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關於鋼琴勵志的電影

關於鋼琴勵志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13 17:17:48

⑴ 《海上鋼琴師》勵志電影

《海上鋼琴師》勵志電影推薦

學習應該是快樂的,為了讓大家度過一個有意的的暑假生活,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勵志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科1994年所著的《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孤兒一九〇〇天才的一生。《海上鋼琴師》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成為史上流傳最廣的電影之一,其中的台詞幾乎照搬於這部作品,至今仍為影迷所津津樂道。

作品簡介

從巴里科顯而易見的虛構情節中,讀者能夠領略到童話的般的美妙和歷險式的驚悚。他的小說中有人世間戰亂和兇殺的腥風血雨,更有心靈中愛情和溫情的這神聖角落。他獨獨的亦真亦幻的故事,濃縮人類悠長的歷史,凝聚人類復雜的情感,既古老又新鮮,既傳統又現代,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本書集結了他的三部重要的小說代表作《蠶絲》、《不要流血》、《憤怒的`城堡》及一部被改編成電影並迅速風靡世界的劇作《海上鋼琴師》。每一部作品都題材迥異,但皆具有樂曲般的特質,並以舞台劇的形式鋪陳,頗具實驗性。巴里科認為,重要的不是在解釋這個世界,而是不解釋。

作者簡介

巴里科,於1958年生於都靈。巴里科最初的職業是音樂評論家和社論撰寫人,還製作過一些廣播和電視節目。1991年,他的第一部小說《憤怒的城堡》一面世,就獲了坎皮耶洛精選作品獎(Premio Selezione Campiello), 並且被譯成多國文學。1993年,《海》的出版又為他贏得了義大利維亞雷焦文學獎(Premio Viareggio)的殊榮。而讀者對他近幾年出版的新書《蠶絲》和《都市》,同樣好評如潮。除了小說,他還致力於嘗試劇作創作,他的獨角戲劇本《十九世紀》不僅在義大利各大劇場頻頻上演,還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為了使廣大的文學愛好者能有一個和他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也為了能把自己的寫作經驗和技巧傳授給更多的人,巴里科還在他生活的城市都靈開了一所名叫「傑尼?霍爾登」(「Holden」)的寫作學校,在創作的同時,開始了他的教授生涯。

1998年發行。發行地:義大利,英國,法國,克羅埃西亞

;

⑵ 瑞士音樂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講述神童的故事,究竟有多勵志

《想飛的鋼琴少年》是一部很現實主義的瑞士音樂電影,天才總是孤獨的,但也很勵志,告訴觀眾應當踏踏實實做好眼前事。前半段老套,後半段漸入佳境,整部電影不管是情節發展還是結尾,雖然盡顯老套,但也抵擋不住此片散發的獨特魅力。同樣是神童的故事,這部給了我別樣的清新和感動,完美結局充滿正能量。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和現實的瑞士音樂片,視角獨特,雖說當天才真的很累,但誰不想有個這樣的天才兒子了,他從深處了解到那很孤獨,絕非觸覺聽覺視覺所能夠表達的孤獨。關於愛、夢想、飛翔,也許一開始沒有什麼特別,越到後面,會越激動。或許,影片傳達的精神很簡單:想要真正的自由,就要具備狠狠賺錢的能力。

一個天才的傳奇故事,整個影片的基調很平和,沒有跌宕起伏的心動,沒有發人深省的道理,但卻同樣感人至深。影片的各個方面都算中規中矩,很平靜,不過鋼琴是一個能讓人心動的環節。這僅僅只是一部電影,因為他是在是太傳奇了。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氣,有時你覺得平淡無味的生活在別人眼裡如獲至寶,只有懂得追求同時又懂得滿足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⑶ 經典勵志電影之《鋼琴課》

經典勵志電影之《鋼琴課》

《鋼琴課》是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勵志電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勵志電影:《鋼琴課》,希望喜歡!

推薦理由: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勵志電影,獲得199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

中文片名:《鋼琴課》

英文片名:The Piano

導演:簡·坎皮恩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凱特爾、安娜·帕奎因

劇情簡介:19世紀中期的紐西蘭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廉價的勞動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紛紛飄洋過海,去那裡實現自己的發財夢。蘇格蘭女人艾達是一個面目清秀、性格內向的小婦人,她不會說話,有一個9歲的女兒弗洛拉。艾達遵從父親的安排,嫁給遠在紐西蘭的斯圖爾特——一個她從未見過面的男人。

船把她們送上紐西蘭荒涼的海灘,艾達和弗洛拉等待斯圖爾特來接她們。她們只有簡單的行李,卻有一架黑沉沉的鋼琴。斯圖爾特帶著一幫土著人來接艾達,因為道路難走決定把鋼琴留在海灘上。

艾達思念自己的鋼琴,只好求助於鄰居貝恩斯,請求貝恩斯帶她和女兒去海邊看鋼琴。他們來到海邊,艾達急切地撲向鋼琴彈起來,弗洛拉在琴聲中舞蹈。貝恩斯默默地望著她們,他從這震撼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艾達的心,並迷戀上了她。於是他主動提出以自己的80畝地換取海灘上的鋼琴,斯圖爾特很高興,貝恩斯提出要艾達給他上鋼琴課,斯圖爾特也滿口答應了。艾達起初並不答應這個交易,她認為貝恩斯是個粗人,不配碰她的鋼琴,但是在斯圖爾特的威懾下也只好答應。為了彈琴,艾達只好每天去貝恩斯的小屋上鋼琴課,弗洛拉和一隻小狗在外面玩。艾達專注地彈著琴,可貝恩斯卻不練鋼琴,只是痴迷地望著她,對於他來說,上鋼琴課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貝恩斯知道艾達極想重新擁有自己的鋼琴,於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彈鋼琴的時候他對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個鍵。艾達同意了,對於貝恩斯來說,這不是單純的游戲,這是情慾的表達。

斯圖爾特問艾達貝恩斯的鋼琴彈得怎樣,艾達只是笑了笑,毫不知情的斯圖爾特很滿意。在長久的交往中,艾達和貝恩斯的感情與日俱增,不料他們在一次裸體相對時被不諳世事的弗洛拉發現了。弗洛拉告訴了斯圖爾特她不明白為什麼一直是媽媽教琴而柏為什麼一直不彈,為什麼有的時候在彈而有的時候卻沒有任何聲音,於是,斯圖爾特就有點懷疑了。

柏因為太愛艾達於是決定把用土地換來的鋼琴送給艾達。斯圖爾特起初還以為是柏變卦。不在教柏鋼琴的艾達其實也早已習慣了彈琴的時候有柏在,也已經愛上了柏。於是她決定去找柏。但是被斯圖爾特發現了,他用木板把門窗釘死,軟禁了艾達。第二天一早,斯圖爾特又拆下了窗上的木板,告訴艾達他信任她,於是出去幹活了。而艾達在送給貝恩斯信物時又一次被發現,斯圖爾特暴怒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達的'一個手指。然而,艾達是無法說服的,這也許是一種意志的力量。斯圖爾特終於徹底絕望了,他帶著槍來到貝恩斯的小屋,要他帶艾達走。

有情人終成眷屬,貝恩斯帶著艾達和弗洛拉以及鋼琴離開了小島。在船上,艾達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後,終於決定拋棄這象徵了她沉重的痛苦記憶的鋼琴,她把它掀到了海里。

貝恩斯與艾達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艾達以教鋼琴為生,貝恩斯請人給她做了一個銀指套,每當銀指套與琴鍵相撞時,總會發出一種奇特的聲響,它融入了鋼琴美妙合諧的音符之中,創造出了另一種完美的旋律。艾達也漸漸開始學說話,但是聲音粗得嚇人,她只是在黑暗中獨自一個人說話,傾訴自己的心聲。

簡·坎皮恩的《鋼琴課》是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所謂女性電影是指它向人們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義上與男人的對抗,而是一個內心獨立、能夠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經過掙扎之後,與現實達成和解的過程。如果你願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成長電影。這里所說的成長,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從少年世界到成人世界的青春成長,而是一個已然成熟的人,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環境和精神世界的沖突中尋求平衡,以獲得內心平靜的過程。影片把環境設置為一個幽閉荒蕪的海島,就是為了要讓一切沉澱下來。在這樣一個舞台上,沒有聲音,只有旋律,每一個人都在默默地飽受煎熬,然而把掙扎變做無奈之後,卻又沉醉其中的舞蹈。

導演簡·坎皮恩曾經這樣說:「我對劇本思考越深,就越加明白,必須有一個客體來賦予這個故事以特殊性。在諸多方案里我選擇了鋼琴,鋼琴可以說是人類雙手的神秘創造,它是文明的象徵。從視覺上說,鋼琴與紐西蘭土著人的生活構成了鮮明的對照。羅曼蒂克的激情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且有時我們會為它而活。盡管我相信這並非是完全明智的生活方法,也明白它所帶來的結果常常是危險的,但我仍會珍惜它,並且相信它是偉大勇氣的象徵。」

劇情逐漸進入性騷動和xx的境界,這個過程沒有絲毫矯揉造作和人為的反差。三者都體現著各自的人性:辛勤耕作是愛達丈夫的人生理念;貝恩斯像那片未開化的原始森林,充滿著毫無雕琢的野性和本能;愛達對鋼琴的迷戀是因為彈琴彌補了她語言的障礙。原始美的吸引力跟琴聲的古典韻味一樣,對人的本性有不可抗拒的魔力。亨特扮演的愛達,雖然沒有一句台詞,但激情飽滿,表現力強到幾乎等同於吶喊。帕昆扮演的女兒更是非同尋常,她繼承了母親的強烈個性,身上還帶著教徒般的偏執和軍師似的主見。兩人均獲奧斯卡獎。影片對女主角「紅杏出牆」的觀察多半是從小孩的視角,因此它的風格有一種似懂非懂的神秘和愛憎模糊的深邃。影片跟《霸王別姬》並列戛納金棕櫚獎。


;

⑷ 與鋼琴有關的勵志電影

《鋼琴課 》
本片是由紐西蘭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一部浪漫愛情片,也是一部反映女性覺醒為出發點的佳作,獲得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最佳女主角獎。片中女主角荷莉.享特的表演特別出色,她以柔美的手語和堅定的目光成功地演出了一個內心豐富卻被禁錮的美麗啞女形象,使她成為第66屆奧斯卡影後。男主角為哈維.凱特爾。故事講述美麗的啞女,她不能說話卻彈得一手好琴,也就是以鋼琴為媒,她勇敢地找到了她的真愛。影片中有多首古典樂章,鋼琴曲會讓人如痴如醉。
《神童》
作為"神童"的13歲天才少女鋼琴家--成瀨歌,寄予了大人們全部的期望。小歌是一個自由奔放,但在音樂相關方面卻可以表現出極限的纖細天才少女。開始小歌壓力很大,每天都受這樣那樣的管制,上課也無精打采。加上父親不在身邊和母親的不愉快也積壓在心中,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彈琴。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想考音樂大學的少年菊名和音。兩個人開始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開始了一段新的奇妙感情。兩人之間清爽和善的交往,譜出了一段如同音樂一般美妙的故事。
但是小歌的身體卻發生了變化,她通過了暫時失去聽覺的考驗,領悟到演奏音樂的喜悅……
《彈鋼琴的盲童》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內蒙古的赤峰市。八年前,一個叫劉浩的孩子降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因為早產,在保溫箱里輸氧過多,而導致劉浩自幼雙目失明。三歲那年,母親替他買了一把玩具小琴,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能用它摹仿出麻雀的叫聲。音樂的激情燃燒著劉浩幼小的心靈。他的音樂天賦讓母親震驚,也讓她欣喜萬分。她明白,音樂成了劉浩唯一的快樂。她發誓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快樂帶給這個不幸的孩子…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孤兒一九〇〇天才的一生。《海上鋼琴師》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成為史上流傳最廣的電影之一,其中的台詞幾乎照搬於這部作品,至今仍為影迷所津津樂道。

《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是一部2006年的瑞士劇情、音樂片,由弗蘭迪-M.米偌執導,由瑞士天才鋼琴家泰歐·蓋爾基和實力派演員布魯諾·岡茨聯袂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具有超群天賦、智商高達180的少年維達斯不願遵從父母的意願——成為一名鋼琴家,而是想成為一名普通的人。由於世界跟不上他的聰穎,唯有裝傻才能逃避,維達斯在祖父的幫助下帶上一對木質的翅膀從陽台上跳下去,並假裝自己天賦因此而消失的故事。

⑸ 請問與鋼琴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海上鋼琴師》,《鋼琴課》,《調音師》,《鋼的琴》,《想飛的鋼琴少年》,《鋼琴家》,《鋼琴戀曲》,《大鋼琴》,《寂寞鋼琴師》,《莫扎特傳》,《閃亮的風采》,《翻樂譜的女孩》,《為了霍洛維茨》,《指尖的旋律》,《冬日細語》,《神童》,《四分鍾》,《復制貝多芬》,《一曲難忘》,《最後一支歌》,《鋼琴教師》,《不能說的秘密》,《春光奏鳴曲》,《東京奏鳴曲》,《不朽真情》

⑹ 求一部有關鋼琴的日本勵志電影!

《神童》剛巧我看過O(∩_∩)O~

中文片名:神童 英文片名:Shindo
導演:萩生田宏治 原著:佐宗光 編劇:向井康介 音樂:服部美穗 類型:劇情/青春/勵志 發行:bitters end 上映日期:2007年3月2日(日本)

劇情簡介
作為「神童」的13歲天才鋼琴家——少女成瀨歌,寄予了大人們全部的期望。小歌是一個自由奔放,但在音樂相關方面卻可以表現出極限的纖細天才少女。開始小歌壓力很大,每天都受這樣那樣的管制,最近上課也無精打采。加上父親不在身邊和母親的不愉快也積壓在心中,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彈琴。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想考音樂大學的少年菊名和音。兩個人開始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開始了一段新的奇妙感情。兩人之間清爽和善的交往,譜出了一段如同音樂一般美妙的故事。 但是小歌的身體卻發生了變化,她通過了暫時失去聽覺的考驗,領悟到演奏音樂的喜悅……

⑺ 勵志電影《海上鋼琴師》簡介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梅蘭恩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海上鋼琴師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海上鋼琴師基本信息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梅蘭恩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電影是由亞歷山卓·巴利科根據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改編而成。

電影海上鋼琴師劇情簡介

1900年,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蒂姆·羅斯飾)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比爾·努恩飾)收養,取名為“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而麻煩也接踵而至。

電影海上鋼琴師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片中挑戰1900的那位爵士樂鋼琴家,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傑利·羅爾·莫頓,《The Crave》本來就是他的作品,其父克拉倫斯也是早期爵士樂的重要人物之一,據說是第一位在譜子上使用爵士樂這個字眼的人。

電影中的弗吉尼亞號在歷史上確有其船,1904年出廠,1954年左右被廢棄。它還與泰坦尼克號有關,據說沉船時弗吉尼亞號就在附近能接收到無線信號的地方。

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盧西塔尼亞號及其姐妹茅利塔尼亞號。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茅利塔尼亞號相似的圓形屋頂。

拍攝《海上鋼琴師》使蒂姆平生第一次訪問義大利,之前甚至沒有看過《天堂電影院》,說服他的並不是托納多雷,而是那部獨白劇《1900:獨白》,這個講述無名鋼琴家的虛構故事深深打動了他。

雖然蒂姆·羅斯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里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蒂姆·羅斯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由於中途曾一度中止,劇組花了110天的時間用於拍攝。在羅馬搭建了19處外景,奧德薩11處。45名演員。75名工作人員。10000名群眾演員。2500套服裝。弗吉尼亞號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長的俄國退役般艇。

在烏克蘭時,由於環境惡劣,語言不通,對劇本的分歧,加之兩人脾氣都不好,蒂姆與托納托雷一度只在萬不得已時才同對方講話,劇組移師羅馬以後,他們的關系融洽了許多:旁觀者描述他們像好朋友一樣親密。

飾演令1900鍾情的女孩的梅蘭妮·蒂埃里是一名模特,多次出現在《Vogue》等雜志上,出演本片時她只有16歲。

包括紐約、南安普敦、那不勒斯等港口的外景,都是在羅馬搭建而成的。

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家締尤特布塔。

該片耗資2千萬美元,遠遠超出了當時在義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

該片在義大利公映時長達3小時。最初,它的海外放映版已被托納多雷剪掉22分鍾,但該片的海外發行商Fine Line公司,仍堅持電影應該再刪改得戲劇化一些,並不顧《伯爾尼公約》關於“電影的最終剪緝權屬導演”的規定,威脅說否則將不會發行此片,包括各大電影節上的放映;它們要求至少再刪掉40分鍾。

該片原定在柏林電影節參展時長度為2小時45分鍾,托納多雷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一惜一切代價也不刪戲,為此他錯過了這屆柏林影展。

穿幫鏡頭

46分鍾左右,又一批乘客到達美國後,一個老頭上來和1900聊天。聊了一段時間後,特寫顯示他手中的煙灰只有一小節,下兩個鏡頭(大概也就2秒左右),那煙灰已經變成很長一段。

與傑利·羅爾對決時,傑利·羅爾在第三次彈奏完以後站起來時把鋼琴的凳子往後推了一段距離,下一個鏡頭凳子卻出現在了原位。

電影海上鋼琴師影片評價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新浪評)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碎的快樂。就像節目所說:這部影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⑻ 青春勵志電影:《鋼琴課》

青春勵志電影:《鋼琴課》

《鋼琴課》

中文片名:《鋼琴課》

英文片名:The Piano

導演:簡·坎皮恩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凱特爾、安娜·帕奎因

劇情簡介

19世紀中期的紐西蘭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廉價的勞動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紛紛飄洋過海,去那裡實現自己的發財夢。蘇格蘭女人艾達是一個面目清秀、性格內向的小婦人,她不會說話,有一個9歲的女兒弗洛拉。艾達遵從父親的'安排,嫁給遠在紐西蘭的斯圖爾特——一個她從未見過面的男人。

船把她們送上紐西蘭荒涼的海灘,艾達和弗洛拉等待斯圖爾特來接她們。她們只有簡單的行李,卻有一架黑沉沉的鋼琴。斯圖爾特帶著一幫土著人來接艾達,因為道路難走決定把鋼琴留在海灘上。

艾達思念自己的鋼琴,只好求助於鄰居貝恩斯,請求貝恩斯帶她和女兒去海邊看鋼琴。他們來到海邊,艾達急切地撲向鋼琴彈起來,弗洛拉在琴聲中舞蹈。貝恩斯默默地望著她們,他從這震撼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艾達的心,並迷戀上了她。於是他主動提出以自己的80畝地換取海灘上的鋼琴,斯圖爾特很高興,貝恩斯提出要艾達給他上鋼琴課,斯圖爾特也滿口答應了。艾達起初並不答應這個交易,她認為貝恩斯是個粗人,不配碰她的鋼琴,但是在斯圖爾特的威懾下也只好答應。為了彈琴,艾達只好每天去貝恩斯的小屋上鋼琴課,弗洛拉和一隻小狗在外面玩。艾達專注地彈著琴,可貝恩斯卻不練鋼琴,只是痴迷地望著她,對於他來說,上鋼琴課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貝恩斯知道艾達極想重新擁有自己的鋼琴,於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彈鋼琴的時候他對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個鍵。艾達同意了,對於貝恩斯來說,這不是單純的游戲,這是情慾的表達。

推薦理由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勵志電影,獲得199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

;

⑼ 有哪些以鋼琴為主題的電影,例如《海上鋼琴師》《不能說的秘密》

《鋼琴課》(澳大利亞 鋼琴別戀The Piano (1993))
《鋼琴師》(法國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
《神童》 (日本 神童Shindô (2007))

《森林中的鋼琴師》 日本 Piano no mori (2007)
《鋼琴教師》法國 La Pianiste (2001)
《四分鍾/情鍵四分鍾/琴鍵四分》法國 Vier Minuten (2006)
《布達佩斯之戀》 德國 Gloomy Sunday (1999)
《翻曲譜的女子》 法國 Tourneuse de pages, La (2006)
《維達斯》 瑞士 Vitus (2006)
《閃亮的風采》 澳大利亞 Shine (1996)
《顧爾德的32短篇》 加拿大 Thirty Two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 (1993)

閱讀全文

與關於鋼琴勵志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海報如何下載 瀏覽:563
看電影的日記英文 瀏覽:200
電影名字狃花女 瀏覽:518
播放驚悚懸疑電影有哪些 瀏覽:206
經典電影推薦閃光少女 瀏覽:805
愛神電影字幕 瀏覽:157
英文電影中的求婚視頻片段 瀏覽:486
哪個電影在麗江拍得特別火 瀏覽:690
2020最火十部電影愛情電影國產 瀏覽:226
電影經典十大場面 瀏覽:852
港片電影插曲經典 瀏覽:586
電影年輕的妻子劇情 瀏覽:429
善良的姐妹倫理電影 瀏覽:245
大雁叔陳琳是什麼電影 瀏覽:261
電影三角劇情 瀏覽:528
值得一看搞笑電影 瀏覽:717
中國電影在當今社會的意義 瀏覽:548
街頭女大學生電影 瀏覽:328
漂移電影國語高清完整版 瀏覽:45
建行一元看電影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