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女的故事
鏈接:https://pan..com/s/13OcEn3LMvgipV56UVZXfTA
作品相關簡介:
《使女的故事第三季》是由麥克·巴克、阿馬·阿桑特、蒂尼斯·艾葛溫等人執導,伊麗莎白·莫斯、布萊德利·惠特福德、安·唐德等人主演的劇情電視劇,該劇於2019年6月5日在美國首播。該劇主要講述了回到基列國的瓊·奧芙瑞德與莉迪亞嬤嬤、勞倫斯大主教等人周旋,企圖拯救更多孩子的故事。
⑵ 《使女的故事》為什麼除了姨媽之外,其他的女人都不能閱讀
有趣的是,姑母們可以讀書寫字,而其他的女人,包括指揮官的妻子們,卻不能。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途徑,而寫作是自我表現的方式。它們被認為是一種控制工具。只有當你是統治階級的一員,你才能使用哪個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和寫作與槍支並沒有什麼不同。
由於指揮官的妻子被剝奪了獲得權力和表達自我的權利,她們不被認為是統治階級的一部分,盡管她們看似享有崇高的地位。
指揮官們被迫進行性行為,當他們對他們的指控表現出一丁點人性時,他們的手被砍掉了。
妻子們可能會因為要求讀書寫字而受到懲罰,甚至被切掉手指。
更不用說像《馬薩斯》和《使女》這樣的受壓迫階級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為什麼生活在基列這樣的社會是不好的,即使你是一個指揮官。看:菲菲王對為什麼想要一個像《使女的故事》或《後宮繼女》那樣的社會是如此糟糕的回答?
事實是,像基列這樣壓迫性的神權政治壓迫著每一個人,即使是最特權的人。
⑶ 如何評價美劇《使女的故事》
女性在看使女的故事時則可能面臨矛盾,自我的矛盾,如果你從小就逆來順受,那麼你會看到服從,而如果你倡導男女平等,那麼你將在服從和反抗中自我折磨,覺得惡心難受,這部劇對於女性的折磨會更大一點。
⑷ 如何評價《使女的故事》
本劇根據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很有名,在美國脫銷可見一斑,尤其在以女性視角對社會的細膩描寫方面超過《1984》,試想一下:
一個本有自由意志的女性,突然被時代裹挾成為了極權社會的「生殖工具」,所有原來的社會關系被打亂,身邊無一人可以相信,活下去毫無意義,但又有不能死的理由,於是在這個扭曲的世界謹言慎行,連被X都保持一聲不吭,在被這個世界監視的情況下同時觀察與反思這個世界,面無表情但一直心心念著彷彿昨天還在的糖果店,隨時都可能爆發出呼喊 —— 有關反抗的故事,又有誰不會喜歡呢?
2. 電影明星主演的劇,幾乎沒出過意外
約瑟夫·費因斯 Joseph Fiennes,奧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男主(爭議比較大的98年奧斯卡),「兵臨城下」里的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在本劇里飾演主人公Offred的指揮官。其實他並不算大紅大紫,但那古典與現代感十足的英挺外表,外加上狂傲、騎士般的氣息,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反差——
明明是統治階層的官員,卻紳士的一塌糊塗。
小說里指揮官曾經對Offred說,他相信這一切都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更好的世界從不意味著對每個人都是更好的,而是對有些人來說一定是更壞的(Better never means better for everyone, it always means worse for some )
沒錯,真正可怕的人,往往是那些自以為真理在握的人。
補一刀:其實他哥哥才真的有名,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也就是傳說中的:
以及……
3. 獨特的女性視角與豐富的內心世界,代入感極強
作家很難脫離時代,反烏托邦作品的盛行往往都是時代造就 —— 生活在極權下的人民當然最會因看到自由反叛而共鳴 —— 只可惜朝鮮看美劇比較難。
當今世界的主流文明雖然仍然是民主,但隨著特朗普上台、英國脫歐、恐襲頻發等一系列本以為「不可能」的事情紛紛發生後,人們心中對極權的恐懼再次重燃,這意味著本劇有了一定的民意基礎。
對了,小說寫於80年代,說故事是兩百年後的故事,不過電視劇則說故事發生在2015,仔細想想還蠻有深意。
⑸ 使女的故事好看嗎
本片的原著非常的強大,所以改編成電影之後難免會令人失望,不過好在有演員出色演技的支撐讓這部電影還不至於難看,但是總覺得和我期待的施隆多夫還是有差距。。。
⑹ 使女的故事賽琳娜懷了誰的孩子
《使女的故事》講述未來世界遭遇嚴重污染,人口出生率驟降,美國部分地區經歷血腥革命後建立了男性極權社會基列國。新的統治者改變了法律,女性被凍結了一切賬號,取消了工作,被當做國有財產。其中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由國家分配給統治者作為使女handmaids,被迫成為統治階級的生育工具,而且定義為她們的「職責」。
2017年4月,《使女的故事》橫掃「美劇奧斯卡」艾美獎,一口氣拿下最佳劇集、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五個重量級獎項。
整部片子在一種似曾相識的「納粹」或者ISIS的恐怖中一步一步的推進。牆壁上經常有懸掛的屍體,大街上到處是荷槍實彈的士兵。海報的角落裡,就站著這樣一個統治階級的工具。
女主瓊在和丈夫逃離基列國時,丈夫被士兵子彈打中失蹤,女兒被抓並送到了一個新統治者家中。女主瓊因為有生育能力成為一個「使女」。每月都要遭受「儀式」一樣存在的強暴,直至有孕。
所有的「使女」都身穿紅色統一服裝。「使女」們在嚴密的監管之下,任何反抗都會被懲罰。圖中,她們跪在雨中手握石塊被罰,因為她們不願用手中的石塊去砸死一個違抗了使女職責的同伴。
《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阿特伍德曾說:
切記,在這本書中我使用的所有細節都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
新統治者的妻子們永遠身著綠色服裝,似乎暗示著她們充當的「花瓶」的地位,血腥革命前,賽琳娜也是有政治抱負的女士。法律變更後,她成了統治者之一的妻子,有地位的妻子;也由於自己不育,接受「使女」進門,而自己與丈夫的感情逐漸消失在了稀薄的空氣中,她們也同樣是悲劇,對孩子的渴望撕撓著她們,孤獨著她們。她也懷疑自己丈夫沒有生育能力,為了有一個孩子,甚至不惜讓「使女」與司機同房,只是,她們對自己的命運已經沒有了決定權,成為行走的花瓶。
行走的工具
身著灰色衣服的是政府的管理員嬤嬤。她們篤信政府這樣做是為了延續後代,因此嚴格地管理著使女們的任何行為。遇到不守「規矩」的使女,則施以刑罰。
漸漸地,她們的眼神里有了一點困惑。面對母子分離,面對新出生幼兒的生命受到病痛的威脅時,她們的眼神不再那麼冷酷。你從她的眼神里是否看到了惻隱之心?她有沒有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做的。
一半是頑強,一半是反抗
同伴有的人間蒸發了,有的被送往嚴重核污染的殖民地,有的被施以嚴重的刑罰,有的跳河,有的被迫成為秘密的妓女。女主經歷了一次次的恐怖事件,看到了一個出版印刷社裡屠宰場一樣的場面震驚,想起了自己的爭取女權的母親,終於意識到一個問題:
母親把自己教育成女權主義者,自己卻始終在等男人來拯救。
這部劇不急不緩,一點點、慢慢地推進。按照這個節奏,看到了第二季第8集了,才看出真正的苗頭。也許最終拯救她們的,是她們自己。
平等生存的權力
有人說,在極度缺少生育環境的社會里,有生育能力的才是極權階層。應該是變成女權社會啊,她們能夠決定一切啊?電影也罷,電視劇也罷,現實也罷,都是男權社會。男權社會拍出的片子,會回到母系社會嗎?也許寧可世界毀滅,也要保留男權吧。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之平等需要抗爭。
⑺ 《使女的故事》第5季9月回歸,加倍爆炸性劇情是什麼
高分美劇《使女的故事》宣布續訂第5季即將上映 !
接下來新的一季,劇情開始趨向更加黑暗壓抑,吉列共和國的統治也愈發殘酷。世界觀不止局限於升值奴役和信仰自由,而是向更廣闊的方向拓展,加入了更多過去時空的插敘,但這樣的閃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劇情的平衡性,顯得不如第一季流暢,女主的表演依舊出色。
⑻ 有一個電影穿著紅色衣服的修女們被逼生孩子
《使女的故事》是由瑪格麗特·阿特伍德、Bruce Miller和艾琳·柴肯聯合編劇,Reed Morano和麥克·巴克執導,伊麗莎白·莫斯和約瑟夫·費因斯領銜主演科幻劇情類電視劇。
《使女的故事》改編自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約瑟夫·費因斯將在《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中出演男一號司令官弗雷德·沃特福德--吉利德的開國元勛和高級將領,也是使女奧弗雷德[伊麗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飾]服務家庭的一家之主。
⑼ 使女的故事講了什麼故事
《使女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是由瑪格麗特·阿特伍德、Bruce Miller和艾琳·柴肯聯合編劇,Reed Morano和麥克·巴克執導,伊麗莎白·莫斯和約瑟夫·費因斯領銜主演科幻劇情類電視劇。
《使女的故事》於2017年4月26日在美國Hulu網站首播。2018年1月,獲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劇情類最佳電視劇獎及劇情類最佳女演員獎。2018年2月12日,2018美國編劇工會獎頒發,《使女的故事》獲電視劇類最佳劇本。
(9)1990電影使女的故事擴展閱讀:
《使女的故事》劇情簡介:
未來世界遭遇嚴重污染,人口出生率驟降,美國部分地區經歷血腥革命後建立了男性極權社會,當權者實行一夫多妻制,女性被當做國有財產,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稱為女僕。
被迫作為統治階級的生育工具,女主角Offred就是其中之一,她周旋於統治者、統治者兇殘的妻子、為統治者打理家務的年長女人Putnam Martha之間,想在活下去的同時找到自己被奪走的女兒。
⑽ 坂本龍一的主要作品
●Thousand Knives(1978)
●Tokyo Joe(1978)
●B2-Unit(1980)
●Left-Handed Dream(1981)
●Illustrated Musical Encyclopedia(《音樂圖鑒》)(1984)
●Esperanto(1985)
●Futurista(《未來派野郎》)(1986)
●Coda(1986)
●Neo Geo(1987)
●Playing the Orchestra(1989)
●Undo #1(1989)
●Beauty(1989)
●Heartbeat(1991)
●Benedict Beauty(1992)
●Soundbytes(1994)
●Sweet Revenge(1994)
●Smoochy(1995)
●1996(1996)
●Discord(1997)
●BTTB(1999)
●Cinemage(1999)
●L I F E(2000)
●In The Lobby(2001)
●Comica(2002)
●Elephantism(2002)
●Moto.tronic(2003)
●Love(2003)
●Chasm(2004)
●/04(2004)
●/05(2005)
●Bricolages(2006)
●Koko(2008)
●Out of Noise(2009)
●Playing the Piano(2009)
電影原聲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1983) (獲英國電影學院獎)
●Works I – CM(2002)
●Koneko Monogatari(《子貓物語》)(1986)
●Royal Space Force: The Wings of Honnêamise(《王立宇宙軍:歐尼亞米斯之翼》(1987)
●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1987) (獲奧斯卡、格萊美及金球獎)
●Fantasy of Light and Life(1989)
●Black Rain(1989)(收錄歌曲Laserman)
●The Sheltering Sky(《遮蔽的天空》)(1990) (獲金球獎)
●The Handmaid's Tale(《使女的故事》)(1990)
●Peachboy(《桃太郎》)(1992)
●High Heels(《高跟鞋》)(1992)
●El Mar Mediterrani(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 (1992)
●Tokyo Decadence(1992)
●Wild Palms(《野棕櫚》)(1993)
●Little Buddha(《小活佛》)(1993)
●Music for Yohji Yamamoto Collection(山本耀司服裝秀配樂)(1995)
●Snake Eyes(《蛇眼》)(1998)
●Love is the devil(1998)
●Poppoya - RailroadMan(《鐵道員》)(1999)
●Gohatto(《御法度》)(1999)
●L.O.L.: Lack of Love(2000) - 游戲配樂
●Zero Landmine(2001)
●Minha Vida Como Um Filme my life as a film(收錄電影《奇跡之泉》(Alexei and the Spring)與《德里達》(Derrida)的電影配樂)(2002)
●Minha Vida Como Un Filme(2002)
●Femme Fatale(2002)
●Century Of Reform(2002)
●Alexei And The Spring(《奇跡之泉》)(2003)
●Derrida(《德里達》)(2003)
●Japanese Story(2003) – 收錄歌曲 Chinsagu No Hana (出自專輯《Beauty》)
●Seven Samurai 20XX– 游戲配樂(2004)
●Tony Takitani(《東尼瀧谷》)(2005)
●Shining Boy & Little Randy(《星星少年》)(2005)
●Silk(《絹》)(2007)
●Indigo(2008)
●Dhobi Ghat(2011)
●Hara-Kiri: Death of a Samurai(《一命》)(2011)
音樂合作
與Morelenbaum合作
Casa(2001)
A Day in New York(2003)
與Carsten Nicolai合作
以alva noto + ryuichi sakamoto的名義發行專輯
Vrioon(CD, 2002)
Insen(CD, 2005)
Revep(CD EP, 2006)
Insen Live(DVD, 2006)
Utp_(CD+DVD, 2008, with Ensemble Modern)
Summvs(CD, 2011)
與Fennesz合作
Sala Santa Cecilia(2005, live EP)
Cendre(2007)
Flumina(2011)
其他合作
● Geisha Girls
● Japan:Gentlemen Take Polaroids(1980,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as co-writer of the track Taking Islands In Africa)
● Mari Iijima:Rose(1983, proced by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Brilliant Trees(1984,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synthesizers on 3 tracks)
● David Sylvian:Alchemy: An Index of Possibilities(1985,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and strings on 1 track)
● Thomas Dolby:Fieldwork(1985, written by Ryuichi Sakamoto and Thomas Dolby, featuring Thomas Dolby on vocals)
● David Sylvian:Secrets of the Beehive(1987, featuring Ryuichi Sakamoto on all 10 tracks)
● David van Tieghem:Safety in Numbers(1989,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keyboards on 2 tracks)
● Hector Zazou:Sahara Blue(1992,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on 4 tracks)
● Hector Zazou:Strong Currents(2003,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 Aztec Camera: Dreamland(1993, proced with Roddy Frame)
● Holly Johnson:Love And Hate(1994), features Johnson on vocals
● Arto Lindsay:O Corpo Sutil(1996,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4 tracks)
● Red Hot + Rio, proced by the Red Hot Organization:E PrecisoPerdoar(1996, Ryuichi Sakamoto performs keyboards for the et sung by Cesaria Evora and Caetano Veloso)
● David Sylvian:Dead Bees on a Cake(1999,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7 tracks)
● David Sylvian:Everything and Nothing(2000,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9 tracks)
● Senor Coconut:Yellow Fever!(2006,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1 track)
● Willits + Sakamoto:Ocean Fire(2007, with Christopher Willits)
● Les Nouvelles Polyphonies Corses:Les Nouvelles Polyphonies Corses(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and backing vocals)
● Ayuo:Memory Theatre(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two tracks)
● Rodrigo Leao:Cinema(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1 track)
歌曲背景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大抵算得坂本龍一的傳世絕唱(這也是一個人一輩子里不可迴避的一首歌),美麗琴音里流淌著生命永遠無法選擇的宿命的悲劇感,對人性純粹的追求與矜持,對異樣情慾的糾纏與否認,對真理信念的盲目與迴避...所有這些有時沉重得無以承受,有時又是那般虛弱無力,孰對孰不對的選擇更是令人應接不暇、心力交瘁。當面對死去的人們只留下或深或淺的記憶,所有生命的美麗化作一句「聖誕快樂」,然後滿天飛舞起潔白的雪花,飄落這世間每個干凈與不幹凈的角落。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這首曲子是坂本龍一為大島渚的同名電影譜寫的,是他電影配樂的處女作,也是他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電影原聲中同時收錄坂本龍一與前JAPAN樂團主唱David Sylvian合作的歌曲版,被命名為《Forbidden Colours》,如詩般的歌詞配以空靈婉轉的旋律,不禁使人身心滌盪。
關於電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根據英國作家勞倫斯(Laurens Van Der Post)的真人真事小說《種子與播種者》(Seed and the Sower)改編的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又譯《俘虜》,或《戰場上的快樂聖誕》,講述1942年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日軍戰俘集中營對殘暴的軍國主義、不可一世的民族主義、懦弱的武士道精神都進行了反思和否定;對正義、自由和博愛的嚮往和謳歌的故事。 收容所中很盛行同性戀,原上士的嚴酷處置也無濟於事,世野井瘋狂地命令部下朝鮮看守剖腹自殺謝罪,並株連到俘虜隊長。原上士在聖誕之夜,釋放了勞倫斯和傑克,並說了一聲「勞倫斯,聖誕快樂。」當俘虜隊長將被處死之際,傑克當著全體俘虜和日本兵的面,擁抱並親吻了世野井。世野井在極度震撼之下身軀搖搖欲墜。隊長雖然獲救了,傑克卻被埋在土裡,只露一個頭,無人理睬。在傑剋死亡之前,世野井出現在他身邊,向他行了軍禮,並割去他一撮頭發。戰爭結束不久勞倫斯在獄中又見到了原上士,兩人身份互換,不覺感慨萬千。當勞倫斯離去之前,原上士再次向勞倫斯說了一聲:「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多種版本
01. Original sound track·專輯《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原聲配樂專輯(1983)
02. 坂本龍一鋼琴版·專輯《Coda》(1986)
03. 坂本龍一& Jaques Morelenbaum & Everton Nelson(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版)·專輯《1996》(日本金碟大獎最佳流行演奏專輯)(1996)
04. 坂本龍一鋼琴版2·專輯《Playing the Piano 2009》(2009)
05.馬克西姆·姆爾維察(Maksim Mrvica)鋼琴版·專輯《Variations Part I & II》(2009)
06.理查德·克萊德曼(Richard Clayderman)鋼琴版·專輯《L'amour De L'hiver》
07.春畑道哉·專輯《Theatre Of Strings》
08.Kotaro Oshio(押尾光太郎)·專輯《Starting Point》
09.Federica Fornao ·專輯《Federica Fornao》(2009)
10.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 -Forbidden Colours·專輯《MerryChristmas, Mr. Lawrence》(原聲配樂專輯)1983)
11.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 -Forbidden Colours·專輯《Secretsof the Beehive》(1987)
12.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 -Forbidden Colours管弦樂版·專輯《MontecarloNights Millenium》(2000)
13. Anastasi·專輯《Cinem Ocean》(1995)
14. Faryl Smith·專輯《Wonderland》(2009)
15. Cacioppo·專輯《Absolute Relax》(2006)
16. Craig Owen & Greg Scott·專輯《Duel》 (2004)
17.伍芳·專輯《萬華鏡》
18.Baby Boo·專輯《うぶごえ音泉》
19. Open Quartet·專輯《Forbidden Colours》 (1998)
20.Rin'·專輯《~Rin' Christmas Cover Song~》
21.California Guitar Trio·專輯《A Christmas Album》(2002)
22. 男子三樂坊·專輯《Made in China》(2004)
23.Eric Martin·專輯《Mr. Vocalist X'mas》(2009)
24.Martin Ermen·專輯《Kuschelklassik Piano Dreams Vol. 3》 (2011)
25. Watergate ·專輯《Heart Of Asia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2004)
26. Namy ·專輯《CLIMAX TONE》(2011)
27.宇多田光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FYI)·專輯《This is the one》(2009)
28.Anggun(安谷) 法語專輯《Elevation》-Hymne ala vie
29.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Forbidden Colours,收錄於The Harem Tour Limited Edition 2003
30.辻亞彌乃《戦場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 ·專輯《Cover Girl 2》
31.echo·專輯《絕対愈されるCD》(2012)
32.Paul Oakenfold·專輯《Fluoro》(2000)
2013年5月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唯一自傳《音樂使人自由》上市
【內容簡介】
這是日本著名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唯一一本自傳。音樂家回憶了自己兒時如何初次接觸音樂,而後在母親和老師的影響下逐漸走上音樂道路,並最終在國際舞台上贏得盛譽的歷程。坂本龍一在回憶中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過,對於自己怎樣「成為了現在的自己」做了一次最全面的敘述,充滿成長的趣味描述和引人深思的語句。書中穿插坂本龍一不同時期的個人照片50餘幅,展現了這位音樂大師充滿魅力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