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由王蘋執導的電影,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上海,這里已經成為日軍的大本營,延安的廣播電台被摧毀。主人公李霞接受了組織的安排,來到上海從事情報工作,在上海的聯系人是孫醫生,孫醫生帶李俠熟悉的環境,安排了他的公眾身份,一個湘綉商人。然後他給安排了一個助手,一個繅絲廠的叫蘭芬的女工,讓他們假裝成夫妻。李俠就這樣開始了她的地下工作。
時光飛逝,日本投降了,李俠夫婦繼續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這時,面對他們的正是國民黨特務機關。九年解放戰爭勝利前,孫博士帶來了兩條重要的情報,一是敵人的長江防禦計劃,二是起義部隊的時間和信號。這兩條信息需要在24小時內發出。但在這個時候,敵人的情報機構非常警惕,監視著所有的無線電信號。李俠一動身就被姚偉認出來了,他們切斷了不同地區的電力,派人去抓李俠。李俠雖然知道這種奇怪的情況,但還是讓蘭芬帶著孩子先走,留下並把所有的電報都自己發出去。最後,他發了電報:「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李霞發報完畢後,將情報只吞下肚,最後被捕。
2. 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原型是誰是哪裡人
原型是李白。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
李白 (1910—1949),湖南省瀏陽市人
3. 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原型是誰
原型是李白。
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
李白 (1910—1949),湖南省瀏陽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
1934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台台長兼政治委員,參加長征。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由智磊執導,余飛編輯,趙立新、焦俊艷、施京明、閻娜主演的諜戰劇,於2010年8月31日在央視一套首播。
該劇講述的是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李俠潛伏在日本最高情報機構76號,用高超的間諜手法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3)李俠是哪個電影里的主人公擴展閱讀:
李白(李俠原型)的生平:
李白,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靜安。1910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從小勤工儉學,但自從母親去世後,就擔負起了上山砍柴,帶弟弟妹妹的重擔,他也因此輟學。
他那時13歲,在一位地主家裡打工,由於對地主浪費糧食、欺負奴役的不滿,他還曾用詩罵過地主,並且發誓要抓住時機好好學習,將來為人們做出貢獻,推翻地主。
後來,他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
1934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即紅軍通信學校,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台台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全國抗戰爆發後,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台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軍警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台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
到1939年,工作環境更加險惡,黨組織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掩護電台,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斗爭中產生愛情,後經地下黨組織批准結婚,成為秘密斗爭之家。
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台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日寇對李白施以酷刑,但他堅不吐實,堅稱自己是私人電台。1943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後,黨組織將李白夫婦調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
他化名李靜安,往返於浙江的淳安、場口和江西的鉛山之間,利用國民黨的電台,為黨秘密傳送日偽和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
抗戰勝利後,李白回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通訊過程中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後,李白經受了高官厚祿的利誘,遭受了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終堅貞不屈、頑強抗敵,敵人始終沒有能夠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了,犧牲時年僅39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網路-永不消逝的電波
4. 《新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的扮演者是誰
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的扮演者是郭富城。
郭富城(Aaron Kwok),1965年10月26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東東莞,華語影視男演員、歌手、舞者。
2006年憑《三岔口》獲得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2013年憑借《全民目擊》獲得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2016年憑犯罪懸疑片《踏血尋梅》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2018年憑借電影《無雙》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影視評價
郭富城是亞洲代表演員及歌手,偶像兼實力型演員。郭富城是第一個以國語歌進軍內地的香港歌手,郭富城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前衛,具有唯美傾向。
每一次形象的改變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更多的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打破了以往港台歌曲「靡靡之音」的刻板印象,其所塑造的偶像形象與舞曲表達方式影響了一代人對於流行音樂的最初理解。
5. 《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李俠平靜而又堅定地坐在發報機前,敲出最後的紅色電波,一句"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在黑色幕布上熠熠生輝,那是來自暗戰英雄的道別,引爆現場雷鳴般的掌聲,那是觀眾對英雄的致敬,是對理想信念的支持,還表達了對英雄的思念。
記者在上個世紀90年代采訪過當時與李白通電報的延安方面的報務員谷密雲,谷密雲離休前任哈爾濱市電信局副局長。據谷密雲回憶:我和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主人公李俠(真名李白)是從電報機上相識的。每當他一出現,我就會准確地辨聽出來。
1949年的一天晚上,輪到我們值機,在半夜兩點多鍾,負責監聽的一位女戰士李康將,突然叫了一聲:"不好!"我們立刻緊張起來,只見她兩眼圓睜,眼睛盯著波段旋鈕,雙手捂著耳機、嘴裡在口釋對方發來的密碼:"我已經被敵人發現……背後是敵人,通話結束……"再以後就什麼也聽不到了。當時經驗告訴我們:李白已遭不測,這是他最後的告別。
故事梗概
1938年的上海。這里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也是汪精衛集團勾結日寇搞賣國活動的據點。我黨地下組織的電台被敵人破壞了,延安解放區我軍電台政委李俠奉命前往上海,加強秘密電台的工作。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時,李俠的電台被發現,李俠發完電報內容後,鎮靜地向延安發出了永別的信號。
人物原型
「李俠」混合了多位英雄的人生軌跡,包括當時的中共上海秘密電台台長李白、中共上海市委機關負責人、秘密電台負責人張困齋以及中共上海局和上海市委秘密電台報務員秦鴻鈞等多位烈士。影片主要以李白事跡為主,穿插了其他幾位英雄的事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李俠
6. 請問《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主人公原型是誰
永不消逝的電波》,許多人都不會陌生。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男主人公李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當敵人破門而入時,仍從容不迫地與戰友告別英勇就義的光輝形象。
李俠的原型是李少白,他被捕前的最後一次發報,正好是原哈電信局離休老幹部谷密雲與他的戰友在當班。1940年,17歲的谷密雲奉命從晉中前線到延安通信學校學習無線電通信,兩年後畢業到中央電台一分隊工作,主要是同各敵占區地下黨組織的電台聯絡。大約在1944年,21歲的谷密雲通過電波「認識」了另一端的李少白,當時只知道李少白的代號,熟悉他發報的手法。全國進入解放戰爭以後,國民黨不甘心失敗,加緊破壞我黨地下組織、搜捕地下工作者,地下電台的同志們處境更加凶險。隨著西安、上海等地的地下電台遭到敵人破壞,谷密雲深深地牽掛著李少白。出事那天,中央台的女報務員李康將負責和李少白聯絡,谷密雲和其他同志在另外幾部電台前值班。李少白的信號收到後,李康將看到出來的一組電碼是「88」(當時和地下電台聯絡除密碼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暗語,「88」表示「我已被敵人發現」。)時,禁不住喊出了聲:「哎呀,不好,他要出事。」谷密雲回憶:聽到李康將的驚叫,我們的頭發都豎起來了,不由自主地圍過去,緊張地收聽電台信號。屋子裡靜得只能聽到對方電台「嘀嘀嗒嗒」的信號聲。李康將迅速地抄下一組組電碼。突然,大家聽到了「73」(我在被迫工作)一組電碼,隨即對方的信號消失了。我和同志們驚呆了,彷彿看到了敵人逼近門口,槍口直指李少白,李少白在吞下報文後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搏鬥。此後,谷密雲和同志們再也沒有收聽到那熟悉的發報聲……
7. 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
《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是李白烈士。
李白(1910年5月7日—1949年5月7日),湖南省瀏陽市人,中共黨員,上海地下黨聯絡員。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
1931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台台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台的工作。
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台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1943年5月,李白經黨組織營救獲釋。抗戰勝利後,李白回到了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通訊過程中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台位置而被捕。
1949年5月7日,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
李白烈士臨別之際的絕筆
1958年以李白烈士為原型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李俠發出的最後一句電文「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
國家安全部所藏歷史檔案中清晰記載了中央情報部電台與李白電台「峰台」最後通聯情況:1點50分,「等一等……再見」,這是李白烈士臨別之際用紅色電波留下的絕筆。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這段珍貴的歷史資料。
8. 永不消失的電波的劇情介紹
太平洋戰爭之後,日本日漸式微,駐上海日軍准備對監獄中的政治犯進行「人道毀滅」。戴笠的特派員歐陽山聯合軍統特別行動組組長趙子歧、李俠一起,准備營救提籃橋監獄中的軍統十傑。
李俠撮合趙子歧與鄰居葉興城——我黨的叛徒——一起救出了軍統十傑,但連趙子歧都不知道,這所謂的軍統十傑中,有九位被李俠掉包成了共產黨的重要人員。
趙子歧因此被軍統降罪一蹶不振,直到一九四五年,馮小昆向李俠投誠,趙子歧才重新恢復精神,開始和李俠、馮小昆配合全力營救獄中的軍統人員,將功贖罪,並獲得了馮小昆的垂青,兩人結為夫婦。
日本戰敗投降之後,趙子歧大肆劫收上海浮財,上下周旋,成為了軍統上海站的副站長。此時國共兩黨內戰勢在必行,李俠和趙子歧無奈地由兄弟成為敵對方。戴笠死後,軍統改組為保密局,趙子歧趁勢攬權,成為上海保密局的實權人物。李俠仍然潛伏在保密局中,與趙子歧繼續當鄰居。
趙子歧因為太太馮小昆對李俠的敬重,妒忌之心越來越嚴重,加上此前營救軍統十傑時失敗,讓他染上了毒癮,無法行夫妻之禮,性情大變。一個偶然的機會,趙子歧又發現馮小昆保存的文件中,居然有李俠調包軍統十傑的證據。
趙子歧恨極了共產黨,此時發現自己的大哥李俠是共產黨,百感交集。李俠本來可以逃離上海,但此時正是渡江戰役之時,為了拿到上海城防圖,李俠、何蘭芬、小扣子一家三口毅然投奔了保密局上海站站長歐陽山,以全家作人質來爭取歐陽山。
歐陽山在與趙子歧的爭斗中處於下風,趙子歧已經設計好了除掉他的計劃。李俠將此計劃告知歐陽山,歐陽山感嘆國民黨內部無法彌合的派系斗爭與腐敗,終於答應助共產黨一臂之力,提供了城防圖情報。
趙子歧全面封鎖上海,李俠利用趙子歧情感上的弱點,終於讓趙子歧放走了小扣子。殊不知,小扣子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已經用極其特殊的方式把情報帶到了解放區。趙子歧得知此事之後完全崩潰,最終與李俠同歸於盡。李俠在彌留之際發出了最後的電波:永別了,同志們,我想念你們!
(8)李俠是哪個電影里的主人公擴展閱讀:
《永不消逝的電波》角色介紹
1,李俠
八路軍的電報專家,被上級派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面對陌生的斗爭環境,他信任和聽從領導指揮,很快就適應了環境,積極展開工作,工作起來廢寢忘食。感情豐富,外柔內剛,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待同志親切、平易過人,在敵人的嚴刑面前則從容鎮定、堅忍不屈。
2,何蘭芬
朴實無華的繅絲廠女工,共產黨員。奉命令李俠假扮夫婦。一開始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認識不足,在李俠的耐心開導下,她理解了地下工作的重要性,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成為李俠的好助手和志同道合的生活伴侶。
9. 《永不消逝的電波》夾在哪裡送出去的情報
《永不消逝的電波》夾在黃帝內經里送出去的情報。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劇情介紹
影片中李俠由孫道臨扮演,是八路軍的電報專業人士,被上級部門派去上海從業地下工作。面臨陌生的戰爭環境,他信賴和遵從上級部門指揮,沒多久就融入了環境,積極主動展開工作,工作起來孜孜不倦。心思細膩,柔中帶剛,對偉大事業赤膽忠心,待同志親近、平易近人,在敵軍的酷刑面前則坦然鎮靜、堅毅不屈。
何蘭芬由袁霞扮演,是一個質朴無華的繅絲廠女職工,共產黨人。奉命令李俠扮成夫妻。剛開始對自個工作的意義認知欠缺,在李俠的耐性疏導下,她了解了地下工作的重要程度,滿腔熱忱地投入到工作,成為了李俠的好幫手和志趣相投的生活伴侶。
柳尼娜由陸麗珠扮演,是上海市的交際花,漢奸特工。裝扮花里胡哨,化濃妝,舉止輕浮高傲,奸詐精明。她恩威並施勸誘軍統特務姚葦投降了日本人。日本投降後,她搖身一變,又成為了國民政府高官的秘書。
10. 李俠的原型是誰
李白其人其事
李白(即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原名華初,1910年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一個貧苦農家。1925年,中共湘區委員會在瀏陽最早建立組織時,年僅15歲的李白即入了黨。
1930年李白參加紅軍,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7年秋,國共合作,李克農出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處長,將李白帶去,八路軍辦事處撤退後李白成為黨設在上海的三個秘密電台中的一個,向延安傳遞軍政情報,保證上海地下黨與黨中央的聯系。
1948年7月,國民黨的測探網已伸到李白電台所在地的虹口,並實施分區停電,以測定秘密電台所在的電波區域。李白的上級劉人壽曾決定李白電台暫停聯絡。但隨著戰事吃緊,許多重要情報急需上報。8月,李白不得不重新工作。
李白從事秘密工作12年,從他手中送出去的有遼沈戰役時國民黨青年軍第207師及第208師一部通過海運在葫蘆島、營口登陸增援東北戰場,淮海戰役時黃維、劉汝明、李延年等兵團由華中地區北上增援淮海戰場,以及長江防務、江陰要塞、吳淞口防禦等重要情報。
鑒於李白的突出貢獻,1995年秋,北京郵電大學為李白立了一尊石像,在主樓外東南角。
身受36種酷刑堅不吐實
李白到上海開展工作,由於還是一個單身漢,租房子容易引起敵人懷疑,1939年,綢廠女工出身的地下黨員裘慧英接到了上級馬純古分配的任務,馬純古表示,黨組織決定調派她去與李白假扮夫妻,負責掩護工作。
不久,裘慧英在李白的指導下,負擔起轉送情報、電文的工作。生活非常艱苦,每天只有三分錢的伙食費。李白因長期缺乏營養,頭發大把大把地往下掉。裘慧英為此提出過出去做工賺錢,但被李白否定,他說:「你的身份就是『家庭婦女』,掩護電台。」
一年後,黨組織找裘慧英談話,希望兩人結為夫婦,1940年冬天,假夫妻正式變為真夫妻,並於1945年12月,生下兒子李恆勝。
為工作安全,李白在上海先後輾轉了盧灣、靜安、徐匯、虹口四個區,換了六處住所,最後一處住所為黃渡路107弄15號三樓(當時的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宿舍),故意靠近淞滬警備司令部。此間,李白曾三次被捕,每次都遭到嚴刑拷打,但始終堅貞不屈,未吐一字半語。
1948年12月29日晚,李白在向黨中央拍發長江防務等情報時,被敵人測出電台位置,在遭受敵人重重包圍中,李白鎮定地讓妻子將兒子趕緊送到樓下掩護同志家中,發送完情報、銷毀密碼、處置電台後,不幸被捕。當晚敵人立即在黃渡路上的淞滬警備司令部刑訊室對李白進行了連續30多個小時的刑訊,一共使用了灌辣椒水等36種酷刑。
第二天上午,裘慧英母子被直接帶入了刑訊室。此時,李白的眼鏡已被摘掉,身上沒有了黑色棉衣褲,被捆在老虎凳上,到處是血,整個人幾乎脫形。10根手指上還插著10根明晃晃的鋼針。特務誘惑他說:「你家裡人來了,只要你講出來,一家三口馬上可以回去。」但特務在李白和裘慧英面前均碰了壁。這時,北平地下電台的叛徒瞿則明出現了,他清楚地說出了李白的名字和電台代號。
李白的堅不吐實,使地下黨的備用電台得以迅速啟用,繼續發揮作用。
鹹菜肉絲還要和難友分享
李白夫婦的生活一直非常艱苦。如今已58歲的李恆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依稀還能記起當初的生活。「我爸爸被捕的時候,我才4歲,我記得那時爸爸白天在復興島漁業管理所工作,專門修理漁船上的通訊工具;半夜就開始發電報。爸爸被捕後,家裡斷了經濟來源,媽媽只能靠幫人家織毛衣賺錢維持家用。」
1949年3月至4月,在能探監的日子裡裘慧英給獄中飽受折磨的李白送去的食物,只是鹹菜和蘿卜干。一次鹹菜中加了點肉絲,李白還特地關照不用再放肉絲了。而這些今天看起來非常廉價的食物,李白還與難友一起分享。「5月7日,那是我最後一次見爸爸。」李恆勝說,當時關押父親的蓬萊路警察局監獄,對面有一處陽台可以見面。母親找到陽台,發現位置正對著監獄。「母親在這邊輕輕地叫兩聲「李靜安(李白化名)」,二樓右側的一間窗戶就打開了,李白的臉龐從一根根鐵棍子的後面露了出來。李白是被同室難友們抬起來的。「父親隔著鐵窗對我們說:『以後你們不要來看我了。』母親問:『為什麼?是不是判決了?』『不,不是,天快亮了,我所希望的將要看到了(指即將解放)。今後我若能回來當然最好,萬一不能回來,你和孩子能同全國人民一樣,過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也就足矣。」
此次見面後,李白就失去了任何消息。上海解放後人們才得知,5月7日當天傍晚,他因被趕來坐鎮指揮的蔣介石親批「堅不吐實,處以極刑」,遭特務秘密殺害。
李白的電報技術不可思議
李恆勝說:父親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其能吃苦,對黨堅貞不屈,還在於技術上的不斷創造。
當時,李白的電台功率很小,但仍能把電報發到千里之外的延安,而且信號清楚。解放後,蘇聯情報電訊專家曾采訪過裘慧英,得知這一情況後感到不可思議。
「我父親將發報機從100多瓦一直改裝到10多瓦,假如不是當時國民黨裝備了美國的雷達探測儀,也許根本無法抓住父親。」李恆勝至今記得父親曾有過一個發報機,上面插上彎曲的天線就能發報,一旦拉直就與收音機無二。正是這樣高超的技術,才使得李白能堅持發報十餘年。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49年8月,上海為李白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時任中央情報部部長的李克農始終懷念李白,建議將他的事跡搬上銀幕。由此誕生了由孫道臨主演、聞名遐邇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
1961年,李克農強支病體趕到上海,看望了遺屬,離去前又最後向烈士墓三鞠躬……
解放後裘慧英分配至郵電部門工作,最後在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工會副主席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並於1992年病逝。李恆勝繼承父親的遺志,進入北京郵電學院學習,後在上海電子工業部所屬的23研究所工作。目前李恆勝是虹口區老幹部局的一位幹部,已從副局長的位置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