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喪葬店故事的電影

喪葬店故事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10-10 02:55:40

⑴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1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於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像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里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獲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實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2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3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台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葯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4

《人生大事》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胡同里,兩邊是婚慶店和理發店(好像是),初看是這么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游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游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人生大事的觀後感5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⑵ 人生大事是喜劇嗎

算是的,《人生大事》是一部殯葬喜劇。不同於殯葬題材慣有的憂傷嚴肅氛圍,出身於殯葬世家的劉江江鏡頭下,喪禮儀式洋溢著市井人家的熱氣,主角們操一口火辣爽脆的方言,穿梭在里份之間,唱著跳著喊著,鬧騰騰地操辦白事,也靠近蘊藏於其中的生死觀哲學。

死生互為鏡鑒。在劉江江看來,將鏡頭對准死亡,其目的是「站在死亡的終點上,去回溯人生該怎麼過」,以死為鏡,可以解開活人解不開的結。

「殯葬喜劇」是《人生大事》的一個顯著標簽。

雖然是發生在殯葬店的故事,但劉江江刻意用了一種「強對比」的方式去呈現。在整個影片中,殯葬店挨著婚慶店,殯葬店是黑白的,故事和人物卻都是彩色的、鮮活的。在劉江江看來,他想要用一種更加接近觀眾的方式,去植入一個「可能大家平時不怎麼去談」的話題。

「人生有兩件事最不體面,一個是出生,一個是死亡。」劉江江總結道。在這兩個時刻,人喪失了所有自主性,完全依賴於別人的幫助,也正因此,「接生你的醫生和送你走的殯葬工作者,同樣是非常偉大的」

⑶ 人生大事多長時間

人生大事112分鍾。

《人生大事》的故事發生在一家三代相傳的喪葬店「上天堂」,主角是刑滿釋放的殯葬師。是很不常見的設定。

在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認知中,死亡從來不是正面積極的。於親人而言,它帶來的是痛苦和遺憾。於不相關的人,它是不吉利的。於是死亡常常伴隨著眼淚和哭喊,以及葬禮後的閉口不談。

但電影《人生大事》,卻在顛覆我們對生死的看法。它淡化了作為當事人面對親人離世的強烈痛感,轉而從以處理他人後事為職業的殯葬師的角度出發,帶著觀眾旁觀了死亡這一「人生大事」。

這是《人生大事》作為電影的獨特之處,也是這部電影的悲憫與溫情所在。

112分鍾的時間里,我們的情緒始終在跟著角色波動——機緣巧合湊成的冤家父女,喪葬店與婚紗店比鄰的敵對關系,幼兒園里上演的氣死親娘的「孝子打碗」;失去親人的痛苦,與家人之間的矛盾隔閡,以及莫三妹內心對喪葬行業、對自我的不認可。

背道而馳的兩種感情交替出現,卻又銜接得恰到好處,不會一味地沉溺於悲傷,也不會有情緒被打斷的不適感。

影片宣傳前期一直在以「殯葬」為宣傳點。在「殯葬」這樣一個很有潛力題材的加持之下,本片嘗試著加入了不少其餘的元素,比如朱一龍和小女孩輾轉的「父愛」,比如充滿著城鄉氣息的武漢背景,但顯然,導演未能很好地將這些劇情編排出感人至深的效果,劇情的發展是程式化,且可被預料的。

但好在題材的加分和劇情本身也算非常工整,固然影片沒能達到直擊靈魂那種深度,也足以稱得上講了一個好故事,並能帶給大部分觀眾足夠的愉悅與享受。

⑷ 暑期檔闖入黑馬電影《人生大事》,這部電影能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電影《人生大事》是一部以喪葬為題材的故事,該部影片是由朱一龍和楊恩又聯袂主演,故事講述的是朱一龍飾演的男主,本身是一個有過前科剛被放出來的人,在繼承了父親的喪葬店後,開始了喪葬生意,之後機緣巧合認識了楊恩又飾演的武小文,武小文跟著自己的奶奶相依為命,哪想奶奶突然去世,就被男主收養,於是兩人開始了相依為命的故事,其實故事中有淚點有笑點,截至目前,在這次暑期檔已經成功斬獲了10多億的票房了,那麼它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呢?

3.其實這部電影還有一點非常成功,其實它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主線,但是導演很好的使用了輕松喜劇的氛圍來推動故事,比如影片中小文大鬧殯儀館,又比如小文在骨灰盒上畫畫等等場面,都營造出了輕松的氛圍,所以又怎麼會不成功呢?

⑸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

關於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通用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1

《人生大事》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胡同里,兩邊是婚慶店和理發店(好像是),初看是這么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游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游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2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台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葯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3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於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像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里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獲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實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4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電影人生大事觀後感5

不過這些一點都不重要,往往簡單更深刻,更耐人尋味,更發人深省。每個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是婚姻,有的認為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認為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認為是有一份令人驕傲的事業。沒有對錯,在人生長河裡,有風浪波濤,有平靜,有燦爛,有苦難,每人都不一樣,卻每個人都有盡頭,盡頭也許是一開始就預見的,也許是猝不及防到來,當它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一瞬間讓你整個人生畫上符號。

「人死之前無大事」,請別輕易陷入情緒的漩渦無法自拔,如今時代各個年齡段輕生的案例不少,這屬於嚴重的,遇到點芝麻事兒就覺得人間不值得,哪兒有那麼多讓你輕易懷疑人生或者結束生命的大事兒,回頭望去都是屁事兒。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擁有自有的財富,或是至高的權利,其實認真的平凡的過一生已是絕大多數人的成功。這並不簡單,需要你發現並且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念頭,在這念頭的驅使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頭。 為何說做到這個不容易,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左顧右盼,我們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為了生存,為了某種得到就會失去方向的慾望而忙碌,最終卻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經常在書中會學習到覺得很認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數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腦海,從未活成在這道理基礎上想有的樣子。

在某些課程導師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你真的清楚你是誰嗎?」,成龍大哥有部電影的名字就叫《我是誰》,無關乎你的姓名,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財富,以我現有的認知,它是讓我們清楚,我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現在還需做哪些努力才能達到,我有沒有朝著我要成為的人的方向前進,與他人的期待無關,與他人的評判無關,問你自己,這些思考明白了,千萬別只是存檔在記憶中,要把它實踐且實現,也許你會變得更熱愛生活,更充滿激情,更擁抱他人。

最後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只有兩件事:「一件是關我屁事,一件是關你屁事」

電影還會二刷,還會有更多的啟發,歡迎大家有時間去觀看,同時願每個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會成為種星星的人。

;

⑹ 用幽默包裹著悲,映照現實,如何看待《人生大事》的故事呈現

《人生大事》直面生死,用幽默包裹著悲鳴,通過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揭露現實,讓人們產生共鳴,其中包含著很多人情世故,令小編印象深刻。《人生大事》總體是一部比較溫情的電影,雖然講述的是殯葬行業的故事,但其中也不乏溫暖。莫三妹繼承了自己父親的殯葬店,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了武小文,莫三妹獲得了武小文的撫養權,之後兩個人的感情發生一系列的遞變。

故事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可以給人們帶來悲傷,也能夠給人們帶來喜悅,小人物之間的惺惺相惜總是令人們感動。人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並沒有離奇的人生,只有生活中的瑣事,這些事情會慢慢的磨平人們心中的稜角,會讓人們的性格發生一些改變。現在生活中有很多難過的事情,但人們如果換一種角度去看待問題,就會發現人生也有好的地方,人們可以從困境中找快樂。

⑺ 豆瓣評分7.3的《人生大事》正在熱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豆瓣評分7.3的《人生大事》上線之後可謂是好評不斷,該劇講述了殯葬師莫三妹在刑滿釋放之後遇到了孤兒小文,並在小文影響之下,改變了自己對殯葬行業認知,從而對殯葬行業充滿尊重之情,領悟了“人生除死無大事”這個道理的故事。《人生大事》屢屢創下票房新高,用幽默的畫風包裹著悲劇色彩的故事線,這一講述手法著實精妙,這也是國內電影少見的敘述方式。

本來以為這部電影作品會是一個市井小民相互救贖的普通故事,沒想到竟對國內的殯葬行業進行了深入探討,也將國人避之不談的生死觀展開想說。 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真的很精彩、很妙,《人生大事》這部劇能夠獲得這么高的豆瓣評分,和故事線的出彩有十分重要的關系。

⑻ 朱一龍《人生大事》聚焦殯葬行業,導演是用怎樣罕見的角度講出身後事的

朱一龍所飾演的電影《人生大事》聚焦了殯葬行業,導演通過莫三妹的經歷講出了人死亡之後的大事。通過莫三妹與武小文的互動,讓人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莫三妹之前對死亡是不在意的,認為生命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在遇到武小文之後,莫三妹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

總結

電影有點映以及真正的上映時期,現在電影已經點映了,觀看的觀眾是比較多的,好評度也比較高。從中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感興趣的人就可以去看一看。

⑼ 《人生大事》17.12億票房收官,打破6項影史紀錄,這部電影有多出色

《人生大事》這部電影主要是圍繞由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從對繼承父親衣缽的消極生活態度到遇到孤兒小文,對生活的態度的轉變。這部劇有三條主線,第一條主線是喪葬行業,電影一開始小區對於喪葬店面開在自己的小區,覺得晦氣,尤其是開在喪葬店面旁邊的婚紗店,到後來兩家店共同合作,他們的態度轉變也是電影的一條線索。第二條主線是莫三妹與他的父親之間的矛盾的微妙變化,莫三妹覺得他的父親看不起他,想要做出點起色證明自己,但每次都差強人意,而他的父親對於他的兒子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在後面莫三妹的父親因為年老而身體出現疾病住院,去世前才把矛盾化解。

⑽ 朱一龍殯葬題材新片《人生大事》開機,他在劇中飾演的是什麼角色

電影《人生大事》,5月27日宣布正式開機,該部電影聚焦國內罕見的殯葬題材,朱一龍出演影片中的殯葬師三哥。

《人生大事》是由韓延監制,導演劉江江執導,朱一龍、楊恩又等主演的殯葬大片,殯葬題材立意上面比較罕見,整個創作也非常吸引人。

《人生大事》簡說

《人生大事》是以殯葬行業為主,展開的一段市井人物的“英雄”事跡,主要講述的是刑滿釋放的三哥(朱一龍飾),從事起了殯葬工作,在一次舉行殯葬儀式中,遇到一位孤苦伶仃的小女孩武小文(楊恩又飾),這個小女孩的出現,給朱一龍來帶很大的轉變,同時讓他對自己的職業以及生活態度,都有了極大的轉變。正所謂是一物降一物吧,冥冥之中小女孩成了三哥心中的小太陽。

網友評價

1、開機大吉,祝拍攝順利,早日上映,票房大賣。

2、朱一龍倒是戲路挺寬,能演第一美男也能演普通人。

3、朱一龍路子這么野的嗎?太能挑戰角色了,海報看著很有故事感,上映了一定要去影院看看。

閱讀全文

與喪葬店故事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新演過的電影 瀏覽:283
一年級兒童電影 瀏覽:454
科幻獅子王電影 瀏覽:140
歪歪怎麼播放電影 瀏覽:70
草民一起看宅吉倫理電影 瀏覽:972
狗蛋大兵國語免費完整電影版 瀏覽:185
獅子王電影英文版雙語字幕 瀏覽:162
愛奇藝里好看的電影 瀏覽:950
電影天賜良緣粵語小調 瀏覽:632
今日奧斯卡電影 瀏覽:290
蠟筆小新最搞笑的電影 瀏覽:321
8個字的日本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哪些是最恐怖的電影 瀏覽:270
中國真人版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427
怎麼樣在抖音上知道電影名字 瀏覽:688
演員李明電影 瀏覽:251
拍在電影院看電影場景 瀏覽:566
哪裡可以看電影流金歲月 瀏覽:358
香港瀝青電影合集 瀏覽:63
白雪公主動漫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