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日軍聖士提反書院電影是哪個

日軍聖士提反書院電影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10-22 22:58:16

⑴ 香港聖士提反書院的基本資料。謝謝了!

聖士提反書院(St. Stephen's College)是一所香港的基督教直資男女中學,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東頭灣道22號,佔地面積約150,000平方米,為香港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面積比香港迪士尼樂園更大,亦是香港少數寄宿學校之一,多座校舍被列為歷史建築。學校於1903年創校,當時只有5名宿生和1名走讀生就讀;2011至2012年度,學校有多達1200名學生就讀。現任校長為楊清女士。現屆學生會為SOAR(主席:4H 梁振豪)。 聖士提反書院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除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普通話科、視覺藝術科及體育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因為科技與及思想上的落後而飽受西方列強欺壓,一群香港知識份子深明救國需由教育入手,遂計劃建立一所書院。1901年,包括何啟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識份子致函殖民地總督建議成立一所英文書院為本地華人子弟提供教育,這促成了1903年聖士提反書院的創立。建校之時,校舍位於西營盤般咸道今香港大學所在地,並於1924年至1929年短暫遷往薄扶林。1923年,書院獲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塊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書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舉行動土儀式,邀得當時的殖民地總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學校主樓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頓爵士揭幕。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港,學校大樓被港府改作緊急軍事醫院。12月24日,駐港英軍東旅撤往赤柱,並於赤柱建立最後三條防線,其中第二條防線橫穿書院。書院一帶曾爆發激戰。12月25日早上日軍攻佔聖士提反書院後,發生屠殺傷兵及醫務人員事件,此次事件為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St. Stephen's College Incident)。當時約150至200多名日軍(大部份為台灣人)闖進軍事醫院,屠殺事件中最少有60多名人員被殺害,包括56位負傷卧床的英軍及加拿大軍人,以至部分醫護及學校職工都被刺刀殺死,包括時任中文科主任譚長萱先生。此為香港保衛戰中最後及最大一宗屠殺事件。

香港保衛戰期間學校兩位外籍員工靳約翰及翟阿瑟都參加了香港義勇軍對抗日軍,翟阿瑟約於1941年12月19日的港島戰事中被殺,遺體大概被埋於畢架山某處。靳約翰先生則被俘為囚,於1944年1月4日死於深水埗集中營,二人現於赤柱軍人墳場立有衣物冢。

在隨後的三年零八個月中,日軍徵用書院校舍作戰俘營,收容近千名英軍及加拿大士兵。小學部曾短暫用作拘禁俘虜,但不久轉為守衛的營房。當時日本容許戰俘作有限度地的營房自管,戰俘在校內的大禮堂舉行不同形式的娛樂,如電影,話劇、音樂會及宗教活動,亦成為營中學生初、高中教育場地。

日本戰敗後,由於校舍損毀嚴重,書院未有馬上恢復運作,在維修的同時政府租用了校舍作為臨時警察訓練學校。書院於1947年重新運作至今。

聖士提反書院於1968年起由男校轉為男女校,並由1970年起轉為津貼中學。2008年起由津貼學校轉為直資學校。

著名校友
葉問 - 1917年18歲入學、詠春拳一代宗師
錢果豐 - 港鐵非執行主席、恆生銀行非執行董事長、聖士提反書院校董會主席
吳光正 - 九龍倉集團主席
鄒文懷 - 嘉禾電影公司創辦人,香港電影大亨
鄧肇堅爵士 - 已故香港富商、慈善家
周錫年 - 香港富商及華人領袖,香港首位華人耳鼻喉科醫生
李紹鴻 - 前香港衛生署長
何崇志博士 - 香港作曲家、麥兜故事歌曲作詞家及編劇
鍾普洋太平紳士 - 香港敦豪國際快運 (DHL) 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埈年 - 香港富商、廣東信託銀行董事長
董建成 - 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和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有兄弟關系
霍震霆太平紳士 - 香港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是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之長子
李憬仁 - 武俠小說作家
陳偉業 - 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西)
莫樹錦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中大癌症病人針灸中心主管、廣東省人民醫院名譽教授、兼任電視節目主持、雜志專欄作者
王愛倫 - 1985年香港小姐季軍
森美 - 香港商業電台DJ、著名司儀及電視節目主持
袁彌明 - 香港小姐選舉2005年「旅遊大使獎」得主,並位居決賽頭5名
唐素琪 - 在任職模特兒期間參與美女廚房及學廚出餐演出,獲著名音樂人雷頌德賞識加入樂壇
汪溟曦 - 前香港電台,現任無線電視高級記者
謝立文 - 麥兜故事作者, 亦是另一作者麥家碧的丈夫
畢國偉 - 香港田徑運動員,前一百米香港紀錄保持者, 亦是女飛人溫健儀的丈夫
陳裕財(Bhichai Rattakul) - 前泰國副總理, 於2002-03年擔任 國際扶輪社主席
蔣偉洪 - 香港田徑運動員,前一百米香港紀錄保持者
葉宇澄 - 前香港著名歌手,代表作有「玩具兵」

⑵ 元朗有哪些好高中

220名香港中學排名榜

1 拔萃女書院
2 皇仁書院
3 喇沙書院
4 聖保羅男女中學
5 拔萃男書院
6 華仁書院(九龍)
7 英皇書院
8 聖若瑟英文書院
9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10 德望學校
11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
12 伊利沙伯中學
13 可風中學
14 荃灣官立中學
15 觀塘瑪利諾書院
16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17 培正中學
18 張祝珊英文中學
19 聖保祿學校
20 協恩中學
21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22 英華書院
23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24 沙田官立中學
25 華仁書院(香港)
26 聖保羅書院
27 聖士提反書院
28 屯門官立中學
29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30 恩主教書院
31 九龍真光中學
32 真光女書院
33 嘉諾撒聖心書院
34 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35 陳瑞祺喇沙中學
36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37 培道中學
38 趙聿修紀念中學
39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
40 賽馬會體藝中學
41 荃灣何傳耀紀念中學
42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
43 香港真光中學
44 元朗商會中學
45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46 聖芳濟書院
47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48 聖言中學
49 迦密中學
50 華英中學
51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
52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53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
54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55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56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57 迦密柏雨中學
58 德貞女子中學
59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60 王肇枝中學
61 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
62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
63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
64 聖傑靈女子中學
65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66 聖母玫瑰書院
67 南屯門官立中學
68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69 荃灣聖芳濟中學
70 觀塘官立中學
71 保祿六世書院
72 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73 迦密主恩中學
74 英華女書院
75 金文泰中學
76 元朗公立中學
77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78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79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
80 瑪利曼中學
81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82 協和書院
83 嘉諾撒聖家書院
84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85 元朗信義中學
86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87 慈幼英文中學
88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89 順利天主教中學
90 銘基書院
91 聖母書院
92 沙田蘇浙公學
93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94 聖嘉勒女書院
95 筲基灣官立中學
96 香港四邑黃棣柵紀念中學
97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
98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
99 伍華書院
100 佛教黃鳳翎中學
101 沐恩中學
102 梁球芝書院
103 玫瑰崗學校
104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105 德愛中學
106 聖公會陳融中學
107 聖士提反堂中學
108 民生書院
109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110 廖寶珊紀念書院
111 寶血女子中學
112 蘇浙公學
113 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
114 靈糧堂怡文中學
115 聖保祿中學
116 宣道中學
117 福建中學(觀塘)
118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119 屯門天主教中學
120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121 田家炳中學
122 何文田官立中學
123 將軍澳官立中學
124 中華基督教會基朗中學
125 聖馬可中學
126 聖安當女書院
127 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
128 寶安商會王沙清中學
129 恩主教書院
130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
131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132 聖方濟各嘉諾撒書院
133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134 德雅中學
135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
136 鄧鏡波學校
137 彩虹天主教英文中學
138 梁文燕紀念中學
139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
140 聖羅撒學校
141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142 何東中學(女)
143 順德聯誼會總會胡兆熾中學
144 荔景天主教中學
145 聖貞德中學(男)
146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147 港青基信書院
148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149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150 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
151 文理書院(九龍)
152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153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154 下葵涌官立中學
155 路德會協同中學
156 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
157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
158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159 聖文德書院
160 高主教書院
161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162 嶺南中學
163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164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165 羅定邦中學
166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167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168 崇真書院
169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170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171 新法書院
172 林大輝中學
173 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
174 培英中學
175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176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177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百老匯)
178 天主教伍華中學
179 張掁興伉儷書院
180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
181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182 漢基國際學校
183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184 嘉諾撒培德書院(女)
185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186 漢華中學
187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188 將軍澳香島中學
189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
190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榮中學
191 葵涌蘇浙公學
192 寶覺女子中學
193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194 香港神托會培基書院
195 九龍塘學校英文中學部
196 石籬天主教中學
197 香港三育中學
198 德蘭中學
199 中華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
200 新民書院
201 港島民生書院
202 崇蘭中學
203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204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205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
206 寶覺中學
207 匯知中學
208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
209 觀塘功樂官立中學
210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211 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
212 香島中學
213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214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215 梁式芝書院
216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217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
218 顯理中學
219 中華基金中學
220 基督教崇真中學

⑶ 聖士提反書院的歷史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因為科技與及思想上的落後而飽受西方列強欺壓,一群香港知識份子深明救國需由教育入手,遂計劃建立一所書院。1901年,包括何啟等八位香港商人及知識份子致函殖民地總督建議成立一所英文書院為本地華人子弟提供教育,這促成了1903年聖士提反書院的創立。建校之時,校舍位於西營盤般咸道今香港大學所在地,並於1924年至1929年短暫遷往薄扶林。1923年,書院獲得政府批出赤柱一塊地皮以建立新校舍(今書院所在地),1928年4月27日舉行動土儀式,邀得當時的殖民地總督金文泰爵士出席。1930年,學校主樓建成,由署理港督修頓爵士揭幕。
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港,學校大樓被港府改作緊急軍事醫院。12月24日,駐港英軍東旅撤往赤柱,並於赤柱建立最後三條防線,其中第二條防線橫穿書院。書院一帶曾爆發激戰。12月25日早上日軍攻佔聖士提反書院後,發生屠殺傷兵及醫務人員事件,此次事件為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St. Stephen's College Incident)。當時約150至200多名日軍(大部份為台灣人)闖進軍事醫院,屠殺事件中最少有60多名人員被殺害,包括56位負傷卧床的英軍及加拿大軍人,以至部分醫護及學校職工都被刺刀殺死,包括時任中文科主任譚長萱先生。此為香港保衛戰中最後及最大一宗屠殺事件。
香港保衛戰期間學校兩位外籍員工靳約翰及翟阿瑟都參加了香港義勇軍對抗日軍,翟阿瑟約於1941年12月19日的港島戰事中被殺,遺體大概被埋於畢架山某處。靳約翰先生則被俘為囚,於1944年1月4日死於深水埗集中營,二人現於赤柱軍人墳場立有衣物冢。
在隨後的三年零八個月中,日軍徵用書院校舍作戰俘營,收容近千名英軍及加拿大士兵。小學部曾短暫用作拘禁俘虜,但不久轉為守衛的營房。當時日本容許戰俘作有限度地的營房自管,戰俘在校內的大禮堂舉行不同形式的娛樂,如電影,話劇、音樂會及宗教活動,亦成為營中學生初、高中教育場地。
日本戰敗後,由於校舍損毀嚴重,書院未有馬上恢復運作,在維修的同時政府租用了校舍作為臨時警察訓練學校。書院於1947年重新運作至今。
聖士提反書院於1968年起由男校轉為男女校,並由1970年起轉為津貼中學。2008年起由津貼學校轉為直資學校。

⑷ 聖士提反書院的校園

聖士提反書院校園佔地甚廣,擁有多座不同的校舍及設施。主要建築物有: 學校大樓(School House)
東翼 分為東翼(East Wing)(代號:EW)與西翼(West Wing)(代號:WW),同建於1929年,是校舍最先建成的大樓之一,以裝飾藝術風格建造。 東翼一樓為男生宿舍,二樓為教職員宿舍,地下設兩間課室、音樂室(Music Room)及職業支援中心(Careers Office)。 東翼與西翼連接處設有九十周年校慶王澤森圖書館(The Ninetieth Anniversary Dr. Wilson Wang Tse-sam Library)及鍾普洋科技輔助學習中心(Chung Po Yang Technology-aided Learning Centre)。 西翼一樓為女生宿舍,地下設課室、教員室二(Staff Room 2)、教員室三(Staff Room 3)、教員室四(Staff Room 4)、小書齋及印刷室(Printing Room)。 學校大樓已在2011年12月17日被列為法定古跡。 馬田宿舍(Martin Hostel)(前身:宿舍 Hostel)(代號:MH) 建於1929年。馬田宿舍樓高三層,地下為教職員宿舍、走讀生飯堂(Day Student's Dining Hall)及洗衣房,一樓為男生宿舍,二樓為教職員宿舍,混合了歐洲不同的建築特色。馬田宿舍外設有一個籃球場(Basketball Court)及一個網球/排球場(Tennis/Volleyball Court)。 馬田宿舍已在2010年4月16日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一至五號屋(Bungalow No. 1-5) 同建於1931年,一號屋為前任校長的居所,二號屋為校長居所,三號屋被改建為文物館(Heritage Gallery),四號屋被改建為文物學習室(Heritage Learning Annex),五號為牧師居所。 一至五號屋已在2010年4月16日全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舊實驗室/第八座(Old Laboratory/ Block Eight) 建於1931年,現為教職員宿舍。 舊實驗室已在2010年4月16日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小教堂(Chapel)與副堂(Chapel Annex) 建於1950年,用來紀念在日佔時期在聖士提反書院(時為赤柱拘留營的一部分)逝世的人。小教堂有碑紀念在香港保衛戰和里斯本丸號沉沒事件中遇難的士兵。 小教堂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北屋(North House) 建於1952年,於2005年重新裝修。北屋樓高兩層,地下為女生宿舍及教職員宿舍,一樓為女生宿舍。北屋外設有一個籃球場(Basketball Court)及三個網球場(Tennis Court)。 伍華堂(Ng Wah Hall)(代號:NWH) 建於1970年。伍華堂樓高兩層,地下有五至七號琴室(Piano Rooms 5-7)、一間運動用品倉(PE Store Room)、一間健身室(Gymnastics Room)和一間音樂協會室(Music Society Room),一樓為禮堂。 伍華堂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一至四號琴室(Piano Rooms 1-4) 位於伍華堂旁,於2010年翻新。 教學樓(Classroom Block)(代號:CR) 建於1964年,樓高三層,共有二十三間課室及一間設計與科技工場(Design & Technology Workshop)。 教學樓已在2010年1月22日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鄧肇堅運動場(Tang Shiu Kin Sports Field)(代號:F) 俗稱大球場(Big Field),建於1920年代,為防瘧疾感染,填平大片沼澤而建成,於2010年重鋪草地。日佔期間,運動場被轉作菜田,為戰俘提供食物。1975年獲鄧肇堅爵士資助重新鋪草並改名為鄧肇堅運動場。鄧肇堅運動場設有一組長三百五十米(350 m)的六線跑步徑(Running Track)、一個標准足球場(Standard Football Field)(可分成兩個小型足球場)、一個射箭場(Archery Range)及一個鉛球場(Shot Put Field)。 科藝樓(Special Room Block)(代號:SR) 建於1980年,由包兆龍樓(Pao Siu Long Building)、李嘉誠樓(Li Ka Shing Building)及何添樓(Ho Tim Building)組成。科藝樓樓高三層,地下為兩間綜合科學實驗室(Integrated Science Laboratory)、兩間物理實驗室(Physics Laboratory)、一間視覺藝術室(Visual Arts Room)、一間陶瓷室(Ceramics Room)、電腦室二(Computer Room 2)及一間視聽影院(Audio-visual Theatre (AV Theatre)),一樓為兩間生物實驗室(Biology Laboratory)、兩間家政室(Home Economics Room)、電腦室一(Computer Room 1)、一間地理室(Geography Room)、一間多媒體學習室(Multimedia Learning Centre (MMLC))及一間伺服器室(Server Room),二樓為兩間化學實驗室(Chemistry Laboratory)及天台。科藝樓地下對開之空地設有鍾樓(Bell Tower)。 設計者何弢博士因此建築而獲1982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年獎優異獎。 鄧肇堅堂(Tang Shiu Kin Hall)(代號:TH)
鄧肇堅堂 與科藝樓同建於1980年,於2002年加設空氣調節系統。地下為禮堂入口,一樓設有控制室(Control Room)。為學校之室內體育館及舉行早會和畢業禮的禮堂。禮堂旁設有半個籃球場(Basketball Court)。 葉敬平樓(Luke Yip Building)(前身:行政樓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建於1984年,地下設有教員室一(Staff Room 1),一樓設有校務處(General Office)、校長室(Principal's Office)、三個副校長室(Deputy Principal's Office)及醫療室(Medical Room)。 王澤森水運中心(The Wilson Wang Water Sports Centre) 建於1980年代,建有一個室外六線五十米游泳池(五十米乘十四米)、能容納近千人的看台、男更衣室(Boys' Changing Room)、女更衣室(Girls' Changing Room)、控制室(Control Room)及泵房(Pumping Room)。更衣室於2011年翻新,並同時在看台無上蓋部分加上帆布遮擋太陽。 梁球鋸學生中心(Leung Kau Kui Student Centre)(代號:SC) 建於1988年。學生中心樓高四層,地下為簿房,一樓設有學長室(Prefect Room)、學生會室(Students' Association Room (SA Room))及校園電視台(Campus Channel TV)室,二樓為舊生會室(Alumni Room)、家長教師會室(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Room (PTA Room))、社工室(Social Worker's Room)、中文學會室及攝影學會(Photography Club)室,三樓設有三間課室。 柯俊文樓(Alex Y. D. Au Building) 大樓樓高兩層。地下為小食部,一樓為宿生飯堂(Boarder's Dining Hall)及教職員飯堂(Staff Dining Hall)。 百周年紀念大樓(Centenary Building)(代號:CB) 為慶祝學校成立一百周年興建。大樓建於2006年,於2009年至2010年間加建一層。大樓樓高四層,地下設有兩間課室、一間電腦輔助學習室(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Room (CAL Room))、一間電腦輔助學習預備室(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Preperation Room (CAL Prep Room))、一間語言室(Language Room)及一間學生活動室(Student Activity Centre),一樓設有五間課室、一間多用途室(Multi-purpose Room)及一間會議室(Conference Room),二樓為七間課室,地下低層為有蓋操場,有數張乒乓球桌及數部足球機,綠化天台設有太陽能電池板,為大樓部分照明設施供電。百周年紀念大樓設有百周年紀念花園(Centenary Garden),設有幾個噴水池及校徽形狀的紀念塔。 (College House)(仍沒有正式中文名稱) 建於2010年及2011年間,於2011年11月啟用。大樓樓高四層,左右兩邊分別為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連接處為升降機大堂及職員宿舍。 每個房間均有代號以方便學生。 《失業生》(1982年) 《仙樂飄飄》(1995年) 《天作之盒》(2004年) 《地獄十八層》(2006年) 《歲月神偷》(2010年)

閱讀全文

與日軍聖士提反書院電影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夜叉池電影講什麼 瀏覽:167
電影海浪劇情解析 瀏覽:262
2016年電影排行榜中國 瀏覽:114
戴墨鏡的小美女電影 瀏覽:63
電影重慶兩個小孩子對話片段 瀏覽:455
槍殺近距離電影高清免費 瀏覽:822
電影歌舞青春3免費觀看 瀏覽:414
麗水市哪個電影院好 瀏覽:91
電影同謀粵語版 瀏覽:508
閩寧鎮電影人物表 瀏覽:748
美國電影贏家劇情 瀏覽:680
純英文字幕經典電影推薦 瀏覽:31
和熊有關的驚險電影有哪些 瀏覽:230
劍雨江湖電影高清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67
電影北京故事在線觀看 瀏覽:779
電影什麼事情 瀏覽:645
江山多嬌電影歌曲 瀏覽:776
吻戲經典片段電影有哪些 瀏覽:38
瞎看什麼電影名 瀏覽:820
大年初一新上映電影熊出沒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