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才能更好的給角色配音(建議收藏)
怎樣才能更好的給角色配音
我們知道,在幻化人物的時候,除了抓住人物語言的性格特徵以外,還要與原片人物角色的行為特徵同步。也就是說,在影視劇人物配音中,要想活靈活現,十分貼切地表現出人物,一定還要注意貼合人物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狀態與表情變化,貼合人物形體動作的走、跑、跳、卧等不同運動狀態,貼合人物的搖頭、聳肩、揚眉、攤手等細小動作。在外部表達技巧上,就是要通過不同的聲音強弱、氣息松緊、吐字力度,把這種行動表現出來。
1.盡量貼合人物的氣息狀態
我們常說「氣動則聲發」,氣息是有聲語言表達的生理動力,又是細膩准確顯露人物內在情感狀態的重要手段,並且與人物形體動作的內在依據相關聯,在影視劇人物配音中,貼合人物的氣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羅莉在《文藝作品演播》中認為:「……人只要活著,就有氣息的運動。不管自己有意無意,氣息都會顯露出來……在沒有語言時,人物也應有不同的心理、形體狀態中的氣息顯露,如一提一松、一噓一嘆、一抖一顫、一喘一憋等不同氣勢與氣狀,這些都極為清楚、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內心與外部形態,表現出一定的思維與情感、表情與動作。氣息在此顯現出極有價值的表意、表情和表形的作用……配音演員的氣息狀態要絕對服從、貼合於原片人物的氣息狀態,不得有任何細小出入……」
可見,我們要配好人物,要想與他們「共命運」,先要與之「同呼吸」。
(1)氣息狀態首先表現的是人物的心理節奏。
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心理節奏就不是單一均勻、完整不變的,戲劇表演中則更加豐富多彩、變化多端。這種心理節奏的變化,來自於具體的情感,引發著具體的行為,並且集中體現在氣息的停連長短、虛實強弱、深淺松緊等節律的變化上。因此,配音時我們如果沒有貼合人物的氣息,即使口型對得嚴絲合縫,但依然會給人感覺是「兩張皮」,因為從根本上,我們沒有貼上人物的心理節奏,那就更談不上融為一體的幻化人物了。
比如當人物經過思考,下定決心,長出了一口氣後說:「好吧,就這樣吧!」這短短六個字的台詞,演員的心理節奏和表演是這樣的:先深吸一口,提起氣來,接下來再向外送氣的同時說出台詞。並且這六個字氣息的運用並不一樣,「好吧」兩個字,用氣量最大.氣息脫口沖出,略一停頓,瞬間偷一小口氣,再說出「就這樣吧」!我們要想配好這看起來簡單的一句話,必須要考慮氣息的貼合過程:深吸——提氣——外松——脫口——頓挫偷氣——完全放下。只有如此,才能表現出「長出一口氣」和「下定決心」的內心依據,如果我們只是對著口型把這六個字裝上,不考慮氣息的狀態,那一定是「沒戲」的,聲音和畫面就不貼切。
(2)氣息狀態是引領我們貼合口型的捷徑。
「氣動則聲發」,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言語都是依靠氣流的呼出沖擊聲帶發出聲音的,因而言語的發出也都是有著呼吸的准備過程。不同狀態下不同情感的話語,呼吸的准備過程不盡相同,但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怎樣,有聲語言的表達都不會脫離情境毫無徵兆。因此,貼和氣息的狀態變化,是引領我們迅速准確貼合人物口型的捷徑。在人物張嘴前,我們先跟著人物的氣息走,調整我們的心理節奏和氣息節奏以便與原片人物同步,人物一說話,我們也正要開口說話,這樣起始的口型才是准確的。如果我們只是盯著人物的嘴,見到人物嘴動後我們再起動,無論怎樣敏捷的反應,我們的聲音總是要滯後於畫面的。在大段的、連續的獨白和對白中,人物語言往往伴隨著偷氣、就氣、補氣的動作,絕非完全「一氣」呵成,我們只有抓住這些轉換的關節點,貼合這些氣息的運動過程,才能快速地、准確地把握較長的口型。
(3)影視劇作品中人物的鮮活也表現在氣息狀態的多樣上。
「……為了情感所需,忽而提起氣來,半截處語言再出口;忽而,表現突發情況,人物的話剛說了一半,氣息便憋住斷在那裡;忽而,為了配合人物的形體動作,氣息合著動作的節律而變化多端;或是表現片中人物的笑或哭氣息散亂而出,……人們思考時,每每伴隨著輕微的氣息聲可透出一些思考的信息;人在坐下時,往往伴以出氣、松氣聲;而站起時,又會伴以提氣聲;走路或跑步時,會伴以較緊、較重的喘氣聲;甚至人在開口說話前,也有隨內心感覺相伴的氣息顯露……」。所以如果配音演員找不到貼不準人物的氣息過程,只在人物開口說話時才有氣息的使用,那麼如此眾多的鮮活細膩的處理就無法表現出來,配音創作的藝術質量怎能得到保證呢?
2.貼合人物的行為動作
行為動作,本身就是演員塑造劇中人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配音演員還魂這個人物,當然少不了在把握人物心理節奏的基礎上對人物行為動作的貼合。
前蘇聯譯製片《辦公室的故事》中的女主角的配音者馮憲珍在談到自己的配音體會時說:「對片不能光看口型,要看她的表情、她的手勢、她的一轉身、她的一呼吸,這都要一遍一遍仔細觀察,這樣,每一遍下來,有不同的層次感覺,越來越豐富了。你如果光看口型的話,那最後出來就只有個聲音,沒有別的,沒有感覺。要看語氣、神態、形體是什麼樣的,她當時周圍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她跟什麼人在說話,她都有不同的態度。單純地對口型,那就是機械地對口型了,那錄出來,也不會很精彩。如果一個配音演員不懂人物行為和表演,那她就不是一個好演員。」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在成功的創作中貼合人物行為動作的重要意義。
(1)貼合人物行為動作,使人物語言目的更鮮明准確。
在表演藝術中,體態語言的作用十分突出。人物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變化,走、跑、跳、卧等不同形體運動狀態,搖頭、聳肩、揚眉、張嘴等細小動作,都是演員刻畫人物、表達內容、抒發情感的重要手段,並且更直接地體現著語言傳播中雙方關系的實質,體現著人物語言的目的。總的來說,體態語對有聲語言起到補足、替代、重復、強調等重要作用,使人物有聲語言的目的更鮮明准確。
同時,體態語是非結構性的,無明確規定意義可尋,與語境相契,與有聲語言相生,並且因人因地而異,具有較大的民族性差異,這在不同國家的影視劇作品中,表現得尤為鮮明。我們在配音時,就要結合原片的風格特點,結合具體情境的心理依據,使配音緊緊貼合演員的表演動作,更好地傳達出台詞的語言實質。
(2)貼合人物行為動作,使聲音畫面更和諧統一。
影視劇人物配音的規定製約性使我們的配音要完全遵從和服務於畫面的設定,唯有如此才聲畫和諧。但是,因為不同國家語言結構的不同,完全按照台詞劇本配音,也許可以對上口型,但未必能與動作完全一致,這樣就容易造成聲畫的錯位。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配音創作者以畫面的限定為依據,發揮創作主體的能動性,調整劇本中的行為動詞,並於原片畫面上的具體動作相一致,努力達到聲畫整體的和諧。
在實踐工作中,很多優秀的配音演員都為了聲畫整體的和諧,在貼合人物的行為動作時,發揮能動性,作出了努力。上海電視台配音演員劉彬在其《隨形婉轉,依聲變幻》一文中記錄到:「……有一次配一個軍官在戰場上和下屬一起看地圖的戲,原片軍官說:『Can you locate us' on the map?』直譯為:『你能在地圖上找到我們的位置嗎?』問題在於英語與漢語中狀語『在地圖上』的位置不同,而原片人物說前半句時用手指自己,停頓一下說後半句又指地圖。倘若按照譯稿配音則動作與語言指向正好相反。結果只好變通為,『我們在哪裡?快看地圖』,這樣動作對了但情境又不對,因為下屬一直在看地圖,後一句話多餘。於是又改成:『我們的位置?仔細找!』這樣處理就很妥貼了,同時人物關系和身份口吻也有變化……」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貼合人物的行為動作,不僅僅是明確語言目的的需要,也是聲畫和諧的需要。
(3)貼合人物行為動作,使人物情感更真實細膩
原片中人物的行為動作還包括很多細小的動作和細膩的表情,這些細小之處使人物的形象更豐滿,情感表達更細膩傳神。比如同樣的一句台詞「原來是這樣!」畫面上人物緊皺雙眉或瞪大雙眼,與之相應的語氣必不相同,這種不同正來自於表現思考和琢磨的神情與表現吃驚詫異的神情的不同。如果我們不去關注這些神情,不去區分這些細小表情的不同,哪怕只是如此簡單的五個字,也做不到細膩傳神。
同時,原片人物的許多細小動作,如抽鼻、哈欠、咀嚼、吞咽、張嘴、顫抖等等,往往對增強台詞的生活真實感,提高表現力有著巨大的作用。著名配音演員喬榛曾說過:「……用全身的每一個感官去吸取原片人物所賦予的『營養』,認真地聽、看,仔細地揣摩、品味原片人物的情感、語氣、聲調、節奏、氣息、停頓等等,甚至一個極細微的『零碎』。如張口時嘴唇的聲音等等,因為往往在這些『零碎』中包含著極其細膩、復雜的感情,決不可輕放……。」許多粗糙的配音作品,往往忽視了這些小「零碎」,聽起來異常「干凈」,但卻極大的削弱了人物語言的真實性,削弱了表達情感的細膩性,影響了內容的傳神。相反,一些優秀的配音演員非常重視這些台詞之外的表現手段,甚至細致到能區分出親吻臉頰、親吻雙唇、親吻秀發的不同聲音,能表現出吞咽熱食物與冷食物的不同的含混聲音,人物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性格,一舉一動都有戲,這樣才是真正的精微貼切。
B. 求前蘇聯電影辦公室故事,中俄字幕版,或者英俄字幕版。
《辦公室的故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辦公室的故事》是艾利達爾·梁贊諾夫執導的愛情喜劇電影,由安德列·米亞科夫、阿麗薩·弗雷因德利赫主演,於1977年2月3日上映。該片講述了統計局女局長洛佳娜與部下瓦謝里采夫不打不相識,從互相輕視到真誠相愛的故事。
C. 辦公室的故事演員表
《辦公室的故事》演員表
安德列·米亞科夫 飾 Novoseltsev
阿麗薩·弗雷因德利赫 飾 Kalugina
奧列格·巴希拉什維利 飾 Samokhvalov
莉亞·阿赫扎科娃 飾 Verochka
D. 辦公室的故事蘇聯劇情 故事的劇情是什麼
1、《辦公室的故事》是艾利達爾·梁贊諾夫執導的愛情喜劇電影,由安德列·米亞科夫、阿麗薩·弗雷因德利赫主演,於1977年2月3日上映。
2、該片講述了統計局女局長洛佳娜與部下瓦謝里采夫不打不相識,從互相輕視到真誠相愛的故事。
3、莫斯科某統計局女局長柳德米拉·波洛科芙耶芙娜·洛佳娜(阿麗薩·弗雷因德利赫飾)業務能力極強,事業為上,而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她的私人生活,愛情之花遲遲沒有綻放。對於這個表情肅穆古板的上司,職員們背地裡叫他「冷血動物」。
4、相貌老成的統計員阿納多里·耶夫里耶維奇·瓦謝里采夫(安德列·米亞科夫飾)自青年時代開始便才華橫溢,雖然獨自辛勤撫養兩個孩子,卻為人樂觀,頗受同事喜愛。對於「冷血動物」,瓦謝里采夫自命清高,不願自貶身價求助洛佳娜。而在洛佳娜眼裡,瓦謝里采夫唯唯諾諾,能力平庸,毫無閃光之處。適逢輕工業處處長職務從缺,瓦謝里采夫有心補位,卻不得不面對這個難纏的「頂頭天敵」。
E. 求助:一部前蘇聯的影片,80年初代中央電視台播出過!
這是中央電視台從1979-2001的所有蘇聯譯製片,看看有沒有你找的那部影片
他們為祖國而戰 (蘇聯)
升華 (蘇聯)
34次快車 (蘇聯)
紅莓 (蘇聯)
共和國什基德 (蘇聯)
阿巴里特66 (蘇聯)
繼承者 (蘇聯)
薩里達的故鄉 (蘇聯)
柳波芙?雅洛瓦婭 (蘇聯)
人留在大地上 (蘇聯)
幼兒園 (Kindergarten /1984) (蘇聯)
列寧辦公室一個半小時 (蘇聯)
白俄羅斯火車站 (蘇聯)
列寧的故事 (4集, 蘇聯)
柴科夫斯基 (Tchaikovsky /1971) (蘇聯)
兩個人的火車站 (蘇聯)
無權轉讓的鑰匙 (蘇聯)
小幻想家 (蘇聯)
紅鍾 (蘇聯)
湖畔奏鳴曲 (蘇聯)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 (12集, 蘇聯)
打擊 ( 蘇聯)
財寶 (蘇聯)
紅莓 (蘇聯)
海神節 (蘇聯)
英雄少年 (蘇聯)
1799年的秋季戰役 (蘇聯)
動身前夕 (蘇聯)
舞步的力量 (蘇聯)
森林之歌 (蘇聯)
戰爭第四年 (蘇聯)
被遺忘的長笛曲 (Forghotten Tune For The Flute, A /1988)(蘇聯)
小薇拉 (Little Vera /1988) (蘇聯)
豺狼的陷阱 (蘇聯)
命令 (蘇聯)
沒有證人 (蘇聯)
魔珠的故事 (蘇聯)
苦難的歷程 (13集,蘇聯)
秋天的馬拉松 (Autumn Marathon /1979) (蘇聯)
女政委 (Commissar, The /1968) (蘇聯)
奧勃洛摩夫生活中的幾天 (Few Days Of Oblomov』s Life, A) (蘇聯)
格里波夫的女演員 (Actress From Gribov, An) (蘇聯)
尋找格蘭特船長 (Searching For Captain Grant) 3集,蘇聯)
辦公室的故事 (Story Of The Office, A) (蘇聯)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 /1980)(蘇聯)
女警官 (蘇聯)
同鄉 (Countrymen) (3集,蘇聯)
F. 請問前蘇聯電影辦公室的故事配音演員
譯制演員:張雲明、馮憲珍、董浩、廖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