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青春電影
青春片(英語:Teen film)是電影片種之一。觀眾范圍主要是基於青少年或者年輕的成年人,如初戀、青春期焦慮、成年、叛逆、和父母沖突等,這些嚴肅的題材一般紛繁復雜纏繞在一起出現於一部電影里,主要給是為了吸引青年男女觀眾觀看。
2. 為什麼這兩年青春題材的電影這么火,從中能反應出什麼
記憶很美好,當人們發現頭發漸漸變白,皺紋逐漸爬上臉頰的時候,開始回憶起當初那段青蔥歲月。那時候的自己還年輕,還有夢想要追,有勇氣拼搏!偶爾回過頭看看那時候的自己,是懷念更是追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3. 怎麼看待國產青春電影
在眾多的類型片中,佔主流位置的一直是影片類型較為突出、系列性較為連貫的電影,比如動作片和喜劇片。從這一點來看,青春片其實難以企及。在票房回報率上,它不及動作片和喜劇片的商業價值,同時,如果論及電影的文化價值,與文藝片相比,它又顯得相對單薄。但是從另一方來看,這一類型片卻有著值得人們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社會價值和它所引起的更多的社會話題。
中國近幾年的青春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從2010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的《青春期》、《那些年》;從2012的《青春荷爾蒙》、《全城高考》,再到2013年的《致青春》、《中國合夥人》,這些青春片在近幾年大熒幕上的頻頻露面,也讓我們注意到這些電影的反映內容,以及它背後關注的社會問題。
在進行窺探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個定義,什麼是青春片?網路上對此沒有進行明確的定義。而在筆者看來,今天要討論的所謂青春片,無外乎兩個因素:一是主要的人物角色正處於青春階段;二是主要的故事基調承載在青春年代。
如果探討仔細的話,我們會發現近幾年的國產青春片,是與中國社會的某些突出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如高考問題、就業問題、學習階段的成長問題、80後生活中的問題等等。這些現實中有些刺手的問題反映到影視作品上來,其社會影響可想而知。
中國青春片的悼念式作品可以從2010年的《老男孩》這部短片談起,這部微電影相比與其他電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不同,就是它全程都是在網路上傳播,並沒有在院線上映,可是引起的社會反響絲毫不亞於同期的一些大片,它的豆瓣評分是8.4,時光評分是8.0。從影視本體論來探討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製作水平或者是主題探討的話,都是比較過分的事情。除去它的主創人員、製作經費和製作水平不談,一部僅在網路上流傳的電影,它的電影製作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在討論它的時候,首先應該把它當做一部對「當年理想」致敬悼念式的懷舊片。
片中的肖大寶和王小帥無疑是7080後下層階級的真實寫照,一個是婚慶主持,一個是理發師,生活趨於平淡,有時還遭人白眼。可是當過往的夢想再次來臨的時候,他們懷揣著探試的心情企圖再次驗證自己過往的篤定,這是一份屬於「老男孩」的夢想。但是電影在此刻並沒有落入俗套———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筷子兄弟成就了自己的夢想,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昭示光明路途的電影,而是一部喚醒曾經夢想的電影。尤其是在它的主題曲中,愈加反映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細心觀賞,其實電影中有一個片段十分具有象徵意味。在肖大寶開車聽廣播的路上,廣播里的內容一段是國家的強盛壯大,一段是平民大眾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兩段相互交錯。這種大與小的對比,強與弱的直白,把80後放置在整個中國大環境中去冷眼旁觀,這樣的景像描寫極具深刻性,也讓身為觀影者的我們思想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筆者覺得這應該是本片在電影鏡頭與話語處理中最出彩的一段。
而在2011年的兩部青春片中,我們看到另外的感覺。對於《青春期》這部生猛片,個人覺得可以直接把它和2012的《青春荷爾蒙》銜接起來,甚至可以說,前者是後者的前傳。這樣說一點也不奇怪,這兩部電影在畫面的主色調處理、敘事方式、台詞風格以及主題探討、演員整體面貌等等電影參數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兩部電影探討的是當前中國學生的生活和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盡管電影企圖利用一切的噱頭去保證票房回報率,包括俊男美女、性感露骨、台詞前衛以及生活奢靡,但是它連最基本的現實反映功能都沒有做到,基本上宣告了它們在評論界上的敗走麥城。
其實這類學生生活電影是較難把握的,國內電影在這方面做的不盡如人意。而反觀美國和印度,他們的兩部電影是值得國內導演和製片人借鑒的,一部是美國的《死亡詩社》(又名《春風化雨》),一部是印度寶萊塢的《三個傻瓜》。
國內的兩部電影都是停留在電影的商業吸金度,而忽視了電影本身的價值。王道新《影視批評學》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整體意義上的電影應該是『商品』、『藝術』『文化』三位一體的綜合體」。毫無疑問,《青春期》和《青春荷爾蒙》只是看中了電影的第一個屬性,而當我們觀看《死亡詩社》時卻經常被裡面的創新思維和自由精神所打動,在這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的不是一群無知少年的打打鬧鬧,青春也遠遠不是這么簡單,青春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抽象意味的描述詞,它具有形而上的悲劇性和形而下的現實愉快感。
所以在這種本原出發點上,《死亡詩社》帶給了我們在青春中才能獲得而又超出青春之外的感悟。同樣的在《三個傻瓜》中我們發現了屬於青春的熱烈與執拗的意念,那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信念。所以有人說:「青春是狂放不羈的,是完全由個人意志控制的年歲,這樣的年紀最能創造出新的價值!」
4. 青春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這樣的青春片都應該是什麼樣的
青春題材的商業片就這樣通過不斷復制再生產著此類空中樓閣般的青春童話以大眾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求,似乎只要對准時下觀眾群體的口味,在劇情、畫面和表演上達到基本的藝術水準,便可輕松賺得盆滿缽滿。諸如充斥著荷爾蒙的美式青春片,纏綿悱惻的日韓系純愛片,都已然形成某種固定類型,其中也不乏討喜的佳作。
當然所謂「青春片」與「偶像劇」也不過是某種人為的代稱,若根據我自己粗淺的理解,我們也可將二者更直白地稱作「青春題材的藝術片」和「青春題材的商業片」,前者側重對藝術價值的追求,而後者更偏向對商業價值的考量。
然而吊詭的是,這世上幾乎並不存在純粹意義上的「青春片」,因為它們往往會披著「偶像劇」的外衣出現。即使不考慮其中優美的景象、浪漫的情節有多少迎合觀眾期許的成分,僅從演員這一個方面來觀察,便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九的青春片都會選用在我們的真實青春里存在百分之一的美人來擔當男女主角,甚至是各色配角。他們不僅美麗,而且純凈、新鮮,一如每個人記憶深處那自帶聖光的「年少不可得之物」。沒有多少人願意看「醜人」的青春,似乎我們的主人公盡可以墮落,可以怪異,可以平庸,但絕不可以丑。
5. 為什麼最近幾年青春題材電影這么火
青春題材的電影之所以會這么火,是因為青春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美好,那麼純真。讓人永遠都想停留在青春那一刻。而且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了鬥志,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反映給社會的事未來的希望,是一種正能量。而且現在的人,在工作或者生活方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他們需要年輕人那股鬥志力,來支撐他們繼續往前,繼續拼搏的精神,而青春片,正好反映了這種精神。所以他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另一方面青春為題材的電影容易引起人們對曾經美好青春的回憶,容易引發共鳴。讓人看到了美好的曾經,讓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6. 為什麼現在的青春電影容易取得成功
我覺得現在的電影種類非常的多,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被拿來寫,青春類的電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現在的人,每一個人都有青春,正在經歷青春的。
7. 為什麼大家喜歡看「青春」題材的電影
因為大家都有一段青春的故事,大家都在憶青春。青春很美好,也很懵懂。
8. 青春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這樣的青春片都應該是什麼樣的
我覺得青春片應該是勵志的積極向上的
最近差不多十年的青春電影熱潮,起步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期間,青春電影各有特點,到了《最後的我們》,青春電影終於回歸它該有的樣子——干凈。
2013年的《致青春》票房一路突破7億元,保持著這一類型作品的較高票房,這部電影不僅引爆了國產青春片的投拍熱潮,而且從製作、內容、演員,到營銷手段等多個方面,定義了接下來幾年國產青春片的套路。影片已超過七八年的時間跨度,以「懷舊」情懷作為主打,迅速俘獲一大批年輕觀眾,並在市場展現出驚人的吸金能力。影片墮胎等情節的設置,也是這一類型作品被詬病的原因。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國產青春片缺少勵志積極向上的情節。
9. 青春片(電影)為什麼依然這么火
1.對美好青春的追憶,引發共鳴
對於那些70後,80後來說美好的青春已逝,他們正是職場中的白領達人,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難免會覺得心煩和焦慮。因此有人就會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簡單單純的生活。在《老男孩》、《那些年》引起的「懷舊」情緒的影響下,趙薇的《致青春》沿著懷舊的路線將這種情緒一走到底。懷舊的結果也並不像《老男孩》、《那些年》那樣溫馨動人,不再是停留在對物品、對青春的懷舊。而是走向了對「精神」的懷舊,引發我們對生活的深度思考。
對於正值青春的90後來說,青春是明媚的憂傷,我們追憶已逝的大學時光,高中時懵懂的暗戀或甜蜜的初戀。青春與愛情,總是永恆的主題。對青春的懷戀無疑成為了見證我們也曾瘋狂過,愛戀過,冒險過的方式。
2.黃金檔期的上映安排,天時地利人和
一部電影營銷的成功,不僅要有優秀的發行團隊策劃、好的話題、還要選擇合適的檔期。檔期的選擇也是電影發行策劃的重點。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節點,有特定的消費人群才有了特定的檔期。 《致青春》上映幾天後就是「五一黃金周」,年輕人都有閑暇時間來影院觀影。另外《致青春》上映的時間也恰好遇到學生們的畢業季。在畢業季學生往往會對校園生活戀戀不舍,面對校園青春帶有一點悲傷情緒。這部電影的主題正好可以讓他們發泄一下這種悲傷情緒,藉助這部電影來懷念青春告別校園。也就是說電影《致青春》「在合適的時間遇上了正確的人」。
3.導演演員明星陣容強大,微博營銷影響大
微博是一個新興的、重要的的新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第30次發展研究報告》,截至 2012 年 6 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已經達到 2.74 億。在微博的已注冊用戶中有大批的明星,他們擁有超高的人氣,他們所發布的微博具有強化效應,他們發布的信息傳播效率更高,傳播量超大。趙薇作為國內著名的明星,在微博(截至6月18日微博粉絲數量:41846316)上影響力較大,關注、支持她的粉絲很多,她所發布的信息可以迅速被粉絲傳遞並分享。「致青春」這一話題本就在懷舊的潮流中引人熱捧,再加上微博的影響讓它的受眾人數直線上升。這便是作為新媒體之一的微博營銷對電影票房的巨大影響。
10. 青春片為什麼那麼火即興評述,最好思路清晰
1.迎合大眾心裡(青春再見-老狼),懷念青春
2.電影發展的階段,(從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開始,再說中國拍不出大片,)
3.看電影人群,學生是個很大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