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瘋狂動物城講的是什麼
《瘋狂動物城》是由迪士尼影業出品的3D動畫片,由里奇·摩爾、拜恩·霍華德及傑拉德·布希聯合執導,金妮弗·古德溫、傑森·貝特曼、夏奇拉、艾倫·圖代克、伊德瑞斯·艾爾巴、J·K·西蒙斯等加盟配音 。
該片講述了在一個所有動物和平共處的動物城市,兔子朱迪通過自己努力奮斗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成為動物警察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3月4日中國大陸同步北美上映 。
一個現代化的動物都市,每種動物在這里都有自己的居所,有沙漠氣候的撒哈拉廣場、常年嚴寒的冰川鎮等等,它就像一座大熔爐,動物們在這里和平共處——無論是大象還是小老鼠,只要努力,都能闖出一番名堂。兔子朱迪從小就夢想能成為動物城市的警察,盡管身邊的所有人都覺得兔子不可能當上警察,但她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躋身到了全是大塊頭動物城警察局,成為了第一個兔子警官。為了證明自己,她決心偵破一樁神秘案件。追尋真相的路上,朱迪迫使在動物城裡以坑蒙拐騙為生的狐狸尼克幫助自己,卻發現這樁案件背後隱藏著一個意欲顛覆動物城的巨大陰謀,而朱迪和尼克也在歷盡艱險的查案過程中成為了好搭檔 。
Ⅱ 有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一個傻白甜女主被上司男朋友甩了,然後她的朋友,一個律師愛上了她然後在一起。律
BJ單身日記 Bridget Jones's Diary(2001)
Ⅲ 《卡羅爾》將要重返韓國電影院,這部影片主演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卡羅爾》這部影片是一部小眾題材地電影,它是一部講訴女同題材的故事。這部影片中的故事是發生在上個世紀5、60年代的紐約,故事中的兩個女主人公卡羅爾和特瑞斯兩人從相遇、相知到相愛,在經歷過短暫的失敗的婚姻之後,兩人最終選擇走到一起。電影的這一個發展的情節帶有中國水墨畫似的留白,就是大多的故事發生的情節都是點到為止,這種點到為止的手法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
而身在非常開放包容的紐約街頭,電影中的兩位女主人公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在紐約的街頭,而不用擔心被路上的人用異樣的眼神打量著。她們甜蜜的走在街上的時候也不用在意路人的眼光,因為很多的紐約路人看他們的時候都是像在看異性戀一樣。所以兩位女主人公可以享受一對正常的情侶所享受的待遇。小編相信這對於現在的許多人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不過,在這里要聲明的一點的是,雖然紐約真的非常的開放,但是那裡的犯罪率是真的非常高,也算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Ⅳ 姐姐害死傻白甜妹妹幾年後妹妹再次出現這部美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姐姐》。
電影《姐姐》由李詩英主演,執導本片的為林景澤導演,2019年1月1日上映。《姐姐》是講述為了拯救被世界拋棄的妹妹,姐姐開始整理妹妹的過去和報仇的情感動作電影。
從警衛員崗位上退役下來的姐姐仁愛只想帶著妹妹恩惠像別人一樣平靜地生活。然而,妹妹卻莫名地失蹤了。仁愛發瘋一樣地尋找妹妹,不放過任何線索。在妹妹消失的點滴痕跡面前,仁愛愈發地憤怒起來。
Ⅳ 有沒有特別傻白甜的電影推薦
《律政俏佳人》 這貨實在是有點太傻白甜了 一個像芭比娃娃的金發女孩 熱愛時尚 傻了吧唧的 至少在別人眼裡是的 因為被男友甩了 理由是男方需要找一個符合自己家族身份的女友 感覺類似知識女性那種的 而不是像女主那種花瓶的類型 於是女主通過努力 改變自己 希望挽回愛情 途中發生了一系列尷尬好笑或勵志的事情 而結果也漸漸發生了變化
《時尚女魔頭》一個傻白甜找工作 誤打誤撞成為了美國頂尖時尚雜志總編的助理 整個公司的女孩都特別時尚 沒有任何人看好她 她也在工作中感覺到委屈 迷茫 不知所措 可最終她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變成時尚女孩 漂亮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感覺好像是在跟上司博弈 每次總編把工作交給她 她沒有很好地完成 總編就好像贏了 每當她漂亮的完成了 就好像這一次是她勝利了 很有意思 也符合傻白甜的定義
《奇怪的她》 一個刁鑽的老婆婆在青春照相館拍照之後 就變成了少女時代的模樣 然後也是各種一臉懵逼
這三部影片都特別的傻白甜 都很勵志 很歡樂 很溫馨 望採納~祝觀影愉快~
Ⅵ 瘋狂動物城講的是什麼
該片講述了在一個所有動物和平共處的動物城市,兔子朱迪通過自己努力奮斗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成為動物警察的故事。
一個現代化的動物都市,每種動物在這里都有自己的居所,有沙漠氣候的撒哈拉廣場、常年嚴寒的冰川鎮等等,它就像一座大熔爐,動物們在這里和平共處——無論是大象還是小老鼠,只要努力,都能闖出一番名堂。
兔子朱迪從小就夢想能成為動物城市的警察,盡管身邊的所有人都覺得兔子不可能當上警察,但她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躋身到了全是大塊頭動物城警察局,成為了第一個兔子警官。為了證明自己,她決心偵破一樁神秘案件。
追尋真相的路上,朱迪迫使在動物城裡以坑蒙拐騙為生的狐狸尼克幫助自己,卻發現這樁案件背後隱藏著一個意欲顛覆動物城的巨大陰謀,他們不得不聯手合作,去嘗試揭開隱藏在這巨大陰謀後的真相。
角色介紹
1、朱迪·霍普斯(棉尾兔)
樂觀外向甚至有點急性子的活潑主義者。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現代動物都市的第一個兔子警官。警察局的同僚總是瞧不起她,為了證明自己,她從野牛警察局長手中搶到了一個失蹤案,憑借過人膽識發現了案件背後的陰謀,然後迫使狐狸尼克與自己踏上了冒險旅程。
2、尼克·王爾德(赤狐)
一隻在動物城裡以坑蒙拐騙為生的狐狸,兒時受到歧視與偏見傷害,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被朱迪設下圈套,被迫與她合作查案,而捲入意想不到的陰謀。
Ⅶ 電影《沉默的羔羊》為什麼被稱為驚悚片的教課書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回答關於《沉默的羔羊》為什麼被稱為驚悚片的教課書,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講述。
第一點,電影本身講述的故事。
一個剝人皮的變態殺手讓整個城市聞風喪膽,警察壓力巨大,沒有獲得任何有價值的信息,不得已派出一名女性實習生前往監獄,去見漢尼拔。
希望能從他那裡獲得一些信息。
在漢尼拔的誘導下,女實習生克拉麗絲敞開心扉說出了深藏內心多年的秘密,做為回報,漢尼拔給他透露了一些字謎的信息。
通過解讀字謎信息,克拉麗絲最終找到了真正兇手,在險境中將其擊斃,救出了議員的女兒,而漢尼拔也玩了個金蟬脫殼,徹底的擺脫了警察。漢尼拔得到了自由,克拉麗絲自愈了困擾她多年的噩夢。
第二點,電影的幾大亮點。
亮點之一:它有兩個罪犯,一個吃人,一個剝人皮,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警方為了抓住剝人皮的變態殺手---野牛比爾,不得以去求助另外一個食人狂魔。屢次碰壁後,居然派了一個叫克拉麗絲的女實習生去見被稱為「食人狂魔」的心理醫學博士----漢尼拔。克拉麗絲在見到漢尼拔的那一刻,馬上感覺到,他像蛇血一般冷靜,眼神犀利,彷彿看穿了克拉麗絲內心的一切,讓人不寒而慄。他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讓人感覺他就是牢房的主人。這一切在觀眾看來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克拉麗絲哪裡是心理學博士的對手,第一次交鋒便狼狽不堪的敗下陣來。不久後得知戲弄她的那個犯人在與漢尼拔聊天後自殺了,克拉麗絲更是目瞪口大,一時沒有回應,其實此刻她的內心對漢尼拔已經產生了一絲好感的敬畏之情。
亮點之二:時間上的蒙太奇,在克勞福德准備對野牛比爾的住處破門而入的時候,這種快感和撲空之後,克拉麗絲陷入危險的驚悚,讓人大呼過癮,這就猶如過山車般刺激和興奮。
亮點之三:漢尼拔在縣法院血性殺戮之後的逃脫,把金蟬脫殼展現的淋漓盡致。其次對變態狂----野牛比爾的刻畫,也是入目三分。
這些亮點足以讓觀者耳目一新,大為興奮。
第三點,這部電影所反映的 社會 現實,以及人性的陰暗與復雜。
電影一開始克拉麗擠進站滿男學員的電梯里,她顯得那麼弱小,在一個男權 社會 里女性要想出人頭地,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機會。女性在 社會 上依然處於劣勢地位。
在得知議員的女兒被綁架後,警局上下倍感壓力山大,就連總統都表示關切。試想一下,如果是普通人的女兒被綁架,還會引起這么大的 社會 關注嗎。
漢尼拔面對克拉麗絲內心的痛苦,他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像導師一樣選擇了自愈她內心的傷痛。面對殺戮那是人性的黑暗,面對救贖彰顯了人性的光輝。
綜合以上三點,可以說這部電影不僅僅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同時也反映和諷刺了 社會 現狀,以及對女權的伸張。通過主人公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宣揚了 社會 正能量。深度挖掘了人性的陰暗與光輝。獲得奧斯卡獎乃實至名歸,稱之為驚悚片的教科書當之無愧!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謝謝!
我認為是畫面驚悚
1991年2月14日,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的漢尼拔·萊克特(Hannibal Lecter)登上了《沉默的羔羊》的大銀幕。
這部電影在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了 5項奧斯卡獎,其中包括演員,女演員和導演的頂級獎項。
從故事題材上看, 該電影被認為是目前研究心理學和犯罪學的最佳電影之一。 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之外,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精湛的演技讓兩個角色都深入人心。
7個細節來感受一下,為什麼電影被稱為驚悚片的教科書。
1、「愛你的西裝」
如果您需要任何證據來證明像漢尼拔一樣有多麼令人生畏。請留意他與馬丁參議員(Diane Baker)短暫的情景,後者的女兒被布法羅·比爾(Buffalo Bill)綁架。漢尼拔的一半面孔被標志性的面具遮住,他的眼神和線條順滑能夠使您後背發涼。漢尼拔透露,比爾(Buffalo Bill)用受害者的皮膚做事,並嘲諷參議員(「當你的小女孩在石板上時,它會在哪裡撓你?」),在參議院離開時,漢尼拔留下了最後的話:「還有一件事愛你的衣服」。
2、喉嚨里的蟲子
導演當然不會迴避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元素,但是大概沒有哪一部電影的驗屍場景像這樣有效。死去的女孩的屍體一瞥已經夠糟的了,但是後來克拉麗絲發現受害者的喉嚨里有東西,從長遠的特寫來看,我們發現那裡有一隻臭蟲繭。不知何故,它使我們比以後從受害者的背部上剝下兩塊皮膚的發現更加顫抖,這使得我們以後無法再以相同的方式來看繭。
3、夜視高潮
《沉默的羔羊》中的大多數恐怖都是出自於心理上的。在這里,導演的目標是徹底地將恐怖定格。轉而,以布法羅·比爾(Buffalo Bill)身穿夜視鏡在黑暗中纏擾克拉麗絲的第一人稱視角。當然,夜視怪異的綠色自動使任何事情變得更加可怕。同時導演巧妙地延長了拍攝時間,然後才讓擺脫場景。畫面的每一幀都傳達到我們的毛孔,讓我們每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感到的血腥恐慌。
4、克拉麗絲第一次見到漢尼拔
克拉麗斯首次與漢尼拔面對面,仍然是電影院有史以來對任何角色,英雄或反派人物的最佳介紹之一。在克拉麗絲被其他囚犯侮辱之後,我們跟隨克拉麗絲沿著走廊往下走,然後我們通過克拉麗絲的眼睛見到漢尼拔。漢尼拔要求克拉麗絲走得更近,這只是這部電影中引人入勝的機智之戰的前戲。
5、擦乳液
困在一個連環殺手的地牢中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要為凱瑟琳·馬丁(比爾新的受害者)命令將潤膚露擦入她的皮膚。萊文在暗示布比爾(Buffalo Bill)時的心理沖突時大放異彩,試圖讓事情保持親切,而憤怒卻在表面下冒泡。
盡管如此,這並沒有使他對凱瑟琳的一再要求變得那麼令人不安。他模仿凱瑟琳求助的呼聲真是令人發指,首先輕輕地重復一遍,然後再完全解開,拉扯襯衫等等。畫面中的掙扎到牆中流血指甲的放大。你必須承認,你對此感到恐懼與畏縮。
6、水牛比爾的舞蹈
沉默的羔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場景,但這可能是最不可動搖的一幕。布法羅·比爾(Buffalo Bill)轉型(男變女)的最後一個階段是,他戴上口紅,輕聲說「我要我死」,並把他的生x器藏在視線之外,與Q Lazzarus的「再見馬」赤裸跳舞。凱瑟琳不顧一切地試圖抓住他的xxx。這一刻,讓你洞察水牛比爾的癲狂。
7、漢尼拔·萊克特的逃亡
但是《沉默的羔羊》最好的鏡頭是讓漢尼拔本人的參與。一個宏偉的持續鏡頭顯示了漢尼拔的殘酷殘暴和創造力,因為他首先無情地殺死了兩名毫無戒心(和無辜)的警官,然後假扮成倖存者中的一員使自己得以逃脫。從圖形圖像(您好,像受害者一樣的基督的姿勢)到緩慢的扭曲,這只是一部完美無缺的電影作品,這一技巧隨後將在Saw中播放。對於以前主要對心理斗爭感興趣的電影,這是感官上的內在震顫。而對其本身而言,你可能會驚嘆其為純粹的天才。
《沉默的羔羊》是20世紀90年代深刻反映美國 社會 犯罪的經典之作,影片繼承了好萊塢經典恐怖電影的傳統,然而影片的敘事方式又打破了經典恐怖電影的拍攝手法,它頗具匠心地將恐怖片與偵探片巧妙地結合起來, 讓你體驗一次心理學和犯罪學的盛宴。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那傲視群雄的評論。
因為精彩
我人為沉默的高羊這部影片講述人性。
這部電影充滿了恐怖、驚悚、懸疑、反思、人性等等元素,也因為人物設定而雜糅在一起,讓他具有了多面性。
漢尼拔是殘酷的冷血的,他深邃的眼神有著看透世俗的冷峻和無情,他懷疑一切於是虐殺一切;但他同時也是脆弱的病態的,他看不透自己不理解人心,最終因為女主而砍掉自己的手,放棄了獵物也便是放下了心魔。
當然漢尼拔的飾演者安東尼·霍普金斯無疑是《沉默的羔羊》最大功臣,他用自己最為出色的表演完美呈現了漢尼拔的可怕之處,並將一個集高智商心理學家、變態殺人狂、食人魔等等差異甚大的人物設定兼具一身,且每一時刻的狀態都拿捏的恰到好處,這更為難能可貴。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都因為角色而富有深意,甚至影響著聽眾的視覺神經,讓人不寒而慄。
整部電影充滿懸疑氣氛營造出昏暗和可怖場景的攝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而來自服裝造型提供的標志性面具也成為了漢尼拔的經典造型,這些無疑都是電影加分項。
《沉默的羔羊》幾乎可以算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能夠反映美國 社會 犯罪問題的一個經典,而且,這個影片非常好的繼承了好萊塢恐怖片基本的尿性和傳統的恐怖片模式,也讓人感到非常驚奇,將恐怖的氛圍和懸疑偵探的元素巧妙地結合。而影片中的場景大多數都是以封閉的室內環境為主,整體的場景構造讓人感覺更加的撲朔迷離,而且,封閉的室內環境會給人一種動作性的突破感覺。整部電影所營造出來的那種氛圍,就像是把所有的人都引入到了整體影片的撲朔迷離之中,這樣一個象徵性的人類潛意識世界看起來非常的具有特點,而影片中最特別的地方並不僅僅在於它的恐怖和懸疑氛圍,更在於他通過對於人的心理的一種 探索 ,找尋出了美國 社會 的恐怖最為玄妙,也是最為根本的 社會 根源,這個主題非常的生話,而且主題給人的印象也極為深刻。
喜歡驚悚片/恐怖片的小夥伴應該都看過《沉默的羔羊》這部電影,即使自己沒有看過也應該聽別人安利過,作為繼《一夜風流》、《飛躍瘋人院》之後第三部獨攬五項奧斯卡獎的電影,《沉默的羔羊》在影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一遍遍反復觀閱,而它也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恐怖電影,是當之無愧的恐怖片經典。
電影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的小說,但相比小說,導演喬納森·戴米用近乎完美的視覺呈現和內心描摹讓電影版實現了超越,這部作品也被認為是好萊塢電影的集大成者。他的改編讓角色性格更加鮮明且多樣,劇情沖突也更加戲劇化且富有張力,傻白甜女主與高智商罪犯的對手戲充滿看點,並塑造了影史上的經典人物:漢尼拔。
與其說《沉默的羔羊》創造了漢尼拔,不如說漢尼拔成就了《沉默的羔羊》,因為這個角色,這部電影變得鮮活,恐怖、驚悚、懸疑、反思、人性等等元素也因為這個人物設定而雜糅在一起,讓他具有了多面性。漢尼拔是殘酷的冷血的,他深邃的眼神有著看透世俗的冷峻和無情,他懷疑一切於是虐殺一切;但他同時也是脆弱的病態的,他看不透自己不理解人心,最終因為女主而砍掉自己的手,放棄了獵物也便是放下了心魔。
漢尼拔的飾演者安東尼·霍普金斯無疑是《沉默的羔羊》享譽世界的最大功臣,他用自己最為出色的表演完美呈現了漢尼拔的可怕之處,並將一個集高智商心理學家、變態殺人狂、食人魔等等差異甚大的人物設定兼具一身,且每一時刻的狀態都拿捏的恰到好處,這更為難能可貴。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都因為角色而富有深意,甚至影響著聽眾的視覺神經,讓人不寒而慄。
除了演員,影片的成功也離不開電影各個方面,充滿懸疑氣氛且逐層深入解密的劇本設定給電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營造出昏暗和可怖場景的攝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而來自服裝造型提供的標志性面具也成為了漢尼拔的經典造型,這些無疑都是電影能成為經典的加分項。
《沉默的羔羊》收獲了巨大的成功之後,續集也紛紛問世,收獲了巨大的反響,而以角色漢尼拔命名的美劇也收獲了不錯的觀眾口碑,該系列儼然成為了一塊金字招牌,這其中離不開原著小說,更不開最初影版《沉默的羔羊》帶來的口碑基礎。
Ⅷ 《瘋狂動物城》好看嗎
想像力天馬行空,笑點俯拾皆是,人設細膩,細節精確到毛發,還有對《教父》和《毒師》的致敬……當然,最值得一看的,仍是電影講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迪斯尼不再滿足於僅僅講述一個「努力就能成功」的傻白甜夢想故事來哄小孩子,而是深度進化到成人才能看懂的政治寓言:
權力是如何利用偏見來變現的,以及偏見演變為「多數人暴政」的潛在危險。
個人覺得,《瘋狂動物城》很可能成為劃時代的作品,它讓我想起了奧威爾的傑作《動物農場》。
本文有劇透。
1.
故事發生在「瘋狂動物城」。在這里,食肉動物(人口佔10%)努力克服千年來的野蠻天性,與食草動物(人口佔90%)和平共處,共同營造一個烏托邦式的動物樂園。
從表面上看,這個城市是令動物嚮往的。城市體系中,根據每個動物的身材、習性精心設置了不同種類的門、通道、房屋以及其他生活裝置,處處流露出對不同個體的尊重。
但「現實世界並不像標語上說得那麼美好,而是既復雜又殘酷」。
完美的表層之下,「瘋狂動物城」涌動著偏見的暗流。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DNA里遺傳的野蠻天性深深恐懼,覺得最好給他們都戴上嘴套;食肉動物則對食草動物的不信任心懷不滿。
故事主角、鄉下兔姑娘朱迪,從小到大都飽受偏見之苦。朱迪的夢想是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兔子警察,但父母認為,兔子「種胡蘿卜」似乎更加現實。
同鎮的狐狸也嘲笑朱迪的警察夢,認為她不過是個「愚蠢的兔子」。
後來,朱迪通過努力,終於成為警察,可她還要面對種族、職場的雙重偏見(這里甚至還可能包含性別偏見)——上司牛局長認為,犀牛、大象等警員更加可靠,至於一個兔子,只能去街頭貼罰單。
作為偏見的受害者,朱迪在工作中努力消除動物們之間的偏見。在偵破14個動物失蹤案中,朱迪還和食肉動物狐狸尼克成為搭檔,建立了互信關系。
不幸的是,偏見和暴力一樣,藏在人心深處。你自以為不是個有偏見的人,其實未必。
朱迪解救了城內失蹤的十四個動物,成了城市英雄。在新聞發布會上,朱迪說出了作為一個食草動物所潛藏在心底的恐懼和偏見——「食肉動物會野蠻化」。
動物城內騷動了,食草動物的偏見集體爆發,食肉動物面臨及其危險的處境,連好朋友狐狸尼克也不能忍受朱迪,棄她而去。
朱迪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後悔不已,辭去了警察工作。
但動物失蹤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原來,這些食肉動物野蠻化,都是人為——不,動物為——造成的。
看起來人畜無害、老實巴交、樂於助人的羊副市長,其實是個腹黑的陰謀家。
她先利用食肉動物野蠻化,搞掉了政敵獅子市長,又計劃利用食草動物的集體偏見,形成「多數人暴政」的局面,把肉食動物統統趕出動物城,建立純粹食草動物的烏托邦……
看著眼熟不?和當年希特勒的手法相似。
當然了,朱迪最終成功逆襲,力挽狂瀾,不細說了。
羊並不像想的那麼老實,兔子並不像想的那麼愚蠢,狐狸也並不像想的那麼狡猾。
老實、愚蠢、狡猾,很多時候是來源於你我心中的偏見。
2.
把敘事視角放在偏見(或歧視)上的美國電影有很多,最著名可能是200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了。
《撞車》以多民族、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洛杉磯為背景,反思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偏見。
這種深植人心、毫無理性的偏見,往往是導致民族、團體、個人之間互相憎恨、甚至訴諸暴力的禍根。
在美國歷史上,社會偏見被政客利用而導致的暴力行為並不少見(政客通常同時利用「偏見+信息誤導+集體無理性」三個要素動員民間暴力),南北戰爭、排華法案(1882)、麥卡錫主義、對亞洲移民的明文限制(1965)……
事實上,種族歧視和文化偏見的幽靈,一直徘徊在美國社會之中,從來沒有真正散去。幸運的是,從政府到民間,從正式立法到文藝作品,美國人從不忌憚對偏見、以及對偏見引發暴力的反思。
這種反思已經在社會上達成一些共識——無論你是政治家還是學者,是作家還是演員,只要從嘴中說出了對少數族裔、女性、少數群體(比如同性戀)的歧視性語言,立馬會引來全社會的聲討。
這種深入的討論和反思,為社會織成了一道安全網——某個政治人物登高一呼,群眾群起響應,用多數人暴政來消滅少數人自由的情況,不太容易出現了。
就像《撞車》中,最終個體的認知會對偏見行為自動糾錯。
就像美國社會反對亞利桑那州政府通過修「隔離牆」來排斥墨西哥裔非法移民。
3.
需要警惕的是,偏見在我們社會中,同樣盛行。
比如地域偏見。
城裡人和農村人、上海人和外地人、北京人、河南人、東北人……每個地域的人們都被統一打上一個污名化的標簽,然後不假思索地用這個標簽概括一切問題。
最近一次是「哈爾濱天價魚」事件中部分網民對「東北人」的無理性攻擊。
網上流傳的世界地圖,玩笑和偏見並存。網上還有很多比這個更惡毒的中國偏見地圖。
還有職業偏見。
以前一般都說農民工如何如何,現在的職業偏見更加細化,醫生如何,法官如何,城管如何……每種職業都被臆測成某種具體惡行,法官=不公正,醫生=收紅包,城管=打人,然後用臆測得出的結論來粗暴地對待每個個體。
最近的一次出現在法官馬彩雲被槍殺後,部分網民憑主觀臆測對她的人身攻擊。
至於階層偏見,那就更普遍了,仇官仇富的情緒彌漫網路。
比偏見更可怕的是拒絕反思。
事實上,有偏見的心靈,更容易被信息誤導,被人為誤導。因為偏見者「詮釋一個模糊的情報時,他們只看他們想要的一面」。
不但不反思,有的人還引以為榮。一旦發生熱點事件,立即從心中的偏見出發,不假思索,不加分析,迅速站隊,然後在互聯網上展示自己的語言暴力——不要小看網路暴力,網路暴力可能是現實世界暴力的一種預演。
偏見一旦變成一種社會力量,其中就蘊含著某種危險性。就像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被打倒的「黑五類」、「知識分子」、「右派」……他們當然不全都是壞人,很多人後來不都平反了嗎?
一個健康的社會,基本的公共生活框架應該是「個人自由+法治精神」,而不是「偏見+暴力」,如果我們學不會反思,那麼只能學習祈禱了。
祈禱過去發生的偏見和暴行,不要發生在未來。
Ⅸ 《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被名字耽誤的電影,為什麼豆瓣評分能得9.1
豆瓣兒評分和電影的名字並沒有什麼關系,並不會因為電影名字不好而影響豆瓣的評分,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們能區分出來哪些東西好,哪些東西不好,有一些東西即使外表難看,只要他內心是純潔的,他就能得到很高的評價,《三傻大鬧寶萊塢》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雖然大家看到這部電影會認為他是一個無厘頭的喜劇,但是看完以後會發現他的哲理。
電影到最後留下了一個懸念,這個主角兒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到電影的後半段他就完全消失了,只活在別人的口中,後來才發現他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有能力的人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