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六郎的梗概,具體故事情節,簡潔的回答,大概300字左右
《王六郎》故事梗概:
漁人許某,生性豁達、好飲。每逢飲酒必先敬落水鬼。說來也怪,許某打的魚總比其他漁翁多。原來,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結為莫逆之交,後六郎因不忍害人性命而放棄投生的機會,感動上天,被授予鄔鎮土地。許大不辭辛勞,攜酒長途跋涉去拜祝。六郎托夢給鄉人,令他們款待許某。許某離去時,六郎以風送行。許大得鄉人許多饋贈,家庭稍富,於是就不再打漁了。
《王六郎》為蒲松齡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卷一第十二篇,是一篇地位比較重要的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捕魚人因為每晚都向水中敬酒,感動了一個水鬼,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王六郎。他以驅趕魚來報答他,兩人就這樣形成了一種看不見的默契。王六郎和捕魚人見面之後,兩人的友誼更是有了物質的基礎,也就是更加牢固了。王六郎言明身份之後,捕魚人依然很相信他。王六郎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鬼,雖然有代替他做鬼的人,但是他見對方是一個嬰兒的母親,竟然錯過了這可能是惟一的一次機會。上天被他的恩義感動,讓他做土地,他與捕魚人有約,有機會一定去看看他。捕魚人在准備赴約的時候,堅信能和王六郎有上聯系。他去了之後果然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忱款待,因為王六郎為他們做了不少好事。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人和鬼之間,只要講誠信,也可以成為知己;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也應該注重誠信。
原文:王 六 郎
許姓,家淄之北郭,業漁。每夜攜酒河上,飲且漁。飲則酹酒於地,祝雲:「河中溺鬼得飲。」以為常。他人漁,迄無所獲,而許獨滿筐。一夕方獨酌,有少年來徘徊其側。讓之飲,慨與同酌。既而終夜不獲一魚,意頗失。少年起曰:「請於下流為君驅之。」遂飄然去。少間復返曰:「魚大至矣。」果聞唼呷有聲。舉網而得數頭皆盈尺。喜極,申謝。欲歸,贈以魚不受,曰:「屢叨佳醞,區區何足雲報。如不棄,要當以為常耳。」許曰:「方共一夕,何言屢也?如肯永顧,誠所甚願,但愧無以為情。」詢其姓字,曰:「姓王,無字,相見可呼王六郎。」遂別。明日,許貨魚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與歡飲。飲數杯,輒為許驅魚。
如是半載,忽告許曰:「拜識清揚,情逾骨肉,然相別有日矣。」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兩人,言之或勿訝耶?今將別,無妨明告:我實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數年於此矣。前君之獲魚獨勝於他人者,皆仆之暗驅以報酹奠耳。明日業滿,當有代者,將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無感。」許初聞甚駭,然親狎既久,不復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飲此,勿戚也。相見遽違,良足悲惻。然業滿劫脫,正宜相賀,悲乃不倫。」遂與暢飲。因問:「代者何人?」曰:「兄於河畔視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聽村雞既唱,灑涕而別。明日敬伺河邊以覘其異。果有婦人抱嬰兒來,及河而墮。兒拋岸上,揚手擲足而啼。婦沉浮者屢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兒徑去。當婦溺時,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轉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婦自出,疑其言不驗。抵暮,漁舊處,少年復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別矣。」問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憐其抱中兒,代弟一人遂殘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兩人之緣未盡耶?」許感嘆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數日又來告別,許疑其復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惻隱,果達帝天。今授為招遠縣鄔鎮土地,來日赴任。倘不忘故交,當一往探,勿憚修阻。」許賀曰:「君正直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憚修阻,將復如何?」少年曰:「但往勿慮。」再三叮嚀而去。
許歸,即欲制裝東下,妻笑曰:「此去數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語。」許不聽,竟抵招遠。問之居人,果有鄔鎮。尋至其處,息肩逆旅,問祠所在。主人驚曰:「得無客姓為許?」許曰:「然。何見知?」又曰:「得無客邑為淄?」曰:「然。何見知?」主人不答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窺門,雜沓而來,環如牆堵。許益驚。眾乃告曰:「數夜前夢神言:淄川許友當即來,可助一資斧。祗候已久。」許亦異之,乃往祭於祠而祝曰:「別君後,寤寐不去心,遠踐曩約。又蒙夢示居人,感篆中懷。愧無腆物,僅有卮酒,如不棄,當如河上之飲。」祝畢焚錢紙。俄見風起座後,旋轉移時始散。至夜夢少年來,衣冠楚楚,大異平時,謝曰:「遠勞顧問,喜淚交並。但任微職,不便會面,咫尺河山,甚愴於懷。居人薄有所贈,聊酬夙好。歸如有期,尚當走送。」居數日,許欲歸,眾留殷懇,朝請暮邀,日更數主。許堅辭欲行。眾乃折柬抱襆,爭來致贐,不終朝,饋遺盈橐。蒼頭稚子,畢集祖送。出村,欻有羊角風起,隨行十餘里。許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勞遠涉。君心仁愛,自能造福一方,無庸故人囑也。」風盤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訝而返。許歸,家稍裕,遂不復漁。後見招遠人問之,其靈應如響雲。或言即章丘石坑庄。未知孰是?
異史氏曰:「置身青雲無忘貧賤,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車中貴介,寧復識戴笠人哉?余鄉有林下者,家甚貧。有童稚交任肥秩,計投之必相周顧。竭力辦裝,奔涉千里,殊失所望。瀉囊貨騎始得歸。其族弟甚諧,作月令嘲之雲:『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傘蓋不張,馬化為驢,靴始收聲。』念此可為一笑。
譯文
有個姓許的,家住淄川縣城北,以打魚為生。他每天傍晚總要帶酒到河邊去,邊喝酒邊打魚。而喝酒前,又總是先斟上一盅祭奠一下,並禱告說:「河中的溺鬼,請來喝酒吧!」這樣便習以為常。其他人往往打魚很少,而他每天都打滿筐的魚。
一天傍晚,許某剛剛獨自飲酒,見一少年走來,在他身邊轉來轉去。許某讓他同飲,少年也不推辭,二人便對飲起來。這一夜竟連一條魚也未能打到,許某很有些喪氣。少年起立躬身說:「我到下游為你趕魚。」說罷,朝下游飄然走去。一會兒,少年回來說:「大群魚來了!」果然聽到有許多魚吞吃餌食的聲音。許某便撒網,一網捕了十數尾尺把長的大魚。他非常高興,對少年深表感謝。少年欲走,許送魚給他,少年不要,並說:「屢次喝你的好酒,這點小事怎能提到感謝呢?如您不嫌麻煩,我將常來找您。」許某說:「才相見一晚,怎說多次?你如願來相助,我是求之不得,可我怎樣報答你的情意呢?」於是便問少年姓名。少年說:「我姓王,沒有名字,你見面就叫我王六郎吧。」說罷,便告辭而去。
次日,許某將魚賣掉,順便多買了些酒。當晚,許某來到河邊時,六郎早已先在等候,二人便開懷暢飲。飲幾杯後,六郎便為許某趕魚。就這樣半年過去了。一天,六郎忽然對許說:「你我相識,情同手足,可是,咱們馬上就要分別了。」說得很是悲傷。許某甚為詫異,問六郎為何這樣,六郎考慮再三,才說:「你我既然親如兄弟,我說了你也不必驚訝。如今將要分別,無妨如實告知:我實際是一鬼,只因生前飲酒過量,醉後溺水而死,已經好幾年了。以前你之所以捕到比別人更多的魚,都是我暗中幫你驅趕,以此來酬謝奠酒之情。明日我的期限已滿,將有人來代替我,我將要投生於人間,你我相聚只有今晚了,所以我不能平靜。」許某聽了起初了分害怕,然而,因為長期相處,不再恐怖,反而難過起來。於是,他滿滿斟了一杯酒捧在手中說:「六郎,我敬你這杯酒!望你飲了不要難過。你我從此不能相見,雖很傷心,但你由此解脫災難,我應該祝賀你。不要悲傷,應該高興才是!」於是,二人繼續暢飲。許問六郎:「何人來相替?」六郎說:「兄長明天可在河邊陰處等候,正當午時,有一女子渡河,溺水而死,即是替我之人。」二人聽到村雞鳴叫,方灑淚而別。
次日,許在河邊暗暗觀看,會發生什麼事情。中午時,果有一懷抱嬰兒的婦女,到河邊便墜入水中。嬰兒被拋在岸上,舉手蹬腳地啼哭。婦女幾次浮上沉下,後竟又水淋淋地爬上河岸,坐在地上稍稍休息後,抱起嬰兒走了。
當許某看到婦女掉入水中時,很不忍心,想去相救,但一想這是六郎的替身,才打消救人的念頭。當又看到婦人未溺死,心中懷疑六郎所言有些荒唐。
當晚,許某仍到原地去打魚,而六郎早已在那裡,說:「現在又相聚了,可暫先不說分別的事。」許某問六郎白天的事,六郎說:「本來那女子是替我的,但我憐她懷中嬰兒,不忍心為了自己一人而傷兩個人的性命。因此,我決定舍棄這個機會,但又不知何時再有替死的人。也許是你我緣分未盡啊。」許某慨嘆地說:「你這種仁慈之心,總可感動玉帝的。」從此,二人一如既往,飲酒捕魚。
過了幾天,六郎又來向許某告別,許以為又有替六郎之人。六郎說:「不是的,我前次之好心果然感動了玉帝,因而招我為招遠縣鄔鎮的土地。明日要去赴任,如你不忘咱倆的交情,不要嫌路遠,去招遠看我。」許某祝賀說:「賢弟行為正直而做了神,我感到十分欣慰。但人和神之間相隔遙遠,即使我不怕路遠,又怎樣才能見到你呢?」六郎說:「只管前往,不要顧慮。」再三囑咐而去。
許某回到家,便要骨辦行裝東下招遠。他妻子笑著說:「這一去幾百里路,即使有這個地方,恐怕和一個泥偶象也無法交談。」許某不聽,竟然去了招遠。問當地居民,果然有個鄔鎮。他找到了鄔鎮,便住進一個客店,向主人打聽土地祠在什麼地方。主人驚異地說:「客人莫非姓許?」許某說:「是的,但是您怎麼知道?」店主人又問:「客人莫非是淄川人?」許某說:「是的,然則您又是怎麼知道的?」店主人並不回答,很快地走出去。過了一會,只見丈夫抱著小兒,大姑娘小媳婦在門外偷看,村裡人紛紛到來,圍看許某,如四面圍牆一般。許某更為驚異。大家告訴他說:「前幾夜,夢見神人來告知:有一個淄川姓許的人將來此地,可以給些資助。因而在此等候多時。」許某甚為奇怪,便到土地祠祭祀六郎,禱告說:「自從與你分別後,睡夢中都銘記在心,為此遠道而來赴昔日之約。又蒙你托夢告知村裡人,心中十分感謝。很慚愧我沒有厚禮可贈,只有一杯薄酒,如不嫌棄,當如過去在河邊那樣對飲一番。」禱告畢,又燒了些紙錢。頃刻見到一陣旋風起於神座之後,旋轉許久才散去。
當夜,許某夢到六郎來到,衣冠楚楚的,與過去大不相同。六郎致謝道:「有勞你遠道而來看望我,使我又歡喜又悲傷。但我現在有職務在身,不便與你相會,近在咫尺,卻如遠隔山河,心中十分凄愴。村中人有微薄的禮物相贈,就算代我酬謝一下舊日的好友。當你回去的時候,我必來相送。」
許某住了幾天,打算回家,大家殷勤挽留,每天早晚都輪流作東道主為許某餞行。許堅決告辭,村中人爭著送來許多禮物,為他充實行裝。不到一天,送的禮物裝滿行囊,男女老少都聚集來進許出村。忽然颳起一陣旋風,跟隨許某十餘里路。許對著旋風再拜說:「六郎珍重,不要遠送了。你心懷仁愛,自然能為一方百姓造福,無需老朋友囑咐了。」旋風又盤旋許久,才離去。村中的人也都嗟嘆著返回了。
許某回到家裡,家境稍稍寬裕些,便不再打魚了。後來見到招遠的人,向他們打聽土地的情況,據說靈驗得像傳說的那樣,遠近聞名。
異史氏說:「王六郎身在青雲之中當神,還不忘記貧賤時的朋友,這就是他所以神異的原因。今日坐在車裡面的顯貴,難道還認識那個戴著斗笠的人嗎?我的鄉里有一個退休了的人,家裡非常貧窮。他有一個年小的時候就交往的朋友,現在做了顯貴。他想要是投奔他去一定會得到周濟照顧。於是竭盡全力置辦行裝,奔波了上千里路,結果非常失望的回來;他花光了行囊里所有的錢財並賣掉了坐騎,才能夠回來。他的族弟是個很詼諧的人,作了一首《月令》來嘲諷這件事說:『這個月,哥哥回來了,貂皮帽子也解下來了,車馬傘蓋也沒有張開來,馬也變成驢了,靴子這才沒了聲音。』念一下這個可以笑一笑。」
B. 電影六郎黃剛是誰
電影六郎黃剛是誰便循環播放劉權領銜主演的電影《六郎》,用他電影明星的真實身份提升老年人的信任水平。接著,他再衣著挺括的西服,以得到「電影節巨獎」的明星真實身份上台,告知觀眾席老年人,自己是來宣傳策劃電影的,順帶宣傳公司生產製造的保健產品。
一名叫做黃剛的演員冒充大明星詐騙192名老人,獲利金額高達130萬,引起網友的熱議在他們的嘴中,這些平常的低聚肽變成了可以醫治各種各樣老年疾病的神秘葯品,你失眠症能夠吃它,高血壓可以吃它,糖尿病患者還可以吃它,簡直就是葯到病除。
並且,由於他是大牌明星,也是個「大孝子」,因此這些東西都不是為了掙錢,僅僅因為讓老人們有一個身心健康的晚年時期。因此,只需購買保健品,就送同樣意義的鑽石珠寶玉鐲子飾品。
C. 楊六郎的故事作文(300字).
電影《忠烈楊家將》上映了,對於楊家將的故事我們是聽過不少了,但似乎描寫楊門女將的更多一些,我不是很清楚楊家將這段歷史,但是電影的最後,當六郎面對楊母那句「我們回家吧」,輕輕的閉上了眼,像是終於鬆了一口氣的時候,我的眼眶突然就濕了。
對於這段歷史,我只知道楊家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了楊六郎,但是具體怎麼樣,我根本就不知道。或許就是這樣,讓我對這部電影,有了更多的感受。
楊六郎——楊六郎的個性有點優柔寡斷,比較像文生,而非一個武將。此事在擂台之時有所描畫,父親要他為了宋國放棄愛情,他說「好」,但是又不攔著七郎,那是他心裡在掙扎。
其實我覺得他內心其實是贊同七郎的,前面和郡主的愛情畫面,是在說他內心的掙扎。他愛郡主,但是又不願讓宋國危難。這樣的一個人,在片中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只有到最後,他一開始被耶律原打得措手不及,很弱很弱,最後卻殺了耶律原。
楊六郎不想讓父親失望,他要留下命,因為他身上背著比耶律原還重的承諾,以及母親對父親的等候,所以他開掛了。至於後面,沒殺耶律原。他的性格加之前從沒上過戰場,讓他還不習慣於殺戮。至於最後的情節,我對於耶律原為什麼又起來這一點到現在都沒搞明白,或許是因為戰士的骨氣和殺意,總之他起來,然後讓六郎報了仇。
沒有那麼多的壯志凌雲,但卻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好男兒,六郎,你是忠烈楊家將!
D. 知名演員黃剛被判11年,他是為何被判刑的
黃剛因涉嫌巨額詐騙罪被判刑,黃剛利用電影宣傳公司的保健品,如果有老人不買,他們便用恐嚇的方式去威脅老人,以此達到牟利的目的,他們打著宣傳電影的口號進行詐騙,通過老人愛佔小便宜的心理,他專門詐騙老人的錢,把老年人作為自己的詐騙對象,經過公安機關的偵查,老人們被騙的130餘萬元已經全部被追回,以黃剛為首的詐騙集團也成功判刑,此前黃剛就因為詐騙遭到他人舉報,沒有想到退出娛樂圈後黃剛依舊死性不改,如今他自食惡果,接下來等待他的就是法律的制裁。
殊不知這些都是他們包裝的效果,目的就是為了更好詐騙,如今黃剛為首的詐騙分子全部都已經成功緝拿,接下來面對他們的將會是法律的制裁,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一旦觸犯法律就必須付出代價。
E. 《忠烈楊家將》帶你走進真實的楊家將
楊令公:確有其人絕食而亡
史實:歷史上真正的令公楊業本名楊重貴,原本是北漢名將,後歸北宋。因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被朝廷委任掌管山西一帶的駐防事宜,人稱「楊無敵」。公元986年,宋軍大舉北伐攻遼,楊業、潘美率軍北上,和遼國蕭太後率領的遼軍對抗。主帥潘美與監軍王 迫令楊業出戰,楊業自知不敵,但仍力戰,終被陷於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重傷被俘,絕食而亡,年約60歲。
電影:《忠烈楊家將》中,楊二郎原本聽從大郎勸告要帶弟弟們回家,但他又趕回去拚命被敵騎踩踏而死,「大哥我不能讓你一個人走」是他最後的心聲。
楊三郎:電影最帥氣主角
史實與演義:歷史上的三郎楊延順籍籍無名,但在《楊家將》演義中,被改名為楊延光的他在北遼陣前斬將奪旗,當真是如入無人之境。金沙灘一戰中,被「馬踏如泥」而亡。
電影:周渝民飾演的楊三郎擅使弓箭,頗具《魔戒》系列中「精靈王子」的感覺,片尾他和遼軍弓箭高手蕭風在蘆葦叢對決的場面,相當有意境,最後死於耶律原的突然襲擊。
楊四郎:歷史上是唯一殉國者
史實與演義:歷史上的四郎楊延玉,是楊門七子中唯一一個殉國的人。他曾隨父征戰,於陳家谷口一戰殉國;在評書《楊家將》中,四郎楊延輝被寫成楊家將中唯一長壽的一位。金沙灘一戰被俘後被遼國招為駙馬。15年後,他過關探母,助宋破遼,多有功勛,得以與家團圓。因此在京劇中,《四郎探母》一直都是名篇。
電影:《忠烈楊家將》中,四郎和五郎一起將烽火台點燃,堵死去路,與遼軍展開廝殺。身受重傷之際,二人抱著同歸於盡的念頭,一起將眾多遼軍推落深崖,但兩人也隨之落下。不過,鏡頭閃回至兩人幼時嬉戲的畫面,暗示深諳水性,只能算是「失蹤」,或說留有伏筆。
楊五郎:出家五台山
史實與演義:歷史上的五郎楊延環官拜殿直;而在《楊家將》演義中,他被改名為楊延德。在瓦橋關前單人獨騎踹遼營,生擒過遼國郡馬耶律高。在金沙灘一戰中受傷,後在五台山出家,但大破天門陣的時候出山,之後也多次出面扶助楊家後代立功。
電影:在《忠烈楊家將》中,身為「軍醫」的五郎和四郎一起將眾多遼軍推落懸崖,不過導演於仁泰並沒有拍出兩人的結局,給觀眾留了一個懸念。
楊六郎:唯一返國楊家將
史實與演義:歷史上的六郎楊延貴同樣官拜殿直;在《楊家將》中,改名為楊延昭的他也是金沙灘一戰中唯一一位返國的楊家將,後來病死在關外。
電影:《忠烈楊家將》的楊六郎貫穿始終,還有他和柴郡主的愛情戲。這個人物十分糾結,從最初的愛情到背著父親的屍身一路逃,一路被追殺,最後不得不與耶律原決一死戰。但他的武力明顯不行,最後是靠機智應變打贏了對手。
楊七郎:演義和電影中同樣悲壯
史實與演義:歷史上的七郎楊延彬無甚可講;但在《楊家將》演義中,七郎楊延嗣是最具悲劇性的一個人物,曾在銅台關箭射遼將救駕,幽州一戰也是橫勇無敵。但因在爭帥印擂上打死太師潘仁美之子,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後綁在芭蕉樹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
電影:楊七郎莽撞而沖動,為替六哥出氣,失手打死潘仁美之子潘豹,引發了潘仁美對楊家的報復。兵困兩狼山時,他向潘仁美求援,但潘仁美假稱他是遼軍探子,將其亂箭射殺在城牆下。
F. 《忠烈楊家將》最後誰活下來了是六郎楊延昭么
楊六郎活著,楊四郎和楊五郎生死未卜。
1、楊延平(楊大郎)
演員鄭伊健
楊家七子之首,兄弟們都習慣對他馬首是瞻,加上其個人魅力澎湃,培養成其獨特的領袖風范,故深受楊家將領愛戴。在得知令公被困兩狼山後,主動請纓出兵救父,得悉「七子去,六子還」的預言後,跪地承諾必會讓老父及兄弟平安歸來,令佘太君放行。
大郎雖有出色的領軍能力,但奈何兵力懸殊且未有援軍,令楊家軍陷入苦戰。雖然最終成功救出老父,楊家軍奮力抗敵亦落得全軍覆沒。
大郎在令公死後,冷靜地帶領眾兄弟退回宋國。在遼兵一路窮追猛趕之下,大郎腦海即閃出「七子去,六子還」的預言,故決定犧牲自己,以保眾弟平安。
2、楊延定(楊二郎)
演員於波
楊二郎是楊家眾兄弟中最單純,最率直,最無心機的一人。二郎十分敬重大郎,因為自己力大無窮。所以也是楊家將中作先鋒、打頭陣的角色,更是七子中最勇敢的一員。二郎與大郎感情最為要好,預感大郎將遭遇不測,他憤然回頭激戰遼軍,
激動的情感把他的力量發揮到無限大,二郎的狂態一度令遼兵難以靠近,奈何蠻勁未能助二郎脫險,最終被耶律原使計擊殺二郎座騎,將二郎壓倒在地,再以雄渾的戰馬連環踐踏在二郎身上,一代力王就在咆哮聲中戰死沙場。
3、楊延安(楊三郎)
演員周渝民
與口直心快的二郎相比,三郎沉默寡言,他最擅長的武器,正是極需觀察力的弓箭。三郎的箭法無雙,是一代神射手,箭無虛發,百發百中。兩狼山一役中,在遼軍大舉進攻之時,三郎擔當起第一道防線的重任。
在令公和眾兄弟死後,三郎肩負起保護六郎和父親屍首的使命,見遼國神射手蕭風苦苦緊逼,便毅然停下與其單挑。在雙方箭盡之際,三郎憑著膽色與勇氣把握機會,用身體接下蕭風最後一箭,並將其擊殺。可惜不防耶律原在旁伏擊,一代弓神就此撒手人寰。
4、楊延輝(楊四郎)
演員李晨
生性樂天的四郎喜愛無拘無束,是感情澎湃,重情重義之人。四郎在戰事中負責進攻,與擅長防守的五郎一攻一守,是戰場上的最佳拍檔。得知老父、大哥及二哥相繼身亡,悲痛之情未令四郎失去理智,反而更認清目標,就是要保護六郎安全帶著老父屍首回國。
四郎聯同五郎合力抗敵,奈何遼軍人多勢眾,四郎且戰且退,最終面對熊熊烈火,別無退路下,遂與五郎一同躍下深海,生死未卜。
5、楊延德(楊五郎)
演員林峰
五郎比較內斂,精通醫術。在與四郎阻擋遼軍前進一役中,一向穩重的五郎也不能自控,悲憤的情感把隱藏在五郎體內的獸性爆發出來,與遼軍追兵大戰。二人最終硬生生將一眾遼兵推下懸崖。可惜遼兵勢大五郎無路可走,只得與四郎一同躍下懸崖,生死未卜。
6、楊延昭(楊六郎)
演員吳尊
六郎天資聰敏且武藝高強,一手楊家槍法更是舉世無雙。六郎與柴郡主相戀多時,可惜天意弄人,國丈之子潘豹看上柴郡主,為免國家內亂,令公決意犧牲兒子的愛情,禁止六郎迎娶柴郡主。
及後,七郎為六郎出頭打擂而誤殺潘豹,觸發潘仁美公報私仇,六郎為此一直深感內疚,認為自己因兒女之情而禍及全家。楊令公於當晚自殺身亡,六郎彷似在一夜之間成長,主動要求保留令公屍體,誓要把父親帶回家交給母親。
眾兄弟戰至最後,為保住楊家一點血脈,眾兄均誓死保護六郎周全,望六郎能殺出重圍,安全回家。最後六郎不負眾望,大戰悍將耶律原時,在重要關頭使出絕殺「回馬槍」,手刃仇敵耶律原。
7、楊延嗣(楊七郎)
演員付辛博
七郎個性沖動,誤殺國丈潘仁美之子潘豹而闖下彌天大禍。得知父親受困兩狼山後,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七郎在楊家眾將被圍困山城之時,獨自離隊到寰州向潘仁美請救兵。但守在寰州城的潘仁美竟以七郎私通勾結遼國為由,拒絕打開城門、派出援兵。
慘被誣蔑的七郎盛怒下以長槍擲向潘仁美,宋兵眼見主帥受襲,逼不得已向七郎發箭,一代少年良將就這樣萬箭穿心含冤而死。
(6)電影六郎的故事擴展閱讀
北宋初年,外患日深,遼國對中原土地虎視眈眈。幸得楊家將滿門忠烈,因戰績顯赫而受太宗重用,卻招來國丈潘仁美的嫉妒之心。貪戀權力的潘仁美得悉柴郡主比武招親,想助兒子潘豹當上駙馬。
楊令公早知愛子楊六郎與柴郡主相戀,但為免兩家相爭令外族有機可乘,只得禁止六郎參加比武招親。生性沖動的楊七郎不忿楊六郎斷送美好姻緣,又見潘豹違規以暗器取勝,憤怒上台挑戰,七郎目的在教訓,但沒料到潘豹居然在比試里意外的身亡,以致七郎蒙上不白之冤。
潘仁美對這個深深不滿,而種下復仇禍根。遼國攻打大宋邊境,潘仁美自薦出任抗遼元帥,並要求楊家六郎、七郎擔任先鋒。楊令公心知潘仁美不懷好意,因兩幼子並無戰斗經驗,遂請纓代子出戰。宋太宗沒理由推搪猛將「楊無敵」作先鋒,而潘仁美只想楊家受苦,對這也無異議。
宋遼兩軍在金沙灘對壘,宋軍看似形勢上大好,但在後方支援的潘仁美突然鳴金收兵。勢孤力弱的楊令公只好揮舞大關刀,帶著寥寥可數的楊家兵激戰遼國大將軍耶律原,武藝高強的楊令公雖能殺出重圍,勉強保的命,但也身負重傷,被遼兵圍困在兩狼山山城。
消息傳至天波府,楊家七子得知老父在金沙灘遇險,立即決定出兵營救,佘太君心裡矛盾,掙扎在救夫或保子兩難之間。楊大郎明白母親苦衷,但父親有難刻不容緩,故向母親許下諾言,必會帶領老父和眾弟平安回家。佘太君即使不願也無法阻止一眾孝子救父的決心,立即親自參見太宗,取得太宗出兵聖旨。
楊家七子齊領楊家士兵火速抵達兩狼山山下。二郎率領騎兵走在最前,為楊家軍打頭陣;三郎的箭兵則緊接在後,遠距離突襲但箭箭穿心,令遼軍兵慌馬亂;楊大郎強於戰術,即場分析形勢指揮眾將;六郎和七郎因初次上戰場,全程只守在大郎身邊,迎擊被二郎沖散的遼軍;
四郎與五郎帶領劍隊和盾兵直取敵軍核心,一攻一守,殺得敵人束手無策。七子同心合力,初嘗勝利本應大感興奮,奈何驚見兩狼山山城內的老父遍體鱗傷,七子從未見令公如此慘況,嚇得全都跪了下來,痛心疾首。
楊令公的傷勢比預期嚴重,五郎必須立即為楊令公療傷,大郎別無他法只好率領楊家軍死守山城,並期待潘仁美收到聖旨後會派兵前來營救。豈料眾人中了遼軍圈套,大將耶律原採取急攻,以投石車向山城狂轟猛炸,並同時派兵硬闖山城,遼軍將士眾多,楊家將的情況岌岌可危。
原來耶律原的父親十多年前在戰場上被楊令公砍殺,殺父之仇只成為耶律原勤習武略的動力,痛恨楊家卻是因為母親的凄涼,眼見母親這些年來未嘗一笑,以淚洗臉,耶律原就立下誓言,要將母親的痛苦向楊家將十倍償還。楊家眾人在勢孤力薄的情況下,為營救老父與耶律原鬥智斗謀。
楊家將為大宋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忠心報國、彰顯孝義的事跡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楊家眾將亦成為廣為人知的真英雄,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重。
G. 演員黃剛被判刑11年半,詐騙老人獲利百餘萬,案件中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黃剛他可能是沒有什麼戲可演了,所以掙不到錢,估計他也是欠了不少的錢,另外他被處罰的金額也值得關注。
H. 電影:最近一集楊門女將里楊六郎怎麼死的
王欽因為其女婿謝金吾當眾被楊八妹毆打,為了報一箭之仇,設計陷害楊家,慫恿皇帝拆無佞樓,六郎老婆柴郡主寫信給駐守邊關的楊六郎,因為楊六郎沒有皇帝傳召,擅自從邊關回家,因被皇帝知道,就裝死。
I. 六郎電影什麼時候播放
由重慶人投資、重慶人主演,根據重慶人自身親情故事編劇的重慶首部本土孝善電影《六郎》,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區舉辦開機儀式。 [1]
電影《六郎》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重慶青年企業家黃剛作為寒門子弟投身時代大潮、離鄉拼搏幾經磨難、最終迎來蛻變的故事。影片以一場催人淚下的救母之旅貫穿全程,截取世紀之交的社會斷層,帶有濃重的年代觀感及時代底色;在極具力量的人物形象與情節起伏之間,集中探討反思了上世紀末的「進城浪潮」,表現了對於家族信念與個人命運的冷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