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類型 > 老電影柳堡的故事全本

老電影柳堡的故事全本

發布時間:2022-11-07 19:08:16

A. 柳堡的故事的影片評價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黃宗江根據石言的同名小說改編,是新中國電影罕見的描寫現役軍人的愛情故事影片,可謂打破了當時的禁區。影片的新穎之處在於,在描寫戰爭時期的軍人生活的影片中不著重大規模戰斗的描寫、而著重寫軍隊的休整和軍人的個人情感生活;寫年輕人兒女情長而又不失其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在戰爭敘事中融入溫馨的愛情場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導演王蘋以女性化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溫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優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蘇北水鄉的風車、楊柳、板橋、輕舟的優美畫面,加上影片的主題歌《九九艷陽天》大膽的愛情歌唱和電影音樂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極具優美動人的抒情效果,讓人心曠神怡,且久久縈繞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雖是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但卻把二妹子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現得十分細膩動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東方式的秀媚,或者說是東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動中國電影觀眾的審美心弦。影片映出後,陶玉玲頓成閃亮明星,成為一個時代的美麗與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徵和許多中國男觀眾的審美典範和夢中情人。
1957年《柳堡的故事》:展現戰爭中的愛情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電影創作中,敘述愛情大多是為了革命理念而服務,超越階級的愛情很難被表現,愛情這個純粹的主題一度被革命的激情洪流所放逐。還好在1957年,我們等來了《柳堡的故事》,即使對它的記憶已感到模糊,但是那首關於愛情的《九九艷陽天》依然在如今婉轉回繞,關於愛情的一種陽光而健康的感覺似乎也隨著這首歌而流傳下來。《柳堡的故事》的導演王蘋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由一位女性譜寫出一曲戰爭背景下的愛情贊歌,似乎也並非偶然。
影片開始於蘇聯經典畫法模樣的樹木,房屋和河流,天空布滿雲朵。那個旋律漸漸響起,終於在戰士為田老頭修葺房屋的時候響亮起來。「九九那個艷陽天呀咦唉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吹得風車兒轉啊,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許多人或許已經記不清《柳堡的故事》了,這首歌卻是忘不掉,戰爭年代的情歌要麼沒有,要麼就如此深情。
在中國早先的電影里,愛情與戰爭的聯姻從來做不到平起平坐,多數時候是被擠壓,然後迴避開,在最後有一個用於安慰的孱弱交代。愛情遇到戰爭,有點兒秀才遇見兵。這和西方的處理恰恰相反,他們的戰爭是個挑選的極端環境,要講的是關於「人」的故事。或許戰爭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是一個無法釋懷的話題,解放勞苦大眾的心思太過剛猛,哪容得兒女情長?不知過了多久,人們漸漸從戰爭的傷痛中鎮定下來,發現還有些柔軟的東西值得去拾起。《柳堡的故事》就在這個漸變的途中開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副班長和二妹子從一見面四目相觸就有了一個心中的認定,真是目光里的愛情!二妹子給副班長倒水,燙得副班長跳起來又死捧著那個杯子,嘴裡連忙說著沒事沒事,心裡樂開了花。飛一般的鏡頭,波瀾壯闊的心緒,觀眾每每看到這里都樂出了聲兒。還有二妹子讓小牛捎信兒約副班長到小橋那邊去,副班長高興得不知怎麼好了,咧著嘴到旁邊做了一套單杠,無拘無束的愉悅!所有這些都是關於愛情本身的,直接得像個可愛的孩子
可是戰爭中的愛情依舊是別樣的。二班長打破重重誤會,把二妹子從逼婚的劉鬍子手中救出來,這算是全片最緊張的部分了。不能只是瞬間的吸引,還是需要完成拯救才可以託付終身的嘛。就在覺得可以有所進展的時候,部隊在上級的指示下轉移了,二班長走在隊伍里連頭都沒回一下。「荒煙漫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於是故事被拖延了,五年之後,戰功卓著的副班長已經當了連長,行軍再次路過柳堡。二妹子也成長為村裡的支書,兩人在成分上也更靠近了。相見在河邊,終成眷屬!於是歌聲驟起,世界都變得酣暢淋漓了!
男人是要實刀實槍的去拼江山,流血殺敵。女人更善於撫平戰爭的創傷,把人們從緊張的狀態下解救出來,恢復到一個正常的感情。《柳堡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細膩的電影,它的行船能讓人感受到水流,非常有質感,非常有女人味!不知道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有多少隱秘的愛情故事,在我們已經不需要迴避的時候,發自內心的敬重那些敢於打開禁忌的人們,我們後輩也得以有機會在這個晴天里談些愛情。

B. 老電影《柳堡的故事》觀後感

楊柳依依,小橋流水,豆花飄香,麥苗青青。多麼美的一幅北國江南的如詩畫卷,又恰似一首清麗柔婉的散文。 這部拍攝於50年代的電影《柳堡的故事》,是我所看到的最美麗的中國愛情電影。 樸素真摯,柔美動人,即借鑒了蘇聯電影革命現實主義的傳統,又蘊涵著中國古典文學的道德與抒情色彩,有除暴安。以下關於《柳堡的故事》的觀後感,請欣賞!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秉性喜好都是各有差別的,所以才說泰山難移,秉性難改,生命是願力伸展的旅程,不同的人生經歷塑造了不同的性情傾向,所以我說每個人獨特的秉性來自記憶的烙痕,輪回的印記。

莫名的喜歡革命鬥士,莫名的喜歡革命英雄,每每聽到那氣勢磅礴的軍號聲,鬥志昂揚的革命歌曲我就特別的興奮,甚至有時候都能體會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浩氣凜然!這就是我的獨特的性格傾向。

記憶中有過一段特別清晰的片段,那就是在一片槍林彈雨中,我與一位革命戰士彼此掩護與敵人周旋奮戰在一個村子裡,只記得最後那位戰士胳膊受傷了,然後自己扶著他來到一家農戶,為他傷口敷葯。

最後一個鏡頭那位戰士犧牲了,我看到自己趴在那個戰士身上嚎啕大哭。

今天看了「柳堡的故事」,總結一句話很純,很乾凈也很感人,看的過程不由得引人置身其境,感同身受中體會當年的熱血青年那種純純的情以及那一腔赤誠的革命熱忱!一次一次的熱淚盈眶!就覺得那時候的演員眸子里閃現出來光芒是那樣的清澈,那樣的純凈,同樣的表現愛,那種體現在目光交融,心靈交匯中的.惺惺相惜勝過千言萬語的愛情表白!這應該就是靈魂的碰撞帶給人的那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震撼力吧!

看完故事也同時了解了當年革命戰士的那種革命信仰的崇高與偉大,多少戰士為了革命成功放棄了個人情感的選擇,聽說這個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而劇中真正的男主角最後並沒有與心愛的姑娘團圓,他是在一次戰斗中犧牲了!很顯然,作者為他的故事續了一個圓滿的結尾,那是在寄託自己心中期望的革命大圓滿!

看完這部影片,更加理解了共產黨員的本色,只覺得共產主義信仰何嘗不是一場修行?一位合格的共產黨員他具備的素質與佛家修行要求的那種圓滿智慧「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有何不同?都說菩薩可以捨身飼虎,為了實現救國與危難,救民與水火這種宏圖大志,多少英雄前仆後繼,視死如歸,身先士卒!

難道您敢說他們行的不是菩薩行么?小隱於野,大隱於朝啊!別以為清心寡慾,整天為了圓滿青燈木魚,皓首窮經,不聞塵事就是多高境界的修為,我說您只要心裡還有一個圓滿放不下您就沒資格談什麼高境界!因為您的心還有個私我的圓滿!所以才說小隱於野!

這種境界的修為不過是選擇了一種別與紅塵的生活方式,充其量就是一個喜歡清凈的人!而真正的大菩薩行那就是憂國憂民,內聖外王守經達權的無為無不為!這種人心中想的沒有自己,完全是替天行道的當仁不讓!所以才說大隱於朝!

C. 柳堡的故事高清完整版電影

[柳堡的故事]_hd.mp4

D. 跪求柳堡的故事1958年上映的由 廖有梁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柳堡的故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vtrAd5HvbDB6bRw1QR9sQ

提取碼: e3by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

E. 柳堡的故事什麼時候拍的

《柳堡的故事》拍攝於1957年。

《柳堡的故事》對於老一輩電影觀眾來說,是一部非常令人回味的影片。這部描寫男女愛情的軍事題材作品在那個時代不多見,也很難得。

《柳堡的故事》是軍旅作家石言創作的小說。寫的是:抗戰時期,新四軍進駐一個名叫柳堡的村子,村裡有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叫二妹子。一位名叫李進的新四軍副班長住進她家後與二妹子產生了感情,兩人的事後來被領導發現了。

按照部隊紀律戰士是不允許談戀愛的,李進在指導員的開導下只好服從命令,暫時中斷了與二妹子的聯系。不久,部隊上前線,李進與二妹子將愛深深地埋在心底,忍痛分手。

幾年後李進所在部隊又經此地,已經升為連長的他去找二妹子,得知二妹子自部隊走後參加了游擊隊,還入了黨,成為一名幹部,並且一直在等著他。兩人在當年約會的地方又重逢了。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F. 《柳堡的故事》幕後:因為愛情戲差點被斃,男主角晚年凄涼離世

前不久,秦怡剛剛度過100歲生日的消息登上熱搜,勾起了不少老一代觀眾的記憶。

作為活躍在五六十年代的演員,秦怡出演的那些經典影片為新中國早期的電影觀眾帶來了精神的 娛樂 和慰藉,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

除了秦怡,那個年代涌現了不少優秀的演員,比如陶玉玲正是五十年代崛起的「銀幕新秀」。

在1957年的電影《柳堡的故事》中, 陶玉玲憑借片中的「二妹子」一角紅遍大江南北 ,片中這段戰爭中的純潔愛情也贏得了全國觀眾的熱烈反響。

從小說到電影,這部經典作品的誕生過程非常艱難,其中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坎坷……

01、「二妹子」陶玉玲差點沒被選中

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溫柔又略顯靦腆的笑容,陶玉玲把二妹子的形象演繹得十分深入人心。

但在當年,初出茅廬的陶玉玲差點和這個角色失之交臂。

在拍電影之前,陶玉玲是南京軍區話劇團的演員,經常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

當時導演王蘋正在為《柳堡的故事》全國選拔演員,小說的原作者胡石言和陶玉玲之前在同一劇團工作,看過她的話劇表演,因此就向王蘋推薦了她飾演女主角。

恰巧陶玉玲正在外地演出,王蘋等人又專門前往演出地找到陶玉玲,但一見面卻大失所望。

原來陶玉玲因為連日的奔波表演,整個人的狀態比較疲憊, 有一隻眼睛還因為麥粒腫起了個大包,不太符合二妹子的形象。

於是陶玉玲暫時被擱置下來,劇組又在全國開始篩選,但挑來挑去也沒能找到符合的演員。

後來王蘋思來想去,覺得陶玉玲身上那股淳樸的氣質還有甜甜的微笑,是最契合二妹子的人選,所以最終這個角色還是花落陶玉玲。

角色定下來後,陶玉玲就來到了影片的拍攝地,也就是江蘇寶應縣的柳堡鄉提前體驗生活。

從劃船、割麥到插秧 ,為了更好地貼合角色,陶玉玲跟著鄉民們整天干農活、學技術,慢慢也融入到這個群體中,因此才能把這個真誠的農家姑娘演繹得如此到位。

影片上映後,二妹子不僅得到觀眾的一片好評,甚至連周總理都高度認可,在國慶十周年的招待會上還特意接見了陶玉玲,這也成為陶玉玲演藝生涯最大的光榮。

02、比電影更凄美的現實原型

鮮為人知的是,《柳堡的故事》並不是作家胡石言的憑空想像,而是他在1945年親耳所聞的真實故事。

當時正是戰爭時期,某連的一個副班長在幫助群眾勞動時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彼此情深,但因為部隊紀律嚴明他們連手都沒有拉過。

到後來副班長在一次戰斗中犧牲,這段愛情故事就此戛然而止,留下一個遺憾的結局。

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的胡石言,就在此基礎上寫了一篇小說,但他覺得這個故事的結局太過悲涼,於是就 把故事的結局改成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和革命勝利形成了呼應。

小說於1950年發表在南京的一本刊物上,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其中就包括做電影編劇的黃宗江。

黃宗江看過後覺得這個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電影,就找到當時因為生病入院治療的胡石言,開始了電影版的劇本創作。

他們沒有想到,從1950年到1956年,劇本經過長達6年的改編才得以完成,再加上拍攝,一共花費了7年時間,期間經歷了諸多波折。

03、因為愛情戲差點被斃

就像前面所說,影片從劇本階段就面臨著許多危機,甚至差點就無緣大銀幕。

在劇本改編一開始,反對的聲音就持續不斷: 有人提出小說展現軍人和平民百姓談戀愛,這絕對是違背軍隊紀律,根本不應該進行宣揚。

一時間黃宗江和胡石言的創作陷入窘境,眼看著改編計劃就要胎死腹中。

危急時刻,時任文藝主管的周揚找到他們,他表示對這次改編非常支持,但也提出小說中對於愛情的表現太單純,應該把愛情的純潔與戰爭的大環境進行結合,這才能凸顯出對 歷史 的尊重。

恍然大悟的黃宗江他們終於找到突破口, 把愛情與革命勝利、人民解放的大主題緊密結合 ,主人公不再是為了愛情的一己之私,而是注入了集體精神,有了真實合理的環境依託。

影片中沒有直接展現兩人的談情說愛,而是通過對二妹子和副班長各自的表情和台詞,含蓄地表達出「淡而濃烈」的愛情故事。

影片上映後,片中的插曲《九九艷陽天》也迅速在 社會 上廣為傳唱,與此同時很多人針對這首歌提出了一些質疑。

諸如 「迎合青年的不 健康 情緒」、「靡靡之音」 等各種批評的言論不斷流出,《柳堡的故事》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

好在不少專業的音樂家都紛紛站出來,認為這首歌既歌頌愛情又歌頌革命事業,其中結合了民歌的特色,曲調委婉動聽,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歌曲。

包括周總理等人都表達了對這首歌的認可,反對的意見才漸漸平息。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時至今日,每當《九九艷陽天》的旋律再次響起,都會讓人想起二妹子和副班長委婉動人的愛情,讓人感受著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

令人感慨的是,60多年過去,影片的主創大多已經不在人世。

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女導演」的王蘋,在拍完本片後又導演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霓虹燈下的哨兵》等電影,1990年因病去世。

飾演副班長的廖有梁,在後來的《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再次和陶玉玲合作,其飾演的小戰士童阿男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但廖有梁的晚景十分凄涼,妻子離婚後帶著兒子出國,孤身一人的他在 情感 上受到很大打擊,最終在1999年因癌症去世。

而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憑借本片在電影界打響名聲後,又出演過《霓虹燈下的哨兵》《三個失蹤的人》《任長霞》等影片,還在今年春晚的開場秀里亮相。

如今已經88歲的陶玉玲身體依然硬朗,2015年還得到了百花獎終身成就獎的殊榮,表彰她在表演事業上幾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和大家風范。

向所有老藝術家致敬,感謝他們曾經締造的那些經典作品!(撰文:皮皮蝦)

G. 柳堡的相關信息

以《柳堡的故事》主人翁「二妹子」而取名的柳堡「 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是全國和全軍重大愛國擁軍模範典型。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叫柳堡女子民兵班,於1992年正式組建。92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陶玉玲重返柳堡,當時柳堡女子民兵班就以電影中主人公「二妹子」為原型正式更名為柳堡「二妹子」民兵語辭,陶玉玲任名譽班長。
「二妹子」民兵班先後多次受到國家和省市縣以上表彰,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個人三等功2次。2001年4月,「二妹子」民兵班被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新長征突擊隊標兵」的榮譽稱號,2001年12月又被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聯合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的榮譽稱號,2002年7月分別被江蘇省婦聯、揚州市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2003年3月被江蘇省軍區政治部授予「學雷鋒先進集體」,2003年受到了中央軍委、全國婦聯的表彰,同年12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愛國擁軍模範單位」等系列榮譽,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新華日報》等中央、省新聞媒體多次報道過「二妹子」民兵班的先進事跡。2001年12月4日被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共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榮譽稱號,2002年7月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授予柳堡鎮「二妹子」民兵班省「三八」紅旗集體標兵的榮譽稱號。2003年8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典型」,2005年初被總政治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國愛國擁軍先進集體」稱號。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上將等我軍高級將領的接見。
「二妹子」民兵班歷任班長13名,至今共培養了170女民兵,現有12名戰士,其中黨員2名,團員10名,平均年齡21.5歲。無論人員變動,形式變化如何,「二妹子」班愛軍習武、擁軍擁屬、投身經濟建設,扶貧幫困的光榮傳統始終不變,對軍人的深情厚愛不變。

H. 新柳堡的故事的故事梗概

以電影柳堡故事中「二妹子」主人公命名的柳堡鎮「二妹子」子民兵班,在集合訓練時少了一個人,班長孫梅花發現了剛入伍一天的新戰士李英留下的「退伍」報告。李英是當年「二妹子」現在人稱田奶奶的孫女,事關重大,孫梅花立即去找在敬老院當院長的田奶奶匯報。
李英是廣告模特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她以「現代戰爭不可能需要民兵」為由提出的退伍報告,激怒了在人武部退休當顧問的爺爺,既當年的副班長李進。李爺爺氣得血壓升高倒地,女民兵現任班長孫梅花是鎮醫院醫生,她立即對李爺爺緊急救治,李爺爺轉危為安。
李英正在省城新開業的高檔轎車店當車模,田奶奶趕來拽走了李英,一心嚮往大城市生活,尤其喜歡模特工作的李英,極不情願地跟著奶奶回鄉。
在工商聯退休當顧問的馬爺爺(當年李爺爺的戰友小馬)來看望李進,並帶來了孫女馬艷,請求女民兵班的名譽班長田奶奶給說個人情讓馬艷參加柳堡的「二妹子女民兵」。
李英和剛「入伍」的馬艷一起參加到女民兵的訓練之中。早晨5點多起床,集合跑步,早飯後3個小時的隊列、射擊、擒拿格鬥等科目訓練,午休後又是2個小時的訓練,晚上還要組織學習軍事理論。面對烈日暴曬和雨水泥濘的考驗,農家妹子馬艷不怕吃苦,倒是李英有許多的不適應,但是看到女民兵各個都不叫苦不怕累,她只能忍著。
舉行實彈射擊考核。李英第一次聽到槍聲響嚇得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在老兵們幫助下,李英放鬆心態,終於放出第一槍。接下來馬艷也因為緊張,5發子彈僅打了5環,李英卻是槍槍都空,成績為零。班長宣布了要與男民兵射擊賽的事情,提出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如果李英和馬艷的射擊成績上不去就取消他們的比賽資格。
不服輸的李英悄悄流下了眼淚。訓練結束後,她找爺爺出招,爺爺把自己的訓練經驗傳授給李英,第二天訓練一開始,李英就綳緊了弦,槍頭上掛沙袋瞄準,槍座上放石子練擊發。馬爺爺也是把同樣的方法告訴給馬艷,於是兩個姑娘不謀而合地採用同一個方法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在與男民兵的射擊比賽中李英和馬艷終於以優良的成績名列第一和第二。
人武部李爺爺專門安排女民兵學習現代化戰爭需要的通訊技術,有大學學歷的李英對電腦技術的運用比其他女民兵有優勢,李英覺得自己天賦很高,不用整天訓練也可以拿到好成績。名牌車店的老闆用高薪誘惑,李英再次動了進城當車模的心思。訓練中途李英忍不住撒謊進了一趟城,掙了一筆不大也不小的錢。她在省城繁華大街上逛女子服裝店和化妝品商店,瘋狂購物時,一個偷車賊進入了她的視線。李英見義勇為在商場保安人員的配合下擒拿住偷車賊。
李英帶著好吃和食品和時尚的時裝物品跟女民兵們分享快樂,馬艷將李英撒謊進城當車模的事情透露給班長,班長批評了李英,李英為此與馬艷鬧起了矛盾。在李英寫檢查的時候,一封來自派出所的感謝信和五千元見義勇為獎金被送到了女民兵班。李英的檢討會成了英模報告會。
李爺爺下達了實戰演習的命令,負責通訊聯絡的李英因為只有理論基礎沒有應用能力,使任務下達慢了半怕,導致全體人員貽誤戰機,最後不得不撤離陣地進入防空洞,緊接著防空洞內又發生了斷電的故障,使心理素質差的幾個女民兵出現緊張嘔吐呼吸不暢的現象……班長孫梅花和幾個老兵幫助新戰士排除心理恐慌,引導他們克服困難完成生存的考驗。演習結束後,李英和馬艷等幾個年輕的民兵深深感到了差距。李爺爺這才說出這次防空洞斷電也是實戰演習的一種,是李爺爺臨時下達的命令,目的就是要訓練女民兵的心理素質。
農村最忙的季節,農戶家花錢也雇不到人來幫農。「二妹子」班的姑娘們總是丟下自家地里的活,兩三個人一組,奮戰在軍烈屬家的田頭,收稻割麥,插秧播種。一望無際的田野里,時常盪漾著姑娘們悅耳的歌聲。孫梅花的婆婆要求女民兵們先給自己家插秧。孫梅花不肯,婆婆悲悲切切地說出自家門丁不興旺的話。李英和馬艷十分同情孫梅花的婆婆,兩人決定說服班長不能只顧當民兵,也要當好女人,生個寶寶才對。班務會上,李英批評班長缺少女人味,馬艷也大談丁克家庭的話題,孫梅花含淚跑出宿舍。田奶奶說出了一個在2003年非典期間發生的故事,面對「非典」這個突如其來的災難,「二妹子」班的姑娘們自發地從媒體上收集了各種非典防護的知識,印成傳單,走向街頭,向人們散發。為了做好疫區回鄉人員的登記、查體、和潛伏期內跟蹤,定期消毒的工作,孫梅花一連數日的疲勞過度透支了身體,直到孫梅花暈倒流產了,人們才知道戰斗在非典一線的她竟是一個孕婦……
「女民兵」去敬老院做義工,大家湊錢買上餅干、水果、糖送給老人,還一起包餃子,大家給老人一邊洗衣服,洗被子,梳頭,剪指甲,一邊拉家常,有的還給老人表演節目。軍屬張奶奶中風癱瘓,大小便失禁,經常弄臟衣褲、被子,田奶奶幫老人洗換,來不及洗換的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老人換上。姑娘們像小夥子一樣,到河中摸魚、捉蝦,送到養老院改善伙食。一個年齡偏大的女民兵,因為丈夫下崗生活困難拿不出錢捐款,情急之中,她把自己的辮子剪下來換錢,捐給了養老院。李英看著這個充滿了愛心和積極向上的集體感慨萬千,她終於明白奶奶為什麼一定要自己參加女民兵的用意。
鎮子上現役軍人湯帥的媽媽總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哭。原來湯帥的父親早逝,湯帥在部隊服兵役,家裡還有一個讀初中的妹妹,妹妹以優異成績考取高中後因交不起學費,面臨輟學。李英知道後,馬上找到名車店老闆借錢,名車店老闆不願意借,李英非常生氣。她義務獻血用營養費替湯帥的妹妹交了學費。班長孫梅花也向上幾任已經有了實業公司的老班長們提出了要建立一個扶貧機構,專門資助教育的倡議。得到老班長們的大力支持,於是成立了女民兵教育資金會,當孫梅花將資助款送到湯帥家裡時才知道李英早以女民兵的名義資助了湯家。田奶奶表揚了李英,同時也教育她在困難面前要依靠組織,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
「二妹子」女民兵班出名後,追求姑娘們的小夥子越來越多,上門提親的幾乎踏破門檻。然而,「二妹子」班的姑娘們對兵哥哥情有獨鍾。姑娘們在休息時總是唱著「九九艷陽天」手裡綉著擁軍的鞋墊。李英和馬艷覺得他們很土氣,李英透漏出自己的男朋友是一個商界的大款,馬艷也想通過李英的關系找一個帥氣的男朋友。
李英大包大攬,讓男朋友馬上給馬艷物色對象。見面那天,李英陪同馬艷一同前往接頭地點。李英的男朋友先到了,他見到已經曬得成了丑小鴨的李英後大失所望,她提出讓李英馬上退出女民兵,跟他一起辦公司,李英不答應與他發生了爭吵。馬艷被晾到一邊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一個年輕帥氣的男青年朝馬艷走過來,馬艷看到男青年頓時心花怒放,以為這就是自己夢中的白馬王子,於是馬艷迎上去,沒想到男青年走到馬艷跟前小聲說:「你要大學文憑嗎?博士碩士的都有。」馬艷氣瘋了,但是軍人的警惕和敏感性立即讓馬艷冷靜下來,她拉開了正在吵架的李英,秘密跟蹤找到了制假證的地點,然後迅速上報公安局,公安局一舉破獲了制假證的團伙。事後,李英告訴馬艷,自己已經和男朋友分手了,那個沒有來得及謀面的帥哥是個有婦之夫只是想找情人,已經被李英憤怒地回絕了。
女民兵正在進行戰術訓練,女民兵張禧妹兩歲的孩子出了外傷事故,丈夫要她回家照顧孩子,張禧妹因為不間斷民兵訓練,丈夫發了脾氣,兩口子鬧起了矛盾,要離婚。田奶奶上門做工作,找到了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張禧妹的丈夫從部隊復員後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其實李爺爺多次為張禧妹的丈夫聯系落實工作,但是總是事與願違。為難之際,李爺爺想出了一條出路,經過多方努力,一個專門吸收復員轉業軍人創業的駕校成立了,這個駕校專門培養技術性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一下子解決了大多數回鄉復轉軍人安置的難題。駕校開業的第一批學員就是女民兵,她們個個認真學習,很快就掌握了駕駛技術。能開汽車也能開拖拉機,地間田頭到處是女民兵司機的身影。
李爺爺帶來好消息,要選拔兩名女民兵參加國慶閱兵,女民兵們進入了嚴格的選拔賽。李英為了入選,刻苦訓練,渾身上下多處受傷,馬艷也毫不示弱,訓練成績直線上升。最後的選拔賽中,李英和馬艷入選。
在閱兵村,女民兵們開始了嚴格的閱兵訓練,李英和馬艷表現突出,順利地參加了國慶女民兵受閱隊伍。電視機前的李爺爺、馬爺爺、田奶奶和女民兵們看到英姿颯爽的女民兵方陣通過天安門城樓時,激動地熱淚盈眶。
李英和馬艷完成受閱任務回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許多商家開業都希望找女民兵助陣。田奶奶覺得女民兵既是民又是兵,新時代的姑娘們應該有更新更高的追求,李英也有了一個想法,她找奶奶商量,祖孫倆的想法一拍即合,成立女民兵模特隊,能文能武,愛紅裝也愛武裝。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馬爺爺找到工商聯,為女民兵模特隊注冊。李英用所學到的知識訓練女民兵模特。
班長孫梅花懷孕了。女民兵為班長慶賀,同時也因為班長的身體原因要更換班長,李英當選了新一任的班長。
馬艷入伍了,是女民兵班走出去的第一個解放軍女戰士。女民兵為馬艷開了歡送會。馬艷剛剛踏上從軍的征程,又有四名女大學畢業生回鄉工作,他們慕名而來,報名參加女民兵。
柳堡鎮的發展日新月異。女民兵和女民兵模特隊以她們特有的矯健和嫵媚在練兵場和T台上交替演繹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美輪美奐,競顯風流。

I. 《柳堡的故事》女導演是誰

柳堡的故事導演:王蘋。

王蘋(1916年9月2日—1990年12月28日),原名王光珍,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國內地導演,畢業於南京中等高中師范科。

193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無限生涯》。1947年,參演劇情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1956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1966年,執導舞台藝術片《青春紅似火》。1968年,擔任武俠電影《笑面俠》的助理導演。

《柳堡的故事》簡介: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

田學英(二妹子)演員陶玉玲淳樸、能幹、有一雙水汪汪大眼睛的美麗姑娘,對借住在她家的李進充滿純真的感情。多年來,她和父親受盡了惡霸地主的欺壓,惡霸劉鬍子不但把她姐姐活活折磨死,還要霸佔她。為了能擺脫厄運,她大膽地向李進求助,希望能解救她們一家。

J. 《柳堡的故事》那些年的電影你看過嗎

在電影柳堡的故事裡,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真實的柳堡故事呢?感謝崔永元的電影百年,通過采訪黃宗江老師,我知道了一個真正的柳堡故事:

1943年冬,新四軍第一師三旅七團進入蘇北寶應地區駐訓,團油印小報《戰斗報》主編,只有19歲的胡石言,與一營二連的通訊員,18歲的副班長徐金成約稿,在兩人分別的時候,徐金成向胡石言講了自己的心事,他和房東姑娘好上了,但是胡石言問他倆人有無約定的時候,徐金成說我是要出發打仗的,保不定哪一帳吃一顆「花生米」犧牲了呢,害她白等。胡石言被徐金成朴實而質朴的感情感動,記下了這件事。5年後,胡石言寫成小說《柳堡的故事》發表於1950年的《南京文藝》,後轉載與《新華月報》,署名石言。7年後同名電影上映,九九艷陽天唱遍全國。

1945年,那個曾經想留在地方上工作的副班長徐金成在南下的戰斗中胸口中彈,犧牲的時候只有20歲。49年徐金成的戰友找到房東家,那位姑娘也下落不明……這就是真實的《柳堡的故事》

另,故事也不是真實發生在柳堡,只是那裡風景優美,就寫在那裡了。

閱讀全文

與老電影柳堡的故事全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dj的電影故事簡介 瀏覽:857
青春微電影大全在線觀看視頻下載 瀏覽:284
老電影武林完整版 瀏覽:487
全是飛刀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84
電影里人物叫柳絮飛 瀏覽:592
海量高清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94
b站好看電影 瀏覽:172
偷竊無罪香港電影 瀏覽:469
電影院歌曲推薦 瀏覽:626
福祿壽電影粵語 瀏覽:107
大電影高清大片 瀏覽:883
宋仲基最新科幻電影 瀏覽:776
兒童為主角的國外電影 瀏覽:627
國產古裝老電影大全 瀏覽:276
台灣倫理老電影 瀏覽:348
重生坂口拓高清電影 瀏覽:973
電影機械師1中文字幕免費觀看 瀏覽:117
豬豬俠爸爸媽媽電影名字 瀏覽:229
為什麼電影院後天的電影沒有購買的 瀏覽:275
十部頂級搞笑間諜電影 瀏覽:895