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做人不缺愛是哪個電影

做人不缺愛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08 11:51:22

Ⅰ 電影《重慶森林》這部影片怎麼樣

很不錯的

因為雨一直在下,阿武不知道有沒有好受一點,王菲走了,梁朝偉獨自等待,王菲回來,雨一直在下。物是人是,唯有日歷翻頁——那不跟沒翻一樣?獨特的攝影風格,好的配樂,使這一切在視覺層面變得合理。那麼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一座城市。一座下著雨的,有中國人和印度人,有日語和白話,有吃雪糕的小女孩,有伴著加州夢跳舞的大女孩,有給女友買廚師沙拉的警察,有失戀的警察,有孤單的毒梟,的城市。這也是電影用香港的重慶大廈命名的原因。而先前提到的兩個鏡頭則都是導演提供的切入點,用以暗示觀眾電影的實質——一部城市片,一種情感捕捉。電影拍攝中,若分鏡夠多,有時一秒鍾的動作可以拍好幾個鏡頭,這好幾個鏡頭剪接到一起,用大於一秒的時間表現一秒鍾的事;而《重慶森林》也是對香港的某一段時間的分鏡、剪輯;現實中的時間流逝,電影里的王菲歸來,留了長發,但古靈精怪依舊。隨後,配著《夢中人》,《重慶森林》像夢一般結束。所以我們不能以一般的時間線的角度去看待它。《重慶森林》是一個瞬間,一種氣息。大家怎樣認為呢?

Ⅱ 《人生大事》上演「父女」情 ,這部電影的題材是什麼

這是一部以殯葬為題材的電影。“死亡”向來是國人很忌諱的一個話題,很少有人願意提及,更沒有多少人願意將它拍為電影,但是沒想到《人生大事》上映以來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因為這部影片實在太真實了,他以市井小人物的角度出發,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最後,這部影片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雖然我們不願提起生死,但這也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看完《人生大事》之後我們忍不住反問自己,難道有什麼比死更加重要嗎?縱然生活中遇到再多的困難,除了死之外沒有其他大事。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要總是一味的抱怨,而是要把目光放在前方,珍惜眼前的日子,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Ⅲ 每一次劇情發展都包涵深意,《告白》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

乍一聽,「告白」這兩個字似乎和小清新的文藝愛情片有很大的關系,事實上,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告白》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一個母親的復仇」就再合適不過了。

森口是一位中學老師,她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可是她的女兒卻溺水身亡了,施暴者正是森口班裡的學生

當然了,影片中的告白,不止這些,美月的告白,維特老師的告白……導演借影片中各色各樣的人,來表達他的內心,展現我們這個社會。

不管觀眾是否願意接受,其實導演就是想透過鏡頭,給觀眾展示一個沒有美化過的殘酷世界,來赤裸地展現人性的善惡,這就是影片的深意,也是導演的告白。

Ⅳ 安娜·卡列尼娜:對於缺愛的人來說,愛是很危險的

1.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學史上最世界文學史上優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 這是一個關於出軌的悲劇故事,也是關於愛情,某種宿命般的寓言。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比起男性來,女性更在意關系的穩定性和伴侶的忠誠度。

當女性決定出軌的時候,她們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對於安娜來說,她的故事,是從目睹另一場背叛,還有一場意外死亡的事件開始的。

2.

安娜的哥哥史蒂文與家庭女教師出軌,妻子杜麗發現後堅決要求離婚。為了挽救兄嫂的婚姻,安娜連夜從彼得堡乘坐火車趕到莫斯科

一路上,安娜和一位貴婦人聊得投機,下車後,貴婦人把自己的兒子--充滿魅力、風流倜儻的渥倫斯基介紹給安娜認識。

正在兩人對視,幾乎是一見鍾情的瞬間,列車站台發生了一陣騷動:一位老人為了撿掉下月台的包袱,意外被火車軋死。

兩人不禁跟隨人群看向火車下的屍體,抬眼的瞬間,彼此心潮澎湃,分不清是因為眼前的死亡事件,還是心裡暗生的情愫。

3.

舞會上,原本不打算出席的安娜突然盛裝出現,渥倫斯基驚喜不已,上前去邀請安娜共舞。

安娜拒絕,說自己不是為了他而來的。

渥倫斯基的回答很妙:「當然不是,但是我可以這么希望(你是為我來的)」

安娜心慌意亂,只想躲開渥倫斯基,但是他一路緊跟,問了一個讓安娜無言以對的問題:

「你還記得上次和你跳舞的男人的名字嗎?」

安娜愣住了,渥倫斯基見她動情,一把攬住她的腰,將她帶入了舞池中央,兩人翩躚起舞,隨著音樂的節奏,一圈一圈地旋轉。

安娜嘴角的微笑越來越難以掩藏,他的眼睛再也離不開她了,

他們看向彼此的眼神,就好像是行將餓死的人,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4.

一曲終了,渥倫斯基渴求地望著安娜,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再見到你?

安娜被內心狂涌的激情嚇壞了,為了避免再與渥倫斯基見面,她提前返回聖彼得堡。但沒有想到,渥倫斯基竟完全拋下自己在莫斯科的軍事生涯,一路追到聖彼得堡,

從此以後,安娜和渥倫斯基常常在各種社交場合碰面,安娜欲拒還迎,渥倫斯基緊追不舍,他們之間曖昧互動,在聖彼得堡的社交界,引起了眾人的議論。

5.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個孤兒,從小父母雙亡,被寄養在一個姑媽家裡。

安娜氣質高雅,嫵媚迷人,長大成人後,姑媽為了讓她過上好的生活,將她嫁給了卡列寧,一個家境優渥、仕途順遂,性情卻沉悶、麻木,不會表達感情的人。

結婚多年,安娜沒有得到過丈夫的欣賞、稱贊,也沒有感受過【愛】,她與丈夫的關系,似乎更接近於上級與下級同事的關系。

當卡列寧聽到風言風語,發覺安娜和渥倫斯基的曖昧關系後,他當面警告安娜:「要牢記自己作為妻子的責任」

安娜挑釁似的問道:「你嫉妒了?」

卡列寧卻冷冰冰地回答:「我的嫉妒對你來說是冒犯,對我則是侮辱」

安娜絕望而憤怒地說道:「冒犯我吧,讓我感到你在乎我」

卡列寧則說:「我認為這樣的事情很丟人」

安娜追問道:「不丟人,真的,說出你對我的感覺,你的感情......」

卡林寧打斷了安娜:「我們在談論你的 行為 ,不是我的感情,甚至也不是你的感情, 我不想介入你的感情 !」

安娜徹底對丈夫感到失望了。在一個午後,她終於下定決心,來到了渥倫斯基的旅館,敲開了他的房門。

安娜終於成為了渥倫斯基的情人。

6.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安娜的出軌,幾乎是必然的。

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父母的照顧,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她心中對於「愛」的缺失與渴望都異常地強烈。

在遇到渥倫斯基之前,即使知道丈夫是個不解風情的人,她也總是會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求,希望能夠得到丈夫的回應。

可是,面對妻子的熱情,卡列寧幾乎每一次都用同樣的話去迴避:

「愛情對於任性的小孩子完全沒問題,但是維持家庭,需要更多。」

這樣的婚姻持續下去,安娜也許會習慣,會死心,會甘於扮演一個「好妻子」的角色,日復一日地過著毫無意義,一眼能望到頭的日子。

可是,渥倫斯基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渥倫斯基和安娜一樣,心裡都對愛充滿著渴望,在火車站第一次見到安娜的時候,他就被安娜明亮的眼睛,優雅的微笑,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活力所吸引。

在追求安娜的過程中,他展現出的真誠和執著,深深地震撼了安娜,點燃了她對愛情、對生命的熱情,也給了她在婚姻中最想要,又最得不到的一些東西:

關注、欣賞,還有愛的激情。

安娜是一個美貌而充滿魅力的女性,可是在丈夫身邊,她似乎只是一個擺設,一件物品。

卡列寧忙於官場應酬,很少在家,在家的時間,多半也是在處理公務,根本不會關心安娜,更不會向她表達愛意。

安娜在這段婚姻里,得到的總是忽視、冷漠和孤獨。

可是渥倫斯基就不同了。從他第一次見到安娜開始,眼裡就好像只有她了。

渥倫斯基的眼神里,總是滿滿的欣賞與愛慕,他執著出現在任何安娜可能出現的場合,不斷地表白著自己的愛意。

在旅館的幽會結束後,安娜對於這段不倫的關系,突然感到強烈的不安和恐慌,渥倫斯基堅定而溫柔地抱著她,安撫她的情緒,他給安娜帶來渴望已久的親密感和安全感,讓安娜幸福得宛如獲得了新生。

可是,這樣真誠而熱烈的愛,是怎麼一步步走向崩解,走向暴烈而殘酷的死亡結局的呢?

7. 

克服了重重困難和障礙,安娜的丈夫卡列寧終於同意離婚,放手讓安娜和沃倫斯基在一起。兩人迫不及待地相擁在一起。

「活著就該是這樣!」

沐浴在愛的激情與狂喜中,兩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8.

為了慶祝兩人終於能夠在一起,也是為了躲避離婚的事件在聖彼得堡社交界引起的流言蜚語,兩人啟程去了義大利旅行。

旅行開始時,安娜非常地幸福和滿足,彷彿是一隻逃離牢籠的小鳥,可是慢慢的,她就沒有這么高興了。

她發現,沃倫斯基經常會流露出悵然若失的表情。

有一天,兩人在公園里散步時,見到了兩位騎著馬的威武軍官,和他們身後舉著旗幟的兩列侍從。

沃倫斯基羨慕地看著他們走遠。

9.

旅行前,沃倫斯基為了她,從軍隊中辭職,完全放棄了他的職業生涯。

此刻安娜有些慌神了,她害怕沃倫斯基後悔,所以情不自禁地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

「我愛你,我是如此的愛你,以至於嚇到了自己」

說完,她用熱切地眼神看著他,可是沃倫斯基並沒有回應她的話,而是默默地把話題岔開了:

「你知道嗎?我正在想重拾以前的舊愛好,繪畫,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是有前途的,你知道......」

10.

一天,沃倫斯基此時,再也忍不住了:「我們回去好嗎?回聖彼得堡......」

安娜知道,在他的心裡,這個念頭已經盤桓很久了。

她心裡一驚,卻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故作興奮地附和著說:「當然,我又能見到我兒子了......還有戲院,我非常想回劇院。」

可是安娜的眼裡卻滿是淚水,她意識到:

對於沃倫斯基來說,光有愛情,是不夠的,只能給他愛情的自己,已經無法滿足他了。

11.

不久後,安娜與沃倫斯基回到了聖彼得堡,現實的情況比他們料想的要殘酷得多。

聲名狼藉的安娜在聖彼得堡的社交圈處處碰壁,甚至連曾經參與撮合他們的,沃倫斯基的表姐貝琪,都把她拒之門外。不僅如此,原本已經答應離婚的卡列寧,又在一位多管閑事的貴婦唆使下,聲言離婚後,不允許安娜再探望兒子。

而沃倫斯基的日子也不好過。他之前不僅為了安娜辭職,還與自己的母親鬧翻了。眼下,他和安娜已花光了積蓄,他得不到母親的接濟,又因為名聲不好,沒人敢借錢給他,經濟狀況日益窘迫起來。

12.

重重壓力之下,沃倫斯基和安娜之間發生了第一次激烈爭吵。

一天晚上,安娜盛裝打扮,想要和沃倫斯基一起,以伴侶的身份去劇院看戲。

沃倫斯基不想這樣,他擔心在劇院安娜會受到旁人的侮辱和白眼。

安娜非常憤怒,她責問沃倫斯基是否不再愛她了,沃倫斯基心裡的委屈也終於爆發出來:

「我為你拋棄了一切,朝廷、軍隊,我身無分文了!」

安娜沒有回應他的話,只是陷入了巨大的悲傷中:

「我給了你一切,一切,為什麼你不能夠像我愛你一樣愛我呢?」

沃倫斯基也絕望了:「我還要怎麼做才能證明呢?」

爭論無果,在一陣激情的撫慰後,沃倫斯基再次提出了建議:

「我們走吧,去莫斯科,那樣我更容易處理事情」

13.

在莫斯科,兩人的生活非但沒有好轉,還每況愈下。

安娜想讓哥哥嫂子幫自己向卡列寧說情,讓他允許自己探望兒子,嫂子杜麗詢問她未來的打算。

安娜卻說,她不知道未來要怎麼辦,只求沃倫斯基能夠一直愛她就夠了。

杜麗很同情她的境遇,卻不能夠理解她對愛情的盲目激情,她勸說道:「安娜,沒人值得你這樣犧牲。」

安娜卻說:「沃倫斯基值得。」

杜麗反問:

「他怎麼回報這樣的愛?哪個男人可以?」

安娜無言以對。

另一邊,處於經濟壓力,沃倫斯基不得不去向母親求助。

而見面之後,老太太卻堅持說,她現在立刻就要到鄉間別墅去,只要他離開安娜,去鄉下找她,就會得到他需要的一切。同時,還把一位年輕貌美、身份高貴又嫵媚迷人的女客人介紹他認識。

沃倫斯基拒絕了,可是,就在他在送母親和年輕女客離開的時候,被恰巧路過的安娜看見了。

14.

安娜和沃倫斯基之間的矛盾終於徹底爆發。

安娜責問沃倫斯基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愛自己的,為什麼要去找母親,是不是想要欺騙和拋棄自己?

沃倫斯基則感到安娜的瘋狂猜疑越發地不可理喻:

「我厭倦了這些責難,安娜,你沒有權力(這樣對我)」

說完,沃倫斯基就賭氣離開了兩人的居所,坐上了通往母親鄉間別墅的火車。

15.

翌日,得知消息的安娜在恍惚中收拾行李,想要將沃倫斯基追回來。

走到莫斯科火車站的時候,她看著站台邊幾對依依不捨的戀人,陷入的絕望和沉思。

「......我對我們的愛情有著太多的期望了,現在卻恨對方,

「......我的渴望讓他厭惡,這讓我狂暴,

「......當你厭倦了周圍的事物,為什麼不閉上眼睛......

想到這里,她縱身一躍,從月台跳入了鐵軌中央,萬鈞雷霆瞬間將她的生命永遠地帶走了。

16.

安娜卧軌自殺的結局,呼應著故事開頭,安娜與沃倫斯基初相遇時,目睹的那場意外死亡事件。

對生命的渴求,對愛的激情,在死亡事件的刺激下迸發,卻終於無法維持,燃燒殆盡後,又再次回歸於死亡的虛無。

也許有些人,看了這樣的故事,會感到心酸、悲戚,把愛情,把自由,乃至許多可以稱之為人生意義的追求,都認為是華而不實,甚至很可能是有害的,應當被抑制的沖動。

不僅是在這個故事中,在很多其他的故事裡,也常常可以見到【熱烈的愛情走向毀滅】的橋段。

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導致這些毀滅的原因,可能並不是真正的愛,就像是安娜和沃倫斯基之間迸發的,更多的是 一種慾望,一種依賴,一種不成熟的,愛的雛形 。

這種不成熟的愛,常見於缺愛的人身上,可以給他們帶來一時的慰藉,卻總也免不了走向毀滅,這種毀滅的破壞性,隨著當事人自我犧牲的程度、偏執的程度而增加,即會傷人,也會害己。

17.

要怎麼識別這種不成熟的愛?又或者,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愛、成熟的愛,到底是怎麼樣的?

「只要你愛我,我的生命就得到了救贖,如果你不愛我,我的生命就完全沒有了意義」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只有足夠愛,一切沖突就能自然而然地解決」

類似這樣語言,很經常地出現在戀人們的情話中,我們想通過這些表白,讓伴侶感受到ta們在我們心目中的重要性,增添浪漫夢幻的氣氛。

可是,如果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真的篤信這樣的信念,那麼我們所認為的【愛】,也許就只會給我們帶來失望、挫折、痛苦和不幸。

在電影剛開始不久,有一段安娜就表明了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你還年輕,有一天你會意識到,愛是全能的。」

安娜在與沃倫斯基的關系中,也是一直抱著這樣的期待的。

在安娜的心裡,愛情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義,她渴望從這種愛里,得到自己長久以來缺失的一切,亟待被滿足的需求。

為了和他在一起,永遠地抓住他的愛情,她不惜和丈夫決裂,和聖彼得堡貴族圈裡、她所認識的幾乎每一個人決裂,拋棄一切,甚至可以「犧牲兒子的幸福來換取」,「只要這份愛足夠強烈,我都不會後悔」(安娜語)。

可當她發現,沃倫斯基不能夠滿足她的所有期待,愛情也不是沃倫斯基生命的全部意義和追求,並且她後來發展到有些病態的疑慮和妒忌,正在將他的熱情熄滅,讓他離自己越來越遠的時候,安娜感到不安的狂怒,感到受騙般的怨恨和空虛,整個地吞噬了她,最後無可避免地把她推向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即使沃倫斯基真的如安娜所願,為了她放棄一切,那麼身為獨立個體的,有著自己意志和追求的沃倫斯基本人,也就死去了。

所以,不成熟的愛,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它要麼毀滅自己,要麼毀滅對方,在這樣的關系裡,兩個人無法共存,關系也無法長久維持下去。

18.

如果幼稚的愛是可怕的,那麼成熟的愛是怎麼樣的呢?

當我們有了愛的感覺,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學習與鍛煉以下的這些能力,讓愛變得溫暖、成熟起來:

·非常了解自己,也願意了解對方

·發生矛盾時,可以做及時、開放、誠實的溝通

·發現對方的缺點,和彼此間的差異時,以接納、理解、憐惜的態度對待

刺激和迷戀總會消逝,如何學習一起成長,靜靜地了解和發現彼此,是一份成熟的愛的核心。

文/廣州紅樹林心理咨詢中心 羅琪

Ⅳ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人生,沒有回頭是岸

這部電影06年上映,不知為何在17年冬天突然火了起來,且評價甚好,但我出於對具有年代感電影的某種偏見和對該電影海報的一種不適感(真的,海報讓我覺得十分不舒服,外貌協會病根深重啊),一直沒有觀看這部電影。

最近幾日,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提起興趣,是因為某個人在我的另一篇文章《馬戲團事件|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中評論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句話,出於好奇,我便去看了,看完的感覺便是:幸好自己沒有錯過這部佳作!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與其說講的是松子的人生,倒不如說是講松子的情史。只是因為她一生中都在追求愛,一生徒勞,所以才將她的人生和她的情史劃上等號吧。

該電影中有句話時常被松子掛在嘴邊: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完了」 ,可是她卻一次次活了下去,後來她給出解釋: 「可是我的身體還想活著。」

起初我的理解是人與生俱來的求生欲,後來我想,這兩句話並不沖突,松子的人生也許很早很早就結束了,她從很早很早就變成了一個行屍走肉的人。

作家、作家的朋友、讓松子賣身的小混混、理發師、松子的學生,他們都只把她當作一個女人,把她的愛與付出看作一種美的徒勞,而她卻在每一段愛情中,都把他們當作全部。

她說,「總好過一個人。」

陪伴,對於松子真的太重要了。

看到許多影評里都在抨擊松子的人生觀,我固然不會對她這一路的選擇作出認同,但是也不會覺得她的人生觀要遭到完全否定,對於「松子們」,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可以說是最凄慘的一種活法。

在我看過的書和電影中,覺得有兩個人物和松子極為相似:《雪國》中的駒子和《傲慢與偏見》中的簡。

駒子和松子一樣,都付出著「充滿誠摯的愛」,但都被 「充滿誠摯的愛的行動所鞭撻」 。但是駒子能看得開,她的生活中有歌舞,有酒,有客人,有親人,有未婚夫,愛情是她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卻不是全部。而松子,盡管她為別人付出了那麼多,但細細想來,她的人生不過始終如最後那樣,孤苦伶仃一個人罷了。

之所以說簡和松子一樣,是因為她倆在性格方面有極為相似的一點: 「她們都太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從來看不到別人的短處,在她們眼裡,天下人都是好人,都很可愛。」 (改自《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對簡的評價。)

但是簡滿腹才華,雖然出身在一個令人羞恥的家庭,但而她自身的優秀讓她天真的性格顯得溫和,她的才華和教養也不允許她那般放盪不自愛,最終得賓利這一如意郎君。

松子除了自身的墮落,她將人生過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另一原因,還來自於她遇人不淑。

如果,如果她能遇到一個愛她如生命的人,用真愛去癒合她童年受過的傷,用真心去包容她的脆弱、敏感和天真,也許她這一生,會是被深愛的松子的一生吧。

整部電影中,我第一次感慨「 人生,沒有回頭是岸 」,是在松子對澤村惠這個獄中老友漸漸疏遠的過程中。

盡管澤村惠的人生也並不值得我們大多數人對其人生觀予以認同,但至少她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生活,而松子之所以對她疏遠,我想就是因為,她發覺自己在自己鋪墊的追逐愛情、墮落頹廢的道路上已走得太遠,她一心求愛,已經無法過那種正常的、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了。

然後我發覺,整部電影,說的都是這個道理:人生,沒有回頭是岸。

松子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向深淵的逼近。

人這一生,處處都是選擇,唯有出身不能選擇。松子一生的漫漫長路,她的出身就是最大的伏筆。

那個不苟言笑的父親,那個因體弱而倍得憐愛的妹妹,那個沒有愛的溫度的家庭,自始至終都籠罩著她那顆脆弱又敏感的心。父親的不苟言笑讓松子覺得是她自己不夠討父親喜歡,變得敏感;妹妹的體弱遭憐愛讓她沒有安全感;沒有溫度的家庭讓她缺愛,孤獨,所以她後來用盡一生,都在追求她所謂的愛情。

「縮成小小的一團,和風兒說話吧。」

讓無法選擇的事情影響乃至決定著餘生全部的選擇,這大概就是松子一生最大的悲哀吧。

松子第一次說「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完了」,是身為教師的她因「偷錢風波」而被學校辭退。

這么看來,二十齣頭的松子的生活還是不錯的。相貌出眾,唱歌好聽,是一名不錯的人民教師。

但是她的選擇,卻親手毀掉了這一切。

有人說她為學生的偷竊買單這一行為太過愚蠢,甚至還偷同事的錢幫學生還債,對於偷竊行為自己還供認不諱,是個正常人都會考慮萬一被反咬一口呢。但我覺得按照松子的性格養成來看,這一行為是可以被理解的。

如果你真正接觸過敏感缺愛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渴望被任何一個人喜歡和善待,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老好人」,所以在做事情上,總是希求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哪怕自己多遭點罪,只要讓別人開心,只要別人能喜歡他,這就夠了。

松子就是這樣,因為敏感缺愛而顯得天真。

她斷然不會想到,以「看身體」作為交易的上級會出賣自己,自己放棄尊嚴袒護的學生會指控自己,害得自己丟棄工作。

人性的揭露就此展開。

松子第二次說「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完了」,是她第一個同居的男人——一個頹廢的作家當著她的面卧軌自殺。

「你在這兒我什麼都寫不出來!」那個男人將寫作上所有的怨恨都發泄在她的身上,她沒有反抗,只是略微地閃躲,然後雙目含淚卻擠出一個卑微的笑容,說道:「你看,我向我哥哥要到錢了。」

松子不怕挨打,不怕欺辱,不怕沒有尊嚴,她害怕剩下自己一個人,害怕沒有別人的認同和關注,害怕沒有愛。

她將自己的人生交給了另一個人,而別人卻只管主宰自己的人生,她一路走下來,似乎都沒有什麼人對她負責過。

松子第三次說「我覺得這次自己人生徹底完了」,是她第二個同居的男人——一個用她賣身賺的錢養其他女人的小混混,被她憤然殺死。

盡管這個男人讓她賣身,對她家暴,嫌棄她人老珠黃,當著她的面和別的人女人纏綿,她都十分放心地將自己的財產全權交給這個人管理。

可是這一切並沒有什麼用。

對於這部電影,我不想作過多的教育意義的討論,家庭關愛、人性陰暗、社會冷漠、男權主義這些詞語我都想在這里一筆帶過。

我只想講清楚這個道理:人生,沒有回頭是岸。也算是對本文的一個總結吧。

如今想來,選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選擇和出身有關。松子一生的徒勞在於,她一生都受到出身的羈絆。她一步步走向深淵的選擇,彷彿都是因為她年少時的缺愛造成。所以這凄慘的一生,似乎是值得被理解的,可是細細想來又是不是有種「倚老賣老」、倚缺愛而賣缺愛的感覺?

所以,我不覺得她有多麼值得同情,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她無限放大了自己的愛兒時的傷痛,無限放大了別人的幸福,卻從未看到自己這一路上的做了多少錯誤的選擇,走了多少自找的危險道路,留下多少比兒時的傷痛還要難以癒合的傷疤。

選擇和遇到的人有關。松子這一生中,遇到的唯一一個真心待她的人,是澤村惠。我想松子如果沒有選擇疏遠她,那麼她的生活也不至於那慘淡,就從最後她從澤村惠給的名片找到了重生的希望就可以看出。當然,如果上天對松子能再多一點垂憐,讓她遇一良人,遇一真心之人,對於一生逐愛的松子,必定是不一樣的人生。

當然,選擇最終是由主觀意志決定的。松子將自己的人生交給了別人,她悲慘的一生看似是自主的,實則一直在由別人牽著走。生而為人,都是第一次做人,為什麼要讓別人主宰自己的命運呢? 從別人那裡得不到愛,殊不知自愛才是這世上最牢固、最堅定、最忠誠的愛情啊!

人生,沒有回頭是岸。

請慎重對待你的選擇,你的道路,你的愛。

這里空花。

不定時更新書影評,以免生活淡淡無痕跡。

請多指教。

Ⅵ 我從來都不缺愛我只是希望愛我的那個人是你是什麼電視劇或者電影

覺得你應該走過去,畢竟經常靠手機視頻聊天,不能夠像面對面相處,那樣更有利於感情的增進,感情的維持,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到男朋友那去吧,雖然距離不是問題,但是如果這個距離經常為遠距離的話,距離真的成問題了。所以如果珍惜兩人的感情的話,我覺得你還是有必要去他那兒去。

Ⅶ 做人不缺愛最愛不缺人什麼意思

意思是有很多人愛你,你也有最愛的人。

歲月是浩瀚星河,每個人都不是獨立星球,你身邊肯定會圍繞許多行星,他們是你的親人、愛人或者朋友,他們以自己的軌跡和光芒,確認著你的存在,而長久維系你們之間關系的,從本質上來說,是愛。

許多人的問題不在於沒有人愛,而在於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有個姑娘說,因為她缺乏安全感,所以,她想要找一個溫柔、聽話、體貼、忠誠、願意為她付出的男朋友。

我說,那你要做些什麼?

姑娘說,我什麼都不用做。

我說,為什麼?

姑娘說,因為他愛我啊。

好吧,姑娘,你這不是在找一個男朋友,而是在找一條寵物狗。

我們總是以為,要遇上一個對的人,才會開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比這更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成為一個值得別人愛的人,其次你要真正擁有愛人的能力。

因為愛情從來都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生命力的呈現,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構成了愛的要素。

愛是一個動詞,更是一種能力,它需要你付出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這適用於一切形式的愛。

Ⅷ 電影《29+1》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劇情如下:

2005年,林若君(周秀娜飾),一個典型土生土長的香港都市女性。她即將踏入「三字頭」,開始擁有大部分同年女子的憂慮:壓力升級的工作挑戰,雙親年紀老邁卻越變啰嗦,穩定但仿如雞肋的愛情關系。種種不安突然來襲,更令她對三十歲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黃天樂(鄭欣宜飾),同樣是快將三十的女生,卻踏著不一樣的人生路:未嘗戀愛,事業一事無成然而永遠樂天知命,生日前她決定提起行李箱完成兒時夢想。

她們互不認識,性格各異,因緣際會林卻搬進了黃的家,沒想到二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林若君通過黃天樂的日記閱讀著對方人生點滴,兩個女子在空氣中互相融合影響。

(8)做人不缺愛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29+1》是由亞洲裕豐有限公司,捷成世紀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福斯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彭秀慧執導,周秀娜、鄭欣宜、金燕玲、蔡瀚億、梁祖堯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彭秀慧執導的香港同名舞台劇,講述兩位女生用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三十歲的故事。

2016年10月,該片成為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角色介紹:

1、林若君:演員 周秀娜

配音:蘇柏麗

永遠活在升職、缺愛,保持身材,嚴格自律的自危派,踏入三十歲的林若君,面對壓力升級的工作挑戰、雙親病重、仿如雞肋的愛情關系,突然來襲的這些不安,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2、黃天樂:演員 鄭欣宜

配音:阿步

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樂天派,即將迎來三十歲的黃天樂,卻永遠樂天知命,不為生活所困擾,身患癌症卻堅持環游世界,尋找愛情,告白初戀,甚至從未因為微胖身型錯過美食。

3、張漢明:演員 蔡瀚億

配音:蕭亞輝

黃天樂的知己。心地善良性格開朗,每當黃天樂需要陪伴,和她共同分擔喜憂的時候,張漢明都會在她身旁,逗她笑,陪她玩。無論什麼事都先為黃天樂著想。

參考資料:

網路-《29+1》

Ⅸ 祝你做人不缺愛什麼電影

戰略特勤組

7.8分
主演:塞繆爾·傑克遜凱瑞-安·莫斯邁克爾·辛布蘭登·羅斯
導演:格雷格·喬丹
類型:劇情驚悚動作懸疑
看點:除暴安良揭露真相特工現代
時長:97分鍾
年代:2010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別名:不可思議 戰略特勤組
簡介

閱讀全文

與做人不缺愛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天賜良緣粵語小調 瀏覽:632
今日奧斯卡電影 瀏覽:290
蠟筆小新最搞笑的電影 瀏覽:321
8個字的日本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哪些是最恐怖的電影 瀏覽:270
中國真人版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427
怎麼樣在抖音上知道電影名字 瀏覽:688
演員李明電影 瀏覽:251
拍在電影院看電影場景 瀏覽:566
哪裡可以看電影流金歲月 瀏覽:358
香港瀝青電影合集 瀏覽:63
白雪公主動漫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26
3d豪情國語電影 瀏覽:116
誰給介紹幾個好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168
電影剪輯壁紙高清 瀏覽:787
電影台詞alwaysbe 瀏覽:828
經典電影細節講解 瀏覽:649
日本倫理動漫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19
維華電影院今日電影院 瀏覽:545
拆彈專家2電影2020完整版高清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