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悟空傳》和小說,你更喜歡哪個
還是喜歡小說
看一部電影,想了快半個月才想出來的文字。肯定是慢了。
悟空傳,那部寓言小說,當年看成了激情燃燒的西遊。
現在看電影,年輕人看到的仍然是激情燃。
我看到的卻只剩下規矩。
1
整部片子從開頭介紹開始,告訴我們這是個規矩的世界
地上有規矩,天上有規矩,哪哪都有規矩。
於是出來個猴子,偏偏是個例外,要破這個規矩。
於是出來個二郎,要保護這個規矩。
為了讓這個規矩看來那麼無可厚非,再起個名字,叫天意。
於是,在我來看,這部片子,就是講
60歲的你(天尊),命令40歲的你(楊戩)去敲打二十歲的你(悟空)。
這樣來看,一部充滿了規矩、而愛情只是點綴的電影,讓人會覺得,激情但不浪漫,燃但不合理。
於是,我開始回憶《悟空傳》的文字小說了,
那裡雖然講佛、將禪、講造化,但是,那裡是給愛情做鋪墊。
於是,我開始懷念《大話西遊》,那裡雖然也有打、有斗,有特效,但是,那裡面講情大於講理,講理能讓人動情。
我看到這個電影裡面的「今何在」跟當年小說的「今何在」不一樣啊。
後來他說了,
他說,那個小說要忠實地拍成電影,需要6個小時;
他說,花果山要不是個村莊,成本要翻一倍;
他還說了好多,我貌似聽懂了。
他已經從悟空成長成了楊戩了。
他用一副開了天眼的姿態跟你說話的時候,
我知道了,他長大了。
雖然,電影裡面悟空最後的棒子好長好長,
但是,我冷眼看著那個燃到爆的棒子。
知道,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只是,過了這個坎,還會有下一個坎。
戲裡面,楊戩就是下一個坎。
現實裡面,「錢」就是導演的坎。
5
上面就是我看電影以後的無病呻吟。
總結來說,這部電影若沒有小說打底,國產電影裡面,及格分是不錯的。是那種典型的故事沒講好,金句還不少的電影,但是總是哪裡有別扭的地方,再看今何在後來在豆瓣發的那篇長文,我似乎知道了些許原因。他太在意所謂的口碑了。又想把故事講得燃爆了,又想籠絡舊的小說的擁躉,又想在經費上面不突破,又想把故事講華麗。想法太多,辦法不多。最後成了這樣。
有位老同志跟我講過一句話:「說不清就別說」。
我覺得用在別的地方也挺好,譬如電影,若想講個燃爆的故事,那就踏踏實實講,若想深挖點人性,那就仔仔細細地挖。甘蔗沒有兩頭甜,想站著把錢賺了,得先修煉成姜文那樣的鐵骨和鐵頭。這部電影,所有的枝枝節節都有齊全了,就只能讓人覺得熱熱鬧鬧想討好好多人,但是總是欠了點什麼。
最後,喜歡看特效的,可以看看。真想看故事、看情節、看精彩的。還是再重讀一遍原小說,原小說真比這個電影好。西遊這個大IP,還能再拍好多次,但是《悟空傳》這個IP還能再繼續輝煌么?老今得下點功夫了。
⑵ 書和電影 你更喜歡哪一個
很難說更喜歡哪個吧,如果書和電影都是同一個故事改編,一般更喜歡書,因為文字能表達的更深刻
⑶ 你喜歡看書還是看電影
看書吧,因為看書可以學會很多電影里給不了的東西,看的多了,你就會發現整個人都變了,會更有內涵和氣質
⑷ 書和電影你更喜歡哪個為什麼英語作文
Personally, I prefer books. Movies have only been around for a small amount of time and by favoring movies, I am not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words and thoughts of great women and men of the past. I can not imagine simply not reading books which have captured the hearts of so many people. Although many films try to bring out what the author was trying to say, they usually have big budgets and a lot of editing. I like that most of the authors who are famous, had incredibly raw and emotional lives and I really think that their inspiration came from that.
When reading a book, we are so engrossed into the story line that our mind's eye has crafted a picture and emotional response that is highly intense and real. With this in mind, a movie proction would be hard pressed to match what we already have formed within our mental file cabinet.
⑸ 你更傾向哪個電影或書籍
我個人更喜歡觀看而不是閱讀。但這不僅僅是因為我生活在數字時代。這是因為我在做這件事時所經歷的自然類型。當我閱讀的時候,我覺得我被角色利用和控制了。當我在看的時候,我感覺被角色引導和啟發了。電視角色說「我想讓你加入我的冒險」。書中的人物會說「我想讓你來做我的冒險」。在書中,人物進入你的世界。在電影中,角色帶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因為閱讀實際上是電視的對立面。當你閱讀一本書時,你是在用你所知道的為人物創造一種形象。
因此,電視能告訴你的比書能告訴你的更多。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整個童年都能接觸到這項技術。像維尼熊、湯姆和傑瑞、托馬斯和朋友、兔八哥和小愛因斯坦這樣的動畫片是我得到的最好的教育!YouTube也一樣。
所以,看電視、玩電腦或使用手機只會浪費時間,而且是被動的,如果你不利用它們來構建你的現實世界的話。
你還在等什麼呢?從我的答案中你可以學到什麼,然後用它來建造你的世界!但是不要僅僅依靠我,你也可以用你自己的電視。
⑹ 你覺得看書和看電影,哪個更有教育意義,為什麼
在我看來,看書和看電影都具有教育意義
如果說是看一些世界名著,或者是根據名著改編的電影,這些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但是你要看一些盜版書,或者是一些小說的話,這些就不是很有教育意義了。但是電視劇上面並沒有一些太反派的題材。但是電視劇很多都是娛樂的,當今這個社會,娛樂佔大多數,有教育意義的東西還是得需要自己去尋找
⑺ 最喜歡書和電影中的哪個情節
最近看的一本書《1cm》
情節:改變1cm,即人生中邁出的一小步的影響
對白:
如果生活是麵包的話,幸福就是央在麵包里的果醬,藏在深處,卻滋潤著生活。
最大的幸福就是——小幸福一直延續著。
只要有能夠彎曲的雙臂,就能讓自己變得幸福;只要有能夠彎曲的雙臂,就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幸福。
有些事情,做也後悔,不做也後悔,那就讓我們大膽嘗試後再去後悔吧。
造成差異的,不是那件衣服,而是穿衣服的人。
世上最為對不起的事情就是,讓別人等著你說「對不起」
心裡無數次呼喊著「不要走」但還是會微笑著說「再見」
造成差異的,不是那件衣服,而是穿衣服的人。
恐怖電影與愛的共同點是——都可以讓人的心怦怦直跳。
戀人的sex是慾望與愛情的蹺蹺板。
折疊過的痕跡是不容易被去掉的,就像愛過的痕跡。
為我去摘天上的星星,比這更讓我感動的是——為我摘一束地上的鮮花。只有實踐才能考驗一切,決定一切。無法兌現的承諾,像香煙一樣得戒掉。
改變固定觀念1cm,眼前將會展開新的世界。
角色:小女孩。純真的心靈,比起演說家的大聲呼演講,她的輕聲呼喚更讓人們心動。
影響: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我們沒有發現的細節,認真思量時,會發現,原來事實就這么簡單,原來改變就這么容易,原來愛情就這么單純。
如果不快樂,就去創造些快樂吧!
Last:如果人生是一把長尺,我們則還需要1cm的___。來填一下吧~ ^_^
⑻ 想請教大家書和電影哪個更好些,我一直猶豫是多看書了還是多看電影對人的影響哪個比較大
我喜歡看電影去學習東西,有時候電影講的容易懂一些,但是書有一個好處就是內容真實,字面的意思是不同人不同理解,電影講解的意思帶有個人色彩和導演的色彩多一些!!而且看電影浪費時間!!也會養成不好的習慣的!如果看書習慣了的話對人的素養是很有幫助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⑼ 看電影和看書都可以漲知識,你喜歡哪個
現在我們的生活大部分人都講究快節奏。就比如快速的吃飯,快速的減肥快速的入睡。這樣做,看起來是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這個時代的變化非常的快,我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已跟上時代的腳步。但其實我們在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多多傾聽自己的內心的聲音。不要讓自己在浮世中太過浮躁,也就是在努力生活的過程當中也要腳踏實地的幹下去。
所以希望大家可以通過看電影或者看書,或者其他的途徑做到好好生活,又能學習到知識。最後希望大家好好生活,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