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春之歌》電影觀後感
這部電影像一首幽美而又慷慨激昂的現代詩歌,敘述與寫意畫共存,渾厚與細致的抒發感情、嚴苛與樂觀主義的實際結合得極其和睦,在新中國電影史上面有其關鍵的影響力。電影不但在中國造成劇烈反響,並且遭受諸多海外觀眾們的鍾愛,尤其是日本青年人遭受電影所呈現的精神風貌的深遠影響。
主角林道靜的觀念路途,是每一個發展青年人的觀念路途。在她所處的哪個時期,不太可能有現有的路讓她挑選。她是一邊走一邊尋找心裡的路。她遲疑、分歧,一遍滿地選擇。直到碰到盧嘉川、江華、林紅等頑強的共產黨人,她總算找到自己心裡的路。
現如今時期,每一個年輕人都是在遭遇著挑選。這類挑選是各個方面的,包含:理想化、婚姻生活、家中……。大家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立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不清楚該如何選擇?此刻,你的信念、你的人生價值觀就起了根本性的功效。
㈡ 《青春之歌》的女主角是誰飾演的
簡介 謝芳
職業:演員
籍貫:湖南益陽
1935年11月1日出生,原名謝懷復,原藉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
1951年漢口羅以女子中學畢業後入中南文工團,後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演員。
1959年初登銀幕,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飾演女主角林道靜,這是一個青年女性知識分女形象,雖然當時謝芳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歌劇演員,但她的氣質與影片主人公有著某些相似之處,
並在歌劇中已飾演過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通過謝芳自身的努力,這一角色被她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了。謝芳善於運用她的眼神來表現一些很難用動作形象來表現的東西。這一藝術功力,在《青春之歌》中顯得尤為突出
謝芳一舉成名,不僅在國內深受好評,就連1961年她隨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日本時,日本朋友和華僑同胞都親切地稱她為「林道靜」。
㈢ 電影青春之歌簡介
中文片名:青春之歌
導 演:卞成賢
影片主演:奉太奎、 李英勛、 郭智敏
上映時間:2012年3月15日
發行地區:韓國
劇情概述
《青春之歌》是一部關於青春成長的影片,三個年輕人因為對HIP-HOP的熱愛而走到一起,但三年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事情,讓事情起了變化...由奉太奎主演的電影《青春之歌》即將於3月15日在韓國上映。這也是奉太奎自2008年的電影《猛男誕生記》之後再一次亮相於韓國大銀幕的作品。《青春之歌》講述的是一支3人組合的嘻哈地下樂隊在迎來了樂隊的全盛期後發生了矛盾,樂隊也因背叛而導致解散,在三年之後偶然有當年樂隊的視頻流傳於網路,三人也因此重新聚首,並發現彼此身上都發生了變化。影片中年輕人們對於嘻哈的夢想、愛和慾望交織在一起,令他們面對著冷酷的現實,影片超越了音樂的束縛,將題材與當代20多歲年輕人的狀態和形象結合在一起,預計將令觀眾獲得深深的同感。奉太奎在片中扮演的是嘻哈組合的主唱「昌台」,早前他便已經通過歌手Tablo的個人專輯展現了自己的Rap實力,也獲得了樂壇人士的認可。在影片中他還將與演員李英勛展開Rap大戰,令人期待。影片集結了奉太奎、李永勛與郭志敏等年輕演員
㈣ 青春之歌戴愉是哪一年入黨的
1931年。
戴愉出身於地主階級家庭,上海復旦大學肄業,18歲就參加了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捕前是北平東城區委書記,被捕後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很快屈服,從而重新混進黨內進行著破壞黨的工作。
《青春之歌》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崔嵬、陳懷皚執導,謝芳主演,於1959年上映。該片改編自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知識女性林道靜幾經周折與磨難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㈤ 求 青春之歌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青春之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TtdbJ04opezAtaBfHZdHlQ
作品相關簡介:
《青春之歌》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崔嵬、陳懷皚執導,謝芳主演,於1959年上映。該片改編自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知識女性林道靜幾經周折與磨難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㈥ 求《青春之歌》主要劇情梗概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童蕾飾)為了追求自由,選擇了抗婚出逃,走投無路的她覺得天下之大卻沒有她的容身之所,茫然之下想要投海自盡,被大學生余永澤(謝君豪飾)救回。熱情而多才的余永澤一下子感動了林道靜。
在北平,林道靜結識了進步學生、共產黨員盧嘉川(高雲翔飾)、江華(成泰燊飾)等人,明白了許多革命救國的道理。而在這些問題上,余永澤卻和自己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一次學生運動中,盧嘉川因為余永澤的不肯幫助而遭到被捕。
林道靜毅然離開了余永澤,加入到了風起雲涌的愛國學生運動中。當局一次次的陷害和逮捕讓林道靜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學生運動領袖。在又一次的愛國遊行運動中,林道靜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古老的中華大地,回盪著這代青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青春之歌。
(6)電影青春之歌影片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林道靜
不懈追求自由,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當發現余永澤與自己漸行漸遠時,堅決地與之分手。正是由於對黨的信仰讓她對盧嘉川產生了朦朧的愛意,而當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最終發現江華才是自己真正的所愛時,坦然接受了江華的表白,深情地依偎在江華的身邊。
2、余永澤
曾經在大海邊救下意欲自盡的林道靜,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林道靜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但是當面對行動救國的革命青年,他退縮了,守著自己的小家埋頭書堆,篤信學問救國的他與擁有著革命理想的林道靜漸行漸遠。
3、江華
對於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連的女性林道靜,江華起初是謹慎的與她保持距離,在了解到林道靜對於革命的滿腔熱情、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念後,他被這位女性的堅強深深吸引,暗中幫助她、保護它,最終有著共同理想的兩顆心走到了一起。
4、盧嘉川
北大黨組織的學生領袖用,他積極奔走號召北京學生南下示威為抗日而呼喊,他站在遊行的最前排勇往直前,他坐在市政府大樓前的露天課堂爭取學生的聽課權,他面對敵人的槍口臨危不懼誓死捍衛自己的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㈦ 青春之歌的影片評價
難忘的青春歲月,不朽的《青春之歌》!
女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是新中國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而由作家本人改編的由崔嵬、陳懷皚執導的同名影片,則成為十七年革命經典電影的代表作。影片集中了當時影壇的最佳陣容,調集參與拍攝的志願群眾演員達數萬之眾;作為1959年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是在文化部的直接領導下,在由新聞媒介倡導的全國性關注中完成的。作為新中國影壇上絕無僅有的一部正面表現知識分子的影片,講述了林
道靜從一個受封建家庭逼迫而走投無路的青年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引導下,逐步在革命斗爭的鍛煉中成長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故事。林道靜的道路,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所經歷的曲折歷程的縮影。影片發行放映時造成了轟動效應,以31萬元的成本,獲票房純利潤36萬元。各大報刊競相報道上映盛況,發表贊譽性評論文章並多次在國外展映,產生了巨大影響。影片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評價,崔嵬因之而光榮成為全國大躍進群英會代表,並一躍而為北影四大帥之一。主演謝芳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准確地揭示了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一夜之間紅遍全國,成為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明星。
㈧ 《青春之歌〉〉作品簡介
七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楊沫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青春之歌》這部長篇小說創作於50年代。它描寫的是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青年學生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進行的頑強斗爭。小說中刻畫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道路,對當代青年亦不無啟迪。林道靜的成長代表著一個「小資」的知識分子在向共產黨靠近的過程中從軟弱到堅定的必然經歷,楊沫用革命、愛情、理想譜寫了這首飛揚的青春贊歌,曾是一個時代年輕人的必讀書。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這場歷史大風暴的。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作家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盧嘉川、江華、余永澤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
《青春之歌》情節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常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作者簡介:
楊沫(1914-1996),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中學時因家道中落而輟學,遂輾轉奔波於河北保定、香河及北京等地,間或以鄉村教師、書店店員和家庭教師為業,生活動盪不安。1933年開始接近共產黨人,七七事變後赴晉察冀邊區投身革命,並開始文學活動。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1年起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歷時六年而成。此外,還著有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
九·一八"事變前,女學生林道靜因反抗地主家庭逼婚,投海自殺,被大學生余永澤所救,隨後二人結了婚.婚後林道靜遇到共產黨員盧嘉川,在共產黨員英勇獻身精神鼓舞下,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青春之歌》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崔嵬在1957年與陳懷皚合作導演的第一部影片。這部影片由楊沫根據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
《青春之歌》的攝製成功,豐富了建國以來的電影文庫。 林道靜的道路概括了30年代中國革命知識分子成長的歷程。林道靜從個人奮斗到獻身革命,從小資產階級的正義感的愛國心轉變為自覺地為實現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理想而投入革命的洪流,正是同時代千千萬萬革命知識分子的道路的真實寫照。同時,影片反映了1931年到1935年國破家亡的黑暗歷史,也反映了「12·9」前後風起雲涌的愛國運動,革命永遠是歷史的火車頭,《青春之歌》所反映的波瀾壯闊的斗爭和高昂的革命精神,將激勵著我們在實現四化的征途上義無反顧地為崇高的理想貢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
㈨ 《青春之歌》的影評
——青春之歌是什麼呀?
——一部老電影...
——什麼內容的?看了能哭不?
——抗婚、自殺、獲救、戀愛、抉擇..最後成長為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不會哭。
——題材真郁悶,沒意思,不看了...
誰都不會質疑我的答案的,特別是「不會哭」。我在這樣回答的時候,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或錯誤。本來嘛,一部時隔47年、近半個世紀的老影片,怎麼可能賺得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眼淚呢。
因為要寫一篇與愛國主義有關的影評類文章,又要與大學生有聯系,所以選擇《青春之歌》這部片子來寫,上面的對話是幫我找資料的「年輕人」與我的對話。
收集來一些資料。其中有些資料是關於楊沫《青春之歌》的長篇小說和歷史背景介紹的。多看些背景資料對理解影片有益,我想。我一篇篇看,電影一幕幕在腦中重新上演,我也逐漸走入革命者大氣凜然、視死如歸,前赴後繼的精神世界裡。
「比如影片在完成林道靜戰勝個人英雄主義、與舊我決裂的思想轉變過程中,刻劃了她的引路人—盧嘉川的形象:英勇頑強、沉著機智、寧死不屈和高度的樂觀主義精神。當他被捕後,林道靜打開他的小包,裡面是黨的宣傳品,腦海里立即浮現出引導她革命的盧嘉川。盧就義時,鏡頭是林道靜深夜張貼革命標語的特寫。這組鏡頭展現了革命者前赴後繼的場面,盧嘉川倒下,成長的林道靜站了起來...」看到這段文字,我一下子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於是想起與幫我找資料的「年輕人」的那段對話,意識到自己其實錯了。影片會老,時代會過去,但是精神是永遠不老的,青春的頌歌將代代傳唱!不被感動只是因為對影片的背景缺乏了解,對影片所要傳達的精神沒有領會。借著「電影百年」的契機,國家號召中小學生要看10部愛國電影,大學生也要接受以電影為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我想,《青春之歌》應該是大學生必看的一部好片子。看之前不防先了解一下歷史背景,或者做一下欣賞引導,讓學子們先進入「角色」,那麼,再去看這部片子,一定「會哭的」。
㈩ 青春之歌林道靜扮演者
電影《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靜的飾演者是謝芳。《青春之歌》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崔嵬、陳懷皚執導,謝芳主演,於1959年上映。
此片改編於楊沫的同名經典小說,敘述了知識女性林道靜歷盡艱辛與艱難困苦最後踏入社會主義改革的故事。
由於小說的知名度,崔嵬領命舉辦觀眾們交流會,請觀眾們對林道靜的飾演者明確提出議。連遠在印尼的僑民也寄來了演員名冊。與此同時,以白楊、張瑞芳為代表的一些藝人也積極表述了飾演林道靜的念頭;
其中,白楊表現出了非常大的激情,並且她是楊沫的妹妹。可是,崔嵬覺得白楊年齡偏大,不適宜飾演僅二十多歲的林道靜。
直到1959年3月電影籌拍時,出演的候選人仍待定下來。這時,崔嵬想起他在湖北省就職時結識的歌劇演員謝芳,感覺她的容貌、風范與林道靜類似,立刻把謝調到北京試戲。通過幾番探討,在崔嵬加倍努力下,謝芳正式獲得了林道靜這一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