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新世紀台灣青春電影研究

新世紀台灣青春電影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14 03:56:01

1. 麻煩大家幫我介紹幾部台灣青春電影

《沉睡的青春》,《聽說》導演鄭芬芬的處女電影,張孝全和郭碧婷主演。。。。尋找初戀的電影。

《陽陽》,渺渺里那個小艾主演的,。挺養眼的。

《盛夏光年》,張孝全、楊淇、張睿家主演。講友情與愛情的,夾雜著同性情感。我當時覺得很好看,雖然最後的故事結尾讓人很無解……電影里三個人的名字也很具要象徵意義呵。

《夏天的尾巴》,也有張睿家。相比之於《盛夏光年》中的悲劇與不幸,《夏天的尾巴》顯得要更夏天一點。這是一部有點趨近於沸騰的青春電影,叛逆與躁動交替成為主線,輔之以音樂的柔美與圓潤,宛然構成了一幅剛柔並濟的青春畫。

《六號出口》:青春總是那麼長,但回憶起來才知道那麼短。有彭於晏和阮經天。當時的阮經天還不出名哈。。。個人是不覺得好看啦。。。這部電影。

《海角七號》,這個網上評論很多,我就不多少了。。。故事明暗兩條線很新穎。。

《囧男孩》,我也還沒看哈,貌似是關於小時候的回憶。

還有一部老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很老的,但很經典,你自己選擇咯。。。張震出演的。。。。

還有我給你推薦幾部不是台灣的。。。但很精彩的青春電影。。。。
泰國《暹羅之戀》,男女主角都很帥,故事很精彩。。。。

日本的岩井俊二大師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情書》,《花與愛麗絲》……。。。。。《花》也是我最近才看的,畫面雖然有點老,但故事很精彩。。。。

我又剛剛看了一部,,,馬上再推薦給你。。。《帶我去遠方》,正在看中……

2. 求個好電影

《入殮師》

之所以把這部電影放在首位,是因為他所表達的世界觀是生死,可以說沒有哪一部文藝片可以直接這樣正面的面對生死,並且讓他變得如此美麗和浪漫。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於5遍,每一遍都有許多新的感覺,並且都有新的哭點,作為一部電影,能夠保質的最大特色是新鮮和寓意,《入殮師》這部片子,融合了愛情,親情,人性,甚至是信念,最後被生死觀囊括住,看完讓人唏噓不已,似乎可以正面生死一般,這種魅力不是一般的電影可以做到的。

入殮師成功在導演的優秀,演員的優秀,我非常喜歡本木雅弘,還有久石讓先生催淚的音樂,入殮師的象徵意義大於他的顯示意義,他讓入殮師這個在場人看來恐懼且神秘的職業,被放在大熒幕前,而且是以這么唯美這么另類的方式放在大銀幕前。

入殮師這部電影的哭點是撞擊人心的,在澡堂老闆娘去世的時候,這一段短短的幾分鍾,講親情,友情,愛情的,關系描述的淋漓盡致,我想不管誰看到這一段一定會流淚,是真的,感觸的流淚,而不是那種,因為情節在哭,而誘發你的淚腺的假流淚。
《幸福時光》
這部電影只是代表,它代表了張藝謀先生前期優秀作品的最後終結,在幸福時光之前的作品,例如《秋菊打官司》,《我的父親母親》,他們的感人度絕對不會亞於幸福時光,幸福時光可以說是裡面最弱的一部,因為感動而感動,因為善良而善良的結論也讓本電影看得沒有深度,有些缺憾。
但是這部電影的缺憾並沒有阻止他的感動,作為賀歲片,不可能像許多文藝片一樣,可以反反復復的觀看,賀歲片要的就是最直接的感動或者是歡笑,《幸福時光》是趙本山比較優秀的作品,基本可以持平《落葉歸根》,與後者黑色幽默不同,這部片子是徹底的感動,他的哭點就是善良。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就是善良的,電影裡面人物立場鮮明,為了董潔飾演的盲女,趙本山一行人編寫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特別是最後,當面對著被拆遷的建築,當趙本山念著那封偽造的家書,當董潔的笑臉消失在熒幕時候,我想,我們只為了這最後平淡但是依然沁人心脾的感動而流淚了,我們是笑著哭,因為我們看到了最朴實的,一個長輩對於一個孩子,最本質的愛。
這部電影,無關愛,只有情。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這部電影,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即使沒看過,他的名字也足以讓你唏噓不已,在我前面推薦的電影中,親情電影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為那是我們內心最本質的希望,我愛我的家人,我愛我的親人,這是人內心最本質的想法了吧。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是斯琴高娃老師的代表作品之一,他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無數的聲譽,而縱觀高娃老師的其他作品,這部作品與之相比,雖然畫面不是最美的,但是故事絕對是最動人的。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親人的離開,所以當影片里的斯琴高娃的母親永遠的離開之後,斯琴高娃的悔恨和悲痛讓所有觀眾都抑制不了眼裡的淚水。
每個人都愛自己的母親,但是在我們的某個階段,我們一定會和母親爭執,又脾氣的吵鬧,但是我希望的是,在母親的有生之年裡,請不要讓這些小小的吵鬧變成了隔閡,沒有那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同樣,所有的孩子都愛著這個他們曾經說「恨死你了」的母親吧。
《機器管家》
這部電影我一共看過2次,一次是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的,一次是學校組織看的,兩次都哭了,並且哭得很厲害。羅兵威廉姆斯的演技實在是太優秀了,為了他在本片裡面優秀的演技我也可以為這部影片毫不吝嗇的打上9分的高分,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機器人從機器人到人類的一個過程,當聯邦法院判定他可以和人類結婚的時候,他安詳的走了,那一刻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滿足的微笑,但是我們卻留下了感動的眼淚。這就是俗稱的哭著笑。
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出了人性,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尋找著自己的認知,我們希望被世界認同,希望被朋友認同,希望被自己認同,我們努力的為了這些而奮斗卻失去了自己的夢想與自我,成為了別人的復刻。
安德魯看著自己的小主人,老去,然後小小主人老去,一次又一次,而他卻毫無變化的時候,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他選擇了不為了做一個機器人而活,願意做一個正常人類而死去。最後的裁決只是一個結果,而安德魯得到了整個過程。而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感動整個過程,這是一個為了尊嚴,認知與自我認知的過程,我不知道當我們多年過去的時候,回顧自己以前的生活,是否會感到後悔,是否可以自豪的告訴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曾找到過自我呢?
機器管家的故事有著很高的象徵意義,為了夢想,為了尊嚴,為了自己,我們需要追求。
因為我們需要愛。
100樓
《剪刀手愛德華》
雖然他是一部略帶恐怖色彩的童話電影,但是他的故事卻讓我們感動不已,脫離了最本質的愛情的俗套,這部片子通過最美麗的行動表達出了對愛情的忠貞。不俗,也不是大雅,沒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就是表達出了愛情的堅持與童話,他的哭點就是童話,一個童話一樣軟軟的故事,和糖一樣的甜甜的內容,就是我們愛著他們的最本質的存在。
剪刀手愛德華,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強尼戴普的電影,這部影片基本與巴黎聖母院有異曲同工,都是通過醜陋的外表表達人性的光輝,只是剪刀手愛德華更加真實,更加傷心,更加無奈,因為愛德華是個機器人,機器人和真人不同,他們有太多的不知所措,影片最後,愛德華獨自修建記憶的場景讓許多人為之動容,一個沒有眼淚的機器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思念只有同坐這種震撼人心的方式挽留自己的記憶,也許愛情在這部電影裡面是主線,但是主線過後,得到的確實美醜之間的升華,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也讓我們對於人性的美醜有了新的認識。
愛情,無關美醜,只管心靈。
《渺渺》
渺渺不是最優秀的作品,但他絕對是能夠代表台灣青春電影的作品之一,這是一部很隱喻的電影,表面上是異性戀,但是寫到最後表達的卻是同志情感,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給這部電影增加了不少文藝氣質,也給了這部電影一個新的定義,那就是青春只是一場徒勞的旅行。
小貝愛著陳飛,那是放肆的,正面的愛,陳飛愛著小貝,那是隱含的,深處的愛,這樣的電影似乎在台灣電影裡面不在少數,雙方的強烈對比式的反抗型戀愛讓這部電影註定是一個悲劇的結果,范植偉作為台灣文藝片新世紀的代表人物,他對於人物的把握不需要我在這里贅述了。
渺渺最經典的台詞,是有一對戀人去買磁帶
女:老闆我要的是你不懂,你給我的是我要我們在一起。
男:我要我們在一起也沒什麼不好啦
女:你不懂啦。
是啊,你不懂啦,這種愛情,這種暗戀,陳飛在小貝死後追悔莫及,他愛著小貝,但是已經沒什麼用了,物是人非,人已經消失在了現實的世界裡。
一切都是這樣的戲劇化,你走過了多少風景,你看過了多少美女。
請珍惜眼前人。
《這個殺手不太冷》
這部電影其實可以吧他理解成為殺手片,也可以理解為親情片,也可以理解為愛情片,呂克貝松是個很厲害的人,讓雷諾很迷人,這是第一次看完之後的感覺,超愛讓雷諾,就是因為這部電影而已,這部電影壓抑的要死,很多人看了都哭了,至少在最後殺手死的時候,都哭了,雖然在這曲輓歌中,我們看到的,是人性與泯滅到復甦的全過程.里昂在最後一刻是幸福的,臉上掛著微笑,他做了他一直想做了的。
這個電影你可以理解說的是愛吧,馬蒂爾德說:他不是我爸爸他是我的情人,這是一部關於超越了年齡,超越了世俗的愛情,冷酷的殺手,和固執的女孩,只是相遇,便有了交集,殺手被女孩感動,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成為了愛人,卻勝似愛人,那是種帶有親情的愛情,但是即使如此,他們也已經超過了愛情的界限了。
片中的音樂也製作精良,主題曲《Shape Of My Heart》則由老牌歌手Sting演繹,如此優美的旋律烘托出了故事的真諦,起到了煽人淚下的效果。
這個殺手不太冷雖然觀影時間很長,但是不拖沓,其優秀的程度,可以說絕對算得上一流電影。

3. 有在台灣讀電影的碩士生們嗎

2012年台灣高校已經開始對大陸進行招生並完成了錄取。目前台灣高校研究生報名對學生戶籍和畢業院校都有限制條件,為避免浪費錄取名額,錄取增加了「預分發」程序。如果對赴台深造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關注2013年台灣高校的入學規定.

今年台灣公立大學可招收大陸碩士生和博士生,而私立大學只能招收大陸碩士生。據了解,台灣排名第一的私立大學輔仁大學今年有24所系所計劃招大陸碩士生。

目前大陸只有41所學校的畢業生可申請台灣高校研究生。同時,因為只被允許在大陸六省市招生,因此台灣高校對學生戶籍有要求:

應屆生高考()時生源地、非應屆生現在的戶籍,需要為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六省市。只有戶籍和畢業院校都符合要求的大陸學生才可報考台灣地區研究生。

符合條件的考生,每名學生最多填報5個志願,可集中報考1所高校,也可分別報考5所高校。為防止學生臨時變卦,導致錄取名額浪費,今年錄取分為預分發和正式分發兩個過程,預分發時錄取的學生若放棄來台,將由備取生代替。

具體報考要求如下:

應屆畢業生入學學士班時戶籍(非集體戶口)所在地、非應屆畢業生現在戶籍所在地,為大陸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六省市之大陸地區人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 持台灣認可名冊所列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或的學士學位畢業證(明)書及學位證(明)書者。

  2. 2. 具有符合台灣采認規定的香港或澳門大學校院學士學位者。

  3. 3. 具有台灣公立或已立案的私立大學校院學士學位或具有報考碩士班同等學力資格者。

  4. 4. 具有符合台灣采認規定的外國大學校院學士學位或具有報考碩士班同等學力資格者。

  5. 41所高等學校或名單:

  6. 具體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蘭州大學,共41所。

4. 台灣電影的主要特色。

《喜宴》導演: 李安; 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
《悲情城市》導演: 侯孝賢 獲義大利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一一》導演: 楊德昌 獲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
個人認為三部影片的共同點
當 個人 家庭 家族 在遇到外來變化時各個階段的變化 如何應對 克服困難 面對未來
喜宴 描述了一個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家庭 東西方文化的沖突 同性戀及中國固有的家庭倫理
悲情城市 描述了一個家族在時代動盪 面對大環境轉變的無力和興衰
一一 描寫的是現代都市生活 人與人的關系 是多變的 短暫的 疏離的 與前兩部影片相比這部影片很貼近一般觀眾的生活周遭

以上電影的資料在網路里都有 輸入電影名字找找吧

5. 十大青春愛情電影台灣

導語:愛情不是數著日子過去,它讓每個日子都變得有意義。下面是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1. 《我的少女時代》豆瓣:8.3

《我的少女時代》以90年代的台灣高中為背景,講述了女生林真心和校園霸王徐太宇浪漫又溫情的初戀故事。娓娓道來的敘事和青春無悔的情懷都讓這部電影擁有著和內地青春片截然不同的氣質,不墮胎、不劈腿、不疼痛的“三不”原則更是徹底向狗血劇情說再見,用誠意致敬熱血又美好的青春時光。該片作為記錄每個人經歷的青澀歲月,以充滿趣味與青春能量的堅實劇本引起觀眾共鳴

2.《藍色大門》豆瓣:8.3

台灣導演對於青春片的把握讓人咋舌,反正看得心裡又溫暖又感動就是了。

3.《麻將》豆瓣:8.5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所以,只要你用很誠懇的態度告訴他,他想要什麽就對了。知道為什麽嗎?因為沒有人願意在失敗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寧願自己是上當被別人騙而責怪別人,也不願來罵自己……”

4.《艋舺》豆瓣:7.7

絢麗而美好的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有一種青春,叫殘酷!

5.《女朋友○男朋友》豆瓣:7.5

我們的友誼不會長存,因為我對你動了心。

6.《盛夏光年》豆瓣:7.2

青春是殘酷的.,更是隱忍的!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7.《聽說》豆瓣:8.2

完全不是淡淡的台灣片味道,無聲的部分還蠻溫情的,但是一旦出現說話對白就變得超搞笑。

8.《轉山》豆瓣:8.0

文藝青年的苦行,可見想見,影片對角色、劇組、以及演員本人都是一次磨練。

9.《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豆瓣:8.2

青春就是手牽手,坐上一去不回頭的火車。

10.《逆光飛翔》豆瓣:8.3

如果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見你的存在。這部影片沒有通過情節而博取觀眾的同情,更多的是一份內心真摯的感動,讓我們看到盲人的勇敢,看到了勇敢的力量,讓我們知道勇敢是可以傳遞的,信心是可以共造的。

6. 10大台灣青春校園愛情電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看過電影吧,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10大台灣青春校園愛情電影推薦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我的少女時代》豆瓣:8.3

《我的少女時代》以90年代的台灣高中為背景,講述了女生林真心和校園霸王徐太宇浪漫又溫情的初戀故事。娓娓道來的敘事和青春無悔的情懷都讓這部電影擁有著和內地青春片截然不同的氣質,不墮胎、不劈腿、不疼痛的「三不」原則更是徹底向狗血劇情說再見,用誠意致敬熱血又美好的青春時光。該片作為記錄每個人經歷的青澀歲月,以充滿趣味與青春能量的堅實劇本引起觀眾共鳴

2.《藍色大門》豆瓣:8.3

台灣導演對於青春片的把握讓人咋舌,反正看得心裡又溫暖又感動就是了。

3.《麻將》豆瓣:8.5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所以,只要你用很誠懇的態度告訴他,他想要什麽就對了。知道為什麽嗎?因為沒有人願意在失敗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寧願自己是上當被別人騙而責怪別人,也不願來罵自己……」

4.《艋舺》豆瓣:7.7

絢麗而美好的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有一種青春,叫殘酷!

5.《女朋友○男朋友》豆瓣:7.5

我們的友誼不會長存,因為我對你動了心。

6.《盛夏光年》豆瓣:7.2

青春是殘酷的,更是隱忍的!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7.《聽說》豆瓣:8.2

完全不是淡淡的台灣片味道,無聲的部分還蠻溫情的,但是一旦出現說話對白就變得超搞笑。

8.《轉山》豆瓣:8.0

文藝青年的苦行,可見想見,影片對角色、劇組、以及演員本人都是一次磨練。

9.《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豆瓣:8.2

青春就是手牽手,坐上一去不回頭的`火車。

10.《逆光飛翔》豆瓣:8.3

如果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見你的存在。這部影片沒有通過情節而博取觀眾的同情,更多的是一份內心真摯的感動,讓我們看到盲人的勇敢,看到了勇敢的力量,讓我們知道勇敢是可以傳遞的,信心是可以共造的。

7. 台灣問題一直扣人心弦,有什麼記錄台灣發展的電影嗎

2009年,一部名為《海角七號》的影片席捲了台灣電影界,其總票房達到了5.3億新台幣,它也被譽為台灣電影業的一劑春葯。影片通過一場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而舉辦的沙灘演唱會展開,在當地人堅持下,暖場嘉賓由一支臨時組建的當地樂團擔任,故事也在主唱阿嘉和演唱會監督友子之間展開。影片的成功,在於它足夠真實,貼近生活,引起當時台灣人的共鳴。

2、《夜奔》



「夜奔」兩字,取自京劇《林沖夜奔》,這就像是影片中的少東與林沖雪夜分別,即使生離也是死別。這部影片圍繞著三個人曖昧展開,這裡面的夫妻,少東和英兒,他們愛著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少東知道,他的內心永遠留有兩個位子,一個給英兒,一個給林沖,不過一個位子是妻子,另一個位子是愛人!

3、《最遙遠的距離》



幾年前,一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火遍大江南北,當時的人們,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來上這么一句,似有淡淡的哀愁。這部影片,就是那關於那個最遙遠的距離。小湯在努力的尋找丟失的愛情,小雲在努力的找錄音的主人,阿才則在努力尋找昔日的情人。三個人,好像毫無瓜葛,但卻緊緊連在一起。他們在經歷一段叫做追尋的旅途。影片的最後,小雲在海邊的左邊,另一個身影慢慢走進畫面的右端,就這樣,小雲與小湯,在同一個海灘。他們是否相遇了?這是導演給我們的留白。這一段距離,也就構成了最遙遠的距離。

8. 台灣青春電影參考文獻

1.孫慰川 ,《當代台灣電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7年。
2.宋子文 ,《台灣電影三十年》,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06年。
3. 孫慰川 ,《當代港台電影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
4. 程青松 ,《青年電影手冊(第3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
前三本書只在後半部分簡單地介紹了台灣青春電影的部分電影,最後一本書對台灣青春電影介紹比較多,其中第一章介紹台灣新世紀電影,推薦你看這本書。

9. 台灣新電影的介紹

指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電影藝術家的電影革新運動,是台灣戰後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體現。台灣新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運動,是從1982年8月四位台灣電影屆新導演合作導演的影片《光陰的故事》開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期間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冬冬的假期》等。

10. 台灣小清新電影還能火多久

倘若說去年的金馬獎還有一部《賽德克·巴萊》撐本土門面的話,那麼2012年的金馬獎就是「外來人」的天下了,入圍最佳影片的五部作品《神探亨特張》、《浮城謎事》、《奪命金》、《消失的子彈》、《女朋友·男朋友》,兩部來自大陸,兩部來自香港,剩下一部來自台灣,導演是台灣新生代導演楊雅喆,題材還是小清新。小清新仍是台灣電影的方向。 而當每一部電影都擁有一張童話式的海報,每一次談吐都是賣萌的口吻,每一段故事都是白衣飄飄的年代,場景永遠離不開學校、操場,當三十而立的阮經天、趙又廷、彭於晏、桂綸鎂、陳意涵、陳妍希等人扮演著永遠長不大的學生,你會發現那些清麗脫俗的電影,都成為吃膩了的甜點。台灣小清新還能火多久?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問。 何謂小清新?人人都拍小清新 單純從影像來說,小清新是精緻、唯美、浪漫、詩意、夢幻、童真的綜合體,不是一種類型,而是一種氣質,台灣電影最重要的類型是青春片,最典型的氣質是小清新,前者是後者的形,後者是前者的魂。 在新電影的年代,青春片是《風櫃來的人》中的肆意時代,或者《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那樣的殘酷物語,而新世紀之後,青春片是《藍色大門》一樣的憂郁初戀,《人魚朵朵》一樣的幻彩童話,《盛夏光年》一樣的同性萌芽,小清新開始取代藝術、歷史和悲情,人文憂思被自我陶醉代替,十年之間台灣電影已經從一半藝術,一半青春過渡到小清新滿天下的格局。 而小清新,亦有勵志小清新和憂郁小清新之分,前者活潑爽朗,後者多愁善感,常常有些不為人知的隱秘,而這往往是小清新最值得挖掘的東西。 自2002年的《藍色大門》開始,台灣小清新慢慢成為一股浪潮,十年之中,電視台和廣告界的一批青年轉向電影創作,陳映蓉的《十七歲的天空》、鄭芬芬的《沉睡的青春》、李啟源的《巧克力重擊》等皆以小清新題材開啟導演生涯,而焦雄屏所說的「太超過時代」成員林書宇、楊雅喆、程孝澤、林育賢、陳正道等導演,雖然以侯孝賢、楊德昌為偶像,實際操作上都以易智言的《藍色大門》為模板,其攝影、構圖、色調、節奏,人物的設定、演員的選擇,都有太多相同的痕跡。 而新電影導演的門生們,並未繼承上一代的藝術感,投向小清新陣營,王明台、王也民、姜秀瓊、陳懷恩、蕭雅全、侯季然都已經有質量不俗的小清新電影面市。還有最近兩年誕生的新導演,如陳駿霖、林孝謙、李豐博和九把刀等,不管是編劇轉行、電視台滲入,還是國外學電影歸來,手裡能拾起來的,似乎也只有這一種類型。 青春片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拍《最遙遠的距離》的林靖傑說台灣導演很難,99%時間都在找錢,導演的通常做法是拿劇本向新聞局申請「輔導金」,自己再湊一點開始拍攝,這種「無工業體系」造成的最直接問句,就是如何把資源和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而小清新似乎是個必然的選擇,林書宇曾說:「這類東西不需要太多資金就能完成,宣傳上也省費用,拍張海報展一下主角和片名,觀眾一看就知道什麼片子。」拍電影需要量入為出,小清新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損失扛得起,且能以小搏大。除此之外,強大的偶像劇和MV製作體系為小清新提供天然資源,有些時候,小清新題材還是偶像劇的衍生品,《背著你跳舞》、《痞子英雄》、《犀利人妻》,以及今年大熱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都已經被改編或即將被改編為小清新電影版本。 2008年是台灣電影復興的一年,最賣座的《練習曲》、《九降風》、《沉睡的青春》等都是小清新題材。2011年則是台灣電影最輝煌的一年,有四部電影票房過億,回報率最高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電影投資僅有幾百萬的小 清新電影,在台灣賣了4.6億,成為歷史第三,在香港挫敗《功夫》,榮升歷史榜首,大陸突破5000萬人民幣,在哪裡都是奇跡。這一年,台灣共上映30部電影,有17部是所謂的小清新,數量和票房總額都超過年度一半。 2012年迄今為止,台灣電影上映數目大約能達到50部之多,比去年增長20部,小清新題材占據30多部,仍是壓倒性的優勢。 青春片不死小清新悄然變種 很明顯,青春片的單一、重復性都是最大掣肘,但十年來熱度不退,自然是有其內在的改良,事實上自「太過超時代」誕生,這些電影被植入更多元化的因素,如《海角七號》是本土雜化,《練習曲》是公路模式,《盛夏光年》是同志題材,《艋舺》 是黑幫傳奇,《花吃了那女孩》是MV化的形式,《停車》是多段式結構的探索,這些電影,有些已經不再是所謂「小清新」,或只有部分「小清新」,但作為青春片的變種,在市場上有了更高的競爭性。 這批導演同樣有更好的商業頭腦,深懂市場回報的意義,拍青春片雖然是資金掣肘,但他們用同性、喜劇、情慾元素來適應市場,成為典型的「另類小清新」,最典型的李啟源的《亂青春》,大量唯美大膽的情慾戲未影響小清新的質感,這種另類化既有導演們對影像的追求,也有推陳求新的商業計算,這批導演既善於用參加影展獲獎再轉銷本地的模式,又注重直接的噱頭刺激市場,小清新越來越呈現同性戀和唯美色情泛濫的跡象(這也是國外參展的意圖),這樣的題材已多如牛毛。 近十年,台灣電影的最值得驕傲的恐怕就是這些青春片,它不但以小搏大搞活電影市場,還能走進大陸。尤其是ECFA簽訂之後, 《那些年》在大陸破5000萬,《LOVE》過億都是了不起的成績,而更標志性的則是《戀愛恐慌症》、《咫尺天涯的愛戀》、《翻滾吧!阿信》、《轉山》、《新天生一對》、《愛的麵包魂》、《為你而來》、《星空》這樣的青春片大量湧入,蔚為奇觀,一下子填補了大陸電影幾十年罕見台灣電影的空白。 對大陸觀眾而言,一眼是清麗,二眼是通俗,三眼就是抵觸,如此之多的青春片進入視野,必然有良莠不齊的作品,其中不少就是賣萌裝可愛搞低級的商業流水作,電影里也有相當重復性的痕跡,但不可否認的是,礙於資金的問題和製作上的習慣,小清新仍占據市場的最大比重。在2012年,雖然票房最高的是馮凱的《陣頭》和葉天倫的《雞排英雄》這樣的本土化創作,但論票房過千萬的電影,以《女朋友·男朋友》和《逆光飛翔》為代表的小清新,仍占據了其中的最大比重。 有一點遺憾的,唯一提名金馬獎的就只有最佳影片的《女朋友·男朋友》,面對來勢洶洶的大陸製作和港片,根本毫無勝算,這類電影可做甜點,但永遠成不了大餐。小清新,就像今年兩部關於麵包的電影《愛的麵包魂》和《女孩壞壞》里,精心裝飾過的糕點鋪,或者《36個故事》中那樣泛著小資氣息的咖啡館,咖啡和糕點不會消失,只會有吃膩了的腸胃,小清新也不會死,死掉的只有一顆顆對小清新審美疲勞的心。 騰娛

閱讀全文

與新世紀台灣青春電影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名字狃花女 瀏覽:518
播放驚悚懸疑電影有哪些 瀏覽:206
經典電影推薦閃光少女 瀏覽:805
愛神電影字幕 瀏覽:157
英文電影中的求婚視頻片段 瀏覽:486
哪個電影在麗江拍得特別火 瀏覽:690
2020最火十部電影愛情電影國產 瀏覽:226
電影經典十大場面 瀏覽:852
港片電影插曲經典 瀏覽:586
電影年輕的妻子劇情 瀏覽:429
善良的姐妹倫理電影 瀏覽:245
大雁叔陳琳是什麼電影 瀏覽:261
電影三角劇情 瀏覽:528
值得一看搞笑電影 瀏覽:717
中國電影在當今社會的意義 瀏覽:548
街頭女大學生電影 瀏覽:328
漂移電影國語高清完整版 瀏覽:45
建行一元看電影 瀏覽:389
鍾漢良愛神電影高清在線 瀏覽:373
電影六扇門劇情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