》與《南征北戰》既有區別又有一致,電影中時間、空間、人物、場景等等方面既有記實又有虛擬。《紅日》傾向於紀實故事片,《南征北戰》傾向於寫實故事片。

《紅日》和《南征北戰》都是以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為真實 歷史 背景的,但《紅日》更傾向於紀實,戰役名稱全用實名,敵方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也用實名,更多地寫出了雙方指揮員的實際特徵。而《南征北戰》則更多地以虛構地名和人物藝術性體現了我軍高超的戰略戰術,戰斗、人物、戰場都是將解放戰爭雙方的許多特徵集中於各自的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已不僅僅是張靈甫、李仙洲的特徵或陳毅、粟裕或低一級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徵,而是藝術性地集中體現了雙方的特徵。簡單舉例,如萊蕪戰役中的李仙洲,本為黃埔一期、蔣介石嫡系,職務為指揮三個軍(整編師)的綏靖區副司令官,職務要髙於張靈甫。這在《紅日》中是明確的。但《南征北戰》中的「李軍長」卻被塑造成了雜牌,職務僅為軍長,已非真實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萊蕪、孟良崮虛構為鳳凰山、摩天嶺。因此,這兩故事片真實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戰役場景等,已各有側重。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南征北戰》一開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帶阻擊敵軍為開始,然後又阻擊了援敵,保障了華野主力全殲鳳凰山之敵,最後反過來又追擊敵人至大沙河桃村並消滅之!就 歷史 而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原型是臨沂阻擊戰--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現在看來電影很有神劇的味道,因主角一團一營(四個連),先後完成了阻擊同一個敵人,一個軍(整編師)的進攻,最後,以還是以一個營的兵力攻佔了將軍廟車站(火車站),而守軍是一個團,並且阻止了兩個團的反沖鋒!還是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而電影《紅日》則是以二次漣水戰役失敗為開始,然後整訓,萊蕪戰役,緊接著是孟良崮戰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員的華野六縱的戰斗經歷!兩者之間,除了有萊蕪戰役和同為原華中部隊之外,完全就是兩個思路的電影!《南征北戰》的象徵意義重大——從哪裡出來,再打回哪裡去!《紅日》則是一個真實完整的事件

電影《紅日》主講的是消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戰斗前及如何殲滅74師的過程。《南征北戰》電影主講的是陳粟大軍及中原野戰軍(部分)配合作戰的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國民黨李仙洲部和74師張靈甫部捏在一起即在鳳凰山殲滅的李軍長部;南部大沙河一戰殲滅的張軍長部應該是大淮海戰役殲滅杜聿明兵團部的簡介。

從 歷史 看,影片在遵重 歷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為藝木真實。這樣,即反映了 歷史 上國共兩軍在山東及蘇北地區的真實斗爭,也藝術地再現了人民群眾的支前行動和感人的畫面。

這兩部電影的區別在於:《紅日》是在尊重小說原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再現;《南征北戰》則是創作組在 歷史 事實的情況下進行的編輯加工後的藝術再現。這兩部電影都是藝術珍品而不可多得。

電影《紅日》與《南征北戰》說的不是同一個故事,但它們有相同的 歷史 背景。

《南征北戰》電影拍攝於1952年,是取材於解放戰爭中的萊蕪戰役,但影片將萊蕪戰役和消滅張靈甫結合到了一起進行了藝術加工,突出表現出我軍利用運動戰大范圍機動,從南到北殲滅國民黨軍獲得兩次戰役的勝利。

1947年1月,蔣介石為消滅我華東野戰軍而調集重兵發起魯南會戰,為粉碎蔣軍進攻,我華野於當年2月發起萊蕪戰役,一舉將李仙洲集團6萬餘人包圍殲滅其中俘虜4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魯南會戰計劃。《南征北戰》中的消滅李軍長指的就是此,而後面消滅張軍長則指的是消滅張靈甫,但影片並末直接指明,而是將兩大戰役進行了藝術加工。

《紅日》拍攝於1963年,說的是1947年5月,蔣介石不甘魯南會戰失敗,組織了24個整編師60多個旅共45萬精銳對我江蘇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其中以整編74師,第五軍整編的整5師和18軍整編的整11師為核心,我華野以9個縱隊加1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人應戰,以一系列戰術與敵周旋最終將張靈甫74師分離出來,包圍於孟良固而全殲,是役,華野以2,3,7,10縱隊打援,以1,4,6,8,9縱隊圍攻74師,經3天戰斗以傷亡1,2萬人的代價全殲張靈甫74師3,2萬人。電影《紅日》就是以此 歷史 事件為背景而拍攝。

據說陳毅元帥參於了《南征北戰》的創作,但囑劇組要拍成戰爭藝術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來寫。源於戰爭,高於戰爭。所以戰事是真的,具體怎麼打可以藝術加工。

《紅日》用現在說法叫「報告文學」,基本都是真實事件,但有細微的合理的加工誇張。

電影《南征北戰》應該是「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戰」里的精膸——走,達到了麻痹敵人、調動敵人、拖垮敵人,繼而消滅敵人的戰略目的。

《紅日》是永恆的經典,《南征北戰》是神劇,背景其實完全一樣,但是六縱特務團絕對是治軍不嚴的反面典型

⑸ 廊橋遺夢和魂斷藍橋這兩部電影講的都是什麼故事啊

廊橋遺夢 卡洛琳和邁克是姐弟倆,他們目前的婚姻生活很糟糕,都面臨著家庭離異的困擾。正當他們不知何去何從時,突然收到了消息——母親弗朗西斯卡去世了,兩個人急急忙忙趕回了童年時生活的鄉村。 在收拾母親的遺物時,他們發現了母親給他們留下的一封長信,深埋在她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讓姐弟倆震驚萬分…… 那是1965年的一天,農夫理查德帶著一對兒女卡洛琳和邁克去了集市參加農業博覽會,妻子弗朗西斯卡獨自留在家中,她有了4天完全屬於自己的時光。 羅伯特·金凱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他終日駕著一輛舊車浪跡天涯,他來到了弗朗西斯卡所住的鄉村 要拍攝愛荷華州麥迪遜郡的遮篷橋 即廊橋 ,他請弗朗西斯卡帶路,於是,他們相識了。在閑聊中,兩人互相講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羅伯特與前妻離異,而弗朗西斯卡伴著丈夫和一兒一女過著單調而清寂的鄉村生活,缺乏激情,整日渾渾噩噩……兩顆寂寞的心彷彿找到了依靠,他們在弗朗西斯卡的家中共進晚餐,在輕柔的音樂舞曲中,他們情不自禁地相擁共舞,最後一起走進了卧室……在這短暫的4天中,他們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羅伯特要再次出發了,他要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卻不願因為自己而使整個家庭陷入不完整的境地,同時她也不願放棄對家庭的責任,兩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羅伯特走後,弗朗西斯卡把這段愛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從未對任何人說過。在1982年3月,弗朗西斯卡收到一本名為"四日"的攝影集,並得知了羅伯特的死訊。1989年,弗朗西斯卡也過世了,她在遺囑中要求子女們將她的骨灰撒在麥迪遜橋畔。卡洛琳和邁克都被母親的感情故事和對家庭的責任心所感動,他們同情並理解自己的母親。同時,他們也開始珍視各自目前的家庭,放棄了草率離婚的打算。

⑹ 求兩部電影名:一個講一個小孩與獨角獸,另一部講人和美人魚的愛情故事

第一部如果時間比較早的話應該就是《獨角獸尼克》。 第二部是湯姆漢克斯的《美人魚》》(splash) 影片基本資料: 導 演:羅恩·霍華德(Ron Howard) 主 演: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Daryl Hannah 尤金·列維(Eugene Levy) 發行公司:博偉(Buena Vista) 影片類型:奇幻(Fantasy) 家庭(Family) 喜劇(Comedy) 浪漫/傳奇(Romance) 級 別:PG 片 長:110分鍾 下載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10066/

⑺ 電影陰陽師的故事梗概(共兩部),把主要內容講出來,我看得不太懂

1、《陰陽師》

梗概:該片講述了日本平安時代法術高超的陰陽師安倍晴明運用他的智慧,趨除鬼神,解決難題的故事。

劇情簡介:公元794年,日本桓武天皇時期,京都長岡被其胞弟早良親王怨靈詛咒,天災人禍不斷。桓武天皇被迫遷都平安京,由此開啟四百年平安時代序幕。彼時權貴內部斗爭激烈,人民生活疾苦,世間因此怨靈叢生,人、鬼與怪物屏息同棲。

隸屬於宮廷陰陽寮的陰陽師們,作為平衡天、地、人、鬼間矛盾的存在,自此活躍在歷史舞台上,其中最為耀眼的便是身世成謎的安倍晴明。右近衛中將源博雅受託拜訪安倍晴明,被所目睹的奇異景象及晴明的個人魅力深深折服;晴明亦被博雅正直的品德吸引。故事便從兩人宿命相識,結下珍貴情誼開始。

宮廷內近來異事頻發。左大臣藤原師輔之女誕下敦平親王,嬰兒降世卻身負詛咒。晴明招來蜜蟲和神秘女子青音,與博雅一同化解惡咒,卻反遭誣陷。原來一切皆是陰陽頭道尊所為。他利用左右大臣間矛盾與後妃間爭寵頻生事端,更欲召喚出150年前的最強怨靈早良親王,將平安京徹底顛覆。

2、《陰陽師2》

梗概:該片改編自夢枕貘所著同名小說,為電影《陰陽師》續作,講述了日本平安時代法術高超的陰陽師安倍晴明和他的朋友們,發現朝廷與出雲國之間沖擊事實的故事。

劇情簡介:在京城中,在夜晚襲擊達官貴人的的鬼魅出現了,這樣怪異的現象不斷相繼發生。那些鬼是在太陽變黑,隱沒之後所出現的,從那以來已經四個人遇害了。其中第一個人的肩膀、第二個人的眼睛跟鼻子、第三個人的嘴、到第四個人,神官的腳被吃掉了的奇怪事情。

源博雅受到右大臣藤原安麻呂的依賴,去拜訪了陰陽師安倍晴明的住處。安麻呂有一個女兒。有著美貌卻將身體裝扮成男生,若是拿出弓箭則無人能出其右,被稱為「連鬼也恐懼的男公主」日美子。日美子自從太陽隱沒之後,每個晚上都無法入眠好像夢游一般的遊走。安麻呂這樣擔心都內騷動的鬼和自己的女兒有什麼關連。

雖然晴明表示不需要擔心什麼,但安麻呂領悟到了日美子似乎隱藏著什麼東西。在那樣的狀況之下,某個夜晚博雅在據說鬼怪相當囂張跋扈的街道上走著回家,邂逅了彈奏美妙琵琶樂聲的年輕人須佐。博雅對於須佐的故鄉自古謠傳,美妙無法停止的旋律所感動,因此兩人氣味相投成為了樂友。只是須佐究竟是個什麼人,對博雅來說也是一個謎。

然而在大約同一個時刻,在城內以什麼病都能治癒而被像神醫一樣被崇拜著的術士幻角出現了。在平安城,奢華的貴族夜夜歌舞升華,腐敗的政治與平苦的人民怨聲載道。沒有光明的民眾,對於不分貴賤都給予治療的幻角相當尊敬。

有貴族聽到了街頭巷尾都在流傳著幻角的傳聞。在心中沒有將想要掌握權力的藤源式或是安倍晴明放在眼裡的他們,託付謎樣的男子幻角對抗晴明並打倒鬼怪而研商對策。而且,在內心,城內的至寶——天叢雲劍發出鳴聲站放出光芒。感覺天叢雲劍並不簡單的晴明,開始調查了有關於那把劍的古書。晴明、博雅、蜜蟲發現了朝廷與出雲國的沖擊事實。

(7)兩部電影一個故事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安倍晴明 演員野村萬齋

生活在風雅的平安時代,卻面對的是那些隱藏在陰暗處的妖怪。在朝為官的陰陽師,卻無心於掌握權力。

2、源博雅 演員伊藤英明

雖然在朝為官,可是天生的性格讓他酌污泥而不染。純粹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了晴明的好友。他所彈奏的龍笛,擁有能夠安撫任何人心靈的力量。

3、日美子 演員深田恭子

藤原血統的殿上人,右大臣藤原安麻呂的獨生女。在弓箭上有著勝過男人的實力,即使是在宮中也評價很高。但是,日蝕後的每個晚上都無法入眠好像夢游一般的遊走。

4、蜜蟲 演員今井繪理子

晴明招來的妖精,可以隨意幻化為蝶。她和博雅試圖一同進內向天皇稟報敦平親王身上的種種異變現象。

5、道尊 演員真田廣之

陰陽術士。他在朝廷上頻頻奏對,更傳出了將出現「京都的守護者」這一預言,直指左大臣藤原師輔的女兒任子所懷的嬰兒。

⑻ 《綉春刀2》和《綉春刀1》有聯系嗎

這兩部電影其實沒有太關系,兩部電影從故事情節來看時間上可以做個關聯,如果按照時間邏輯來說,《綉春刀2》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第一部之前,或者說《綉春刀2》屬前傳,兩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大致相同。

都是發生在明朝末期,兩部《綉春刀》都圍繞「魏忠賢覆滅」展開,但側重不同事件。

《綉春刀2》聚焦魏忠賢與朱由檢的紛爭(亦即閹黨和東林黨的紛),《綉春刀1》聚焦魏忠賢覆滅後,沈煉等三兄弟被閹黨餘孽設計陷害背鍋的故事。

綉春刀2》 故事發生在明朝天啟七年,這個故事簡單的說是朱由檢想除掉魏忠賢和閹黨,最終目的是當上皇帝,所以才有了各種陰謀和刺殺。

故事中的北齋和朱由檢是情人關系,因為她知道的事情太多,必須除掉,陸文昭以北齋的畫有嘲諷時政嫌疑,於是派北鎮撫司錦衣衛沈煉和凌雲凱殺掉北齋,可是沈煉又喜歡北齋,為了兒女私情,把同僚凌雲鎧殺掉,你說這哥們死的冤不冤。此後沈煉就被陸文昭和裴綸質疑與調查,遇到了各種麻煩 。

另外朱由檢派丁白纓等人要挾沈煉放火燒了錦衣衛案牘庫,目的是為了燒掉關鍵的物件《寶船建造紀要》,這本冊子如果追查下去,應該能查到朱由檢自己身上。

故事的最後朱由檢還是藉助魏忠賢之手除掉陸文昭,丁白纓等人。然後朱由檢就登基做了皇帝。

⑼ 兩部外國電影,一部描述一個故意與世隔絕的村子的故事,一部描述類似世外桃源的地方,貌似有小說也提到過

那電影開始是不是一個老人的回憶,講故事的人是他的兒子?那村子裡的人是不是都不穿鞋子?如果是的話,那電影應該是《大魚》

閱讀全文

與兩部電影一個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電影戰爭片 瀏覽:397
電影英語告別的句子 瀏覽:20
倫理電影高h在線觀看 瀏覽:6
去看電影表情包 瀏覽:50
渡江偵察兵電影女演員 瀏覽:609
倫理電影媽媽的同學 瀏覽:607
黑社會電影國語版高清 瀏覽:245
關於跑步電影的名字 瀏覽:34
科幻片蟒蛇電影 瀏覽:923
已婚男找女同事看電影 瀏覽:896
想叫前任看電影 瀏覽:259
逃學威龍2粵語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92
女主持人拍電影有哪些 瀏覽:759
電影或電視劇里的經典台詞 瀏覽:8
怎麼誇一個電影出品人 瀏覽:655
電影頻道黃埔學生軍 瀏覽:102
電影小人物2021演員 瀏覽:595
辯論賽演員成就電影 瀏覽:324
有什麼新的電影沒有 瀏覽:581
最新拍的中國神話類的電影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