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春派電影完整版下載網址
《青春派》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qNIY7M8DlFMTDyyRZ5NEQ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安悅溪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
該片於2013年8月2日在中國上映。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2. 青春派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時間 2013年8月2日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
3. 青春派電影簡介
片名:《青春派》導演: 劉傑編劇: 劉傑主演: 董子健、秦海璐、焦剛、詠梅類型:
劇情、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片長: 105分鍾又名: 對你說 / 不需要初戀的夏天 / Young
Style
劇情梗概
勇敢追求愛情的男孩居然高考落了榜,家裡陪他走上復讀的道路。在一年當中,居然和他的夥伴們面臨著形形色色的問題,被現實生活和成長的煩惱擠壓,當懵懂純真的愛情不期而至,他們在支離破碎中享受成長的快感。
采個納
4. 電影《青春派》
《青春派》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I11hniyeLB8Y2syDiN9Zw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安悅溪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
5. 青春派電影完整版哪有
青春派電影完整版 http://hi..com/bbcmrhapkubnrwq
影片《青春派》由湖北黃岡廣電數字傳媒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湖北遠東卓越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由董子健、秦海璐等領銜主演。《青春派》將視角對准90後青少年,講述了男生居然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暗戀的女生黃晶晶表白並收獲初戀,卻在母親的破壞下遭受失戀打擊,而後高考失利。為了追逐黃晶晶的身影,男生居然決定復讀追逐愛情。當他重新踏上青春路,遇到了一群同樣問題多多的同齡人。年輕的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歡笑有傷痛,有付出有收獲,有瘋狂更有感動。經歷過難熬的時光,成長就在前方等待著擁抱他們。據片方透露,《青春派》將鎖定8月暑期檔在全國上映。
6. 青春派講什麼
。影片中講述的是男主角居然為了早戀而選擇繼續苦讀,踏上了高四之路。在他自己的高四和一群人的高三生活之中,充斥著爆笑、感動和真實。導演劉傑表示他不會靠華麗的服飾、擰巴的劇情、浮誇的表演來吸引眼球,而會為觀眾獻上一部誠意的青春力作。
一部真實的青春喜劇
《青春派》由一群90後的高中生主演,這些十八九歲的小演員們都是首次觸電。沒有任何錶演經驗的他們,面對鏡頭所展現的不是演技而是一種真實。憑借《青春派》一舉拿下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的少年影帝董子健如是告訴記者:電影中的許多場景和台詞都是我們一幫夥伴們現場即興發揮出來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演,而是導演在引導我們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除此之外,秦海璐飾演的撒老師也十分真實,有感情。雖然平時對待學生異常嚴厲,但在心裡深深愛著每一位學生。許多影評人看片之後對撒老師這個角色贊不絕口,對秦海璐的演繹也相當肯定,「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撒老師,有過高中時代經歷的人相信都會對這部影片有共鳴。」
7. 電影《青春派》百度雲鏈接,謝謝,必採納
鏈接: https://pan..com/s/1ISzAvDpO73rw3A5vaEOV2A
作品相關介紹:《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安悅溪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
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
8. 電影青春派詳細劇情
《青春派》劇情介紹:居然(董子健 飾)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安悅溪 飾)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
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詠梅 飾)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在每個青春的回憶中,一個深陷暗戀默默付出的女孩兒,幾個情感豐富講義氣的哥們,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損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憶。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總在閃爍,永不褪色的一段歲月。
(8)電影青春派之女神駕到擴展閱讀
《青春派》角色介紹:
1,居然
樂觀開朗的高三學生,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
但卻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想爬牆挽回初戀,卻又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2,黃晶晶
居然的同學,同時也是居然暗戀了三年的「女神」。喜歡居然,在居然告白後答應了他,但卻在聞訊趕來的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
9.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
《青春派》是由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等主演的校園青春喜劇片。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8月2日在中國上映。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劇情簡介:
不瘋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飾)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安悅溪飾)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很快初戀的甜蜜就被聞訊趕來的母親(詠梅飾)破壞了,黃晶晶在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居然傷心的想爬牆挽回初戀,卻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角色介紹:
居然
演員:董子健
樂觀開朗的高三學生,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黃晶晶表白,收獲了甜蜜的初戀。但卻被聞訊趕來的母親破壞了,想爬牆挽回初戀,卻又摔傷了尾骨。失戀加受傷的他高考失利,看著黃晶晶前往復旦的身影,決定復讀追逐愛情。開始了一段瘋狂的高三歷程。
黃晶晶
演員:安悅溪
居然的同學,同時也是居然暗戀了三年的「女神」。喜歡居然,在居然告白後答應了他,但卻在聞訊趕來的居然母親的刺激下傲然離去。
撒老師
演員:秦海璐
「火箭班」的班主任,有著刻板的短發、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看起來似乎有些神經質,滿嘴的口號,什麼都管。嚴厲的'令學生聞風喪膽,但她身上也透露出對學生濃濃的愛。
英語老師
演員:蔣小涵
「火箭班」的英語老師,既溫柔又端莊,在性格上與撒老師呈現兩極化。但在成為「代班班主任」後,性格上產生了大逆轉,言辭激烈,自稱「要撒老師附體」。
齊明智
演員:譚楚楓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聰明、敢擔當又充滿勇氣的男孩子,也是班級中的超級學霸,喜歡同學秦慈。
賈迪
演員:蔣雪鳴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整天混日子、不用為高考發愁的「富二代」。自信、驕傲、甚至有點玩世不恭,喜歡曉凡。
曉凡
演員:郄路通
高三「火箭班」的學生,是個清純可人,溫柔活潑的女孩,原是居然的學妹,居然復讀後成為同班同學,喜歡居然。
李飛
演員:高浩元
有點娘,但天真活潑,對人很真,容易和女生成為很好的朋友,舞技一流,最後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影片評價
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並無多少脫節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真實地再現他們歷經高考前後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觀看影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高考前後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青春派》中出現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口號、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新快報》評)
《青春派》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有生動風趣的細節。它帶著一股夏日的清涼,但全無脂粉和造作;它暗示了現實的殘酷,但又沒踏入殘酷青春的老路;它保留了劉傑以往的真實風格,但並未刻意向紀錄片靠攏。在這個以玩極致為時尚的年代,《青春派》一點也不極致,它兼有各種同類題材的優點,但到頭來卻呈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風格。
導演
劉傑,1968年2月18日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攝影師、製片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1992年,擔任劇情片《冬春的日子》的製片人和攝影師。1999年,但任電影《夢幻田園》的攝影指導。2000年,在劇情片《十七歲的單車》擔任攝影指導,憑借該片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和第38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提名。2006年,執導的長片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2010年,憑借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碧羅雪山》獲得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評委會大獎。2012年,自編自導的青春題材電影《青春派》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之第10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2016年,執導的劇情電影《德蘭》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
;10. 《青春派》觀後感
《青春派》主要是講述高三學生的生活與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個浪漫派人士,他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鼓起勇氣當眾朗誦泰戈爾的詩,向心儀的女生表白,獲得了對方的接受。不妨看看。
不瘋狂,怎叫青春?當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對她讀出泰戈爾的詩時,當他為了她高考交白卷的時候,當他站在站台望著她遠去的背影的時候,我知道我做不到那種瘋狂,我也很想如此瘋狂。高考都離我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卻勾起了我緬懷青春,祭奠高考的心。與居然(男主角)相比,我的高中生活就是一張白紙,搜腸刮肚想了一番,無非是無休止的考試和題海,頂多就是兩周一次的「放風」時間。總之,我的高中一片空白,或許,也不是一片空白,只是少了一種類似QQ空間的東西來記錄心情吧。整個高中時代,我究竟收獲了什麼?
除了上課、吃飯、睡覺,我不記得自己有過什麼其他的活動了,按著老師的安排,重復著同一件事,雖然也會因為成績時好時壞而傷心,在成績出來前膽戰心驚,真不知道那些題海教會了我什麼,我又從中學到了什麼,如果是堅持,我只能「呵呵」了,當時用心做的試卷,現在又記得多少,該是都還給老師了吧!
就算記得,拿到現在又有多少有用呢?現在想想,高考成績出來時我也沒必要那麼在乎,在擠破頭的這場大戰中,我走過了獨木橋,但我是失敗者,因為我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我自感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也不敢談及此類話題,但事實是,我不比任何人差。
在人生的道路上,高考是一個出路,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折點,非終點。怎麼辦,高中三年,我真的回憶不起來什麼,或許真的是我太沉默了,因為在那種環境下,我根本不想表現什麼,比成績我是失敗者,在那裡便會受到冷落(事實上,不管在什麼地方,你做的優秀,便會是大家簇擁的對象)但是每個人都有閃光點,都該成為一個中心。糟了,高中的那些戰友我又還記得哪些?我都記得,可是有什麼用呢?只有幾個交心的朋友,真心相待。
當需要一雙手的時候,會不吝的伸出來嗎?大概,不踢你一腳就是好事了吧!回到現在,大學生活,沒有了束縛,沒有了限制,一切都是自主,我反而覺得很輕松(雖然偶爾會因為一些事感到壓力到)但我是開心的,我有自己的安排,有自己的目標。好了,大學里也還有好多目標沒有完成呢,言盡於此吧。很是期待第二部,從別人的故事中找尋自己的影子,藉以安慰自己吧。
那天去了一個朋友家去玩,他給我推薦了一部電影叫《青春派》,回家之後我就用電腦看了,挺不錯的一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一個16歲高三生因早戀而未考上大學然後復課,但他沒有忘記那個女生,但那個女生卻已經不再理他,然後他在墮落與奮斗中掙扎的一個故事,他也有一群好夥伴,有的很富,有的非常非常刻苦,他們有一個很負責任的班主任,影片片尾,主人公代全班說出來了他們的心聲,主人公也考上了一個較好的大學。
我認為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不應該輕易地收外部客觀條件而影響了我們堅定不移的新念,我們應該堅定不移的向自己的夢想前進。但我們也應該去奮力爭取我們想要的,哪怕最後失敗了,我們至少以後不會後悔。
主人公經歷也告訴了我們一點,錯誤的我們應該趁早放棄,不能太過頑固,不然這樣的後果只能是傷人傷己,我們應該學會辨別是非,早點清楚那條路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並及時的改正過來。?電影也涉及到了親情,主人公最終拋棄了自己要去上海追那個女生的錯誤想法而選擇留在北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這也告訴了我們,家才是最溫馨的港灣,家人才是會永遠陪伴我們的。不論我們做什麼,只要是正確的,只要是我們喜歡的,家人總會不遺餘力的去支持我們。
也許我只讀懂了電影的一部分含義,雖然影片標簽是青春愛情,我更認為它是一部勵志的,不得不說,影片很精彩,很現實也比較貼近生活。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考試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漫長科舉制度為我們提供了無數考試的素材。時至今日,范進中舉時的瘋狂或許已經不再呈現,但對於考試本身的熱衷卻仍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托福、雅思、考公務員……中國人可謂活到老考到老。
當然,在眾多的考試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為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高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著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傑執導的《青春派》的出現或許不算突兀。相對於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高考》,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高考者的內心自我,於是本片觀眾也會注意到出品方裡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為高考的神跡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著他們的試卷復習高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於高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為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傑選擇高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然而,相對於國內娛樂氛圍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現狀,或許拍攝高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著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里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高考沖刺,此間的利害關系,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為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叔本華、尼采都以為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許,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才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發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於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著主動。於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眾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是稀里糊塗的,橫沖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著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於高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為它建立在童話的雲端上,盡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並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國高三所想像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現了。當一種你想像中的美好突然襲擊到你,而你潛意識中一直期待這種美好,那麼火花就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著熱。我是盼著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為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範。如果走打鬥路線,中等成本的電影《激戰》應該是一個標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這部片子的檔期不咋地,前有狼後有虎,對於中國院線經理而言,沒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會討他們的喜歡。但我說的正是明星這塊。該片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角成功。雖然秦海璐貢獻了這兩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號董子健才是亮點。這個據說是某大牌經紀人公子的90後演員,一出道就風華正茂。客觀地說,很不錯。無論是那股子青澀勁兒還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時候你都會想,這樣的沉穩,像一個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無量。片中的幾個女學生選得特別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號周邊的幾個小夥伴,則各有性格,很好的調動了觀眾情緒,讓人墜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時,跟同學在宿舍說著臟話說著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著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干凈,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看之前並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著各自的青春。
明天,8月2日,由劉傑導演執導的《青春派》將盛大起航全國放映。這是部怎樣的片子?講述了什麼?
《青春派》主要是講述高三學生的生活與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個浪漫派人士,他在高考前拍畢業照時,鼓起勇氣當眾朗誦泰戈爾的詩,向心儀的女生表白,獲得了對方的接受。然而,甜蜜的初戀剛剛開始卻被聞訊而至的母親所破壞。倒霉的事情總是接踵而至。當他想要爬牆去追回離開的戀人時,卻摔傷了尾骨。失戀的低落,受傷的難受,這些都讓男主角高考失利,最終沒能考入戀人所在的學校。
男主角決定復讀,追上戀人黃晶晶的腳步,追上這段令人心酸又甜蜜的愛情。而在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不少講義氣的哥們兒,與他們共同度過了一個精彩的高四歲月。
看到《青春派》的時候,我腦子里閃現的就是,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到《小時代》再到《青春派》,這些都是講述的青春。青春電影扎堆放,是我們缺少青春嗎?
是也不是。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青春解讀,有的無理取鬧,製造了一些笑點後歸於沉寂;有的高高在上,只為了編織那不切實際的夢;有的卻希望從更接地氣的角度來詮釋大眾的青春,成功與否,還待明日你我的反應。
青春電影道出了我們隱秘的白日夢,也拍出了我們的搖擺不定,更讓我們再次面對那精彩又緊張的高三生活。這些電影讓我們懷念著那年歲月,對於早已過了青春歲月,抓著青春尾巴的我們來說,這些電影似乎也不無道理,不無看頭。
很多人說,《致青春》讓我們明白了「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時代》則進一步「深化」了,說「只有長得好看又有錢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會告訴我們什麼呢?也許只有瘋狂的人才有青春?還是高三是最值得回憶的青春,也是最殘酷的青春?我們難以定義。
青春,就在你我心間。就如童心,不拘於年齡,不拘於外貌,誰都可以擁有,只要她真正擁抱青春。
青春尚未丟失,為何要看著青春電影緬懷你逝去的青春?走出電影院,走出你的「狗窩」,走出你狹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邁進,你會發現電影中的青春只是藝術品,唯有生活才能讓你真正走進青春!
拍高考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電影卻很少見。
16歲的時候,高考失敗,重新復讀,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家長、老師、高考、女友、同學、鄰居。而正是在這個復讀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腳步,復讀的不只是高考,而是從青蔥到青春的成長。
青春的成長就是不斷經歷第一次的過程。沒有戀愛過,沒有告白過,青春的熱血會沖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熱血一般伴隨的都是頭破血流的反省。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在你熱血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擊棒喝,人難免就又會縮了回去。走一步,退兩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這樣。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爭妹子打得頭破血流,也會在外敵當前的時候做你最堅強的後盾。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他們可能外向可能內斂可能單純可能細膩,但你總能接受各種多樣性而又不帶成見。
青春的成長就是第一次的戀愛,大千世界的戀愛故事大體是你愛的人愛別人,而愛你的你不愛。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體驗了第一次才知道為什麼戀愛的魔力讓你對不愛你的人專情,而對愛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戀的深淵才能體會父母要離婚的傷感,哪怕他早就知道這是一個局。也就只有在時間和對戀愛新的體驗中,才知道應該欣賞愛你的人對你的付出,雙宿雙飛去了人大。
所以說,青春的成長就是從懵懂到體諒。電影裡面,像我們影子的中學生們都像我們曾經一樣,老說別人幼稚,而自己干著沒有擔當的幼稚的事情。而我們接觸了社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護同伴,知道我們身邊看起來跟我們一樣人有著不同的`身家,知道我們對朋友背負的重擔的無知程度,知道我們父母老師所經歷的不能言說的痛。知道了這些,很難再幼稚下去。所以,我們體諒、我們擔當、我們分擔、我們才可能進化成更好的人。
雖然字幕的最後,居然和曉凡都考去了人大,雖然居然懂得了曉凡換發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居然這一次要緊緊抓住愛自己的那個人的付出,但青春總伴隨著來來回回。說不定他會再次放棄愛他的人選擇他愛的人。但是,在復讀戀愛的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想要什麼。所以,青春的第一次,總要嘗試,不在嘗試中失敗,哪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青春的故事。很明顯,80後90後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屬大院,山西汾陽晃盪迷茫。但對於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長,每個重新翻看這一段的人,總會敲擊到內心的共鳴。
PS:秦海璐的老師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潑辣又幽默,最後說心裡話那一段說到動情的地方,忍住眼淚而上嘴唇還一直抽動,真是細膩到家了。
各位中學生主角更是非常搶鏡,男主角讓人想起當年的夏雨,而李飛的飾演者每一場戲都讓電影院充滿歡樂。
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這部電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畢業的時候上映的。一直沒機會去看,當時要會員又找不到資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現在觀看的這兩個時間段都挺尷尬的。如果在那時候看,一隻腳還沒踏進高中可能還不能感同身受,而現在呢另一隻腳已經離開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憶與念舊。
影片以泰戈爾說開始,以泰戈爾說結尾。講述的是一個高三畢業生因早戀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復讀的道路,再次經歷了一次艱辛充實瘋狂的高三生活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裡面感受到了現實中你我最真實的高中樣子。董子健憑電影一炮而紅,不覺得他長的帥,但是卻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身邊的同學,盡管他現在快當爹了。
看完電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電影里的撒老師很像。有著一頭刻板的短發、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說實話,很多時候很怕她,但在心裡又很佩服她,因為她說的每句話都很在理。在過去的讀書生涯里遇見過很多的好老師,有兩類不會忘記。一類是相處時就如同朋友,沒有高高在上,在那時便喜歡畢業後還是會懷念他對我們好的那種;另一類便是相處時不喜歡不理解甚至是厭惡,到畢業後才會漸漸發現讀書時他對我們的付出與愛。而撒老師和我高中時的班主任是屬於後者,就像男主結尾時對老師表達愛意時所說「我們永遠不會忘了您,說恨您,但也很愛您。」
我們用一個6月進行高考,卻在以後的每個6月里來懷念這場考試。但是,我並不喜歡中國的高考制度,不喜歡一考定終生的說辭,甚至不喜歡高考。什麼「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這些誓言太為誇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數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後卻只能走上專科與復讀的道路,真的挺唏噓,實力的較量里最終卻成了憑運氣所決定去留。寒窗苦讀十二年,不注重結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後懷念的是過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學以後。
影片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早戀。早戀害男主成了班裡唯一的落榜生,同時早戀也蛻變了男主,讓他逐步成熟,之後考上了名牌大學。早戀是好是壞?很多青春片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早戀是沒有結果的,但是沒有早戀的青春是會後悔的。看過關於早戀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歡的是來自泰國的《初戀這件小事》,裡面的女主為了靠近優秀的男主,努力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樣優秀的自己去吸引了優秀的他。這種正能量的喜歡在青春里才顯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