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女會拉小提琴.帶2個孩子.丈夫是海軍離婚了.請問這是哪部電影
【原 片 名】Music of the Heart
【外文別名】50 Violins (USA)
Fiddlefest (USA)
【中 文 名】弦動我心/心靈音樂
【出品公司】米拉麥克斯製片公司(Miramax, USA)
【出品年代】1999
【上映日期】1999年10月29日 (美國)
【影片級別】PG 級(簡短的語言和感官)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166943/
【IMDB評分】6.4/10 (3,101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傳記/劇情/音樂
【導 演】威斯-克雷文(Wes Craven)
【主 演】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安吉拉-貝塞特(Angela Bassett)
葛洛麗婭-伊斯特芬(Gloria Estefan)
【文件格式】XviD + AC3
【文件大小】2CD 49x15MB + 49x15MB
【視頻尺寸】608 X 320
【影片長度】107 Mins
【對白語言】英語原聲
【字幕語言】英文/韓文/日文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有關女性自我實現的故事。面對丈夫的背叛,羅伯塔(梅麗爾-斯特里普飾)的世界轟然坍塌了。多年來,她隨著在海軍服役的丈夫四處奔波,已毫無個人事業可言。現在這一切都幻滅了,她必須重新自食其力,同時還得撫育兩個幼子。背井離鄉的羅伯塔來到全國最亂的紐約東哈林區。除了資質、韌性和往日攢下的50把小提琴外,她已一無所有,教孩子們拉琴成了她謀生的惟一選擇,但來自各方的懷疑讓她苦惱。重壓當頭,羅伯塔的激情感染了學生,混亂不堪的街區里傳來了美妙的音樂,人們駐足凝聽。羅伯塔成功了。然而好景不長,音樂教室維持了10年後,校方突然決定撤資,羅伯塔面臨事業擱淺的危機……
《心靈之曲》告訴那些對夢想望而卻步的人們:不管生於何門,阻撓幾多,只要堅持下去,並篤信自己,那麼一切不可能都會變得水到渠成。片中的羅伯塔遇到來自家庭和事業的重重阻力,但她堅守做人原則,在逆境中決不輕易言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她點化了出身卑微的孩子們的音樂稟賦,而孩子們的靈氣則讓死氣沉沉的教育體制嘗到了僵化的苦頭。
恐怖片出身的導演
此片原名《50把小提琴》,以1995年獲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小小奇跡》(Small Wonders)為藍本,故事的原型為紐約東哈林區的小提琴教師羅伯塔-加斯帕里-切瓦拉斯。由以《猛鬼街》、《奪命狂呼》等賣座恐怖片聞名的威斯-克雷文擔任導演起初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其實,克雷文是一位果敢、幽默和有創新意識的電影人,他1984年自編自導的《猛鬼街》賦予青春恐怖片全新的涵義,而《奪命狂呼》I、II集均取得了超過一億美元的本土票房。在拍完《奪命狂呼II》後,克雷文感到自己在恐怖片風格上似已走到極限,因而一直希望借一部正劇轉型。當過老師的他十分欣賞紀錄片《小小奇跡》,於是產生了將其改變為劇情電影的沖動。事實證明,克雷文的嘗試是成功的,其駕馭正劇的才能令人刮目相看。
將真實故事搬上銀幕頗費了一番周折。首先它遭到了故事原型加斯帕里本人的反對,因為原來的紀錄片已很好地交待了一切,況且她也不願向好萊塢出賣自己,更別提對恐怖片出身的導演了。就在她心懷芥蒂、舉棋不定時,紳士風度的克雷文拜會了她,「我本善良」的加斯帕里最終同意了,但條件是必須尊重事實。
斯特里普擊敗麥當娜
其實,女主角羅伯塔原屬意麥當娜扮演,為了能勝任角色,麥當娜已苦練了數月小提琴演奏,還親自跑到紐約觀察人物原型的一舉一動。可惜的是,由於與導演克雷文在對人物的表現方式上見地不同,麥當娜最終無緣此片。
演技舉世公認的梅麗爾-斯特里普曾11次獲奧斯卡提名,兩次獲獎。她1977年以《朱麗婭》一片嶄露頭角,後來拍的《蘇菲的抉擇》、《克萊默夫婦》、《走出非洲》、《獵鹿人》等均屬影史掛名之作。她能與克雷文合作頗費了番周折。在《心靈之曲》之前,斯特里普沒看過克雷文的任何影片,只聽過他的電台訪談節目。由於檔期問題,她起初對克雷文的邀請婉言謝絕。即便後來被克雷文的誠意打動接下來後,鑒於所飾角色的小提琴手身份及其心理、情感的復雜,斯特里普也覺得難度極大。為了能在銀幕上拉琴,斯特里普堅持每天練琴4—6小時。雖然以前不懂任何樂器,但經過兩個月的苦練,斯特里普已可獨立完成全部要求實拉的鏡頭。此外,由於演的是小提琴高手,斯特里普在拉琴時還得盡量顯得優雅自如,這可難為了她。在拍攝過程中,斯特里普發現,那些沒拍過電影的琴童們對她的拉琴水準表現得十分得意,她說:「當他們發現老師拉得更差時,那份自豪勁兒就別提了。」盡管孩子們各個都有兩下子,但演的畢竟是初學琴的兒童,因此工作人員得使出渾身解數讓小傢伙們拉得差些再差些,於是這些孩子一會兒換肩,一會兒換手,一會兒調錯弦,真是熱鬧非凡。
斯特里普認為,演羅伯塔這樣的專業人士比演虛構角色難得多。在拍攝時,她試圖忘記真正的羅伯塔,而努力在銀幕上呈現一個腳踏實地的堅強女性。斯特里普的藝術造詣是毋庸置疑的,她極有可能憑此片第12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正如克雷文所言:「斯特里普的身上完美地結合了高雅和智慧,她的親和力令我們激賞。」
兩片亮麗的綠葉
流行歌手葛洛麗婭-伊斯特芬曾於1994年、1996年兩獲格萊美獎,這次是她初上銀幕,扮演熱心、不安分的女教員伊莎貝爾,在羅伯塔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伊斯特芬對能與斯特里普合作雀躍不已,當斯特里普演戲時,伊斯特芬潛心鑽研她的一顰一笑,而斯特里普也大方地不吝賜教,兩人合作相當愉快。此外,伊斯特芬還與青春組合樂隊一起,為影片配唱了同名主題曲。
安吉拉-貝塞特曾因在《與愛何乾》中扮演蒂納-特納獲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這次她演的是冷麵熱心的中學校長珍妮特,其特有的內在神韻揮灑得淋漓盡致。
輝煌的結尾
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行的小提琴演奏會是劇組拍的最後一場戲,這也是全片的高潮點。事實上,這時斯特里普接觸小提琴也就剛剛4個半月,就得硬著頭皮在卡耐基音樂廳獻藝了,而且是當著好幾個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手演奏巴赫的作品。當接觸到小提琴高手們鷹一樣的眼睛時,她形容自己簡直要暈過去了。這是卡耐基音樂廳108年歷史上第五次向電影攝制組提供場地使用權。實拍那天,主要演員、數十名小提琴手、10位世界頂尖樂手和2000名群眾演員將音樂廳坐得滿滿的。拍攝行將結束時,紐約市負責教育事務的官員親自趕來,表示將繼續支持加斯帕里的東哈林音樂教室,這無疑為《心靈之曲》的拍攝工作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本片為著名女演員Meryl Streep贏得了第72屆學院獎女主角獎提名,這是她演藝生涯中,第10次獲得這一獎項提名,也是她第12次,獲學院獎提名。
㈡ 有部電影是講一對父子去學習小提琴演奏的,那個老師是王志文演的,請問是什麼電影啊
叫 <和你在一起>
◆內容簡介:
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即身擁不少令人稱羨的琴賽獎狀。對於這位敏感又沉默的少年,這個樂器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表達方式,是與他從未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最珍貴的聯系,而母親是他獲取靈感的源頭。
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天真的野心。贏取區域性的比賽當然不足以造就一個盛名職業演奏家,即使是個鄉野人,劉成也知道非經過北京的洗煉不可;他兒子事業的成功失敗全系於此。
小春和父親於是離開家鄉的北方小鎮,前往北京少年宮參加全國性的小提琴比賽,並抱著一展國際事業前程的希望。
北京激昂的氣氛讓鄉下來的父子倆印象深刻,然而更吸引住小春的是一個年輕女人的臉蛋和身體:莉莉。由於她,小春接觸到之前毫無概念的另一種世界。莉莉美麗俗艷,有點玩世不恭,張喬做致,忽而並懷,忽而嗔怒,轉換之間了無痕跡。莉莉將成為他少年的初戀,第一次的心疼,第一位知己。
小春在少年宮的比賽排名第五,對劉成來說,這象徵兒子大好前途的第一步。經過不懈努力,劉成終於讓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為學生。
劉成打工以支付小春的琴課學費。單身的江老師桀驁不馴,傷感寡歡,不易相處,完全不採傳統教學法。但終究在其指引下,小春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暫時擱下了天份上的琴藝技巧,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
這其間,小春發現車站的漂亮陌生女人,就住在臨近的小樓。另一種教育展開了,小春很快就窺視出隱藏在莉莉美麗面孔下,一個戀愛中包養女人的焦慮,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
一趟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一位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後者的恩師,高雅的余教授,並說服了他傾聽兒子拉段小提琴。
滿腔遺憾地離開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江老師,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布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
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小春也努力澄清他與父親之間越來越緊綳的關系。
比賽的前夕,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他甚至泄露給小春一個將影響他一生的秘密……
㈢ 卡農的故事是什麼!聽說很感人!
帕赫貝爾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
於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於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
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艾爾特,帕赫貝爾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
艾爾特,帕赫貝爾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帕赫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約翰帕赫貝爾去世,享年52歲。
所以帕赫貝爾從未去過英國,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國人,死前不但已經嫁給了帕赫貝爾並且還生了孩子。
(3)小提琴演奏小城故事此曲電影內容簡介擴展閱讀:
主要作品:
要特別註解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這個曲子便為「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Gigue是吉格舞曲。
帕赫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帕赫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在古典音樂TV動畫《金色琴弦》中,也出現了這首曲子。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翰·巴哈貝爾
㈣ 吳洲星的小城故事內容簡介
庄奴,台灣著名詞作家。原名荊矽(戰爭的時候,被替換的黃河,是因為在戰爭中保衛家園,保衛黃河),出生於北京,1921年,1943年參加了抗日隊伍台灣在1949年,後來成為一名記者,任期作家。庄奴童年的家在燈市口,育英中學在讀的書。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壟上行」,「甜蜜蜜」,「又見炊煙」等歌的歌詞就是從奴隸手中的村莊;克里斯唱「冬天的一把火,」也由庄奴歌詞。庄奴寫詞五十多年來,作品超過3000家,一直筆耕不輟,被稱為「與時間老人賽跑。」
㈤ 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
David
Garrett,1980年9月4日出生,德國-美國混血的音樂神童,在青少年時期就寫下連篇傳奇故事,被BBC(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喻為「已經是傳奇!」的提琴王子,第一張跨界大碟「Free」在全球引起風潮,並於專輯改版為「Virtuoso」之後,隨即成功打進英國流行榜第17名。千萬不要因為他的俊美外型而忽略他的才華,曼紐因在世時,曾誇贊他的琴藝「非比尋常的精彩」,而BBC也贊美他「已經是個傳奇」。
給個鏈接你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184261
內容簡介:二十六歲技藝超凡的 David Garrett,既是音樂天才,亦是一位獨立自主的音樂家。他在小小年紀已一鳴驚人,有一次無意中拿起他哥哥的小提琴,無師自通開始拉奏,完全展露出他的音樂天份。David Garrett 笑著表示:「我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拉小提琴,經過兩個月後,技巧已超越了當時正跟老師學習小提琴的哥哥。」而他的哥哥隨即舍棄小提琴,轉學鋼琴。David Garrett 的父母亦發現他的天份,開始替他四齣找尋小提琴老師。在家鄉德國得到最好的小提琴老師的悉心教導,David Garrett 於四歲起便首次在觀眾前作公開演出。自八歲起,David Garrett 已有經理人公司為他不停安排獨奏以及與樂團合奏的音樂會,到世界各地演出。他曾與國際級樂團如倫敦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及俄羅斯國家樂團等同台演出,且與世界一級指揮家如 Zubin Mehta、Claudio Abbado、Mikhail Pletnev 等合作。他更有機會在傳奇指揮家及小提琴家的指針棒下演出。「當我聽著小時候的錄音,自己也大吃一驚!」David Garrett 說來沒帶半點虛榮,「雖然那個是自己,但以這小小年紀可以彈得這么好,實在難以置信。」大家要知道的是,當時 David Garrett 的朋友已是玩PlayStation專家的時候,David Garrett 每天也乖乖地花七小時練琴。David Garrett 曾經在教宗、皇室成員、總統等面前獻技。德國總統在 David Garrett 十一歲時看過他的演出,驚嘆不已,遂為 David Garrett 安排了一部無價的一七一八年的Stradivarius小提琴讓他日後演出拉奏。David Garrett 當律師的父親也是一位音樂家,更當上了 David Garrett 的私人教授,因為常常要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而不能上學,David Garrett 亦因此成為了一個比較孤立的孩子,如他所說,「像一個怪物」。「在我十四歲以前,只可聽到古典音樂……所以,當我可以正常地到學校上學,有機會接觸到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的時候,那種感覺簡直就像是發現新大陸!」他特別對hard rock音樂有興趣。「在學校我是一個古怪的人。」他說「但我可是一個適應能力很高的人。形象和衣著變得重要,而我亦開始從網上下載Hendrix、Led Zeppelin……」他對搖滾偶像仍然崇拜,並認為一定要像那些搖滾樂手一樣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樂器,才能像他們那樣成功。走出古典音樂世界 David Garrett 甚至懂得彈吉他,雖然他認為從來也沒有把吉他彈好(也是相對的吧!)。但他成功地用吉他作曲,這是小提琴無法做到的。縱使 David Garrett 終於不再要沉浸於一個百分百純古典音樂的世界,但當時的他還沒有學會反叛。直至他偷偷地參加美國紐約著名音樂學府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的試音,為的是要跟他的偶像國際小提琴巨星 Itzhak Perlman 學習。一如所料,憑著他過往的錄音以及豐富的巡迴演出經驗,他成功地被學校取錄了。有趣的是這次並不是他第一次入讀音樂學校;他曾經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但後來因為常常缺席上課及偷偷地潛入導師的房間偷用他們的樂器而被逐出校門。「我的父母不希望我入讀茱莉亞音樂學院」David笑著說,承認入讀茱莉亞音樂學院是很多父母對他們子女的夢想。「他們就是認為我不須要。但我一定要脫離他們的影響。對我來說在茱莉亞的日子讓我可在音樂上得到潔凈;在這之前,我生活在一個殼里,每天二十四小時對著那些大人。所以,能夠和同齡的音樂家一起以及不再被當作成為神童般看待,簡直是一個解脫。」他更發現他在十五歲時因要為 Deutsche Grammophon 灌錄24首《巴格尼尼隨想曲》而拉琴過度,傷及了他的背部和肩膀,而入讀茱莉亞正好讓他能好好停下來休息。精彩的校園生活:從 Runway Shows 到 Surfing 在讀書期間,David Garrett 在一次派對上,被模特兒星探看中。跟著他便開展了他的兼職模特兒事業,為Vogue等時尚雜志及名牌時裝Armani等擔任模特兒。事實上,David Garrett 很享受他的讀書生活,除了到 Nightclubs 和派對玩耍外,他更學會沖浪(surfing),「學到剛好能夠令女生著迷就是了。」David Garrett 說。獨立 自由 自主 他的紐約新居鄰近充滿文化氣息的林肯中心,亦和 Chelsea 及 West Village 的酒吧區相距不遠。就是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再加上在茱莉亞的日子為他的天賦本錢重新注入新力量,為他的第一張獨立大碟《Free 自由》帶來靈感(雖然他所參與過的唱片數量其實已相當可觀)。
㈥ 電影《小街》主要內容是什麼誰主演
電影片名
小街
影片類型
劇情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攝制
上海電影製片廠
年份
1981年
演職員表
導演
楊延晉 Yanjin Yang
編劇
徐銀華 Yinhua Xu
演員
張瑜 Yu Zhang .....俞
郭凱敏 Kaimin Guo .....夏
楊延晉 Yanjin Yang .....鍾導演
邱世穗 Shihui Qiu .....醫生
攝影
應福康 Fukang Ying
鄭宏
美術
劉藩
作曲
徐景新
劇情介紹
僻靜的小街上,雙目失明的中年男子 ——夏緩步走來。在一幢舊樓房裡,夏應邀向鍾導演追述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
在十年動亂時期,夏還是個稚氣未脫的汽車修理工,偶然在這條小街上結識了容貌清秀,但時時流露 恐懼神色的少年——俞。他倆一見如故,以哥弟相稱。為了給俞病危的母 親採集草葯,夏和俞深入山林。俞失足落水,揭開了俞竟然是個姑娘的秘密。原來,「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俞的母親突然成了「黑幫」分子,遭 批鬥,被毒打,以致生命垂危。俞則被剪了陰陽頭,受盡凌辱,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女扮男裝。夏決心要使俞恢復做姑娘的權利。一次,他從公園 里一個演出樣板戲的臨時後台,弄到一根假發辮,被造反派發現,遭到毒打以至雙目失明。夏出院後,急奔那條寂靜的小街,小樓仍在,但已沒有俞的蹤影了。
以後怎樣呢?夏無法推知俞的命運。鍾導演和夏討論了幾種設想,也許心靈受到創傷的俞墮落了,沉湎於燈紅酒綠之中;也許俞已成 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倆在小 街上重逢……但這些設想似乎都不能 成立。事實上俞當了普通的擋車工, 也曾到處打聽哥哥的下落。終於有一 天,他倆在火車上偶然重逢了。夏在生活中找到了俞,也給這部影片找到了真實的結尾。
㈦ 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是哪個電視的主題曲
電影《小城故事》
外文名:Xiao cheng de gu shi(Story of a Small Town, The)
國家或地區:中國台灣
出品年代:1979
導演:李行
演員:鍾鎮濤、林鳳嬌、歐弟、葛香亭、江明、李烈
片長:94分鍾
簡介: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里已包括,談的談說的說,小城故事真不錯,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 鄧麗君的這首美妙動聽、至今仍傳唱不衰的歌曲,想必很多人都再熟悉不過了。這首歌就出自這部《小城故事》。
本片由金馬獎歷史上響當當的台灣本土導演李行執導,李行縱橫台灣影壇長達三十餘年,有影壇常青樹之稱。他執導的《養鴨人家》、《路口》、《吾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和這部《小城故事》分別獲得第三、六、十二、十五、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並兩度榮獲最佳導演獎。他的影片多關注台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歡故事,充滿了濃郁的台灣本土氣息和人文主義的關懷精神,在國際上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其1963年合作導演的《蚵女》、1968年獨立導演《玉觀音》均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劇情片獎,1983年導演的《大輪回》獲義大利國際幻想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李行是華語導演中的佼佼者以及台灣電影人的代表性人物,1995年獲邀擔任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同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純朴的故事情節,鍾鎮濤、林鳳嬌等明星們出色的表演,優美動聽的配樂歌曲和濃郁的台灣本土氣息,大大增添了本片的觀賞性和可看性。這部4:3全屏,畫質並不十分理想的1970年代的中國台灣老片,想必一定會同這首主題歌一樣不會讓大多數影迷失望。本片榮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童星等多個獎項。
劇情講述文雄因看不慣姐夫有外遇和欺負姐姐,氣憤之下打傷姐夫,被判刑三年,獄中與賴老頭學會木雕手藝,提前出獄的文雄謝絕了前女友的挽留,來到小城成為賴老頭的得力助手,並與賴老頭的啞巴女兒阿秀彼此關懷、情愛滋長。這時文雄的前女友月華出現,賴老頭對此頗不諒解,遂要逐文雄出門,以免女兒上當……。鎮上工藝品店的周小開和同在賴老頭處做活的獄友郭金發都對阿秀早有非份之想,幸而在其對阿秀動手時,都被文雄所救。幾經波折和誤會,文雄和阿秀感情更深,賴老頭也認清了文雄的為人,風雨過去小城歸於平靜……
㈧ 鄧麗君的歌
內容如下:
1、《何日君再來》是中國近代最受歡迎的經典中文歌曲之一,1978年,華語女歌手鄧麗君將其重新演繹,收錄於唱片專輯《一封情書》中。
㈨ 小城故事小提琴拉什麼調
小提琴任意拉,無論什麼調都可以。
這個是歌曲,不是小提琴曲,也沒有樂譜,所以可以隨便拉什麼調。
㈩ 求一部校園動漫里邊有個男主角拉小提琴,很受歡迎
金色的琴弦中的月森王子!冰山美男!
《金色琴弦》是一款日本的單機平台電玩游戲,由KOEI公司所製作,漫畫家吳由姬擔任人物設計。
PC版於2003年發行,是KOEI「新羅曼史系列」(NeoRomanceSeries)中繼安琪莉可及遙遠時空後,所發行的第三套全年齡女性向戀愛模擬游戲。以浪漫的古典樂樂曲為游戲題材,和前兩部作品相比,故事中所具備的戀愛要素與劇情分枝更為豐富,因故事復雜性提高而更加耐玩。此外,分別於2004年與2005年移植到PS2跟PSP平台,兩版本各有增加全新要素。同時擔任本作人物設定的漫畫家吳由姬所繪制的漫畫版本,亦於日本漫畫雜志LaLa中連載,由白泉社結集出版。台灣繁體中文版由長鴻出版社代理發行,收錄於Lamon系列中。電視動畫也在日本從2006年10月起播放到2007年3月結束,共25集。台灣從2008年5月29日起周一至周五晚間9點於Animax頻道撥出,並聘請星光二班的林宜融擔任代言人。
PlayStation2版續作『金色琴弦2』已於在2007年3月15日發行,游戲中也追加了兩位新角色。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光榮公司一開始設計的女性向游戲《安琪莉可》成功打入女性市場之後,接著又以不同的游戲方式及背景設計了《遙久時空》系列,之後沒想到推出了第三款系列的《金色琴弦》。在《遙遠的時空中》和《安琪莉可》分別動畫化之後,光榮的NEO三部曲真正圓滿了,《金色琴弦》也宣布改編成TV動畫,也就是說,今年是光榮游戲改編動畫的大年,既有《遙遠的時空中》劇場版《舞一夜》,也有TV動畫《安琪莉可》和《金色琴弦》,在百合風過後,女性向動畫開始漸漸抬頭了。
《金色琴弦》發售於2003年,是一款以現代高中為舞台,以古典音樂為主題的戀愛養成模擬游戲。玩家化身為普通高中二年級的女學生,在奇妙精靈的引導下,以提琴手的身份參加清一色音樂系學生參加的校內音樂比賽,並追求優勝。音樂比賽當中,音樂系的學生們將成為競爭的對手。在與他們的交流當中,也有可能萌生戀情或友情。隨著玩法的不同,可以享受到種種戀愛的快樂,最終結局如何,完全取決於玩家。
雖然《金色琴弦》沒有《安琪莉可》系列及《遙久時空》系列擁有眾多俊男擁護在女主角身邊,不過卻比較貼近現實。除了上學、放學以及例假日等設計較其它兩款游戲更具現代感,再加上游戲中也結合了古典音樂,有不少游戲原作的玩家曾被它弄的暈頭轉向
白泉社《LaLa》雜志的畫家吳由姬曾成功的把游戲改編成漫畫,漫畫版畫風華麗,增添了許多情節,加深角色的形象,看著吳由姬老師的漫畫版,真是一大享受呢。
[編輯本段]《金色琴弦》動漫版第二季
2009年春,《金色琴弦》動畫版特典第二季《金色的琴弦~secondopasso~》即將放映。
《金色的琴弦》是一款以現代高中為舞台,以古典音樂為主題的單機平台戀愛養成模擬電玩游戲,由日本KOEI公司製作,發售於2003年。漫畫版本在日本漫畫雜志《LaLa》中連載後,由白泉社結集出版,漫畫家吳由姬擔任其人物設計。漫畫版畫風華麗,增添了許多情節,加深了角色的形象,在日本少女漫畫中人氣經久不衰。電視動畫也在日本自2006年10月起播放到2007年3月,共25集,播出後即獲得好評。
2009年春即將放映的第二季續集將增添更多精彩情節,更有新角色加入,特典新作值得期待!
故事概要
雖然學院內部的音樂會已經結束,香穂子還是繼續練習著小提琴。為了縮小和其他參賽的實力差距,一心只為演奏的香穂子不斷努力著。而偶然看到香穂子拉琴的少年—衛藤桐卻對她的努力報以冷嘲熱諷。下屆理事長—吉羅曉彥的登場將帶來令人震驚的劇情發展,而神秘轉校生—加地葵出現更為故事推波助瀾......
動畫版新角色
衛藤桐也:日野聰
吉羅曉彥:內田夕夜
加地葵:宮野真守
《金色琴弦》STORY
故事以現代學園為背景,星奏學院是一所分有普通科和音樂科的高中。兩個學部有著極大的分別,無論校舍、校服、課程都各自為政。修讀普通科的日野香穗子是個平凡的女孩子,充滿陽光氣息,無論遇到事情也會率直面對。一日她意外的看見音樂精靈利利,任性的利利便趁香穗子迷迷糊糊把魔法小提琴強行送予她,並軟硬兼施逼使她參加學校的音樂演奏會。這個小提琴的特點是使用者不需任何技術都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但使用者的心情需與小提琴共鳴才能彈奏。而一起參加比賽的其他五位成員都是來自音樂科的精英,其他無法參賽的音樂科學生對於香穗子這個普通科學生的加入也大感不忿。而同時要保守魔法小提琴的秘密對坦率的香穗子亦十分困擾煩惱。
漫畫版的劇情中,在只學了小提琴七天的情況下,香穗子意外揭穿臨時的鋼琴伴奏想要蓄意失蹤的計謀,香穗子只好硬著頭皮沒有伴奏的情況下表演,最後幸運地得到土浦的幫助才沒有失禮於人前,但因為只是臨時組合表演水平差強人意。不過可幸的是音樂科的同學開始接受她,也使得土浦成為第七位參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