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春之歌》作者是什
《青春之歌》作者是楊沫。
《青春之歌》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期,是現代著名女作家楊沫的一部成名作。《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2019年9月23日,《青春之歌》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青春之歌》主要講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年輕的知識分子們,逐步投身於火熱的革命斗爭中並不斷改造思想、茁壯成長為立場堅定、追求真理、勇敢堅強的革命者的故事。
作品影響:
《青春之歌》銷售達四五百萬冊,並被翻譯成日、英、法、越、朝、俄、希臘、阿拉伯、印尼、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十幾國文字出版。1959年,《青春之歌》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搬上銀幕。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❷ 連環畫青春之歌讀後感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為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遊行、請願、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致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為了反抗「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於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並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著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斗,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著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並占據著特殊的地位。
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於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游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自己的挫折與不順,只是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來,有的人就如脆弱的玻璃瓶經不起挫折的磨礪。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如此脆弱,又有什麼理由沉淪與頹廢。青春期的我們有著鴻圖之志,但我們的理想卻不堪一擊,理想的心在幾次失敗和教訓之後就變得軟弱與膽怯。玫瑰在破土而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里經受寒冷與寂寞的挑戰,才能沖破厚厚的大地,在陽關的照射下茁壯生長,綻放自己的美;雄鷹只有在雛鷹的時候經過無數次的飛翔的嘗試,在懸崖上經歷無數次的生死考驗之後,才能歷練成為展翅遨遊在天空的主宰;而上帝也不過是在痛苦而可怕的煉獄中走的最遠,歷練的時間最長的人。美好的東西只有在經歷無數次的錘煉之後才能展現美的一面,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斷錘煉下才能由普通的石頭變成河蚌嘴裡發光的珍珠。
http://www.qianchusai.com/v1/article-29335.html
❸ 《青春之歌》主要內容是什麼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人物介紹
1、林道靜——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藝術典型
林道靜的生命歷程演繹著五四以來時代女性相似的命運和追求:林道靜受過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啟蒙,這使她不再認同傳統中國女性在父權制下屈從、依附的地位和無奈的歷史宿命,而有了對個人自由和理想的嚮往與追求。
2、余永澤——林道靜的前任男友,地主少爺出身的北大學生
在回鄉探親時救起了投海自殺的林道靜。回北平之前,余永澤通過關系,把林道靜安排在楊庄教書。和林道靜同居後,很快暴露出他的自私、卑微和庸俗的個性。余永澤反對林道靜和進步青年來往,對林道靜和盧嘉川的交往非常嫉妒,有意製造事端,使林道靜感到難堪。
❹ 《青春之歌》的內容梗概
《青春之歌》講述了在從北平開出朝向海邊駛去的列車上,獨坐著一個少女,她的行李中除了一些樂器別無他物,人們都注視著這個奇異的女子。林道靜在北戴河車站下車,投奔她在附近村莊中教書的親戚,然而,他們早些時候就離開了。道靜無處可去,被這里的校長暫時留了下來。
道靜的這次出行,實際上是離家出走。她生於北平一個大戶人家,父親以教育為名,羅致了不少的聲名和家財。道靜自幼失怙,歷盡冷暖,中學畢業前家中逼迫她嫁給有財有勢的胡局長,道靜不肯從,於是連夜出走。
偶然的情形下,道靜得知挽留自己的校長私心裡別有所圖,她又羞又怒,心灰意冷,在雨夜裡奔向大海……恍惚中道靜看到一張熱切的、焦灼的面孔,是這個青年把她從險地中救了回來。
余永澤出現在道靜的生活中,他的關愛與撫慰,他的良好的文學素養,使道靜心裡產生了絕處逢生的欣幸和喜悅。余永澤也愛慕著這個純潔的少女,他把道靜安置在小學做教員,依依不捨地和她暫別,回到北大念書。
「九·一八」事變後,清寂的鄉村從沉睡中驚醒,道靜也對國家危亡的大事憂心如焚。她遇上了有愛國激情的北大學生盧嘉川,在他身上有餘永澤所沒有的勇毅精神,很快地,盧嘉川投身到抗日示威的學生運動中南下而去。
道靜回到北平,生活四處碰壁。迷惘中她應允了余永澤的懇求,和他住到了一起。漸漸地,道靜的生活給瑣細的家務纏繞起來,她無暇讀書,她感到沉悶、窒息,更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澤原來是個自私、平庸、只注重瑣碎生活的人,道靜又有些絕望了。
在同一寓所的白莉萍房間里,道靜結識了一群熱情洋溢的、以國家民族為已任的青年學生,這其中就有她以前見過的盧嘉川。與他們的交往中,道靜復活了她的青春,她明白了很多現實的事情,也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
盧嘉川鼓勵這個有正義感的女子走出狹小的個人生活,道靜開始逐漸嚮往革命。這時余永澤與道靜的分歧越來越大,他阻攔道靜參加有政治色彩的集會,同時不滿於道靜和盧嘉川的來往,更在危急的時候拒絕救助被憲兵圍捕的盧嘉川,使他落到了敵人的手上。道靜終於和過去的生活決裂了。
盧嘉川犧牲了,道靜在懷念中接過他未竟的事業,開始秘密地散發和張貼傳單。她的斗爭經驗還不夠,加上黨內叛徒戴愉的告密,道靜很快就被捕了,原先那個要娶她的黨部特務胡夢安趁勢而入,威脅道靜嫁給自己。在朋友的安排下,道靜逃脫了監視,潛入定縣開展工作。
不久,道靜接觸到組織上派來發動農民斗爭的江華,江華引導道靜把革命的理想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深入鄉村,組織起人民的力量。道靜對這個學識豐富又有實踐經驗的共產黨員充滿敬慕。這時戴愉的出現再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江華和道靜先後被迫撤回北平。
道靜又一次地被捕,獄中她承受著酷刑,在共產黨員林紅的激勵下堅定了革命的意志。當她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真正地成長起來之後,道靜終於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她和江華一起,和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一起,匯入到革命和集體的洪流中。
(4)青春之歌電影連環畫擴展閱讀: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❺ 求《青春之歌》主要劇情梗概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童蕾飾)為了追求自由,選擇了抗婚出逃,走投無路的她覺得天下之大卻沒有她的容身之所,茫然之下想要投海自盡,被大學生余永澤(謝君豪飾)救回。熱情而多才的余永澤一下子感動了林道靜。
在北平,林道靜結識了進步學生、共產黨員盧嘉川(高雲翔飾)、江華(成泰燊飾)等人,明白了許多革命救國的道理。而在這些問題上,余永澤卻和自己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一次學生運動中,盧嘉川因為余永澤的不肯幫助而遭到被捕。
林道靜毅然離開了余永澤,加入到了風起雲涌的愛國學生運動中。當局一次次的陷害和逮捕讓林道靜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學生運動領袖。在又一次的愛國遊行運動中,林道靜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古老的中華大地,回盪著這代青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青春之歌。
(5)青春之歌電影連環畫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林道靜
不懈追求自由,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當發現余永澤與自己漸行漸遠時,堅決地與之分手。正是由於對黨的信仰讓她對盧嘉川產生了朦朧的愛意,而當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最終發現江華才是自己真正的所愛時,坦然接受了江華的表白,深情地依偎在江華的身邊。
2、余永澤
曾經在大海邊救下意欲自盡的林道靜,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林道靜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但是當面對行動救國的革命青年,他退縮了,守著自己的小家埋頭書堆,篤信學問救國的他與擁有著革命理想的林道靜漸行漸遠。
3、江華
對於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連的女性林道靜,江華起初是謹慎的與她保持距離,在了解到林道靜對於革命的滿腔熱情、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念後,他被這位女性的堅強深深吸引,暗中幫助她、保護它,最終有著共同理想的兩顆心走到了一起。
4、盧嘉川
北大黨組織的學生領袖用,他積極奔走號召北京學生南下示威為抗日而呼喊,他站在遊行的最前排勇往直前,他坐在市政府大樓前的露天課堂爭取學生的聽課權,他面對敵人的槍口臨危不懼誓死捍衛自己的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❻ 關於電影連環畫的問題
20世紀,在物質與精神雙重匱乏的年代,連環畫曾經是普及電影的大眾文化傳播媒介,成為幾代人的精神食糧。21世紀,曾經承載無數人集體記憶的連環畫,逐漸蹤影難覓,卻正成為古董,成為收藏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新寵,成為繼瓷器、書畫、錢幣和郵票之後的第五大收藏。
電影連環畫素有「紙上電影」的美譽,是當前最為連環畫收藏大軍青睞的品種。本藏品連環畫32開本,平均每本192頁,採用進口蒙肯紙印刷,全部膠片製作(包括大量優秀電影原版製作),影畫上乘,纖毫畢現。
前所未有的一次推出100部電影連環畫!這是自電影連環畫出版以來,開本最大,圖像最清晰,彩色版本最多,製作最精良的一次,部分品種更是第一次出版面世,其欣賞、收藏價值凸現!
每本電影連環畫後面,另附加電影拍攝的傳奇經歷、主創人員介紹等珍貴照片及資料。
內容簡介
詳細內容: 1 林海雪原
2 鐵道游擊隊
3 冰山上的來客
4 戰火中的青春
5 李雙雙
6 早春二月
7 地道戰
8 英雄虎膽
9 柳堡的故事
10 五朵金花
11 阿詩瑪
12 紅日
13 英雄兒女
14 甲午風雲
15 奇襲
16 小城這春
17 鐵道衛士
18 平原游擊隊
19 飛刀華
20 我這一輩子
21 霧海夜航
22 小兵張嘎
23 永不消逝的電波
24 聶耳
25 風暴
26 趙一曼
27 普通一兵
28 鋼鐵戰士
29 中華女兒
30 雞毛信
31 暴風驟雨
32 烈火中永生
33 神秘的旅伴
34 寂靜的山林
35 花好月圓
36 紅孩子
37 漁光曲
38 紅珊瑚
39 林則徐
40 保衛勝利果實
41 龍須溝
42 蘆笙戀歌
43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44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45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
46 雷鋒
47 姊姊妹妹站起來
48 馬路天使
49 山間鈴響馬幫來
50 獨立大隊
51 糧食
52 萬紫千紅總是春
53 十字街頭
54 萬家燈火
55 一江春水向東流
56 群英會
57 十二次列車
58 特快列車
59 昆侖山上一棵草
60 秘密圖紙
61 橋
62 三毛流浪記
63 白毛女(北風吹) 1950
64 南征北戰
65 智取華山
66 渡江偵察記
67 董存瑞
68 祖國的花朵
69 草原上的人們
70 上甘嶺
71 祝福
72 羊城暗哨
73 黨的女兒
74 回民支隊
75 今天我休息
76 老兵新傳
77 林家鋪子
78 青春之歌
79 紅旗譜
80 洪湖赤衛隊
81 51號兵站
82 地雷戰
83 錦上添花
84 停戰以後
85 野火春風斗古城
86 白求恩大夫
87 兵臨城下
88 霓虹燈下的哨兵
89 苦菜花
90 革命家庭
91 舞台姐妹
92 冰上姐妹
93 劉三姐
94 紅色娘子軍
95 桃花扇
96 大浪淘沙
97 神女
98 烏鴉與麻雀
99 不拘小節的人
100不夜城
價格約1500---1800元。
❼ 《青春之歌〉〉作品簡介
七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楊沫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青春之歌》這部長篇小說創作於50年代。它描寫的是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青年學生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進行的頑強斗爭。小說中刻畫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道路,對當代青年亦不無啟迪。林道靜的成長代表著一個「小資」的知識分子在向共產黨靠近的過程中從軟弱到堅定的必然經歷,楊沫用革命、愛情、理想譜寫了這首飛揚的青春贊歌,曾是一個時代年輕人的必讀書。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這場歷史大風暴的。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作家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盧嘉川、江華、余永澤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
《青春之歌》情節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常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作者簡介:
楊沫(1914-1996),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中學時因家道中落而輟學,遂輾轉奔波於河北保定、香河及北京等地,間或以鄉村教師、書店店員和家庭教師為業,生活動盪不安。1933年開始接近共產黨人,七七事變後赴晉察冀邊區投身革命,並開始文學活動。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1年起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歷時六年而成。此外,還著有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
九·一八"事變前,女學生林道靜因反抗地主家庭逼婚,投海自殺,被大學生余永澤所救,隨後二人結了婚.婚後林道靜遇到共產黨員盧嘉川,在共產黨員英勇獻身精神鼓舞下,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青春之歌》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崔嵬在1957年與陳懷皚合作導演的第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楊沫根據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
《青春之歌》的攝製成功,豐富了建國以來的電影文庫。 林道靜的道路概括了30年代中國革命知識分子成長的歷程。林道靜從個人奮斗到獻身革命,從小資產階級的正義感的愛國心轉變為自覺地為實現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理想而投入革命的洪流,正是同時代千千萬萬革命知識分子的道路的真實寫照。同時,影片反映了1931年到1935年國破家亡的黑暗歷史,也反映了「12·9」前後風起雲涌的愛國運動,革命永遠是歷史的火車頭,《青春之歌》所反映的波瀾壯闊的斗爭和高昂的革命精神,將激勵著我們在實現四化的征途上義無反顧地為崇高的理想貢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
❽ 謝君豪主演的青春之歌的大概內容!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正夢想著上大學,卻被父親和後媽逼著要嫁給教育局局長胡夢安,不甘心屈服的林道靜偷偷出逃在北戴河,投靠表哥未果的林道靜差一點被小學校長余敬塘賣給「鮑魚憲章」做九姨太,林道靜只覺得天下之大沒有她的容身之所就要投海自盡,所幸被北大學生余永澤救起,涉世未深的林道靜感覺浪漫、充滿書卷氣的余永澤是自己的理想情人……
在熱播熒屏的20集紅色經典電視劇《青春之歌》中,最有爭議的角色無疑是金馬影帝 謝 君豪扮演的「不太革命」的余永澤,不過,盡管塑造的角色不是正面形象,甚至有「反派」的嫌疑,但在 謝 君豪看來,自己在劇中還是愛國的,只是救國的方法與林道靜有所區別。
拍攝於50年代的電影版《青春之歌》上映後,余永澤是當時熱議的焦點,許多觀眾都對這個「不太革命」的人物表達了自己的憤慨,而在新版電視劇中,余永澤繼續著他的「不太革命」,屢屢在學生運動中與林道靜發生分歧,最終不得不和她分手,獨自一人「一心只讀聖賢書」。
據 謝 君豪介紹,余永澤的政治理念是各職業的人應該分工:「學生應該念書,念完書要提高自己的學問,然後把中國老百姓的水平提高,這樣才能根本地救國。至於其他的人,軍人有軍人的責任,政府有政府的責任,學生有學生的責任,分工合作,各司其責。」
對於兩個人讓人感到遺憾的結局, 謝 君豪表示,在他看來,其實余永澤並不是不愛國,只是救國的手段和理念上和林道靜有分歧而已:「他們兩個不是一個好一個壞,然後好的那個就不愛壞的那個,其實兩個人都有一種抱負和理想,只不過他們的理念不一樣,林道靜提出學生運動可以救國,但余永澤不建議採用這樣的方法,他希望用學問救國,兩個人就是方向不一樣,才導致了最終的分手。」
謝君豪(blog)說,在他的眼裡沒有好人或者壞人,只有人物形象,角色所做出來的事情可能有好有壞,但無論好事或壞事,最終都有支配他去這么做的動因。他表示余永澤的行為動因是他反復琢磨的事情,因為不關注這種動因就不會徹底地理解這個人物,從而導致表演片面化。而在他眼裡的余永澤是可以理解的:「他覺得知識可以救國,他不喜歡激進的政治運動,他愛林道靜,他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小家,並為這個目標而不停地努力著。」
❾ 求 青春之歌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青春之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tdbJ04opezAtaBfHZdHlQ
作品相關簡介:
《青春之歌》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崔嵬、陳懷皚執導,謝芳主演,於1959年上映。該片改編自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知識女性林道靜幾經周折與磨難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❿ 青春之歌內容簡介
鏈接: https://pan..com/s/1QZ58BUIb42g7puooA_zczw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學生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歌劇等。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